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

2016-01-11 08:30:5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一: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一: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幽邃( ) 佁(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犬牙差( )互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三、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

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如鸣佩水尤冽_____(3)树环合

__________ (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 (6)明灭可见________

(7)___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连。

六、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

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

么?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

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

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

心境的句子:

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

邃”?

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进行赏析?

小石潭记答案

一略二、1、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四.五 略

六、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3、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似与游者相乐”。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凄清10、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1、答: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2、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4、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二: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小石潭记 练习题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篁( )竹 清洌( )佁( )然 为坻( ) 翕( )忽 怆( ) 为屿( ) 为堪(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2、 解释加点字。

①下见( )小潭 ②隔篁竹( ) ③如鸣佩环( ) .....

④心乐之( ) ⑤水尤( )清冽( ) ⑥近岸( ) .....

⑦青树翠蔓( ),蒙( )络( )摇( )缀( ) ...... ⑧参差( )披拂 ( ) ⑨潭中鱼可( )百许( )头。 ...... ⑩无所依( )⑾日光下( )彻( ),影布( )石上 ....

⑿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 ⒀往来翕忽( ) ......

⒁斗( )折蛇( )行,明灭( )可见 ....

⒂犬牙( )差互( )⒃凄( )神寒( )骨 ......

⒄悄怆( )幽邃( ) (18)其境过清( ) ....

(19)不可久居( ),乃( )记之而去( )(20)隶( )而从( )者 ...

三、一词多义。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4)以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5)而 潭西南而望 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6)其 其岸势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7)为 为坻 全石以为底

(8)之 心乐之 全石以为底

(9)差 参差 犬牙差互

(10)从 从小丘 隶而从者 (11)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四、词类活用。

1. 心乐之 2.从小丘西行 3.日光下彻

4.斗折蛇行 5.犬牙差互

五.判断句式。

1.心乐之 ( ) 2.斗折蛇行 ( )

3日光下彻 ( ). 4.坐潭上 ( )

5.如鸣佩环( )6.全石以为底( )7.卷石底以出(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0、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七、填空。

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本文的体裁是 。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2、 本文按 顺序写: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3、 4、第四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的写法,“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

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5、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发现小石潭的句子

(2)

(3) 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4) 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5)描写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句子

(6)溪水曲折蜿蜒的句子(7)岸势参差不齐的句子

(8)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9)表现潭上凄凉寂静气氛的句子

(10)离去的原因的句子

八.问答题。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2.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九、比较阅读

(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

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

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

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

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三)(甲)同上(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

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

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

楼之所助也。

⑩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

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

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

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棋子敲击声。

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1、解释句中加黑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 ;乙文第一段

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

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

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

1.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2.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比较阅读答案

答案(一)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4.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5.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5: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6: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三)1.(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 2.D 3.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 4.(1)第一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

从成都出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又曲又长,纤巧秀丽,人们看到的形状像连环,像玉玦,像玉带,像圆规,像弯钩,颜色像玻璃,像美石,像绿沉瓜,幽深而暗绿,萦绕回旋在城墙下的,都是浣花溪汇流的地方。但是一定要到杜甫居住的草堂,浣花溪才有专名,那是因为杜甫住在那里罢了。

再往前走三四里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离得远一些,有时离得近一些。但岸边竹翠柏青。对岸林木阴森,直到溪水的尽头,远远地望过去,像荠菜一样。水光树色清幽,秀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从青羊宫往西。因溪水汇流而架设了三座桥,桥与桥之间,相距都不到半里。轿夫说溪水通向灌县,有人说:“江水是从灌口来的”,说的就是这个。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三: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试题

21、小石潭记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伐竹取道: ( )

水尤清冽: ( ) ( ) 可百许头: ( ) (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 (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 ) 犬牙差(cī)互: ( ) ( ) 以其境过清: ( ) ( )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 ( ) ( )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 (像蛇爬行那样) ..

C、不可久居 (居住) D、影布石上 ( 照映 ) ..

3、请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 )( )

A、 潭中鱼百许头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皆若空游无所依

C、 其境过清

D、濯涟而不妖 以其境过E、岂能为暴涨携之 乃记之而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B、作者在刚刚游览小石潭时候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C、作者在第一段中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由“小丘”写到“篁竹”,由“篁竹”写到“闻水声”,再由“闻水声”寻到“小潭”,在移动中带领人们领略不同景物。

D、“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主要是为了写出鱼的活泼可爱。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表现了小石潭荒僻幽静的特点。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C、“斗折蛇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流曲折、蜿蜒的特点。

D、作者以为“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原因是小石潭太幽静了,他感到害怕。

21《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1、取: 开辟

尤: 格外,特别。 冽: 寒冷。

可: 大约。许,来。

空: 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皆: 全,都。

布: 照映,分布。 澈: 穿透,。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差互:互相交错。

以: 因为。 清: 凄清。

居: 待、停留。 乃: 于是,就。 去:离开。

2、C。

3、答案:B、C。A、可以,大约;B、都;C、因为;D、清水,凄清;E、带走,离开。

4、参考: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静静地一动不动;

(鱼)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相互逗乐。 溪岸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D。主要是通过写鱼,从侧面突出水的清澈透明。

6、D。原因是作者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后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感到忧伤、悲凉。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四:八年级语文上册 小石潭记等四篇文言文复习习题 语文版

小石潭记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柳宗远(773-819),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顺宗永贞远年(805)他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他被贬谪永州,后又转柳州,直至死在那里。故又称“柳柳州”。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在永州,作者一住就是10年。作者为了排遣郁闷,搜奇觅胜,放情山水,写了许多水游记,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心胸气度寄托在里面。即为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期中的第4篇。其他7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小石山城记》。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作品中写鱼,既写了鱼的悠然自得,也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写溪水和溪岸,通过“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的比喻,“明灭可见”的描写,以及动静相融的笔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溪身和溪流的特点。

三、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从小丘西行:向西。/心乐之:感到快乐。/伐竹取道:砍伐。/水尤清冽:格外,非常;寒冷。/.....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日光下澈:通“彻”,穿过,透过。/影布石上:倒映。/佁然不动:.....

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

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悄(qiǎo)怆(chuàng)幽邃:......

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于是;离开。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铭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太阳光直照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头上。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文看不见。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长时间停留。

3、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第二段写景采用了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答:①位置偏僻 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 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上册22课 苏轼

一、内容梳理

1、著作背景:苏轼由于和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出狱后,责

授黄州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

2、本文描写了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对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文章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具体体现在“何夜无日?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之中。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即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却为自己赏月的高雅情趣自豪。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抱负远大,但一贬再贬,心中委屈不快,赏月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重点词语

欣然:高兴地(样子) 念:想,考虑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错,纵横 益:表示推测,可译为“原来”

但:只,只是 耳:罢了

三、重点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中考链接

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来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人生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

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来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5、划分朗读节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入夜即“解衣欲睡”,“闪”;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的“闲”。

7、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主旨在于说明道义高于一切。

二、解释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 .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

百里奚举于市 市场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 担子,责任 ..

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

劳其筋骨 使„„劳累 .

行拂乱其所为 行:行为 拂:违反,阻挠 ..

空乏其身 穷困缺乏 ..

所以动以忍性 使„„惊动 使„„坚韧 ..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

人恒过 犯过失 困于心 忧困 ..

衡于虑 同“横”,阻塞,不顺畅 .

而后作 作为,奋起 .

征于色 征验,表现出来 .

而后喻 明白,了解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外面,指国外 .

国恒亡 常常 .

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里面,指国内 拂同“弼”辅佐 有法度的臣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

三、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 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四、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五、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

☆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七、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

八、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题,又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十、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十一、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

☆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二、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居安思危 安不忘危 处安思危

十三、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四、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十五、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景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成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十六、2008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态,劳其筋骨”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

《曹刿论战》

一、《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国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解释词语

1、又何间焉 参与 .

2、肉食者鄙 鄙陋,目光短浅 .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养”的意思 专:独自占有 ..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遍:遍及,普遍 从:跟从 ..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猪、牛、羊等祭品 加:虚夸,谎报 ...

6、必心信 诚实 .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人信服 赐福,保佑 ..

8、忠之属也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

9、小大之狱 案件 .

三、翻译句子

1、肉良者谋之,又何间焉。

做大官的人考虑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四、课文理解

1、概括首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

△(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战争性质:是齐对鲁的一场侵略战争

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曹刿请见。

6、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7、首段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8、读了首段,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9、阅读2、3段,回答:

(1)解释词语:

公将鼓之 击鼓 .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

夫大国,难测也 估计,预料 .

望其旗靡 倒下 .

(2)翻译句子:

a、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打了胜仗,庄公询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第三次擂鼓士兵们的勇气已经竭尽了。

(3)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二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4)用原文语句回答:

a、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之时。

b、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5)第二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急躁冒进。

10、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重要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1、(1)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1)战前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佑护上。

(2)他能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12、曹刿在战场上的表现给你哪些启发?

例: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五: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6.21 小石潭记练习题 语文版

6.21 小石潭记

1.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心乐之 .

( ) ( ) ( ) (4)斗.

折蛇行

( (5)其岸势犬牙差互.. ( ) (6)记之而去. ( (7)悄怆幽邃.. ( (8)隶.

而从者

( 答案:(1)特别 (2)愣住的样子 (3)以„„为乐 (4)像北斗七星那样 (5)互相交错离开 (7)幽深极了 (8)随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答案:(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2)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

)

) ) )

(6)

(4)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茎蔓,(彼此)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四面/竹树环合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以其境/过清

【解析】选C。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解析】选D。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5.课内阅读。

(2013·苏州中考)阅读《小石潭记》前两段,完成(1)~(4)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下见小潭 .②参差披拂 ..

( ) ( ) ( ) (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往来翕忽 ..

答案:①向下 ②参差不齐 ③表示估计数目 ④轻快敏捷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答案: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②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阅读第1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及其作用的分析。“伐竹取道”是因为听到了水声,并

且想知道水声从何而来;同时也表明这里无路可走,侧面表现到这里的人少。

答案: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做简要说明。

答:

【解析】此题考查搜集信息的能力。能突出水清澈这一特点的句子,即能看清水中景物的句子。只要明白了这点,就不难回答。

答案: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

鱼。又北曲行纡

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注】①渴: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民桥其上 (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3)北堕小潭 .(4)卷石底以出 .

( )

( )

( )

答案:(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译文: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译文: 答案:(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甲】文: 【乙】文: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附【甲】【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的地方一尺,有的地方有二尺宽,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行,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可供人并列坐在那里休息。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眼看它已经静止不动了,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六: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复习试卷(苏教版)

涟水县第一中学初三语文学科作业纸

课题:《晏子使楚》 制卷人:黄培兵 组长:余银轩 做题人:陈宗兰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1—4。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 ) (2)齐人固善盗乎( )

(3)吾欲辱之,何以也?( ) (4)晏子避席对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风范,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二、阅读《晏子使楚》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晏子将使楚。…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齐之习辞者( ) (2)为其来也( ) (3)酒酣( )

(4)齐人固善盗( ) (5)晏子避席( ) (6)左右对曰( )

6.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本文而产生的成语有哪些?

8.楚王为何要在酒酣之时让左右‚缚一人诣王‛?

9.你认为晏子能够击败楚王的原因有哪些?你还知道他的什么故事?请写出一个。

综合题

10.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

11.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涟水县第一中学初三语文学科作业纸

课题:《人琴俱亡》制卷人:黄培兵 组长:余银轩 做题人:陈宗兰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6分)

(1)病笃( )(2)索舆( )( )(3)都不哭( )

(4)掷地( ) (5)人琴俱亡( )

(6)文中表示死亡的字词有( )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4.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2 分

5.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分

基础知识

6.《人琴俱亡》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家。

7.解释下列加点字。

(1)俱病笃 (2)了不悲

(3)都不哭 (4)弦既不调

8.文中子猷为什么要把子敬的琴摔掉?

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时了不悲。便

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时了不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何以/都/不闻消息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何/以都不/闻消息

涟水县第一中学初三语文学科作业纸

课题《小石潭记》 制卷人:黄培兵 组长:余银轩 做题人:陈宗兰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斗折蛇行( ) ..

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课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 。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总之,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七:苏教版八上语文复习题

八上语文第一学期复习资料

一、默写。

①“ ,决眦入归鸟。”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④“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 。”

⑤《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奇妙的比喻描写月光洒满庭院的句子:

“ , ,盖竹柏影也。”

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写景的古诗句:“ , 。

⑦《望岳》中能突出诗题中“望”的诗句是: , 。

⑧在《登飞来峰》一诗中,作者以“浮云”为喻,表达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的诗句是: , 。 ⑨某画家作了一幅名为《西湖春早》的画,欲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题在画上,你以为哪一联最合适,请写出来: , 。

⑩一草一木总关情,花草树木常被诗人借以表达感情,请写出这样的一组诗句: , 。

(11)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是“ , 。”

(12)《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月色皎洁的句子是 , , 。

(13) ,甲光向日金鳞开。(14)造化钟神秀, 。(15) ,浅草才能没马蹄。

(16)“ , 。”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17)写出杜甫《望岳》中你最喜欢的两句诗: , 。

(18)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19) ,甲光向日金鳞开。

(20)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21) ,谁家新燕啄春泥。(22) ,自缘身在最高层。 (23) ,甲光向日金鳞开。(24)江山代有才人出, 。

(2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26)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二、从下列几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错误的一项。( )

A.由于得罪了瓦西里神父,保尔被学校开除了,母亲把他送到了车站食堂里去做杂工。

B.保尔在路边上从押送兵手中解救朱赫来,后因维克托的告密而被捕。

C.《筑路》表现了保尔和战友们为保卫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显现出的英雄本色。

D.保尔在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情况下,完成了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对出下联。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千万名科研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用科学技术攻克了数万个难题,自主设计制造了“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顺利升空;10月31日“嫦娥一号”第四次变轨,奔月而去;11月26日第一张月球照片成功传回。这一刻,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月的梦想终于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上联:科学攻坚,万道难题悉数破解。下联: 。

四、用所给的修改符号,对下面的这段文字与标点进行修改。(不得超过6处)

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誉为“说真话的大书”,由其是这位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更是向世人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渡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此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国家和个人,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

五、探究题

1.“战胜自已!”是许多优秀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运动员怎样才能“战胜自已”。

材料一:曾经连续三年夺得世锦赛跳马冠军的程菲,在北京奥运会首跳得分第一后,却在自己的看家绝技“程菲跳”上出现重大失误,跪在垫子上,仅获铜牌。赛后她在解释原因时说:“确实很渴望得到这块金牌。”

材料二: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何冲,在3米板跳水比赛中,一路领先,最后以“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难度系数高达3.8的完美动作结束了比赛,最终以总分572.90分的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赛后他解释原因:没有紧张,把技术正常发挥出来了。

材料三:俄罗斯“撑竿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在本届奥运会上飞越5.05米横杆,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赛后伊辛巴耶娃说:“波波夫(俄罗斯游泳名将)对我说,什么金牌,银牌,铜牌,都把它们忘掉。只是行动,只是想着把每一个动作做好,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仅此而已。”

2.读下面的材料,概括什么是“绿色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其中62种外来杂草是作为牧草、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有意引进的。绿色植物的引种对我国农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原产于南美洲,现已遍布我国华东、华南、华中许多地区的水葫芦,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由于在河湖水塘中疯长,不仅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外来物种的引种和侵入,导致近年来我国的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的危害面积每年达150多万公顷;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的危害面积每年超过140万公顷;飞机草、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给农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574亿元。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它们的花粉还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

3.有专家曾对汉字发难,说汉字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美国小学三年级就过了文字语言关,而在中国就是读到大学仍在认字识词上下功夫,十几年寒窗,竟有一半时间要花在对汉字的认识上。读了下面几则材料,你想对这些专家说些什么呢?(4分)

材料一:汉字在字形与内在含义方面承载了如此多的意义,汉语应该是最适合做诗的语言。诗中每个字都由几个部首组成,每个部首又代表各自的意义,例如“愁是心头秋”。当我们看诗时,不仅能看到字与字的联系,而且能看到每个部首的联系。这些像画一样的字就有了无穷的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欧美许多球员就迷恋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中文字。维埃里的右臂上纹着 “力、恒、雷”等几个字,有人曾问过维埃里这几个字代表什么,维埃里说:“我去了一家纹身店找他们给我刺青,他们并没有告诉我这些字的意思,而是让我自己挑选。我特别喜欢这几个字的式样,所以就确定了它们。”

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源远流长,始终保持着原始的朴素而简洁的象形体态,隶属象形文字体系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图画文字早已夭折。只有汉语言文字历经五千余年的磨难,虽然经过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等的缓慢变化,但绝大部分汉字仍保持着完好的象形体态。就是在满清強权统治时代,发式变了,服饰变了,滿文还是难以取代汉文,仍是汉字一统天下,谁也动摇不了。

六、有人认为:汉字书写复杂,不如其他文字用字母表示来得简便。这种“汉字落后”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的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请你结合“汉字”专题学习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写一段反驳“汉字落后”、“废除汉字”等观点的话,60字左右。

文言文

一、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1) 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 ( )(3) 凄神寒骨 ( )(4)以其境过清 ( )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下见小潭。(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怡然不动。( )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八: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练习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练习卷

(一)积累(共1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村边的小河边成里傣家人的乐园。孩子们整日里泡在河里玩shuǎ,……酷爱清洁的女

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里一个个色彩bān斓的“浴

罩”浮在水面上,她们还在水中xī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wǔ媚。

(——选自《美丽的西双版纳》)

2((3) , ,是以必躬历山水……(钱泳《治水必躬亲》)

3、名著阅读。(4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

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品的主人公是:

(2)请根据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简要说说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运用(共10分)

4、从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恰当的句子的序号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2分)

春天的雨, ;夏天的雷, ;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

A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B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C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D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5、下面是某校宣传栏上的一则消息,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5分)

换用号:删除号:

今年十四岁的凌云,人小志高,平时学习克苦,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超过90分以上 。

他不仅重视课内学习,还十分注重课外学习,并且注意培养自己在实践中运用书本知识的能

关键。据他的班主任张老师介绍,凌云同学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判断,赢得

要求:①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加以修改。(2分) ②文中划横线句子都有毛病,请加以修改。(3分)

6、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往往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

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3

分)

提示:“风暴”可能指人生中的什么?“深深扎根”对我们人来说可能指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7、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1)6月5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大型早间节目——“朝闻天下”。请根据你的理解,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说说选择的理由。(2分)

朝闻天下: A.zhāo B.cháo .

我选( ),理由:

(2)仔细阅读下面“朝闻天下”栏目播报的两则新闻,回答文后题目。(4分)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爪哇省默拉皮火山喷发在即,印尼政府5月13日发出最高级别红

色警报,万名倚山而居的村民开始撤离这片“怒火中烧”的家园。

材料二: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务院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共有包括豫剧、曲剧、少林工夫等在内的22个项目

入选,反映了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的深厚文化积淀。

①写出材料一中“怒火中烧”一词在语段中的意思。(2分)

②请简要概述材料二的内容。(2分)

二、阅读理解(共4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暖树:向阳的树枝。 (一)仔细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8—9题。(共5分)

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说说你的理由。(3分)

⑵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造句也十

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试加以评析。(2分)

(二)阅读《高明的建筑大师》,回答文后10—13题。(共13分)

高明的建筑大师

蜜蜂,不光为人们酿造甜美的蜂蜜,它那卓越的建筑技巧,也给了人们极大的启示。

18世纪初,一个名叫马拉尔奇的法国人,精确测算了蜜蜂蜂窝的大小。他发现,构成每

个蜂窝底的三个菱形面的角度大小是一样的:锐角为70°32′,钝角为109°28′。马拉尔

奇把测算的数据公布于世。

后来,物理学家列奥廖拉看到了这些数据。他对这个固定角度很感兴趣,于是请大数学

家克尼格帮忙计算:在建筑上,要用多大角度的菱形面组成六角形蜂窝结构时,用料最省,

而得到的容量却最大。

克尼格计算的结果是:锐角为70°34′,钝角为109°26′。它与马拉尔奇的测算结果

很接近,虽说还有2′之差,但足以证明蜜蜂已经出色地解决了这个建筑学上的设计难题。

但过了几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经过计算指出,克尼格算错了,数值恰好等于马拉

尔奇的测算值。克尼格当然不承认,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论。

不久,一艘英国军舰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遇到风暴而沉没。调查人员查出了事故发生的

原因。原来这艘军舰在结构计算上有差错,而发生差错的原因竟是设计时所使用的对数表有

印刷错误。

克尼格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翻出自己使用的对数表,发现计算时正是使用了有

印刷错误的对数表。他立刻按照正确的对数表再计算了一遍,发现马拉尔奇测算出的角度是

正确的,1′也不差!

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人们惊叹于蜜蜂高超的建筑技巧。这种六角柱状体的蜂窝,不

仅消耗材料少,而且容量大,坚固结实。蜜蜂真是自然界最高明的“建筑师”啊!

学习蜂窝的建筑结构,使现代航空事业受益匪浅。因为飞行器的质量是必须“斤斤计较”

的,每减少1kg结构重量,就相当于减少几kg飞行重量。设计人员为了增加飞机的强度,

减轻质量,节省材料,从蜜蜂那儿取经,采用了铝合金和塑料制作的“蜂窝夹层结构”。这

种结构强度很大,而质量只有普通铝的1/5。

如果空心夹层结构用石棉或陶瓷来制作,还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可耐1000℃的

高温,用它做火箭和导弹的壳体,是最好不过的了。

如今,有一种蜂窝结构的轻质塑料板,可用它来搭建质量轻、强度高的房屋。它的密度

只有普通建筑材料的1/3到1/5,但坚固耐用,不易变形,还具有隔音、隔热等性能。

10、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意,给“蜂窝结构”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4分)

11、第4段中说:“蜜蜂已经出色地解决了这个建筑学上的设计难题。”这个建筑学上的

设计难题具体指什么?(3分)

12、请简要回答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13、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论断是否恰当?并简述理由。(3分)

⑴从克尼格对蜂窝结构进行数学计算的全过程看,他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⑵蜂窝结构用于飞行器制造和建筑材料,都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高温等性能。

⑶最终,马拉尔奇、马克洛林、克尼格三人对蜂窝结构的测算结果是一致的。

实相应成趣。

总之,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

17、仔细阅读下面古文,回答文后问题。(4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

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臵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①在《小石潭记》中找出与“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意境相近的句子。(2分)

②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2分)

20、品味文中划线句子,说说下面哪句诗最能体现该句的意蕴。(3分)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我选

21、仔细阅读上文及所给材料,说说“闲人”的内涵(4分)

材料:苏东坡,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他的一生,是在北宋的变法、反变法的政治斗争

风浪中度过的,因“乌台诗案 ”被逮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

书公事”。历经几起几落,直到贬至海南省。从他中举为官到去死的四十五年中,前后有十

四、五年都过着贬谪流放、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篇文章他谪贬黄州后写的。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九: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

灌南县树人实验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三)

( 八上文言文部分 )

1、《晏子使楚》选自《燕子春秋》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什么人?’我们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两个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枸橘,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现在的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进入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苦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课文理解)。

(一)、解释文中下列词语的意义

1.方( ) 2.坐( ) 3.徒( ) 4.固( )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意义。

1.坐盗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何以:__________何坐:__________避席:__________

2.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说明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根据课文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晏子使楚》专题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6题。

【甲】《晏子使楚》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

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

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A.齐之习辞者也 ( ) B.王曰,何坐?( )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齐人固善盗乎 吾尝疑乎是 B.吾欲辱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乃喟然叹曰 屠乃奔倚其下 D.故撞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解释

【甲】文中划线的句子。“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译文:

4.请根据提示,将【甲】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在A、B两处。(2分)

——楚王当堂羞辱——楚王自取其辱

5.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不理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的场面叙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3分)

晋平公话音刚落,

6.【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2、《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同步测试:

一、注音:

隔篁( )竹

水尤清洌( ) 佁然不动( ) 往来翕忽( ) 悄怆( ) ( ) 参差( )( ) 俶尔远逝( ) 犬牙差 ( ) 互

幽邃( )

二、重点词语解释: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 1)以 ②卷石底以出( ) ..

②下见小潭:向下 ③以其境过清( )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 ...

(4)可④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3)清 ..

⑤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 ②以其境过清( ) .

⑥蛇行:像蛇(爬行)那样。 ①心乐之( ) .

⑦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 ②似与游者相乐( ) (5 ...

⑧日光下彻:向下 .

⑨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

⑩心乐之:以„„为乐,喜欢。 .

三、一词多义

①全石以为底( ) ①全石以为底( ) ..

(2)为

3、《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我想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里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4分)

(1)怀民亦未寝( ) (2)水中藻荇交横( ) ...

2、解释加点的字(12分)

念无与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相与步于中庭( ) ....

盖竹柏影也( ) 寻张怀民(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并翻译(12分)

(1)月光澄澈的句子:

翻译:

(2)主旨句: 翻译:

4、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那几点?蕴含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感情?(6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篇十: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总复习

八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第一单元〗

《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

〖第二单元〗《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

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革命诗二首》选自《革命烈士诗抄》。《把牢底坐穿》作者何敬平。《花》作者白深富。

〖第三单元〗《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人。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1)立意新奇;(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

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第四单元〗

《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望岳》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钱塘湖春行》选自朱金城《白居易笺校》,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世称荆公,谥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第五单元〗《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家。全文采用由总到分的顺序,分说部分则采用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顺序。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

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其体裁为说明文。

《都市精灵》选自《随笔》,作者舒乙,当代作家,本文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幽径悲剧》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明天不封阳台》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杜卫东。本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提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第六单元〗《从小就要爱科学》作者苏步青,著名数学家。本文是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写的序言。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贡献。 《在太空中理家》选自《太空漂流记》,作者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本文记叙了在太空中生活的情况,解说了太空生活不同于地面生活的原因,表现了“在前线的冒险者”的探索、奉献和牺牲精神。

《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生科技》,作者谈家桢,遗传学家。本文向读者介绍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的发展。文学用了四个小标题,首先说明了克隆的含义,接着介绍了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发展,最后介绍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及对克隆的思考。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小样。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于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光明前景。

《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歌集注》,作者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别云间》选自《夏完淳集》,作者夏完淳,字存古,松江华亭人。云间,松江的古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复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31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