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2016-12-28 09:04:0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共6篇)传统文化:黄山十三、黄山目标定向1、 了解黄山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 背诵有关黄山的诗歌,了解黄山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提供资料:出示黄山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美,导入新课。二、自学生疑。让学生阅读课本中...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黄山仙源通用航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传统文化:黄山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第一篇

十三、黄山

目标定向

1、 了解黄山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背诵有关黄山的诗歌,了解黄山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提供资料:

出示黄山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美,导入新课。

二、自学生疑。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提出疑问。

三、点难拨疑,介绍黄山的情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

黄山有“四绝”,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

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你能说不奇吗?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其实,黄山温泉不止一处。在黄山北坡叠嶂峰下,还有一个温泉,叫松谷庵,古称锡泉。它与山南的宾馆温泉水平距离7.5公里,标高也近,南北对称,遥相呼应。这也够奇的了。不过因为它地处偏僻目前还未开发利用。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

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四、阅读课本中有关黄山的诗歌,进一步体会黄山的美及文化内涵。

五、名人游踪和名人诗文

自古以来就一直有许多游客来到黄山,探求其神秘、惊叹其美景。人皆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华五岳历来是文人骚客的聚集之地.古代名人陈业汉代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会稽太守。北魏时的郦道元《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指黟山)”,是具有文字记载的游黄山第一人。李白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和《太平广记》、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与李白本人有关诗作等资料显示,权且认为李白来黄山有三次。前两次畅游山水并求仙访道,后一次却专为了寻访故友。第一次,《太平广记》载:“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读到许宣平修道写的诗,于是到歙县访许宣平。传舍,古代旅店。李白天宝元年(742)夏,寄家南陵,与道士吴筠隐居会稽。不久吴筠应召入长安,向唐明皇推荐了李白。冬,李白经南陵进长安应召。醉写番书和戏弄杨国忠、高力士的故事就在应召后。唐明皇既怜爱又忌憎,让他当了一年多的“供奉翰林”,天宝三年春“诏许还山”,下了客气的逐客令。三月,李白游河南,因许氏夫人去世,在开封梁园娶宗氏夫人。后去山东,结识杜甫,天宝四年秋,才离开山东,经南京,下会稽,回游庐江、霍山、浔阳(九江)等地。《太平广记》所指,当在天宝五年春,从会稽经歙县游庐江的。唐朝时庐江是庐江郡,郡治合肥,辖合肥、庐江、舒城、巢、慎(肥东)等地。李白心存求仙访道,记着许宣平,所以这时从会稽回游庐江,刚好可以基本上顺路。(据山东《兖州市志》考证,此南陵在兖州,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余亦辞家西入秦”为证。)第二次,天宝十四年(755)春,游桃花潭后,接游陵阳山和黄山。天宝十二年,李白离梁园南下宣州,登敬亭山,后入秋浦。天宝十三年游扬州,住有大半年时间,又回到秋浦。在秋浦前后跨三年。《秋浦寄内》有句:“我自游秋浦,三年北信疏”,可见三年大部分时间在秋浦,未回梁园。天宝十四年春,接汪伦邀,自秋浦来游桃花潭。桃花潭与陵阳山相距不远,又在同一条舒溪河上,这是契机。早在天宝十二年登敬亭山时,作《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一诗,就写明了“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的愿望,可见游陵阳山的主要目的是访汉代窦子明升仙遗迹。他沿舒溪上行,时值深春,先游龙门。龙门山山势高耸,有亭名东亭;龙门渡处曲波回澜,如虎眼转动,写下了《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仍流露出上陵阳山的急切心情。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闲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欲望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转眼。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唐时陵阳山有仙坛宫,香火兴旺,又有窦子明的丹井、黄鹤池、白鹤墩等遗迹,李白很高兴。特别是这期间结识了黄山隐士温伯雪,更视为是求仙得道的先导者,就沿仙(源)沙(济)古道,仙(源)汤(口)古道,越长岭(谭家桥白亭处),经云谷,把温伯雪送回黄山。游黄山后,又循原路回到仙源,写下了著名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描写了黄山风景和温伯雪仙风道骨,希望将来与他一道升仙。仙源是太平县治所在地,也是水陆码头,李白这次离开黄山,是从仙源乘船走的。“去去陵阳东”陵阳东,指回去的方向。去去,希望急切地走。可是却“行行芳桂丛”。仙源古时多桂树,故名桂城。行行,来回地走,诗句明显表现出留恋仙源的心情。然后顺流而下,游了三门六剌滩,写下了《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高溪,就是麻川河在唐代的名字,下行必经

三门六剌滩。仙源大东门外河下有青石铺砌,伸向河中的埠头,便是乘船的码头。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渐七里濑,使我欲垂竿。六剌滩又名长滩,在三门滩老自然村边麻川河中。有两块巨石从两岸边向河中流伸去,叫龙盘石,形成一个坝口。坝口水流形成小瀑布,曲线流、回流、漩涡等多种流形,细辩声音,可有六种。“石惊”、“水状”两句就是六剌滩写真。顺便提及,根据三门当地意谓,六剌滩流水有六种声音。古人把自然界的声音统叫“天籁”。水流声是天籁的一种,在太平方言中,“六剌”极可能有“六籁”的方言之误,而且误之已久。游三门后,李白经泾县、宣州,又去了秋浦。当年冬十月回梁园。十一月,安禄山反,与夫人改胡装,复下江南逃难。第三次,流放夜郎遇赦后访胡珲。天宝十五年(756)春,李白夫妇到江南,流寓多处,最后上庐山叠屏风隐居。六月下旬,安禄山破潼关,占长安。唐明皇西逃入蜀,令太子李亨领天下兵马大元帅,收复黄河流域;十六王子永王李璘收复长江流域和江南,有收复不成、偏安江南之意。李璘雄心勃勃,十月至十二月,三次派人上庐山请李白下山辅佐。李白推脱不得,至十二月下旬始下山。岂知李亨早在七月十二日就于甘肃灵武自立为帝,名肃宗,改元“至德”。故天宝十五年即至德元年。自此兄弟反目为仇。至德二年(757)正月,李璘在江苏丹阳被李亨彻底击败,李璘逃至广东大庾岭被李亨部下追杀。李白也成为“叛逆”逃至安徽宿松,旋去浔阳欲上庐山而被捕。经审虽无罪,但李亨仍判“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时李白已58岁。至德二年,李亨又改元为“乾元元年”。乾元二年春,李白59岁,被押送溯长江,经四川而去夜郎。恰关内春旱,李亨大赦天下,李白刚至白帝城遇赦,喜甚,旋东下,于江陵(即荆州)写下著名绝句《早发白帝城》。然后经江夏(武昌)到浔阳,上庐山。在庐山,他写出了一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头两句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古人把孔子比作凤,谓有圣德。他大半生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最后回到家乡曲阜教学著述。李白此诗有自比孔子意,大半生想施展抱负,结果却落个“流放夜郎”,于是翻然顿悟,不愿再从政了(其实李白从政之心未死,他62岁时,李光弼招兵,他仍然应招,走到半路发病未去)。这种处死地而后生的经历,使李白特别感到仕途险恶,故友情真,在乾元二年六月盛暑去采石时,取道秋浦,顺徽(州)青(阳)古道,经仙源,专访胡珲。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一(序言卷)载有李白此次为胡珲《胡氏家谱》作的《乾元己亥谱序》,落款为“乾元二年己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初浣”是月上旬初一至初十。说明李白至晚是六月下旬到达。唐太宗曾下旨广修谱碟,胡珲是隋朝工部尚书胡裕迁居尚书里后的玄孙,由胡珲理清胡姓从周朝得姓后太平胡姓派系,修成太平胡姓第一部家谱,李白为太平《胡氏家谱》的第一作序人。序言头一段如下:“余在翰林,为同列者所谤,诏命散迹江湖,适采石而过黄山,访翰林同事故友胡公珲(按: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世系表中胡珲名下注“唐学士”,学士即皇帝的文字侍从之官,唐时为翰林),退休养白鹇以自娱,主其家稍久。一日,以谱图示余。”

从庐山去采石,本不需过黄山而“过”,说明感念故友真情而专访。天宝十四年送温伯雪回黄山必经碧山,为什么未访?李白是天宝三年被唐明皇“诏许还山”的,胡晖仍在翰林院,可知当安禄山反,才回归碧山的。李白除作谱序外,还为求胡珲赠白鹇而作了著名《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据安徽师范大学方志学家杨国宣教授列举王琦、郭沫若、詹英、安旗等专家关于李白的年谱资料显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确曾游黄山,取王琦关于李白诗《送温处士归黄山白

鹅峰旧居》之注引曾国潘说“首八句自叙曾游黄山”,并且访黄山胡公,写了求白鹇诗。而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二月流放夜郎上行三峡,至巫山白帝城遇赦,返回江陵,游江夏、岳阳、零陵,而未到黄山。詹英的年谱说:“白之得释,当在二月,还江夏、岳阳,旋赴零陵,去时在本年秋季。”就是说,李白释归,一直到当年秋季,都在湖北、湖南盘桓,那么在乾元二年六、七月间,“适采石而过黄山”是很难有这段时间的,李白游黄山,访胡珲就只在天宝十四年。又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二十四载《麻川考》一文,有胡珲陪李白游麻陂潭,李白因赠“溪水流声”“山峰拱秀”联文一说,又有“临行直送至龙门,而仍隐居旧址”一语。这一观点认为,李白访胡珲是取道秋浦而来,经龙门往采石而去;仙源是县衙所在地,李白有胡珲陪同肯定曾住仙源,游麻陂潭。另据“留杯荡”传说,该处原名留杯村,源于李白路过小歇饮酒而后留杯离去的故事,李白或来黄山不止三次。岛云唐代诗僧。曾从天都东侧攀登天都绝顶,于绝壁上留《登天都峰》一诗,是登天都第一人,唐代题咏黄山最多的人。薛邕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歙州刺史。在汤泉设浴池,供人沐浴疗疾,温泉自此使用。李敬方唐宣宗大中四至六年(850-852)歙州刺史。多次入浴温泉,风疾痊愈,于泉边建白龙堂,有《汤池》诗、《汤泉铭》。包西来印度高僧,结麻为衣,人称麻衣和尚。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麻衣和尚在翠微峰下创建翠微寺,居山洞,此洞后即名“麻衣洞”。翠微寺刚建成,唐僖宗就下令全国毁寺,僧侣还俗,麻衣和尚作诗“敕命如雷下翠微,佛前垂泪脱麻衣。山中有寺不容住,四海无家何处归。”送给唐僖宗,有幸保全了翠微寺。赵匡胤宋代开国皇帝。康熙《黄山翠微寺志》记,赵匡胤在宋建隆元年(960)“陈桥兵变”前,密访翠微寺,向麻衣和尚卜问吉凶前程。陈炳北宋时包拯老师。曾游翠微寺,留诗一首。释行明宋景佑年间(1034-1037)祥符寺住持。曾收藏无名氏《黄山图经》旧稿刊印,成为黄山现存第一部志书。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今苏州人。游黄山留有《浮邱亭》、《天都峰》、《温泉》等诗。焦炳炎南宋太平焦村人。幼年在黄山西麓城山书院读书,淳佑元年(1241)赐进士及第,太常少卿,有《黄山赋》传世。张尹甫(1245-1300)南宋甘肃天水人。先隐居黄山松山寺,后自建松谷草堂,是松谷庵开山始祖。程元凤南宋时歙人,官至右丞相。相传曾在掷钵禅院读书,晚年退隐于此,“丞相源”因此得名。

六、作业

课后进一步搜集有关黄山的诗文资料,进行整理,办一张手抄报。

黄山市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第二篇

黄山市列入国家级及省级有关名录

世界自然遗产1处:黄山风景区

世界文化遗产2处: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

世界地质公园1处:黄山风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

黄山风景区(5A)、【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5A)

齐云山、

黄山市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太平湖

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处:齐云山、太平湖、黄山赛金花故居·归园景区、歙县雄村景区、芙蓉谷、东黄山、九龙瀑、翡翠谷、唐模、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新安江山水画廊、祁门牯牛降景区、黟县南屏、黄山市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3处:黄山国家森林公园、徽州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3处:黄山、齐云山、祁门牯牛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黄山风景区、祁门牯牛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歙县

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街(街区)2处:屯溪老街(中国十大名街)、黄山市歙县渔梁街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个:

黟县西递、宏村、南屏、屏山村、关麓村,

歙县徽城镇渔梁村、歙县郑村镇棠樾村、安徽省歙县许村镇 、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休宁县万安镇、休宁县商山乡黄村

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歙县昌溪乡昌溪村、黟县宏村、徽州区唐模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9处:徽州区蜀源、龙山湖、翡翠新村、木坑竹海等

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太平湖

首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129项

一、民间舞蹈(18项)

1、黎阳仗鼓 屯溪区黎阳镇黎阳社区

2、跳钟馗 徽州区岩寺镇 上朱村

3、柳翠娘 徽州区文化馆 岩寺镇

4、渔翁戏蚌 徽州区文化馆 唐模村

5、龙 舞 歙县霞坑镇 昌溪乡

6、狮子舞 歙县溪头镇 森村乡

7、麒麟舞 歙县富堨镇

8、跳钟馗 歙县雄村乡、徽城镇、郑村镇

9、字 舞 歙县街口镇

10、蛤蜊舞 歙县岔口镇、北岸镇

11、花棍舞 歙县桂林镇

12、“龙凤呈祥”(板凳龙)黟县文化局

13、“山越之秋”(赶野猪)黟县文化局

14、雉山凤舞 黟县宏村镇

15、舞龙狮 黟县碧阳镇

16、祁门傩舞 祁门县芦溪、金字牌

17、采茶扑蝶舞 祁门县渚口等

18、打莲湘 祁门县历口、渚口、新安

二、传统手工技艺(33项)

1、胡开文徽墨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

2、徽州漆器制作技艺 黄山市徽漆工艺有限公司

3、屯溪绿茶制作技艺 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4、皖南古民居门罩艺术 黟县徽文化联谊会

5、“黟县青”与石雕艺术 黟县徽文化研究所

6、竹制工艺 黟县宏村镇

7、黟县砖雕 黟县徽文化联谊会

8、 黟县木雕 黟县徽文化联谊会

9、黟县米塑艺术 黟县碧阳镇

10、食桃制作工艺 黟县徽文化联谊会

11、腊八豆腐制作工艺 黟县徽文化联谊会

12、渔亭糕制作工艺 黟县渔亭镇

13、麻布制作工艺 黟县地方志办公室

14、孩童传统鞋帽工艺 黟县徽文化联谊会

15、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祁门县全县(除凫峰)

16、安茶制作技艺 祁门县芦溪、溶口等

17、歙砚制作技艺 徽州区唐模老作坊、岩寺镇

18、徽墨制作技艺 徽州区曹素功墨厂

19、黄山毛峰制作技艺 徽州区漕溪茶厂

20、徽州竹编技艺 徽州区呈坎镇 灵山

21、灵山酒酿 徽州区呈坎镇 灵山

22、徽州毛豆腐 徽州区呈坎镇、潜口镇

23、歙砚制作工艺 歙砚厂

24、徽墨制作工艺 歙县老胡开文徽墨厂

25、大方茶制作技艺 歙县三阳乡 金川乡 歙县福泉山顶谷

大方名茶协会

26、汤口火腿腌制技艺 黄山区汤口镇

27、太平猴魁茶手工技艺 黄山区新明乡

28、竹制品手工编织技艺 黄山区龙门乡

29、民间宫灯制作手工技艺 黄山区仙源镇

30、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休宁县万安镇

31、松萝茶制作技艺 黄山市松萝茶叶开发公司

32、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 休宁县五城镇

33、五城米酒制作技艺 休宁县五城镇

三、民间传统知识(6项)

1、程大位珠算文化 屯溪区大位小学

2、徽州水口—唐模 徽州区文化馆

3、宏村水系文化 黟县文化馆

4、水口文化 黟县徽文化研究所

5、新安医学 歙县卫生局

6、斩尾龙挂纸风暴 歙县徽城镇

四、民间音乐(6项)

1、民间小调 黄山区乌石乡

2、新丰唢呐曲牌 黄山区新丰乡

3、徽州民歌 黄山市文联、歙县杞梓里镇

4、十番锣鼓 祁门县历口、渚口等

5、黟县女人歌 黟县徽文化研究所

6、齐云山道教音乐 齐云山道教协会

五、人生礼俗(2项)

1、送花灯 黄山区谭家桥镇

2、吵新人撒帐 歙县杞梓里镇 溪头镇

六、民间信仰(18项)

1、南坛胜会 黄山区三口镇

2、周王庙会 黄山区焦村镇

3、松谷祖师会 黄山区耿城镇

4、丁宣大会 黄山区新华乡

5、五福会 黄山区永丰乡

6、轩辕车会 黄山区仙源镇

7、婆溪河灯 黄山区甘棠镇

8、大刀灯 歙县许村镇

9、鱼灯 歙县溪头镇 北岸镇

10、麻痘灯 歙县杞梓里镇

11、打秋千 歙县三阳乡

12、太子会 歙县霞坑镇

13、上九庙会 徽州区岩寺镇

14、板凳龙 徽州区潜口镇

15、草龙 徽州区 潜口镇蜀源村

16、白菜灯 徽州区岩寺镇、永兴村

17、徽州宗族祠祭 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

18、田干拣日子 徽州区西溪南镇巴村

七、民间文学(计5项)

1、民谚 徽州区文化馆

2、徽州民间故事 徽州区文联

3、徽州民谣 黄山学院

歙县文艺创作研究室

黟县徽文化研究所

4、徽州楹联匾额 黟县文化局

5、黟县方言 黟县徽文化研究所

八、民间美术 (计17项)

1、徽派三雕 黄山市博物馆

徽州区徽派雕刻研究所

徽州区唐模老作坊、程阿日

2、徽州竹雕 徽州区竹溪堂、竹艺轩

3、徽州根雕 徽州区岩寺镇

4、徽派盆景 徽州区区盆景协会

5、新安画派 徽州区徽州书画院

6、徽州剪纸 徽州区岩寺镇

7、徽派建筑 徽州区中亚古建公司 徽派建筑公司

8、新安画派 歙县文化馆

9、徽州四雕 歙县文化馆

10、徽州版画 歙县文化馆

11、徽派篆刻 歙县文化馆

12、徽州根雕 歙县杞梓里镇

13、徽州印模 歙县文化馆

14、徽派盆景 歙县林业局

15、徽派刻书 歙县文物局

16、徽派建筑 黄山市建委、歙县建设局

17、徽州篆刻(“黟山派”) 黟县文化局

九、民间戏曲(3项)

1、徽剧 市徽剧研究中心

歙县黄梅戏剧团

2、目连戏 歙县长陔乡

3、徽州目连戏 祁门箬坑、历口、渚口

十、民间曲艺(1项)

讨饭灯 歙县桂林镇

十一、民间杂技(5项)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1、耍钹 歙县武阳乡

2、耍叉 歙县岔口镇

3、流星 歙县岔口镇

4、叠罗汉 歙县三阳乡

5、舞抽单 歙县武阳乡

仙源镇情简介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第三篇

仙源镇情简介

仙源镇地处黄山北麓,103、322省道穿境而过,西距黄山区城区6公里。镇域面积44平方公里,现辖四个村和一个社区,共61个村民组,总人口12000人。

仙源镇是文化名镇、红色古镇、工业老镇、农业大镇。公元745年(唐天宝4年),始设太平县,距今已有1260多年历史,境内有板石诗刻、麟凤桥、众乐亭、永济桥及章家大屋、树德堂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古迹,红色革命纪念地新四军麻村兵站创建于此,周恩来、叶挺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辗转到仙源,指导皖南革命解放战争。建国后,仙源作为太平县城所在地,工业、企业、手工业制造等逐渐发展并壮大,1963年,因建设陈村水库,仙源属淹没区,县城遂搬迁至甘棠新城。但由于当时测量误差,水库建起时,仙源未被淹没,1965年,老太平县城复设仙源镇至今。县城搬迁后,留下大批工厂厂房,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黄山区的老工业基地。仙源镇拥有耕地近14000亩,农业人口9200人。近年来,我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发展无公害农业上,先后建成500亩蔬菜大棚,截至目前,全镇蔬菜年播种面积达3000亩,产量达到4000吨以上,产值2000多万元,逐渐成为黄山区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

屯溪区城市规划(2030)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第四篇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第一篇 规划总则

一、 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 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2、黄山市城市市区:由中心城区(包括屯溪城区、新城区、岩寺城区)和甘棠城区组成。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

3、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区;徽州区的岩寺镇、潜口镇、西溪南镇;歙县郑村镇、王村镇部分行政区域(徽杭高速公路以西、以北);休宁海阳镇(横江以及合铜黄高速以东,南至花山谜窟风景区边界)、东临溪镇(东、西、北以及东南至行政区划边界,西南至四堂、汕头)以及商山乡部分行政区域(率水以北,合铜黄高速以东);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区;规划区面积约505平方公里。

(2)甘棠城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甘棠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五里塔、饶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谭家、肖黄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83平方公里。

三、 城市性质与职能

1、城市性质

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

四、 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51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85万人。

(1)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为41.5万人,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70万人。

(2) 甘棠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为9.5万人,远期2030年为15万人。

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控制在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8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控制在44.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7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 甘棠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10.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5平方米左右;远期2030年控制在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二篇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 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15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

远期2030年黄山市域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二、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构成“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1、“一群”—— 黄山南部城镇群

要包括黄山南部中心城区、歙县的徽城、郑村镇、王村镇等;休宁海阳、万安、齐云山镇等;岩寺的西溪南镇等。

2、“二片”——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

环黄山城镇密集区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汤口、甘棠、焦村、耿城、谭家桥、太平湖镇等风景区外围城镇,以旅游服务接待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城镇建设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以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祁山镇为节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改善内外部交通条件,强化各城镇的服务功能。

3、“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屯景高速公路沿线、慈张线、皖赣铁路、徽杭高速公路发展轴及南北向京福高速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205国道沿线发展轴。

三、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2、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

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

4

、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

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 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1、铁路

建设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黄山段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黄山-金华铁路、铜陵-太平铁路黄山段。

2、市域公路系统

(1)市域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

(2)市域公路网络

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点城镇与一般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

3、航空港。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200米,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4、水运及港口。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

五、 市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重点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典型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

第三篇 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 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屯溪城区以向西北方向黄山经济开发区(新城区)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心城区集中紧凑向南发展为主;岩寺城区以向西、西北方向发展为主;新城区所在区域将成为黄山市中心城区未来的集中发展空间。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

二、 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

增长边界内用地面积总计145.3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域、生态林地、储备用地等。除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经法定程序审批批准外,任何城市建设不得超过城市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线。

三、 城市形态与结构

1、功能结构:多中心组团结构。

形成屯溪组团+开发区新城区组团+岩寺组团两主一副的多中心组团结构。

2、形态结构:“三城环绿心、曲水绕三城”。

通过快速道路串联屯溪、新城区、岩寺三个城区和若干旅游景点,同时,蜿蜒曲折、线型优美的新安江、率水、横水、丰乐河等多条河流在三个城区中环绕穿越,城市生长在青山绿水之间。

中心城区结构图

四、 分区建设指引

1、屯溪组团

(1)功能定位:传统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新兴的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点;重要的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2)发展要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优化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2、新城区组团

黄山仙缘古镇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第五篇

黄山仙缘古镇 仙源镇历史悠久,从公元745年(唐元宝4年)至1963年的1219年间一直为太平县县城。境内有宋代永济桥、清代麟凤桥及板石诗刻、古城墙、麻村兵站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麻川河两岸秀丽的自然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已全方位对外招商。

仙源镇是一个文化名镇、红色古镇、工业老镇、农业大镇。公元745年,始设太平县,距今已有1260多年历史,境内有板石诗刻、麟凤桥、众乐亭、永济桥及章家大屋,树德堂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古迹,红色革命纪念地新四军麻村兵站创建于此,-、叶挺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辗转到仙源,指导皖南革命解放战争。建国后,仙源作为太平县城所在地,工业、企业、手工业制造等逐渐发展并壮大,成为黄山区的老工业基地。

地理位置:仙源镇位于地处黄山北麓,103、322省道在境内交汇,西距区人民政府驻地甘棠新城仅8公里,距太平湖33公里,是二山一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人口面积:镇境西邻甘棠镇,南邻耿城镇、三口镇,东邻新明乡,北邻龙门、新明二乡,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7.3公里,镇域面积44平方公里,辖四村一居,61个村民组,总人口12000人。

气候特点:黄山区仙源镇位于北纬30°16′~30°21′,东经118°10′~118°15′之间,属副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温暖,日照适中,小气候特点显著。

民俗文化:轩辕车会——是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而流传千年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2004年仙源镇政府组织人员,整理恢复了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轩辕车会参加黄山市第六届“中国国际民国艺术节”开幕式表演并首演获奖,2005年春节前夕,在黄山区第一届民间艺术节表演中又获特等奖。这个节目还先后参加了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黄山区分会场活动、第34届世界洲际小姐选美大赛活动。2004年春节期间,安徽省电视台专题报道了滚车表演活动盛况,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也报道了这一表演活动。在黄山市“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上,大会组委会总导演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赞“轩辕滚车”表演节目,不仅是黄山市黄山区而且也是全国唯一的一种表演形式,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亮丽的明珠。2006年8月11日,黄山区文体局、电视台和仙源镇联合拍摄录制了“轩辕车会”活动的全过程,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主要景点

众乐亭

麟凤桥北端原有一座”众乐亭“,宋嘉祐三年(1058年)县令孙觉建,为当时游人及文人骚客休息之所,至明代嘉靖年间,将此亭移至城北重兴寺前。久废,遗址尚存。[21] 福泉井

福泉井座落在大北门老仓库西侧,井圈刻有福、禄、寿字样,年代最久。[22]

七音石

麟凤桥北端河岸以巨大的青石砌成,以石敲击其中七块,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声,七种声音不相同,这就是著名的"七音石"。[23]

古城墙

原太平县城墙始建于宋绍定间(1228年-1233年),周长共一里二百一十步,高八尺。城墙沿富溪河而筑。宋时初建城门有通津、宁远、承流、宣化四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县城,至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建成城门五座,分别为南宁国、西弦歌、上东门、下东门、北拱辰。此时,县城只有城门而无城墙。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加筑建墙,高一丈、厚七尺,周八百丈,建有城楼1座、城门5座、大小水关2处。。明万历四年(1576年),扩建城墙,基宽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上宽八尺,并加筑砖环九百多丈。城池坐北朝南,城池之内,青砖黛瓦、高堂大宅、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的庙宇宗祠达三十多座,尤以孔庙、县署建筑宏伟、精美,雕梁画栋、刻石镂砖誉冠"宁(国府)属六邑"。1958年,古城墙全部拆除,墙基建简易公路,仅城北尚留有一小段城墙,至今已颓废。[24]

板石诗刻

麟凤桥北端河岸,以巨大的青石砌成,从此处拾阶而下,有一块伸

入麻川河中的巨大花岗岩石,面积约120平方米,石面平整,可坐百人。板石上留有历代墨客骚人的诗刻多首,其中有首诗为明嘉靖太平知县刘元凯所作,诗日;"移杯就溪山,鱼鸟来争酒;呼童分一瓢,化作天边斗"。诗刻横直丈余,经历四百多年的风雨侵袭,至今仍清晰可见。另尚有五首较为完整的诗刻,字体为正楷、隶书两种。[25]

麟凤桥

麟凤桥又名仙源东门桥,位于黄山区城东8公里的仙源镇东门。1984年被黄山市(原太平县今黄山区)人民政府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描写西湖风景的好段大全
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第六篇

1、扬州的西湖不同于其它地方,它是细长型的,因此得名“瘦西湖”。面积小得称“湖”,感觉还没有我们一些地方的水库大哪,真有些叫人啼笑皆非。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说,风流潇洒的乾隆爷,每次下江南都会来此!

2、乘着西湖小船,我静静的欣赏眼前的美景。然而,一道细雨划破了西湖宁静。我赶快回到船舱内。细雨如丝如线,如烟如雾,淅淅沥沥地飘洒在湖面上,在湖面留下无数小水花荡漾开来。一只只游船轻轻驶过,长长的尾巴像把白色的刀,好像想把水切成两半。湖里一条条小鱼跳出水面海鸥绕着天空飞来飞去。湖周围,峰峦叠峰的山被层层薄雾裹住了,连美丽的雷锋塔和玉女塔都若隐若现,尽现出它们的柔弱之美和阳刚之气,好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3、一路上,看到西湖沿岸栽满了一株株杭州市花——桂花和一株株枫树,在北方已是隆冬,这里却还像是深秋。岸边的枫叶与湖畔山上尽染的枫林相映成辉,湖光与山色,分外妖娆。湖边的枝枝片片的残荷,任凭雨点轻轻敲打,为西子湖凭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4、清新的空气,泥土的芳香,每一段水路、每一个景点都让我陶醉。我发出惊叹,妈妈的惊叹,爸爸的惊叹,别说外国人了比我们还惊叹,许多游客的惊叹,西湖变得更美了,原本的西湖水域通过恢复,增添了西湖的无限灵气,所增加的每一个景点都是一故个事,此举对保护好西湖,实现西湖“申遗”将起到积极作用,不能不说是杭州市政府为保护好西湖立了大功劳,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怪不得有些诗人看见西湖的点点滴滴自然也是感受良多,还要喝酒作诗:杨公堤景区的建成开放,使西湖变得越来越美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杭州西湖的档次和品位,杭州西湖在世界上的声誉必将更加响亮,西湖也必将成为世界的西湖。

5、西湖之景,让人不知不觉以沉醉其中,到处是美景,到处是美画。人总羡慕别人是画中之物,其不知自己也是画中之人,正如杨万里说的“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殇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船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事后还觉得自己是做了一场美梦。

6、进了西湖公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小西湖,西湖湖水清澈,碧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湖岸边,垂柳依依。一阵暖风吹过,一大片荷叶层层叠叠,像翠绿的伞。在荷叶间,几枝含苞乍开的荷花高高的挺立在湖面上,像亭亭玉立的美人。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闻着空气里的清香,我陶醉了。丝丝阳光照在湖面,湖底好似有金子的,金光闪闪,十分动人。

7、雨天的西湖,山光水色惧是一片迷蒙:湖面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色,山峰则仿佛蒙上一层面纱,并且在风中轻轻的摇曳,煞是迷人。栀子花的甜香这时也弥漫在空气中,醉人心脾,我望着这一切一切:好美的山水,世上哪一个画家能画出如此的美,如此的奇呢?

8、西湖的花美。在西湖,一年四季都能看好花。春有艳丽的桃红,夏有洁净的荷花,秋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冬有傲雪的梅花。西湖,总是以最美丽的花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西湖的树美。湖边那婀娜多姿的柳条,似姑娘长长的秀发;那耸入云天的水杉,似英俊高大的小伙。那树冠大大的樟树下,是游客小憩纳凉的好去处,那修剪得整齐有型的灌木丛,是游客嬉戏的好地方。

9、湖面上升腾起一阵阵雾气,远处的群山,断桥蒙着一层缥缈的白雾。绿莹莹的山峰若隐若现,时而雾气飘散,山峰清晰地浮在眼前,连山顶的参天古木都看得一清二楚,时而又被雾气湮没了,一切都只能化成墨绿的一团,就像宣纸上一滴略带墨色的浅浅的水迹;又如罩着面纱的少女,仿佛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实了又虚了,虚了又实了……

10、看这眼前的湖水,似乎如那女子般柔,清,纯,雅,美恰逢六月,这时正值栀子花开,栀子花肥厚而有些昏黄的样子着实可爱。(

11、西湖果然是不同凡响呀,西湖水真静呀,静得像一面镜子,西湖的水真柔啊,柔得让人把手放进去却感觉不到水的波动,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翡翠,太阳照耀着西湖,使得西湖水面上波光粼粼,金光闪闪,真是美妙极了。

12、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的百堤上望着平静的湖面。见湖面贱起的一圈圈的涟漪(lián'yī),柳丝轻拂你的脸颊,轻轻从头上,肩上轻轻掠过。远去动听的琴声,那是多么另人陶醉。湖面平静而美丽。雨后的西湖更美丽,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平静的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的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的湖水。如梦般的垂柳与夕阳的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描写西湖风景的好段精选

13、就在那个雨天,撑着伞。心中没有一丝喜悦,亦没有悲哀地静静踏着断桥,望着从天上掉下来的精灵在湖中轻扣出圈圈波纹。当然,还有一些轻敲了荷叶以后滴入西湖。这时,从湖面上渐渐浮起一层轻纱似的雾。这江南的雾轻轻地模糊了远处的痕迹了……却越发显得诗意浓浓。我本是没有才华来题给西湖。要是更好,从断桥的另一头走来一位江南的女子。雾的缘故,我未能看清她的表情。但我能猜到她内心的恬静……然后,我们没有说话,我们都是静静地看着对方,有所会意。

14、那是个细雨蒙蒙的冬日,西湖就像披着一副面纱的少女亭亭玉立地伫立在仲冬的风里。冬日的西湖,虽看不见“苏堤春晓”“柳岸闻莺”的景致,却可享受到苏东坡“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惬意。西湖的水悠悠荡漾,此刻的心情平静得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头顶的柳枝依然穿着青翠的霓裳,舒展着妩媚的身肢,拂过了我的肩头。绵绵的细雨在柳叶上凝成水滴,点点晶莹,滴滴清凉。一滴一滴,敲打心窗。雨中的西湖,象出浴的新娘,羞答答的蒙着一层轻纱,柔美而丰韵。

15、西湖水峰峦雄伟虽没有大海波澜壮阔,没有桂林水秀丽,西湖周围的山虽没有泰山雄伟,没有香山红叶似火,也没有黄山怪石嶙峋、危峰兀立但文化底蕴却比他们高,无论是山还是水都蕴藏着一个奇妙的故事。我被西湖深深的吸引住了,令我流连忘返。

16、雨渐渐停了下来,影影绰绰的群山像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含情脉脉,凝眸不语,似朵朵出水芙蓉。西湖也平静了下来,暖暖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之中,杨柳也停止了狂欢,静静地在湖边清洗自己沾湿的秀发。荷花也宁静了,几只白色的蝴蝶在飞来舞去。满世界花草树木及山峦都缀上了亮闪闪的水珠,触目一片晶莹。

17、雨是那醉人的雨,也是那江南的雨,那样轻柔。不像雨,倒像一缕白色朦胧的烟雾,弥漫在天地间,笼盖住了花花草草。几处时浓时淡的绿波,变得更加微妙了。好象总想让人揭开它,去寻找仙境。湖面,霓红灯亮着,送来一丝一丝淡红、浅蓝、幽黄的颜色,在远处看又像在薄云透出的点滴星光,让西湖又添了几分新意。蒙蒙的西湖,不正是那淡妆浓抹的西子吗?!

18、碧绿的湖水犹如满池的绿颜料,满池新荷翠绿可爱,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晨风中,摇曳着她婀娜的身姿翩跹起舞于碧波之中,让人不忍伸手去触碰她,生怕一不小心损坏了她娇嫩的花瓣,弄脏了她无瑕的衣裙。“接天莲叶无穷碧”,我算是真正明白了这句诗,薄雾笼罩,迷迷蒙蒙,好一片世外桃源。

19、雾西湖诡秘得像一位魔术师,把西湖美景全部藏在了她的白纱下,又仿佛一位穿着绿色纱裙,点缀着粉色小花,亭亭玉立,冰肌玉骨的少女,清秀的脸庞上的淡淡红晕让人着迷,露出的笑颜令人魂牵梦绕。

20、寒风凛冽,萧条冷落的冬天,西湖也不甘寂寞,向游人展示着自己的冬季美景,在那孤山中,雪白的梅花以为游人盛开,等待着游人对它的鉴赏;还可站在南胡之上,去欣赏一湖的雪景,天上下着雪,放眼望去,真是“雾凇源砀,天于云于山于水,上下一白。”

21、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柳树姑娘在轻风细雨中不停摇摆,仿佛在欢乐地跳舞。

22、远眺西湖,似乎东坡当年站在船头,把手浮须,把酒邀月,对湖吟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景,还忽隐忽现的飘荡在西湖上。雨中遥望西湖,似乎当年许仙,白娘子,小青在船上相遇,在船上的对白以及往后发生的种种故事,依旧清晰,依旧伴着西湖,成为千古不衰的美丽传说。梦着西湖,想着西湖,似乎我也游走于西湖上。乘着一叶扁舟,对着皎洁的明月,吟诵着千古绝唱。转身,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似乎要把我留在西湖,让我永远地依伴西湖。

23、天黑了,当西湖美丽的暮色渐渐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那一刹那间,我仿佛进了一片金碧辉煌,令人仿佛觉得进入仙境一般。湖水倒映着流光益彩的夜灯,时间如水晶般的朦胧而清透,时光如箭般穿梭。

24、晨露还在叶上逗留,繁花正从睡梦中醒来。我来到了美丽的西湖岸边。突然,一股寒风吹来,冷得我直打哆嗦,我下意识的缩成一团。这时,我注意到这清凉明澈的湖水,湖真大,水呈白绿色,这就是生命的颜色呀!太阳慢慢从东边升起,西湖成了一片红色。太阳高高挂起来,映出了它的笑脸,映出了白云的妩媚,我真的有一种源于心底的声音,西湖真美!

25、不知什么时候,天上下起了霏霏的像春雨般的柔情牛毛细雨。那雨像丝绒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舒畅的风在天空中飘洒着。周围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雨浇的淋漓。说是雨,还不如说是湿漉漉的烟雾,无声无息地落在湖面上。雨中的西湖,有些朦胧,远处群山直伏,雷锋塔隐隐约约透着凄美,雨打荷花情迷雾,大片大片的荷花,泛出一层水润润的红色。“花无含露而不娇,柳不舞风而不媚”。杨柳也轻轻的摇曳起来,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像是一幅刚刚落笔的水墨画,缥缥缈缈,若有若无,使人顿时觉得浑浑沌沌。

26、不远的湖面上,三座小巧的宝塔,又像倒置的香炉,露出三只炉脚。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三潭印月。可惜,这几日,月总在云后,水中无月。湖心岛上有很多树,叫得出名字的很多:杨柳,苍柏……但叫不出名儿的更多。我游着,玩着,想着:大自然真是巧夺天工,有限的空间,无限的风光。天上瑶池也不过如此。眼前盈盈清波,处处美景,我深深地沉醉了,醉在这湖光山色里。

27、处处风景处处诗。到过西湖,便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游人心底留下的不仅仅是赞美和依恋,还有一个浪漫的梦想。西湖的魅力在唐诗宋词中得以张扬,在凄婉的爱情故事里层层渲染。在这绵绵细雨中,一如幽幽的情思,如烟如梦……

28、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打碎原本多情的西湖,唤起湖中沉睡的莲。暴雨过后,荷花轻轻地舒展身姿,展现出其迷人的风韵。并惨杂着缕缕轻烟,把西湖点缀成如诗如画的景致。旁边,亭榭经暴雨的洗礼,愈发清晰。亭墙上不时地滴落的水珠,发出滴答滴答之声,宛如一曲清幽的曲子。这时,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撑者一把油纸伞,在亭榭中徘徊,邂逅着这如梦般的西湖。

29、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娆的,有些不出格的狂野,时而也是宁静的。没有起风的时候,无声的西湖“静如处子”,淡雅,柔情似水,朦胧中,平静的湖面,更像一面不曾打磨的镜子,显得那么和谐。碧蓝的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使我似乎感觉不出谁是天,谁是湖。在阳光照耀下,湖面有些金光闪闪,像是粘上了白娘子。飘扬的裙子上的金粉,是那么细滑,那么闪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黄山仙源通用航空》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黄山区仙源镇 黄山仙源古传说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黄山仙源通用航空”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黄山仙源通用航空"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79679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