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2016-09-05 12:13: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共5篇)教学公开课点评教学公开课点评点评:杨校长一、二、三、四、五、六、 做课时间:2013、5、10 做课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任课教师、城关镇幼儿园教师、教务处全体 做课人、特色课教师 范志颖 做课内容:故事课 小羊过桥 教学过程1、教师示范讲故事2、学生自由读故事3、学生...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教务处公开课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公开课点评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第一篇

教学公开课点评

点评:杨校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做课时间:2013、5、10 做课地点、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全体任课教师、城关镇幼儿园教师、教务处全体 做课人、特色课教师 范志颖 做课内容:故事课 小羊过桥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讲故事

2、学生自由读故事

3、学生单独读故事(学生、教师点评)

4、学生分组读故事

5、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

6、学生书写故事

7、作业、练习故事的讲解表演

点评:

先语言,后肢体,全员参与。充满乐趣、富于创造、达到学习目的。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此课较成功,对我们的教学有示范启迪作用。

教学思想:

1、体现了现代教学观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只是做一引导,实现了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转变。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的。课堂结构合理,密度适中,学习过程、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而且给了学生自由想象、发挥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战胜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

现代教学观必须完成以下几个转变:

(1) 由统一格式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尽管学生的素质、性格不同,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过程有了进步、有了信心、有了愉悦感,不要求他么们都达到同样的水平。

(2) 有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3) 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多项综合信息的转变。

本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我们平时教学更应该注意多渠

道信息输入,反馈交流。例、多媒体网络、实验实训手段。音像、实物,让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

(4)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本课并没有强调要达到什么目的,而是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而最终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了会讲会表演故事的教学目的。

(5)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旁观者。但老师不是无所事事者,她总在观察学生的激情,了结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指导、及时唤起激情。老师的激情感染者学生的激情,老师的亲切平等焕发着学生的信息和勇气。老师的鼓励和点评,又激发着学生的创造。

(6)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本课堂很有特色,教师的引导有个性,学生的个性也都得以展示和发挥。不同于我们千篇一律的“讲定义。解例题,学生练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个性、有创新。

2、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教师由传授者变成促进者;有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有控制者变为帮助者;有仲裁者变为参与者。

教师变为促进者,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一个飞跃和突变。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并不清闲,要积极观察,认真引导,要善于捕捉最佳契机,推波助澜,激发保持学生自主激发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范老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教师由营造者、控制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我们不要总抱怨我们的学生不可救药,课堂秩序不好控制,我们应走下讲台,调整心态,从管理控制的身份下来。顺应天性,找到切入点,将学生的激情点燃,使他们进入理想的活跃状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希望全体教师认真品味这堂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挖掘这堂课中所包含的现代教学思想,并在现代教学观的指导下,改革设计,创造自己的教学(教材、教法)让每堂课师生都充满和谐快乐,师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公开课评课及反思模板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第二篇

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第三篇

2013年4月

2013年4月

2013年4月

2013年4月

瑶湖教学口教研室上公开课评课记录表【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2013年4月

公开课总结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第四篇

教师公开课总结

为了迎接两年一度的县优质课评选,更是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方便教师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由教务处组织的校内公开课展评活动,在经历了一周准备、一周展评后,已于上周五顺利结束,可以说,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基本情况向大家汇报总结如下:

一、 组织准备

1、优点:①参评面广。本次活动共有48名教师参加了做课活动,仅有5名教师或是由于学校原因或是个人特殊情况没能参加。②年级组重视。这次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受到各年级组重视。各年级组在赛前都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动员,并积极组织组内教师做课、听课,课后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评课、总结,充分的发挥了年级组的作用;③教师态度认真。绝大多数教师认真备课,全身心投入到本次教研活动中,无论是教学设计,教材整合,还是课堂教学环节设置,都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尽管每个人的教学水平不一样,但参赛的积极态度是一样的,尤其是高淑环、武贵清等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其认真态度令我们这些听课者感动并肃然起敬,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以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应大力提倡和发扬的。

2、不足:①本次活动,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师、值得我们学习的课堂很多,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希望通过活动取长补短,但遗憾的是,有许多教师始终踪影未见,希望以后的教研活动

能看到更多谦虚更多好学教师的身影。

②本次活动评课的力度不够。今后我们将逐步规范评课活动,其中有做课教师的回顾与反思、同组教师的帮助指导、年部主任或教务主任的点评,真正发挥评课的作用。

二、 课堂竞赛

(二)、课堂教学方面:

1、优点 ①、多数上课者具有较好的教学素养,驾驭课堂能力较强。大部分教师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措辞得当,知识传授准确,教态自然大方,尽管个别地方还有瑕疵,但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使我们欣赏到了不少好课。如郭殿娥、吴迪老师的语文课,徐义利老师的数学课,周丽佳、郭丽慧老师的英语课,刘利军老师的物理课,高淑环老师的历史课,黄珊老师的政治课等;另外,张静、李世嘉、刘阳老师进步很大,几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志愿者的课可圈可点之处也很多等等。我们希望这样的课堂多些,再多些!

②、教学过程完整,教学步骤清晰。所有参赛教师从导入引课,到探究新知再到例题讲解、巩固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较好地注意到了衔接过渡问题。基本都做到了环节清楚,过渡自然。特别是导入环节上,大多教师的导入都达到了入情入境,激趣导学的作用,如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谜语导入等,可以说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另外一些教师的结语也很精彩,如高广山、黄珊等的课堂结语收到了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功效。

③、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初步的体现。大部分教师精心设【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计问题链,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尤其是八年级组教师如周丽佳等老师,应用创设情境、预习检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检查反馈三步走的新教学模式,真正把转变教师的教法和转变学生的学法落到了实处;另外七年和九年组的部分教师也开始迈开了课改的步子,所有这些都表明我校教师已开始由传统的讲授者向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的逐渐转变。

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刘阳,李春慧的老师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的特点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教学手段的一个好法宝。

⑤、在教法上绝大多数教师都注重突出讲练结合,并且在设置

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突出检测性,既使当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以清晰的面目呈现在在座师生面前,也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将教学落在了实处。

2 、问题:

①、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也是我们教师得必须探索并能熟练应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从此次活动来看,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缺少合作探究的时间,教师缺少有效地组织;怎么使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落到实处,还需要每位教师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②.教师讲得过多,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老师几乎就是老师一讲到底,这是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尽快转变这种做法。

③、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问题:本次活动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学法关注的不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也还不够,如果我们教师真正的关注到学生的情感,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去上课的话,我们的课堂便离有效不远了。

④关注学困生不够的问题:有效课堂教学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可我们本次活动中有的教师对学困生关注不够,有的课堂上教师只提问前排的成绩好的学生,后排学生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成了“闲人”;如何让学困生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获,也是我们今后教学需着力探讨的。

⑤、知识讲解多,能力训练少。这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层面,大多教师已经做得很好;能力的训练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

⑥、板书字体过大,随意性强;导入时间过长;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结构前松后紧;非教学语言现象存在;忽视知识衔接过渡;个别教师还有知识点错误;不少教师缺少激情;学习小组的分工与管理上,主持人的进一步培养上等等。

三、建议:

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因此有的课堂上便出现了学生思想开小差、乱说话、搞小动作等现象。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应特别关注纪律较差、精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并加强对他们的组织引导。

2、教学中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以前的教学中是教师为中心,而现在是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设计教案、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比如教学设计,很大一部分老师以自己为主,侧重于传授知识;教学过程,以满堂灌为主,听懂与否就看学生的智力了。备课时,考虑知识多一些,考虑学生少一些。学会了,是自己的功劳;没学会,是因为学生的愚笨。长此以往,师生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不信其人,怎么会信其道?因为我们的职业是教书,所以首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我建议大家平常多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随时校正我们的教学方向和目标,增强以学生为本意识。

3、 应精心设计,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易懂。

教师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需要一个构建过程,他们还需要有完成课堂笔记的时间。因此,对学科系统的基础知识、重要概念、原理的讲解和重要公式的推导,与传统教学过程所用的时间应当是等同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达到知识点清晰、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易懂的目的。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第五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活动评课 杨守成

这次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公开课活动在教务处统一安排组织下,已于本周一、二两天圆

满完成了。我对本次活动的总体感受是:所有参加讲课的教师都能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精心制作课件;上课都能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较好。 这次上课的亮点:吴健:1、声音洪亮;2、教学环节紧促;3、课件制作合理恰当。宋登

玲:上课语言亲切,生动,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胡萍:1、语言功底深厚,干净利落;2、学

生朗读较好,说明平时训练到位。孙文顶:教学环节清晰,课件制作较好。周晓丽:1、语言

简洁生动,衔接恰当;2、教学语言优美,符合儿童特点;3、善用激励性语言;4、对课文朗

读指导到位,学生易于掌握。唐远香:善于引导,上课不慌张,处置恰当。陈运元:1、教学

环节设置恰当;2、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学生易于理解消化解决问题;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体作用,提出问题多由学生理解解决;4、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王猛:重视学生能

力培养,教学环节恰当。

这次上课中存在的不足:1、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不够到位,对教学整体架构

能力的不足;2、都能制作课件并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活动,但大多课件制作上还存在改进的

空间,多媒体的使用也不够熟练;3、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提高,教师讲授时间还较多,未达

到教师一节课只讲授15分钟以内的高校课堂的构建原则。 我对这次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一、怎样识别一节好的语文课:1、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情感思维同步发展,学生积极主

动的学习。2、课堂要有语文味——不该只是教课文(写了什么?讲了说了什么?)而应该是

教语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情感)3、

教学目标是否简明。错误的做法是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应该有单刀直入,孤军深入,精确

打击的决心。4、语文课应该是知识的语文,有爱的语文,生命的语文,想象的语文,文化的

语文。

二、如何让教学扎实起来。首先我认为扎实在于清晰。要让学生清晰已经有什么?(知

识与技能,兴趣和需要,方法、习惯和思维方式)还缺什么?(补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差异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语: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教学内容、目标、层次、环节

清晰都要清晰,一切都清晰了教起来才会轻松。其次扎实在于开放。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

敢于放手,要让学生主动卷入课堂,去积极提问创新,学会提问。要相信学生有提问质疑的

兴趣、需要和能力要真情、热情对待学生发问;要从指导良好习惯做起。(a提问前,先认真

读课文,想一想,提出自己真正不懂的问题;b提书上没有的问题;c不提重复的问题。)要

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提问。(就词语发问,就人物心理发问,就标点发问,就与主体有关发问

等。)再次是扎实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细节。从同桌开始训练;

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扎实还在于积累运用、在于写练。

三、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高校课堂的语文课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准备给学生

什么样的挑战?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二是突破什么难点,障碍点,

发展点;三是学生在原有基础水平上提升了什么。为了让孩子主动,健康的生长和发展,学

生走进课堂,走出课堂——不一样。我的感悟:高校课堂可不可以理解为简单的,扎实的,

实效的课堂?

对高年级教师上课的几点思考:1、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浇灌,对语体、语感、文本的探究

要深入,不光是让学生知其然,还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2、注重让学生去猜想,少套一些

简单的问题,要注重发散思维;3、追求一个“实”字,教学目标要简明,不能无所不包,面

面俱到;应该做到单刀直入,孤军深入,精确打击。课堂要训练要实效高效;4、注重学生个

性朗读,要重视朗读训练。

2014、10、22篇二:语文组校公开课评课记录 语文组校公开课评课记录 2009.12.16

各位教师评课:

一、范翠姣

(一)评贾秋萍老师的课

1.语文素养没有充分展示在课堂上,教师点评还不到位。生成的东西没有及时抓住。

2.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新颖。

(二)评方瑜老师的课

1.课堂总结没能及时写下,例如:“蓝蓝”的表层含义,深层内涵。

2.“品味语言的精美”这一环节,缺少品析的角度。

(三)评申霞老师的课

整堂课设计得很好,教师讲课不急不慢。

二、鲍玲

(一)评贾秋萍老师的课

1.情境的创设很好,便于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

2.“化文为诗”若发挥想象就更好了,要求也可更细些。

(二)评方瑜老师的课

1.“初识威尼斯”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

2.“写一写威尼斯”用150字,时间太少。

3.写作时,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写,学生评价时就有章可循。

三、蔡玉萍

(一)评贾秋萍老师的课

1.学生对文本理解把握到位。

2.看到参加“情境创设”课题研究的成果。

3.“化文为诗”部分,学生上黑板扮演,教师当堂点评,这是一种底气。

(二)评方瑜老师的课

1.一堂课板块清晰。

2.“整体感知”部分花时多了些,但值得。

3.至于视频的作用有待商榷。【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4.“品味语言”部分注意把握时间

四、申霞

(一)评贾秋萍老师的课

1.教学思路清晰。

2.“化文为诗”的设计是我最欣赏的,但我自己害怕这样上,怕评价不好。

(二)评方瑜老师的课

1.视频的运用较巧妙

2.“蓝蓝”的词语的换用设计很好,但可更深入一步,把换用的词语分类。

3.“品析语言”教师没有出示事例,提醒学生从其他角度赏析。

五、徐亚勤

1.三位老师板块清晰,上出了语文味。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老师注重激励性评价。

2.从不同角度进行文本解读。

六、戴菊红

(一)评贾秋萍老师的课 1

1.设计新颖,抓住游记特点设计教学。

2.学生方面的资源挖掘充分。

3.请学生上黑板扮演,便于发现问题。

(二)评方瑜老师的课

1.赏析角度应更明朗。

2.学生写作时,用什么方法写的?方法指导要到位。

3.利用小标题利用板块教学,清晰明白。

七、周丽

评申霞老师的课:

听申霞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整节课流畅自然,得益于流程设计紧紧围绕“囚绿”这一

问题展开。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解读,故能带领学生畅游文本,学生因读得充分、想得透彻,

课堂上常有精彩表现,教师的引导功不可没。 我的反思:

语文组老师聚在一起的大型集体评课,本学期已经有两次。 第一次是与勤业中学的“同题异构”,老师们各抒己见,谈自己对两堂课的看法,对某一

环节设计的合适与否,可以有争鸣,但不影响我们讨论的热情,这一点在语文组尤其可贵。

在与勤业中学同仁的讨论中,也让我们不知不觉在寻找与上课老师、评课老师之间的差异,

或差距,坚定走一条专业化发展之路。 第二次就是这次的校公开课。课前的磨课,一磨、二磨,使课越来越成熟。课后,同组

成员欢聚一堂,上课老师谈上课思路,其他老师面对着一堂课,发表看法,提出建议。气氛

异常热烈,这是语文组能永葆青春的源源不断的力量。 不过,语文组的老师还是需要学习,使自己无论在学科教学上还是专业评课上,都能成

长得更专业。

犹记曹文轩与孙绍振对语文老师及语文学科的盛赞:一个校园,如果没有语文老师,如

果没有语文课,那这样的校园该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将把语文教学做

得更专业。

2篇三:公开课评课记录 公 开 课 评 课 记 录 篇四: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稿 南海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稿 桂城街道平洲中心小学 郭兆波 听之晓之心知肚明,学之用之学以致用。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区的优质课观摩活动。虽然

春雨不断,然而恰逢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南海的小语教学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精

彩纷呈的课堂让我们台上的学生和台下的老师在心灵上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下面评一

评其中一位老师的课。

美在心中,溢于言表。语文的阅读教学担负着不少的重任——它既是基础教育,也是爱

的教育(人文),有人认为它还是美的教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言是美的,意境是

美的,朗读也是美的。很多的文本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优美呈现,体现了作家对美的向往

与追求。这是作者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魅力之一。所谓爱美之心人

皆有之,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审美的能力,每个人对美的欣赏也可能因人而异。这位

老师不仅对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而且她能在课堂上很好地作出诠释,能再现情景——用真

实可感的美图,用优美婉转的描述。电子图像或许已经不是现代课堂上的新鲜之物了,关键

在于使用者这次并没有生硬地进行展示,而是以图片为引,把学生引进文本,导入生活。三

者的结合还颇为巧妙,如她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放在了一起

并适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如在理解“应接不暇”的时候,引导学生

联系上下文。就像姚淑华老师说的“答案就在文章里”,我觉得答案也在生活中。此外,老师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还特意把这篇美文中的诗情画意展现出来,为此她别出心裁地把其中的段落编排成诗的格式,

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这些尝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请原谅我的少见多怪)静心一想:

散文与诗歌确实有许多共同之处。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

的积累,如开头词语的“个性化积累”,如后段播放“城市之美”图片时的背诵。后来,她还

不忘鼓励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自由发现。学生因此有了自主的空间,他们也用各自个性化的

发现回报了老师的“慷慨”,民主的气氛也因此得以营造。但老师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

以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作为切入点,顺水推舟地把话题引向文本的写作方法——抓细节,体

现美。最后对季老的《清塘荷韵》的同步阅读和创意仿写虽然时间不足,但也体现了老师培

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苦用心。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的语文功底出众,专业知识全面,教学智慧丰富,学科视野宽。她

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站在了较高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

身体力行,值得我们借鉴。 然而,对于这篇文章,我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一己之见。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这位老师

很明显是重视美的展示,而轻其它。我却觉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非只是一篇纯粹

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

味深长的哲理,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作者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

相比于美景,后者才是作者写作的主旨。也正是这样,才使本文与众不同,令人一读难忘。

可惜,在课堂上,我没有看到老师对这一主题的深入解读和这一重点的突破过程。它被淡化

了,很模糊地过去了。或许听完课的学生都感受到了文本中德国风景的美,但却错过了这篇

文章独特的魅力,结构性阅读方面有所欠缺,牺牲不小哇! 提几点不太成熟的改进意见: 1、

2、

3、 重新确定重点,更合理地设计教学,避免舍本逐末。 注意容量,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丰富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南海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稿 桂城街道平洲中心小学 郭兆波篇五:2012语文公开课评课稿陈英 2012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金秋十月,我校2012年语文公开课教学研讨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得如火如荼,经

过三个星期的听、评课,此项活动圆满结束。我对此次活动的开展感悟很深,受益颇丰。说

评课,我感觉似乎有点班门弄虎,因为我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还需要从老

师们身上取长补短。听完15节课后,我把自己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这次活动给我和听课的老师们的感受是:感动和希望。各上课教师在新理念新课程呼唤

中产生了新课堂,使这次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次展示课,老师们的课品如人品,

他们的课不是作秀,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地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爱。如黄荣敏老

师的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真实。她在导入课题采用了谜语导入法;“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

着个白胖子。”谜语的导入一下子唤起学生对花生的整体感知,既而出示课件介绍花生的另外

两种名称,“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随即课件出示落花生名字的由来。新课伊始,学生对

【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花生和落花生这两个概念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样的课题导入真实而有效。如果我们的每一堂

课都真实有效,学生就不会由课题而偏离我们的预设目标,因为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课,

不是欣赏课,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透过文字,理解文字后面的内容。不过,在导入课题时,

如果黄老师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生的外表,知道花生其实并不美,建立起这个初步印象后,

后面的讲解就容易得多。

何蓉老师的课让我如沐春风,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有品词析句,潜心领会文章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何老师的语

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具大

家风范。何老师的课还有更让人感动得地方,那就是她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初读完课

文,解决一些难题后,何老师对全班说,“第一遍读书,同学们就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把掌声

送给自己。”我看到了,学生为自己热情鼓掌,这样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我想此时孩子们该有

多么高兴啊!因为他们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无疑都充满了成就感,更充满了对知识的进一步

渴求。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何老师对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课文总结时老师边讲解

一边擦去板书“鸟儿飞走了,灯火熄灭了??”富有新意,随即课件出 示拓展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听了谢世娟老师的《四季》,我感受也很深,本堂课,老师牢牢抓住课堂重点,将识字作

为课堂的重点,整堂课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在练习读文的教学环节,谢老师让学

生戴头饰表演读文,谢老师亲切的语言,优美的肢体语言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为学生”在这十五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教学课堂,

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扎实而有效。当然,本次活动中也有

不进人意的地方:1、大多数老师都有超时、拖堂的现象。诚然,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可能像编

排电视剧一样做到分秒不差,因为教学过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善于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设

计只能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这些活生生的善于思考的“人”,由于思维、智力水平、

知识的侧重等因素的不同,他们会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向暂时的轨道偏离,问题也就出现了,

出入一些时间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我记得在听全省语文优质课观摩课时,一位教育专家曾说

过 “在教学过程之中,没有找准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对一些问题的反复来回,是造成超时、

拖堂的主要原因”,仔细一反思,的确是这样。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把握不

够,切入点没有找准,有时几乎是让课堂“任其发展”,对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简单得不

可再简单的问题反复的问、答等等,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语文课堂也越来越“热”,此次活动,比以前的多分析、

少阅读的情形是一大进步,但读的形式多了,深度却没有了,如有的课堂为读而读,朗读无

目的:读悟分家,多读少思考等。

3、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泛泛讲解,而成为学生的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不容忽视,在学生理解肤

浅出,思维矛盾处,理解偏差处,教师应及时给与点拨引导。例如,大多数老师指名朗读后,

然后让学生互评,学生不知该怎样评价,只能说:读得大声,有一点点感情。“有一点点没有

读好”,“还有一点感情没有读出来”这样的评价就显得很苍白。我认为此时教师应该指导,

什么地方,哪个词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千万不要一

句读得不好就让下一个学生来读,这样既没有解决没有读好的问题,同时也给没有读 好的学生一个很深的打击,我想下一次他们可能没有勇气和欲望想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

朗读了。因此,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一种帮助,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4、课堂上师生之间应体现民主、平等才能营造和谐气氛。纵观这次的语文课堂,有的课

堂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教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

期待的眼神,学生因此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

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句话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当学生读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句读错了,谁来帮帮他,而应老师范读一遍,立即对那个学生

说“我相信你会读好这个字的,再来一遍,好吗?”一句鼓励的话,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里,

相关热词搜索:幼儿园公开课点评 数学公开课点评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务处公开课点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务处公开课点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6158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