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

2016-01-09 08:32: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一:2013年高一历史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民版必修1)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一:2013年高一历史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人民版必修1)

辛亥革命

A组(基础题)

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

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

的主要行动是 ( )

A.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黄花岗起义

D.领导同盟会会员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解析:孙中山28岁那年应是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答案:A

2.孙中山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C.建立中华民国

答案:A

3.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解析:题干说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重大。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已

震动全球”。

答案:

D ( ) B.发动辛亥革命 D.颁布《临时约法》 ( )

4.右图是坐落于武汉市的一个著名建筑,2011年6月正式建成,10月10日正式开放,以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周年,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答案:D

5.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

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 ) B.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

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选B。

答案:B

6.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下列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推翻了旧政权

C.建立了新政府

答案:D

B组(能力题)

7.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A.鸦片战争

C.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 B.颁布了新宪法 D.实现了真民主 ( )

解析:中国的专制帝制从秦始皇建立,一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B

8.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故C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C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解析:从材料中责任内阁制与总统制的反复改换,可以看出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故选B项。A、C、D三项存在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均排除。

答案:B

10.“就辛亥革命的效果而言,与其说1911年发生了一场革命,不如说旧秩序在那一年崩塌了。”这一论断是指辛亥革命

A.没有推翻封建君主制度

B.没有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没有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影响

D.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解析:题干的含义是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这个旧秩序方面的作用,但没有认可其革命性。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 ( ) ( )

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请回答:

(1)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3分)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比较;第(3)问结合材料,从推翻帝制和解放思想两个方面认识意义。

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2)革命前认为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3)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二: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修1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辛亥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修1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是( )

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统治内外交困 ③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 ④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清政府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实行清末“新政”,③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 A

2.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解析】 本题以“辛亥革命”作为切入点,此时正值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再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句,即可选出B项。

【答案】 B

3.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武汉街头的是( )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

【答案】 C

4.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解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而当时孙中山任总统不是通过民选产生,故为“临时”,这体现了革命党的民主共和精神。

【答案】 B

5.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做主

【答案】 B

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解析】 解答本题需注意三个关键词:“1912年”、“变局”和“创举”。1912年这一时间,可排除A项,既称为“爆发”,即为狭义之辛亥革命,即武昌起义,在1911年;“变局”一词可排除D项,重大变化只有B、C两项算得上;“创举”一词可排除B项,必须是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7.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扩大总统权力 B.维护民主共和

C.缩小内阁权力 D.赞成独裁专制

【解析】 从题干中分析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内容束缚了总统的权力,维护了共和政体。A、C、D表述均不正确,故选B。

【答案】 B

8.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社会的贫富分化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答案】 D

9.辛亥革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国家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国家不赞成暴力革命的方式

C.资本主义国家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资本主义国家找到袁世凯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

【解析】 外国列强将中国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并不想让中国自由发展,虽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情中国革命,但只是安抚以攫取更大的在华既得利益。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关心的是自己在华的权益;D项为从根本上分析。

【答案】 C

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它的最主要功绩是(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

D.走上了独立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解析】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C、D项表述都不正确。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项。

【答案】 B

11.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 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①②③均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④错误。故选B。

【答案】 B

1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 题干材料中“第一”指民族意识增强,“第二”指民主意识增强。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丧权辱国”“武汉义旗”“推翻专制”“共和兴”等信息,列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中“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两句话分析。第(3)问可结合辛亥革命后的国内形势分析。

【答案】

(1)事件:《辛丑条约》签订、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政府被推翻。

(2)直接原因:①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成立民权主义已实现;②袁世凯打出共和招牌骗取革命党的信任,又以革命党压迫清帝退位,孙中山认为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3)观点:不正确。理由:革命目的没有真正实现,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中国社会性质未改变;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实行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只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中国未实现真正统一;同盟会十分涣散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列举近代史上在南京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结合材料三,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第(1)(2)问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第(3)问主要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两个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方面分析。第(4)问注意区分不同的史料类型,原始史料多指最早记载某历史事件的史料,如当时人说的话、文献原文等;史料解释应是对原始史料的进一步分析;历史评价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等的评判,由此对材料三逐句分析回答。

【答案】

(1)《资政新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

(3)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①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②即实行责任内阁制。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三:历史新课标必修一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全品高考网 gk.canpoint.cn

第13课 辛亥革命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7海南卷)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2.(2008年广东理基)“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3.(2008年广东单科)“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5.(2009广东历史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6. (2009高考重庆文综)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09高考上海单科)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8、(10年上海历史卷)“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 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高考网邮箱:

全品高考网 gk.canpoint.cn

9、(10年安徽卷)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10、(10年全国卷1)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6题)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高考网邮箱:

全品高考网 gk.canpoint.cn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2011年海南高考16题)从1872年到1875

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

15.(2007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1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38题)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11分)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高考网邮箱:

全品高考网 gk.canpoint.cn

参考答案

1、解析:C。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寓五族共和,实现民族团结之意。答案:C。

2、解析:A。考查信息解读能力。抓住材料中的“会党”和“共和”等信息分析解答。

3、解析:B。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是五色旗。

4、解析:C。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二者截然分开。

5、解析:D。为限制袁世凯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6、解析:B。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的日本;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是德国人瓦德西;排除②和③,选B项。

7、解析: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护世界民主政治,因此《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

8、解析:D。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9、解析:A。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10.解析:C。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

11、答案 A

12、答案B

13、答案 D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高考网邮箱:

全品高考网 gk.canpoint.cn

14、答案 A

15.(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16、答案 标题部分(3分)

①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1分)

一场伟大的革命

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

②辛亥革命百年祭

观点部分(4分)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其他答案。(0分)

③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高考网邮箱: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四: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政治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上: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条件

(1)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3)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②同盟会:

(4)①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

3.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民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宪法

(1)时间:1912年春。

(2)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③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④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⑤实行责任内阁制。

(3)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结果

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 ②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压。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④孙中山被迫妥协。

(2)经过:

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②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功绩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辛亥革命的历程

如图(左)反映了20世纪初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如图①所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如图②所示);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处于孤立境地(如图③所示),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1912年3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意味着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而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主题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二、三分别体现了哪些原则?

(2)由材料四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1)材料一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材料二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材料三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2)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为责任内阁制,具有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特点。

[拓展升华]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客观认识

(1)进步性:

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约法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2)局限性: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规定了国民享有众多平等的权利,但是它却掩盖了阶级不平等的实质,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限制袁世凯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对点训练]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主人

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掌握一切大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实质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主题二 辛亥革命的意义„„„„„„

[史料探究]

材料一 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

提示:(1)表现: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影响: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的参政议政意识等。

[归纳总结]

从不同史观评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对点训练]

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选A 材料第一句话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体现了民族意识;第二句话强调主权属于人民,人人都有权利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意识。故选A。

[例1]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正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

①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精神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最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五:【历史】必修一专题三:2、辛亥革命(每课名题1)

必修一专题三:2、辛亥革命(每课名题1)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0分)

1.(2010年1月山东会考4题)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太平天国运动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2.(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5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3.(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7题)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宣告了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 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4.(2010年1月福建会考4 题)图2 的庆祝活动最早应该出现于

A.1912 年

B.1919 年

C.1931 年

D.1949 年

5.(2010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右为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它反映了( )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

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 C.民权平等的体现和民初政局的混乱 D.帝制的倾覆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6.(2010年湖南会考7题)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2009年6月福建会考5题)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近代中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共同纲领》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2010年5月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18题)1912年元旦,《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庆贺

标语:“中华民万岁”。《申报》把“国”字改写为“

”,主要是表达 A.“三民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C.民国建立,帝制终结 B.人民仍处在专制统治之下 D.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9.(2010高考广东文综16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0.(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7题)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

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11.(2010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8题)王小强是巢湖市某中学的高三学生,他非

常喜爱收藏,在其藏品中有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图2),请问这张身份证的主人马建功出生的时间(民国11年)是

A.1922年 B.1923年 C.1949年 D.1950年

12.(2010年6月广东会考7题)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光复会

13.(2010年3月深圳市高三一模15题)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华民国

A.实行议会共和制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14.(2010年3月宁德市高三质检17题)民国初期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回答17—19题。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下列各项中,对其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封建制度

C.建立起共和政体 D.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15.(2010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二模)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

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16.(2010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阶级利益,

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 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17.(2010年3月莆田市高三质检8题)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下列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

A.政权更迭 B.国际地位的变化 C.国家领土的变化 D.国家性质的变化

18.(2010年4月北京市宣武区一模18题)大型六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

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将其中四集的主题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千年局变 ②中国新生 ③伟大转折 ④世纪跨越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9.(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6题)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

20.(2010年广东会考 8题)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在于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取得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D.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21.(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三模)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 C.①② D.③④

22.(2010高考安徽文综15题)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23.(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A.都是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都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24.(2010年江苏会考9题)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25.(2010年3月山东省泰安市一模10题)

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六:必修一专题三 辛亥革命练习

必修一专题三

辛亥革命练习

1.据一项调查显示,1913年江苏某地300多名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对此比较全面的理解是

A.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旧传统仍有影响

C.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D.文化氛围浓郁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社会思潮。从材料信息可知,300多名中小学生崇拜的人物既有古代圣贤、又有时代风云人物,同时还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这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剧烈变化,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从“孔子、孟子、颜渊”等人物可以排除A;B表述不全面;D项以偏概全。

2.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A.成立同盟会

B.建立湖北军政府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政权”思想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来管理国家,体现主权在民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归国民所有,故D正确。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七: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1.(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考点】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解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与革命党人变革发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与西方文明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变革发饰,以推翻清政府统治,革命党人变革发饰,以“除满清之藩篱”,反满革命,二者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并未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变革发饰并不是为了表明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 - 1 -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考点】辛亥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1941年,当时处

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

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故A项正

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表2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 - 2 -

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5·广东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

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考点】(3)“中体西用”思想;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解析】(3)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比如,儒学地位下降,清政府学习西方坚持“中 - 3 -

体西用”的思想,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再比如,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取消读经讲经课;再比如,思想文化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等。

【答案】(3)变迁: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份量仍很重;(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

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4分)

- 4 -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八: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试题

第1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正确的。

l。周朝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内服与外服制度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

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3。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于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唐朝

4.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

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

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

5。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

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6.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c。巩固皇权 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8.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终身制 B.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C.集体领导的任期制 D.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9.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 B.有利于希腊航海业的发展

C.有利于文化交流 D.有利于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发展

lO.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多为番属关系 B.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C.众多城邦组成独立国家 D.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1.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体形式是

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君主制

C.民主制和寡头制 D.君主制和僭主制

12.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法律是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拿破伦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3。统一后的德国实际是一个

A.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C.资产阶级军事专政国家 D。带有浓厚封建残余的国家

14.德意志统一的基本方式是

A.革命 B.改革 c.王朝战争 D.独立战争

15.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是

A.罗伯特·沃波尔 B.威廉

c.汉诺威 D.约翰·弥尔顿

16.根据德意志宪法,国会是

A.政府行政机构 B.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C.人民的代表机构 D.对政府有监督权的行政机构

17.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

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

B.国家的统一

C.法律的公正性

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18。右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这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20.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天京陷落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石达开兵败

2l-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的诞生

D·废除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2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

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23·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B·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4·读右图,该图片反映了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反抗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斗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5·下列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最能体现出其反帝

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27小题各13分,第28、29小题各12分。共 50 分。

26.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据此回答下列麓I回答 下列问题

(1)他们实行了什么共同的政治体制?(3分)

(2)简述为维护这一制度他们各自采取的措施。(6分)

(3)通过这一制度的不断演变,你从中可以看出其呈现什么趋势?(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摘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一法律文件的出台,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体?(2分)这一政体的核

心是什么?(2分)

(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政体主要体现了哪三项原则?(3分)请对材

料三中A、B两处的内容作注解。(2分)

(3)结合所学史实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实行对中国近代前期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8.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

请回答: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哪几部法典组成?(4分)

(2)为什么说它集罗马法之大成?(3分)

(3)罗马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分)试以其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加以说

明。(2分)

29.读图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各反映了列强哪次侵华战争的结果?(3分)

(2)依据上述图片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6

分)

(3)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举一例说

明。(1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C 3.C 4。B 5.D 6.B 7。B 8。D 9.D 10.B

11.A12.D 13.B 14。C 15。A 16。C l7。D 18.B 19.C

20.A 21.C 22.C 23.D 24.D 25。A

二、非选择题:第26、27小题各13分,第28、29小题各12分,共50分。

26。(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或中央集权体制)。(3分)

(2)汉武帝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等;(2分)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2分)明太祖废丞相,亲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2分)

(3)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27.(1)君主立宪制。(2分)责任内阁制。(2分)

(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分)

A.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B.总统任命联邦法官。(2分)

(3)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戊戌变法运动;(2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8。(1)《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4分)

(2)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3分)

(3)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3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2分

29.(1)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2)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环,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华民族陷入沉重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九: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题

1.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2.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3.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 A. 封邦建国 B. 建立军队 C. 制定周礼 D. 营建都城 4.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 大禹 B. 成汤 C. 周武王 D. 秦王赢政 5.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治”这个“制”指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6.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增加税收 B. 恩泽贵族 C.削弱王国势力 D. 实现民族融合 7.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处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9.19世纪中期,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侵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给英国丢脸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中法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右图所示二生肖青铜寅虎头像在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劫掠,参与劫掠的列强是 A. 英国侵略者 B. 英法联军 C. 日本侵略军 D. 八国联军

11.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连结。如果在填加一项新的连接,最合适的是 A. 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 李鸿章 D. 《天朝田亩制度》 12.右图所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美国军队

1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哪个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

15.下列历史任务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 B. C. D.

1. 右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

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2.中国古代一位皇帝颁布法令,允许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可分割一部分王国子弟成为列侯。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3.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处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B.汉朝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问题 C.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斗争中占据绝对上风 D.明清时期政治体制体现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 6.19世纪中期,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对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给英国丢脸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美国军队 8.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为了

A.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B.实行民主制度 C.发展商品经济 D.稳固小农经济

9.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右图是在上海保存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爱国事件的档案材料,其中有“欧战和会,外交失败”、“要除卖国贼,要救北京学生”等文字。这些档案材料反映的历史是

A.虎门销烟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1.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甲午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12.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会议 13.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14.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 B.伯利克里是雅典民主全盛时期执政官 C.雅典的民主权力掌握在所有人手中 D.雅典公职的担任贯彻轮番而治的原则 15.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1215年《大宪章》 B.1689年《权利法案》 C.1776年《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16.19世纪70年代,某国的宪法规定君主有权任命首相和政府官员,首相对君主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7.右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的诞生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8.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19.右侧旗帜所代表的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雏形,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

20.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1.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实行了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其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机构职责分明 C.地方权集中央 D.历代王朝沿用 3.清朝雍正年间为加强皇权,设置的机构是

A.“推恩令”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 D.军机处

4.19世纪中期,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对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给英国丢脸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一位历史学家在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写道:“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他论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卢沟桥事变 6.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7.“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8.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9.马克思说:一个“以议会行使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是指 A.1640年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意大利王国 D.德意志帝国 10.右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C.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D.巴黎公社的诞生

11.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A.三权分立 B.议会权力至上 C.国王统治英国 D.两党交替执政 12.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图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

他们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各奔东西 B.同归于尽

C.你死我活 D.走向联合 13.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A.为了保障新中国的独立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D.奉行不结盟政策的结果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图所示封国林立的现象出现在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隋朝 2.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 3.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增加税收 B. 恩泽贵族 C. 实现民族融合 D. 削弱王国势力 4. 清朝雍正时期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是 A. 设内阁,置六部 B. 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 设军机处 D. 设总理衙门 5. 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孔子改制考》 6. 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7. 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A. 鸦片战争后 B. 中法战争后 C. 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 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人民军队的诞生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9. 美国记者斯诺说:“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 秋收起义 B. 二万五千里长征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开辟敌后战场 10.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 三大战役胜利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联合国大会 D. 不结盟会议 13. 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叶剑英 D. 邓小平 14.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男性公民 B. 雅典妇女 C. 外邦人 D. 奴隶 15. 反映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文献是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篇十: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室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 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王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 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核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利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核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 化了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阅读与思考

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王室.异姓功臣核先代贵族.与课文中所述相同.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核权利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制。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2、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核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

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和枢密院,宣政院。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利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及作用。

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

2、

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防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为减轻皇帝承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对皇帝的集权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雍正帝另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君主专制制度发展道顶峰。

阅读与思考

军机处最初名称:军机房

设置地点:雍正年间

所在地点:紫禁城隆宗门内

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1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 参看本课评价手册

2,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涉及政治权利的方面有割占领土,

侵犯司法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等方面;政治权利为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主权,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资本输出等;军事方面有驻军等。具体来说,政治方面有;英国利用《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实际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吏的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经济方面: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赔款和赎辽费总计2亿3千万白银,开长江全流域四口通商及在华投资开设工厂等特权;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榨取中国人民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白银的赔款。为了强化对清政府的控制,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拆毁大沽炮台并在北京岛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阅读与思考:

他是一个职业军官,德军素以纪律严明著称,此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多有违纪残害平民事件,瓦德西在日记中自省。(猜测)说明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罪行累累。

第2课 抗日战争

1、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德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发生转变分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德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德配合作战,最终使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德作用”。

2、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后,对南京德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德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达三十多万。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德滔天罪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残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实验,因受实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日本遗弃在中国的生化武器仍然威胁着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兴起: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发展: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和东征后,天平天国全盛。

失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定都天京后出现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转入后期防御战。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德最早探索;对后世德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阶级、时代局限。

第2课 辛亥革命

1、①历史背景: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宪政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创立。

③中国同盟会创立,有了公认的领袖、纲领、组织。

④武装起义的发动,积累了军事经验。

⑤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三镇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⑥各省独立,南北和谈。

⑦民国创立,《临时约法》颁布。

⑧袁世凯强迫清帝退位,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2、①是一场伟大德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冲击了几千年德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⑤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觉醒。

阅读与思考

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由内阁掌握实权,如果实行就削弱限制了作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德权力。宋教仁幻想用政党政治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当时中国还不具备西方国家实行民主代议制德政治环境,军队是袁世凯手里的私人工具,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而并非选票最多者说了算。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

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同时,中国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课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根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1920年8月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先后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知道、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中共成立以后,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指示,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捍卫民主共和制的斗争接连失败后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实现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并在革命阵营中寻找新的代理人;革命阵营内部发生危机,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大革命的失败,给共产党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是,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4、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认识到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取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较为薄弱的山区进军,于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展开土地革命,领导经济建设,进行武装斗争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并且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扩大。毛泽东终于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的正确道路。

第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洛川会议指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了

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同意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看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懂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的探索。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当中,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实际逐步成熟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以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3、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展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我国各民族之间除了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分别照顾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的把对一个民族使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

根据1954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习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必修一历史辛亥革命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1687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