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01-11 09:02:1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一:高考备考资料_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一:高考备考资料_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整理精校版)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试卷综析】

一、总体评价

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

本次试卷只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具体情况分析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

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5.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与衔接的能力。

6.作文: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贴近社会现实,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有关议论并未停止。

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对于是按照既有模式追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让经济转入新的增长轨道而宁可牺牲一部分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一般地讲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关键是怎么兼顾、怎么把握好时机。经济学界最近兴起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有助于厘清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不过,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是否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尚有争议,因为我国还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劳动力并不缺乏。如果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则仍然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似可缓行;如果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腾笼换鸟”则势在必行。

这里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表现为工资大幅度上涨。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非农产业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而一旦工资大幅度上涨,显然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从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来。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在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实施“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选择。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现在不主动转型,未来被动改变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1.下列关于“腾笼换鸟”和“刘易斯拐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是因为“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

B.“腾笼换鸟”就是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C.“刘易斯拐点”是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枯竭,出现的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相对短缺的转折点。

D.“刘易斯拐点”是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情况下,出现的非农产业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强加因果。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2.作者认为“在我国,实施滕笼换鸟势在必行”,下列不属于这一说法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下,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大战略的需要。

B.近年来,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农民工短缺的现象。

C.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只有非农产业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才愿意进城务工的现象。

D.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竞争优势。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并非势在必行的依据。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是否实施“腾笼换鸟”取决于刘易斯拐点的是否到来,若未到刘易斯拐点,则应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必须缓行。

B.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刘易斯拐点”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得到过验证。

C.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短期内会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是有利的。

D.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而未来被动改变不太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 B 解析: A项,“必须缓行”应为“似可缓行”;C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短期内有可能„„”,只表示一种可能性;D项,“不太可能带来更大的震荡”应为“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

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谥典曰愍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绍破,以典为裨将军——裨:副贰

B.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

C.进、典、辽皆素不睦——素:平素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使┅┅逃跑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慕:效仿。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典有良将谋略之才的一组是 ( 3分 ) ①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 ②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③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④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

⑤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⑥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①非李典所为,⑤⑥不能体现谋略之才。

【思路点拨】这类题设题方式有:1.错位信息。这是高考设错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为当作了此人的行为,非此时间的事情当作此时间的事情等。

2.错解词语。有些信息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二: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有关议论并未停止。

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对于是按照既有模式追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让经济转入新的增长轨道而宁可牺牲一部分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一般地讲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关键是怎么兼顾、怎么把握好时机。经济学界最近兴起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有助于厘清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不过,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来说是否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尚有争议,因为我国还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劳动力并不缺乏。如果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则仍然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似可缓行;如果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腾笼换鸟”则势在必行。

这里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表现为工资大幅度上涨。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非农产业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而一旦工资大幅度上涨,显然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从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来。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在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实施“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选择。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现在不主动转型,未来被动改变将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1.下列关于“腾笼换鸟”和“刘易斯拐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没有来得及全面实施是因为“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

B.“腾笼换鸟”就是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

进产业引进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C.“刘易斯拐点”是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枯竭,出现的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相对短缺的转折点。

D.“刘易斯拐点”是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情况下,出现的非农产业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

2.作者认为“在我国,实施滕笼换鸟势在必行”,下列不属于这一说法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下,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大战略的需要。

B.近年来,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农民工短缺的现象。

C.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只有非农产业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才愿意进城务工的现象。

D.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源、环境等竞争优势。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是否实施“腾笼换鸟”取决于刘易斯拐点的是否到来,若未到刘易斯拐点,则应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必须缓行。

B.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刘易斯拐点”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得到过验证。

C.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短期内会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是有利的。

D.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而未来被动改变不太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

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

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谥典曰愍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绍破,以典为裨将军——裨:副贰 .

B.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 .

C.进、典、辽皆素不睦——素:平素 .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使„„逃跑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典有良将谋略之才的一组是 ( 3分 )

①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 ②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③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④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

⑤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⑥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负责运送军粮的李典与程昱被高蕃阻断水路,李典等未按太祖指令转走陆路,果断渡河击败高蕃,打通了水路。

B.李典随夏侯惇阻击刘备时,夏侯惇不听李典劝阻,受刘备引诱,误中埋伏,多亏留守的李典率部及时施救,刘备望见救兵赶到,这才撤军。

C.李典伯父李乾在世时,即与宗亲宾客数千人定居乘氏,后来李典为替太祖充实郊野地区,主动申请移民魏郡,并最终率宗族一万三千人移居邺。

D.李典年龄虽小,但在军中被奉为长者,与他的道德修养、处事作风不无关联,如合肥一战,他大公无私,主动请战,与张辽并力击退孙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 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8.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

9.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3)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来源:学科网ZXXK]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来,真的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来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来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倍感紧张,可见“大胡子”居心不良。

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可在过河的危急时刻,还是“大胡子”救了“我”。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作了铺垫,可谓匠心独运。

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⑵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真实的沃伦·巴菲特

[美]詹姆斯·奥洛克林

①资本市场为“股神”沃伦·巴菲特呈现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舞台,在他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37年里,公司市值以每年超过25%的复合增长率上升,目前他的个人财富已达370亿美元,在美国仅次于首富比尔·盖茨。很难想象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复合增长率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巴菲特创造这等成就,并非因为他是股票推荐人,而是因为他是首席执行官,领导民众,管理资本。

②他决不是天生就具备如此杰出的才能,他也得学习,他不是一个没有失误的神,而是一个有着弱点的凡人,不过,这也告诉经理人,错误不一定会成为墓石,而可以成为改进决策的垫脚石。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三: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战略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这一战略没有得及全面实施。有人质疑“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有关议论并未停止。

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对于是按照既有模式追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让经济转入新的增长轨道而宁可牺牲一部分增长速度的不同看法,也就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的不同看法。一般地讲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关键是怎么兼顾、怎么把握好时机。经济学界最近兴起的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有助于厘清对于“腾笼换鸟”的不同看法。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不过,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说是否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尚有争议,因为我国还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劳动力并不缺乏。如果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则仍然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似可缓行;如果刘易斯拐点已经到,“腾笼换鸟”则势在必行。

这里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并非意味着劳动力绝对短缺,而是表现为工资大幅度上涨。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如果非农产业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农民就不愿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而一旦工资大幅度上涨,显然就是刘易斯拐点的到。从近年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在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环境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实施“腾笼换鸟”,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选择。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可能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现在不主动转型,未被动改变将会带更大的震荡。

1.下列关于“腾笼换鸟”和“刘易斯拐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腾笼换鸟”是几年前我国一些沿海地区提出的区域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没有

得及全面实施是因为“腾笼换鸟”脱离我国的优势,迟滞地区经济发展。

B.“腾笼换鸟”就是把传统制造业从成本不断提高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对成本不太敏感的先进产业引进,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C.“刘易斯拐点”是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枯竭,出现的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相对短缺的转折点。

D.“刘易斯拐点”是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的情况下,出现的非农产业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

2.作者认为“在我国,实施滕笼换鸟势在必行”,下列不属于这一说法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形势变化下,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大战略的需要。

B.近年,虽然我国仍有约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但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农民工短缺的现象。

C.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近年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出现了只有非农产业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才愿意进城务工的现象。

D.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资、环境等竞争优势。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是否实施“腾笼换鸟”取决于刘易斯拐点的是否到,若未到刘易斯拐点,则应继续发挥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腾笼换鸟”必须缓行。

B.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刘易斯拐点”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曾得到过验证。

C.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短期内会使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税收等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是有利的。

D.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一种必然,而未被动改变不太可能会带更大的震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

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

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

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谥典曰愍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绍破,以典为裨将军——裨:副贰 .

B.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 .

C.进、典、辽皆素不睦——素:平素 .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使┅┅逃跑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典有良将谋略之才的一组是 ( 3分 ) ①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 ②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③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④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

⑤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⑥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负责运送军粮的李典与程昱被高蕃阻断水路,李典等未按太祖指令转走陆路,果断渡河击败高蕃,打通了水路。

B.李典随夏侯惇阻击刘备时,夏侯惇不听李典劝阻,受刘备引诱,误中埋伏,多亏留守的李典率部及时施救,刘备望见救兵赶到,这才撤军。

C.李典伯父李乾在世时,即与宗亲宾客数千人定居乘氏,后李典为替太祖充实郊野地区,主动申请移民魏郡,并最终率宗族一万三千人移居邺。

D.李典年龄虽小,但在军中被奉为长者,与他的道德修养、处事作风不无关联,如合肥一战,他大公无私,主动请战,与张辽并力击退孙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②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 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8.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6分)

9.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3)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我

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真的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本,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倍感紧张,可见“大胡子”居心不良。

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可在过河的危急时刻,还是“大胡子”救了“我”。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作了铺垫,可谓匠心独运。

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四: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

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

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

精神文化的范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

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

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

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

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

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

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而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

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

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

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太后崩,.

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

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

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

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尚:崇尚 .

B.书上,忤太后意 忤:违背 .

C.绶虑宴乐有渐 渐:加剧 .

D.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休:休整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绶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

①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 ②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

③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 ④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⑤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 ⑥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

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

任职应天府。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

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

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

答:

(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 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8.“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5分)

9.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庄子·逍遥游》)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多疑症

埃德·华莱斯(美)

奥特·索里夫人,这位几乎生了一打孩子的妇人,似乎总不在晴朗的天气或者白天里分娩。现在,本森医生连夜开车又去出诊。

离索里农庄还有一段路。这时,小车前的灯光里出现了一个沿着公路行走的男性的身影,这使本森医生感到一阵宽慰,他降低车速,注视着这位吃力地顶风行走的人。

车子贴近夜行者的身边,本森刹住车请他上车。那人钻进了车。

“您还要走很远么?”医生问。

“我得一直走到底特律。”那人答道。他非常瘦小,那双小黑眼被顶头风吹得充满泪:“能给我一支烟么?”

本森大夫解开外衣扣子后记起自己的香烟是放在大衣的外口袋里,他把烟盒递给正在自己衣兜里摸火柴的生人。烟燃着了,那人拿住烟盒愣神片刻,然后向本森说:“也许您不会介意?先生,我想再拿一支呆会儿抽。”他晃晃烟盒又取出一支来,不等主人回话。本森大夫感觉到,有只手触到了他的口袋。

“我把它放回您的衣兜吧。”这个瘦小的家伙说。本森急忙伸手想接住烟盒,但他不无恼怒地发现,烟盒已经装在他的衣兜里了。

片刻之后,本森说:“到底特律去?”

“到一家汽车工厂去找份活干。”

“战时您在军队里干过么?”

“在前线开了四年救护车。”

“是么?我就是医生,我叫本森。”

“这车子里充满药味。”那人笑起来了,然后又郑重地加了一句,“我叫埃文斯。”

沉默。本森注意到生人猫一样的瘦脸颊上那道深长的疤痕,像是新近才有的。他想起索里夫人并伸手掏表,他的手指摸向衣兜的深处,这才发现他的手表不见了。

本森医生慢慢地移动着手,小心翼翼地伸向座位上,摸到了那支自动手枪的皮套子。

他缓慢地抽出手枪,借着黑暗把它贴在自己身体的一侧。然后疾速刹住车,把枪口冲着埃文斯: “把那只表放进我的衣兜!”

乘客惊吓得跳起来并慌忙举起手。“上帝!先生„„”他嗫嚅着。

本森先生的枪口冲着生人顶得更紧了:“把那只表放进我的衣兜,否则我要开枪了。”

埃文斯把手伸进了自己的背心口袋,然后颤抖着把表放进医生的衣兜,本森医生用空着的那只手将表收好,然后逼迫对方滚下车。

“我今晚出门是为了救一个妇人的性命,然而我还花费时间去帮助你!”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人说。 本森迅速发动车子,奔向农庄。

索里夫人的关于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许多经验,显然帮了她自己的忙。接生孩子没费多少事儿。

“今晚,路上搭我车的一个家伙想抢劫我。”他对奥特说,带着几分得意,“他拿了我的表,可我用手枪顶着他,他只好把表还给我作罢。”

“我真高兴,他能把表还给你。不然,还真没法知道孩子的出生时间。”

“孩子是半小时以前生的。此时此刻是„„”他凑近桌前的灯光。

他惊奇地盯住自己手中的表。表面玻璃是破裂的,柄把也断了。他把表翻过来,紧挨着灯。他读出那上面镌刻着的磨损了的字:

“赠给列兵T·埃文斯,救护车队员,1943年11月3日晚,在靠近意大利的前线,他一个人勇敢地保护了我们全体的生命。护士内斯比特·琼斯·温哥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情节设计曲折多变,结局又出人意料,但以“多疑症”为标题却冲淡了小说的艺术性。

B.“似乎总不在晴朗的天气或者白天里分娩”看似轻轻一笔,却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C.“非常瘦小”“小黑眼被顶头风吹得充满泪”,委琐的形象让本森对埃文斯产生了警觉。

D.小说揭示了埃文斯平凡中伟大的朴实而勇敢的性格,作者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高扬了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五:辽宁省丹东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丹东五校协作体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丹东一中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哈尼人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分水木刻,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

尽管在哈尼人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技术美”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宽度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是体现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一般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这样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学性。

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

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哈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1.下列关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在哈尼语中称“欧斗斗”,选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为了避免发

生水纠纷,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的工具。

B.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

度的凹槽决定了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量。

C.分水木刻通过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的凹槽调整水量大小,既有实

用价值,又有技术美的价值。

D.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

溢出,提高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发明和形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技术美”这一名

词,但是,哈尼人在发明制作时就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形态的存在。

B.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是我

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C.分水制是哈尼人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是根据挖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

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大小的,投入多凹槽就宽,投入少凹槽就窄。

D.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

为基准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由于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

个人、户、村难以完成,于是他们就联合挖沟引水灌溉梯田。

B.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一旦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

在形式的统一,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技术美的形态。

C.任何技术品的出现,最初都应首先考虑的是其实用性,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就会

考虑其审美价值,哈尼人的分水木刻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品。

D.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这种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了生产劳动效率,又符

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

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

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表:上表 B.咸安公主降回纥 降:招降 ..

C.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息:儿子 D.皆遣客暴憬失于朝 暴:揭发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

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

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峘、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

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

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

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

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

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5分)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

憬堪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是李德裕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8.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5分)

9.《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

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乡长禁码 韩少功

乡政府召开村组干部大会,宣布禁止“买码”——一种类似六合彩的私彩。贺乡长此次禁码当然是吃了豹子胆,他话还没说完,台下便抗议纷起。有人站起来大叫:“禁码?笑话,我已经亏了两千,你们赔给我啊?我不去赢回来,拿什么买化肥?”

另一个跟着站起来:“你们早不禁,迟不禁,等我亏了三四千就禁,安的是什么心?这就是你们执政为民啊?你们给群众造成了损害,就要负责到底。” 还有更多的人在拍桌子:“贺麻子,你不能做缺德事!我们又没有拿你的钱买码,你狗咬烂布巾呵?你蛮得屙牛屎呵?贺麻子,我们从没亏待过你,要茶有茶,要饭有饭,你今天要下这样的毒手?贺麻子,贺麻子……” 会场已经无法控制,台上的人也束手无策。但贺乡长耳尖,突然怒气冲冲地一拍 桌子:“哪个骂娘?”

下面安静了,大家面面相觑。好像刚才是有人骂娘,好像也没有人骂,但没有人说得清楚。

“嗯?哪个骂娘?”贺乡长迅速掌握了话题优势,脸色一沉:“禁码是为了你们好。你们禁不禁,看着办,关我屁事!但骂娘做什么?我娘碍了你们什么事?我娘什么时候得罪过你们?她今年65岁了,脚痛了十几年,从不出门。喂一头猪,养几只鸡,一餐吃不下二两米,连皮鞋也都没有穿过,连火车也没有坐过,连城里的动物园也没有看过。她哪一样得罪了你们?”

众人都觉得无话可说,站着的人都坐了下去。

乡长说到愤怒处,又猛拍一下桌子:“我娘离这里一百多里,一辈子清清白白,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凭什么被你们骂?她到长沙去做手术,欠了几万块钱的账不说,病还没好。医院里说,顶多也就是两三年的寿。你们还嫌她命不苦?她是吃过你们八溪峒一碗饭?还是烧过你们八溪峒一根柴?还是喝过你们八溪峒一口水?你们自己就没有娘?你们的娘是茅厕板子?可以屎一脚尿一脚随便踩么?好笑,我贺麻子前后在五个乡镇当干部,没碰到过这种事。动不动就骂娘。好啊,骂,骂啊,跳起来骂……”

这一番话,证据充分,逻辑严密,高风亮节,大义凛然,震得全场鸦雀无声,引来无数同情的目光。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好办了。大概人们觉得乡长他娘确实无辜,确实委屈,确实可怜,不该无缘无故地挨骂,那么,天地良心,将心比心,禁码当然也就…… 贺麻子不满足于禁码,继续保持着孝子的雄壮声威,斜横着眼,勾缩着鼻,怒冲冲,气呼呼,把笔记本重重地拍来甩去,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从禁码说到封山育林,再说到计划生育和宅基地收费,把所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统统扫荡。他现在不用担心台下的反对了。他的娘已经使大家心服口服,不给他鼓掌是不可能的。看到他最后横来一眼,大家鼓掌更为热烈。

散会的时候,大家纷纷把“贺麻子”改称为“贺乡长”:“唉,贺乡长也没讲错,这个码是不禁不行的呵……”“贺乡长说的好,再不禁,过年钱都没有了!”“今天中午好歹吃了顿肉饭,总不能白吃吧?”有的人还拍着胸口,好象自己早就是贺乡长的铁哥们儿,早就同乡政府心连心了:“你以为买码是买脑白金啊?我早就说过,到头来都

是钾铵磷(剧毒农药),不闹出人命,不会收场的。哼!”人们一路上七嘴八舌,对禁码基本上表示拥护。

我没想到会能开成这样,对贺麻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以肯定,一个没有在农民堆里几十年混出点道道的人,断不可能有他那样的非凡手段,能在今天这个闹哄哄的会上乱中取胜。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绘宣布禁码时村民的反应,是为了展现农民素质低下,难以管理,说明

其愚昧无知,不可理喻。

B.贺乡长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禁码,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可见在农村群众和干部之间

的矛盾和对立。

C.会场上,贺乡长拿母亲来说事,得到众人的同情,这表明他是一个孝子,不允许

别人践踏他母亲的尊严。

D.村民将“贺麻子”改称“贺乡长”,表现了村民对他的尊敬,说明大家已经接受了

贺乡长的观点,禁码令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E.小说通过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似贬实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富有农

村工作经验的乡长形象。

(2)小说中三次写到“拍桌子”,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贺乡长不讲禁码政策讲母亲的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4)如何禁码在我们看来是个没办法解决的难题,贺乡长却能在闹哄哄的会上取胜。他

靠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智量:翻译人生痛与乐

他翻译的作品有数百万字。但他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员,翻译只是副业。有深切到不能释怀的痛与泪,有洞悉世事人性后依然天真动人的爱与笑,有从少年起就多病的身体和向晚愈发丰沛的精神。人海漂浮八十余载,历经妻离子散和起落沉浮,墙上挂着屠格涅夫的一句“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他更清楚记得上大学那年母亲的叮嘱:“做人要凭良心!”——他就是王智量先生。

俄语翻译的困苦窘境

前不久,上海市作协和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举办了“智量先生文学生涯六十年”纪念活动,送给与会者的纪念品,是先生的回忆录《一本书,几个人,几十年间: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称得上是王智量文学翻译的代表作。对《奥涅金》的迷恋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他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第一届俄语专业学生,硬是把这部长篇诗体小说全部背诵下来,直到晚年依然可以脱口而出。1956年,调入中国社科院的他开始翻译《奥涅金》,试译的十段十四行诗得到了著名诗人何其芳的首肯和指点。但在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中,他被“凑数”增补成右派分子,有人画了一幅漫画:躺在棺材里的他手里还拿着一本《奥涅金》,棺材盖子上写着“白专道路” 。

从那时起整整20年,王智量妻离子散,先被下放到河北、甘肃农村,后无奈“逃”回上海,在街道小厂搬运钢板、在黄浦江边扛木头,靠打零工贴补家用,最困难时靠兄嫂接济和典卖家当挨日子,从菜场拾菜叶、买做饲料的碎米充饥。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读普希金和《奥涅金》,琢磨如何将原诗的节奏韵律更好地传达出来,仍然是他的每日功课。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有关方面拟重出“世界文学名著丛书”,著名外国文学专家戈宝权力荐王智量的译本。这份在持续20年的翻译中不断打磨的译稿,终于得见天日。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六:辽宁省丹东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丹东五校协作体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丹东一中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哈尼人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分水木刻,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

尽管在哈尼人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技术美”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

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宽度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是体现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一般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这样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学性。

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哈

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1.下列关于“分水木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在哈尼语中称“欧斗斗”,选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为了避免发

生水纠纷,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的工具。

B.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

度的凹槽决定了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量。

C.分水木刻通过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的凹槽调整水量大小,既有实

用价值,又有技术美的价值。

D.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

溢出,提高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发明和形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技术美”这一名

词,但是,哈尼人在发明制作时就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形态的存在。

B.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是我

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

C.分水制是哈尼人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是根据挖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

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大小的,投入多凹槽就宽,投入少凹槽就窄。

D.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

为基准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由于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

个人、户、村难以完成,于是他们就联合挖沟引水灌溉梯田。

B.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一旦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

在形式的统一,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技术美的形态。

C.任何技术品的出现,最初都应首先考虑的是其实用性,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就会

考虑其审美价值,哈尼人的分水木刻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品。

D.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这种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了生产劳动效率,又符

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

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

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表:上表 B.咸安公主降回纥 降:招降 ..

C.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息:儿子 D.皆遣客暴憬失于朝 暴:揭发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

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

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峘、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

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

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

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

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

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5分)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 憬堪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是李德裕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8.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5分)

9.《登崖州城作》三、四句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

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乡长禁码 韩少功

乡政府召开村组干部大会,宣布禁止“买码”——一种类似六合彩的私彩。贺乡长此次禁码当然是吃了豹子胆,他话还没说完,台下便抗议纷起。有人站起来大叫:“禁码?笑话,我已经亏了两千,你们赔给我啊?我不去赢回来,拿什么买化肥?”

另一个跟着站起来:“你们早不禁,迟不禁,等我亏了三四千就禁,安的是什么心?这就是你们执政为民啊?你们给群众造成了损害,就要负责到底。” 还有更多的人在拍桌子:“贺麻子,你不能做缺德事!我们又没有拿你的钱买码,你狗咬烂布巾呵?你蛮得屙牛屎呵?贺麻子,我们从没亏待过你,要茶有茶,要饭有饭,你今天要下这样的毒手?贺麻子,贺麻子……” 会场已经无法控制,台上的人也束手无策。但贺乡长耳尖,突然怒气冲冲地一拍 桌子:“哪个骂娘?”

下面安静了,大家面面相觑。好像刚才是有人骂娘,好像也没有人骂,但没有人说得清楚。 “嗯?哪个骂娘?”贺乡长迅速掌握了话题优势,脸色一沉:“禁码是为了你们好。你们禁不禁,看着办,关我屁事!但骂娘做什么?我娘碍了你们什么事?我娘什么时候得罪过你们?她今年65岁了,脚痛了十几年,从不出门。喂一头猪,养几只鸡,一餐吃不下二两米,连皮鞋也都没有穿过,连火车也没有坐过,连城里的动物园也没有看过。她哪一样得罪了你们?” 众人都觉得无话可说,站着的人都坐了下去。

乡长说到愤怒处,又猛拍一下桌子:“我娘离这里一百多里,一辈子清清白白,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凭什么被你们骂?她到长沙去做手术,欠了几万块钱的账不说,病还没好。医院里说,顶多也就是两三年的寿。你们还嫌她命不苦?她是吃过你们八溪峒一碗饭?还是烧过你们八溪峒一根柴?还是喝过你们八溪峒一口水?你们自己就没有娘?你们的娘是茅厕板子?可以屎一脚尿一脚随便踩么?好笑,我贺麻子前后在五个乡镇当干部,没碰到过这种事。动不动就骂娘。好啊,骂,骂啊,跳起来骂……”

这一番话,证据充分,逻辑严密,高风亮节,大义凛然,震得全场鸦雀无声,引来无数同情的目光。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好办了。大概人们觉得乡长他娘确实无辜,确实委屈,确实可怜,不该无缘无故地挨骂,那么,天地良心,将心比心,禁码当然也就……

贺麻子不满足于禁码,继续保持着孝子的雄壮声威,斜横着眼,勾缩着鼻,怒冲冲,气呼呼,把笔记本重重地拍来甩去,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从禁码说到封山育林,再说到计划生育和宅基地收费,把所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统统扫荡。他现在不用担心台下的反对了。他的娘已经使大家心服口服,不给他鼓掌是不可能的。看到他最后横来一眼,大家鼓掌更为热烈。

散会的时候,大家纷纷把“贺麻子”改称为“贺乡长”:“唉,贺乡长也没讲错,这个码是不禁不行的呵……”“贺乡长说的好,再不禁,过年钱都没有了!”“今天中午好歹吃了顿肉饭,

总不能白吃吧?”有的人还拍着胸口,好象自己早就是贺乡长的铁哥们儿,早就同乡政府心连心了:“你以为买码是买脑白金啊?我早就说过,到头来都是钾铵磷(剧毒农药),不闹出人命,不会收场的。哼!”人们一路上七嘴八舌,对禁码基本上表示拥护。

我没想到会能开成这样,对贺麻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以肯定,一个没有在农民堆里几十年混出点道道的人,断不可能有他那样的非凡手段,能在今天这个闹哄哄的会上乱中取胜。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绘宣布禁码时村民的反应,是为了展现农民素质低下,难以管理,说明其愚昧

无知,不可理喻。

B.贺乡长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禁码,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可见在农村群众和干部之间的矛盾

和对立。

C.会场上,贺乡长拿母亲来说事,得到众人的同情,这表明他是一个孝子,不允许

别人践踏他母亲的尊严。

D.村民将“贺麻子”改称“贺乡长”,表现了村民对他的尊敬,说明大家已经接受了贺乡长

的观点,禁码令得到了众人的拥护。

E.小说通过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似贬实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富有农村工作

经验的乡长形象。

(2)小说中三次写到“拍桌子”,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贺乡长不讲禁码政策讲母亲的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4)如何禁码在我们看来是个没办法解决的难题,贺乡长却能在闹哄哄的会上取胜。他靠的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王智量:翻译人生痛与乐

他翻译的作品有数百万字。但他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员,翻译只是副业。有深切到不能释怀的痛与泪,有洞悉世事人性后依然天真动人的爱与笑,有从少年起就多病的身体和向晚愈发丰沛的精神。人海漂浮八十余载,历经妻离子散和起落沉浮,墙上挂着屠格涅夫的一句“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他更清楚记得上大学那年母亲的叮嘱:“做人要凭良心!”——他就是王智量先生。

俄语翻译的困苦窘境

前不久,上海市作协和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举办了“智量先生文学生涯六十年”纪念活动,送给与会者的纪念品,是先生的回忆录《一本书,几个人,几十年间: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称得上是王智量文学翻译的代表作。对《奥涅金》的迷恋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他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第一届俄语专业学生,硬是把这部长篇诗体小说全部背诵下来,直到晚年依然可以脱口而出。1956年,调入中国社科院的他开始翻译《奥涅金》,试译的十段十四行诗得到了著名诗人何其芳的首肯和指点。但在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中,他被“凑数”增补成右派分子,有人画了一幅漫画:躺在棺材里的他手里还拿着一本《奥涅金》,棺材盖子上写着“白专道路” 。

从那时起整整20年,王智量妻离子散,先被下放到河北、甘肃农村,后无奈“逃”回上海,在街道小厂搬运钢板、在黄浦江边扛木头,靠打零工贴补家用,最困难时靠兄嫂接济和典卖家当挨日子,从菜场拾菜叶、买做饲料的碎米充饥。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读普希金和《奥涅金》,琢磨如何将原诗的节奏韵律更好地传达出来,仍然是他的每日功课。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有关方面拟重出“世界文学名著丛书”,著名外国文学专家戈宝权力荐王智量的译本。这份在持续20年的翻译中不断打磨的译稿,终于得见天日。30年来,这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七: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汤淑静 校对人:汤淑静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

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它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是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种情趣的获得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会随着形式而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多子、丰收安乐的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能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扶持人类的生存,追求民族、人类群体的强烈审美理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

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

出知应天府。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

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奸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再迁吏部侍郎。 .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尚:崇尚 .

B.书上,忤太后意 忤:违背 .

C.绶虑宴乐有渐 渐:加剧 .

D.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 休:休整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绶敢于谏言的一组是(3分)

①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 ②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

③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 ④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⑤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 ⑥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看淡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来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来因为给无计可施的皇帝献计,宋绶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

答:

(2)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 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8.“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5分)

9.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庄子·逍遥游》)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多疑症

埃德·华莱斯(美)

奥特·索里夫人,这位几乎生了一打孩子的妇人,似乎总不在晴朗的天气或者白天里分娩。现在,本森医生连夜开车又去出诊。

离索里农庄还有一段路。这时,小车前的灯光里出现了一个沿着公路行走的男性的身影,这使本森医生感到一阵宽慰,他降低车速,注视着这位吃力地顶风行走的人。

车子贴近夜行者的身边,本森刹住车请他上车。那人钻进了车。

“您还要走很远么?”医生问。

“我得一直走到底特律。”那人答道。他非常瘦小,那双小黑眼被顶头风吹得充满泪:“能给我一支烟么?”

本森大夫解开外衣扣子后记起自己的香烟是放在大衣的外口袋里,他把烟盒递给正在自己衣兜里摸火柴的生人。烟燃着了,那人拿住烟盒愣神片刻,然后向本森说:“也许您不会

介意?先生,我想再拿一支呆会儿抽。”他晃晃烟盒又取出一支来,不等主人回话。本森大夫感觉到,有只手触到了他的口袋。

“我把它放回您的衣兜吧。”这个瘦小的家伙说。本森急忙伸手想接住烟盒,但他不无恼怒地发现,烟盒已经装在他的衣兜里了。

片刻之后,本森说:“到底特律去?”

“到一家汽车工厂去找份活干。”

“战时您在军队里干过么?”

“在前线开了四年救护车。”

“是么?我就是医生,我叫本森。”

“这车子里充满药味。”那人笑起来了,然后又郑重地加了一句,“我叫埃文斯。” 沉默。本森注意到生人猫一样的瘦脸颊上那道深长的疤痕,像是新近才有的。他想起索里夫人并伸手掏表,他的手指摸向衣兜的深处,这才发现他的手表不见了。

本森医生慢慢地移动着手,小心翼翼地伸向座位上,摸到了那支自动手枪的皮套子。 他缓慢地抽出手枪,借着黑暗把它贴在自己身体的一侧。然后疾速刹住车,把枪口冲着埃文斯:

“把那只表放进我的衣兜!”

乘客惊吓得跳起来并慌忙举起手。“上帝!先生„„”他嗫嚅着。

本森先生的枪口冲着生人顶得更紧了:“把那只表放进我的衣兜,否则我要开枪了。” 埃文斯把手伸进了自己的背心口袋,然后颤抖着把表放进医生的衣兜,本森医生用空着的那只手将表收好,然后逼迫对方滚下车。

“我今晚出门是为了救一个妇人的性命,然而我还花费时间去帮助你!”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人说。

本森迅速发动车子,奔向农庄。

索里夫人的关于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许多经验,显然帮了她自己的忙。接生孩子没费多少事儿。

“今晚,路上搭我车的一个家伙想抢劫我。”他对奥特说,带着几分得意,“他拿了我的表,可我用手枪顶着他,他只好把表还给我作罢。”

“我真高兴,他能把表还给你。不然,还真没法知道孩子的出生时间。”

“孩子是半小时以前生的。此时此刻是„„”他凑近桌前的灯光。

他惊奇地盯住自己手中的表。表面玻璃是破裂的,柄把也断了。他把表翻过来,紧挨着灯。他读出那上面镌刻着的磨损了的字:

“赠给列兵T·埃文斯,救护车队员,1943年11月3日晚,在靠近意大利的前线,他一个人勇敢地保护了我们全体的生命。护士内斯比特·琼斯·温哥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情节设计曲折多变,结局又出人意料,但以“多疑症”为标题却冲淡了小说的艺术性。

B.“似乎总不在晴朗的天气或者白天里分娩”看似轻轻一笔,却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C.“非常瘦小”“小黑眼被顶头风吹得充满泪”,委琐的形象让本森对埃文斯产生了警觉。

D.小说揭示了埃文斯平凡中伟大的朴实而勇敢的性格,作者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高扬了人性的光辉。

E.对本森的形象塑造意在告诉读者,人性有善的一面,但也会有恶的一面,人性总是充满了两面性。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八:2014-2015学年度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

数学科(理科)试卷

命题学校:鞍山一中 命题人:杨静 校对人:杨静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M{x|x23x20},集合N{x|()4},则M

12

x

N ( )

(A){x|x2} (B){x|x1} (C){x|x1} (D){x|x2} z2-2z

2. 已知复数z=1+i,则 = ( )

z-1

(A) -2i (B) 2i (C) -2 (D) 2

3. 如图,若f(x)logx3,g(x)log2x,输入x=0.25,则输出h(x)= ( )

(A)0.25 (B)2log32 1

(C)-log23

2

(D)-2

4.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命题“xR,xx0”的否定是“xR,x2x0”

2

(B)命题“pq为真”是命题“pq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命题“若ambm,则ab”是假命题 (D)命题“在△ABC中,若sinA

2

2

1

,则A”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26

5. 一个人以6米/秒的速度去追赶停在交通灯前的的汽车,当他离汽车25米时交通灯由

红变绿,汽车开始变速直线行驶(汽车与人前进方向相同),汽车在时间t

内的路程

12

为s=米,那么,此人 ( )

2(A)可在7秒内追上汽车 (B)可在9秒内追上汽车 (C)不能追上汽车,但其间最近距离为14米 (D)不能追上汽车,但其间最近距离为7米

6. 在△ABC中,BCBAACAC,则三角形ABC的形状一定是 (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7. 函数f(x)sin(x)(其中||



2

2

)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ysinx的

图象,只需把yf(x)的图象上所有点 ( )

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126



(C)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126

(A) 向右平移

7题

1

8. 抛物线x2y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一点(ai,2a2i)处的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记

2

为ai+1,其中iN,若a2=32,则a2+a4+a6等于 ( )

(A)64 (B)42 (C)32 (D)21

xy

9. 已知F1、F2=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与双

ab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交于点M,与双曲线交于点N(设点M,N均在第一象限),当直线MF1与直线ON平行时,双曲线的离心率取值为e0,则e0所在的区间为 (

) (A)

(B

2

2

(C)

k

2 (D)2,3

1x

10. 设k是一个正整数,1的展开式中第四项的系数为,记函数y=x2与y=kx

16k

的图像所围成的阴影部分为S,任取x[0,4],y[0,16],则点(x,y)恰好落在阴影区域(A)

( )

175

(B) 9632

(C)

17 (D) 648

11.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BB1

A关于直线BD1的对称点为P,则

P与C1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 (A) 1 (B)

(C)

(D

12.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单调增函数,且满足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

x

 ffx34,则f(x)+f(-x) 的最小值等于 ( )

(A) 2 (B)4 (C)8 (D)12

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在一次游戏中,三个人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决定最后的表演者。三个人互相传递,每人每次只能传一下,由甲开始传,经过五次传递后,花又被传回给甲,则不同的传递方式有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3xy60

xy20

14. 设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

x0y0

数z=ax+by(a>0,b>0)的最大值为10,则ab的最小值为 。

15. 把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起,形成三棱锥C-ABD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侧视图的面积为 。

正视图

2

2

1

x1,x1

16.定义域为R的函数f(x),若关于x的方程h(x)=[f(x)]2+bf(x)+

1,x1

125

b-,有五个不同的零点x1,x2,x3,x4,x5。设x1<x2<x3<x4<x5,且x1,x2,x3,x4,x5构成28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五项,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

76

. 

(Ⅰ)求函数f(x)的最大值,并写出f(x)取最大值时x的取值集合; (Ⅱ)已知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f(A)

的取值范围。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某次考试中,从甲乙两个班各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两个班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成绩不小于90分的为及格。 (1) 用样本估计总体,请根据茎叶图对甲乙两个班级的成绩进行比较。

(2) 求从甲班10名学生和乙班10名学生中各抽取

一人,已知有人及格的条件下乙班同学不及格的概率;

(3) 从甲班10人中抽取一人,乙班10人中抽取二

人,三人中及格人数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期望。

3

,b+c=2。求实数a2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台ABCD-A1B1C1D1中,DD1平面ABCD,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2A1B1,BAD60 (1)证明:BB1AC;

(2)若AB=2,且二面角A1-AB-C大小为60,连接AC,BD,设交点为O,连接B1O。求三棱锥B1-ABO外接球的体积。

(球体体积公式:V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抛物线C1:y2=4x的准线与x轴交于点F1,焦点为F2;以F1,F2为焦点,离心率为

4

R3,R是球半径) 3

C

1

的椭圆记作C2 2

(1)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 直线L经过椭圆C2的右焦点F2,与抛物线C1

交于A1,A2两点,与椭圆C2交于B1,B2两点。

当以B1B2为直径的圆经过F1时,求|A1A2|长。

(3) 若M是椭圆上的动点,以M为圆心,MF2为半径

作圆M,是否存在定圆N,使得M与

N恒相切?若存在,求出N的方程,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lnx

12xax,x(0,)(a是实数),g(x)2+1。 xx1

(1) 若函数f(x)在[1,+)上是单调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2) 是否存在正实数a满足:对于任意x11,2,总存在x21,2,使得f(x1)=g(x2)

成立,若存在求出a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 若

2





xn

2

满足

1

x1,xn1g(xn)1

2

2

,求证:

x1x2

x1x2

xx23

x2x3

xxnn1

xnxn1

5

16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九: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3.用铅笔把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把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x|<3},B={x|y=lg(x-1)},则集合A∩B为

A.[0,3)

B.[1,3)

C.(1,3)

D.(-3,1]

2.下列函数中周期为且为偶函数的是

A.y=cos(2x-2

) B.y=sin(2x+

2

) C.

y=sin(x+

2

.y=cos(x-23.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xR, 均有x2-x+1>0”的否定是:“xR, 使得x2-x+1<0” B.“x=3”是“2x2-7x+3=0”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ˆxaˆbˆ对应的直线一定经过其样本数据点(x1,y1), (x2,y2),„,(xn,yn)C.线性回归方程y

中的一个点

D.若“p(q)”为真命题,则“pq”也为真命题 4.已知平面向量→a=(2m+1,3), →b=(2,m),且→a与→b反向,则|→b|等于 1055A.22 C. D. 22

7225.设偶函数f(x)对任意x

R都有f(x+3)=-1

,且当xf(x)

[-3,-2]时,f(x)=4x,则f(107.5)=A.10 B.6.设l为直线,,

11

C.-10 D.- 1010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B.若,l//,则l D.若l,l,则//

的最大值为A,若存在实数x1,x2,使得对任意实数

A.若l//,l//,则// C.若l,l//,则// 7.已知f(x)=sin(2014x+x总有f(x1)

6

)+cos(2014x-

3

f(x)f(x2)成立,则A|x1-x2|的最小值为( )

A.

1007

B

2014

22

.10071007

8.已知向量→a=(2,1),→a·→b=10,|→a+→b|=5则|→b|=

A.5 B.25 C.5 D.10 9.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211

A.1 B. C..

363

10.已知数列{an},定直线l:(m+3)x-(2m+4)y-m-9=0,若(n,an)

在直线l上,则数列{an}的前13项和为

A.10 B.21 C.39 D.78 k

11.已知{an}为等差数列,0<d<1,a5≠若Sn

S

10对一切

n

2

,sina3+2sina5cosa5=sina7,Sn{an}n项和,

俯视图

2

2

N*都成立,则首项a1的取值范围是

995959A.[-,-) B.[-,-] C.(-,-) D.[-,-]

88484812.已知函数f(x)在[0,+∞)上可导,其导函数记作fx

[0,

)时,f

(x)·cos2x>f(x)·sin2x-f

(x),f(0)=-2,且f(x+

1

)=当2

(x),若方程f(x)+knsecx=0在[0,+∞)上有n

个解,则数列{

n

的前n项和为 k2n

n

n+1

n-1

A.(n-1)·2+1 B.(n-1)·2+2 C.n·2

(2n-1)·3n+1D.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z

13.设正实数x,y,z满足x2-3xy+4y2-z=0,取得最大值时,x+2y-z的最大值为__

xy→,OC→,满足|OA→|=1,|OB→|=→|=1, OA→·→

14.平面上三个向量→OA,OBOB=0,则→CA·→CB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82Sn-S2n15.在数列{an}中,a1≠0,an+13an,Sn为{an}的前n项和。记Rn=则数列{Rn}的最大项

an+1为第____项。

16.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且对任意x,y∈R,均有f(x+y)=f(x)+f(y)+2014成立,若函数g(x)=f(x)+2014x2013有最大值M和最小值m,则M+m=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总计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

3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1,,cosC=。

4

(1)求sinA的值; (2)求△ABC的面积。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 O为底面中心, A1O⊥平面ABCD,

AB=1=2. (1)证明:AA1⊥BD

(2) 证明: 平面A1BD // 平面CD1B1; (3) 求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等差数列{an}中,a7=4,a19=2a9

(I)求{an}的通项公式;

1

(II)设b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nan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an=1,数列{bn}满足b1=4,bn+1=3bn-2;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n}满足cn=anlog3(b2n-1-1),其前n项和为Tn,求Tn;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f(x)=xlnx,g(x)=x2-1

(1)令h(x)=f(x)-g(x),求h(x)的单调区间;

(2)若当x≥1时,f(x)-mg(x)≤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CD为△ABC外接圆的切线,AB的延长线交直线CD于点D,E,F

分别为弦AB与弦AC上的点,且BC·AE=DC·AF,B,E,F,C四点共圆.

(Ⅰ)证明:CA是△ABC外接圆的直径;

(Ⅱ)若DB=BE=EA,求过B,E,F,C四点的圆的面积 与△ABC外接圆面积的比值.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

满足OP=2OM,点P的轨迹为曲线C2. (I)求C2的方程;

(II)在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

x=2cosy=2+2sin

DAC1

C

F

D

B

E

A

(为参数),M为C1上的动点,P点

3

与C1的异于极点的交点

为A,与C2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求|AB|.

24.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 = |x + a| + |x-2|.

(Ⅰ)当a =-3时,求不等式f(x)≥3的解集;

(Ⅱ)若f(x)≤|x-4|的解集包含[1,2],求a的取值范围.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高三(文)数学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CBBDB, DAADC, DA 二.填空题:

13. 2 14. 3 15. 4; 16. -4028 17.(本小题满分10分)

ac1解:(Ⅰ)由正弦定理得:=即:=sinAsinCsinA4

∴sinA=4分

8

(Ⅱ)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C 322

即:2=1+b-2b× 2b-3b-2=0 (2b+1)(b-2)=0

4

∴b=2„„„„„„„„„„„„„„„„„„„8分

11 ∴S△ABCabsinC=×1×210分

2244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证明:∵底面ABCD是正方形 ∴BD⊥AC 又∵A1O⊥平面ABCD BD面ABCD ∴A1O⊥BD 又∵A1O∩AC=O A1O面A1AC,AC面A1AC ∴BD⊥面A1AC AA1面A1AC

∴AA1⊥BD„„„„„„„„„„„„„„„„„„„„„„„„„„4分

(2)∵A1B1∥AB AB∥CD ∴A1B1∥CD 又A1B1=CD ∴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 ∴A1D∥B1C 同理A1B∥CD1

∵A1B平面A1BD, A1D 平面A1BD, CD1

平面CD1B1, B1C

平面CD1B

且A1B∩ A1D=A1 CD1∩ B1C=C

∴平面A1BD // 平面CD1B1„„„„„„„„„„„„„„„„„„„„8分 (3) ∵A1O⊥面ABCD ∴A1O是三棱柱A1B1D1-ABD的高.

在正方形AB CD中,AO = 1 . 在RT△A1OA中,AA1=2,AO = 1 ∴A1O=3 ∴V

1

2)23 ABD·A1·(2

三棱柱

=S△

所以, 三棱柱ABD-A1B1D13 .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Ⅰ)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na1(n1)d

因为

a16d4a74

,所以.

a118d2(a18d)a192a9

1

. „„„„„„4分 2

n1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 „„„„„„„„„„„„„6分

2

解得,a11,d(Ⅱ)bn

1222

, 

nann(n1)nn121

22

22

23

222n().„„„„„„12分 nn1n1

所以Sn()()20.(本小题满分12分)

1

(1)①当n=1时,a1+S1=1 ∴a1

2②当n

1

2时,an=Sn-Sn-1=(1-an)-(1-an-1)=an-1-an ∴an=n-1

2

11

∴数列{an}是以a1的等比数列;

22

111

∴an=·(n-1=(n„„„„„„„„„„„„„„„„„„„3分

222∵bn+1=3bn-2 ∴bn+1-1=3(bn-1)

又∵b1-1=3 ∴{bn-1}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bn-1=3n ∴bn=3n+1„„„„„„„„„„„„„„„„„„„6分 11

(2)cn=(n·log332n-1=(2n-1)·(n

22

11111

Sn=1×+3×()2+5×)3+„+(2n-3)·(n-1 +(2n-1)·(n

22222111111Sn=1×(2+3×()3+5×()4+„+(2n-3)·(n+(2n-1)·n+1 2222221111111(1-n =1×+2[(2+(3+„+()n-1)n]-(2n-1)·()n+1

2222222

11

(2(1-()n-1)1221111

=+2×·()n+1+1-(n-1-(2n-1)·(n+1

212222

1-2

31131=-4×(n+1-(2n-1)·(n+1 n+1 22222

∴Sn=3-2n+3

„„„„„„„„„„„„„„„12分 2n

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篇十: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I卷 (100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略)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n artist in Oakland, California is using his skills to help the homeless. Greg Kloehn builds very small shelters that make life on the streets a little more comfortable. The structures offer the homeless some safety and protection from bad weather. Each little house also has wheels on the bottom so it can go wherever its owner goes.

Greg Kloehn has given away at least 20 tiny houses. Several are on the roadside near an active railroad. On a recent day, Mr. Kloehn stops at one to visit Oscar Young. The two men hug. Inside his little shelter Mr. Young gets relief from cold nights on the streets. Mr. Kloehn also visits Sweet-Pea, another friend who also lives in one of the little homes the artist built. She says it keeps her safe and protects her belongings.

In the mornings, Mr. Kloehn searches the streets for building materials. He gathers what he can and takes it to his studio. There, he puts the houses together. Empty coffee bags become roof material. A washing machine door and refrigerator part become windows. Nails, screws and the sticky glue hold all the pieces together. The artist also attaches a small electrical device to the house. The device is powered by the sun.

Some of the people living on the streets once had normal houses of their own. But some of the people say they have learned to live with less and they are thankful to that man.

Mr. Kloehn says his work is not a social project. He says he is just someone using his skills to help his homeless neighbors.

21. The following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small shelters except ________.

A. saving power and energy

B. protecting possessions of the homeless

C. decorating the streets where they are

D. keeping the homeless safe and comfortable

22.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Greg Kloehn has sold at least 20 tiny houses

B. An act of kindness has made people simple and grateful

C. The shelters are immovable

D. The government has got involved in the action

23. The passage is likely taken from ________.

A. An official report B. An art review

C. A science magazine D. A news report

24.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An artist creates homes for the homeless.

B. A more comfortable shelter on the streets.

C. A successful social project in Oakland.

D. An artist makes a living by designing small shelters.

B Researchers in Hungary have confirmed something many dog owners have long suspected: that canines understand our feelings.

Using a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er, or MRI, scientists found that when it comes to emotions, dogs’ brai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humans. Dogs are usually not relaxed in a lab environment, but with a little petting and lots of treats they can be trained to sit still even in an MRI scanner. That’s how researchers in Hungary’s ELTE University were able to get images of their brains at work.

Research fellow Attila Andics says it helped them better understand the dogs’ relationship with humans. “We have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dogs and humans share similar social environment, but now our results show that dogs and humans also have similar brain mechanisms(大脑机制)to process social information,”said Andics.

After training 11 dogs to stay motionless while their brains were scanned, the researchers checked their neurological(神经系统的)responses to about 200 emotionally significant sounds, from whining and crying to playful barking and laughing. They then compared the responses from human subjects. They found striking similarities.

Andics says it opens new possibilities for research. “It establishes a foundation of a new branch of comparative neuroscience, because until now it was not possible to measure the brain activities of a non-primate(非人灵长类动物)and the primate brain in a single experiment,” said Andics.

And what that tells ordinary dog owners, the Hungarian scientists say, is to treat your canine companions as friends, not mere animals, because they evidently understand human feelings.

2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Dog’s behaviors are the same as those of humans.

B. Usually dogs can sit still in a lab environment.

C. Dog owners shouldn’t treat dogs as their friends.

D. The emotions of dog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humans.

2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anines” mean in the first paragraph?

A. Dogs B. Animals C. dog owners D. researchers

27. How do researchers get the dogs to sit still?

A. By force. B. By injection.

C. By comforting and treating. D. By ignoring.

C

Have Fun at UK’s Most Famous Theme Park

Alton Towers Theme Park re-opens with selected rides and attractions for Half-Term from 19th to 27th of February 2011, and then again for the main season, starting on 26th March, 2011.

There’s something for the whole family at Alton Towers, with lots of terrific rides, amazing live shows, and wonderful costume characters. Guests of all ages will enjoy many different fun-packed activities. Here are some of the rides.

Thirteen

Thirteen is based on the discovery of an ancient burial site in an area of unexpected woodland known as the Dark Forest, and built on the site of the old Corkscrew roller-coaster. You are invited to take the final ride on Thirteen, going deep into the seemingly living, breathing Dark Forest.

You must be at least 1.2m tall to go on the ride. If you are 1.96m or over , you can’t go on the ride.

Laughs and frights

Are you up for a bit of light-hearted fun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The roller-coaster at the Alton Towers Resort make for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fun and lots of laughs and fun frights on its amusement rides.

Attractions

There is entertainment for the whole family. There are lots of rides and activities to keep all ages happy, all day long. You may take a ride on a the Skyride or start or finish your day with a round of Extraordinary Golf.

Save 20% by booking online and benefit from Early Ride Time. There is no online booking fee—the price you see is the price

A. it only provides terrific rides

B. only adults can go on the ride

C. everyone in the family can have fun there

D. none of the activities are suitable for tall people

29. If little Tom is 1.15m tall,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he forbidden to do?

A. Go on the Skyride.

B. Take the final ride on Thirteen.

C. Ride on the roller-coasters.

D. Play Extraordinary Golf.

30. If a family of four wants to buy tickets to the theme park at the booking office, they should pay________.

A. about 72 pounds B. about 150 pounds

C. about 113 pounds D. about 90 pounds

3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 theme park re-opens mainly for children.

B. A 13-year-old boy needs to pay 24.48 pounds for his ticket.

C. Guests can visit the theme park at any time of the year.

D. You can save 20% of booking fee if you book online.

D

After having more than a few acquaintances (相识的人) online, it might come a blow to keen social networkers like Barack Obama, or even Facebook founder Mark Zuckerberg himself.

According to a research, the average person has in fact twice as many online friends as physical ones. Users of social-networking sites have on average 121 online friends as compared with physical ones. The study also claims that people tend to be more open, confident and honest with their virtual friends than their “real” ones.

“For most people , the Internet is a way of keeping in touch with loved ones and friends, but for people who are isolated(隔离的) due to illness, it plays a more vital role, and can often act as a lifeline.”says Helen Oxley, a psychologist at Wythenshawe hospital.

“People with illnesses often rely on the Internet to facilitate(促进) friendships, since they blog and use networking sites as a way of dealing with their illness. It can foster(培养) a sense of social connection for those who frequently feel isolated, which is important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wider society, the ways in which friendships are formed are changing, with people recognizing that they can develop deep and meaningful connections with others that they’ve never met, and may never meet. About one in 10 people has either met their best friends online, or believes they can make lifelong friends on the Web.

Th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social introductions are also changing. Only five percent would ask for someone’s phone number,

while 23 percent are now likely to ask for an email address or a full name with the intention of adding the person to their social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a questionnaire completed by 4,427 suggests that 20 percent of parents believe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is affected by surfing the Net. They think their children are doing poorly at the school due to the amount of time they spend on non-educational websites.

32.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 1 most probably refers to ________.

A. people spending too much time surfing the Net

B. people having more virtual friends than real ones

C. people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to connect with friends

D. people making meaningful connections with strangers

33.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________.

A. sick people can recover more quickly by surfing the Net

B. students get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line

C. people tend to trust their virtual friends more than their real ones

D. students who surf the net always perform not so well

34. What percentage of parents believe that the Internet has a bad effect on their children?

A. About 5 percent. B. About 10 percent.

C. About 23 percent. D. About 20 percent.

35. In the next part, the author will probably discuss ________.

A. how children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to study

B. how much time children spend on the Internet

C. how children learn about the world through the Net

D. how parents feel about their children’s studies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e all go through times when we feel we are not good enough. We might feel that way at work or in school or even as a parent. Here are some things to remember when you feel like that.

felt like the dumbest person in every class. I couldn’t believe how many smart people were there. I didn’t know if I could measure up to their intelligence or compete in the same league with them. Years later, I found out that almost everyone felt this way, too.

2. You are unique and have special talents. If you can barely make Hamburger Helper , don’t compare yourself to your sister who is a chef(厨师)

You are you. You are not your sister.

3. You need to stop chasing perfection. It doesn’t exist. What’s perfect to me is not perfect to you. So if you think that

there is some objective measurement of perfection and that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judging you against, then you are wrong.

4. many years with thoughts

about ourselves. Messages come from our parents, our peers, teachers, the media and our own labels. But guess what? They are only thoughts. Just because you think these thoughts, it doesn’t make them true.

A. You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your future.

B. So focus on your own passions and talents.

C. 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who feels this way.

D. If you love yourself for who you are, other people will notice.

E. You need to change your thought patterns.

F. One of my favorite sayings is, “Don’t believe a negative thought you think!”

G. Most people are too worried about their own lack of perfection to judge you.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

56. A. confused B. frightened C. shocked D. disappointed

57. A. out B. around C. down D. away

58. A. the rest B. the other C. another D. other

59. A. laughing B. shouting C. hugging D. crying

60. A. grateful B. guilty C. proud D. embarrassed

第II卷 (50分)

第三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相关热词搜索: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39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