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

2016-01-11 09:00:4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一:2014-2015年第11课 第1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一:2014-2015年第11课 第1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框

一、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C.各国人民观念的转变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意,A、B、C、D均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2.某品牌汽车在德国设计,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反映了( )

A.生产的全球化

B.市场的全球化

C.资金的全球化

D.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答案] A

[解析] 本题较为基础,题干涉及的是生产领域的经济全球化。

3.某投资机构可以在30分钟内把资金撤出美国股市而进入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这体现了( )

A.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较为基础,题干涉及的是资本领域的经济全球化。

4.跨国公司奔走全球,寻找“最有利的生产条件、最有利的销售市场”,其目的是( )

A.促进国际分工

C.合理配置资源

[答案] D

[解析] 跨国公司为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故D符合题意。

5.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全球化是大势,但在不同的体制里,全球化会结出不同的果实。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全球化最不可能结出的果实的是( ) B.推动经济全球化 D.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 B.资本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A.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受益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会结出不同的果实”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不可能使世界各国都受益。

6.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

①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优势

②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③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

A.②③

C.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④不符合题意。

7.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继而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等债权国来说,这不仅增加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还令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蒙受巨大损失。材料表明( )

①生产全球化可使大量资本在全球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②多极化实质上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的

③全球化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④必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

C.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错,应该是资本全球化;②错,应该是经济全球化;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8.我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连锁集团拓展业务的首选目标之一。家乐福、麦德隆、罗林等国际著名商业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

( )

A.是我国发展民族经济的一种战略

B.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C.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应予以抑制 B.③④ D.②③ B.①②③ D.②③④

D.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答案] B

[解析] 国内市场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题干意思,C项观点错误,均不应选。

9.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

①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③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④支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跨国公司的作用。从材料主旨看,主要强调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①③正确;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所以②④错误。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答案] (1)认识: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也使一个国家经济的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应对措施: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一、选择题

一个“雪碧”饮料瓶上印有以下文字:由“雪碧”及“SPRITE”商标持有人可口可乐公B.①③ D.③④

司授权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灌装及在指定区域内销售。下面标的地址是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文井路25l号。据此回答1~2题。

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从上述材料中能比较明显看出的有( )

①生产的全球化

③资本的全球化

A.①②

C.①③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并没有资本流动和信息传播的内容,③④应排除;①②符合题意。

2.实质上,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是( )

A.跨国公司

C.现代信息技术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目前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华都有大量投资,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外资投资地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目的在于( )

A.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B.追求更大的利润

C.帮助中国解决资金困难

D.推行经济霸权

[答案] B

[解析] 跨国公司是企业,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营利,因此B正确;A不是目的;C、D表述错误。

4.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表明( )

A.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

B.主权国家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开放程度国家的影响不同

D.经济落后国家不宜走对外开放之路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表明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开放程度国家的影响不同,因此C符合题意;B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A表述片面。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D.广大发展中国家 ②贸易的全球化 ④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B.③④ D.②③

5.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是( )

A.坚决反对,联合抵制

B.积极应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搞好关系

C.立足本国,冷眼观察

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迎接挑战,因此D正确;A、B、C错误。

6.美国记者萨拉带领全家经历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历险”,为此写了《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感叹道:在美国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这表明( )

A.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完全一致

C.中国的产品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D.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答案] A

[解析] “在美国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说明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A正确;B、C、D错误。

7.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其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这说明跨国公司( )

A.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

B.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C.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最好形式

D.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答案] B

[解析] 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体现了B;材料没体现“社会制度”,故排除A;各国发展经济的最好形式因国情而不同,不能一刀切,故C错误;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所以跨国公司解决不了D中的问题,D错误。

8.全球性的粮食短缺,让中国打造海外农场的热情日益高涨。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国内企业赴海外开发战略性、短缺性农业资源,将缓解国内农业资源的供需矛盾。这体现了

( )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二:11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

11.1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人民观念的转变 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2.某品牌汽车在德国设计,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从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反映了( )

A.生产的全球化

B.市场的全球化

C.资金的全球化

D.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3.某投资机构可以在30分钟内把资金撤出美国股市而进入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这体现了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4.跨国公司奔走全球,寻找“最有利的生产条件、最有利的销售市场”,其目的是( )

A.促进国际分工 B.推动经济全球化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

5.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全球化是大势,但在不同的体制里,全球化会结出不同的果实。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全球化最不可能结出的果实的是( )

A.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都受益

6.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

①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优势

②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③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7.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继而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等债权国来说,这不仅增加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还令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蒙受巨大损失。材料表明( )

①生产全球化可使大量资本在全球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②多极化实质上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的

③全球化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④必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我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连锁集团拓展业务的首选目标之一。家乐福、麦德隆、罗林等国际著名商业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 )

A.是我国发展民族经济的一种战略

B.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C.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应予以抑制

D.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9.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

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

①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③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④支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一个“雪碧”饮料瓶上印有以下文字:由“雪碧”及“SPRITE”商标持有人可口可乐公司授权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灌装及在指定区域内销售。下面标的地址是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文井路25l号。据此回答10~11题。

1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从上述材料中能比较明显看出的有( )

①生产的全球化 ②贸易的全球化

③资本的全球化 ④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1.实质上,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是( )

A.跨国公司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现代信息技术 D.广大发展中国家

12.目前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华都有大量投资,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外资投资地区。跨

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目的在于( )

A.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B.追求更大的利润

C.帮助中国解决资金困难

D.推行经济霸权

13.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

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表明( )

A.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

B.主权国家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开放程度国家的影响不同

D.经济落后国家不宜走对外开放之路

14.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是( )

A.坚决反对,联合抵制

B.积极应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搞好关系

C.立足本国,冷眼观察

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15.美国记者萨拉带领全家经历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历险”,为此写了《没有中国制造

的一年》,感叹道:在美国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这表明( )

A.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B.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完全一致

C.中国的产品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D.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16.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其全球化的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

人力、商品等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这说明跨国公司( )

A.跨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

B.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C.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最好形式

D.使发达国家难以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17.全球性的粮食短缺,让中国打造海外农场的热情日益高涨。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国内企业赴海外开发战略性、短缺性农业资源,将缓解国内农业资源的供需矛盾。这体现了(

)

A.劳务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资本的全球化 D.生产的全球化

18.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内地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造尼龙头发,

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贴上美国的商标在全球销售。从某一个侧面看,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不吻合的是( )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

C.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D.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19.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

峻的挑战。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不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往来

B.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减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C.抓住机遇,回避风险

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2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载文指出,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走向全球舞台的必经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为了寻求和保持其竞争优势,必然会以并购实现其全球战略。跨国并购主要体现了( )

A.贸易全球化

B.市场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

2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要尽可能地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②依据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③要坚决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④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同时要趋利避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2.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客观上( )

①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②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③加速了各国的现代化进程 ④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23. 丰田汽车是全球汽车六大品牌之一。丰田汽车的油门踏板由美国CTS公司依据日本提供的设计图纸制造,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加工的零件都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丰田公司只完成最后的组装和贴牌,但是这些合格的零件被置入一个庞杂的汽车系统后,单个零件的误差就不断地被放大,因此不合格的油门踏板就产生了。这表明( )

A.资本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矛盾日益突出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产业链上也存在潜在危机

24.为拯救欧元,解决欧债危机,欧洲各国采取了财政紧缩措施。欧洲各国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贸易下降

B.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不断增长

C.中国对欧洲的进口贸易下降

D.人民币对欧元持续升值

25.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欧盟原材料及高端设备出口,而且为欧盟光伏发电安装等下

游产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欧盟光伏电池产业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电池反倾销申请并采取限制措施,严重损害了双方利益。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B.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C.促使全球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

D.严重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奥运会上,不仅中国奥运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中国制造”的身影随处可见,比赛服、比赛器械、吉祥物甚至小小的奥运会徽章,“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奥运会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据此回答26—27题

26.“中国制造”的身影随处可见体现了(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消费全球化

27.据悉,作为跨国公司的中国红双喜集团为此次伦敦奥运会提供了乒乓球、羽毛球两个项

目的赛事器材。下列对跨国公司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发展跨国公司是为了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合作经营的企业

③跨国公司能在世界范围利用各地优势组织生产 ④跨国公司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11.1练习答案

1-5:BABDD 6-10:BBBBA 11—15:BBCDA 16-20:BDCDD 21-25:BADAB 26-27:BD

28.(1)认识: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也使一个国家经济的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应对措施: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要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三:面对经济全球化练习题

政治.必修1 班级: 姓名:

作业(二十)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歌词。从经济角度看,你认为最能集中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同住地球村”的应该是( )

A.新型工业化 B.经济全球化 C.服务商品化 D.工业现代化

2.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的投资拉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万一中国投资减缓,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3、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揭示的经济学道理是 ( )

A.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国际化

B.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开放程度国家的影响不同

C.主权国家要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宜走对外开放之路

4.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完整的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球流通路线(①→②→③)如图2 所示。该图所揭示的经济现象( )

A.表明发达国家非法转移环境成本 B.表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水平持续提高

C.是由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引起的 D.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5.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 7 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6.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 )

①中国之间贸易额下降②.美国超额发行货币 ③美国对中国投资减少 ④美国国债价格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发展水平差距小

8读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判断( )

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些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球500强中超过400家在华投资研发,全国现有外商投资的研发中心约750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转移趋势( )

①体现了生产要素的国际化 ②有利于带动创新,提升科技竞争力

③加剧技术、人在资源竞争 ④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②③ C 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2008年以来,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日益成为继八国集团(G8,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之后全球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更加平等地与发达国家对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45%。

材料二 根据2008年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IMF(187个成员国)中的投票权比例从40.5%上升为42.1%,发达国家则相应地由59.5%下降为57.9%。其中,投票权居前10位的国家中有4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票权合计占14.18%,中国的投票权为3.65%,居第六位,美国的投票权为16.74%,居第一位且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分)

选择题:1-5BBBCC 6-9 CBBB

【答案】10.(1)特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分)发展中国家相对崛起(2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影响: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2分)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2分)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四:经济全球化习题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五: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课时训练(人教实

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预计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商品进口额约1.2万亿美元,服务商品进口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这些都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商机。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B.我国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

C.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解析:A、B、D与题干指向不符。

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对跨国公司理解正确的是( )

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 .①③④

解析:④错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答案:B

“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这是中国商务部会同中国4家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传达了“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主题和理念。据此回答3~4题。

3.该广告片的推出( )

①展示了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的事实

②有利于宣传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③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认知度 ④说明打造中国产品形象,政府是关键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④说法错误。打造中国产品形象,关键在企业的科技创新、诚信经营,可用排除法选择A。 答案:A

4.一次广告宣传可能会换来品牌的关注度,但品牌忠诚度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企业必须( )

A.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降低出口产品成本

B.摈弃劳动密集型产品,占领国际高端市场

C.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D.加大企业海外并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解析: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与正确的经营策略,C正确。

答案:C

5.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A.①②

C.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①②为利,③④为弊。故选D。

答案:D

6.

)

③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

④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利于他国经济发展但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

A.①③④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他国经济发展和本国经济发展都不利,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故选B。

答案:B

读漫画回答第7题。

7.下列对商务部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在执行贸易保护主义

②是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③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的有效竞争

④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另外制定一套外资企业反垄断法,因此,排除①肢。

答案:D

8( )

A.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B.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C.促进我国经济较快发展

D解析:本题A、B、DC项。 答案:C

9( )

A

B

C

D.非歧视原则适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

解析:非歧视原则只适用世贸组织成员国国际贸易交往中,在实际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仍存在严重的歧视现象,故C、D两项不选。A项也是不正确的理解。B项正确反映了原则的内容。

答案:B

10.2010年4月8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致函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主席,就中国诉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措施案提起设立专家组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专家组审理程序。对于世界贸易组织,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有( )

A.它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B.其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等

C.它是当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D.它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最大的世界性经济合作组织,故C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C

11.“要独立自主就不能对外开放”和“要对外开放就不能独立自主”这两个观点的共同错误是

( )

A.主张关起门来搞建设

B.把发展本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援上

C.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不能分割

D.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解析:两者共同的错误是割裂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D项。A项为闭关自守,B项为盲目依赖外国的观点,题干否认C项观点。

答案:D

中国政府网载文指出,“合作,其中既有严峻的挑战,更蕴涵着发展的机遇”。13题。

12峻挑战。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

B

C.抓住机遇,回避风险

D.不与

解析:AD三项皆为错误观点,可以用排除法排除。

答案:A

13.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央确立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有优势、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是( )

②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③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的要求

④因为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部分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应选①③;②错误;④不是原因。

答案:A

14.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 )

①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层次的体现

②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

④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①③④符需要的产品,②说法错误。

答案:C

15 )

A.既要积极参与,又要有效防范风险

B.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解析:本题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D当选;A、BC是我国实行对答案:D

16( )

A

B

C造业

D

解析:我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说明我国正努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问题,B与题意无关。研发领域投入的增加,并不能说明我国不再发展低成本的制造业,C错误。D不符合实际,我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

答案:A

17.2010年1月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钢丝层板初步征收43%至289%的反倾销关税。从“轮胎大战”到“钢板大战”,中美间贸易摩擦不断,对此我们应该( )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

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六:高三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 经济生活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第十一课练习题

1(2010·江苏单科)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 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2 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揭示的经济学道理是( ) A.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国际化 B.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开放程度国家的影响不同 C.主权国家要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宜走对外开放之路

3(2010·全国文综Ⅰ)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254亿美元,2008年跃升至500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460亿美元。中国海外并购活跃说明( ) A.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 B.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C.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D.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010·四川文综)对外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排名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2009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出口贸易下降32%,我国下降21.8%,我国占全球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2%提高到9.4%。这说明: ①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 ②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 ③外贸长期顺差损害了我国自力更生的国际收支平衡能力 ④我国稳定和恢复出口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有重要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对外扩张意愿逐渐增强,中国市场并购交易更加活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①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

②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 ④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在国际市场上素以“价廉物美”著称的中国出口产品,频频被一些国家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并受到反倾销调查或制裁。对此,我国企业除了要积极应对,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外,还应该: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②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③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④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有这样一种观点:统观当今世界经济,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靠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改变这一格局的关键在于( )

A.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B.大量引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C.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8.在今天的消费品市场上,从家电、汽车到服装、食品,“洋货”到处可见。我国制造的商品也走出国门,世界各地都能买到中国货。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经济全球化已经影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C.各国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其他国家 D.全球化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各个领域

9.经济全球化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现在: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际分工水平的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实现各国经济的同步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胡锦涛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也同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各国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根本上看,失衡的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尽可能地避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②要尽可能地减少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 ③要坚决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④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接受挑战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当吉利真正拥有沃尔沃之后,吉利也成为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的有效工具。这主要说明: A.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B.跨国公司是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的国际性企业 C.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

D.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在全球流动

12.假如甲国和乙国生产同样数量与质量的布料和洗衣机消耗的劳动量(若干数量的人劳动一天)如下表所示。 一个精明的商人捕捉到的商机是( ) ①从甲国贩卖布料到乙国,再在乙国买

洗衣机到甲国去卖 ②从甲国贩卖洗衣机到乙国,再在乙国

项目农业在

农业劳城镇居农村居买布料到甲国去卖

国民经动力占城镇化民人均民人均

③从乙国贩卖洗衣机到甲国,再在甲国

济中的总就业比重可支配可支配买布料到乙国去卖 比重洗衣机到乙国去卖

年份的比重(%)④从乙国贩卖布料到甲国,再在甲国买(%)收入收入(%)(元)(元)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200015.95036.262802253

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只有“引进来”202011.52956180008000与“走出去”同时并举,中国经济才能

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下列情况中属于“走出去”的是:①中国海尔集团在海外建立分公司 ②中国吉利汽车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品牌

③中国公司在外国承包工程 ④中国银行向美国花旗银行转让部分股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奇瑞从无到有,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第一个引进一条世界最先进的涂装生产线;第一个投资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最先进的国家级汽车研究院;第一个自主研发成功的CVT无极变速箱;第一个被批准为国家节能环保汽车试验中心;第一个成为中国轿车出口的“领军”厂家„„这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有: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胡锦涛强调,近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我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我们应该履行承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国家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B.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C.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对外活动的落脚点 D.贸易保护主义违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6.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品牌;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这些事例启发我们( ) A.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B.提高开放型水平必须加快“走出去”步伐 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力量的较量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7.“要独立自主就不能对外开放”“要对外开放就不能独立自主”,这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是: A.主张关起门来搞建设

B.把发展本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援上

C.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不能分割

D.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18.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这说明( )A.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是当前各国工作的中心任务B.当前的金融危机表明资本的全球化应当得到反对和遏制C.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需要紧密合作

19.经济形势恶化通常是滋生贸易保护的温床。目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对此,我国政府要:①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②遵循世贸规则,减少出口,扩大进口 ③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 ④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10·江苏高考)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 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21.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发表北京宣言,强调双方将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全面推进中非农业合作。这表明的经济生活道理有:①中国在主导非洲事务的路程上踏出坚实的一步 ②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开放 ③中国、非洲朝经济一体化的方向演进 ④双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2.中欧合作的空客A320项目备受海内外关注,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已交付15架飞机,中国员工已基本掌握A320系列飞机总装的相关工艺技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这是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②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而言有利无害 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中国通过引进技术可以避免自主研发的困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0年9月20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15个中央国家部委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部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①说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区域集团化 ②是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③有利于实现双方经济的共赢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美国记者萨拉带领全家经历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历险,为此写了《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感叹道:在美国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表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B.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中国的产品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D.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5.2010年9月25日凌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批准了针对中国汇率问题的一项法案,根据这项法案,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认定为被人为低估,美国政府有权对来自该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美方的上述行为:①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②不符合WTO相关规则 ③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 ④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11·常州模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是( )A.既要积极参与竞争,又要有效防范风险 B.既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参与经济全球化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27.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布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造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全球销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②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 ③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非选择题 28.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原来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和信息交流、资本融通以及劳务合作等领域,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经济全球化只会导致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3)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29.某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对外经济呈现以下特点:非公有制企业在境外投资企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科技产品出口仅占30%,而且缺少核心技术;企业在国际上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境外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大洋洲。 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对某地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30.在此轮金融危机中,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一方面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举措,积极应对危机;另一方面,继续保持市场开放,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没有采取任何保护主义措施。如何认识贸易保护主义?我国该如何正确应对? 31.在国际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将以最大的诚心、决心和信心,与东亚各国一道,为实现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不懈努力。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第十一课练习题答案

1 C【解析】 材料中的内容是欧盟救市引起全球性汇市和股市的反弹,这说明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是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的。C项正确;A项中内容不符合实际;B项中的“必然影响他国”表述不准确;D项内容与材料无关。

2 B【解析】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开放程度不同,所受影响不同,“涟漪效应”就说

明了这一点。

3 A【解析】 中国海外并购,是我国对外投资的表现,是实施“走出去”的结果。正确选项是A项。B、C两

项中的内容不符合实际。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 B【解析】 对外贸易利用了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①正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下降,②符合题意;③是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错误理解,不入选;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我国经济增长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④正确。 5 D【解析】 鼓励企业走出去,并不能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也不能直接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故排除①③。 6 B【解析】 从材料看,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不能解决贸易摩擦问题,故将③排除。 7 D【解析】 材料表明中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故选D。 8 B解析 A与材料无关,C、D说法错误。9 A【解析】 ④中“同步增长”明显错误,排除。 10 C【解析】 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故①②错误;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在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利影响,我国既要坚决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同时也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接受挑战,③④正确。答案为C。 11 A【解析】 材料说的是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B、C、D与材料无关。 12 A【解析】 甲国的比较优势商品是布料,乙国的比较优势商品为洗衣机,选择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出口可以获取更大利润,故选①③。 13 A【解析】 ④属于引进资金,排除。 14 D【解析】 奇瑞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要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走出去”,实现跨越式发展,①②③④均符合要求。 15 C【解析】 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16 A【解析】 材料主要表明我国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缺乏,故选A。 17 D【解析】 注意问题是“共同错误”。18 D【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各国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该积极应对,也要求各国更加紧密合作应对危机,故B、C错误,D正确。A观点错误。故选D。19 D【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措施知识的理解。②减少出口,扩大进口,不符合我国积极“走出去”的战略。①③④属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做法,故选D。20 C【解析】希腊债务危机对全球股市和汇市的影响说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C当选。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而不是欧盟,A不选,B说得太绝对了,D在材料中未涉及。21 B【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非合作的认识,考查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中非合作中,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表现;中非合作有利于增强双方的竞争力,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下激烈竞争的重要举措,故②④正确。①观点错误;材料并不能表明中国、非洲经济一体化,③观点错误。故选B。22 B【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及中国的正确应对措施。中欧合作空客生产体现了生产的全球化,这也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分工的表现,①③正确。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引进来”不能取代科技的自力更生、自主研发,②④错误。故选B。23 D【解析】 ①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②③④均符合题意。24 D【解析】 此题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在美国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说明中美之间贸易的紧密程度高,故选D。中国现在只是制造业大国,不是强国,故A错。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所以B错误。中国产品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与事实不符,故舍去C。 25 A【解析】 美方的做法不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④说法错误,应选A。26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识记和理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故选D。27 C【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故③错误,排除。①②④题干材料均能反映。28答案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不平等带来的种种弊端,确实会使南北差距拉大。②我们还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弊也有利。经过各国的共同努力,经济全球化可以推动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的机遇,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3)①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对外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②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增强抵御和化解

风险的能力,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9答案 (1)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 (2)优化出口结构,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3)加强企业自律,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4)拓展投资区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30【答案】

(1)认识: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违背WTO的非歧视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不利于全球贸易的发展。 (2)对策: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针对不同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特点进行区别应对;政府应在健全技术法规、标志以及认证认可体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31【答案】

(1)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发展。(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3)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4)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七:世界经济概论课后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

(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

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4.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拉大的观点?

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各国由于

条件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所得的利益份额也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其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经济上、政治上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们,极力推行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而导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及其他后果。

经济全球化理应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争取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反对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消除南北关系中的不平等,为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是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

经济全球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的世界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八:世界经济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解释概念: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它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经济全球化: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世界经济格局: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

世界经济中心: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3.试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成因和表现。

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概念。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在经济全球化的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主要包括地位不对称、决策权不对称和后果不对称。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

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战后兴起的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规模和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使生产力无限扩大和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尖锐,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运输和通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推行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按国际规则运行,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共同要求和趋势。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在1986~1993年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成员国达成了规模空前的贸易自由化协议;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取消外汇管制,开放资本账户;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引发了一场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风暴。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证。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驱动者、组织者和载体。战后以来,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微观层面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

战后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扩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不仅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各国海关和市场准入的门槛。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更使当代的国际贸易如虎添翼。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战后以来,一个以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金融大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外汇管制的放宽和“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活动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大。

(3)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出现了整体发展趋势。在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基础上,随着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软化”,新一轮全球性的产业重组和转移已经开始,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国家和产业,在重组和转移中正在整合为一个统一互动的全球生产体系。由跨国公司重构和整合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既表明了各国再生产领域互动性的加强和依存性的加深,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连锁升级,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战后,逐渐形成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和手段,使世界经济的运行不仅受自发的市场机制和各国各自为政的政策调节,更日益受到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节。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4.怎样认识世界经济从单极向多极的发展?

所谓“极”,就是指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空前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大变动。总的来说,从战后初期美国的一统天下,发展到6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两极世界,进而发展到70年代后的多极世界。这半个世纪是历史上国际经济关系变化最剧烈、最深刻的时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地位在下降,而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地位在上升。美国不仅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里的地位受到了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今欧盟)的挑战,而且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东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挑战。无可否认,在21世纪

初的今天,在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中,尚未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还具有别国无法相比的实力,还是超级大国。但是,战后以来,美国的这种地位已经不是继续上升和增强,而是在下降和削弱,而欧洲、日本、中国等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上升,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

(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 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 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 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 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

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4.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拉大的观点?

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各国由于条件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所得的利益份额也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其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经济上、政治上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们,极力推行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因而导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及其他后果。

经济全球化理应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坚决反对那种利用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做法。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争取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依靠整体的力量反对新殖民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消除南北关系中的不平等,为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是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

经济全球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它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的世界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由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在相互孤立的状态下,而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展开 ,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与作用相对上升。这样,作为全球核心结构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力量对比的重大调

整。多极化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走向均衡同步发展的过程,就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增强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增强了人类和谐化。

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它们的危害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也涉及发达国家,甚至涉及整个世界。因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动。

第三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 特点:

(1)全面性和世界性。

(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

(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

(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整体组合性要素,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运筹性要素。

(4)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重心的转移,工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变化,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上升。另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5)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2.战后科技革命给生产力结构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

一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扩大了资本积累。

(3)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九: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后练习(2)及答案

学科:历史

专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题1:

针对目前的美债危机,有评论称:“美元用不断借钱维持的信用也是信用,如果它突然垮掉了,就好比一颗小行星撞击了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的金融世界。”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投资美国国债仍是较为可靠的投资选择

B.美国经济形势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C.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不可或缺

D.金融安全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题2:

面对2009年金融危机,德国前外长费舍尔曾说:“在这场全球危机结束时,欧洲只会变得更加无足轻重,„„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让自己回到过去。”这表明 (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B.欧盟将失去世界一极的地位

C.欧洲联盟正走向解体

D.金融危机促使欧洲更加团结

题3: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题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 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 消除关税壁垒, 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成立关贸总协定

C.建立世界银行的运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题5:

观察漫画,下列观点表述有误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B.发达国家首先推动并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C.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挑战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题6: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来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l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玉米能传入中国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洋溢地介绍中国的文明,认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理性”,高度评价中国的儒教与理学,说它“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说:“吾人与生俱来之悠久的存在,一切人之心中同样有其萌芽。从天所授的德性,由人来表现,人却为私欲或迷误蒙蔽了它”,可见宋代理学的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启蒙学者们极力宣扬中国儒家的哪些思想?其本质目的何在?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自然就解决了。

——《中国革命论》

(3)结合当时的具体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

当今中国青少年喜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米老鼠的衣衫,吃唐老鸭泡泡糖„„就连含高脂肪高糖的美式快餐,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也“所向披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4)材料四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C

解析:材料重在强调美国及美元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将涉及全世界,因此,A、B、D三项没问题;C项实际上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崩溃。

题2: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欧洲不是在寻求更紧密的团结,而是正在这场危机中重新国家化”可知,原本欧洲国家通过欧盟的建立加强了合作,而经济危机的发生使有的国家采取一些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不利的“单边”行动,而不是集体协商共同应对。A项符合题意。

题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由材料信息可知,作者不希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入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显然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事实上,对于中国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题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根据题干“实现自由贸易, 消除关税壁垒”这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A项的核心是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C项的职能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D项的主要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题5:

答案:D

解析:图片中美国打着全球化的大旗大肆吸金可知不是背负沉重负担;另外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居于主导地位,可知D项表述有误。

题6:

答案:

(1)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思想:以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治理天下和国家。

目的: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3)观点不正确。19世纪后半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展“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资产阶级开展“实业救国”,也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摆脱帝国主义统治。

(4)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各种文化传播工具的丰富等。(答出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

(1)第一题第一问不难回答,玉米属于粮食作物。对于中国的作物结构,解决人口的粮食问题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2)第二题第一问据材料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在回答本质目的时是应该从启蒙家们的阶级立场和目的和时代背景来考虑。

(3)第三题 审题时注意时间限定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要证明由于我们虽然采取措施来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但由于政治制度的腐朽,富强目的难以达到,外患也根本不可能解决。

(4)第四题 材料四所示现象属于文化现象,所以与文化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关。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篇十: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3、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

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

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

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第二章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

模急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

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

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

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

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

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

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

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对

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

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

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

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

如何接受经济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 经济全球化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和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由于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些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与作用相对上升。这样,作为全球核心结构的世界格局就会发生力量对比的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世界多极化增强了人类和谐化。

在经济全球化中,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它们的危害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也涉及发达国家,甚至涉及整个世界。因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

第三章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

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 影响:战后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扩大了商品市场。

(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

(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

化性要素。

(4)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

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上升。

(5)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3.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

今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产业结构软化。

(1)高技术化趋势。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高技术化倾向。

(2)服务化趋势。第三产业在为企业部门服务,为个人提供服务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第一、

二产业内部对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3)融合化趋势。产业结构融合化的发展,日益突破传统产业的界限,为产业的发展开拓新

的领域和空间。

(4)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的国际化,使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

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

(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劳动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

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经济事业的迅速发展。

(2)劳动力短缺。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后备不足。因此,那些老龄化国家,纷

纷吸收外籍人才和年轻的劳动力,以此来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

(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加重国民的

税收负担。

6.何谓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第五章

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竞争能力较弱的国家,则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尚未成长起来的国家,为保护传统产业,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已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3)本国的经济状况。如一国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萧条和失业,对外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赤字,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竞争力下降,则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反之,则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那些同进口商品竞争的行业和与之有生产联系的各种力量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崇者;相反,以出口商品生产部门为中心参与许多国际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力量,则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一国对那些政治、外交关系友好,经济上不会构成威胁的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技术出口;对那些政治或经济上敌对国家则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3.何谓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及运行机制各是什么?

WTO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

WTO的运行机制,包括法律框架和组织结构、加入和退出机制、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这些机制为WTO的运行提供了法律基础和组织保障。

第六章

1.何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其各自特征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从一国角度出发,国际直接投资也被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

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独资经营是指完全由外商出资并独立经营的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合资经营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方式;合作经营企业一般不以股份确定产权,不按股权比例分配收益,而是根据合同规定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分配收益并承担风险。合作经营企业本身是一个统一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合作开发则通常是由拥有特定资源的国家,通过招标方式与外国投资者签订合作开发协定或合同,并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东道国资源进行开发。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按照这一标准,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而投资者没有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以其他一些形式如许可证合同、管理合约、销售协议等进行的直接投资,均属于非股权参与式的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一国投资者到国外单独或合作创办新的企业,或者组建新的子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前一种形式;而通过收购国外公司或与国外公司合并以获得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后一种形式。

(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水平型直接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这类子公司和其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和销售,与母公司或国内企业保持水平分工关系。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混合型投资则是一种水平型和垂直型相结合的直接投资方式。

(5)按照投资主体的性质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私人直接投资和国家直接投资,二者有时也被分别称为民间直接投资和官方直接投资。

4.何谓跨国公司?其基本特征有哪些?其理论有哪些发展?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营业规模大。(2)地理分布广。(3)股权结构分散。 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面临的经营环境也与国内企业迥然不同。在经济环境方面,跨国公司不仅受母国的经济状况、发展趋势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更受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市场运作情况、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在政治环境方面,东道国的政治变动是影响跨国公司经营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文化环境方面,跨国公司要在具有不同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教育水平等的不同文化环境下从事生产经营;在法律环境方面,跨国公司不仅受到国内法律的约束,而且其各个子公司和附属机构还要受到各自东道国的法律约束,因而它所面对的法律环境远比国内企业复杂得多。

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基本特征:(1)战略目标的全球化。

(2)营运过程的国际化。

(3)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

(4)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5)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对于促使企业对外投资,建立跨国公司的微观因素,西方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理论:(1)垄断优势论。(2)寡占反应论。(3)内部化理论。(4)投资的有机构成论。(5)边际产业扩张论。(6)产品生命周期论。(7)国际生产折衷论。促成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不仅是某一种因素单独的影响,而是上述多方面具体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5.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跨国并购是以寻求战略性资产为目标的全球扩张式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的盛行标志着一种新的投资类型的产生。

(2)除股权式并购外,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国际战略联盟的兴起,是跨国公司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实现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

(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有利于利用科技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适应当地市场需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6.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地位: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

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跨国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跨 国公司通过建立独资、合资企业、战略联盟以及其他合作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其影响已遍及全球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相关热词搜索: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编制课后练习题的因素 如何编制课后练习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38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