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研修主题设想

研修主题设想

2016-11-08 09:10: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研修主题设想(共7篇)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一、什么是课例研修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课例研究是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研修主题设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
研修主题设想 第一篇

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

一、什么是课例研修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目的是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

二、为什么要开展课例研修(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把研究的阵地搬到课堂中来,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行为跟进为特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作为教师进修的内容与提高的途径

三、课例研修的流程(出示第三张幻灯片)(第四张幻灯片)

四、课例研修主题

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是课例研修有效开展的前提,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研修主题,掌握课例研修主题确定的角度及原则,能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研修主题。

1、什么是研修主题(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研修主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应该研究、探讨、改进、解决的具体问题,研修主题应来自真实的课堂,

来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课例研修主题的特征(出示第八张幻灯片)

(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研修主题设想】

(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

(3)具体可行。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题大做”。

(4)答案开放。课例研究是通过反思课堂现象与总结教学经验来实现教学改进的。由于实践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纷繁复杂,研究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已知的、明确的、唯一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而且只能从归纳中生发。

3、课例研修主题的类型:(出示第九张幻灯片)

(1)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

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解读与灵活的理解是教师的基本功。理解并抓住学科的本质是课例研究的重点之一。

(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对某一课题他们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误解,不同个性或水平的学生存在怎样的互相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例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此外,学习者的具体表现有时也可作为教师检讨教学成效的依据之一。

(3)与课程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

今天的教师不再是课程方案的简单执行者。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

(4)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

有关教学法方面的主题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确定“研修主题”

1、把握好研修主题确定的角度(第十、十一张幻灯片)

【研修主题设想】

研修主题可以来自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可以来自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还可以来自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应该抓住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这里所指的关键事件是指那些对教师或者学生成长起关键作用的事件。

2、掌握好研修主题确定的原则(第十二张幻灯片)

(1)确定课例研修主题应具有真实性

主题确定的基本点应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真是问题,而不是凭空想象的假问题,应该是有具体问题的研究。

(2)确定课例研修主题应具有普适性

研修主题一定要是参与教师共同面临或感兴趣的教学难题和教学问题,必须是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叫教学问题。

(3)确定课例研修主题应具有可行性和延续性

课例研修不同于课题研究,课例研修的目的是借助特定的内容来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记录问题解决过程。如果所确定的主题过大过难,缺乏了适应度,会导致研修的可行性大打折扣;但如果所确定的主题过小,会让研修价值受到影响,对于不同的研修群体要根据所研修的问题价值来确定主题。

五、确定研修主题的基本步骤(第十三张幻灯片)

1、确定研修主题

(1)提出问题, 聚焦主题

提出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大家共同的和最想研究的问题,形成聚焦主题

(2)梳理内容,确定课题

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找到研究主题下重要的课,从中选出本次课例研修的课题,同时,梳理内容也能进一步帮助聚焦主题。

(3)清晰表达,明确重点

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将要研究的课及研究主题,并明确表述出来。

(4)进行原始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调换主题

(5)在进行二次教学活动后提炼主题

实际上,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课例研究主题确定的第一步。在发现问题之初,教师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进一步理清。因此,从问题发现到主题确立是一个不断精致化的过程。

在课例研究中,要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理论学习融于主题确立的过程。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有助于我们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确定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为后续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

课例研究透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确立了研究的范围,对问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使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助于研究落到实处和取得成效。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击,虚张声势。【研修主题设想】

在问题界定清晰后,教师还应通过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没有假设的课例研究,目标含糊不清,过程无所

校本研修个人研修主题
研修主题设想 第二篇

2013校本研修个人研修主题 运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国家明确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然而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已实施几年了,但是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仍相当普遍。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仍是当今我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我认为,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索、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等过程,高效地理解并内化知识,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由于受学生个体基础、自学能力、领悟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各不相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

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每一堂课,关注、相信、鼓励每位学生,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同时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效率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下完成的。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深知作为学生非常渴望老师的关注、鼓励、赏识。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会直接传达到学生心灵深处,影响他(她)的一生,教师要平等地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情感因素、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唤起一部分处于“浅睡”状态的学生的思维,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研修主题设想】

案例1:在等腰三角形一节教学时,为了利用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情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我通过多媒体呈现问题:请你用你手中的七巧板七个部件(1)任意两个部件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2)任意三个部件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画出你的拼图,标上各部件。问题一经提出,全班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拼出并画好图形。我找了几个基础薄弱的同学先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拼图,后到黑板上画出自己的拼图,标上部件名称。在他们正确完成后,我及时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他们学习信心,整堂课他们踊跃举手发言,这不只是本堂课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之后的课堂上他们始终以自信、进取的学习状态进行课堂学习,成绩明显得到提升。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为了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必须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教师需创

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为创设“自觉主动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每节数学课堂新课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主动探索、讨论、交流;在新课结束后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收获,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2、创设有兴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研修主题设想】

案例2:同类项概念的学习,教师可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情境。请给下列式子找好朋友,并说出你找朋友的依据。6ab2;

2ab;3ab;3a2b;4ab2;b2a;6ba2;6ab2的好朋友________; 3a2b2;

3a2b的好朋友是______________;2ab的好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没有好朋友,它好孤单,请你写出它的一个好朋友______。

通过上述情境全体学生对同类项的两个本质特征已完全理解,教师再根据类比归纳思想,逐步引导学生对多项式如

“ 6ab2+3a2b+4ab22abb2a6ba2”中各项特征观察,使认识不断深化,为进一步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教学逐步引向深入打下良好基础。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有效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不同小组之间各组的整体学习及活动水平大致相同,但同一个小组之间各成员的学习活动水平应该不同。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合作氛围。通过小组合作评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教师适时激励,这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做好准备。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案例3:在学习分式方程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若分式方程

2m32x2x4x2有增根,试求m的值”,学生无从下手,思维陷入困境,这时我适时用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师:若方程有增根,增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生:(讨论交流)必须使最简公分母为x2x20

师:你能求出增根吗?增根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那么它是哪一个方程的根?

生:(讨论交流)增根是x2或x2的根,它们都是由分式方程转化而来的整式方程2x2m3x2的根。

【研修主题设想】

师:你能求出m的值吗?

„„

(4)设置运动探索、开放、多解题型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常设计一些运动探索、开放、多解题型,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理由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结论。

案例4:如图 △ABC中AB=10cm,BC=12cm,

点P从A点以2cm/s的 速度沿AB边移动,点Q从B点以2cm/s的 速度沿BC边移动,问经过几秒钟后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此题有两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缜密)

(5)在 “做”中体验感悟数学

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是“做”数学的目的和

个人研修计划模版
研修主题设想 第三篇

附件:个人研修计划模板

课例研修心得
研修主题设想 第四篇

[篇一:教师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老师之前的讲解和对有关资料的查询和了解,使我明白课例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围绕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课例研究的精髓之处就是“磨课”,把一节课的内容经过三四节课的讲解之后不断地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心得。教师们以“课例”为载体,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中做出成绩。

[篇三: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课例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时效性,使学生最终受益。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老师们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课例研修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成长。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通过这次教研对“课例研修”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以及“课例研修”的意义。

我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讨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修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此次与全区的老师携手同行,进行课例研修,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我感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要简洁、目标性要鲜明。

其一:观念先行,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其二: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寻找有效的课堂“支点”我们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就要努力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支点”,以这个“支点”支撑我们的课堂。这样,课堂学习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将语文比作一个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工具性是人的骨架,人文性则是人的血肉、灵魂。在无数次的拉据中,我感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灵与肉的统一。只有在这种统一中,才有语文的生命、语文的精彩。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也逐渐领悟到“课例研修”的意义。“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我逐渐认识到: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课例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是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1)将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分解为若干主题。如,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等。

(2)围绕所确定的研修主题,制定总体研修计划安排。

(3)根据不同的研修主题,制定每一主题的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4)根据研修主题的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自主学习有关主题的新课程理论和有关课程改革的信息,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课程知识;

(5)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

(6)探讨缩小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课改”措施;

(7)选择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实验,试行课改措施,参加研修的成员全程参与研讨教案和课堂观摩;有条件的最好进行音像摄录;

(8)汇总观察和记录资料,回放课堂教学情景,交流上课体验和观摩课堂教学的感受;

(9)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新的“课改”对策;

(10)汇集整理课例资料,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学习了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对于课程改革的课例的几个活动环节中“探讨缩小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课改”措施”的想法是:要及时做好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进行记录与修改。分析课堂教学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探讨新的“课改”对策,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把自己的修改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等具体工作。把没一项工作做及时,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整理,才能使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做好。

在学习了课程改革的课例研修,感觉课程改革的课例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对于课程改革的课例的几个活动环节中“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存在的差距”感触较深。要及时反思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并把较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及时进行标注,然后进行思考,及时进行整理与修改,以免经过一段时间遗忘。另外,还要进行“汇集整理课例资料,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成果,然后进行交流分享。”在经过尝试后,把一段时间课例资料进行整理,发现现行教学中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差距,在后一段的教学前修改教案,再进行教学,再寻找差距,再修改教案。通过几次的修改与寻找,撰写研修心得体会,形成研修心得,指导以后的教学,并且与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学习“课例研究”,我知道课例研究“三步曲”

第一步: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面向全体教师。课例分析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课题分析主要通过教学观摩、评议提升、形成新案等步骤来帮助学科教师群体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走出经验型教学的低水平状态。

第二步:课例比较

课例比较是课例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最初的课例分析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景下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方式。但是,随着课例分析和比较的不断积累,课例比较开始从同课异构走向同课异教、同课异校。因此,这一阶段的课例比较涉及不同教学环境的研究。同时,为了研究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方式和习惯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此阶段还开展了同班异课的比较研究。

第三步: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基于课例分析和课例比较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深化。它是在课例分析、课例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提升。

通过课例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运用于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例研究,教师个人得以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际,促进个人教学特色的形成,从而提炼自己的教学观点乃至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通过参加“课例研修”的相关培训,课例研修作为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进行实践,反思再次实践的过程。这不是一个老师的劳动,而是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互相讨论,说说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在回馈到实践中去。

通过学习课例研修资料,我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

学习过后,理解了什么是“课例研修”及怎么做,感觉到其实以前自己的工作中也在进行着课例研修的活动,但是做的不够细,学习后我想应深入的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并大胆的在课堂中去实践,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常态教学。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学习,给我最深的启示就是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在课例研修中的重要。不管教学如何,只有积极地去反思,才能在课例研修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研读我明白了,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课例研究”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十个活动环节。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二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三是能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摘自<怎样做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 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

通过昨天的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我对课例研修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明白了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建构者、创造者。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通过昨天几个团队介绍的经验,我知道了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课例研修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它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

还记得参加北师大研修班时董琦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什么时候能和医生一样那么专业,就不是随便可找人替代的职业了。我想课例研修就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之前只是听过课例研修,却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课例研修的启动大会,了解了课例研修,也知道了课例研修和课例研究的区别,受益匪浅。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增长知识和能力,凝聚集体的精华和智慧,以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以学生中目前欠缺的东西或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内容等为主题,抓住一个本学段、本学期或细节化的点放在教学内容中来进行训练。通过此次的培训使老师们更加专业化,有理论的支撑也有行动的实践,对于促进老师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此次“课例研修”启动大会,紧紧围绕课例研究这个主题,详细而清晰地讲解了什么是课例研究,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以及在课例研究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为我在今后开展课例研究打开了思路。我想:围绕课例的讨论、研究的进程,可以帮助教师以新的视角来深入了解教材。借助课例,可以引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并且更具健全、更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等等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通过这次学习,对语文课例研究的背景、过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感到,一名教师如果能积极投入到研修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自己,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方法,不断地提高。而这种提高的速度必将是非常惊人的。

参加完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感受颇多。我觉得<课例研究手册指南>是基于前经验的实践与新行为发展为新经验的过程,是对他人经验分析、整合、吸收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是将外部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这本指南告诉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巧妙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我们指明了课例研究的方向,通过一个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妙招,使我们真是受益匪浅,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

[篇四:顶岗实习生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让人刻骨铭心的难忘。其实课例研修是我在师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的,但是亲自结成小组进行课例研修,这却是第一次,而且这个第一次对我的触动和启迪非常大。

作为顶岗实习生,初登讲台,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其中责任的重大,面对学校的殷切嘱托、台下学生求知的目光,我知道我不能懈怠、不能敷衍,只能选择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所以,虚心学习、认真求教、不断思考、互相交流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伴着春意渐浓的氛围,我们小组进行了课例研修。在课例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但是也有过惊喜、有过顺利,不管过程怎样的曲折,最后的最后我们都品尝到了果实的甜美。在课例研修中我又太多的感触和体悟,现在写到这里,谨以此纪念我们一起课例研修的时光——

首先,我们学会了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更应该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室不应该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它更应该是学生们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优秀的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自己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活动起来,才参与中学习,在乐趣中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准确、更牢固。我们现在的课堂不应该是像古代私塾那样,学生每个人抱着一本书摇头晃脑、昏昏欲睡的背,先生背着手只管盯着学生不捣乱。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充满笑声的,能够真正让学生们活动起来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其次,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老师有一颗不断前进、不断努力的心,才能给学生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上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使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变成了以教材为轴心,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教师更应该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前,我们一直都说,只有教师有一桶水才能够给学生一杯水。但是我们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教师更应该教授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死水不管有多少都是无法流动的,无法更新的,只有让学生找到活水,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才能够不断地新陈代谢。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给学生有效的课堂,上课的次数不再多少,真正有效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我认为要想做到有效的教学,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1、教师应该具有整体意识。讲一篇课文但是不能够仅仅看着一篇课文,应该看这篇课文在整本书、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2、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备课之外还要备学生。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不同的教案,才能够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成效。3、在设计教学环节方面,除了基本的教师讲授之外,还要更多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的环节。真正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学习,在乐趣中获得知识。4、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准备有梯度的环节,让学生有挑战才会有求知的渴望;同时,还要注意提问题的有效性,给学生提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要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5、在作业设计方面,也要注意设计高效的、能够检查学生学到多少知识的作业,不留毫无意义的作业。6、教师课后还要经常的反思自己,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才不会落伍。

我知道没有真正意义上完美的课堂,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篇五:小学教师的课例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我参加了课例研修培训,看了视频,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我深刻地感到新课程的实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是对旧教育理念、旧教育模式、旧教育传统的反思,这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改革背景下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

通过这次课例研修培训,我理解了什么叫课例研修?也知道了课例研修的基本框架。

课例研修指的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在教师教研和培训中,提出一种以课例为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活动,我们把它叫做“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也是一种行动研究,其基本框架应包括:一、研修背景:学校、执教教师及备课组、研究学科与课题、研究主要问题。二、研究过程: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教学效果。三、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发现捕捉的关键教学事件的讨论及分析。四、研修结果: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五、鸣谢与文献:鸣谢研修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指导者;注明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时间。

课例研修更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他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会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2、将日常教学与研修、培训融于一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3、课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范”,为教师的“发展”而研修;4、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

教育是一种实践的艺术。以往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专业学习方式,为了操作简便、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往往以专家报告为主、辅以学校教学现场观摩或组织学员间讨论交流,造成了学员“听的时候激动、回去后没有行动”,或者说没有改善行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工作,是一门源自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艺术,用演讲为主的培训方式教会教师如何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正因为教育的实践性极强,教师的专业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师如何把培训活动中来自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以前培训活动中所主要采取的单一的培训方式有其弊端:专题报告式“只听不做”;现场考察式“只看不做”;参与讨论式“只说不做”。当然,这些列举的当前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却缺乏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实践性默会知识的多种学习形式的强调。

既然过去的培训方式有那么多的缺陷,那么新出现的课例研修会不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一、进行课例研修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能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教学实践本身的改进。通过研修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使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然后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的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二、课例研修,给我们教师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大代表明确提出,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时代先锋,知识的富翁。因此,国培行动给我们搭建了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

三、课例研修,给我们教师创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以往的教师交流方式局限于集中校本研训听评课活动范围内,而课例研修,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城乡地域的羁绊,它能使我们每个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自由发表个性主张和建议,交流方式实现了“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交流,在愉悦宽松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心灵的默契,每位老师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进步。

四、给教师开辟了自我反思的驿站。

课例研修,以开放自由的特点,为我们教师打开一扇收纳外来新鲜空气的窗户,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精华,欣赏广大同仁们精美的帖子和反思,还有对教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刻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义,同时也使我产生强烈的震撼,使我深刻意识到反思不再是应付学校常规检查而所做,而要真正反思每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再使反思成为一种形式,而要使它成为一种真正习惯,一种动力。

正是因为课例研修会给我们教师带来那么多的好处,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应该如何应用课例研修的理论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更新比较快的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风格活泼、色彩艳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教师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提升教师品德修养,坚定教育信念。

短短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师德培训,让我的教育信念更坚实,俗话说:“改造人首先就要改造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指导、决定行动,培训后,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熟悉教材联系,把握教改方向。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但一直未能代低年级的课,教学中有经常眼高手低,效率不高。在培训过程中,知道了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分析讲座,更让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及联系,更有效的把握教材,听评课时更能发现优点和不足。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加强课例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各个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做一般的课例研究,但这次培训,收看专家的课例研究解说,知道了自己的严重不足,因为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四、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许多情境图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境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情景化、动作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数学;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答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编写“几加几”的计算时,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的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当然,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是很多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六、创设和谐的课堂,转变师生的角色,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因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们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还应该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次培训中专家对课例研修的讲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指导性强,那些精彩的课例与我们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会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在不断地课例研修过程中,会让我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认知方式与情感的洞察力,会不断增强,会更加深入理解学生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来认识教育中的特殊现象,也将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了解如何获得那些支持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

[篇六:课例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认为:课例研修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给踢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它依据教师个人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例研修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么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修成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教师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修起到了教育轮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了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我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可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出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关注的不是教育学或各学科所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是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这种培训的活动形式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解决为指向,因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能力训练的方式。

小课题开题报告
研修主题设想 第五篇

[篇一:小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

负责人

董贵钰(参与教师:贺娟维康小刚张利)

所在单位

西安市第六十二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小课题开题报告。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出现一盏明亮而温柔的灯塔,为他们的心灵导航,为他们抚慰心灵的伤痛啊!此时此刻我经常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记得有一天,当我讲完课让同学们做活动时,忽然有一位男生的桌面进入我的视线,我走近一看,只见桌面上写着各种轻生的话语,比如"死才是最大的快乐"、"落寞"、"超脱"、"悲伤"、"失望"…,看到这些话语,我心中无比沉重,下课后趁孩子们出去上体育课之际,我悄悄来到教室,用相机拍下了这张与孩子生死攸关的宝贵照片。为了科学理性地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我及时和班主任一起和家长取得了联系,我们共同协作,一起努力,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可是,通过多方调查和访谈,我发现该生心理问题已经达到重度抑郁之地步。为了更好的分析该生的心理问题,我从书店买回了有关心理咨询的书籍<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来自35位世界著名咨询与治疗大师的启示)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所著的<问题青少年指导手册>等书籍,然后通过学习了解了有关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和理论,通过多次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阳性强化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加之家长的配合,我们终于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使该生改变了认知,帮他重新燃起了生的愿望。在这之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和家长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问题,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培训班,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其实,我之所以选择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和因对策略的研究,是因为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出现心理偏差的孩子人数越来越多,几乎占到总人数的30%之多,其中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早恋或亲子冲突问题。在人生的关键期,他们不仅需要老师的支持关爱和学习上的帮助,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及时的心理辅导。但作为一名深爱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的使命感迫使我不得不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着想,替他们排忧解难,于是我便开始了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的艰难旅程,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很多孩子走出了心灵的阴霾区,走上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重新找回了自我和自信。

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键词: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方向和角度:"

由于中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凸显,所以我从中学生目前的现状出发,本着帮助中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和消除心理障碍之目的,及时协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霾,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解决他们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和和我们监狱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中学生,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引起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我准备采取"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课题研究。所谓横断研究就是在短时间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的心理变化特点和状况,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在短时间里取得大量的资料,节省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所谓"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里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他们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其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比较容易发现他们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的因果关系。要开展研究,首先要通过选取一定的常模,按照研究要求一般常模的人数最好是30-100人,而且常模的团体一定要有代表性。样本的选取将采用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样本大小,然后采用"摄入型会谈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档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阶段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一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弄清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然后建立30-100个学生的常模(9,10班学生为主);第二阶段,通过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访谈、以及通过对他们的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成因、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找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第三阶段,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采用艾莉丝的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对这些心理有问题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帮他们走出心里的误区,从而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成因;第二阶段

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并以论文的形式参加有关科技成果评选。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第四阶段,课题研究结束时,我们准备以研究报告或论文形式结题,包括课件、案例报告和相关论文等形式结题,并参加有关论文大赛,最后将研究结果进行推广。

[篇四: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在小教专科自考实践性环节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

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 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篇五: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的起源

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人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③而合作性是社会交往中的必备技巧,更是现代社会中人才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

2、创新教育的需要。合作探究能力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教师。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3、时代的需要。合作探究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之间的合作,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为合作而教学”已成为教育专家的一个口号。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素质也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出能自主探究,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关键之一。

4、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学校要发展,教育科研是关键;教育科研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的未来依靠教师,教师的成长,尤其在当前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换,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开展“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法的研究”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开启新视窗,找到新视角。

课题研究的界定、依据及内涵

1、课题的界定

所谓合作:是指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交流,是一个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

所谓探究:是指从科学领域或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美术课堂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探索如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提高学生对合作交流及探究技能的认识,使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通过合作探究,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2)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的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是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做哦那个。

课题研究的内涵

课题的本质: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题的内涵:

(1)通过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发挥观念的导向作用,在研究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先进地区及兄弟 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十五”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和研究水平。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探索、总结、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深刻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讨论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哪些问题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怎样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参与探究活动,针对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进行评价。

(3)教育科研的关键在教师。本课题实验的内在意义还在于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实验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科学素养,成为教师合作探究教学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1、重点研究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使教师成为具有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理念的教师。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探究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实践能力的规律。

3、探索“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法的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主要任务。本实验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科研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主探究,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所以本课题的落脚点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合作型社会人才。

对课题研究的要求

1、必须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和程序进行研究。

2、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

3、按实验计划逐步实施。

课题组织机构

[篇六:小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研究

负责人

张静

所在单位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经我们调查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的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虚假的合作”“虚假的探究”充斥着课堂;更有许多老师发现一“合作”,教室的纪律就乱成一团,许多学生借“合作”的机会大玩特玩,老师的嗓子喊哑了,学生玩疯了,效果却一点也没有,所以许多教新教材的老师提起“合作”就头疼,不明白为什么数学课堂非要“小组合作”,甚至在日常教学中取消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

其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不但能有效地解决数学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还能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人是社会中的人。学生不仅要通过数学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自我意识极强。许多人不会也不愿与别人合作,更不愿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从同龄人身上吸取优点,学会公平,学会礼让,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

如何才能抓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已经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特在高新五小全校范围内开展数学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小课题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一般指以2——6人组成的同桌、前后座位或分小组形式的学习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低段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低段儿童自我表现欲强,独立操作能力差的特点,采取的一种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努力为学生铺设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完善。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第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当前国际国内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

趋势,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社会化发展得到了张扬。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和强化。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为此,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期望通过研究,一方面小组活动增加了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培养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

本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第一个问题:研究合作学习的时机问题。教师要善于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呢?

第二个问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呢?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①确定研修主题。(2011年3月——2011年4月)

②了解研修主题的研修价值。(2011年4月——2011年5月)

③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观摩优秀示范课。(2011年4月——2011年5月)

④课堂实验,撰写案例反思。(2011年5月——2012年4月)

⑤织校内观摩课,进行观课议课。(2011年5月——2012年5月)

⑥邀请专家指导,参加区级公开示范。(2011年5月——2012年5月)

⑦总结经验,撰写论文。(2012年3月——2012年6月)

⑧指导新教师。重点指导:张砾允(2011年4月——2012年6月)

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材料,视频资料等、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②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③实验法。通过准实验的方法,实施制定的实验计划,在实验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变化,总结规律,构建对策体系。

④行动研究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⑤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相关论文、随笔、教学设计、学具表格……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研修主题设想 第六篇

[篇一: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1年度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局领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继续坚持“教育即服务,guǎnlǐ创和谐”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线,在课改中求发展的策略,坚持以“有效训练”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扎实开展教学工作。现将一些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规范课程设置,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1、严格执行上级文件,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确保高质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

2、认真学习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努力贯彻落实“有效教学”和“有效训练”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

[篇二:2012年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黄丽娜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 ,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篇三: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一:2009年度学校教学工作主要特点

(一)、校本研修工作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主要实践者,就是一线教师。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是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确定的2009年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校以校本培训为切入点,建立了集中培训与教师自主积累式培训相结合的学习培训制度,特别注意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营造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1、集中培训

我校分别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教研组活动、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等相关文件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法规,让教师明确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标准,提高教师自我适应和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家引领的作用。2009年,我们邀请原大连教科所所长宋庆泮等多位专家来到学校,深入课堂,他们通过讲学、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他们的讲学,以其崭新的理念、典型的教学实例、丰富的知识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推动了我校的教学工作。

2、教师自主积累式培训

每学期伊始,我校都规定本学期教师自学的内容,整理下发自学的资料,先后购买了<你在为谁工作>、<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供教师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寒暑假都要写八篇理论学习笔记,期末每位教师要上交一篇教育随笔或反思案例,学校统一评比,并将优秀随笔或案例发表在校刊上和教育博客上,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3、教师人文素养提高系列培训活动

我们深知教师的人文素养对于课改能否扎实展开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具有35中特色的“五分钟校本培训”活动。利用每次学校集中前的五分钟等待时间,由学校教师培训教师,可以是推荐一本书,或介绍自己的教学和guǎnlǐ的经验,或为全校教师普及本学科的基本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多向交流的平台。我们已向教师介绍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张文质的“生命化教育”课题研究等最新教育研究成果,推荐了<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永怀生命的初恋——99个温润课堂>、<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等书籍,在对这些书籍的学习中,我们建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定期进行读书汇报交流,其中梁娟主任的读书笔记登载在<大连日报>上。我们力求通过读书来提升学校教师的品位,构建和谐的校园,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育人场所。每学年期末考试后,我们都会启动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周,为教师精选了<90后的特征及与他们的沟通策略>等精品视频讲座,给老师们放映了刘良华、邓志伟教授推荐的<教师一定要看的15部电影>,请白云书院孙海鹏院长做了<孔子在<论语>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的讲座,聘请国家心理咨询师汤兰女士对教师进行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专业培训,这些讲座使我校教师在传承“勤恳务实”学校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自我修炼,从而远离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同时也提高了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帮助教师掌握实施新教材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师新课程实施的能力,为我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青年教师培训

我校的中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已成为学校的主力(占89。25%),他们是我校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情意,我们组织年轻党团员教师利用周六时间进行有35中特色的党团员活动——到大连市图书馆聆听国内知名学者的讲座,通过与大师的近距离接触,引发年轻教师对该怎样书写自己的职业人生的思考。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教学评价制度>,使他们由“见习期”顺利过度到“适应期”,并尽快进入发展期,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特色。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做了说课和课件制作的专题培训,针对教师在说课和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及时进行反馈,补充实施了<课改的相关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等校本培训,这些扎实的工作为我校教师在市区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基矗我校参加市区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获奖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上学期,我校教师在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成绩突出,共有22位教师获奖,位于全区第一位。下学期,我校又有5位年轻教师在市“绿洲行动”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中获奖。

(二)围绕课程改革,作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guǎnlǐ,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已经从“口号”、“理念”走向了“行动”与“现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我校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课程稳定、课时保证,形成了一批特色与精品课程。

1、特色课程

<节日文化与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是我校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我们精选了节假日资源,有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端午、重阳等;有外国节日:感恩节、圣诞节;有重要纪念日:国际地球日、国际禁毒日;还有教师节、母亲节等。由各教研组分工承担课程。比如重阳节,就是由历史组、语文组和体育组共同承担的。历史组主要向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等,并负责在初一的学生中组织手抄报的展览与评比,通过这种方式让初一的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语文组负责在初二的学生中组织有关“重阳”的诗歌背诵比赛、在初三的学生中组织有关“孝敬老人”的主题演讲,体会“孝”的中国文化的精髓。重阳当天,由体育组组织学生的登高比赛,让孩子了解“重阳”的习俗与文化。其他节日也由各教研组协作,分不同年级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在参与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也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

2、精品课程

针对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长素质差、不少学生不敢大声发言、甚至有说脏话的不良习惯的状况,我们开发了<诗歌欣赏与朗诵>这门校本课。希望通过诗歌的力量,起到净化学生灵魂、改正不良习惯的作用;通过大声的背诵诗歌达到让学生敢于自信的表达的目的。我们分年级精心编写了教材,分为<论语名言>、<古典名篇>、<现代新韵>等几部分,并和节日文化相结合,比如中秋节前一周,我们这门校本课的内容就是与月亮、思乡相关的诗歌欣赏与背诵。作为学生必修的校本课,学生在三十五中的三年里,通过这门课程,要欣赏大约300余首经典诗篇,并背诵其中的100余首。我们还准备迁回朝大海的新校舍后,设计一条诗歌长廊,每年春天,举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朗诵会。

3、学生、外籍教师、家长参与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我校在贯彻新课程改革中,挖掘人文资源编写校本教材时,积极吸收学生、外籍教师、家长参与。比如在编写中秋节的校本课时,我们正好邀请我校的外教老师一起过中秋,赏月、品尝月饼,他建议我们的教材增加国外类似节日的部分,丰富了我们的构想。外籍家长在教师节时来给我们的学生讲述外国的教师节。我们的学生更是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我们专门在校本教材上增加了学生作品展示的部分。我们吸收学生参与到校本教材的建设中来,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具学校特色,更能贴近学生实际。同时,有利于推动学校的新课程改革,促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人文兴校、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和目标。

(三)初三工作

我校初三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制度guǎnlǐ和人文guǎnlǐ相结合。用科学、严格的制度保证质量、用人性化的guǎnlǐ凝聚人心。

1、常规教学guǎnlǐ制度科学、落实到位、反馈及时

(1)制定科学的教学guǎnlǐ制度

35中学的所有教学guǎnlǐ制度都充分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以确保其适合校情、学情、教师不反感,从而能切实落实。例如:针对有些教师上课效率不高,随意占用学生自习时间全班辅导,“堤内损失堤外补”,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我们出台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三辅导要求及guǎnlǐ办法>,规定辅导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比如,周一第七节课是初三全校统一的数学辅导课,数学教师只准将所教班级的两率希望生带至指定教室单独辅导,辅导内容由集体备课时全备课组统一商定,教师不得占用学生自习时间全班讲,也不得在教室里单独辅导学生以免影响其他学生自习。这和<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作业要求及guǎnlǐ办法>、<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集体备课要求及guǎnlǐ办法>等规章制度都是由教研组商讨并在年级教师大会上宣讲,反复征求不同意见,最后定下来,作为规则,必须执行,违者必究。

(2)反馈及时

每月一次初三教学工作总结会;每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第二天上午教导处检查教师的听课记录,确保教师的出席率和教研质量,确保中考信息通畅;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集体备课由一周一次改为每天一节课,领导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以便于微调复习计划和对两率希望生的动态guǎnlǐ。

这种以制度guǎnlǐ的方法较实用,能基本保证学校的意图切实得到落实,减少guǎnlǐ过程中的摩擦,也方便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督促,解决其无序竞争造成的矛盾。

2、用人性化的guǎnlǐ聚集人心

我们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制度的最终效力在于人的认同。初三工作要想做好,人心齐是关键。因此,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仅仅是guǎnlǐ者,更是服务者。树立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一线教学服务,为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业务提高和未来发展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不独断专行、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校级领导都开通了教育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留言,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家都反映,初三的guǎnlǐ虽几经修改,但越改越合理、越人文了。领导班子能做到以身作则,王东虽然担任书记一职,但对分工的语文组工作一丝不苟,一学期听课达70多节;迟伟、张一颖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都承包了部分两率希望生,和一线教师一起备课、上课;初三下半年的许多考试要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老师们都毫无怨言的无私奉献着。我们领导班子要求自己尽可能想得周到一点,为老师送上一瓶水,亲手准备一份早餐,安排一个舒适一点的休息环境,让老师能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平时注意老师的情绪变化,当老师遇到困难时,尽可能热心相助,即使因为能力有限,帮不上什么大忙时,也说两句暖心的话,让老师体会到被惦念的温暖。

这种人性化的guǎnlǐ,体现对师生个体生命的价值及人格尊严的尊重,体现对被guǎnlǐ者基本权利的尊重,有利于逐步形成有效教学guǎnlǐ的长效机制。

二:针对过程性评估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教学工作改进情况

针对过程性评估指出的我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质量不高、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什么,少研究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部分教师的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我校主要做了如下的整改: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区里下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和<学科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将质性和量性评价相结合,把握学科教学本质规律,规范我校的课堂教学。增强“教师心中有规则、手上有技术、脑中有理论”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意识和能力。

2、切实落实教育局教学工作计划,坐诊课堂,开展课堂有效教学行动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每一位教师都制订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自我诊断及改进计划>,学校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依据“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重新修订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集体备课要求及guǎnlǐ办法>、<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作业要求及guǎnlǐ办法>、<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三辅导要求及guǎnlǐ办法>等规章制度,以便于学校对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与评价等环节进行有效指导与专业引领。为了切实落实<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集体备课要求及guǎnlǐ办法>,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中层以上领导承包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全程跟踪,填写<领导深入备课组集体备课反馈表>,以确保集体备课能按照理论学习——分工说课——同伴研讨——代表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修正重上的流程规范开展。

3、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没有一间空余的教室,所以本学期我校的校本研修主要采取“做研究性教师”立项课题牵动策略,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将研训活动分解到各个教研组,例如在数学组试点利用课堂观察、数据说话,走校本研修科学化、精细化之路。目前已给数学组做<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技术>专题讲座一次,数学组设计了课堂观察的相关量表,每周数学组利用课堂观察的技术开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校本研训一次。语文组承担了精品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任务,所以每周在语文组搞一次如何编写校本教材的主题研修活动。在本学期期末复习阶段,以备课组为单位,用课堂观察的方法,研究本组的精品复习课模式,要求全组认可、学校认可、学生认可。确定可操作的模式后,学校随时听“推门课”,以检查教师落实的情况。

经过整改,我校课堂教学总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

老师们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质疑、思考、观察、想象、试验、探索、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经历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结论与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知识、能力与情感和谐发展。

2、课堂上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平等,课堂气氛变得和谐与活跃。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了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的气氛格外活跃与和谐,大大克服了原有课堂上教师“一言堂”与“一讲到底”的沉闷状态。

3、教与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

纵观全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日趋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有所尝试和运用,照本宣科、单纯说教的现象正在减少。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价值引导者、新课程的探索者与研究者。

4、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我校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一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盛市级研究课题7项。2009年共有184篇论文被评为国家、盛市、区级优秀论文,有科研专题的教师多达96。3%。有36人次在国家、盛市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在区“三杯赛”中,学校获奖教师人数多次位居全区首位。学校的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篇四: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本学期的收尾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来的工作,虽然繁杂,但却倍感充实,虽然辛苦,但却在工作之中进一步成熟。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及时去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研究失败的教训,人才能进步,事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兴旺。现将我校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做如下总结,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工作和组织能力,及时发现缺点和不足,真正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攀新高峰。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我们着重从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道德教育,为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勤奋拼搏、团结奉献;在教师队伍中倡导爱职业、爱学校、爱学生的良好道德风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了默默耕耘、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高尚师德风尚。

2、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发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要树立开放性教育观念,增强师生双方的交流。

3、大力支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我校教师全员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和县进修校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校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电脑、纸张等学习帮助,为他们继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课程开发建设,确保高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各科课程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优化各科教学过程。

2、严格执行教学法规,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做到学科安排不走样,确保高质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

三、加强教学中心工作,完善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败,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本学期,我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切实实地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1、备课

在备课方面,继续对备课进行明确的规范,学期初,各任科教师认真阅读本学期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研究教材,制订本学期的科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细致地填写教案首页各个项目,精心编制教学流程,特别是加强了对学习目标叙写、教学后记方面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加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以及目标的定位,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本学期教研室对每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未发现无教案上课的教师,杜绝了教师讲课的随意性问题;教学设计更加规范、合理,项目填写齐全,语言表述更加准确,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2、讲课

上课期间教师坐着讲课、随意进出、接打手机、抽烟的现象少了;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谩骂和侮辱学生的现象,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能在上课铃声落之前进入教室,没有无故迟到现象。

加强了随堂听课的力度,一学期以来校长及教导处教研室随堂听课节数达到50余节;特别是校长对初三各班听了推门课,有效地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情况,为本学期的初三复习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3、检查与测评

全校性的常规检查一学期检查两次,做到有检查,有总结。加强月考、期中、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加强薄弱环节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务处认真组织了七、八年级的期中、期末与九年级的三次练兵测试,并及时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工作,保证了考试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与有效的信息,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了对考试过程的管理,净化了考风考纪,为营造更加良好的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接受了省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检查和市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复查工作,并圆满完成验收任务。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本学期我们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着重抓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1、学校领导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了解和掌握本校的教学情况,带领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坚持间周一次进行。

2、观议课

1)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都进行了一次公开课,其余教师积极观摩了每一节公开课,并认真做了观课记录,进行了“2+2”议课点评。

2)在议课活动中,采用“2+2”模式(优点2条,建议或存在的不足2条)。教师在议课时重点关注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关注了课堂的有效性,使观课活动充分起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且教师的点评能力在逐步提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含量。

3、课题研究

1)个人课题

第一届个人课题17人顺利结题,其中2人获奖。第二届有15人申报,7人市批准立项,5人县批准立项。

2)一般规划课题

我校现有市级课题2个,校级课题若干,内容覆盖德育、学校发展、学生教师发展、资源开发等方面,学校建要求所有过程性资料都必须及时留存,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总结,期初有交流、期末有分享。学校有完备的教科研管理奖惩制度,有教研日、科研日确保研究的时间,两周一次的课题研究日活动,大家集中一起或上课研讨、或专题学习、或聆听讲座,在体会专业学术生活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快乐。扎实研究过程、提高研究品质,让教师在研究中时刻保持着一种教育的“清醒”。

各个实验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做到长计划、短安排,纳入“行事日程表”。经常检查、反思实验进展情况。各个实验实验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对本组实验方案进行审验,发现实验目标、实验方法等问题,做出及时调整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日常管理。

总课题组提出的“五个有”、“四个一”的要求,子课题必须坚持做到。(即做到有实验方案和工作计划;有具体的实验措施、有组织领导和稳定的实验建设队伍;有实验档案;有实验阶段研究成果。四个一是:每月召开一次实验例会。每周安排一次实验活动;每天浏览一次总课题组网页,每个实验教师年末自少提交一篇阶段科研成果)。

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需要进行及时总结,需要进行相对理性的提升,所有精彩的“闪念”只有记录成文字并加入适当的理性思考才能称之为“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是“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必须。我校非常注重教师论文撰写能力的提升,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征文比赛,鼓励教师投稿等。学校科研室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理性提升的水平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

4、交流学习

1)市教科研中心下乡支教

2)组织教师“敬业杯”大赛

五、加强毕业班工作,打赢中考质量仗。

毕业班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本学期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开了五个会,即毕业班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中考百日冲刺动员会、质量分析会以及各类学生座谈会,明确了目标,把责任落实到各班及每位教师的身上,做好各类边缘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学习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足够的信心去迎接挑战。

2、做了三个研究:(1)试题研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及参加阅卷的教师进行研究,注意答题的规范要求及得分点、试题的类型、试题方向及探究。(2)学生研究。组织各班任课教师进行学生学习思想状态的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他们存在的影响学习的因素。(3)教法研究。组织备课组活动,研究复习策略,编制训练题和模拟题。

3、开了四次质量分析、学情诊断会。开学初对第一学期的情况进行分析,认清形势,知己知彼。了解学情,分析教情,有的放矢,为总复习热身。做好省、市、县三次练兵的分析,分析题型,查找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及时的调整。

4、组织了三次练兵考试,省一次、市一次、县一次,合理安排,严格认真。

5、搞好两项服务:(1)为毕业班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尽力的服务。(2)为毕业班学生提供方便。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今年的中考必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六、其它工作

制定了课堂安全制度,与全体教师签订了课堂安全责任书。

七、工作中问题的反思

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教育教学发展,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仍需要进一步转变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观念虽有所转变,但由于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往往产生了一些急躁或急功近利的情绪,造成一些波折,让少数教师产生重走老路的思想,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还要继续加以研究,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落实。

2、完善备课组的领导与监督

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以全新模式进行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备课组工作的开展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让备课组长真正感到有职有权有责任,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怎样解决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所遇到的组内存在的现实困难,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教导处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点。

4、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部分学困生的思想、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给与帮助与指导。

以上是我们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虽然我们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在工作之中总结经验教训,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为我们教育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付出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篇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在学校党支部领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2013两会精神,学校工作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德育工作为重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以树红中精神为指针,以发展创新为主题,以激励与督促为手段,立足课堂教学,精细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文化,提升办学效益,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了提升。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铸师德,树形象。

1、本学期学校加强了行风建设工作,开展了“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师德师风建设和读书活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等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顺德<师德论坛>、全体教职工撰写了心得体会;利用教师学习时间听取陈成德校长做的<恪守职业道德,成就事业追求>的专题报告,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文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自律自省,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让教师队伍的高尚道德和纯正师风发扬光大。

2、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为提高了教师的岗位技能,本学期我校有幸邀请全国名校长李志刚到我校做<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讲座。4、5月份,开展了“和谐互助”集体教研课、比武课。广大教师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教师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教师师德师能和业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学科教学能手。

3、进一步加强了校务公开,推进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学校的重大事项由学校教代会民主讨论和决策通过。

二、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夯实行为规范基础。

1、抓好常规,促进养成。本学期学校德育处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管理职能,严抓出勤和纪律,包括迟到、课间出校门、两操和其他违纪现象,积极宣传,严格管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加大了校园卫生的检查评比力度,注重了校园的保洁,加强了对学生爱护公物教育,净化、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

2、加强班主任工作,完善德育管理体系。本学期,学校健全了班主任工作档案,形成了科学的考评机制。学校还健全了家长学校体制,密切了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发挥了德育效应,各年级有组织地开好家长会议,学校还要求班主任积极进行家访,并要求班级健全班级中等生、困难学生档案。本学期要求全体教师参与临界生帮扶工作,做到帮扶次次有记录,次次有反馈,实行全员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团委还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组织建设,定期召开学干会,规范了班级组织建设,发挥了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3、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浓厚校园德育氛围。本学期,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朝会、班会等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传播积极思想,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本学期举行了4节主题班会比武课活动,结合学校中心教育工作,使班会课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

4、认真组织好初一、初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科学、合理、人文的实践活动计划,提升实践活动实施的可操作性,使学生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的紧密结合起来,为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5、团委学生会发掘工作的着力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润物于无声,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013年2月,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系列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2013年3月为贫困资金注入新鲜血液,弘扬雷锋精神,到辖区内的低保家庭中开展“学雷锋?做义工”帮扶活动,给低保家庭送去慰问礼品,并根据群众所需,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搞卫生。

(3)、2013年3月至4月,组织举办校第十五届科艺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艺节系列活动,如文艺汇演、硬笔书法比赛、“禁毒”主题绘画比赛、科学幻想绘画比赛、“金点子”创意征集、小发明制作、“水火箭”制作比赛、校徽征集、环保作品大赛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为同学们展示才艺和特长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同学们的智慧在这里碰出火花。

(4)、2013年4月,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激发爱党爱国情感。

(5)、2013年4月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演讲、征文比赛,加强学生的理想与前途教育。

(6)、2013年5月配合政教处开展反邪教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各班上了一节题为“认清‘全能神’邪教的危害”的主题班会课;初一、初二级利用电脑课,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认清“全能神”危害,看后写心得。

(7)、2013年6月组织开展初一级“快乐儿童节,慈善唱主角”活动的爱心传承义卖活动。

(8)、2013年6月,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文明、安全参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9)、2013年6月组织组织刘可嘉、李圣微同学参加由容桂街道办事处宣传文体办公室主办的金话筒司仪大赛比赛,其中,刘可嘉同学以出色的表现以总分第三名的分数闯入决赛。

三、抓好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了“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理论认识。

本学期来为了使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的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心中,我校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讲座,学校、科组、备课组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探讨“和谐互助”策略和新课标。4月21日,xx中学特别邀请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教体局副jú长、即墨28中校长李志刚到校作题为<和谐互助打造高效课堂>课改专题报告,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xx中学全体教师出席了此次报告会,大家感觉到,传统教学不改不行,要想学校有发展,学生发展是前提,一问一答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领导先后带领教师学习了<课堂风暴>、进行和谐互助大讲坛等。这些学习让大家从理论层面上完善着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为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全面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所有教师都投入到课改当中,科组利用教研活动研究、探讨、确定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要求本科组老师以本学科的模式为指导进行组织课堂教学,学校加强检查督促。

3、加强校本教研,实践中探究并完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

(1)为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更好地带动老师们实施和谐互助教改,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叶志和副校长、陈亚玲主任、李淑华和黄赞芳副主任按照我校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带头亮剑,开展行政课堂教学公开课活动。行政公开课很好地演绎了“火车头”的作用,给全体教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老师们认为学校行政聚焦课堂、敢于亮剑,给老师们树立了榜样,将促使课堂教学改革更上一个台阶,进而引领我校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改革的全面推进。

(2)本学期我校各科组组织教师进行了主题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研讨活动。首先,教务处组织教师观摩了5节和谐互助课堂示范课,分别是尤文贤老师的语文课、陈光东老师的数学课、张爱群老师的英语课;刘晶老师的政治课,陈亚玲主任的物理课,然后进行了互动式评课及研讨。

(3)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优化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变化,教务处开展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本次活动不仅仅是青年教师间的比赛,也是学科组,备课组,师徒结对子之间的较量。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青年教师,而且带动了全校的教研氛围,通过课堂教学比武,青年教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时也明白“教无止境”,并以此作为契机,明确今后教学方向,着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各个科组组积极开展教研公开课活动。各个科组利用本科组时间开展集体集体教研、备课和科组公开课活动。每周的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时间,全体领导都深入到自己所负责的教研组参与研究。全体行政虽然学校事务繁忙,但却经常深入到各负责的科组参与集体教研或备课,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激发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使教师们的研究更有深度。各科组根据自身情况分别举行不同层次的教研公开课,教师积极参与,老师们在讲课、听课及评课的过程中学习他人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反思总觉自己的优势及不足。

4、狠抓教学管理,实行推门听课。陈成德校长带领所有行政、科组长深入课堂,分别对各自负责学科的全体教师进行推门听课,通过听课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特别是陈成德校长,本学期听课六十多节,对每一次的听课都认真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情况等,听课期间,对教师一言一行的观察,对教师课堂实况的记录,让校长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有更充分更深刻的了解。每听完一节课,都会与授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评课交流,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从班级文化到学生学习习惯,给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以同事的身份,宽松平和的对话讨论探究课堂教学的得失,真心实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共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5、以质量监控为依托,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本学期,我校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以“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为指导,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校在每次联考后,都要以年级组为单位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并且要求每位教师写出质量分析报告,找出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6、以初三工作为龙头,确保学校工作重点。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每位学生顺利毕业、升入高中,学校主要领导都蹲挂初三,为初三把舵、保驾护航。为统一初三教师的思想,学期初就召开了初三教师会议,进行学情分析,整顿学风,让学生尽快进入升中状态。

四、抓好安全维稳工作,创建和谐幸福校园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建设和谐平安校园,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细致地宣传贯彻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抓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切实做到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

1、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防盗窃、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各种意外事故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

2、重视校园日常的安全巡查,定期检查更新各项安全设备设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检查的内容包括有应急灯、灭火器、消防栓、教学楼、办公室、教室、体育器材等。每次的安全隐患排查,都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或者进行整改。添置了各类安全警示牌和疏散牌,今年共更换了6个破损的消防栓门和全部过期失效的灭火器。

3、利用校讯通发送安全提示,定期联系家长,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认识。发放节假日放假通知“给家长的一封信”,包括有元旦、清明、端午、五一、国庆和寒假、暑假等,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醒家长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切实履行好监管和教育义务,以保证子女在假期中的安全,也借此机会加强和广大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4、继续认真做好师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跟进处理工作。虽然今年师生的保险理赔事故比较多,但我依然能仔细、耐心地做好家长、学生、教师的沟通和资料收集工作,使我校的保险理赔工作能顺利、迅速地理赔到位,免除了事故者的后顾之忧。

5、加强门卫管理。结合近期各地发生的校园伤害事故,严格执行师生进出校门的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教师的邮件、快递一律由本人亲自签收,此举虽然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不便,但老师们都能自觉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

6、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到花溪公园参加顺德区防灾减灾宣传日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师生进行防震、消防、应急等主题的安全疏散演习。组织学校义务消防队进行消防水带的使用培训。

7、开展防溺水相关活动:结合近期发生的溺水实际案例分析,组织各班观看教育视频;发放防溺水安全知识的调查表;发放学生上学方式调查表;发放“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组织全校学生签订等,使学生加深对溺水事件的理解。进一步使广大家长明白自己即是孩子的监护人,亦是孩子安全教育和监护的责任人。以此增强家长的监管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育教学业绩:

经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丰收,一是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硕果累累。

1、今年中考总体综合成绩还没出来,因为试卷难度加深,同学们都感觉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但是据了解,我校还是取得的比较优异的成绩,我校的及格率应该在顺德区前几名,平均分也在区前列。目前,我校有六名同学达到顺德一中录取线,估计今年我校有三十多位同学达市属学校录取线。

(获奖情况略)

二是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喜报频传。

(获奖情况略)

六、学期工作的反思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反思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很多地方我们觉得还做得不够,甚至不理想,特别是在兄弟学校都在迅猛前进的大环境里,我们更显得有点落后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1、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没有彻底实现转变。

学生的生源已经变了,但是有些教师还是用老一套方法,课堂还是以讲为主,分层教学没有真正实施,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太少,没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过关上再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提高,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对于优生和尖子生的培养没有系统性,在课堂上没有拔高训练,作业没有真正分层,课后辅导没有到位。它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原因。

2、教师缺乏问题思考或问题导向研究意识。

教师群体缺乏自我发展意识,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开展了许多工作,但工作的收效甚微,比如我们开展和谐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如何对师傅进行培训使用等等,很少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所以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事情的表象,没有深入,工作当然就达不到效果。

3、扶困培优工作收效甚微,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应该说,我校对扶困培优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也围绕这个工作专门开展研究讨论,教师们也想了不少办法,但就是难于持之以恒的坚持,至少目前很多时候是停留在口号上。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很难看到教师分层教学,分层练习,课外分层作业,分层辅导。我们觉得,什么时候我们教师的课堂出现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分层练习,就说明我们的老师真的转变的教育观念,改革了教育教学方法,扶困培优工作就不再说一句空话,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发生根本行的提升。

过去的一个学期,很多成绩值得我们自豪,很多工作值得我们总结,引发我们思考。在新的一学年,我们要克服不足,发扬成绩,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实现xx中学新的跨越。

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研修主题设想 第七篇

[篇一: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通过本学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

首先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来我校听课和指导课堂教学,一学期以来,我校共“做课”百余节。4月份,我校在旗教研室指导下,成功地承办了全旗小学蒙语文教改实验推广会,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在这些“做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进行研讨性的对话与交流,一起议论“新课程现象”,例如有的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课堂上表现出很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控制性,这就是一种观念与行为相悖的“新课程”现象,于是我们就一起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次争论以后,达成这样一个共识:第一,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第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基本特征,要对传统教案进行超越性的改造;第三,教学设计方案的书写要求,要突显出设计者的“创新与特色”;第四,教学设计方案的的制作过程,要倾听学生的意见,要让学生参与设计与制作;第五,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第六,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第七,教学设计是个“教学构想”,但教师要多做一些“预案”。就这样,在“做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校包晓红、陈秀兰、董红霞等三位老师在自治区创新课教学评比中都获得了二等奖。

四、校本研究。

校本教研是完全出于本学校、本年级、本学科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开展的教研活动,是本校培训的一种形式。校本教研通过教研组内教师互动学习,平等研讨,自我反思,推动教学改革,形成民主平等开放的教研氛围,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校本教研需要制度保证,我校建立了以下三项校本教研制度:

小组专题教学月制度。每学期学校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由本教研组成员根据主题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互动交流的研究氛围。

教学评价制度。根据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开展教师之间、教研组长与老师之间、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活动。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坚持每周行政领导集体听评一位教师的课的制度。这种评价不是对教师的教学做什么结论,而是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协商,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是一种相互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制度。我们要求30岁以下的教师每个月要有2节反思式的课堂教学,30岁以上教师每月有1节反思式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便更好的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一学期以来,我校在旗级以上获奖的论文有18篇,其中盟级论文6篇、区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正是由于我校在实施校本培训过程,关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使培训工作真正立足于学校,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并以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发展为宗旨,因此校本培训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促使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共同分享、探讨彼此重视的问题,不断对话、反省、协商和凝视共识,寻求了学校的更大发展。

[篇三:2013年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师是课程实验和推广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因此,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关键环节。本学年,为确保课改实验的有效开展,落实好课改的精神,我校以校本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一系列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切实为教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持。现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自训自练

当前,我校的教师校本培训目的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实施课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力争使一批教师成为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

一是针对我校的教师实际,我们分别制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年度计划、教师则根据个人所需,制定了以课程学习为重点的自训自练计划。

二是学校班子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学校领导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

三是根据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学科教师的自身需求,对全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并加强组织指导,把培训工作各项措施落在实处。极大地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避免了在继续教育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形式多样,求实创新

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调动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坚持用课程理念统领培训全过程,用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过程,倡导参与式、交互式、探究式、交流式等各种互动培训方式。二是实行分科、分期、滚动进行的集中培训方式和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方式有:专题讲座,参加各级课程培训的人员做专题讲座,并对接受培训人员提出的问题给予对话式的解答和指导;研讨交流,以参与式研讨为主要形式,集中或分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在体验、互动中切实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三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中学习、案例分析、交流探究、互相听评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一)理论学习,夯实基础

1、师德方面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和<中小学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的培训,结合<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通过各种形式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2、新理念方面的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要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选修新课程培训的有关专题进行自学。同时学校方面也要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从做课和评课说开去>、<李元昌“主题教研”有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影响教学质量的几方面因素>、<课标与考试命题>、<教育教学思潮的更迭>、<关于考试类型和成绩分析的几个问题>的学习和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习时间为每周一学三学时,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举办教育、教研理论专题讲座。为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校本培训中,我校除对自学进行督促、检查考评外,还积极举办各类专题教育理论讲座和组织教师参加市、镇级(官地镇中)专题讲座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学校也多次组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有关专著,观看新课程课堂教学录象。我们重视抓好有实验课题年级教师的课程培训工作,以点带面,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培训,使我校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及时进行了吸取和消化,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形成了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等,同时促进了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改变 教育教学行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我校的教育专题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我们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如承担州、市组织的新课标课堂教学比赛、研讨或观摩课、分学科开设一些教学理论讲座,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还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更是充满是新的气象,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都做到“四有三保证”:有主题、有目标、有主讲人、有记录;保证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落实。通过“备课——说课—讲课——反思——评课”五位一体的教研模式,为教师营造了一个研究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不仅使广大教师教研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训结合,促进发展

1、开展活动,激活教师学习与实践内驱力。

为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使教师真正把学得的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教育行动。我校采取了“以教研驱动自训”的策略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具体做法是:

(1)开展教学“三个一”这一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学期来,我们认真落实听、说、评“三课”制度。教师们能根据各教研组的安排,遵循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教学活动实践课。在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能够本着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指导思想,比较恰当地评好每一节课。通过活动,开展反思性学习,对教学的实际情境做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在反思教学中学会教学。

(2)积极参加校外举行的各项竞赛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校积极参加州、市、基地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外出参加竞赛活动的老师,都能认真准备,深入思考。学校还重视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我校佟殿臣高艳杰等老师在参加市、县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新课程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教育科研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3、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现在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上学期主要培训应用软件word和powerpoint。下学期主要培训excel、flash),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包括四个模块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网络的基本操作与应用。通过计算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全面直接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教师。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和班主任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同时我们还注重对班主任工作研究,不断地总结和传授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熟练的业务知识的班主任。

5、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结对子活动。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集体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鼓励各位教师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搜集各种先进的教学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培训到位,成效显著

通过狠抓新课程培训,我校教师师德师风不断改善,改革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教学观念能转变、教学模式善提炼、教学结构会构建,取得一系列的成绩。本学期在各级各类观摩课、研讨课中,上课老师都精心设计教案,特别是佟殿臣高艳杰两位教师在州、市、校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校教研风气好,很多青年教师改革力度大,改革精神强,教学能力进步较大。

四、存在的问题

1、培训过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待加强。我们还缺乏收集过程原始资料的意识,资料还不够齐全,资料的整理、归类还不规范,还不善于对资料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

2、校本培训的项目意识不强。我们还不能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发展的需要制定昝为切实的校本培训项目,使整个培训工作显得较为盲目,缺乏针对性,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发挥出校本培训应有的作用。

3、校本培训的方式还比较单一。目前,开展校本培训的方式仍然是单一的讲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一系列培训、学习工作,使培训工作切实为教学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了个人的自身素质。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与时俱进,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篇四:初中年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面向全体教师,以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效为目的,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予求得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源。通过实施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现将本年度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另外,给学生“一杯水”仍停留下把学生当成贮存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而,上述说法是不可取的。通过校本培训,达成共识,教师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2、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 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出风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二、勇于实践,把实践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我校教师的课多次在领导的听评中获得成功。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我们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以新课程、系列读本为主要培训内容,分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并做好笔记。

本年度,学校组织了三次校际间交流活动,三份九连初中语文、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来我校交流,四月初,我校数、理、化教研组教师去九连中学观摩学习,六月份,各学科教师代表去含山中学听课取经,每次活动后,组长都及时召集教师座谈、讨论、总结、学习先进思想,以达到共同提高。

(二)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业务技能的竞赛,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本学期开展了“三课”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我们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围绕自己的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确定一个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将课题研究与我校教学实际和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化学课题已申报至市局备案。

三、机制构建

要使校本培训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校本培训的体系,构建校本培训机制。为此,我们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列出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初步建立了一套考核与奖惩制度,实行过程监控,结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四、取得的几点成绩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表现在: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特色。常规教学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特色,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校的教研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教育科研走出了特色之路。

不过,校本培训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1、学校想办法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机会,但学校财力有限人员紧张,一些有价值的学习机会错过了。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设想很好,但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不具备大范围开展,学校缺乏高层次人才对教师的培训,致使一些计划得不到实施。

总之,xx/xx年度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篇五: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积极投入校本培训,努力学习培训课程,并将所学知识化为行动,运用于教学之中。

一、围绕课堂问题研究,参加科组教研

本学期,我们的科组教研仍旧延续上学期的关于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我也积极投身于科组教研。本学期,我上了一节校内科组关于问题研究的公开课。这次的公开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策略的不足,也促进了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钻研问题,实践策略。虽然最终未能趋于完美,但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已经在逐渐提高。

二、做个幸福教师,成就幸福人生

为了向全体老师诠释什么是幸福,如何在自己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找到自己的幸福,成就自己的幸福,2011年6月3日,我校邀请了东圃中学的王海涛书记为全体老师作了一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讲座。

此次讲座中,王海涛书记以“幸福是什么”作为切入点,向诠释了如何去追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幸福,潜移默化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同时,王海涛书记结合现实生活,引领老师们要学会从日常细节中用爱的眼光感受幸福,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用科研来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体验幸福感和成就感。王书记一席妙趣横生但又含义深刻的话语,让在座的我们无不受益匪浅。

三、比赛促进,课题提升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比赛对一个新手而言,是一个促进自我成长的良好途径。本学期,我参加了广州市多媒体制作比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备课,从学生到录课,我都全力以赴。但在这整个比赛里,我始终秉着一个原则——让学生得到进步。学生进步,证明我的方法有效,方法有效,证明研究有效。那在这过程中,我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比赛,我还积极去申报区级小课题。虽然小课题最终没能批准,但在这申报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比如,我知道了小课题要与平时课堂紧密结合,知道了如何撰写小课题申报书,知道了如何去除word文档中无法去除的批注,知道了今后自己研究的方向……虽然课题未通过,但我还是会用moodle平台去做这件事,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一个学期下来的校本学习很多很多,我的收获也很多很多,谨以以上三点作为概述代表,聊表我的心声,浅谈我的收获。今后的校本学习中,我会一如既往地热爱,更会毫不停歇地学习。

[篇六:校本培训年度工作总结]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将我校本年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发展教师、塑造教师,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教师感到“舒心”、“放心”,能够无所顾虑地工作。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着教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充分地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使其人尽其能,各尽其才。学校坚持利用传统的节日,搞一些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使教师感到学校在关注着自己,使教师体会到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对教师的奖励和任用方面,学校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根据教师的德才学识,能力水平,根据教师的特点、特长,安排适当的岗位,以使其发挥长处,从而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在学习化社会中,学习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到学习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自学,提倡互学。形成以学习为荣,不学习为耻辱的良好校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视学习为第一至爱。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有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加强教师道德评价,提高教师职业修养。

以德修身,以身立教,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是圣人,但其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必须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趣于完美。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事业的需要,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学校要求教师要正确的对待自己、对待家长、对待学生。认为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应该是完人,教师要具有一切优点也是应该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要注重自我完善。并提出“三个杜绝,三个正确对待”的要求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乱收费、乱办班;杜绝把学生赶出教室。要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教师、对待学生。”学校强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核心是学生,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学生是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个体,个别学生有行为上的偏差是正常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与耐心,作到诲人不倦。另外要求教师要正确的对待家长,尊重家长。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提升每位教师的师德外水准,努力提高每位领导和老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四、抓好常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

学校充分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每周都组织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采用专题讲座,放录象,集中组织研讨等形式进行校本培训。

在政治学习时间,学校主要针对教师修养进行培训。组织了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即集中学习了有关自身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学校学期内还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分组研讨,研讨内容包括:课堂研讨、班主任经验交流、德育研讨等。这些培训方式和内容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帮助很大。

学校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并提倡教师自学。并提倡教师自学。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中解决教师队伍共性的问题,对教师个体个性的问题通过自学和研讨解决。工作总结

五、学校始终把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任何活动都有检查激励措施。

目前学校教师基本上具有大专学历,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具有本科学历。可以说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强。但是学校对教师的业务学习要求丝毫没有放松。为了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多面手,学校开展许多活动,来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如,学校组织语数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学校还开展教师“结对子”活动,“结对”教师每月请指导教师听课一节,自己写教学反思一次,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和两个教学设计。通过这些活动,增进教师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既拓展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又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帮助了别人。

学校重视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利用教育网络为教师选取优秀的教师培训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网上学习,使教师能够与专家交流,开拓视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六、抓好校本研修,组织好学科活动。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教学展示课、公开课等教学专题研究。每学期都组织全校范围的课堂教学的展示观摩活动。学校还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想方设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节假日外出学习,学校负责给予补助,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服务及经济补贴。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活动,结合课程改革开展专题研究。每位教师根据课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好研究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

学校坚持校长和班子成员听、评课制度。通过主要领导听、评课,真实地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使课例校本研究发挥实效。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习成绩基本保持稳步发展,逐年提高。从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发展趋势看,通过不断的培训,潜能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今后,我们将与时俱进,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研修主题设想》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个人研修主题设想 教师研修主题设想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研修主题设想”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研修主题设想"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7290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