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2016-09-19 12:27:1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共6篇)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那么评估能给高校带来了什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高校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那么评估能给高校带来了什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高校完成育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催化剂。以评估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是高校的客观要求又是高校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我校牢牢抓住全国和吉林省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以“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高并举、师德教育与业务水平并进”为工作方法,进行整体安排,分层次推进,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2000年前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1、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有不稳定的倾向。 由于我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工资福利比沿海如长、珠三角洲地区差很多,比国外差距更大。因此,留不住人是东北高校的普遍现象。在人才流向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向国外流动二是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三是向重点高校流动。

2、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生师比过高,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 自1999年扩招以来,学校学生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校生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因此,师资短缺,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学、科研发展的形势,如果以发达国家同类高校生师比标准14: 1为基准,虽然引进一些教师,但总体数量不足,教师的培养、提高因工作量增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教师的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

足:一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参与率还比较低,尤其是从事基础教学的的教师,由于课时量比较大,加之,我校教师的分配制度一直是采取课时分配制。一些教基础课的教师一直忙于从事授课工作,科研课题参与比例还较少。二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对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能力还不够强,因此不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国际、国内发展动态,知识更新速度有待于提高。三是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也不合理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投入不足。

近年来,高校办学经费紧张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因此,用于人员培养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的幅度。虽然我校对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经费的还远远不够,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上级有关政策、法规也就不能很好得到落实。

2、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目前,我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启动。在人事制度方面,还没有真正实行聘任制,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分配制度方面,虽然教师的紧贴有了大幅的提高,但还没有把个人收入与工作质量、工作业绩联系起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从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角度来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切实保证有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地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这是保证高教事业的根本。如何通过制度和管理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有以下主要措施及对策:

1、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所讲:“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我国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也讲过以下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可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增强学术活力和学术水平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必须树立以“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在高校内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2、正确处理培养与引进的关系。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师资的培养力度。既要加大学识水平的培养。通过教学经验交流、学术研讨,不断更新知识;进一步加强国际与港澳台交流与合作,通过考察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科研等途径,开阔学术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来组建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师资的引进力度。要主动出击,广泛收集人才信息,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主动到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一线去猎取人才。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筑好“巢”才能引来“凤”。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培养和引进并举之路。

3、正确处理好流动与稳定的关系。

流动与稳定是一对矛盾,流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需要流动,也需要稳定。如果高质量的师资进不来,素质差的人又出不去,师资队伍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引进高质量的人才,又必须采取措施让部分层次较低、能力水平较差的教师能方便地流出去,建立师资管理的新体制。这样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在稳定的基础上流动,在流动中实现稳定,保证流动与稳定形成良性循环。

4、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没有一定的数量作基础,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师,因此,必须要有一支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师资和贮备。相反师资数量再多,水平素质平庸,没有形成学术梯队,没有形成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校就不可能形成优势、办出特色,就不可能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数量是基础,质量是保证,我们既要提高师资数量,更要提高师资质量。

5、正确处理提高学识水平与培养师德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学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其中也有与教师不善于教学生、带学生有关”。显然,学识水平和师德是师资队伍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学识水平是硬件,没有一定的学识水平,教师自身知识溃乏,思想品德再好,责任心、事业心再强,结果也只能是事与愿违,误人子弟。同时,一个教师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敬业精神,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学校的关系,把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责任感均臵诸脑后,这样的教师即使学识水平再高,于国家、于社会、于学校也毫无裨益,甚至可能带来危害。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中即要抓好学识水平还要抓好师德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6、积极探索师资队伍管理的新机制

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师资力量的总体水平和使用、培养、流动及自然减员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的补充计划。根据人才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主动出击,通过人才市场“吐故纳新”,畅其流,选其优,稳定骨干层。改变教师队伍充实单一的局面,逐步实现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源,扩大师资之源,改变教师队伍的来源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完善教师职务

评聘和评价机制,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高校教学和科研业务岗位的任职、职称评定要铲除论资排辈的陈规恶习,应公开招聘、自由竞争、择优录用、优劳优酬,真正做到以学术水平为唯一的条件和标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学术潜能,使职责、职称与水平、能力相一致,迫使教师自觉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7、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

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加强师资管理,扩大开放。在师资管理中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教师管理模式要由传统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教师工作的重点要由单纯的管理控制职能转变为教师资源的开发、保障和利用职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法制、法规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要把教师的全面素质提高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1、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学校制定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近年来,我校先后多次组团赴辽宁、湖北、重庆、黑龙江等人才和高校集中的地区引才。共引进学校相关专业紧缺人才、中医等相关学科研发人才1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博士流动站出站人员2名,博士3名。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优化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学校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开展高层次决策咨询提供智力和人才保证。【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2、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人才

在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方面,我们主要进行岗位培训,并实行教研室主任带教制度;在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在职提高学历,到重点院校参加教学、科研培训等途径,扩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

篇二: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

江苏省响水职业教育中心校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根据一流管理,一流团队,一流品质的目标,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与学校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的发展规划,切实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师资队伍的现状:

1.教师人数逐步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拥有专业技能证书的双师型教师60人。

2.初步构建了师资培训机制,推动了岗前培训、职称考试培训、学历进修、实践锻炼等工作的实施。

3.基本健全了师资队伍的年度考评制度,逐步推进全员聘任制的改革工作。

(二)我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但直到现在在办学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展望我校师资队伍的总体状况与我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及学校的发展规划极不相符,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结构不太合理。专业教师与文化课教师之比严重失调。急需引进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中初级职称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中高级职称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相对紧缺;

2.教师平均年龄虽不高,但青年教师较多,“年龄断层”现象比较严重。

3、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划一,急需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

4.中青年教学科研拔尖人才匮乏。专业骨干仍以青年教师为主,专业带头人特别是国家、省级、市级骨干教师紧缺。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

根据《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把提高现有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国家、省级、市级骨干教师为重点,尽可能的培养和引进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逐步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争取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适当、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具体目标为:

(一)师资队伍的结构与学校发展基本适应。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规划所确定的规模,至2013年学校将使专业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趋于合理,以满足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师资需求,

(二)整体素质要有较大提高。

1.职称结构。至2013年,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要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每个专业至少有4名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 2.学历结构。通过培养、引进等多种途径,至2013年,争取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5%.

3.年龄结构。为克服“年龄断层”,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引进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使35-50岁年龄段教师占50%以上。

4.专业结构。加大各专业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文化课教师的转型,多渠道解决“双师型”教师偏少问题,争取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教师比例趋于合理;并大力扶持重点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适应其教学改革尤其是专业发展的需求。

5.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教师基本功培训班,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计划在5年内使我校四分之一的学科拥有国家、省级、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10%。

6.坚持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制。每年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上岗培训班外,积极组织校内培训。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7.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力争考证合格率达到100%。

三、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学校以三个一流为切入点,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立校、人才兴校的思想。各部门要明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决定学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应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2.修订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相对科学合理并适当向教师和管理干部尤其是一线工作量较大的教师倾斜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团结协作、敬业奉献、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发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忠诚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4.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拓宽渠道,坚持培养为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形式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要针对目前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单一、梯队断层、高级职务教师偏少等突出问题。有计划地聘任部分知名企业高层领导、工程技术专家来学校短期任教、讲学或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究。在培养和引进措施上,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师资非常紧缺的专业,要“尽快补充数量,逐步提高质量”;对师资较缺的专业,要“提高质量,兼顾数量”;对个别需要少量补充的专业,要坚持“宁缺毋滥,保证质量”。

5.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我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生产、工作的第一线聘请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总数15%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家、能工巧匠从事学校专业课、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和指导。制定兼职教师遴选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专业变化的要求,对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逐步使这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6.加快教师培养、培训的步伐。要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鼓励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或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争取与一些重点校合作,举办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为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选送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工程实践锻炼,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进程。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校内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通过派出进修、定向委培、鼓励教师参加学术活动或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7.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气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对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或有较大潜能的优秀青年教师优先照顾他们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鼓励他们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工作,促进他们迅速成长。

8.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人事制度建设,对教师聘任、考核、奖惩、晋升、进修、培训、流动等工作都要依法管理,按章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和完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按照“按需定编,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优质优酬”的原则,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

一流报酬”的分配政策,建立切合教师工作实际、有利于教师队伍稳定和发展的全新的人事分配制度。

9.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学校要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务处具体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决定、规划。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增加投入,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人才引进和开发的经费保障,确保实现规划预定的各项目标。建设一支素质优、业务精、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校各部门、广大教职工应齐心协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力争把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三: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2015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第1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20XX—20XX年是我校在省部共建新平台上实现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为了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用好用足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人才荟萃、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支撑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现状,统筹学科专业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特色强校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西北师范大学20XX—20XX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十二五”、“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措施和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了整体性优化。20XX年至20XX年,教师人数从834人增加到1217人;教授从102人增加到224人;副教授从303人增加到37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83人增加到26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从250人增加到583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净增29.4 %;教师中外校毕业者714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9%。

师资队伍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支撑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支撑了人才培养结构从师范教育为主向大力发展非师范教育、推动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需要,支撑了学校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但是,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状况与全国同类高校相比,发展速度仍显缓慢,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现有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专业师资已不能满足学校学科发展和办学规模的需要;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数量偏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偏低,仅为21.4%;截止20XX年底,我校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89人,仅占教师总数的8%,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偏低,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术团队建设滞后,部分学科梯队断层现象严重;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者比例仅为24%,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仅为18%,青年教师整体教学任务重、科研成果少、发展后劲不足。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人才强校战略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统筹学科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办学特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紧紧抓住稳定、培养、引进三个环节,通过超前规划、学科带动、机制创新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人力保障。

(二)建设目标

依托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基地和重大项目,努力构建人才集聚平台、成长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衔接紧密的师资队伍培养和支持体系。到20XX年,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400人左右,兼职教师达到100人左右,紧缺专业教师数量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55%以上,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拥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10名左右;在本学科方向享有国内外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30名左右;在本学科方向享有西部地区较高声誉的中青年专家100名左右。【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三、重要举措

着眼于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双重目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计划。通过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模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汇聚领军人才,打造创新团队,整体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20XX—20XX年,学校将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设立“西北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储备基金”。通过引人与引智相结合的灵活思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我校人才聚集效应。

——根据学校建立的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设置首席专家岗位和相应的专职科研编制,发挥科研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在汇聚优秀人才、培育学术梯队、产生重大成果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吸引高水平人才来我校工作。

——设置10个左右特聘教授岗位,吸引学科领军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合同管理,面向海内外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思维,能带领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规划学科发展,主持和组织重大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学科队伍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

——每年设置20个左右讲座教授岗位,吸引优秀学术带头人。依托国家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及甘肃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采取“成组引进”和“带项目引进”的方式,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较高学术影响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指导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整合学科梯队,培养学科带头人,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争取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

——依托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吸引和培养100名左右本学科方向在西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

(二)教师教育人才队伍培养计划

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培养、引进和转型三个渠道,建设一支70人左右的以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教师队伍,着力解决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定向培养。每年留出2个博士招生名额,定向培养学科教学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通过七年的不间断培养,到20XX年学校定向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育专业师资达到20名左右。

——积极引进。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以优惠待遇条件吸引10名左右教师教育学科学科带头人,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引进15名左右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具有较大潜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面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队伍,采取柔性管理模式,遴选15名左右具有丰富经验和一定的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具备高级职称的实践型专家兼职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

——促成转型。积极推动具备普通专业和教育学或心理学两种学历背景的在职教师转换发展方向,通过短期进修培训和实践锻炼,转型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师达到10名左右。

(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为未来学科领军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项目等措施,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通过支持攻读博士学位、分批次进修学习,整体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学缘结构;通过给任务、压担子,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动提升的危机感、紧迫感。

——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依托“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到20XX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为青年学术领军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百名教学新秀培育计划。每年遴选15名左右在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予以资助奖励,支持青年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

——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高计划。每年选派3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引进30名左右的“985”“211”学校和著名科研院所应届博士毕业生来我校工作,使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四)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

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旨在重新整合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引进、引智、转型、校企校地合作等渠道,建立起一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具有应用型专业知识结构、学习或实践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直接引进。吸引一批具有博士学位、实践经验丰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人才补充到相关专业师资队伍中。同时,从国内外科研院所选留一定数量相关专业的硕士(尤其是具有相关专业资质、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上应届毕业生来我校工作。

——采取柔性管理模式,面向社会聘任100名左右相关专业的实践型专家兼职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学工作。

——推动转型。遴选100名左右相近专业方向的在职教师,鼓励他们转换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短期进修、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等途径转为应用型专业师资。

——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扶持应用研究创新,提高应用型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计划

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计划旨在提升师资队伍把握本专业领域国际前沿知识和信息动态的能力,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和双语教学能力。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选派留学、短期进修访学、与国外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外知名专家讲学等多种途径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七年的建设,使我校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研究经历的比例达到30%左右。

——积极争取国家公派、西部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每年选派15名左右教师出国攻读学位、进修访学。

——设立中青年教师留学基金,每年选派30名左右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到国外高水平的科研院所进修深造,提升教师国际学术背景和整体素质水平。

——启动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计划,选派100名左右从事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赴国外学习相关课程,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实施海外学者讲学支持计划,每年邀请一批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提高学校和教师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弘扬百年办学传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把“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师大精神和百年办学的优秀传统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教师管理、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在教师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引导广大教师继承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觉融入学校建设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大学的宏伟事业。

——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突出对全体教师“奉公守法、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尊重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建立教师进修学习与日常培训、新聘期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促进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主动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教学。强化对新上岗教师的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定位,熟悉岗位职责和相关管理制度,缩短适应期。

——建立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师德问题劝戒制度和师德评价结果运用制度。把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的基本条件,作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价体系。认真落实《西北师范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试行)》,保护学术环境,惩治学术失范。在晋职、评优、评奖中严格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二)构建新型师资管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I类创新基地平台汇聚和培养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创造重大成果的独立运行机制。实行学校直接领导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创新基地平台具有科研活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分配的自主权。首席专家在国内外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实行创新基地平台人员准入制,通过平台招聘,将符合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目标、科研基础好、合作精神强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队伍引进创新基地平台。创新基地平台实行以竞争和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制度。首席专家和研究人员实行年薪制,采用工资加创新人才津贴的二元结构工资制度。

——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所有的壁垒,打破影响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支持教师跨学院、跨单位组建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带动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整体提升。

——创新教师业绩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按照不同教师岗位类型、不同学科类型、不同专业类型,分类设计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校内津贴发放标准;突出教师创造性业绩的权重,加大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和应用性成果的奖励力度。

——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杠杆作用,按“科学评价为基础、岗位需要为前提、聘约管理为手段”的原则,激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学校师资队伍学历普遍提升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职称评审中的学历等要求。

(三)营造稳定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学术环境,靠实学校领导密切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扩大教师在办学治校方面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广大教师在参与办学的各项工作中享受事业发展的乐趣,感受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逐步提高校内津贴总量,增加教师收入。

——加快青年教师公寓建设,改善中青年教师居住条件。

——关注教师健康,对全体教师进行定期体检,精心组织系列体育活动,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组织、引导教师积极锻炼身体。

——办好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广大教师子女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服务。

(四)加大经费投入

设立1亿元的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支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计划。

第2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1)建设目标

①大师级人才与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引进和培养计划

引进和造就50名左右学科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在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学科领域,争取引进和造就两院院士3-4名,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杰出人才5-8名,以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技奖励获得者、楚天学者等为主体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30名左右,柔性引进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著名科学家10名左右。

②国际化战略师资培养计划

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以“211工程”三期建设单位为重点,通过校内-海外教授互访、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的选派力度等措施,培养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30名左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骨干100名左右。

③优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依托“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重点建设10支左右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力争2-3支教学科研团队进入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行列或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建设行列;在机械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通讯与信息系统、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力争3-5支教学科研团队进入湖北省创新群体建设行列。

(2)建设内容

①大师级人才与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引进和培养计划

1)学科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全职引进)

——国内重点引进两院院士、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学科领军人物,引进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得者作为院士、长江学者等后备人选进行培养。

——海外引进知名大学助理教授以上职务或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本领域世界顶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并产生显著影响的高层次人才,使其成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后备人选。

——加强成建制的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及其团队,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产出一流成果。

——加强高层次岗位招聘工作。对于长江学者、楚天学者、教授二级和三级等高层次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以此吸引一批有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2)海外著名科学家的引进(柔性引进)

——继续加强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两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人才建设,引进海外大师级人才及团队来校工作,促进校内—海外人才实质性合作。

——投入专门经费建设一批海外著名科学家访问交流基地,引进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科学家来校工作,主要引进对象为诺贝尔奖及其它重大奖项获得者、国外知名的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会议的主席或执行主席、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主编或副主编、知名科研机构的首席研究员,通过他们来校工作带动学科发展和拔尖人才的成长。

3)学科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集中校内优势资源对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于院士、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申报层和后备层人选,学校加大投入,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团队建设、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申报重大科研奖励、申请专利和成果转化、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和发表高水平论文、开展国内外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招收优秀博士(后)、出国留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使其尽快达到相应的申报水平。

——加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的申报工作。抓住两年一次的院士申报和每年一次的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申报的机会,争取在学科领军人才的申报方面有较大突破。

②国际化战略师资培养计划

1)校内—海外教授互访

——以“讲座教授”岗位、优秀海外青年学者访问实验室制度为平台,吸引世界知名大学或知名学科副教授以上的知名学者来校访问、工作。

——重点支持30名左右45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授与海外知名学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互访,在国际前沿领域开展研究,使之成为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2)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研修

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全额资助和配套资助、学校公派等途径,选派1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职务的学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到国外一流学校(专业)留学,师从一流的导师,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能把握国际学术发展前沿与动态的学术骨干和服务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③优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1)人才建设。以“211工程”三期项目和学科群为基础,跨院系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由两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领军人物担任。

——学术带头人由主持过国内外重大教学科研项目、拥有重要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核心技术等人员担任。

——配置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教授(副教授)、具有国内外学术经历的博士(后)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和学术发展力量。

2)条件建设

——通过科研基地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和捆绑投入的机制,给予每个创新团队专门的条件建设经费资助,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教学科研成果”的目标。

【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加强项目型团队建设工作,对于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团队,学校给予一定的人才配套专项经费资助,支持团队骨干与海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3)机制建设

——实行团队负责人全面负责制,赋予团队负责人更多的用人权、分配权、考核评价权、学术自主权。

——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上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把鼓励和支持原创性与基础性研究、培育和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等作为聘任条件。

——学术评价上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注重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等评价因素。

——对于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在分配上试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

(3)预期成效

①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升重点学科水平。发挥大师级人才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人才集聚效应,通过引进和造就一流的学科带头人,来汇聚一流的队伍,提升学校的学科竞争力,推进“十二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实现学校“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学科建设目标。

②师资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师资队伍解决学科前沿问题、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争取获得一批国家重大教学科研项目,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科技奖励。

③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把握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建设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

资金需求: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经费为8000万元,主要来源于中央专项经费和学校配套经费,其中申请中央专项经费100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7000万元。

主要用向:大师级人才和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引进与培养基金4280万元,国际化战略师资培养基金2020万元,优秀创新团队培育基金1700万元。具体使用将与“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统筹安排。

第3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世纪更替,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对人才的迫切需要,都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教师建设队伍的总体目标是:以加强重点学科、学位点探队建设为核心,以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思想业务素质为基础,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为手段,建设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勇于创新,整体素质优良的实验教师队伍为目的。

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实验室的课程结构决定了师资队伍构成的特殊性,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几门学科共同发展,老实验教师多,新人少,传帮带作用难以实现;师资队伍还存在的突出问题:1、待遇及生活工作条件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教学积极性削弱,师德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队伍还不够稳定。2、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加上新师资中高学历者偏少,不足以抵消非自然减员因素,使学校培养压力增大。3、学校事业不断发展,教学任务加重,教师疲于应付,许多科研能力很强的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水平,阻碍了科研型实验教师形成和人才的培养。4、缺乏学术人才,学术能线断层严重,导致承担科研项目的力量薄弱,进一步制约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3、建设内容及措施:⑴以老带新,以中年实验教师为骨干;

⑵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⑶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0%以上;

⑷每学科培养1名科研型实验教师。

为了实现建设目标,其措施一加强对实验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热爱教育事业;二是提高专业和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学习高等教育的有关法规,转变观念,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鼓励中青年实验教师提高学历,拓宽知识,积极探讨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根据学院的培养计划,每年争取安排1名教师脱产学习进修,培养骨干实验教师,提高实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教研室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实验教师的学术水平,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按要求完成其内容。力争实现每年1—2项校级及校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使更多的实验教师成为教学科研齐进的实验教师。

三、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搞好实验室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整体功能,对于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争取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面向社会开展多样化服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要以迎接省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精神,实是求事地分析目前各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不足,准确分析实验教师高素质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工作的需求,借鉴兄弟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地制定20XX至20XX年实验室建设规划。现根据本实验室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建设与创建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目标相一致,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布局结构合理,学科特色鲜明,组织功能完善,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能满足不同科类本科学生实验教学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与深化教学改革需要,具有学研产一体化特征的实验体系。通过一次性规划,2至3年的逐步建设,使本实验室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学科专业及专业基础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及开放性实验室数达到或超过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良好标准。

二、基本原则

实验室总体规划要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规划制定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观念要更新。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体系,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学习大讨论及教学改革研讨成果运用于实验室规划制定过程之中,按照有利于实验教师高素质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本实验室专业科学研究水平与授学能力,有利于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有利于发挥本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来构建实验新体系。

2、目标要明确。

按规划的总目标及学院发展规模,根据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生物学实验室的功能、用途和规模。

3、设备要先进。

根据培养需要,以及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在实验设备的选型上,要科学定位实验设备的技术档次,保持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4、布局要合理。

在实验室布局上,贯彻一体化发展战略思想,统筹考虑学科、专业、课程建设,考虑培养目标、科学研究与开展社会服务,兼顾不同层次教学需要。 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结合学科的科研基础及实力,统筹学科发展方向,突出研究重点,整合队伍实力。结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调整及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 在布局上还要做好内部实验设备、资源的统筹工作,科学合理地配置实验设备和实验用房。合理安排,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提倡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

5、模式要创新。

在实验室的建设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运行机制方面,要根据不同学科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 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大力开设创新性、设计性实验,达到或超过评估要求。

6、特色要鲜明。

根据规划确定的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学校所处的特殊地域优势,结合各学科专业优势,在统筹学科发展方向,突出研究重点,整合队伍实力时,一定要突出鲜明的学科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第4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为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根据示范校建设目标和教育厅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1、师资建设力度大,覆盖面广

1健全管理机制。学校实行签约聘任的全员合同制、强调责能勤绩的结构工资制、严格考核的优胜劣汰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

2强化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198人次,其中9人参加了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派教师外出参与专业实践活动93人次,有78名教师外派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轮训;19名教师通过培养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学校投入61.9万元对省市校级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专业带头人梯队基本形成。

3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建立健全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面提高素质的“四全”教育模式,把社会责任、纪律观念、质量意识、团结精神融入教师的教学内容,坚持年度考核,对不合格教师,实行“一票否决”,终止聘任。切实把好引进、管理、教育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根据学校建设目标,实施相应的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现有教师239人,专业课教师195人。高级职称34人,另有6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9人,市级课程教研组组长5人,兼职教研员6人。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并呈良好的发展趋势。

篇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2016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五: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2015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计划一: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研修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教研课,做好教研笔记。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计划二: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规范信息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 “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计划三: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的精神。

2、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培训及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大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转变。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三、培训原则

1.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自己,实现培训后能提高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目标中要体现差异性,有利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

2.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修养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而达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2、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让自觉学习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觉的内在需要,形成教师自我需要的学习研究之风。本年要求教师以全县教师EEPO轮训为契机,要求教师在校继续学习MS-有效教育理论,切实掌握学习方式、课型方式、备课方式、评价方式等理论及实践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

3、加强校本培训学习。

学校是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

(1)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每周每个备课组共同研讨一节新授课,并由主备人付诸实施。具体过程如下:一是由备课组长确定集体备课的题目,由主备人查阅相关的资料,形成集体备课初案;二是集体备课时间,同组成员针对初案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由主备课人进行修改后下发至同组成员。三是主备人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一节组内成员公开课,以检查集体备课教案的可行性。

(2)加强教研组活动的管理,提高研讨的实效。

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培训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开展“我的智慧课堂”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高质量的校内公开课,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做好相应的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在上课中得到提高,在听课、评课中也得到提高。

(4)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问题即是课题”,全体教师要积极根据自身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拟定自己的课题,把课题研究真正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起来,努力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坚持写学科教学论文,积极参加省、市、区的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活动。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搭建成长平台。

(5)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由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各类培训与教学教研活动,并加强管理,做到“学有收获,学以致用”,凡外出培训的教师,培训后在校园内分享学习体会或上一节示范课。同时,学校借助上饶市教研室组织的网上教研的契机,让教师与专家进行零距离接触,产生心灵智慧的碰撞,开阔眼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6)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4、狠抓基本功培训,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升。

结合学校“三进”工作,扎实抓好教师的“三字一话一画”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的基本功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教师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教师的汉字书写能力却有所削弱。为了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学校倡导“提笔即是练字时”的理念,以办公室为单位,要求全体教师每天利用10至20分钟时间,进行粉笔字、钢笔字或毛笔字的练习,同时抓好教师书法兴趣小组的培训活动,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开展“三字一话一画”比赛,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订培训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各学科教研组正常开展研讨活动。

3、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一)

4、信息技术培训:ppt制作

5、教务处组织人员参加应家小学课改联席会及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6、全镇小学英语和语文优质课比赛

7、课题立项、结项培训及上报

四月份:

1、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二)

2、全镇小学数学和国学优质课比赛

3、信息技术培训(二):ppt制作

4、教师个人“三字”练习。

5、信息技术培训(三):文字编辑及处理(一)

6、参加课改联盟会教研活动

五月份:

1、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三)

2、青年教师教学研讨课

3、参加课改联盟教研活动

4、信息技术培训(四):文字编辑及处理(二)

5、教师个人普通话、简笔画练习

六月份:

1、组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2、校本教研深化、总结与反思

3、撰写校本研修学期总结

七月份:

1、培训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2、做好上半年绩效、骨干教师考核工作,评选学期先进工作者 八月份:

开展暑期校本培训

九月份:

1、各教研组制订新学期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各学科教研组正常开展研讨活动。

3、开展随堂听课活动

4、EEPO有效教育理论培训(四)

5、信息技术培训(五):成绩处理

十月份:

1、读书心得交流系列活动(七)

2、青年教师教学研讨课

3、开展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

4、信息技术培训(七):多媒体资源利用培训

5、教师优质课课堂展示

十一月份:

1、读书心得交流系列活动(八)

2、开展“师徒结对”汇报课活动

3、教师“三字”系列评比

十二月份:

1、培训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3、教师普通话、简笔画评比

4、做好下半年绩效、骨干教师考核工作,评选学期校本研修先进工作者

计划四: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陕西省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旬阳县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落实“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名师梯队建设为抓手,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教研,聚焦课堂,突出主题,进一步做好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规划。

三、目标任务

1.每位教师五年完成省上规定的120学分(其中校本50学分)研修任务。

2.80%教师能够撰写比较规范的教育教学叙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式教学案例、主题式教学案例、教研论文、小课题研究报告等;所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科素养、教育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校本研修,改变多年来教师被动研修的习惯,让教师由被动研修者变成研究的主体,由教书匠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校全面推广应用;所有教师教学技能有所提升;全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4.建全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和奖励激励机制,把我校建成具有浓郁学习风气和研修氛围的学习型校园,提升学校品味,树立学校新形象。

5.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

6.省市县级教学能手不断增加,形成省市县校梯级骨干教师队伍。打造市、县有影响的强势学科组,使骨干学科组和骨干教师成为开展校本研修的引领者和积极的实践者。

7.初步建立校本研修资源信息库。以学校网站为依托,整合校本研修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校本研修资源信息库,广泛开展网络研修。

8.开发符合我校实际具有一定地特色的校本教材,充实和完善已开发的校本教材。

9.努力创建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

四、具体措施

(一)成立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专业指导小组、学分认定小组。

校长任三个小组组长。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员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专业指导小组成员有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学科组长;学分认定小组成员有学校班子成员和学科组长。负责制定校本研修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负责学校教师研修成果的审定,推荐上报,教师研修学时的登记审查等。

(二)建立学校教科室、学科组、年级备课组三级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教科室、学科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研究活动和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相结合,让教研活动成为切实有助于教师发展的平台。学校分学科成立学科教研组,每次研修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活动有记录,有实效。

(三)建全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1.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以教师的自评、互评、学生及家长评议和学校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多元化评价。

2.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并完善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德育工作、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培训情况、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进行全面的考核,逐步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用评价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3.对教科研工作突出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各级获奖的教科研成果学校进行奖励,并首选录入学校成果集编印成册。

(四)制定教师发展规划

制定并落实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校本计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保证此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五)开展研修活动

1.抓学习培训

通过自学,撰写业务学习笔记,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知识修养。通过学习培训,教师明确每阶段研修专题和研修方式,由反思研究到课例研究再到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育叙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教师分析、处理、整合各类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的方法与技能;完善教师整合信息的技术,提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开展网络知识普及,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

2.夯实常规研修活动

落实教学研修常规,教师每学年完成“八个一”: 上一节研讨课;一篇优秀论文或教学反思;一篇课例点评;一篇优秀教学设计;一篇说课稿;一项基本功训练;参加一个小课题研究;骨干教师承担一次专题讲座。

3.培养学校骨干体系

培养校本研修引领者,培养教育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积极开展专业引领活动,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名师指导,有引领者组织研讨、实践。把学习、研究、实践整合为一体。

4.开展青蓝共进活动

继续开展“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接对子活动”,由教学经验丰富、

篇六: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2016年大学自我鉴定3000字

相关热词搜索:师资团队介绍 强大的师资团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团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6383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