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

2016-01-10 16:17: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一: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冲刺卷 模拟试题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一: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冲刺卷 模拟试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冲刺卷 模拟试题

24.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

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25.有人描述:汉口不仅为湖北一地之咽喉,云、贵、川、桂、湘诸地之货皆于此转输东下,成

为当时天下“四聚”之一。此处有关汉口的描述,最可能的时代背景是

A.南朝偏安江南局势下的物资转输 B.唐代的经济重心转移至长江流域

C.两宋时长江中游加速开发的结果 D.明清长江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分工

26.“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

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

27.图6箭头所暗示的是近代史上某一项军事行动的历程,对这一军

事行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太平天国:道光30年~同治3年

B. 武昌起义新军:宣统3年

C. 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17年

D. 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24年

28.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

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29. 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30.“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31.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

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32.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

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1949 年、1954 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33.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

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 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34. 近代著名艺术家陈衡恪曾经评价某种绘画: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

感想…… 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下绘画属于他所指的类型的是()

A. 《马拉之死》 B. 《拾穗者》 C. 《格尔尼卡》D. 《墨梅图》

35.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

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一(”)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40.(25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概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并分析中国政府选择在此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5分)

41.(12分)以下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

——摘编于齐世荣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据上述信息,评述研究历史视野的变化(12分)(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曾国藩是较早意识到清王朝需要加强海防建设的先行者之一。他对近代俄国海防力量在世界上能占据强席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外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如与图算法,步天测海,制造机器等,无一不与造船练兵相为表里……其国家于军政、船政皆视为身心性命之学。如俄罗斯初无轮船,国主易服微行,亲入邻国船厂,学得其法,乾隆间,其世子又至英国书院,肄业数年。今则俄人巨炮大船,不亚于英法各国,此其明效。”

材料二 曾国藩加强海防建设的相关奏折:

1865年,曾国藩希望朝廷能腾出军费与人力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原因在于“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权威,乃足以赀弹压”。

1868年四月,曾国藩针对清廷海防力量薄弱,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近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案,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剿。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臣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现于上海铁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

1868年十一月初,曾国藩上奏朝廷,请酌议江苏水师事宜,“今议江苏水师,外海尚需略

增。……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至于船式如何而后善,营制如何而后强;自当博采群言,不敢略执成见也。一俟江苏水 师定章后,沿海闽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

(1)根据材料,指出曾国藩在海防建设问题上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曾国藩在军事上的主要活动。(9分)

历史答案

24-28DDCCB ,29--33DDADA 34-35DD

40.(25分)

(1)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10分)

(2)主要变化:西方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行政、司法分立,确立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选拔任用专业的审判官员;审判效率提高,冤案减少;确立辩护和律师制度,给予法律当事人辩护的权利。(10分)

启示:国家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和基础;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司法公正,从而有利于推动中国法制的近代化进程;审判官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审判质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故司法审判时应保护当事人的基本权利。(5分)

41.(12分) 变化: 16世纪以前的研究是各地区各民族历史,以后才是真正的世界史(2分)

16世纪以前,因古代经济、交通条件的限制,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2分)。

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促进各地经济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促进世界由孤立到连成一起;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政治需要(6分)。

作用:研究世界历史视野的变化,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新领域,改变了观念;推动了世界文明史的研究。(2分)

选做题

45.(1)从海(水)陆兼运到基本仰赖运河漕运;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6分)

(2)保证了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稳定;减轻人民的负担,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漕运的畅通,带动商业发展,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9分)

48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二:新课标2015届高三历史联考试

新课标2015届高三联考试

100分)

共6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在我国民居中湘西吊脚楼、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宏村古民居、客家围屋、西藏碉楼、傣家

竹楼、北京四合院比较有名。其中在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D.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2.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

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3.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

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南方

朝代西汉唐代北宋

人口(户)2470685392041511224760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19.8%43.2%62.9%

人口(户)

998578551485296624296

B.“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D.“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北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80.2%56.8%37.1%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C.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5.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

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6.西塞罗说过:“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

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C.“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

之”

7..“法国革命引起欧洲各国之间的混战,……由此产生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主义思想常常引

发分歧和争论……但民族主义同样也在建国运动中贡献良多……。”下列各项最能体现上述论断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C.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B.美国独立战争D.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8.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

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图反映出:

B.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D.使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产生危机

9.下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18世纪一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该

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A.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C.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

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亡率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

10.19世纪末,有人做了这样一首诗:“富人成双结对而至,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他们谈

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20世纪初,这首诗又被添加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A.诗歌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

B.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平等C.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D.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升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

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他强调的是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现代化对全球的影响:B.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D.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12.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

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C.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B.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13.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

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A.国民党政府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4.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

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B.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D.南方交通发达

15.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

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A.全盘接受西洋文化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16.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B.中学应充分世界化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年份193019331935GNP总量(10亿美元)

90.455.672.284.7

GNP增长率%

-12.3-4.110.9-6.3

失业率%8.724.920.119.0

--摘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据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D.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17.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

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这里的“判断”是指:A.实行粮食税使农业转向社会主义C.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实行自由贸易

B.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间接过渡D.变农业集体化为农业个体经营

18.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

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来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新兴独立国家开始崛起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B.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

19.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

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C.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B.新兴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20.“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

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九九宪法》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D.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21.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

抗关系),

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B.英美苏C.美中苏D.中苏美

22.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

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A.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

C.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23.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

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D.从学习欧美到宣传社会主义

24.“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既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插入许多神奇、怪

诞的幻景。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这一评价说明莫言的作品:A.深刻反映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C.兼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

B.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流派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25.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

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26.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

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三: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文综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2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2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C.宋明时期的理学 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

27.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

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28.《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C.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29.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30.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机器和工具的年平均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

A.民国时期农业近代化有所发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领域

C.近代民族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31.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32.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情况出现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B.全球各国都采用了完全一样的市场经济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D.经济区域集团化

33.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3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这表明列宁主张

A.建立各阶级联合政府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彻底废除各种私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A.鉴往知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II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 ( 25 分) 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

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 „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 „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 „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 美国官印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邱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邱”。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 l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城镇人口只有5765万人,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当时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到1978年城市数量由136个增加到193个,平均每年增加2个,这种速度非常缓慢;1978年—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繁盛的曼彻斯特

根据材料一、二提取两项中英社会历史变迁信息并予以评析。

请考生在第46、47、48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

46. (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的“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问题,亦可称之为“梁启超之问”,它直接受波伦哈克(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1 896年出版《国家论》)“因以习惯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安,因于革命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危”之论断的启发而提出。

对于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未能深入思考的“梁启超之问”,化解“民主专制”或假共和变真共和的关键,陈独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四:新课标2015届高三历史联考试卷

新课标2015届高三联考试卷

历 史 试 题

(时间90分钟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在我国民居中湘西吊脚楼、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宏村古民居、客家围屋、西藏碉楼、傣家

竹楼、北京四合院比较有名。其中在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2.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

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3.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

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D.“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C.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5.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

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6.西塞罗说过:“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

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C.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 之”

7..“法国革命引起欧洲各国之间的混战,……由此产生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主义思想常常引

发分歧和争论……但民族主义同样也在建国运动中贡献良多……。”下列各项最能体现上述论断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C.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B.美国独立战争 D.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8.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

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D.使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产生危机 9.下图为特里维廉《英国社会史》中关于18世纪一19世纪中期英格兰人口变化示意图,该

图反映出:

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A.技术革命改善了国民生存条件 B.医疗水平提高降低人口死亡率

C.婚育观念更新影响人口出生率 D.社会转型促进了人口结构改变 10.19世纪末,有人做了这样一首诗:“富人成双结对而至,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他们谈

论自己的事务,声音高大刺耳而又无休无止。”20世纪初,这首诗又被添加了几句:“穷人乘坐福特而至,这些车子的外貌跟他们相似;他们笑个不停,因为看到那么多的老爷太太云集在此。”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诗歌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社会平等 C.生产方式的改进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 D. 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升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

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抗着现代化对全球的影响: B.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 D.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C.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B.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12.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

13.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

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国民党政府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4.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

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D.南方交通发达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15.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

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A.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16.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B.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摘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据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 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D.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17.1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

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这里的“判断”是指:

A.实行粮食税使农业转向社会主义 B.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间接过渡 C.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实行自由贸易 D.变农业集体化为农业个体经营

18.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

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来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新兴独立国家开始崛起 B.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

19.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 600 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

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C.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B.新兴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20.“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

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九九宪法》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D.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21.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

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美中苏

D.中苏美

22.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

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A.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

C.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23.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

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D.从学习欧美到宣传社会主义

24.“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既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插入许多神奇、怪

诞的幻景。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这一评价说明莫言的作品 : A.深刻反映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C.兼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

B.开启了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流派 D.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

25.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

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26.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

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五:【衡水点睛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衡水点睛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帝(“)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2.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 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 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 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 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3.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 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4.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关)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表明() 这(”)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6.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7.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 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 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

D. 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

8.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1949 年、1954 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10.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

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 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 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11.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 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

质上反映出( )

A.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 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D.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12.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

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一(”)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1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

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 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

1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

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

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 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16. 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到:“1814 年是延续了25 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

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

A. 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辟 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 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

17.1851 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

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

A.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18. 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

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19.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 发了

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0.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

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 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21.1962 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 过

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A. 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 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C. 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 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

22. 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

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23.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 年中,先后爆发87 次战争。其间,29 次在亚洲,26 次在中近

东和北非,17 次在中、南部非洲,10 次在中南美洲, 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24. 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B. 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D. 模式4———欧洲联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 分)

25.(18 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

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 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只是具

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

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

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

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针对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

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2分)造

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

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A. 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26.(16 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1945 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

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

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

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

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 世纪50 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4分)

(4)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六:衡水点睛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帝(“)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2.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 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 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 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 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3.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 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4.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关)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表明() 这(”)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6.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7.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 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 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

D. 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

8.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

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

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1949 年、1954 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10.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

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 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 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11.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 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

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 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D.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12.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

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一(”)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1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

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 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

1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

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

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 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16. 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到:“1814 年是延续了25 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

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

A. 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辟 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 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

17.1851 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

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

A.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18. 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19.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

在‘生意’ 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0.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

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 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21.1962 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

国发现, 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A. 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 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C. 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 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

22. 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

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23.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 年中,先后爆发87 次战争。其间,29 次在亚洲,26

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 次在中、南部非洲,10 次在中南美洲, 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24. 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 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 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 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 模式4———欧洲联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 分)

25.(18 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

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 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

形式, 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

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

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

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

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

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针对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2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4)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

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26.(16 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1945 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

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

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

域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 世纪50 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4分)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七: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文】1.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

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帝(“)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分解】D分解: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D项正确。A、B、C三项无从体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制度的正确理解。

【题文】2.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

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 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 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 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 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的发展及手工业发展

【答案分解】D分解: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边际土地的开发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但我国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且人口增长不是开发边际土地的根源,只能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错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才是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C错误。D项经济发展停滞错误。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

【题文】3.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

同意上述观点, 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知识点】O2P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分解】C 分解: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东方的“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是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东方“天人感应”学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东方的理学家提出的“致良知”是强调人内心的自省,故同时符合西方“不禁人的本能”、中国“独禁本能”要求的是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东西方思想的正确理解

【题文】4.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

记载山川、道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关)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知识点】Q1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

【答案分解】A分解:材料中“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的信息说明地缘政治的作用,故本题选择A。B、D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农学著作信息正确理解

【题文】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

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表明() 这(”)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答案分解】C分解:A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写道‘共和国„„人人平等„„大总统„„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注重平等和法制意识方面的教育,故本题应选C项;B、D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正确理解。

【题文】6.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

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分解】A 分解: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未改变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糟糕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正确理解

【题文】7.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

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 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 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

D. 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

【知识点】L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答案分解】C分解:从题干中“上海”“ 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

继开设”“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等信息可知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A项中“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只反映了大城市的情况,没涉及乡村,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习俗以及变迁原因的正确理解

【题文】8.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

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分解】B 分解:按照题干的理论:“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C、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正确理解

【题文】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

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1949 年、1954 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答案分解】D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大于1954年通过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ABC项对三部法律的时间、颁布或制定的机构和性质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高潮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不是标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应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一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处于过渡时期,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本题以民主和法治为线索,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题文】10.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

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 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 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分解】B分解:1954年,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寻求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并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个高层大型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首次轰动了世界。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有些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因此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正确理解。

【题文】11.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 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

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 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D.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答案分解】A 分解:材料中“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体现了积极冒进的思想倾向,结合材料时间特征1958年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也出现了“大跃进”倾向,答案选A,

B C D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理解

【题文】12.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

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一(”)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知识点】R2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分解】D分解: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加快,成为新思想主流,并深刻影响到此后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所以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文】1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

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 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分解】C 分解:.古希腊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任何物体是和谐统一的,这种精神渗透到一切艺术和社会生活中。这种感受形响了古希蜡的方方面面,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故C项正确弄。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智者运动的正确理解

【题文】1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

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分解】D 分解:材料中“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明宗教改革是对世俗君主的反对,世俗君主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也即这一运动是当时的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D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宗教改革的正确理解

【题文】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

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 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答案分解】C 分解:从材料“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这种经济思想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所以答案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第二次命影响的正确理解

【题文】16. 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到:“1814 年是延续了25 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

A. 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辟 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 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

【知识点】B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答案分解】C 分解:材料中“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 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 要有物质福利”说明法国大革命末期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基础成为法国急需解决的主要 任务,即在推翻法国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所以答案选C, A D 两项是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所面临的问题,B 项出现在19 世纪30 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之后。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法国政治的正确理解

【题文】17.1851 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

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

A.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知识点】D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

【答案分解】A 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851年宣布资本主义死刑”和所学史实应该指的是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迅速蔓延,故A项正确;是在18世纪,而且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理想蓝图”, 太平天国属于农民反封建斗争,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故BC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解。

【题文】18. 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

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知识点】B1S1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八:高考冲刺:2014届湖北省稳派高考压轴考试(一)文综合历史试题

湖北省稳派2014届高三高考压轴考试(一)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编辑:龙辉

24.当代学者葛兆光曾评价一种思想,“(它)在传统知识中衍化出一个全然不同于„„的思

这将引出追寻个人自由或保全个人生命的两种不同结果;一个是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反理智的倾向,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这种思想应该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C.近代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7.1958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957年的9949万人增加到1.3亿人,增加了3000万人。

60年代初,中央决定,进入城镇就业的约3000万农民工全部退回农村。导致60年代初城镇人口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B.工业化发展速度放缓

C.城市化进程遭遇挫折 D.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2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

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做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梭伦“保护一种财产”的主要方式是

A.扩大公民和公民大会的权力 B.确定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D.大规模打击旧氏族贵族力量

29.下图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从图中得出的合理信息是

A.圈地运动和光荣革命成为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B.农业就业人口比例降低,农业发展日趋萧条

C.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城市化进程

D.英国海外扩张加速了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30.美国学者查尔斯·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一书中认为,当诸如世界银行的国

际机构贷款给斗争中的非欧洲国家,它们常常规定那些国家要进行把它们纳入欧洲的和美国的“惯例”的改革。这段材料反映了

A.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B.国际社会基本规则必然由欧美国家制定

C.亚非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坎坷 D.世界银行实质上是美国控制他国的T具

31.塞缪尔·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评价说,“极端保守的农民形象和作为

革命力量的较为现代化的农民形象是同时并存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传统农民摆脱“保守”形象而转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应该是

A.从事商品生产和新经济活动 B.关心并投入现代政治生活

C.接受学校教育提高文化素养 D.改变思维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32.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

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3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

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34.出口管制政策一直是冷战时代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是1969年,美国驻奥地利

大使麦克阿瑟在致副国务卿塞缪尔斯的信中说,“当前„„欧洲的北约国家和一些自由世界的国家不但没有像我们一样控制我们所单方面设置的和平商品的出口,反而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出口补贴、鼓励易货贸易等措施积极支持其工商界扩大向东欧的出口。”材料反映了 A.西欧国家的经济和技术进步削弱了美国的出口优势 B.北约国家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独立发展与东欧国家关系

C.欧洲大陆上的统一趋势不断增强,威胁美国霸权

D.西欧国家积极主动地支持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35.2009年,瑞典文学院评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穆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

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体现了作家具有

A.古典主义风格 B.浪漫主义风格 C.现代主义风格 D.现实主义风格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

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要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内尔·吉尔伯特、保罗·特雷尔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

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福利建设的发展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8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

比较材料中的图表,提取两项有关英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九:2015年1月衡水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年1月衡水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联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帝(“)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2.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 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 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 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 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3.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 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4.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关)

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 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表明() 这(”)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6.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7.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 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 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

D. 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

8.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 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

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 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C. 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

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分别颁布于1912 年、1949 年、1954 年

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10.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

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 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 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11.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 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

号实质上反映出( )

A.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B. 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 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D. 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12.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

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一(”)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13.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

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 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

1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

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

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 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16. 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到:“1814 年是延续了25 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

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

A. 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辟 B. 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 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

17.1851 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

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 )

A.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

C.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 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18. 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

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衡”应分别指( )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19.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

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 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0.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

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 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21.1962 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

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A. 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 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

C. 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 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

22. 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

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23.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 年中,先后爆发87 次战争。其间,29 次在亚洲,26 次

在中近东和北非,17 次在中、南部非洲,10 次在中南美洲, 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24. 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 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 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 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 模式4———欧洲联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 分)

25.(18 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

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 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

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 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

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

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针对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2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4)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

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26.(16 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1945 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

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

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

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

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

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

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

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

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

了哪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 世纪50 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4分)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篇十:文综九试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九)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吉林省天景牌鲜玉米2005年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中国鲜玉米食品行业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该公司的玉米产品,品类众多,其中“水果玉米”以其甘甜的口味,深受顾客喜爱。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水果玉米在品质和甜嫩程度上均优于南方各地,其原因是

A.生长周期长 B.热量较充足

C.水源较丰富 D.土壤较肥沃

2.天景公司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主要有:真空保鲜果穗、速冻果穗、玉米汁等。那么,该类工业企业在布局时,除了要考虑原料外,其次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水源 B.交通 C.市场 D.技术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水系分布。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5.①、②、③、④四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14年12月15日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云系较①地窄且薄 B.①地气温比④地高

C.④地即将出现雨雪天气 D.③地气压比①地高

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的最小值,可能是

① 0 hPa ② 5 hPa ③ 10 hPa ④ 15 hPa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

8.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为

A.巴西、法国、德国、俄罗斯 B.法国、德国、俄罗斯、巴西

C.德国、巴西、法国、俄罗斯 D.俄罗斯、法国、巴西、德国

9.关于国际油价持续下滑的原因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减弱 ②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③相关制造业成本下降 ④是中国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时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示意的是某国在三角洲地区修筑了一系列设有水闸的堤坝。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该地设有闸门的堤坝,其闸门打开或关闭依具体情况而定,当闸门全部关闭时最可能

A.农田急需灌溉 B.风暴潮来临 C.水道淤沙严重 D.河流丰水期

11.据提供信息可确定该地区的盛行风,与其相符的概述是

A.终年多偏西风 B.春秋多偏东风 C.夏季多偏南风 D.冬季多偏北风

12.“最后一千米”的意思,就是指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鲜蔬菜行业,从销售地批发商至消费者

菜篮子的这段距离,由于处于销售末端,且加价幅度最大,直接导致了蔬菜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下列做法中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提高生鲜蔬菜补贴,扩大生产规模 B.加快蔬菜配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C.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D.增加蔬菜供应数量,降低蔬菜价格

13.2013年国际金价从年初的每盎司1 681美元,跌至年底的每盎司1 202美元,全年下跌28%。中国

大妈虽然买金被套,但依然乐此不疲,买金热情高涨,而对低迷的股市则缺乏兴趣。这可能是因为

A.黄金作为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贵金属”黄金能够保值增值,是一种较佳的投资选择

2

C.投资黄金是没有风险的,而投资股票则是高风险的

D.中国大妈深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

14.移动 4G技术使手机上网的速度越来越快,视频通话、互联网游戏、高清电影在线观看等将成为智

能手机的主流应用,用户在乘坐公交、购物就餐等场合也将实现刷手机付费。4G技术的运用 ①将拉动消费需求,催生增长热点 ②可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 ③能改善消费环境,保障网络安全 ④会推动创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2013年10月28日,国务院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

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这意味着申请企业登记不用再为注册资本发愁,理论上一块钱也能办公司,经营者风险自担。此项改革

①降低企业投资经营门槛,减少经营成本 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小微企业成长 ③将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④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提高股东出资比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浙江枫桥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摸索出“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调解机制,即通过组建各界广泛

参与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一调解机制

A.完善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B.增加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C.提高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D.丰富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

17.“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在推广过程中想要“叫好又叫座”,仍需详细配套的相关措施来加以保障实

施,如“个人诚信系统”的配套、医保结算联网等。这反映出

A.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D.我国已经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18.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某市政府决定开展整治“庸懒散奢”的专项行动。市民丁

女士就此致信市政府,提出几条建议,其中恰当的有

①健全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②创新监督形式,利用政务微博等渠道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③完善行政监督体系,邀请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监督政府工作 ④要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

不懈奋斗的历史。它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表明

①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走向繁荣的动力 ③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14年元旦、春节期间,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福州

市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假如我们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C.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D.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3

21.现代社会,流言、谣言借助网络迅速传播,不仅会困扰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会引起社会混乱,影

响社会稳定。要不被流言和谣言捉弄,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鉴别,所以古人说“流言止于智者”。从哲学角度看,这里的“智者”首先是指

A.善于用理性论证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人 B.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的人

C.坚持用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求证问题的人 D.坚持用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人

22.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的共生,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

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通常情况下,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上述现象说明了

①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认识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

④系统优化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备受人们的关注与争议:反对者认为它们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

鬼”“金融寄生虫”,威胁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支持者认为它们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行为,为余额资金财富化注入新的活力,是大众的理财神器。这说明

①人们由于立场、观点等不同,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认识 ④价值判断具有的主体差异性,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

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25.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

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这表明宋代

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

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

2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

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

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B.批判程朱理学的佛学化

C.意识到阳明心学遇到危机 D.主张废除传统儒家思想

27.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 拜

谒明孝陵(见右图)。在祭文中,孙中山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

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且说:“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

之灵,何以及此?”这说明

A.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B.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28.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

4

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9.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

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 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C. 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B. 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D. 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30.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和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在理论上都被称为民主政治,其主要依据是

A.统治阶级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B.各级官吏均由选举产生

C.三权分立设计具有科学性 D.公民意志是权力的唯一来源

31.明清时期商人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也

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贵族把持政权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

3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

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纪70年代初提出把科技革命的成果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认为“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苏联的这一转变

A.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C.引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

34.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发表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

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此言论表明美国

A.在经济领域宣传意识形态 B.直接与苏联展开敌对斗争

C.正式开始实施其遏制理论 D.企图掌握全世界经济霸权

35.19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

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说明了当时

A.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 B.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

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 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 33.二战前苏联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20世

5

相关热词搜索:金观涛刘青峰 五四新青年 刘青峰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06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