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15年全国卷2

15年全国卷2

2016-01-09 10:28: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15年全国卷2篇一:15年高考真题全国2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15年全国卷2》,供大家学习参考。

15年全国卷2篇一:15年高考真题全国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2,-1,0,2},B={x|(x-1)(x+2)<0},则A∩B=

(A){-1,0} (B){0,1} (C){-1,0,1} (D){0,1,2}

(2) 若a为实数且(2+ai)(a-2i)=-4i,则a=

(A)-1 (B)0 (C)1 (D)2

(3) 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2 5002 4002 3002 2002 1002 0001 900

2012年2013年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等比数列{an}满足a1=3,a1+ a3+ a5=21,则a3+ a5+ a7 =

(A)21 (B)42 (C)63 (D)84

1log2(2x),x1(5)设函数f(x)x1,则f(2)f(log212)

2,x1

(A)3 (B)6 (C)9 (D)12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

1111

(B) (C) (D) 8765

(7)过三点A(1,3),B(4,2),C(1,-7)的圆交于y轴于M、N两点,则MN=

(A)2 (B)8 (C)46 (D)10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A)0 (B)2 (C)4 (D)14

(9)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

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

(10).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B=2,BC=1,O是AB的中点,点P沿着边BC,CD与DA运动,∠BOP=x.将动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的函数f(x),则f(x)的图像大致为

y

y

y

y

D

P

C

X

4

2

4

4

2

4

4

2

4

4

2

4

A

O

B

(A)

(B)(C)

(D)

(11)已知A,B为双曲线E的左,右顶点,点M在E上,∆ABM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120°,则E的离心率为

A B.2 C D(12)设函数f'(x)是奇函数f(x)(xR)的导函数,f(1)0,当x>0时,xf'(x)f(x)<0,则使得f (x) >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A.,10,1 B.1,01, C.,11,0 D.0,11,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四个小题,每小题5分。

(13)设向量a,b不平行,向量ab与a2b平行,则实数= ;

xy10,

(14)若x,y满足约束条件x2y0,,则z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

x2y20,

(15)(ax)(1x) 的展开式中x的奇数次幂项的系数之和为32,则α=__________; (16)设Sn是数列{an}的前项和,且a11,an1s

nsn1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ABD是∆ADC面积的2倍。 (Ⅰ)求

则Sn=___________________.

4

sinB

; (Ⅱ) 若AD=1,DC ,求BD和AC的长.

sinC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A地区

B地区

456789

A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B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

(Ⅰ)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得出结论即可);

(Ⅱ)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记事件C:“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C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 (Ⅱ)求直线AF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C:9xym(m>0),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M.

(Ⅰ

) 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若l过点(

2

2

2

A1

A

C

m

,m),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平行四边行?若能,求此时l的斜率;若3

不能,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f(x)emxx2mx.

(Ⅰ)证明:f(x)在(-∞,0)单调递减,在(0,+∞)单调递增;

(Ⅱ)若对于任意x1,,x2∈[-1,1],都有|f(x1)- f(x2)|≤e-1,求m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圆O与△ABC的底边BC交于M、N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交于点G,且与AB,AC分别相切于E、F两点. (Ⅰ)证明:EF∥BC

(Ⅱ) 若AG等于圆O的半径,且AE=MN=

,求四边形EBCF的面积.

B

E

O

A

F

C

D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xtcos,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t为参数,t≠0)其中0

ytsin,

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2sin,C3

:. (Ⅰ).求C2与C3交点的直角坐标;

(Ⅱ).若C1与C2相交于点A,C1与C3相交于点B,求|AB|的最大值.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a,b,c,d均为正数,且abcd,证明: (Ⅰ) 若ab>cd

 (Ⅱ

)

,在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

|ab||cd| 的充要条件.

15年全国卷2篇二:2011年-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政治试题

2011年高考文综试题政治(全国卷大纲版)

24.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A.6% B.10% C.12% D.15%

【解析】企业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利润率=净利润/自有资金×100%,甲去年的利润率为2/20×100%=10%。今年该企业的净利润=(20+10)×10%-10×6%=2.4万元,自有资金仍为20万元。所以甲今年的资金利润率=2.4/20×100%=12%,答案为C。

25.2000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如图 6。从图6可以看出我国

①进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②进出口对GDP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③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

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进入21世纪后,我国推行以质取胜战略,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图中信息反映了这一变化,选项①符合题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同时在进口方面,我国也加大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份额,图中信息也反映了这一变化。选项③符合题意。图中信息只反映了我国部分进出口商品所占份额的变化,并没有反映总量变化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故选项②不符合题意。选项④虽然符合实际,但从图中信息也不能得出。故本题答案为B。

26.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

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设问主体是企业,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是政府应努力解决的问题,不符合题意;选项④只会使招工更难,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7.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家“问题的是

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

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通过建立供求信息平台,使农民了解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蔬菜种植结构,有利于解决“菜贱”问题。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最直接措施。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能解决“菜贱伤农”的问题,应排除;选项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蔬菜完成收购、进入流通和加工环节后应采取的措施,也不能解决“菜贱伤农”的问题。本题答案为D。

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⑨ C.②④ D.③④

【解析】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故选项③④正确。科学认识属于认识范畴,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选项①②的观点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D。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29—30题。

29.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区别开来。选项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实践)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能说人民群众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选项③也是表述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不能说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本题答案为C。

30.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发展沙柳产业,不仅仅是看中其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生态效益,故选项①不选。选项②不符合材料信息,农牧民并没有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D。

3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物质对于外界的刺激都有反应特性,植物对光有反应体现了这一观点,选项①正确;选项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这一表述把意识的“反映”归属为物质“反应”的范畴,是错误的。“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植物的“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相似”但不相同,由此可得出选项③是错误的,选项④正确。本题答案为B。

32.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没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是基于公民具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选项①符合题意;同时,政府预算公开,也便于公民对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选项②也符合题意,③④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33.根据全国人大标准的中央预算,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提高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中央财政为此安排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7%。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险的具体形式,属于社会保险范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A项明显错误,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3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许多中央部门和地方党委的新闻发言人先后亮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①是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②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措施

③有助于扩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

④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党委,故选项②不符合题意;选项③明显错误。本题答案为B。

35.2011年4月,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在中国三亚举行的金装国家领导人的第三次会晤,就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及共同关心的过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达成广泛共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①以成员国利益完全一致为基础

②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③是当今时代主题发展变化的产物

④是新兴市场国家对话合作的平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金砖国家之间存在广泛共同利益,但也存在利益相悖的一面,故选项①错误;选项③错误。选项②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2分)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 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8分)

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12分)

15年全国卷2篇三:10—15年高考语文全国2诗歌鉴赏真题整理含解析

10—15高考语文全国II卷诗歌鉴赏题整理(含答案) 10年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

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11年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

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12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13年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描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年全国卷2篇四:11-15年全国新课标二卷对比作文

11-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对比(作文

15年全国卷2篇五:2015年全国高考2卷物理试题分析

15年全国卷2篇六:11-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物理)考点分析

考纲考点分析表

15年全国卷2篇七:15年一年级数学综合练习卷2

综合练习卷2

一.填数:

1.

上面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从左往右数,第( )个数是3,第8个数是( )。从右数9是第( )个。

把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20里面有( )个十。

13这个数,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

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1个十是( );2个十是( );一个十和8个一是( )。

3.2连续加2:2 ____ ____ ____ ____

10连续减2:10 8_ ____ ____ ____

4.

○有( )个,□有( )个

△有( )个,长方形有( )个,

○比△多( )个,□再有( )个和同样多。

5. 填空

13○20 9+6○15 19○18 16○7+8 7+7○14

15=7+( ),5+8=( )+5,13-( )=10。

2+□=3+□ 10-□=6+□ 10=□+□=□-□

10+8=□-6=□-2=□-8=□+9=□+5=□

6. 3个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1个小朋友,还有( )个小朋友没有捉住。

7. 强强和小军打了3个小时乒乓球,两人各打了( )小时。

二.解决问题。

?支

17支?

(支

)

请你算一算

(个)

(支)

6元 9元 4元 5元 2元

(1)如果小林想买一袋和一个需要( )元钱.

(2)如果小林想买一瓶和一袋需要( )元.

(3)小林打算花10元买一个,能找回( )元.

(4)如果用20元想买两瓶够不够?如果不够还差( )元.

三.动脑筋想一想

1. 想一想,填一填。

2. 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共有(

)。

15年全国卷2篇八:07-15年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2运动学

1.(07年全国卷)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原离

C.在5-15秒内两车的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C

2.(08年全国卷)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

11 A. t′=t1 ,d=S B. t′=t1,dS 24

1113 C. t′t1,dS D. t′=t1,dS 2224

答案:D

3.(10年全国卷)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2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AD

4.(12年全国卷)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D

1

5.(13年全国卷)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

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

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

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

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6.(13年全国卷)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形式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引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不a车大

2

15年全国卷2篇九:07—15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及解析(Ⅰ和Ⅱ卷)

2007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全国新课标Ⅰ卷)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同时考查了考生分析图解获取信息的能力。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受到刺激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因此,在细胞膜的内外,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都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在刺激点,膜外的电流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的电流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故答案选C。

【答案】C

【易错提醒】1题要注意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的判断,及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神经传导方向间的关系。

【备考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点内容,理解机制与原理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复习时要给以重视。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D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标准答案】2.D

【试题分析】此题以侵入人体的胞内寄生菌为背景,考查机体对此类的免疫过程。依据题干,是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的情况,对于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应该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即侵入到细胞内的病菌,抗原与相应抗体是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消灭抗原胞内寄生菌。白细胞介素是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的淋巴因子

【易错提醒】2题要注意审题及基础知识相结合。审题看清楚是机体针对的是何种物质:外毒素、胞内寄生菌还是病毒,其免疫情况是不同的;同时要了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情况及两者间的关系。

【备考提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所构成的特异性免疫及两者间的关系是高考是的重点内容之一,因其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强。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标准答案】3.D

试题分析】此题以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为试题背景,考查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曲线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种群在自然情况下,由于有生存斗争,在自然情况下种群增长都是按“S”型增长的,A项是正确的;达到K值时,由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零,B项是正确的;种群增长受自身的种群密度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随种群密度的增长,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最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的密度过大会导致传染病容易爆发、空间不足、食物不足,所以种群的密度是受自身密度的影响的。C项是正确的;种群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该“S”型曲线的斜率,其斜率是先快后慢再到为零,故其增长速度是先快后慢最后到零(达到1/2K时,其增大速度最快,达以最大值,后慢慢减少,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度为零)

【易错提醒】要了解什么是种群的增长率。

【备考提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型曲线及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经常考到的内容,我们要学会比较、分析及应用。

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解析】本题以谷氨酸发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有关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条件。发酵过程要严格控制各种发酵条件。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溶氧充足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氧不足时就会积累乳酸和琥珀酸;当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不同时,会影响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的产量如果当培养基中C:N=4:1时,菌体就大量繁殖而谷氨酸的产量就少,C:N=3:1时,菌体的繁殖就受到抑制,但是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大增加;当发酵液PH值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菌体中谷氨酸的合成过量时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合成途径中断,但是当谷氨酸的含量降低时,抑制作用就会解除,合成反应重新启动,所以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答案】C

【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在发酵工程中,对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易错提醒】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各种发酵条件下的产物要进行总结,不了解这些是导致本题错误的直接原因。

【备考提示】要注意教材中有三个地方提到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条件,其代谢产物的情况。

5.下图表示用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3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同时考查了考生分析图解,获取图解阐述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分泌蛋白首先是由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合成的,然后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进入到高尔基体腔,做进一步加工,最后再形成分泌小泡,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据此分析可得知放射性颗粒数首先是在内质网上出现接着降低,然后是高尔基体出现然后降低,最后出现的是分泌小泡,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及对曲线的理解能力。

【易错提醒】对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基础知识的把握及曲线的理解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备考提示】以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来了解各种细胞器间的分工协作,是高考中经常考的内容;基曲线的理解能力也是历年来高考考题的重头戏。

30.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___。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______植物,小麦属于______植物。

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____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_ __种,即_______ ___。

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___被染成 ,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C4和C3植物的结构区别和光合作用的特点。 C3植物的叶片中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以外的叶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叶肉细胞则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在维管束鞘细胞完成的。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会合成淀粉,C3植物的叶肉细胞会合成淀粉,淀粉遇碘变蓝。结合题意可推出玉米属于C4植物,小麦属于C3植物。如果某一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同时可以被染色,说明该植物同时具有C3与C4植物的特点,固定二氧化碳的最初化合物有2种,即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答案】叶肉细胞 蓝色 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 C4

C3 C3与C4 2 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请说明理论依据。 。

(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制药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_________,避免扦插枝条干枯。

【解析】生长素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浓度,如果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会发生作用。该同学的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与未处理的枝条一样,则说明这两种浓度的生长素或者高或者低了,所以要用更高或者更低浓度的生长素来处理进行观察,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该注意分组处理,设置梯度浓度的生长素来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扦插枝条的叶片仍然会如原来一样进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但是枝条由于没有根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会发生萎蔫现象,剪去部分枝叶,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避免枝条干枯。同时为了枝条容易生根成活,还要注意保持扦插环境较高的湿度。

【答案】(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

(2)插条蒸腾失水 湿度

31.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 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 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牛(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X、XY、XX和XY的四种果蝇。

(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解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Y染色体来自父本,所以X染色体只能来自上一代的母本,并传给下一代的雌性个体;由于果蝇的眼色遗传是伴性遗传。而在雄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因此判断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要使最终获得的雄性果蝇全部为截毛(XY),雌性果蝇全部为刚毛(XX),那么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雌性个体只能提供X,雄性个体提供的Y染色体也只能是X,雄性个体提供的X染色体应为X。因此第二代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XY和XX。同理可以推出,要想获得XY的雄性个体和XX的雌性个体,第一代杂交亲本果蝇应选择XY和XX进行杂交。

【答案】Ⅰ(4分)雌 雌 X Y

Ⅱ(12分)⑪XY XX XY XX XY XX

⑫ XX × XY

截毛雌蝇 刚毛雄蝇

XY × XX

F1 刚毛雄蝇 ∣ 截毛雌蝇

XX XY

雌蝇均为截毛 雄蝇均为刚毛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试题分析】:Ⅰ以考查雄性果蝇中的X染色体来源与去向问题考查了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过程。果蝇的性别决定过程为: P ♀XX × XY♂

配子

后代

XX XY

雌性 雄性

因为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

Ⅱ题以果蝇刚毛与截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来考查学生利用所给实验材料如何达到实验目的的这一实验设计过程。要注意第一代杂交亲本中一定要从所给定四种基因型的果蝇中选取作为杂交亲本,再根据伴性遗传过程分析,其遗传图解应该如下: P ♂XY × XX ♀ bbBB

配子

第一代 ♀XX XY♂

选第一代雄性果蝇与所给四种基因型中的XX果蝇进行第二次杂交

♂XY × XX♀

配子Bb bb B b b Bb bb bbBbBbbbB第二代 XXXY

刚毛雌性果蝇 截毛雄性果蝇

此大题的(1)、(2)题都要注意思维方式的改变。按照思维定势,我们做题的方法是这样的,以第(1)题为例:第一种方法逆推法:要求我们通过两次杂交,获得第二代中雄性果蝇都是截毛,雌性全部是刚毛。故根据题意,雄性全部是截毛,基因型应是XY,Y染色体来自上一代的父方,故上一代的父方中应有Y,母方中应有X。而第二代中雌性又全部是刚毛,要有一个显性基因X,如果上一代的母方中含有X,那第二代雄果蝇又不可能全部是截毛,故X只能来自父方,即上一代的果蝇的基因型只能是:XX和XY,如果这两种果蝇又是来自第一代杂交得来的话,第一代杂交果蝇的基因型只能是XX和XY,而所给果蝇的基因型中没有XX这一种,不对。第二种方法直推法,所给的四种果蝇,其杂交组合形式有:

XY

XX

XYbBB BbbbBbBbbbBBBbbbb① XYXX② XYBB ③ ④ Bbb b bb

这四种。按照上述思路:即通过第一代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再通过杂交后代中的雌、雄进行第二次杂交,来获得所要求的结果,都是不能够成功的。

此时按照思维定势,不论用正推法还是逆推法,都是不能得到结果的,故要我们要改变思维定势,运用发散思维。按照所给答案的那种方法来解题的话,我的思维会豁然开朗,两题按照同一种思路来解题,题目将迎刃而解,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高考考点】Ⅰ考查性别决定过程与果蝇眼色遗传;Ⅱ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中的第(1)条: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及理解能力的第(2)条: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易错提醒】果蝇的眼色遗传为伴X染色体遗传,红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这一知识没有识记清楚;Ⅱ题易错在在思维方式的转换及遗传图解的正确表述上。

【备考提示】实验设计能力是近几年每年高考内容的重头戏。掌握实验设计能力是我们应具备的素养。

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全国新课标Ⅰ卷)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作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所以本题应该选A。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

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

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所以本题应该选C。

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部分内容,硝化细菌是自养细菌,能利用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为自身生命活动合成ATP,故氨可作能源物质,同时也可把氨转化成氨基酸或核酸、ATP等物质,故也可作氮源,A正确;某些细菌如光合作用细菌就能完成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来合成有机物,B也正确;生长因子的概念就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需要补充的一部分小分子有机物,C也正确;含伊红和美蓝的培养基是专门用来鉴定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使用时,将带菌材料接种在灭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中,如果材料中含有大肠杆菌,就会在培养基上长出具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所以本题应该选D。

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

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

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在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

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

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3 B.4 C.9 D. 1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后会留下特征性的粘性末端,同时一次切割后,会把DNA分割成两个片段,且不同的内切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如果将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自左至右依次标为甲乙丙,由甲处切,可产生两个片段,即a和右边的b+c+d段,如果只从乙处切,就有a+b和c+d 段,如果只从丙处切,就有a+b+c 和d段,甲乙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乙丙同时切,就有a+b和c、d段,甲丙同时切,就可a、b+c、d段三种片段,甲乙丙三者都同时切,就有a、b、c、d三种片断。所以本题应该选C。

5.下列关于细胞工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务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杂交和植物细胞融合方面的内容,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体细胞融合时,均可采

用离心、电刺激、振动等物理方法或化学促融剂如聚乙二醇等方法;植物细胞的外面因有细胞壁会影响细胞的融合,故应在实验前

15年全国卷2篇十:2016年全国二卷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201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 15年语文全国卷2 2015年全国卷2数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15年全国卷2”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15年全国卷2"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1955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