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

2016-01-10 16:43:4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一: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一: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材与不材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①,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②得终其天年③。”

夫子④出于山,舍于故人⑤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⑥杀雁⑦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⑧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⑨?”庄子笑曰:“周⑩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

① 大木:大树。

② 不材:不成材。

③ 天年:自然寿命。

④ 夫子:指庄子。

⑤ 故人:旧友,朋友。

⑥ 竖子:童仆。

⑦ 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

⑧ 奚:疑问代词,这里的意思是“何”“哪一个”。

⑨ 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⑩ 周:庄子姓庄名周,古人自称时称名。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伐。问他原因,回答说:“没有可用的地方。”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它自然的寿命。” 庄子从山中出来,寄宿在老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自然寿命,今天主人的鹅,因不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演练】

1.指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唉!竖子不足与谋

B.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C.先生将何处 玉人何处教吹箫

D.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骤雨不终日

2.指出下列“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庄子行于山中 舍于故人之家。

B.夫子出于山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弟子问于庄子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以授之于有司 以其无礼于晋

3.与“请奚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4.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名实论

□ 〔北齐〕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

(选自《颜氏家训·名实》)

【注释】

① 德艺:德行与才能。周厚:丰厚。

② 姝丽:美丽。

③ 令名:这里指美好的声誉。

④ 体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

⑤ 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

⑥ 荣观(ɡuān):犹荣名,荣誉。

⑦ 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

【译文】

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

【演练】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 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 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

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

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

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

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

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非死则徙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 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 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 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禁浮华诏

□〔北齐〕文宣帝

顷者风俗流宕①,浮竞②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③竭岁资,以营④日富。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上下贵贱,无复等差。今运属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朴还淳,纳民轨物⑦。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⑧。

(选自《北齐书 ·文宣帝纪》)

【注释】

① 顷者:近来。流宕:这里指放荡,不受约束。

② 浮竞:争名夺利。

③ 动:这里指常常。

④ 营:这里指谋求。

⑤ 运:时运,天命。惟新:更新。古人把国家建立说成是禀受天命。这句是说北齐国新建立。

⑥ 蠲(juān):除去,免除。

⑦ 纳民:使臣民有约束。轨物:使事物规范化。

⑧ 中:适中,适度。

【译文】

近来世风民俗放荡而不受约束,争名夺利(的风气)日益增长。家里一有喜事或丧事,一定要(办得)奇妙出众。婚姻丧葬的花销,车子礼服饮食的奢华,常常是用尽一年的财物,来谋求一天的富足。甚至奴仆(都)佩戴黄金珠玉,侍女(都)穿着绫罗绸缎。开始的人以初次出现为新奇,后来的人以超过前人为华丽。地位高低,富贵贫贱,不再有什么等级差别。现在我国新立,欲除去以往的弊端,复归于朴实淳正,使臣民有约束,使事物规范化。可以根据事实状况(来)具体订立条文法规,使(人们)节俭(一些)而适度。

【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 竞:比赛

B.动竭岁资,以营日富 营:经营

C.上下贵贱,无复等差等:等级

D.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 运:气数,命运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①车服饮食之华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 ①动竭岁资,以营日富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 ①后以过前为丽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译文: (2)纳民轨物,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 译文: 4.“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情况? 答: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

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

(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

【演练】

1. 下列词组的结构,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惊雷破柱B.夏潦涨渠

C.衔觞对弈D.红薇始开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六月之庚 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B.不足以开欢情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

C.以志一时之胜驴不胜怒,蹄之

D. 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遂与外人隔绝

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拂尘视壁,某人题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此亡秦之续耳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2)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

朱竹君先生传

□〔清〕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及在安徽, 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二:2015中考真题文言文

2015中考真题文言文汇编

课内文言文

1.(2015广东) 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童趣》)

(5)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逐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0. 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参考答案】A

【分析】第9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层级涉及A级B级 本题文言词语解释设四组共八个文言句子,考查了文言实词和虚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其中A选项两个“鄙”都解释为“见识浅陋”;B选项分别为“答应”、“放数词后面表约数,来”;C选项分别为“用”、“因为”;D选项分别为“兴办、增加”、“更加”。所考查四个文言词语及其语境,均出自初中教材。

【提示点评】在初中文言教学中,理解与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是最基础的学习内容,也是读

懂文言文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以多种形式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积累与记忆文言实词,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实词。《广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关于文言字词的学习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也是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与前提。这道题挑选了四个常见实词、虚词,分别给出相应的四组句子,要求选择意义相同的一向,难度不大。解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根据已掌握的文言词语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具体语境加以辨析。近几年中考都以考查文言实词为主,考查文言虚词为辅。

10. 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分析】第10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层级涉及A级B级。 今年的文言翻译提到文意理解的层面,更加符合阅读理解的思维顺序和规律。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文言翻译虽然是主观题,但答案客观成分较强,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方法,对问句进行逐词对译。文言文的翻译的基础是理解,对文意的理解又直接取决于对文中诗词和虚词的理解。所以,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掌握其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这道题考查的句子只有一句。考查的关键是“布衣”、“躬”、“苟全”“闻达”的字词含义以及“于„„”的状语后置句式。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参考答案】B

【分析】第11题考查文言文文意内容理解。能力层级涉及B级。

本题延续去年的考查形式,以四个选项对文章的的内容进行了一番梳理,并要求判断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

今年选项的设置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本题涉及的四个选项,格式一致,均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要求学生体味文章的丰富内涵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态度,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经典顾问的学习,而不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记忆文言词义、背诵默写和句子翻译上。

B项错在“目前南北已平定”,文中信息为“今南方已平”,属于信息误用。

二.(2015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15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苔痕上阶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⑷岂直五百里哉

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1分)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2分)

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 )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分 )

7.D(2分)

8.A(2分)

9.⑴约定 ⑵台阶 ⑶道歉 ⑷只,仅仅 (2分)

10.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分)

11.丝竹:奏乐的声音 (1分) 案牍:官府的公文 (1分)

12.B (2分)

13.⑴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分) ⑵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2分)

三.(2015甘肃武威市)(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21.(5分)三顾茅庐 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畎亩之中 版筑之间(原文或现代汉语均可) 百里奚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四.(2015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B.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

C.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

(2)鉞贩盐市中 市: .

(3)而己有饥色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8.④

9. A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三: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9分)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

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禹锡终易

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2分) ③④①②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

括。(3分)

(1)为友:

(2)为官:

(3

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 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附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 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2015·江苏常州市)(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

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何闻信亡( ) ④王许之 ( )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7.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 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2015·福建莆田市)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_______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_______ .

(3)无地置土 置:___________ .

(4)公遂止 遂:___________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1)用箕畚(装土石) (2)没有(或:通“无”)(3)安放(或:放置) (4)于是(或:就) (意思对即可。)

【点拨:第(1)句中的“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箕畚”;第(2)句中的“亡”是通假字,通“无”。】

2.(1)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点拨:如下词语要译出:第(1)句中的“易”是“交换”之意;“反”通“返”,“返回”之意;第(2)句中的“以”是“凭”;“毛”指“草”;“其„„何”译为“把„„怎么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四:2015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 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

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__________ .

(2)其具是四美者与 是: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二)

①②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

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②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③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⑧,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②除:被授予官职。③白母:禀告母亲。④在言路:指当谏官。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⑥触忤:触怒(皇帝)。⑦主上:皇帝。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

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 ..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 ..

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①之乘,使驺子②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 乘:__________ .

(2)尽释车而走 释:__________ .

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③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④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⑤所以慷慨,夷、齐⑥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⑦,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 候:__________ .

(2)伐雷鼓 伐: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 数:__________ .

(2)必轻吾国 轻:__________ .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

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①之。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劓:古代一种刑罚,割掉鼻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魏王遗楚王美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右备容臭 ..

C.虽恶,必言之/所恶有甚于死者 ..

D.妾知也/知之为知之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王 爱 子 美 矣 虽 然 恶 子 之 鼻 子 为 见 王 则 必 掩 子 鼻

3.从本文来看,郑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袖计谋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①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

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__________ .

(2)至夜分 至: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腿,解下衣服用胸暖温背面。

B.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腿,解下上衣暖和胸和背。

C.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暖和着我的脊背。

D.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脚,解下衣服盖在胸口和脊背上。

3.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五:《虽有佳肴》文言文小测

《虽有嘉肴》文言文小测 (一)阅读课内文段,按文后要求答题。(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善:善良。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不通,理解不了。 ..

C、教学相长也。 长:长度 D、其此之谓乎 其:他。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本文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名。(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偿:补偿。 B、遂成大学 遂:终于。 ..

C、衡乃穿壁引其光 光:没有。 D、邑人大姓文不识 邑人:没有学问的人。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谈谈你对这则故事的感受。(3分)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六:2015中考文言文练习题

2015中考文言文练习题

虽有嘉肴 出题人:郭娟

一、基础梳理

⒈《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__篇。相传为__戴圣编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也是世界教育史上________的专著。

⒉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

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 )兑命( )相长( )学学半( ) .....

⒋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⑶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⑷其此之谓乎?

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 ...

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 ..

⑶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 ..

⑷其此之谓乎_______ .

⑸教学相长_______ .

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

⑵学学半 ( ) .

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从学习的角度,结合实际,说说“教学相长”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

学记三则

《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③,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④而救其失者也。

(注:①失:过失,缺点。②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多。③易:看轻,把学习看得太容易。④善:发展优点)

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玉不琢,不成器( ) .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⑶或失则止( ) ...

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⒊《学记三则》从内容上看,都讲到了_______,其中第一则先以名句________________,用类比的手法强调___的重要意义,然后引出_______的结论;第二则的观点是_______;第三则先分析“学者有四失”,然后指出教师的责任就是__________。

⒋这三则内容,既讲到了教学,也讲到了学习,对老师、对学生都颇有教益,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七:【聚焦中考】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3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虚词

一、(2014·达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将近 .

(2)方磨铁杵 正在 .

(3)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 .

(4)媪自言姓武 说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__孙康映雪照读__车胤囊萤读书等。

7.【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达于汉阴”。(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二、(2014·武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四人,四人者老矣,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古今,以死争,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宴,臵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载,公避逃我,今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窃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

C.吕后如其计 如:依照 .

D.愈欲易太子 易:轻视 .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三、(2013·金华)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臵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

(2)礼愈至 .

(3)日煮粥一釜 每天 .

(4)馈以佳肴 赠送或馈赠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

遗以食物(把) .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

辍耕之垄上(去) .

点拨:C项中的第二个“其”是加强语气的语气词。

四、(2013·安徽)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三 峡 ③④⑤①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

(2)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

(3)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

(4)属引凄异 属:连接。 .

(5)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A.其真无马邪? .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 .

点拨:例句中的“其”是代词,代物,表示“它的”的意思,D项与之意思相同。A项的“其”是“难道”的意思。B项“其”代人。C项“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五、(2014·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八:七上文言文《虽有佳肴》

文言文阅读(一):七年级上册

《虽有佳肴》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反也 .

7、然后能自强也 .. 2、不知其旨也 .5、教然后知困 .8、教学相长也 .... 3、虽有至道 ..6、然后能自.9、学学半 .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自己

7、自我勉励 8、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9、向别人学习

(二)

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

1、(1)甘美 (2)不通,理解不了 (3)教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九: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观 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①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

②③④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

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②尽却:全部退去。③童隶:书童仆役。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 宜:__________ .

(2)其具是四美者与 是: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二)

①②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

③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

④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③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

④⑤⑥⑦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若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

⑧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

【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②除:被授予官职。③白母:禀告母亲。④在言路:指当谏官。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⑥触忤:触怒(皇帝)。⑦主上:皇帝。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①②

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 ..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 ..

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①②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①烦且:良马名。②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趋驾烦且之乘 乘:__________ .

(2)尽释车而走 释:__________ .

2.对句子“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以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B.用烦且的马和韩枢的巧合,以为不如下车走。

C.凭着烦且这样的马和韩枢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凭着烦且的良好技能和马夫的技巧,还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画线句子写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用恰当的俗语、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①②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

“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

③④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⑦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

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庞士元: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刘备中郎将。②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汉末名士,曾向刘备推荐庞统、诸葛亮。③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回家种地。④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而不为官。⑤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⑥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都不肯继承君位。周灭商后,二人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⑦窃秦之爵:战国末年,吕不韦将和自己同居的邯郸美姬献给秦王子楚,生下嬴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后,封吕不韦为相国,所以说他“窃秦”。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二千里候之 候:__________ .

(2)伐雷鼓 伐: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没道路的迷惑。

B.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虑会不会迷路。

C.你是知道邪恶的道路,不考虑失去道路。

D.孩子知道邪恶的路更快,不考虑失去道路的迷惑。

3.文中司马德操用什么方法反驳庞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司马徽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 数:__________ .

(2)必轻吾国 轻:__________ .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

①“悍哉!”令劓之。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劓:古代一种刑罚,割掉鼻子。

⑤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魏王遗楚王美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B.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右备容臭 ..

C.虽恶,必言之/所恶有甚于死者 ..

D.妾知也/知之为知之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王 爱 子 美 矣 虽 然 恶 子 之 鼻 子 为 见 王 则 必 掩 子 鼻

3.从本文来看,郑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袖计谋之所以得逞,在楚王身上可以找到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①②③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

④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

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__________ .

(2)至夜分 至:__________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腿,解下衣服用胸暖温背面。

B.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腿,解下上衣暖和胸和背。

C.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暖和着我的脊背。

D.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双脚,解下衣服盖在胸口和脊背上。

3.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邴原泣学

①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书舍:书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苟有志/苟全性命于乱世 ..

B.凡得学者/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C.于是遂就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D.过书舍而泣/及鲁肃过寻阳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原则并希望他不孤独,另一个就是羡慕他能够学。

B.一个就希望他们不孤独,第二个就是羡慕他能学。

C.第一个愿望是不孤单,第二个是羡慕他们学得好。

D.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从邴原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童 子 苟 有 志 吾 徒 相 教 不 求 资 也

(十)赵人养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

①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

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

②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何不赶走它呢?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去饥寒犹远/去国怀乡 ..

B.是非若所知也/若夫阴雨霏霏 ..

C.乞猫于中山/乞人不屑也 ..

D.弗食鸡则已耳/食不饱力不足 ..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与非像这样。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没鸡。

B.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上。

C.这不是你的东西。我害怕老鼠,而不在鸡。

D.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害怕老鼠,不在乎无鸡。

3.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的看法是否一样?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①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

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

②③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

④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去西南十里( ) .

(2)比次日( ) .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篇十:2015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岳阳楼记》

2015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岳阳楼记》

【北京市】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0-12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去: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春和景明

⑵时有小舫往来

12.【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䨙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 ① 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 ② 、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 ③ 。(4分)

【答案】10.(2分)⑴景象(景观) ⑵离开

【解析】此题为词语解释题,考查考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11.(2分)【答案】⑴春风和煦,阳光明媚。⑵【答案】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解析】此题为句子翻译题,考生翻译时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注意是不是补充了句子省略成分,注意调整句子的语序。

12.(4分)【答案】①小船 ②狂风 ③没有豁达的胸襟,不能做到不为外物所累

【解析】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①②空梳理文段即可得出答案,③其实考查的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迁客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他们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而袁中道则是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不符。

【参考译文】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快捷。傍晚如炮车般的黑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则有去国怀乡 . 观:

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贵州省安顺市】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13-17题。(1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去国( )怀乡 .

③薄( )暮冥冥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5.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 和 。(用原文回答)(4分)

16.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2分)

17.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4分)

【答案】13.(4分)①国都 ②日光 ③迫近 ④通“嘱”嘱托、嘱咐

14.(4分)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共事)呢?

15.(4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6.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2分)

17.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或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

②春和景( )明 .④属( )予作文以记之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世人景仰和学习。)(意思对即可)(4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11.正确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两处)

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12.翻译下列句子。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

13.【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 , 的崇高境界。(用原文语句回答)

14.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案】10.⑴求:探求 ⑵衡:逼“横”,梗塞,不顺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舜/发于/畎亩之中 评分说明:(2分)每划对一处1分,共2分。

12.(l)(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⑵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然后)才能改正。评分说啊:(2分)每小题1分,意思正确即可,但“微”“归”“恒”“过”重点词语的解释必须准确。

13.【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评分说明:(2分)每两空1分,答题不全或书写错误该处不得分。

14.示例:阅读了这两个文段后,我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高尚情怀所感染,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时刻把祖国装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忧患意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评分说明:(3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答出启示得1分,语言表述清楚1分。

【湖北省黄冈市】(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14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24.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⑴增其旧制 ( ) ⑵或异二者之为 ( ) ..

⑶众客和之如响( ) ⑷中坐有献鱼雁者( ) ..

2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类 无 贵 贱 徒 以 大 小 智 力 而 相 制 迭 相 食,非 相 为 而 生 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⑵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2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 。(2分)

【答案】(共26分,18-23题各2分,24、27题各4分,25、26、28题各2分)

24.⑴规模⑵不同,不同于⑶应和,同意⑷同“座”,座位

25.B

26.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27.⑴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⑵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28.【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参考译文】齐国姓田的人家,家里有近千食客。那一日这姓田的座在厅上。里面有的人奉献打来的鱼,有的奉献打来的雁。田氏看了,说道:“老天真是对人们好呀。不但让我们种植稻谷,还养这些鱼和鸟,让他们给人吃。”那些门客都讲对呀。只有姓鲍的孩子,那时候只有十二岁。上来说:“这讲的不对。天上和地下这些东西是跟我们一起生长的。只是类别不同。这些类别没有上下高低之分。谁吃谁是要靠体力(大小)及智力决定的,这才有弱肉强食的事。并不是那种东西为另一种而生呀。人可以拿来吃的东西,真是上天特地为人

造的吗?那么蚊子虱子喝人血,老虎和狼吃肉,我们能讲是上天造人来喂蚊子虱子,为老虎和狼造肉来吃吗?”

【湖北省十堰市】三、(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备,详尽 浊浪排空 排:充满 ..

B.北通巫峡 通:直到,到达 薄暮冥冥 薄:迫近 ..

C.此乐何极 极:穷尽 感极而悲者矣 极:十分,非常 ..

D.而或长烟一空 或: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22.《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19.(3分)A

20.(3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抓住“和”“惊,“一”等关键词语,翻译谁确即可。把至若“连起来翻译扣0.5分)


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相关热词搜索:文言文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中考题 虽有佳肴中考题汇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文言文《虽有佳肴》中考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11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