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6-01-10 15:59:5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一: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选择解析]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一: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选择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1.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记》根据周礼编制朝堂之上礼仪的,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周公代表天子面朝南而立;三公在中阶之前面向北,以靠东边者为尊。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礼记》中的“三公”是指司马、司徒、司空,而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度,排除C、D项。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从材料中的“公”“侯”“伯”“子”可以看出材料不仅涉及中央官制,而且涉及地方制度。因此B项错误而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A项。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题干涉及到不同史料对统治范围的叙述,《淮南子》等书的所述内容并非都是传说,A项错误。据“秦琅邪石刻”记载“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而《淮南子》中记载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以文献史料的形式说明在秦之前中国地域与琅邪石刻观点是一致的,B项错误。史料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贬抑秦始皇,而且印证历史的证据主要是史实或实物,D项错误。材料中有石刻,也有文献,只有根据史实才能辨别历史材料的真伪,C项表述正确,故选C项。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3.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赋。汉代主流文学形式是赋,A项正确。汉武帝之所以“大悦”,主要在于其统治期间,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因此“相如既奏大人之颂”迎合了汉武帝的喜好,B项表述正确。汉赋的突出特征是气势恢弘、手法夸张、辞藻华美,D项正确。道家无为思想是汉初的统治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项。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

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4.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时期淮北主要产稻,而到17世纪即清朝时期,由于“田地皆成沙土”,以致“止产粟米”,A、C、D项错误。针对材料中淮北在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变化,河道总督奏疏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项。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5.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A项表述明显错误。“走中原”的不是“家庭纺织工”,而是商人,B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之一,虽然清朝民间商业发展繁荣,但政府的政策并未改变,C错误。从材料看,之所以会出现“人家勤织作”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造成的。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项。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6.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太平天国从“喜剧”( 即强盛)走向“悲剧”(即衰落、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腐朽享乐的思想行为和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仅仅是其局限性的表现之一,B、C项错误。定都天京并非失误,A项错误。 依据前面分析,只有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项。

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7.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郭嵩焘的建议之所以没有被接受,主要是因“士大夫的谩骂”即顽固派的反对造成的,这也说明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依然是保守的儒家思想,因此A错误而C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逐步走向被迫开放,并且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错误。故选C项。

8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8.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因此造成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列强因一战爆发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A项错误。从图片看,火柴进口量逐渐递减,但无论是新厂数还是投资额,都呈波状,B项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兴起于1915年,D项错误。从图片数字看,近代中国火柴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的某些特征,C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项。

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9.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图片中的★的分布情况看,它们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其主要作用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从题干中的“20世纪初期”可判断A项错误。C项与图片内容因果关系颠倒,C项错误。 D项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出现的,D项错误。B项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项。

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10.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即日军占领武汉后,B错误。C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错误。在材料中的时间里,由于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全国性抗战局面,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项。

11.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 )

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 遛狗者和流浪儿

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

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生活变迁。根据图片信息“1949年3月”、“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和“外国女子遛狗和流浪儿 ”可知旧社会妇女无辜遭受侮辱,流浪儿还不如狗生活的好,说明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C项表述正确。 A、B项图片无法反映民族工商业被压迫和国民党覆灭导致混乱。“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反映妇女无辜遭受侮辱而无法反映贫富差距,D项错误。故选C项。

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从材料可知周恩来和毛泽东都愿意与美国进行关于台湾问题的谈判,说明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统一方针,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确立的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原则,B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项。

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据材料“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

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可知是对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的担忧,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

B、C、D项是发生在改革开放新阶段时期,故选A项。

14.“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体系中的万民法。据材料“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可知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革新和发展,B项表述正确。

A、D项说法错误。万民法中涉及了“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C项错误。故选B项。

1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依据材料信息“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反映了科学的发展打破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世界观,认识到人类可以发现事物的运动规律。材料信息“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直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四个科学家在这个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但从时间上看,在四个人物中牛顿是最早的。故A项正确。

16.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宪法由帝国议会制定,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国家元首在对外关系上都是国家的代表,这不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B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般特征是其民主性,也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进行国家立法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制度,而C项属于专制的产物,只有项才能一定程度上体现民主性,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故选D项。

17.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米,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日寸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美术艺术的流派。据材料信息“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可以判断该流派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反映现实状况,印象主义的突出特征是光和色的统一,现代主义更多的是突出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夸张、变形和抽象,据此判断B、C、D三项错误。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故选 A项。

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二:2015高考历史模拟题及解析_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模拟题及解析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三:2015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评价与解析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四: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解析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

【解析】先了解这三组近义词语的解释。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

(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积聚:积累。积淀:(1)积累沉淀;(2)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可采用“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方法。三组词语中“废寝忘食”和“宵衣旰食”区别最明显,从使用对象看,前者适用所有人,后者多用于帝王,结合语境中“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排除“宵衣旰食”,进而也排除了A、C两项;其次是“踟蹰”和“徘徊”,从使用范围看,前者多用于人的心理,范围较小,后者使用范围则较大,结合语境中的人类“历史”,只能用“徘徊”,这样就只剩下B项。当然“积聚”和“积淀”区别也较明显,二者语义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聚”,后者侧重“淀”,结合语境中的“智慧”,只能选后者。

【点评】从题型看,《考试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这种题型已明确列出,近几年江苏也一直在考,考生平时训练一定也不会少,因此考生对这种很题型熟悉;从内容看,考查的三组近义词语(成语)区别很明显,语境用词指向也很明确,不存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现象。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今年词语考查难度有所降低,考生容易上手,一开始就让考生坚定了信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C)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推行”后面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项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可调整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项搭配不当,“5月9日”和“70周年”二者不能构成判断,主宾搭配不当;同时“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有歧义。

【点评】题目不难。语病没越出考纲中列出的六种类型,且语言病处设置也不十分隐秘。辨

析病句题,2012、2013、2014连续三年在江苏高考试卷中没有出现,没考并不代表不重要,

如今许多媒体上,学生论文、作文中病句随处可见,“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对考生语法知识、

修辞知识、逻辑知识的综合考查。高考是指挥棒,具有导向作用,虽然2011年江苏高考题

中的“辨析病句”题的科学性曾引发争议,不能因为命题难而不考,时隔三年又进入考卷中,

说明江苏的命题专家头脑还是理性的,值得称赞。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B)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

【解析】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A、C、D三句分别将东风、芍药、蔷薇、南风拟人化,这容

易辨别的。B句有点难度,难在考生对“见”与“闻”的主体到底是“谁”,容易混淆,如

误解为“浮萍”与“小艇”,则此句就会被判为拟人句;其实联系上下句,“见”与“闻”的

主体应为船上的人,因而此句不存在拟人修辞手法。

【点评】考纲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而此题考查的是“正确辨析常见的修辞

手法”,我认为能力层级降低一级,由“表达运用E”降为“分析综合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

应词。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清明节人们为什么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答题时既要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又要注意横线间的标点符号,注意层次。六句

话中间的句号,暗示包含两层意思:(1)谈传统文化中柳的象征意义,句号前两横线暗示此

层只能两句,分析不难看出是③⑥两句;(2)谈人们的企盼及做法,包括①②④⑤四句。因

为六句的中心议题是“清明节人们为什么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⑥句中“由于”衔

接上文,领起下文;而③句的“它”代指⑥句中的“生殖力”,与后面的“生命力”相照应,

因此第一层排序应为⑥③。④句中的“生命力”应衔接第③句中的“生命力”,因此④句排

在前面;而④句中的“企盼”、“家庭成员”又分别与①句中的“达到”、“人丁”衔接照应,

因此①句排在④句后;②句中“于是”暗示本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它与⑤句一起放在结尾,

因此第二层排序应为④①②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语段内逻辑的有机联系,对内部结构的一致性、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

等方面的考查没有涉及,难度中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

高考考查的重点,全国以及各省市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江苏卷前几年考得较少,近两年受

到重视。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

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命题立意】本题属“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考生从图表中领悟、挖掘重要信息,进行概

括、评价、创作等能力,就是对考纲中“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几种语

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D

【解析】本题属徽标题,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

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地点等;(2)要分清画面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

逻辑);(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

想象,切忌随意猜想,要扣住图中信息点来联想;(4)要认真观察图画组成部分,避免遗漏

说明内容,或疏漏创意之处;(5)一般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D项明显违背第(3)点,对徽标中间图形的内涵和寓意理解有误,它是动感很强的“太阳

神鸟”,D项却理解为光芒四射的“太阳”想象也不够合理。

【点评】图文转换题江苏已连续考了几年,由主观表述题到客观选择题,由表格数据题、漫

画题到徽标题,年年变化,不断创新,考查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能力,这类

题目估计下年会继续考下去的。

【总评】5道选择题,结构与题型基本沿袭去年的思路,但内容又有所变化,得体题换成病

句题,漫画题换成徽标题。特别是兑现了考前的承诺:语音、字形等需死记硬的考题淡出考

卷,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值得肯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

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

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

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

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

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

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

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

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

《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C

【解析】结合语境,“申”在文中的意思应为“表明,申述”的意思。

【点评】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

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今年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中,只有“治”字来自于“120

个文言实词”,因此平时文言实词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120个文言实词,120个文言实词是

“常见”的,但“常见”的文言实词不只是120个。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

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 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

墓志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要遵循“找得准,比得狠”的原则,就是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的对应的

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文中最后一节的“而

宪来求铭”与D项中的“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两处相

比说法不一致,请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苏轼,D项张冠李戴,是错误的。

【点评】此题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掌握命题人设置“陷阱”的常见方法,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

“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今年赋分可能每小句1分,计8分。

【点评】鉴于往年文言文翻译得分较低的状况,今年文言文翻译题所选的两句难度有所降低,

实词除“治官”的解释有难度外,别的都是课本中常见的;句式除“所创立”有点难度外,

其余难度不大。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做好两点:一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

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谈欧阳发治学的主要在一、二节,要筛选相关的关键词,

如“刻苦于学”、“无所不学”、“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

必可用也”等,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即可。

【点评】在文言中,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江苏考卷中已连续两年出现,说明这种考法得到大家认可,能切实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总评】今年的选文延续江苏历年考查的唐宋文传统,回归往年常考的墓志铭;同时由去年的论述类文本回到写人叙事类文本,降低了阅读难度,符合江苏考试说明“浅易文言文”要求。题型较去年稍有变化,去掉了虚词选择题,换成文意理解选择题,翻译和简答保持不变。总体看,今年更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的考查。

附:原文翻译

老人家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大儿子。他为人纯真朴实,不欺骗人,表里如一,清静寡欲,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只是专心一意爱好礼义,在学习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学,号称大儒,用法律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候他的父亲欧阳修已经显贵,他年龄已15岁,就拜胡瑗为老师,恭谨温顺,谨小慎微,又完全能够讲解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年长以后,学问大有长进,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词,只研究原始宇宙立“道”方面的原理,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问不致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要有所得,获得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运用。唉!他的志向太宏大了。然而他与别人不随便合流,论辩事理时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即使)遇到权贵也不稍微屈从退让,关键之处一定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轻易尝试显示自己所拥有的看法,人们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去逝了,现在眉山的苏轼哭他,认为他得到了他父亲欧阳修的学问,与汉代蔡邕、晋代的张华属一样的。

他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死了,朝廷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就召见他询问相关制度,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陈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达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书是否相同,将调和综合为天文之书,长时间不能完成,而陈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他负责修订。他推求、考证正确与错误,采纳、舍弃、比较、排序,书写成后,朝廷下诏收藏于太史局中。

他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写成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等,没写完的书还有十多部。

他的夫人吴氏,是过去的丞相吴充的女儿,被朝廷封为寿安县君。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墓志铭。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此题的解答方法与前面第9题相同。诗人“开颜”原因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如题目中的“新居”可联想到朋人新居刚刚落成;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五:2015江苏小高考政治试题解析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思 想 政 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一项重大决定。该决定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解析】时事政治国内政治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答案】C

2.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此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为氢弹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A.谢家麟 B.郑哲敏 C.张存浩 D.于敏

【解析】时事政治国内科技文化方面。201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于敏院士。

【答案】D

3.2014年12 月12 日,我国一项重大工程的中线一期正式投入使用,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受益。该工程是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北煤南运 D.西电东送

【解析】时事政治国内民生经济方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投入使用,直接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沿线6000万人。

【答案】A

4.2014年10月4日,第十七届亚运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亚运金牌榜九连冠。本届亚运会主办地是

A.泰国曼谷 B.韩国仁川 C.日本广岛 D.中国广州

【解析】时事政治国际体育赛事。第十七届亚运会在韩国仁川举行。

【答案】B

5.某网店的一款擦地机器人标价每台1099元。为商品标价时货币执行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标价表明货币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不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

【答案】A

6.在下列几种投资理财方式中,既能规避风险,又能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助特征的是

A.股票 B.储蓄存款 C.债券 D.商业保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符合规避风险又有互助特征的是商业保险。

【答案】D

7.随着冷链物流业(图1)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新鲜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的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反映出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材料说明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答案】A

8.自2014年11月1日起,江苏省将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270元。这有利于维护劳动者

A.获得安全保护的权利 B.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C.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者的主要权利。上调月最低工资标准维护的是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答案】C

9.“国家的钱应该花在哪儿?”调查发现,网民们更倾向于增加医疗、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这表明人们期待国家财政能够进一步

A.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B.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财政的作用。材料中“增加医疗、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体现了国家财政能够保障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这也契合中央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

【答案】D

10.英文中的“税”字“tax”,意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这主要体现了税收具有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自觉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税收的基本特征。材料中“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主要体现了税收具有无偿性的基本特征。

【答案】B

11.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我国耕地板结化、酸性化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威胁粮食安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A.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B.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C.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D.提高耕地产出效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根本上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必须加快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也契合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答案】C

12.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政治手段 D.行政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基准利率,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

【答案】A

1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将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不断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有利于

A.根除市场弊端 B.规范市场秩序 C.弱化市场调节 D.避免市场竞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要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就要规范市场秩序,既要健全市场规则,又要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其他选择肢表述均有误。

【答案】B

14.我国2014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老百姓可以在“民告官”时采用口头方式起诉。这一规定方便了当事人行使诉讼权,显示了我国人民民主的

A.时代性 B.真实性 C.全民性 D.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民主的特点。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中关于当事人行使诉讼权的规定,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法律保障,具有真实性。这契合了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答案】B

15.2014年底,某市51个部门的年终述职报告在政务网上公布,市民可上网了解、评议各部门工作情况。这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材料中市民上网了解、评议各部门工作情况,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监督的表现。

【答案】D

16.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

①乡镇政府 ②村民委员会 ③地方人大 ④居民委员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用了教材的新表述,即: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地方人大和乡镇政府分别属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答案】C

17.图2漫画《惰政》警示政府工作人员要

A.维护长治久安

B.做到勤政为民

C.提高管理水平

D.坚持公正司法

【解析】本题通过漫画形式考查政府的职能、宗旨、要求。个别

政府工作人员“惰政”警示要做到勤政为民。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不是政府。

【答案】B

18.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20年来首次大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在这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

A.监督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立法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国人大的职权。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

【答案】D

19.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进我国人工智能跨越发展等众多提案进行研讨,共商国是,建言献策。这表明人民政协是

A.我国的行政机关 B.我国的权力机关

C.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D.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C

20.为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我国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均要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是因为

A.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国共产党需要完善执政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国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体现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是今年新增的考点,也契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的要求。

【答案】A

21.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派出两万五千多人次维和人员;我国还积极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援助。这表明

A.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D.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22.《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

A.唯心主义思想 B.形而上学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辩证法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材料中中国古代认为世界本原是金木水火土,属于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C

23.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人们对海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海水淡化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认识是实践的前提

C.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有关知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A项错误。认识是实践的前提,这种表述颠倒了二者的关系,B项错误。C项无关。材料中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人们对海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答案】D

24.“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动创造性 D.直接现实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活动的特点。人能够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其他三个选择肢都是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案】C

25.2015年3月9日,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探索。这说明

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材料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其他三个选择肢的表述“以人的需要为转移、只要„„就„„、控制和改变规律”都是错误的。

【答案】A

26.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体现了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C.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矛盾观。材料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的对立统一,共同托起中国梦”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A、C项无关。D项错误。

【答案】B

27.图3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解析】本题通过漫画形式考查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度”。这句话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答案】B

28.“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解析】本题引用了习近平讲话中的义利观,考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辩证否定观,批判地继承,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A、B、C项错误。

【答案】D

29.2014年流行语,如“新常态”“打虎拍蝇”“蛮拼的”“断崖式”等,都是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这说明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六: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____▲_____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答案: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②积聚:积累。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A. 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C. 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D. 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答案: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答案:D(错在“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不是同一概念。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 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 ,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 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

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 不治踿科举文词 治:研究

C. 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 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答案:C(申:表明。)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 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 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 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答案:D(不是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而是“而宪来求铭”。)

8.(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4分)

答案: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思路点拨】“掌”“号”“检束”“徒”个1分。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4分)

答案: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思路点拨】“治”“苟简”“更”及所字结构个1分。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答题区间。欧阳发治学在文章第二段前两句。根据“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可概括出勤奋刻苦;根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可概括出广泛涉猎;根据“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可概括出刨根究底;根据“论次使族分部列”可概括出分门别类;根据“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可概括出学以致用。

【参考译文】

欧阳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长子。他为人纯良诚实不欺骗 ,内外如一,淡薄没有不好嗜好,并且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已经显贵,欧阳发十五岁, 拜胡瑗为师, 恭谨温顺非常谨慎,并完全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欧阳发成年之后,更加钻研学问,但不研究科举方面的文词,只探究远古立论议,自从有契约等书面凭证书契以来到现在,君臣世系,制度文物,其他到天文地理,没有不学习的。他的学问不致力于抄掠来应付目前,一定刨根究底发现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论定编次分门别类,研究一定有所得,有所得一定可以致用。唉! 他的志向也够伟大的了。然而他不随意迎合别人,谈论事情的是是非非,遇到权贵也不会稍微屈服,重大的一定表明他的心意,因此也不肯轻意表现出他所有方面,人们也很少能够真正了解欧阳发。欧阳发死的时候,现在眉山苏轼为他

悲哭,认为欧阳发学到了欧阳修的学问,是汉伯喈、晋茂先的学生。

欧阳发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去世,下诏确定皇曾孙的服制。礼官陈襄犹豫不决,将要前往,召唤欧阳发询问他服制的问题,欧阳发从容应答,陈襄随即奏请皇上重用欧阳发。这时,正到任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很久没有完成,陈襄刚好担任总监事,于是推荐欧阳发修订。欧阳发便追究考查是非曲直,取舍排列次序,书稿完成,皇上下诏藏在太史局。 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的著述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那些没有完成的还有几十篇。

夫人姓吴,是原来丞相正宪公充的女儿,被封为寿安县君。生了一个男孩,名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生了七个女孩。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将欧阳发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欧阳修的墓地旁,欧阳宪前来请求我写篇墓志铭。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思路点拨】根据标题“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概括出朋友新居落成;根据“长爱街西风景闲”可概括出自己心情闲适;根据颔联可概括出周围景色优美;根据颈联可概括出主人品位高雅;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概括出宾主志同道合(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

【思路点拨】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思路点拨】根据“诗人在此间”(原来诗人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根据“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的向往之情;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闲适,可以表现出他们志趣相同。

【赏析】

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这首律诗可分三层。首联为第一层,是说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居处突然“开颜”(露出微笑);中间两联为第二层,是说窦员外居处无论院外还是院内景物都非常秀丽幽静;尾联为第三层,是说诗人和窦员外志趣相同。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道出了不少文人的心声,为我们透露的是诗人对“闲”的生活和情态的欣赏与向往。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

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这首诗中也能听出作者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 (杜甫《登高》)

(3) 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4)中通外直,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6) 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7)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 (《论语·泰伯》)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 (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1)信誓旦旦 (2)渚清沙白鸟飞回 (3)惑而不从师 (4)不蔓不枝 (5)衡阳雁去无留意 (6)月出于东山之上 (7)成于乐 (8)化作春泥更护花

【思路点拨】每空1分,错、漏、缺1处则该空不得分。第一句易错字“誓”,第二句易错字“渚”,第三句易错字“惑”,第四句易错字“蔓”,第五句易错字“雁”,第六句易漏字“于”,第七句“成于乐”比较生疏,第八句易错字“作”。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 ~ 15 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冶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 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七:2015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解析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

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

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

C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未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代思想是被神化的儒家学说,不包括道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

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 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田地竹成沙土,止产粟米”“水陆失宜”的信息说明属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

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答案】

D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

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D项正确。

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

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

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格体现是1914——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征,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压迫特点,故C项正确。

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答案】

B

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

守这一时期内,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

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

11.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

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 遛狗者和流浪儿

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 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 【答案】

C

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

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

国签订和平条 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D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八:2015年江苏省小高考历史试卷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4.《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

A.西周 B.秦朝 C.南北朝 D.明朝

5.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6.在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 B.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增长

C.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 D.“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

7.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8.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

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漫画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10.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体制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

11.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3.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14.瑞典作家扬•迷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的了。”农民生活的变法直接得益于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15.“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6.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

式。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

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

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推断,

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8.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

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20.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21.泰米斯托克利是雅典“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之一,曾为雅典城邦屡立功勋,但后来却贪赃受贿,甚至出卖国家利益,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这种处置方式产生于

A.城邦最早出现时期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改革时期

22.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23.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24.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看右图,指出为解决图中

反映的问题,当时英国采取的对策是

A.颁布《权利法案》

B.确立责任内阁制

C.推行政党政治

D.实行议会改革

25.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26.“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27.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提倡“新经济”模式

28.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29.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冷战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欧洲一体化

30.2014年10月,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向大师致敬——世界艺术大师作品展”,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其中有一位画家被誉为“20世纪现代派艺术的领袖”。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汉朝打破了“市”的空间界限,宋代取消了“市”的时间限制。

32.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科技成就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同时也开启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新时代。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4.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司法、行政三项权力之间互相制约。

35.面对十月革命后的战争环境,苏俄被迫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

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3分)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2分)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2分)

37.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性历史。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九:2015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新课标I卷)解析版

2015年新课标1文综历史(教师版)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

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答案】A 【解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外戚是“外人”,因此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

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答案】C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和 B项“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不符合史实;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说法错误,朝廷只是认可,不能说明一致。 27.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答案】B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项“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和C项“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不符合史实;B项“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不符合材料信息。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

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

D

B.义和团运动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A项“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D项“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不符合史实;C项“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图5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

A

6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原则,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双眼蒙布”的内涵。图片中“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项“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和D项“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不符合“双眼蒙布”的内涵。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

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项“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项“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和C项“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不符合史实。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

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项“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是规范工业生产,C项“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生产,D项“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是调整劳资关系。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

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篇十: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历史部分答案及解析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D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D

【解析】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体现了民众观念符合了统治思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

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消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A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答案】C

【解析】“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 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必须要让议会参加,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精品学习网 综合资料下载网站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

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答案】(1)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统治者重视。

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2)共通之处:都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都认为真正的儒学是孔孟之学;都认为儒学应该改革;都认为儒学应该为现实服务。

(3)态度:辩证看待、继承发展、改造创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5江苏高考历史试题 2015江苏高考历史解析 2013高考江苏历史解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02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