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

2016-01-11 08:48:0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一: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一: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含解析)

说明文阅读汇编

1、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这个问题,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此叫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说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3、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成都、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答案:本文从南、北、西、东四个方面的尊卑和“左右”谁尊谁卑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

明。【本文共5段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然段,举《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例子,并引出主题“位次的研究”。第二部分为③自然段,详细地论述了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得尊卑问题。第三部分为第④-⑤自然段,论述左、右谁为尊,谁为卑。理清脉络就会发现,答题点锁定在第三部分即④-⑤两段,概括一下就可得到答案。】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①文章开头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事例,引出下文,点明文章中心-位次

的讲究;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兴趣。③结尾再次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④再次点明文章中心,说明位次的研究。【从题干分析来看,主要是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的作用。明确首段的作用: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增加文学色彩,引起读者兴趣;c、引出说明对象;d、点明中心。尾段的作用:a、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b、点明文章中心。】

3、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答案:A项中的“闾左“指贫民,古时贫民居住闾左,富人居住闾右。在战国、秦、西

汉的时候,左右排序以”右“为尊。A项中的“左”为卑,“右”为尊,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左右尊卑问题。

B项中的“西东”指兄弟各走各的路,由于时局原因,不能相聚在一起,在这里不指具

体方位,更不指位次。【本题属于文段知识运用题,只要紧扣原文段“位次的讲究”里“南北东西”和“左右”谁尊谁卑,就能解决。】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共8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13年

和2014年通水,以男方充盈之水 ① (滋润 滋养)

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

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中线一期

工程为例,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

多个大中城市,每年可输送的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

相当于黄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达6000万。根

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减少地下水开

采,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缓解。随着受水区水资

源生态的改善,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

消除,从而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

【材料二】

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均为北京送水12.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到95%。此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还可以将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大大加强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通过天然和人工② (回填 回补),有效遏制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时,部分来水还可向首都的河湖补充清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

1.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分)

2. 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2分) 答:

3. 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4分)

【甲】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乙】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效益

【丙】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

北京:1、①滋润②问补【解析】纯语感。

2、①中线一期输送距离长,全长1277公里②中线一期流经范围广,沿线经过丹江口、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天津、北京等15个大中城市。

【解析】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图的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图例;图中的文字信息)其次,根据图中的信息,阅读【材料一】,筛选跟图中相关的信息“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最后,分条进行说明。

3、【乙】【解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首先观察三个选项,提取三个选项的关键点;【甲】经济效益【乙】未来效益【丙】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材料一】提及了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材料二】整体都在说南水北调对北京城市供水、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的净化等,没有提及“经济效益”因此排除【甲】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由此,可见南水北调的效益还未全部提前实现,所以排除【丙】,答案为【乙】。

3、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 KTV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致其爆燃。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所以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副实,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它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

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 2012年 9月,中科院专家就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 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 0.1微米的超细微粒。

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某种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快感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地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

1.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4分)

①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

②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

3.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4分)

4.张阿姨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卫生间异味,请根据本文内容,给她提两条建议。(3分)

杭州、1.答:空气清新剂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爆炸;会造成二次污染;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引起慢性中毒。

【简析】这篇说明文结构简洁清晰,开头由事件引起对空气清新剂的讨论,中间 2-4段分别概述空气清新剂的不同危害,结尾提出建议。所以对 2-4段逐层提炼要点即可。

2.①答:不能删去,“真正”强调了空气清新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空气质量。

②答:不能删去,“或许”表示可能,准确地说明即使是较为知名的品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简析】对这类题目,首先明确回答能否删去,接着解释词汇含义,表明在删去情况下会出现的情况即可。

3.答:夏秋季节日照强烈,而空气清新剂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高温下容易爆炸;夏秋季节容易生成臭氧,它会与空气清新剂中的化合物反应,造成环境污染。

【简析】对空气清新剂的三点危害分析排除后,会发现它“易燃易爆”“易和臭氧发生反应造成污染”的特质,在夏天日照强烈、容易生成臭氧的情况下,尤其会引发问题。

4.答:建议一:少用或慎用空气清新剂,最好不用。建议二:不要长期使用同一品牌,以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二:201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说明文阅读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三: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1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与欣赏

(2015•福州中考)阅读《植物的“五官”》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万。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慧眼”识光、靠“口”吃“荤”、 “嗅”到“防虫警报”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

3.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噪声除草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主要利用植物听觉能力非同寻常,以及对不同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2015•莆田中考)阅读下文,完成8-9题。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有删改)

8.“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文的“恶性西化”。②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

9.治疗“语言癌”可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概括。 ①从青少年抓起(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或: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引导教学,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考试及课纲的修订引导教学。)②推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或:倡导说话做到精准、生动、雅致。)

(2015•孝感中考)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人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着蓬勃的生机。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年第11期,原文作者:吴旭阳,有删改)

19.作者为本文拟题时,在“仿生建筑”和“会呼吸的建筑”这两个题目上反复推敲,难以确定,请你帮他从中选定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选“会呼吸的建筑”,题目新颖,运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形象生动; 示例二:我选“仿生建筑”,题目直接简明。

20.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示例:从结构上看是总领下文,三个分句分别和③、④、⑤段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便于读者理清阅读层次;从内容上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种建筑的总体形态特征。

21.从文中看,“马蹄莲建筑”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供热和发电。

22.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科技将产生无限可能。你认为未来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仿生建筑呢?请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 示例:变色龙建筑——仿照变色龙生态特征,具有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不同颜色的功能。

(2015•苏州中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

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将人和蚊子在雨中漫步的“惬意”和“危险”作比较,提出蚊子“在雨中为什么能够毫发无损”的问题,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问题的具体说明。

14.写出第⑤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列数据、打比方。列数据:运用“1/50至1/300”等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打比方: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便于读者展开想象,感知理解。

15.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 B )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2015•内蒙古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0—23 题。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

王宗平

①国务院日前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什么会选择校园足球呢?动商,这个与智商、情商一并阐释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诠释选择校园足球的历史必然性。

②什么是动商?为什么提出动商理念?动商,就是一个人的运动商数。动商的提出与国人对体育的偏见不无关系:在许多国人心目中,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金牌。竞技体育本来是精英体育,金牌本应是荣耀。然而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脱离了教育体系的正轨,运动员只注重训练而忽视文化教育。运动员除了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外,几乎一无所长,一旦退役则无法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③其实,竞技体育只是体育最小的一个范畴,体育更广泛的外延是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也就是全民健身。动商就是要把体育本来就包含的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有机融合在内,改变人们对体育片面的认识和偏见。

④校园足球,本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很多校长、老师、家长的眼里,踢足球的都是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而千方百计阻止学生踢球。校园里没有了

足球,足球人口就没有了依托,竞技足球就失去了根基。校园足球要发展,必须改变人们对足球的偏见。

⑤动商的提出进而重振校园足球,这个过程还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如今,中国体育正面临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们对体育充满了偏见,另一方面青少年体质却连续下降;增强体质必须靠体育锻炼,而对体育的偏见却阻碍着体育锻炼。提出动商的概念,就是要打破这种怪圈。人们总是担心孩子在踢足球中容易受伤,不可否认,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但这种危险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体育的追求与向往。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危险的存在,人们在运动中培养了冒险的精神,培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⑥踢足球同样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在踢球时,球员要综合运用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动作,这就是对智商的培养与锻炼。玩转足球需要球员间的默契配合,而这正是情商培养的有效载体。同样,在踢足球过程中,难免踢别人一脚,或者被别人踹一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说“对不起”和宽容别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商,进而带动智商、情商,就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减)

20.文章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下定义

2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最”一词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最”一词准确说明了竞技体育在体育这个范畴中小的程度,同时体现了国人对体育范畴片面认识的程度之深。

22.“校园足球与体育有着类似的经历。”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个段落的开头合适?( B )

A.第③段 B.第④段

C.第⑤段 D.第⑥段

23.对“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改变人们对足球的偏见,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

B.让体育回归教育,全面解决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问题。

C.体育运动既培养了学生冒险的精神,又能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

D.在踢足球时,踢别人一脚,或者被别人踹一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宽容别人。

(2015•东营中考)阅读《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四: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1、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这个问题,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此叫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说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3、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成都、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答案:本文从南、北、西、东四个方面的尊卑和“左右”谁尊谁卑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

明。【本文共5段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然段,举《红楼梦》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例子,并引出主题“位次的研究”。第二部分为③自然段,详细地论述了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得尊卑问题。第三部分为第④-⑤自然段,论述左、右谁为尊,谁为卑。理清脉络就会发现,答题点锁定在第三部分即④-⑤两段,概括一下就可得到答案。】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答案: ①文章开头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事例,引出下文,点明文章中心-位次

的讲究;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兴趣。③结尾再次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④再次点明文章中心,说明位次的研究。【从题干分析来看,主要是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的作用。明确首段的作用: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增加文学色彩,引起读者兴趣;c、引出说明对象;d、点明中心。尾段的作用:a、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b、点明文章中心。】

3、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答案:A项中的“闾左“指贫民,古时贫民居住闾左,富人居住闾右。在战国、秦、西

汉的时候,左右排序以”右“为尊。A项中的“左”为卑,“右”为尊,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左右尊卑问题。

B项中的“西东”指兄弟各走各的路,由于时局原因,不能相聚在一起,在这里不指具

体方位,更不指位次。【本题属于文段知识运用题,只要紧扣原文段“位次的讲究”里“南北东西”和“左右”谁尊谁卑,就能解决。】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共8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13年

和2014年通水,以男方充盈之水 ① (滋润 滋养)

北方干渴大地的梦想已经实现。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

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中线一期

工程为例,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

多个大中城市,每年可输送的调水量达95亿立方米,

相当于黄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达6000万。根

据需要,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减少地下水开

采,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以缓解。随着受水区水资

源生态的改善,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

消除,从而为这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

【材料二】

2014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均为北京送水12.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达6000平方公里,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证率将由75%提高到95%。此外,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不仅减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出水量,还可以将富余来水调入密云水库存蓄,大大加强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通过天然和人工② (回填 回补),有效遏制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时,部分来水还可向首都的河湖补充清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

1.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分)

2. 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2分) 答:

3. 下列三个选项,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4分)

【甲】南水北调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乙】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将产生更好效益

【丙】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

北京:1、①滋润②问补【解析】纯语感。

2、①中线一期输送距离长,全长1277公里②中线一期流经范围广,沿线经过丹江口、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天津、北京等15个大中城市。

【解析】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图的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示意图;图例;图中的文字信息)其次,根据图中的信息,阅读【材料一】,筛选跟图中相关的信息“输送的距离长”“流经的范围广,沿线经过多个大中城市”。最后,分条进行说明。

3、【乙】【解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首先观察三个选项,提取三个选项的关键点;【甲】经济效益【乙】未来效益【丙】效益已全部提前实现。【材料一】提及了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材料二】整体都在说南水北调对北京城市供水、水资源的战略储备、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的净化等,没有提及“经济效益”因此排除【甲】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南水北调工程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北京将逐步关闭大部分自备井,”┄┄由此,可见南水北调的效益还未全部提前实现,所以排除【丙】,答案为【乙】。

3、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 KTV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致其爆燃。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所以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副实,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它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

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 2012年 9月,中科院专家就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 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 0.1微米的超细微粒。

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某种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快感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地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

1.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4分)

①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

②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

3.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4分)

4.张阿姨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卫生间异味,请根据本文内容,给她提两条建议。(3分)

杭州、1.答:空气清新剂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爆炸;会造成二次污染;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引起慢性中毒。

【简析】这篇说明文结构简洁清晰,开头由事件引起对空气清新剂的讨论,中间 2-4段分别概述空气清新剂的不同危害,结尾提出建议。所以对 2-4段逐层提炼要点即可。

2.①答:不能删去,“真正”强调了空气清新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空气质量。

②答:不能删去,“或许”表示可能,准确地说明即使是较为知名的品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简析】对这类题目,首先明确回答能否删去,接着解释词汇含义,表明在删去情况下会出现的情况即可。

3.答:夏秋季节日照强烈,而空气清新剂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高温下容易爆炸;夏秋季节容易生成臭氧,它会与空气清新剂中的化合物反应,造成环境污染。

【简析】对空气清新剂的三点危害分析排除后,会发现它“易燃易爆”“易和臭氧发生反应造成污染”的特质,在夏天日照强烈、容易生成臭氧的情况下,尤其会引发问题。

4.答:建议一:少用或慎用空气清新剂,最好不用。建议二:不要长期使用同一品牌,以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五:2015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专题15: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五: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内容。

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

【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2013年3月)

【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

【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引自互联网)

【两项研究】

研究一:2005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2011年,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

(摘自《新发现》2013年第2期)

【明星代言】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2年11月18日报道: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人士呼吁政府禁止体育明星代言垃圾食品。他们声称,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大量钱财,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儿童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通过代言百事可乐和汉堡王赚取了大量广告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会奖牌得主们也从垃圾食品代言合同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体育明星当中任何一个人真的像广告中那样吃他们所代言的垃圾食品。快餐公司利用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即如果我吃这种食品,我就能看起来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像运动员一样的体格,并取得体育成就。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方式。

(引自互联网)

【一次会议】1999年的一个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纳斯贝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齐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皮尔斯伯里食品公司总部大楼。虽然平日是竞争对手,这些集团的CEO们还是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私人会议,议题是食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会议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麦克尔〃穆德。他展示了114张幻灯片,上面的数字十分惊人:超过半数的美国成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率从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让这些食品业的大鳄们关注到他们在发明和推销食品的工作上已经过火了。疾控中心、心脏病协会、癌症协会和学术界、教育界、公众一同谴责食品企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责,一些学者甚至把零食和香烟画上等号。

(摘自《世界博览》2013年第7期)

1.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

2.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

A.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不一定会变胖。

B.史前人类对糖和脂肪的向往跟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C.从调查数据看,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

D.多吃零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3.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

4.从“明星代言”和“一次会议”两则材料中,你发现食品公司存在哪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并就此谈谈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4题。

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①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

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大气污染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③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二氧化硫1.5亿多吨、二氧化碳2亿多吨、悬浮颗粒物23亿多吨和氮氧化物6900多万吨。

(摘自《环境与人类健康》) 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指导人们工作、生活。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 空气质量指教(AQI)分级表

(摘自《科学世界》)

【媒体信息】 ①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浓度迅速上升,东城东四、朝阳奥体中心、海淀万柳等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能见度仅1公里左右。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提醒,建议人们在今、明两天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②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在京居住超过10年的新西兰来华员工丹尼夫妇,越来越意识到空气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最终决定离开北京。

(摘自百度快照)

③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伦敦能除掉“雾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舆论压力,会被严惩。而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少。

(摘自《环球时报》)

1.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上述文本,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C.空气质量在Ⅰ-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

3.分析文本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答案:专题十五

(一)1、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但营养素不足或者是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垃圾食品】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如“高热量”“营养素不足”“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注意不能漏掉主要信息。

2.C【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读表,包括表中的项目、数据等,要有清晰的了解,然后总结归纳,找出关键点,对照选项陈述内容做判断。从表中的数据反映,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故C项的表述有误。

3.①口味和包装。②人类进化。③基因。④广告。【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将所有的材料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清晰可见,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只注重口感和外观,相信媒体宣传等外在因素;还有如人类进化、身体基因等内在原因。

4.食品公司一方面花巨资邀请明星代言垃圾食品,另一方面又积极探讨因食品而导致的

肥胖问题。【看法示例】作为食品公司,他们要获取利益无可厚非,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食品所带来的问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应积极回应社会舆论的监督,不能唯利是图。

【答题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解答这题,既要结合原材料,又要联系社会实际谈看法,只要围绕存在的问题而谈,看法合理,语言通畅流利即可。

(二)1.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危害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答题思路】解答本题,要综合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第一组材料“【环保资料】”里重点谈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第二组材料“【媒体信息】”突出说明了大气污染的危害。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上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2. C

解析:材料中说:“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可见,A项的说法有误;材料中只是说“整个城区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并未说是重度污染,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中只是说“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而并非已经如此,所以D项说法有误。

3. 运用对比(比较),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薄弱,希望大家共同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

【答题思路】画线句是将伦敦人的环保意识与我国部分人的自我环保意识作对比,要分析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示例:(1)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绿化造林,使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答题思路】这是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是就治理大气污染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六:2015年最新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

2015年最新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

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有中考真题,有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

一、阅读《低碳生活》,完成18——20题(8分)

低碳生活

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②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 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

16.请说出第①段中,划线句子“科学研究表明”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2分) 答:

17.第③段文字,先总说 ① ,然后说明 ② , ③ 。 (3分)

18.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3分)

【材料链接】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

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答:

【参考答案】:

18.承接前句,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绝非危言耸听”,有据可查;同时交代下句“气候变暖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快于预期” 是经过科学推测的。 (评分:共2分,每点1分)

19.先总说人类“碳”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然后说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普通人一样可以做到 “低碳”。 (评分:共3分,每点1分)

20. 略 (评分:共3分,每点1分)

*************************************************************

二、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致使危险

①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②这个季节的温暖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导致有机物更易结合在一起,形成泡状物。在长达124英里(200公里)的海域,这种黏液物质在夏季自然形成,经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如果气温更高,黏液物质甚至在冬季也会形成,而且会持续好几个月。

③据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海洋学系主任罗伯托·达诺瓦罗(Roberto Danovaro)表示,迄今为止,这种浅棕色“黏液”一般被视为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它形成的粘性胶状膜可堵塞渔网,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发出一股怪味

④达诺瓦罗表示,这项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质里发现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有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别无选择,只能游过黏液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最易遭受这种物质携带的病菌侵袭,甚至可能夺出大型鱼类的性命。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有毒黏液团还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们的腮,使它们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团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条

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同时,黏液团释放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构成致使威胁。在这种黏液团里游泳的人,可能会染上皮炎等皮肤病。

⑤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雪(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

⑥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而且在这一地区很常见。海洋的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导致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⑦最近的研究发现,黏液团不只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安全隐患,从北海到澳大利亚,这种物质可能遍及所有海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气温升高造成的。达诺瓦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地球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我们继续否认科学证据,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严重后果。”除此之外,目前还不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例如,谁也不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科学家们说:“我们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15.请根据文章①至⑤段文章,简述“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的形成的过程。(4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①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 ②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

17.文章列举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3分) ①黏液物体是由“海雪”组成,“海雪”是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 ②为了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15.随着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温暖的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1分),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海雪”(1分),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1分),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1分)。(4分,每个要点1分)

16.①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和病毒。②结合成“海雪”的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像地中海这样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的海洋,其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3分,意思符合即可)

18.①原文是,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不是只有这两种物质构成。②应该是搞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后,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三、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致使危险

①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②这个季节的温暖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导致有机物更易结合在一起,形成泡状物。在长达124英里(200公里)的海域,这种黏液物质在夏季自然形成,经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如果气温更高,黏液物质甚至在冬季也会形成,而且会持续好几个月。

③据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海洋学系主任罗伯托·达诺瓦罗(Roberto Danovaro)表示,迄今为止,这种浅棕色“黏液”一般被视为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它形成的粘性胶状膜可堵塞渔网,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发出一股怪味

④达诺瓦罗表示,这项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质里发现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有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别无选择,只能游过黏液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最易遭受这种物质携带的病菌侵袭,甚至可能夺出大型鱼类的性命。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有毒黏液团还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们的腮,使它们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团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条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同时,黏液团释放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构成致使威胁。在这种黏液团里游泳的人,可能会染上皮炎等皮肤病。

⑤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雪(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

⑥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而且在这一地区很常见。海洋的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导致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⑦最近的研究发现,黏液团不只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安全隐患,从北海到澳大利亚,这种物质可能遍及所有海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气温升高造成的。达诺瓦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地球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我们继续否认科学证据,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严重后果。”除此之外,目前还不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例如,谁也不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科学家们说:“我们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15.请根据文章①至⑤段文章,简述“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的形成的过程。(4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①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 ②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

17.文章列举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3分) ①黏液物体是由“海雪”组成,“海雪”是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 ②为了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

不会腐烂这个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15.随着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温暖的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1分),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的“海雪”(1分),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1分),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1分)。(4分,每个要点1分)

16.①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和病毒。②结合成“海雪”的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像地中海这样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的海洋,其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3分,意思符合即可)

18.①原文是,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不是只有这两种物质构成。②应该是搞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后,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

四、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

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七: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讲座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八:2015年中考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九:2015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解析版)

2015年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 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宽窄不同的黑白条纹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

②经过科学家 (qiè)而不舍的研究,终于又开发出二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很多优点,如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需另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

③二维条形码不仅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 。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④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掌握了二维码的要 (jué),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⑤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⑥“龙贝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 (chǔ)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1.根据拼音,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3分)

① (qiè)而不舍 ②要 (jué) ③存 (chǔ)

2.第③段开头一句话,缺了后半句,请根据上下文补齐。(2分)

答:

3

4.文章第③段运用了“慧眼识人、认物、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5.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什么问题?(5分) 答:

【答案】

1.锲 诀 储

2.而且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

3.答案示例:①用宽窄不同的黑白条纹,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②可以存储字符、数字、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

4.这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二维码的优点。

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意在说明“龙贝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我国使用“龙贝码”的驾驶证比美国二维条形码证件先进。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用普通话读短文,根据语境和组词的特点来判断词语,书写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写错字。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在文章的第3段开头的这句话,是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依据本段介绍的内容重点。我们补写的句子是“而且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其中比较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的不同,从信息表达上一维条形码以单一方向分布,从存储信息格式上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字符、数字、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词语的赏析能力。在本文段中多处运用到“慧眼识人、认物、跟踪、身份证”类的词语,这种写法属于拟人的手法。这样的写作方式,能生动形象的说明二维码的优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第6段中的句子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能准确说明我国二维码技术的高超。

考点:识记字形,补写句子,文意理解,赏析句中词语,辨析说明方法

点评: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答题时候首先浏览文段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拼音,给出相应的汉字,尤其注意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还要有意识地辨识多音字、易混形声字或其他易错读的汉字。掌握补写句子的特点。所补写的句子在段落中起什么作用,决定了句子的内容。一般有补写段落的中心句,也有补写过渡句。找准符合题意的信息段,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总结知识点。对于答案要全面还要简洁。掌握词语的使用技巧。说明文的语言有平时、生动之分,运用修辞能增强句子的表现力。掌握说明方法的种类。

(4分)

地球生命起源于太阳系外?

①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生命可能起源于太阳系之外,早于地球诞生时期。而这是通过将摩尔定律应用在生物学中获得的结论。摩尔定律是指计算机复杂性将以指数增长,计算机集成电路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增长1倍,计算机性能提升1倍。目前,两位遗传学家将摩尔定律应用于地球生命进化的复杂性,结果表明有机生命最初起源早于地球诞生。

②科学家基于摩尔定律,将核苷酸代替晶体管,遗传物质代替集成电路,来计算有机生命的起源进化。结果显示,生命最早出现于100亿年前,比地球诞生时期早45亿年。从数学计算上生命起源可能早于地球诞生,但从物理学角度是否可能呢?这两位科学家认为是可能的。当太阳系诞生时,已存在类似细菌的生物体,或者来自银河系其它星球更古老的简单核苷酸分子,它们可以搭乘小行星和彗星碰撞地球,从而实现生命物种的繁衍,这就是有生源说理论。

③如果生命起源早于地球形成时期,这就暗示存在着高等智能外星生命,如果基因复杂性以稳定速率增长,银河系内其它星球应当存在与地球人类文明程度相近的地外智慧文明。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8期)

6.“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生命可能起源于太阳系之外,早于地球诞生时期。”加点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7.通读全文,简要回答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太阳系之外的依据。(2分) 答:

【答案】

6.不能。“可能”表“猜测”,而不是“一定”,如果去掉就变成“生命一定起源于太阳系之外”了,而这一结论目前缺少物证,尚未得到完全确认。加上“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通过摩尔定律,从数学计算上发现生命比地球诞生早45亿年;从物理学角度看,生物体可以搭乘小行星和彗星实现生命物种的繁衍。

【解析】

试题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的赏析能力。“可能”表示一种猜测、估计。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据。如果去掉后,句子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与实际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在第二段中作者解释了生命起源于太阳系之外的依据,分别是:生命比地球诞生时期早45亿年;生命可以搭乘小行星和彗星碰撞地球,实现物种的繁衍。

考点:说明文阅读 文意理解,说明文语言赏析

点评: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准符合题意的信息段,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总结知识点。对于答案要全面还要简洁。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先解释句中词语的含义,进而说明去掉后的意思的变化,最终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11分)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 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 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8.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1)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2)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3)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4)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9.举例子、作比较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10.不能,“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去掉后不能起突出强调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示例: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

【解析】

试题分析:

8.注意第⑥段“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然后关注后

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篇十:2015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相关热词搜索:2015中考语文说明文 2015年中考语文说明文 2015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年语文中考说明文题目"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35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