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

2016-01-09 09:25:2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一: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一: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 填空题

1.列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其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纳__________的建议,实行“__________”

4.监察制度方面,汉武帝在中央,设立__________,在地方设__________

5.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纸,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时期,东汉时__________改进造纸术,后人称之为__________

7.造纸术的发明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汉武帝时,派__________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__________,这是今__________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9.丝绸之路的路线:从__________出发,经__________、__________,通往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欧洲。

10.丝绸之路在__________时期开辟,其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东汉时,______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

12.东汉时,__________发明“麻沸散”,被世人称为“__________”

13.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__________”

14.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是__________

1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所具备的精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时,佛教经__________传入中国。

17. __________时,我国出现了土生土长的宗教__________

18.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述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史事。

19.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秦汉时期,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指导P72》)

21.东汉末年,以少胜多的战役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奠定了曹操统一黄河流域的战役是__________

23.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

24

25.“三顾茅庐”体现出__________对人才的重视。

26.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前秦统治者苻坚南下想统一全国,率领大军过黄河,狂妄的说大军的皮鞭投入黄河可使其阻断,后人称之为“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以少胜多)战役,前秦大败。

29.成语“__________”体现了祖逖年少立志、奋发图强的精神。

30.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__________年。

33.魏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__________写成《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34.魏晋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一书,从中我们得知中国史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__________资源的国家。

35.东晋时,大书法家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其书法的艺术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东晋时,大画家__________擅长人物画。其绘画风格为“__________”,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7.石窟艺术是随着__________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二:北师大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第三四单元)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三四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2分)

1.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对他功绩的称赞主要是指 (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C.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D.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3、《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布了哪一项措施(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兴文字狱 D、诛尽百家学者

4.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

A.卫青 B.霍去病 C.班超 D.张骞 5.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6.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造型,取样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奥运开幕式的表演是用一个画卷轴贯穿全场,这都使人联想到了改进造纸术、为纸能普遍使用做出杰出贡献的 ( ) A.毕昇 B.蔡伦 C.张仲景 D.祖冲之

7.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8.2008年四川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共中央以第一时间、第一速度有效指挥并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是 ( ) A.指南车 B.地动仪 C.浑天仪 D.司南

9.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 A.《史记》 B.《新语》 C.《楚辞》 D.《论语》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匕承前启后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是( ) ①社会大变革 ②国家大一统 ③政权分立 ④民族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面哪一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 (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2.中国古代曾有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进行的迁都是( )

A、盘庚迁都。 B、孝文帝迁都洛阳。 C、周平王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13.“……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发的情况? ( )

A.江南地区 B.江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城以北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15.如果你在种植农作物时遇到了问题,你应选用以下哪本书作为参考 ( ) A.《九章算术》 B.《史记》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1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17、商鞅变法和北魏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18、下列名胜古迹中哪项是中外艺术的结晶(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秦朝万里长城。 C、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D、四川青城山道观。 二、综合题(共6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都,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1)材料一中的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字体;图二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0、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音乐、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共15分)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的路线是怎样的?(4分)

(3)汉朝在西域设都护是在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4分)

(4)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3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共10分) (1)材料中的魏主他是哪个国家的君主?属哪个少数民族?(4分)

(2)孝文帝的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试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3分)

22、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1分) (1)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6分)

(2)想一想,你可通过哪些方式来价绍上述人物?(至少写出两种)(2分)

(3)成绩不会轻易取得,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峰。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曹操“克绍”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材料一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4分)

(3)在材料一中诸葛亮向刘备提了什么建议?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4分)

(4)下列对三国鼎立时期的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B、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C、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D、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状态。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三: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代 D.战国时代 2.官渡古战场的遗址应该在今天的 (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湖北省 D.湖南省 3.官渡之战中,曹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是 ( ) A.准备充分 B.兵力强大 C.战术得当 D.粮草充足

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句诗赞扬的是( ) A.曹操 B.管仲 C. 商鞅 D.诸葛亮 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北方的政权是 A.西晋 B.魏

C.蜀

D.吴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取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10.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1.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1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

A.西晋 匈奴 B.东晋 前秦 C.东晋 北魏 D.宋 前秦 13.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 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6.洛阳号称为“九朝古都”,在从夏到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曾经建都洛阳的朝代有( )

①东周 ②东汉 ③西晋 ④北魏 ⑤曹魏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1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王叔和 D、 葛洪

18.同学们在数学课上都接触过“圆周率”这个概念,你知道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吗 ( ) A.鲁班 B.张衡 C.刘徽 D.祖冲之

19.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 )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 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 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8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gēng,用蒸、煮等方式做成的糊状食物)鱼,或火耕而水耒辱,„„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2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禾念(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1反映西汉时期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2)材料2反映南方的经济有何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燕州刺史穆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曰:“卿便言不可之理。”„„高祖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出自《魏书》卷十四

材料2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自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高祖”、“魏主”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高祖主张“移都”的原因是什么?他将都城移到了哪里?

(3)判断材料二指的是哪次改革?材料所反映的应是改革中的哪项具体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

(4)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23、材料解析题 观察下面人物和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摹本•部分)图

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哪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这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该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四: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堂训练——第四单元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的是

A、在官渡,曹操亲率精兵出击 B、在赤壁,曹操中了诈降之计

C、在书房,曹操欣赏《兰亭序》 D、曹操题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某地推出的“草船借箭”旅游娱乐项目吸引了游客,这一创意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不正确的是

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退步

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4、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⑥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5、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开发无直接关系

A、孝文帝改革 B、北方人口南迁 C、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入南方 D、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移民南迁后,主要集中在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岭南一带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南四川

7、寿县(安徽境内)城北的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绵延30余公里,南临淝水,北濒淮河,

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发生于此,与此相关的历史成语典故是

A、破釜沉舟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草木皆兵

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表现有

①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②官府建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 ③发明了灌钢法

④青瓷烧制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⑤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黑龙江流域

10、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11

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孝文帝迁都洛阳

12、下列能够体现南北朝时民族融合趋势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①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生产技术 ②鲜卑人中出现了汉人姓氏 ③汉族人的食品具有北方民族特色 ④一些开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开始使用汉族政治制度管理国家

13、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与这位科学家相关的有

①这位科学家是生活在宋、齐之际的祖冲之 ②这位科学家还创制了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③这位科学家著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④这位科学家取得的数学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

古代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

15、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为写《史记》,游历了许多地方,收集了大量资

料,在这一点上,下列人物中,与司马迁最相似的是 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邈 D、华佗

16、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农学家 B、贾思勰——医药学家

C、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D、曹操——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17、下列成就出现于同一时期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①王羲之写成《兰亭序》②顾恺之画成《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③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开凿

18、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中讲的主人公是 A、秦始皇 B、王羲之 C、顾恺之 D、张骞

19、下列各项,对应错误的是

A、《史记》——司马迁 B、《兰亭序》——王羲之

C、《女史箴图》——顾恺之 D、《清明上河图》——吴道子

20、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开凿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

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云冈石窟位于

A、甘肃敦煌 B、河北邯郸 C、山西大同 D、河南洛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

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

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

施?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1)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2) 魏主是孝文帝

具体改革措施: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影响:加速少数民族的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 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初一历史期末总复习课后训练——第四单元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

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2、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A、以少胜多 B、以多胜少 C、正义战胜邪恶 D、有利于国家统一

3、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

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4、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B、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C、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带来了水田种植经验

6、青瓷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是在

A、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东晋南朝时期

7、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元宏就是

A、曹操 B、苻坚 C、孝文帝 D、诸葛亮

8、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

9、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应选择的关键词是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 C、民族融合 D、农民起义

10、右图中的字体是

A、行书 B、楷书 C、草书 D、隶书

11、2009年4月20日——5月20 日,山东寿光第十届蔬菜博览会期间,

迎来了众多的观光游览者。你知道出生于此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12、除了具备很高的专业学术价值外,还同时具备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最符合这个评价的

①《史记》 ②《九章算术》 ③《水经注》 ④《齐民要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下列属于顾恺之的作品是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齐民要术》 ④《兰亭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小明是一个雕塑和绘画爱好者,他做梦都想亲眼目睹一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神奇与

风采,他去的省份应该是

A、山西、河南 B、河南、山西 C、山东、河北 D、河北、山东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1)图一的科学家是谁?生活在哪一朝代?他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2)图二的农学家是贾思勰,他的科学著作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图三的作者是谁?有何重要性?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优秀品质?

16、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马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请回答:(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五: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 )。 A.项羽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

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 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

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 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

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

A.北魏和宋 B.东魏和齐 C.北齐和梁 D.北周和陈 13.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14.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北魏 B.前秦 C.后赵 D.成汉

15.和右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迁都洛阳 D.淝水之战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17.下列哪一说法与右图不相符合( )。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18.《水经注》是一部( )。

A.儒家经典 B.佛教经典 C.水利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19.下列人物中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画人物的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献之 20.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 )。

A.医圣 B.画圣 C.书圣 D.诗圣

二、辨别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计14分)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21.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曹操

B

.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祖逖 ( )神机妙算 ( )闻鸡起舞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功败垂成 ( )乐不思蜀

2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 】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⑵【 】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质。 ⑶【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⑷【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三、读图识史(6分)

23.请找出与下列图片相对应的文字描述(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A B C ⑴他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 ⑵他擅长针炙合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散”,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 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人。( )

四、材料解析(第24题16分,第25题8分,共计2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毛玠语太祖

(曹操)曰 “……宜奉天 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 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也。”

——《三国志》 材料三:“设使国家无

有孤(曹操),不知当几人 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志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2分)结果如何?(2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3分)

⑶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3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⑴魏主是谁?(2分)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2分)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2分)

五、活动与探究(16分)

26.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2分) ⑵《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问,图二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分)

⑶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2分)

⑷请给两幅历史地图中反映的移民现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命

名,填入右图的标注中,并在地图上画出移民示意图。(4分)

⑸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2分)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六: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代 D.战国时代

2.官渡古战场的遗址应该在今天的 ( )

A.河南省 B.河北省 C.湖北省 D.湖南省

3.官渡之战中,曹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是 ( )

A.准备充分 B.兵力强大 C.战术得当 D.粮草充足

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句诗赞扬的是( )

A.曹操 B.管仲 C. 商鞅 D.诸葛亮

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7.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

北方的政权是 ( )

A.西晋

B.魏

C.蜀

D.吴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取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10.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1.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1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

A.西晋 匈奴 B.东晋 前秦

C.东晋 北魏 D.宋 前秦

13.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 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6.洛阳号称为“九朝古都”,在从夏到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曾经建都洛阳的朝代有( ) ①东周 ②东汉 ③西晋 ④北魏 ⑤曹魏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1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王叔和 D、 葛洪

18.同学们在数学课上都接触过“圆周率”这个概念,你知道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吗 ( )

A.鲁班 B.张衡 C.刘徽 D.祖冲之

19.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 )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

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

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

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

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8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饭稻羹(gēng,用蒸、煮等方式做成的糊状食物)鱼,或火耕而水耒辱,……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禾念(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汉时期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南方的经济有何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燕州刺史穆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曰:“卿便言不可之理。”……高祖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出自《魏书》卷十四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自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高祖”、“魏主”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高祖主张“移都”的原因是什么?他将都城移到了哪里?

(3)判断材料二指的是哪次改革?材料所反映的应是改革中的哪项具体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

(4)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23、材料解析题 观察下面人物和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摹本•部分)图

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哪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这位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什么?该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B 7.B 8.D 9.A 10、C 11.D 12.B13.C 14.D 15、D 16.B 17、B 18.D 19.D 20、C

二、非选择题:

21、(1)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裕。原因: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地区地广人稀,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落后。

(2)东晋建立以来,南方农业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原因:东汉末年开始,北方许多人为躲避战乱开始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南迁的人更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利用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努力。

22、(1)北魏孝文帝。 (2)平城地处偏北,不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黄帝后来曾迁都河南。故北魏也应迁都河南。洛阳。 (3)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元。还有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4)评价: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和学习汉族文化等。

23、(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2)书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七: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 )。 A.项羽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

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 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

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 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

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 A.北魏和宋 B.东魏和齐

C.北齐和梁 D.北周和陈

13.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14.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北魏 B.前秦 C.后赵 D.成汉 15.和右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迁都洛阳 D.淝水之战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17.下列哪一说法与右图不相符合( )。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18.《水经注》是一部( )。 A.儒家经典

B.佛教经典 C.水利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19.下列人物中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画人物的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献之 20.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 )。 A.医圣

B.画圣 C.书圣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D.诗圣

二、辨别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计14分)

21.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请

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 B.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祖逖 ( )神机妙算 ( )闻鸡起舞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功败垂成 ( )乐不思蜀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 】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⑵【 】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质。 ⑶【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⑷【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改正:

三、读图识史(6分)

23

.请找出与下列图片相对应的文字描述(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A B C ⑴他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 ⑵他擅长针炙合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散”,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 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人。( )

四、材料解析(第24题16分,第25题8分,共计2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毛玠语太祖(曹 材料一:

操)曰 “……宜奉天子以令

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

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

材料三:“设使国家无有

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 几人称王”

——《三国志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2分)结果如何?(2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3分)

⑶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3分)

25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⑴魏主是谁?(2分)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2分)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2分)

五、活动与探究(16分)

26.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2分) ⑵《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问,图二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分)

⑶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2分)

⑷请给两幅历史地图中反映的移民现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命名,填入右图的标注中,并在地图上画出移民示意图。(4分)

⑸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八: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

A.夏 B.唐 C.周 D.秦

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 实行的统治政策。(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孝文帝

4.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5.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右图样式的朝代是( )。

A.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

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7.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8.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9.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0.“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1.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以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鉴真

1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

A.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

13、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丝绸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欧洲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4.你生病后,医生经常会给你号脉。这是中国医学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

15.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医圣---张仲景 B、《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C、神医---华佗 D、“麻沸散”---张仲景

16.被称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诗经》

17.下列哪一部著作中可以查阅到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A、《孙子兵法》 B、《论语》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18. 宗教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你知道我们经常说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因果报应”“下辈子”等与下面何种宗教有关(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19.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的时间是(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前70年 C、公元前80年D、公元前90年

20.东汉末年,我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请问是哪三家( )

A、儒、佛、道三家 B、儒、法、道三家

C、儒、法、墨三家 D、儒、道、墨三家

21、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22、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你应该做好的是( )

A、监督地方官员 B、负责州县的政务 C、负责监督皇族 D、负责地方军事防务

23、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他采取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官员 D、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24.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富商张三,想给朋友祝寿置办礼品,他会买哪些东西呢( )

A.汗血马 B.佛经 C.自鸣钟 D.蔡侯纸

25.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26.“美国历史频道在中国拍摄的第一个历史人物是秦始皇”,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也拥有

许多“第一”,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第一个使用年号 ②第一个实行郡县制 ③第一个被农民起义赶下台 ④第一个称“皇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7.秦始皇和汉高祖不可能吃到的是( )

A、水稻 B、粟 C、猪肉 D、葡萄

28.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中给关羽施行外科手术的医生( )

A、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B、著有《伤寒杂病论》

C、研制了“麻沸散” D、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29.小明同学暑假旅游后,带回一尊仿制的纪念品,据此判断小明旅游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 B、都江堰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殷墟遗址

30.“神州”六号搭载的《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选用了中国古代最上等的书写材

料——丝绸。东汉时期,导致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史( )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术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2分,32题8分,33题12分,34题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纸。宣帝改曰都

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

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

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

悉纳质内属„„” ——引自《后汉书·西域传》

请回答:(1)张骞几次通西域?(2分)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发的?(2分)

(2)从张骞出使西域所遇到的种种艰难和挫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3)材料二中“武帝”“北虏”各指谁?(2分)

(4)“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2分)有何意义?(2分)

32、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

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请你结合所学的史实完成下列问题。

(1)汉武帝在位时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4

分)

(2)汉武帝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2分)

(3)试着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2分)

33、读右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A处是著名关口___,B处的山脉是___, C处是___国,D处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___。(每空2分)

(2)根据上图说说这条商路的名称、路

线?(4分)

34、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

麻烦一:秦始皇车队进了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和堡垒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

请问:(1)你认为造成上述堵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2分)

麻烦二: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请问:(2)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为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CCA; 6——10:DDADC; 11——15:AAAAD; 16——20:BCDAA; 21——25:BABAC; 26——30:DDCAA.

二、材料题:(31题12分,32题8分,33题12分,34题8分,共40分)

31、(1)两次(2分)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2分)

(2)要学习张骞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分)

(3)“武帝”指汉武帝

“北虏”指匈奴(2分)

(4)公元前60年(2分)

意义: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分)

32、(1)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②强化监察制度(2分)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2)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分)

(3)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雄才大略的皇帝。(2分)

33、(1)玉门关;葱岭;大秦;匈奴;(8分)

(2)丝绸之路;(2分)通过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2分)

34、(1)秦统一前,各地车辆大小不同。(2分)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车辆的轮距为六尺. (2分)

(2)不是故意刁难!因为秦统一前,六国度、量、衡,货币不统一。(2分)统一度、量、衡,货币。(2分)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九: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 A.项羽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

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 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

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王昭君 ②诸葛亮 ③袁绍 ④孝文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 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

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 A.北魏和宋 B.东魏和齐

C.北齐和梁 D.北周和陈

13.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14.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北魏 B.前秦 C.后赵 D.成汉 15.和右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迁都洛阳 D.淝水之战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17.下列哪一说法与右图不相符合( )。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18.《水经注》是一部( )。 A.儒家经典

B.佛教经典 C.水利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19.下列人物中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画人物的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祖冲之 D.王献之 20.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 )。 A.医圣

B.画圣 C.书圣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D.诗圣

二、辨别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计14分)

21.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请

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 B.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祖逖 ( )神机妙算 ( )闻鸡起舞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功败垂成 ( )乐不思蜀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 】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⑵【 】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质。

⑶【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⑷【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改正:

三、读图识史(6分)

23

.请找出与下列图片相对应的文字描述(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A B C ⑴他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 ⑵他擅长针炙合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散”,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 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人。( )

四、材料解析(第24题16分,第25题8分,共计2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毛玠语太祖(曹 材料一:

操)曰 “……宜奉天子以令

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

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

材料三:“设使国家无有

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 几人称王”

——《三国志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2分)结果如何?(2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3分)

⑶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3分)

⑷列举材料一中三个政权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6分)

25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⑴魏主是谁?(2分)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2分)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2分)

五、活动与探究(16分)

26.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2分)

⑵《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问,图二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分)

⑶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2分)

⑷请给两幅历史地图中反映的移民现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命名,填入右图的标注中,并在地图上画出移民示意图。(4分)

⑸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2分)

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篇十: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得分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据此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A.篡夺汉朝的皇位 B.打败袁绍 C.统一中国 D.取得赤壁之战胜利

3.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 ②曹操 ③孙权 ④袁绍 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4.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诸葛亮 6.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7.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

8.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9、“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歌曲《三国》深受大家喜爱。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10.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 A.建业 B. 长安 C.洛阳 D.建康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你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C.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15.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吴 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是( )

A.《农政全书》 B.《水经》 C.《齐民要术》 D.《脉经》 17.我国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范缜 D.祖冲之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汇聚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9.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成就比欧洲人早约一千年?( )

A.负数的运算 B.一元一次方程 C.圆周率的运算 D.微积分的计算 20.“书成换白鹤”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王献之 D.祖冲之

二、辨别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计14分)

21.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 B.诸葛亮 C.孙权 D.刘禅 E.苻坚 F.项羽 ( )神机妙算 ( )破釜沉舟 ( )望梅止渴 ( )势不两立 ( )风声鹤唳 ( )乐不思蜀 2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 】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改正:

⑵【 】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鞠躬尽瘁的品质。 改正:

⑶【 】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改正:

⑷【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改正:

三、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23小题12分,24小题10,共22分。) 23.找一找:下面的地图上有很多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错误一: 改正:

24、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根据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势。(2分)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分)

(3)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四、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5.歌曲欣赏:《说唱脸谱》(12分)

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请回答:

(1) 词中涉及的五位历史人物,其中四位大致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请问他们分别是谁? (4分)

(2) 后人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一些民间传说,编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请问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2分)

(3) 在歌词中用“白脸”来形容曹操,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时用“治世之能臣,乱世 之奸雄”来形容,你认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6分)

26.如果时光倒流到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后的一天,孝文帝在宫中宴请群臣。请你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场景。(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12分)

参考答案

21.B F A C E D 22. ⑴×,“三国初期”改为“东汉末年”; ⑵ד刘备”改为“诸葛亮”; ⑶×,“突厥”改为“羯”; ⑷√

三、能力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题:(每处2分,答到六处可得满分12分。) 错误一:曹操称帝 改正:曹丕称帝 错误一:长安 改正:洛阳 错误一:诸葛亮称王 改正:刘备称帝 错误一:蜀国220年 改正:221年 错误一:孙权称帝 改正:孙权称王 错误一:赤壁 改正:建业

24、题(本题共10分)

(1)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2分) (2)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2分)。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2分)。 (3)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四、四、实践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5题(12分) (1)关羽(关公)、典韦、曹操、张飞(4分) (2)《三国演义》;(2分)

(3)在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的形势下,曹操具有为统一大业而积极进取的精 神,这是首先值得称赞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统一北方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用人方面,曹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在经济方面,曹操实行屯田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曹操是一个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至于《三国演义》中将曹操丑化,被演成白脸奸臣这是从封建正统思想出发否定曹操,是错误的,那也只是作者的“演义”而已。(6分) 26题、(12分) 提示答题思路:大臣穿汉服上朝;大臣之间用汉语问好;孝文帝决定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娶汉族大臣的女儿为皇妃;(13分)(可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从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七年级英语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
  • 1、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2016-01-10)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三四单元测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180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