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2016-01-11 08:34: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实验专题复习题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实验专题复习题

八年级物理期末实验复习

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

1、(2012江苏淮安)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

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

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201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

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

断升高

3、(2012山东聊城)下列做法不能使水

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4、(2012四川眉山)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

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DE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5、(2012江苏宿迁)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

样会使水的沸点_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_(填“ ①”

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 __。

6、(2012 湖南衡阳)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 ℃。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二、探究光的反射

1、(2013年福州市)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23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

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同组的

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23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东营市) 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

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

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

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

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入射角 200 300 500 反射角 700 600 400

3(泰安市2013年)3.如图所示,若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0

C.入射角是300 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0

4、(2013年苏州市)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5、(自贡市2013年)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

传播路径的是( )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物与像的关

1、(2013年广东省)如题17 图甲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l)下面步骤a 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

实验步骤a 、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

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

A2';A3、A3'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

置A1 。

(2)如题17 图乙,分别将实验中

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

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

数据填入右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

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3)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

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3、(2013年衢州卷). 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 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4、(2013江苏盐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

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2013年武汉市)某同学利用两支同样的蜡烛等实验器材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一

支 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

(2)他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两支蜡烛,请画出该

同学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江西省2013年)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2)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时需,

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井在同一直线上。其中

说法 正确(填序号)。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

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2、【分析与论证】(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2)如图18所

示,光屏应移至 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 观察(填“左”或“右”)

2、(2013山西中考物理)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

如图15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

是 。

(2)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5e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

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

出烛焰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

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3、(2013年安徽).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老师要

求他观察物距等于5cm时烛焰所成的像。实验时,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物距为5cm处,移

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

(1)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或“C”)。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 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 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4、(2013四川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

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

放映机”).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

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

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一、用刻度尺测长度

1、2012广东省)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

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物体的宽度

是 cm

二、用停表测时

1、(2012安徽)如图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___。

三、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1、(2012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温度记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B”、“C”),示数为 ℃。2、(2012四川凉山)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3、(2012山东泰安)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规

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四、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1、2013年广东省)小王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处后,指针静止时出现题

11 图甲的清形,此时应向调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由题11 图乙丙可知烧杯的

质量为 g ,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 g。

五、测固、液体的密度

1、(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 德化盛产陶瓷,小李

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1)把天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

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

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23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4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

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

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25所

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填“偏大”或“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图2

1>.

本实验的原理:

2>.

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图3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

(3)所测路程为 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进行论证: A长号演奏时,号管的长度不同,吹出的声音就不同;

B让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

C放在钟罩内的正在发声的闹钟,若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则几乎听不到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小铅笔,把钟敲响后取一张白纸在笔尖上拖动,会看到白纸上会出现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其它的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 3、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

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

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

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4、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塑料球的作用是

5、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 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 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 论是 。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

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如果选

用另外一块,会为: 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观察;

(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8、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 的高度大小。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0、如图11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 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 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 ∠i,说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说明

11、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

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1)图8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9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12、如图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 物体在ABCDE几点时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E

②它的熔点是多少? ③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溶化, 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13、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 _ _ 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

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_____ ___的。

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15、我们准备通过实验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用的器材有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凸透镜及相应的支座针对实验的过程,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内容或回答问题:

(1)实验中,要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及光屏中心三者在________,这三者放在中间位置的应当是________.

(2)为了完整地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透镜焦距为f,则蜡烛应放在凸透镜前物距u分别是:

u=2f、u=f,以及u>2f、________、________的三个区间内;

(3)实验中我们首先要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实验当天是阴天,如何借助上述器材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16、小芳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11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现有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钟表,还需的测量仪器是

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点):

a:18、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___________。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18、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14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14乙所示,则此时水温是 .

(2)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的数据,当水温升到90℃时开始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有关数据如下: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第 分钟记录错误.

(3)实验中发现加热烧杯中的水到沸腾时,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解决的方法是 .

(4)如图14丙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小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

质量和密度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一、实验探究:

1. (2010泰州)20.如图9所示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情景,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济宁)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11(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11(乙)所示1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

是 。

(2)右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

,进行分析比较: ① 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②铁的密度为

③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答:

④ 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

2. (10南通) (6分)小刚家准备建一栋新房,爸爸买了一堆材料相同的石子,小刚选取一块石

子在实验室测它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石子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 ;② .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三:2012-2013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s,平均速度为__ 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3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

(3)所测路程为 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进行论证: A长号演奏时,号管的长度不同,吹出的声音就不同; B让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

C放在钟罩内的正在发声的闹钟,若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则几乎听不到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小铅笔,把钟敲响后取一张白纸在笔尖上拖动,会看到白纸上会出现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其它的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

3、如图7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4、如图1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是 ,此现象说明 ;5、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

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塑料球的作用是

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

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 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

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 论是 。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较好;如果选用另外一块,会为: 的现象而难于确定像的位置; (3)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____ (A/B)这一侧

观察; 板做实验

(4) 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

8、图17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此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通过玻璃板找到像。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某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他得出实验面镜成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除了测量物距和像距之外,还必须比较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蜡烛移到个位置连规律:“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实验专题复习题

八年级物理期末实验复习

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

1、(2012江苏淮安)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

是 。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

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201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水沸腾

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

断升高

3、(2012山东聊城)下列做法不能使水

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4、(2012四川眉山)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

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DE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5、(2012江苏宿迁)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

样会使水的沸点_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_(填“ ①”

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 __。

6、(2012 湖南衡阳)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 ℃。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二、探究光的反射

1、(2013年福州市)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23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

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同组的

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____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23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东营市) 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

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

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

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

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入射角 200 300 500 反射角 700 600 400

3(泰安市2013年)3.如图所示,若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0

C.入射角是300 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0

4、(2013年苏州市)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5、(自贡市2013年)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

传播路径的是( )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物与像的关

1、(2013年广东省)如题17 图甲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l)下面步骤a 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

实验步骤a 、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

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

A2';A3、A3'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

置A1 。

(2)如题17 图乙,分别将实验中

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

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

数据填入右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

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3)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

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3、(2013年衢州卷). 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 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4、(2013江苏盐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

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2013年武汉市)某同学利用两支同样的蜡烛等实验器材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一

支 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

(2)他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两支蜡烛,请画出该

同学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江西省2013年)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2)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时需,

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井在同一直线上。其中

说法 正确(填序号)。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

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2、【分析与论证】(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2)如图18所

示,光屏应移至 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 观察(填“左”或“右”)

2、(2013山西中考物理)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

如图15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

是 。

(2)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5e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

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

出烛焰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

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3、(2013年安徽).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老师要

求他观察物距等于5cm时烛焰所成的像。实验时,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物距为5cm处,移

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

(1)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或“C”)。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 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 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4、(2013四川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

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

放映机”).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

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

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一、用刻度尺测长度

1、2012广东省)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

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物体的宽度

是 cm

二、用停表测时

1、(2012安徽)如图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___。

三、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

1、(2012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温度记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B”、“C”),示数为 ℃。2、(2012四川凉山)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3、(2012山东泰安)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规

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四、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1、2013年广东省)小王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处后,指针静止时出现题

11 图甲的清形,此时应向调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由题11 图乙丙可知烧杯的

质量为 g ,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 g。

五、测固、液体的密度

1、(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 德化盛产陶瓷,小李

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1)把天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

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

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23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4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

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

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25所

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填“偏大”或“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五: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一:声现象

考点: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不同介质的传声性能与传声速度不同及传播特点;了解乐音的三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中考命题热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回声测距;实际问题中声音三特征的识别

基础知识

1.声音是由_____产生,靠_____以_____的形式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在金属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_____,真空_______传声。

2.把密封容器内的空气越抽越少,从容器里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弱,人们根据这种趋势推理出“在真空条件下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物理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人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发声物体在振动,人们把一些轻小物体放在发声物体的表面上,发声体的振动会引起轻小物体的弹跳,这种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其它办法来显现出它的作用效果的物理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研究音调与发声体长度关系时,保持发声体的粗细、张力等其它因素相同,这种物理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3.乐音是由物体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_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如果在寂静的夜里播放音乐,会影响人们的休息,此时音乐声属于______。噪声的等级单位是_______;超过______dB的声音会对人的听力会产生影响,超过______dB的声音会分散学习和工作的注意力,超过______dB的声音会干扰人们的休息和睡眠;可以在_______处、_______处、或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4.乐音的三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响度与振动的________有关,振幅越大,______越强,若增大距发声体的距离,人们听到声音的响度________;音调与与振动的________有关,频率越快,______越高,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笛声的________不同;笛声和口琴声有不同的______;声音的模仿秀节目,其实是模仿他人的________。

5.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和________;B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超声除尘属于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回声定位属于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______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_______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_______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_______s.

6.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______m.

7.频率为________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________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______dB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______dB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12安徽省第3题)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很小。

10.“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二、选择题

1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12.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

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15. 信息1: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2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6.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 )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 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

17.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 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18.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19.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20.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21.(2012广东省第5题)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22.(2012安顺第1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3.(2012山东渮泽第3题)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4.(2012山东泰州第22题)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A B C D

25.(2012四川成都第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

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

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响度

图2 D. B超检查身体是 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三、实验与探究题

2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28.请阅读下面一段

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

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

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

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图1-2 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__._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29.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_,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_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_________左右,声具有_________.

(4)短文B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复习二:光现象

考点: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相关的光现象;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虚像的概念;知道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光的色散;了解光的三原色;了解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常识性应用

中考命题热点:光的色散说明了什么;不同颜色物体透光和反射光的特点;红外线热效应大、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感光;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利用光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释简单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光路图

基础知识: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在水中的光速比这个值要_____。

2.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______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不同方向,这种反射称为_______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不同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这里利用了光的_________原理,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原理,用近视眼镜矫正视力利用了光的_________原理(选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

4.平面镜成的像在位置上满足“物像连线与镜面_______,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大小上满足“物像大小_______”,在性质上满足“平面镜成____像”。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玻璃板来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玻璃板前放上一支点着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拿一支没有点的、和板前点着蜡烛等大的蜡烛前后移动,直到板后的蜡烛与板前的蜡烛在板后所成的像______为止,这种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方法在物理上称为___________法;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若在玻璃板中很难看清蜡烛的像,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桌面上移动蜡烛,始终无法使未点着的蜡烛与“点着的蜡烛”完全重合,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人们在板前能看到板后未点着的蜡烛,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同时也能看到板后有一支“点着的蜡烛”,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请说出一种方法来验证板后的“点着的蜡烛”是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______(选填“法线”或“水面”),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_于入射角;这里强调“斜射入”是为了排除“光_________________时,折射角___入射角”情况。

6.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和_____;将这三种光按相同强度混合在同一位置上,在这一位置能看到____光。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色光决定。

7.电视遥控器是利用____外线来传递_______,红外烤箱是利用红外线传递_______,______外线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百元大钞在_____外线的照射下能看到防伪标志。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电影、幻灯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是利用________使剧场里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人在河岸上观察到水中有白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造成的;如果观察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________ (选填“深些”或“浅些”),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造成.

3.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块平面镜,一只小球沿桌面向平面镜滚去,结果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下运动的.由此可知,平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是________度.

4.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束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5.如图2,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由图可知,A0是________光线,OB是________光线,OC是________光线,∠N′0C是________角.

6.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两岸风景如画,上午七八点钟的时候,某同学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带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照片,那么该同学应站在河的____岸(选填“东”或“西”)拍摄,这一选择是根据光的________规律而作出的.

二、选择题

7.如图3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

图1 图2 图3

8.如右图所示,用手电筒 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 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

原因是 ( )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

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

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

三、作图题

9.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使一细束光的光路发生如图5的改变.请在图6(A)(B)(C)中分别画出示意图.

14.如图7中,MM′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是一个物点,P′是P的像点.图中画出了由P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折射光线.

图5 图6 图7

四、阅读材料

10.寻找“往日之光”

在科幻小说《 往日之光》 中,作者鲍勃· 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想像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 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 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 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扰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低飞驰的光的速度.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依据.

2012年各地最新中考相关试题

1.(2012安徽)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1),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2.(2012广东)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六: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专题复习

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1)

一.力和运动

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下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

(2) 0~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ww w.X kb1.c oM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_______。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_______。

17.(12眉山)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你

(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 。

(2)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分度值是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人下表的空格处.新|课 |标| 第 |一|网

(3

(4(5二.压强

1.

(c) 1题图

(1)小明从观察测量 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他在实验中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x k b 1.c o m

(4)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①当 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②当 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三.浮力

1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小强同学和同学们合作做了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由A、C两图可知:物体的质量为 kg,物体的体积为 m 密度为 kg/m。(取g=10N/kg)

(2)由B、C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w W w.x K b 1. c o m (3)由C、D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

(4)由 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2. 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F。已知 圆柱体高为8cm,实验记录如下表:

3

3

(1(2(3(4

四.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wwW .x k B 1.c Om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

啊 A

秤盘

砝码

调零 螺丝

支点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如图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

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

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请计算出后两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3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 (45s,则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___W。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七:2015-2016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项训练

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

速度= m/s。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4

5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

(3)所测路程为 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12、如图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

物体在ABCDE几点时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E

B C D

②它的熔点是多少? A

③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溶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13、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一光学仪器)。

(4)在(3)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拿走光屏,再将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______ _ ____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_____ ___的。

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_____。

1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现有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钟表,还需的测量仪器是;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

点):

a:;

18、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_________。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在熔化过程

中共持续了 分钟

18、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14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若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的示数如图14乙所示,则此时水温是 .

(2)下表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观察记录的数据,当水温升到90℃时开始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有关数据如下: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第 分钟记录错误.

(3)实验中发现加热烧杯中的水到沸腾时,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解决的方法是 .

(4)如图14丙所示,小试管中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的烧杯中,小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

一、实验探究:

1.

2. (2010泰州)20.如图9所示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情景,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1)________ _____(2)_____ 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10南通) (6分)小刚家准备建一栋新房,爸爸买了一堆材料相同的石子,小刚选

取一块石子在实验室测它的密度.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小刚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石子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 ;②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

g.在量筒内

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子的体积是 cm3,此石子的密度是 kg/m3.

3.

(鸡西)29.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在实验室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了实验操作。 10g C A B (1)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 g;橡皮泥的体积V= cm3;橡皮泥的密度ρ= 。

二、特殊测量:

1. 如何称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2如何测一段1cm长的细棉线的质量?

3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

11、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其中江面正桥长1572m,一列长428m的火车完全通过正桥用了100s,试计算这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共需多少时间?

2.(04南宁)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复习题分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知识点梳理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 等物理现象。

2、物理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

3、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0.172km 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8、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nm B、2mm C、2cm D、2dm

9、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 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3.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竹排、青山

照物是( )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沙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B、青山、江水 C、青山、竹排 D、江水、青山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 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运动的快慢 序号:04

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m/s,km/h,

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④⑤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大人 B、小孩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3、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

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是甲、乙两

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m处 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 D、乙在甲前面1.2m处

5、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1.33m/s B、7.2km/h C、2.5m/s D、4.8km/h

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__m。

3、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7、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8、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测量平均速度 序号:05

1.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图9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 ;

(2)小高在第 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 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九: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释放。 (2)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其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小车运动的距离。 (3)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___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 实验中: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

(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6)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7)在本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如果可以补充器材,你还能进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实验名称)

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 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如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

(1)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 (2)小辉同学为了完成对猜想D的探究,他应按 两图进行。

(3)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所给出的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与接触面受到压力大小F之间的关系图像。

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与F的关系是

(4)

利用现有器材且保持木板水平,还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正确或者错误,请你把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操作过程叙述出来: . (5)同学们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 运动,原因是: 2. 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若物体不是做匀速运动,而是做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 摩擦力;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弹簧测力计读数 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4)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实际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实际操作时,手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难做到的,因而测力计的读数不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法,确保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你的做法及其原因:

三、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

1.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

乙 甲

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 ,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

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 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来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 的大小.从而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 2.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有关时,要保持 不变,让小球在 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小盒子移动过一段距离,研究不同速度小球对小盒子做功的大小;要探究动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时,要保持

(2)小聪所在的小组的探究记录如下表。

分析后你得出的结论是: 。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小明所在的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 表二(小球质量为m:=100g)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 . 3、了解到“重力势能”知识的小东同学,想用身边的器材(铅球),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其探究程序如下:(1) 猜想: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2) 实验提供的实心铅球有2kg、2kg、3kg各一个,细沙(足够多)、刻度尺、两个相同大纸盒,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完成实验步骤:A、将适量的沙子放进大纸盒里拨平;

B、取质量为__________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相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C、取质量为__________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不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3)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依据是 ;(4) 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B步骤得到的结论是:重力势能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C步骤得出的结论是:重力势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6.如图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倾斜程度可调的实验装置。小李用其探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李提出如下猜想: A.速度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 B.速度大小可能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C.速度大小可能与物体下滑起点的高度有关。 可供选用的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若干,秒表。

(1)若用此装置探究猜想A,除秒表外,还要选用的器材是 。 (2)下表是利用一钢球测得的数据,这是探究猜想 (填序号),实验中还应保 持 相同,结论是: 。

(3)说出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一种原因: 。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__________;如果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2)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小明的第三次实验使用了弹簧秤和钩码,已经读出弹簧秤的示数为0.8N,请你在表格中填写该次实验的动力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篇十: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2、运功和力的关系(即: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依据)

结论:接触面越光滑物理所受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结论:(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液体压强的特点。 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容器底部、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液体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专题训练:

1、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 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这种方法通常称为转换法。 (2)由图 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由图(a)和图(d。

5、小佳同学利用运动鞋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1)如图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 N.

(2)再往鞋子里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鞋对桌面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运动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图象.

(4)分析图象可得结论: (5)若他拉着运动鞋匀速前进的速度由0.02m/s变为0.04m/s,在其他情况不变时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 .(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7、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面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棉上立放一本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通过实验图(a)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小刚是根据现象来比较压强的.

(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得出:在 一定时, 越大,压强越大。

(3)通过观察图 和图 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比较Pb Pe.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

密度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数学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复习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复习(2016-01-1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32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