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莲花坞王维欣赏

莲花坞王维欣赏

2016-11-07 12:45:3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莲花坞王维欣赏(共7篇)莲花坞教学设计《莲花坞》【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3 能正确地背诵古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莲花坞》。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莲花坞王维欣赏》,供大家学习参考。

莲花坞教学设计
莲花坞王维欣赏 第一篇

《莲花坞》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莲花坞》。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莲花坞王维欣赏】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 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 《莲花坞》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坞”,这里指在水边建造的停船用的地方。“洲”,水中的陆地。“篙”,撑船用的工具。

2. 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诗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同时也表明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诗中流淌的是诗人悠然的闲情逸致。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4.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莲花坞王维欣赏 第二篇

目 录

课标必背

1、《望天门山》

2、《清明》

3、《江南春》

4、《江上渔者》

5、《元日》

6、《小池》

7、《所见》

古文赏背

8、《独坐敬亭山》

9、《玉阶怨》

10、《秋浦歌》

11、《莲花坞》

12、《蝉》

13、《三字经》选登

美文选背

14、《初冬》

15、《鸟岛》

16、《旅行者之歌》

17、《美丽的丹顶鹤》

18、《夕阳真美》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莲花坞王维欣赏】【莲花坞王维欣赏】

日边:天边。

【诗文解释】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莲花坞王维欣赏】

【莲花坞王维欣赏】

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啼:叫。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莲花坞王维欣赏】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

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诗文解释】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4、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诗文解释】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光辉灿烂。

【诗文解释】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6、小池

宋·杨万里

二年级必背诗词
莲花坞王维欣赏 第三篇

景庄小学二年级必背诗词

1、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莲花坞 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4、《画鸭》 元•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5、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江村夜泊 项斯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7、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8、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0、诮山中叟 施肩吾

老人今年八十几,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莲花坞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莲花坞王维欣赏 第四篇

<莲花坞>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诗词全文如下: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译文]
天天去采摘莲子,只因路途遥远,所以常常傍晚才回来。莲花坞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竹篙撑水的时候不要溅起水波,只怕沾湿了我那像红莲一样的衣服。
[鉴赏]
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诗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同时也表明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诗中流淌的是诗人悠然的闲情逸致。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莲花坞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采莲曲阅读答案_采莲曲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莲花坞王维欣赏 第五篇

<采莲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前言]
<采莲曲>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采莲曲阅读答案_采莲曲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注释]
⑴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这里指荷叶像裙边一般
⑵芙蓉:即荷花,又名莲花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成都曲翻译赏析_作者张籍
莲花坞王维欣赏 第六篇

<成都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籍。其诗词全文如下: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成都曲翻译赏析_作者张籍。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这首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近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
[鉴赏]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成都的热爱之情,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这首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两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

秋日行村路阅读答案_秋日行村路翻译赏析_作者乐雷发
莲花坞王维欣赏 第七篇

<秋日行村路>作者为唐代文学家乐雷发。其诗词全文如下: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前言]
<秋日行村路>是宋代诗人乐雷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日行村路阅读答案_秋日行村路翻译赏析_作者乐雷发。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经过郊野的一座小村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表现了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注释]
①篱落:篱笆。
②豆荚:豆类的荚果。
③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④蜻蛉(líng):蜻蜓的别称。一说极似蜻蜓。秋日行村路阅读答案_秋日行村路翻译赏析_作者乐雷发。惟前翅较短,不能远飞。
[翻译]
一道斜阳西照,篱笆边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农家正烹煮着豆荚姜芽社肉,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浓香。这一路盛开的稻花静悄悄的,谁来作主?只有红的蜻蜓伴随着绿的螳螂。
[赏析]
这首绝句,正如诗题所说,写的是秋天经过郊野的一座小村时的所见所感。诗逐次展开一幅绝妙的田家景物风情图,使人读后为之神往。诗写道:他走近了一个村庄,这时候,诗就眼前所见,精工细描,把农村傍晚的景物一组组摄入诗中,使人应接不暇。诗人没有在诗中倾诉自己的心情,但把自己的情感贯注到了景物的描写中,使整诗洋溢着喜悦欢快的气氛。如诗的第三句由问句形式出现,明知风光无主,偏要问“谁是主”,便突出了眼前的丰收景象带给人的喜悦,也细微地表现黄昏的岑寂。第四句写红蜻蜓与绿螳螂,不仅在色彩上很艳丽,在二者之间加一“伴”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蜓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更突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使全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首诗的三、四句是名句,它的好处,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专门作了发挥,对理解诗很有帮助。钱先生说:古人诗里常有这种句法和颜色的对照,例如白居易<寄答周协律>“最忆后庭杯酒散,红屏风掩绿窗眠”,李商隐<日射>“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韩

相关热词搜索:莲花坞 王维 莲花坞王维原文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莲花坞王维欣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莲花坞王维欣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7284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