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

2016-01-11 09:30:2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一: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一: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 )

A.突 兀(wù ) 水涡(wō)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yìng)嫱

B.矗(zhù)立 辇(niǎn)车 雷霆乍(zhà)惊 鼎铛(

C.逦迤(yǐlǐ) 锱铢(zī) 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

D.参差(cēncī) 仓庾(yǔ) 金块珠砾(lì) 盘盘囷囷(

2.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C )

A 缦立 勾心斗角 B.不暇 明星荧荧

C.纷奢 锱铢 杳无音信 直栏横槛 D骄固 雷霆乍惊

3.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D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韩魏之经营 燕赵之收藏 齐楚之精英

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可怜焦土

D.秦人不暇自哀 六王毕,四海一 则足以拒秦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D )

A.族秦者秦也 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 D.鼎铛玉石 骊山北构而西折

5.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B )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C )

A.①六王毕(完了) ②蜀山兀(光秃秃) 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 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7.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选出与课文原文正确无误的一项( B )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9.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 )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0.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 A )

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共21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建造)②廊腰缦回(萦绕)③高低冥迷(分辨不清)④春光融融(和乐的样子)

12.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答:走廊宽阔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楼阁各随地形起伏,又向中心区攒聚;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答:盘旋,弯曲,像蜂房,又像水涡,矗立在那里,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答: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双层通道凌空飞架,不是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答:宫人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来,好像充满了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宫人们在以工代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寒冷。

13.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答:侧面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承上文宫室描绘启下文宫中生活的描绘。

14.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3分)

答:对偶、夸张、比喻、对比。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共29分)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1

阿房宫赋

●作业导航

1.“赋”体的源流和特点。 2.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应。

3.“族”“而”“夫”等七个词的意义。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囷囷焉(qūn) 霁(jì)颜

妃嫔(bīnɡ)

辇(niǎn)车 大笔如椽(yuán)

B.横槛(jiàn) 鼎铛(chēnɡ)

矗(chù)立 珠砾(lì)

粟(sù)米 逦迤(lǐ yǐ) 缦(màn)立

C.媵嫱(qiánɡ) 锱铢必较(zhī)

D.不辨妍媸(yán) 呕哑(ōu yǎ)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齐楚之精英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 )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 B.哀之,后人

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D.而复哀后人也

7.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8.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 )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以古非今者族 C.云气不待族而雨 D.万物百族

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 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C.虽董之以严刑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0.默写。(3分)

(1)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

二、阅读部分(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少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

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与弟协步赍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对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 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倚宿树阴。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1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 C.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 B.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 C.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 D.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奉檄迎督邮,冉耻之

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 B.①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C.①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臣请完璧归赵

D.①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 ②连辟公府不就

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 B.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奂) C.即下车与(冉)相揖对 D.议者欲以(帝)为侍御史

1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陈阔之所

——这里不是叙说近年来变得阔气的经过的地方 B.以贱质自绝豪友耳

——因觉得出身卑贱而自觉与出身豪门的朋友断绝了关系 C.将有慕贵之饥矣

——将士们就有羡慕富贵的讥议啊 D.遭母忧,不到官

——因为怕母亲为自己的事情担忧而没有到官府赴任

16.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范冉洁身自好的一组是( ①就马融能通经,历年乃还

②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③子前在考城,思欲从

④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

) )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三:《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阿房宫赋》课文辅导

(一)基础练习(12分,每题3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山兀,阿房出 出:建成 .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向 .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朝:朝廷 .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 .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戍卒叫,函谷举

A.灭六国者,六国也 B.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A.六王毕,四海一 B.骊山北构而西折 ..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4.填空:

(1)《阿房宫赋》选自 ______,作者____,字牧之,__(朝代)著名诗

人,文学家。人们将他与_____并称为“小李杜”。

(2)长桥卧波,_____?_____,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二)课内精读(13分,每题3分)

阅读《阿房宫赋》中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

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

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负:承担 .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爱:吝惜 .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8.对文中划线句子中的四个“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两个“后人”都指代秦以后的统治者。

B.①②③都指秦代以后的统治者。

C.③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D.④指唐朝统治者。

(三)语段拓展(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也。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恩乱后饥荒,县令

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

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

曰:“惜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后每争,

辄云:“勿令居士知。”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

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

兄子。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恆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

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选自《宋书》卷六十三)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 改节:改变节操 ..

B.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愧恧 愧恧:惭愧 ..

C.太祖闻之,遣使存问 存问:慰问 ..

D.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 感恸:感动 ..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B.悉以其所得与之/策扶老以流憩 ..

C.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

D.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亲故多劝余为小吏 ..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道虔“仁爱”的一组是( )(3分)

①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

②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③待窃者取足去后乃出

④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

⑤悉以嫁娶孤兄子

⑥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咸得有成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道虔跟随戴逵学习弹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郡州府衙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

应命。

B.有人偷了沈道虔家菜园里的菜,沈道虔回来看到了,生怕发生冲突,便躲了起来,

等偷菜的人拿够了离开后才出来。

C.沈道虔常常以拾稻麦过日子,跟他一起拾麦的人相互抢麦穗,道虔劝他们不要这样

做,他们不听,道虔便把自己的全部给他们。

D.沈道虔家好几代信奉佛教,他便把长辈们原来居住的故宅改为寺庙。每年至四月初

八,都敬请佛像。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9分,每句3分)

(1)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

译文: 。

(2)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译文: 。

(3)道虔年老,菜食,恆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

译文: 。

(四)语言表达(13分)

14.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正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3月8日批准冻结对伊朗的二十多个核技

术援助项目,以此惩罚伊朗拒不履行联合国决议。

据美国媒体报道,遭冻结的核技术援助项目多达23个。据了解,在冻结援助项目问题

上,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之间存在广泛共识,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该惩罚措施是国际原子能

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提出的。

冻结这些核技术援助项目其实是联合国安理会在去年12月23日通过的伊朗问题1737

号决议所包含的内容。该决议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并对伊朗的核计划和导弹计划实施

材料和技术禁运。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2月22日提交的报告认定,伊朗未在规定期限内停

止铀浓缩活动,美、英等国随即表示将通过新决议,对伊朗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

答: 。

15.龟兔赛跑,第一次比赛兔子输了,要求赛第二次。第二次龟兔赛跑,兔子吸取经验,

不再睡觉,一口气跑到终点。兔子赢了,乌龟又不服气,要求再赛第三次,并说前两次都是

你指定路线,这次得由我指定路线跑。结果兔子又跑到前面,快到终点了,一条河把路挡住,

兔子过不去,乌龟慢慢地爬到了终点,第三次是乌龟赢。于是两个就商量赛第四次。乌龟说,

咱们老竞争干嘛?咱们合作吧。于是,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过河时乌龟驮着兔子游,两

个人同时抵达终点。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写出其中的三点。(6分)

答:

16.仿照例句,从“鼓”和“雪”中任选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

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4分)

例:落叶——(正面)为花儿更美丽,牺牲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反面)只是满足于配

角,注定了它一生的碌碌无为。

(1)鼓——(正面) 。(反

面) 。

(2)雪——(正面) 。(反

面) 。

(五)我山之石:

保民而王,仁者无敌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国、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秦国胜利,六国灭亡,其因为何?文学家、史学家都有成说。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主要责秦之过,但对六国灭亡之因也有透露:“争割地以奉秦”,“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唐代的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得较为含糊:“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北宋时期的苏洵在其《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辙在同题《六国论》中又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虑患之疏,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那么,一统六国的秦王朝又为何仅仅经历两代就灭亡了呢?对此,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凭暴力,把人民当敌人对待,那就使自己处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独夫”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而杜牧则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了秦皇的自取灭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细读《过秦论》和《阿房宫赋》,我们不难发现,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

其实,以后历代的兴亡,不都证明了他们的卓识远见吗?

附参考答案:

1.C.(朝:早晨)

2.B.(B和例句都是被动句,都是动词本身直接表示被动。A是判断句,C是介词结构后置句,D是省略句)

3.C.(“族”和“辇”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族:灭族;辇:乘车子。A,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B,名词用状语,向北;D,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镜)

4.(1)《樊川文集》杜牧 唐代 李商隐(2)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5.C.(爱:爱护)

6.D.(“钩心斗角”文中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现在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气候”在文中指气温,现在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收藏”在文中是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现在是一个动词)

7.C.(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却”。A,①介词,让;②连词,假使。B,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到„„去。①介词,比;②介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可译为“到”)

8.B.

9.D.(感恸:感叹痛心)

10.C.(C,之:结构助词,的;A,乃:副词,才/副词,竟然,却;B,以:介词,把/连词,表示目的关系,来;D,为:介词,替/动词,做)

11.A.(②说明其有节操,⑥写的是武康县令孔欣之)

12.B.(“生怕发生冲突”不当,他躲起来的主要原因是怕偷菜的人感到难堪)

13.(1)那位偷笋的人非常惭愧,坚决不要,道虔便让人放在那人的屋里再离开。(2)道虔回去以后,把自身的衣服和钱,都送给了侄子中没有衣服的。(3)道虔年老,吃的是素

食,常常一天不能吃饱,他却以弹琴写字为乐,孜孜不倦。

附《沈道虔传》参考译文:

沈道虔,是吴兴武康人。少年时便非常仁厚,喜爱《老子》《易经》,居住在县城北边的石山之下。孙恩之乱后,发生了饥荒,县令庾肃之就接他到县城南边的废头里,为他建起了房屋,那里前临小溪,有很美的山水。而沈道虔却还不时地回到石山他心仪的房舍里,和那些成了孤儿的兄长的儿子们共用家传的器物,不论多么困难,他都不改变节操。他跟随戴逵学习弹琴,王敬弘深深地敬仰他。郡州府衙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应命。

一次,有人偷了沈道虔家菜园里的菜,沈道虔回来看到了,自己便躲了起来,等偷菜的人拿够了离开后,他才出来。有人拔他家屋后的竹笋,他便派人让那人不要拔,说:“我打算让这片竹笋长成竹林,另有更好的竹笋给你。”于是便叫家里人买更大的竹笋送给那人。那位偷笋的人非常惭愧,坚决不要,道虔便让人放在那人的屋里再离开。他常常以拾稻麦过日子,跟他一起拾麦的人抢麦穗,道虔劝他们不要这样做,他们不听,道虔便把自己的全部给他们,争抢的人非常惭愧。以后每次争抢时,就说:“不要让沈先生知道了。”他冬天没有夹衣,戴颙听说便把他接来,为他做好衣服,并送给他一万钱。道虔回去以后,把自身的衣服和钱,都送给了侄子中没有衣服的。家乡的少年,都愿当他的学生。道虔常常没有饭吃,无法建立学舍。武康县令孔欣之便周济了他很多物资,使他的学生得以成就学业。太祖听说后,派人慰劳他,赐钱三万,大米二百斛,沈道虔把它们全部用作兄弟的孩子们嫁娶的费用。接着被征为员外散骑侍郎,他没有应征。沈道虔家好几代信奉佛教,他便把长辈们原来居住的故宅改为寺庙。每年至四月初八,都敬请佛像。请佛像的那一天,全家人总是触景生情,感叹痛心。道虔年老,吃的是素食,常常一天不能吃饱,他却以弹琴写字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令本郡县令,随时给他帮助。元嘉二十六年去世,时年八十二岁。

14.答:国际原子能机构冻结多个对伊朗核援助项目

15.参考答案:一是当你处在劣势时,不要气馁不要松懈,要坚持到底,等待对手犯错误。二是要善于把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兔子能跑只是潜在的优势,第一次比赛它因为睡觉还是输了,就是因为没有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三是如果原来的策略不管用,必须及时调整。通过第二次比赛,乌龟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不改变比赛路线,比一千次我也赢不了。怎么办?换条路线跑;四是要学会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做到双赢,当然这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16.参考示例:(1)鼓——为了鼓舞别人的斗志,甘愿终身被敲打;肚里空空,却总叫得最响。(2)雪——纯洁与晶莹的完美结合,使你冰清玉洁;有见风使舵的习性,又有见不得太阳的胆怯。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四:《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语文 阿房宫赋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缦(màn)立 逦迤(yǐ) 蜀山兀(wù) ...

B.妃嫔(pín) .鼎铛(dàng) 囷囷(jūn) ...

C.鬟(huán) 呕哑(yā) 锱(zī)铢 ...

D.椽(chuán)头 不霁(qí) 珠砾(lì) ...辇(niǎn)车 .剽(piāo) .在庾(yù) .横槛(jiàn) .

2.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 (山秃) 日益骄固(顽固) ...

B.戍卒叫(呐喊) 函谷举(攻破) 横槛(栏杆) ...

C.纷奢(奢侈) .

D.四海一(统一) .锱铢(极言细微) ..族秦者(秦氏家族) .呕哑(乐声嘈杂) ..几千万落(座、所) .

3.下面各句中加线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绦云扰扰,梳晓鬟也。 ..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D.架梁之椽,多于机上宫女。 ..

4.下列语句都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的一项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涡 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④烟横雾斜,焚椒兰也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⑧

5.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

B.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E.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F.族秦者,秦也 .

7.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考虑,含有不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B.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举

D.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杂说一

韩 愈

①②③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

④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①嘘气:吹气。②玄间:青天。③伏光景:指龙驾着云常常可以遮蔽日月的光亮。④汩(gǔ):水奔流的样子。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茫洋穷乎玄间 穷:穷尽 .

B.薄日月 .

薄:迫近、靠近 是:判断词 为:创造、做 C.然龙乘是气 .D.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

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震电,神变化——可以感应产生惊雷闪电,神妙地发生各种变化。

B.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云,是龙使得它灵异的。

C.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虽然龙得不到云,便没有办法神妙地发出各种变化。

D.既曰“龙”,云从之矣——既然真正叫龙,云自然会跟从它了。

3.本文是写的真龙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

4.分析本文写作层次(不以段为标准,以内容为标准)

答:

5.能表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一句?从这一句看,作者的写作意图大致是什么?

答:

【学科渗透训练】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瞿然而起。„„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角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叙述赤壁之战交战双方以及战争的影响。

2.赤壁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的东南风?

3.在偏北风盛行的冬季,赤壁地区出现短时间的东南风,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典型热点考题】

(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色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袅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瞻。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俨骖于上路 ②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

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④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

A.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不同。

B.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相同。

C.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也相同。

D.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不同。

2.“穷”的意义有①不得时,不得志 ②生活困难 ③穷尽,完 ④阻塞不通,与“通”相对。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填出“穷”相对义项的序号。

A.鹤汀袅渚,穷岛屿之萦回( ) .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 .

C.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

E.振穷困,补不足( ) .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驾着车在山路上(前行),在高大的丘陵看风景。

B.鹤汀袅渚,穷岛屿之萦回——鹤、野鸭止息在水平的平地和小洲上,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

C.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用桂树木兰修筑的宫殿,就是冈峦的样子。

D.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寒雁一声惊叫,到衡阳就不叫了。

4.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是写的远景,景物有四种。

B.这两句展现出一幅阔天高远的江南秋景。

C.一个“飞”字,既写出野鸭离水飞动的情景,又写了晚霞变化莫测,随风飘动的美景。

D.“秋水共长天一色”既写出了水天相接的壮阔,又写出了水和天的深蓝而碧透。

5.对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景物,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于崇阿”四句,写登阁所见的景色。

B.“层峦耸翠„„下临无地”四句,写滕王阁之美。

C.“鹤汀袅渚„„之体势”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D.“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是写作者看到的近景。

6.这两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对其特点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丽 B.阔大 C.高远 D.深邃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远矣 下:低于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

2.选出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 .

B.位卑则足羞 .

C.则思正身以黜恶 .

D.且庸人尚羞之 .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气没人传布也已经很久了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晓得停顿和断句,疑惑不能解决

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那个人和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5.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师道„„难矣!”意在揭示当时士大夫阶级对师道的错误态度。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用比较法,说明“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

D.“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

6.对这段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B.作者在运用对比时,不仅指出了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还指出了由这种态度产生的结果。

C.作者引用士大夫们的行为和他们的话,增加了行文的生动性。

D.“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句话,是作者发的感慨,结构上照应了段首的“呜呼”。

(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对下列句中加线“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③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

C.①与②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③④用法全相同

2.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用了夸张的手法。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的是实际的东西。

C.“复道行空,未霁何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一直延伸到首都咸阳。

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廊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屋檐尽可能地向高处伸展。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种房屋都按它们所处的地形特点构造,如钩如角。

D.复道行空,未霁何虹——通道横伸在半空之中,天没放晴哪里来的彩虹?

4.全是写阿房宫规模之宏大的一项是( )

①覆压三百里 ②隔离天日 ③五步一楼 ④直走咸阳 ⑤舞殿冷袖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

5.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十二个字为第一层,写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费。

B.第二层,作者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

C.第三层,作者渲染阿房宫外观的奇丽壮观。

D.第四层,写宫内的人物活动,为下一段转入对人物的铺叙作准备。

6.对这一段文字的一些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从范围大、楼台高、建筑面积广、包容的河水多等方面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

B.作者从外观写到内部结构,再写到人的活动,层次非常清楚。

C.作者用对比、夸张、比喻、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和气势。

D.最后两句,用夸张和比喻,描写歌舞之盛。

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五:阿房宫赋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2.韩魏之经营 ..

古义:

今义:筹划并管理;泛指计划和组织 3.齐楚之精英 ..

古义: 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 今义:怜悯,同情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

解牛》) (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 今入关,财务无所取(《鸿门宴》)

( )

4.取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 )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

我所欲也》) ( )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2)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3)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4) 族秦者秦也 .

(((((

) ) ) ) )

二、一词多义

蜀山兀,阿房出 ( )

水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

1.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

()

2.名词作状语

(1)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2)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 )

() 来于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3) 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 (4) 廊腰缦回 () .

2.齐王阁序》) () () (5) 日益骄固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恒公》) 3.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 )

(

(二)动词的活用 )

动词作名词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 论》) ( ..

)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 3.族

) 非天下也。 ( )

折也(《庖丁解牛》) ( ) 翻译: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戌卒叫,函谷举。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秦人不暇自哀。 五、词句翻译

( ) ( ) ( ) ( )

翻译: 翻译: 翻译: 翻译: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翻译: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翻译: 3.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翻译:

阿房宫赋 一、1.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指金玉珠宝等物 3.指金玉珠宝等

物 4.可惜

二、1.出现,意思是建成/离开(朝廷)/出产/超出,超过/支出,开支 2.相同,

一样/整顿,治理/一齐,同时/通“剂”,药剂 3.灭族/宗族;家族/类/众/(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4.掠夺/提取,取得/拿/助词,着/通“娶”,娶妻/择取

三、(一)1.(1)出现虹 (2)出现龙 (3)唱歌;弹琴 (4)灭族 2.(1)从北边;

向西 (2)在早晨;在夜晚 (3)坐辇车 (4)像人腰一样 (5)一天比一天 3.以„„为鉴 (二)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三)统一

四、1、2.判断句 1.灭掉六国的人,其实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来掉秦国

的人是秦统治者本身,并不是天下的人民。2.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3.被动句 戌边的士兵首先赵义,(接着)函谷关被攻占。4.状语后置句 使承担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野里劳作的农夫还多。5.宾语前置句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或哀叹自己)。

五、1.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蛟龙?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出现了彩虹? (采分点:龙、虹) 2.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是(他们)经过了多少代,大肆搜刮民膏而来,堆积如山。 (采分点:收藏、经营、精英)

3.唉!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它们的百姓,那么(六国)足以抵抗秦国;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秦)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作君王,谁能够灭了它呢? (采分点:使、爱、族灭)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六:阿房宫赋 同步练习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逦迤(yǐlǐ) 锱铢(zī) 直栏横槛(kǎn) 管弦呕(ōu)哑 .....

B.矗(zhù)立 水涡(wō) 架梁之椽(chuán) 鼎铛(dāng)玉石 ....

C.突兀(wù ) 辇(niǎn)车 仓庾(yǔ) 妃嫔媵(yìng)嫱 ....

D.不霁(jì)何虹 囷囷焉(jūn) 金块珠砾(lì) 阿(ē)房宫 ....

2.下列划线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3.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 )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A. 一旦 B. 专一 C. 统一 D. 数词 E.全部,都

(2)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 ②或师焉,或否焉( ) ③且焉置土石( )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

A. 助词,无义 B. 兼词,"于之" C. 疑问副词,怎么 D. 疑问代词,哪里 E. „„的样子

4.下列语句都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 )

①檐牙高啄②蜂房水涡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④烟斜雾横,焚椒兰也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⑧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A.①④⑥⑧ B.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⑦ D.②③⑤⑦

5.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D.《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

6.名句默写。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 ________。

(2)鼎铛玉石,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 ________,用之如泥沙?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 ______。

《阿房宫赋》参考答案

1. C(A.“骊”读lí,B. “铛”读chēng,D.“焉”读qūn)

2. C

3. (1)CDAEB (2)EADBC

4. B

5. D(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6. (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七: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第4单元 阿房宫赋]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矗.立(chù) 伫.立(zhù) 剽.掠(biāo) 尽态极妍.(yán) B.椽.子(chuán) 囷.囷(qūn) 缦.立(màn) 在庾.之粟.(yǔ sù) C.椒.兰(jiāo) 妃嫔.(bīn) 辇.车(niǎn) 锱铢..必较(zī zhū) D.媵.嫱(yìng) 鼎铛.(dāng) 横槛.(jiàn) 逦迤..

(lǐ yǐ) 【答案】 B(A剽piāo;C嫔pín;D铛chēng) 2.下列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

不敢言而.

敢怒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谁得而.族灭也

吾尝终日而.

思矣D.

犹且从师而.问焉

爱其子,择师而.

教之

【答案】 A(顺承;转折。B.转折;C.修饰;D.顺承) 3.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且焉.置土石 ⑤则耻师焉. 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徐徐焉.

实狼其中

A.①⑦/②⑤/⑥/③④ C.①⑦/②③④/⑤/⑥

B.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⑤/④⑥

【答案】 B(词尾,„„的样子/兼词,于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4.下列“爱”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士卒。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A.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六国各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B.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不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C.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菊。晋陶渊明独爱.D.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答案】 A(A项中“爱”作“爱护”讲;B项中“爱”①“疼爱”的意思,“爱”②“吝惜”的意思;C项中“爱”①意为“疼爱”,“爱”②意为“喜爱”;D项中“爱”①是“喜爱”的意思,“爱”②是“爱护”的意思)

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齐楚之精英 ②杳不知其所之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公将鼓之 ⑩句读之不知 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 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 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 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

【答案】 A(①④助词,的;②⑤动词,往,到;⑥⑦取独;⑧⑩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代词,代金玉珠宝等物;⑨助词,词尾,不译)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E.辇来于秦 .

【答案】 E(名词作状语。A、B.名词动用;C.名词的意动;D.动词活用为名词) 7.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几千万落”,极言亭台楼阁的不计其数。

B.“长桥卧波„„何虹”运用比喻手法,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

C.“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从人的感觉的角度突出这个庞大建筑群的错落有致。 D.“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 【答案】 C(“错落有致”错,应为“错综复杂”)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阿房宫的来历、外在形势和本体建筑。 B.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宫人奢侈的宫廷生活。

C.文章第三自然段,叙写秦的豪奢,秦的灭亡,阿房宫被烧毁。 D.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答案】 D(从最后一自然段开头一句可知作者不只是分析秦灭亡的原因,还分析了六国的灭亡原因,从最后一句看,作者还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这一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9.下列句中“使”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

【答案】 B(A、C、D均表使令,让;B表假设,如果)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奈何取之尽锱铢 ..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答案】 D(“可怜”古义是可惜,今义是“怜悯、同情”) 11.与例句中画线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盛筵难再,兰亭已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答案】 C(C是被动句;A、B是判断句;D是反问句) 12.对文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段先以“嗟乎”发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进而质问秦之对待财物前后不同的态度。 B.文段中间一连用了六组排比句,极写秦取天下后的繁华强盛,这一“扬”为下文“抑”(贬)秦作了铺垫。

C.最后写“天下人”与秦统治者的对立较量,结果是秦亡,阿房宫也化作了一片焦土。 D.文段重在议论,通过层层铺垫,最后转到了秦灭亡的结局上,可谓用心良苦。 【答案】 B(这里揭示的是秦的侈靡,带给人们的无尽灾难)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贞烈墓记

天台县郭老之女,年十七,姿色甚丽,嫁同里旗卒。年二十三,因夫卧病,至里社祠中祈祷。本卫千夫长李奇见之,心慕焉。去村八十里之杨村,向设亭障,分兵戍守,李遂遣卒行。郭氏独居,李乃日至卒家,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经半载,夫归,具以情白。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

一日,李复来,卒故匿床下,听其语涉戏,大怒,持刃出,而李脱走。李诉于县,捕系穷竟,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而李欲速杀其夫,使郭氏无所归。故嘱其左右邻,不与馈食。子女尚幼,郭老死矣。郭氏茕茕一身,乃躬馈于卒。久之,一狱卒叶姓者至,有意于郭氏,欲以情感之,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一日,旗卒所卧竹床泛青而生叶,同禁者皆惊喜,吏亦来贺,以为肆赦可待。叶独心恶之也。忽狱中传有五府官出,所以斩决罪囚者。叶心喜,遂入以报曰:“祥瑞之兆,未必非祸祟也。”且煦煦顾怜其子女,切齿骂李,与卒抱持而泣。已乃谓卒曰:“我与尔爱如手足,尔万一不保,尔妻、子女必不保;顾我尚未娶,宁肯俾我为室乎?若然,我之视汝子女,犹我子女也。”卒深诺其言。

叶乃令郭氏私见卒,卒谓曰:“我死有日,此叶押狱性柔善,汝可嫁之,无甘心事仇雠

也。”郭氏泣曰:“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既归,持二幼涕泣而言曰:“卖汝与.人,或可度日。汝在他人家,非若父母膝下,毋仍旧娇痴为也!”遂携二儿出,至县前,遇人具道其故。有怜之者,纳其子女,赠钱三十缗。郭氏以三之一具酒馔,携至狱,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既而以二之一与之曰:“君扰押狱厚矣,可用此答之。又余钱若干,可收取自给。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

泣别而出,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此处水极险恶,竟不为冲激倒仆。人以为.奇,走报县官。县官乃焚香再拜,令妇人共举之,则水不为患。又为申达总管府,将李抵罪而释卒。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更与之钱。次年丙戌,宣抚使巡行列郡,察得此事,闻之于朝,乃于其墓前筑一坊,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

(选自明代邵景瞻《觅灯因话》,有删改)

【注】 ①千夫长:统率千户所的军官。②五府官出:朝廷刑部官临狱审查结案。 1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村八十里之杨村 去:距离 .B.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罔:无,没有 .C.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适:女子出嫁 .D.危坐而死 危:危险 .【答案】 D(危:端正)

14.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郭氏“贞烈”性格的一项是( ) ①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 ②茕茕一身,郭氏乃躬馈于卒 ③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 ④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 ⑤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 ⑥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 A.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奇倾慕郭氏的出众容貌,把她丈夫派到外地服役,多次去调戏郭氏,但对方却不屈服于他的淫威。

B.旗卒被李奇控告,被投入大狱。监狱中有一位叶姓狱卒,对旗卒的遭遇表面上十分同情,实则另有所图。

C.旗卒希望把郭氏托付给叶氏,但郭氏坚决不同意。她把亲生儿女卖了换钱,买了酒食给丈夫,又把剩下的钱送给叶氏表达谢意。

B.①③⑤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八: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3 阿房宫赋(鲁人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

阿房宫赋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4分)

A.蜀山兀(wù) 辘辘远听(lù lù) 鼎铛玉石(dānɡ) ....

B.囷囷焉(qūn qūn) 尽态极妍(yán) ...

C.阿房宫(ē) . 剽掠其人(piāo) .

D.尽锱铢(zhī zhū) .. 架梁之椽(yuán) .金块珠砾(lì) .妃嫔媵嫱(yìnɡ qiánɡ) 逦迤(lǐ yǐ) ....

解析 A项“铛”应读为“chēnɡ”;B项“椽”应读为“chuán”;D项“锱”应读为“zī”。

答案 C

2.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六王毕,四海一 .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胡取禾三百囷兮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解析 C项都是夺取、获取。A项前者为“统一”,后者和“旦”一起组成副词“一旦”;B项分别为“喜欢”“吝惜”;D项前者和“秦”一起意为“秦朝”,后者为“灭族”。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

.....

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

A.①③⑤⑦

C.③⑤⑥⑧ B.②④⑥⑧ D.②③⑥⑦

解析 ①“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②“气候”古义指气温;④“经营”是名词,古义指保存的珍奇宝物;⑦“可怜”古义指可惜。

答案 C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

( )(4分)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焚百家之言,以..

愚黔首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⑧籍吏民,封府库 ...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D.①③⑦/②④⑧/⑤/⑥

解析 ①数词作动词,②③⑦名词作状语,④⑧名词作动词,⑤意动用法,⑥使动用法。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

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

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解析 之:前者为代词;后者为助词“的”。而:前者为转折连词;后者为顺承连词。

答案 B

6.对文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刘邦 ⑧焦土:被烧毁的阿房宫

A.①④⑤⑦

C.①③⑤⑧ B.②③⑥⑧ D.②④⑥⑦

解析 ①锱铢:极言细微的东西;④呕哑:象声词,管弦乐声。此处形容声音杂乱;⑤独夫: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此处指秦始皇。⑦楚人:文中指项羽。 答案 B

7.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分别所指的是

( )(4分)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当时的唐人;④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指唐人;②③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

解析 ①②都是“哀之”的主语,因为“不鉴之”,又成了“后人”“哀”的对象,即④,故①②④相同,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唐以后的人。

答案 B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第1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 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1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 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 的同情。

D.第2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 见解极为深刻。

解析 C项不是同情,而是憎恨。

答案 C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朝统治者喜欢纷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

(2)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用来抗拒秦国。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

仲德少沈审有谋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叡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

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汝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

与叡相及。渡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

因至姑苏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

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

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

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於庙立.

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

(《南史》卷二十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仲德被重创走 .

被:遭受。 乘:趁着。

诛:斥责。

遇:遇到。 B.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C.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D.以在河北所遇也 .

解析 诛,诛杀,处死。

答案 C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九:阿房宫赋练习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缦.(màn)立 逦迤.

(yǐ) 蜀山兀.

(wù) 辇.(niǎn)车 B.妃嫔.(pín) 鼎铛.(dàng) 囷囷..(jūn) 剽.(piāo) C.鬟.

(huán) 呕哑.

(yā) 锱.(zī)铢 在庾.(yù) D.椽.(chuán)头 不霁.(qí)

珠砾.

(lì)

横槛.

(jiàn) 2.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 (山秃) 日益骄固.(顽固) B.戍卒叫.(呐喊) 函谷举.

(攻破)

横槛.(栏杆) C.纷奢.

(奢侈)

锱铢..

(极言细微) 呕哑..

(乐声嘈杂) D.四海一.

(统一) 族.

秦者(秦氏家族) 几千万落.

(座、所) 3.下面各句中加线字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绦云扰扰,梳晓鬟.也。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架梁之椽.,多于机上宫.女。4.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 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突 兀(wù ) 水涡(wō)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yìng)嫱 B.矗(zhù)立 辇(niǎn)车 雷霆乍(zhà)惊 鼎铛(dāng)玉石

C.逦迤(yǐlǐ) 锱铢(zī) 架梁之椽(chuán) 直栏横槛(kǎn) D.参差(cēncī) 仓庾(yǔ) 金块珠砾(lì) 囷囷焉(jūn)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 A.族.秦者秦也 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 D.鼎.铛玉石 骊山北.构而西折 8.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选择正确的义项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 或师焉.,或否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A. 助词无义 B. 兼词"于之" C. 什么 D. 哪里 E. „„的样子 10. “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一日之内②杳不知其所之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④取之尽锱铢⑤架梁之椽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⑦独夫之心⑧后人哀之⑨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A.①③⑤⑦╱②╱④⑧╱⑥⑨ B.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 C.①⑤⑦╱②③④╱⑥⑧⑨ D.①③⑦╱②⑤⑧╱④⑥⑨ 翻译句子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见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职工女。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迆,亲人视之,亦不甚惜。

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7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名句默写

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3、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是: , ; 。”

4、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 。

5、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 , 。” 6、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

是 , , , ! 7、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

“ , 。 , 。” 8、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10、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

是: , ; , 。

2

答案

1.A 2.D 3.D 4.A 5 D 6 A 7 D 8 B 9 E A B 10 A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8、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篇十: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4:第一单元 3 阿房宫赋 同步练测 Word版含答案]

3 阿房宫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lí) 囷囷.(qūn) 阿房..宫赋(ē pánɡ) B.剽.掠(piāo) 逦迤..(lǐ yǐ) 妃嫔媵..嫱(bīn ténɡ)

C.锱.铢.(zī zhū) 椽.笔(chuán) 直栏横槛(jiàn)

D.呕哑..(ǒu yā) 鼎铛.玉石(chēnɡ) 在庾.之粟粒(y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古时候皇帝到某处叫“幸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雨后初晴) C.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抱,抱住,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燕赵之.收藏 D.①多于.

周身之帛缕 ②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5.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课堂练习

阅读《阿房宫赋》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楚之精英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杳不知其所之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少。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仓。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矩:火把。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答案与解析

1.B(妃嫔媵嫱中的“嫔、媵”应读“pín、yìnɡ”。) 2.D(抱:依、随,动词。)

3.C(A.①表并列/②表转折;B.①„„的样子/②句末语气词;C.都是结构助词,的;D.①比/②从。) 4.B(A项,钩心斗角,古:各种建筑都与中心建筑钩连,相邻的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C项,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D项精英,古:指金银珠宝等物;今: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 5.C[取:都是夺取的意思。A项,①一:为动词,统一之义;②“一”与“旦”一起表假设。B项,①举:是(被)攻占的意思;②举:拿、把。D项,①族:是家族的意思;②族:是动词,作灭族讲。] 6.A(“多于南亩之农夫”一句中的 “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字;A项中的“之”相当于“的”;B项中的“之”作代词;C项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的“之”作动词。) 7.D(文中用作动词,放火。)

8.(1)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啊!秦国统治者们爱好奢华,平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2)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楚人攻破了,入关的楚国人放了一把火,可惜那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9.借古讽今

10.A(A项是“认为”的意思,其他三项是“把„„

当做”。)

11.D(《史记》产生在西汉,距秦较近,其记载应该

比较可靠。)

12.针砭时弊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借古讽今的情怀。 13.(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4.(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

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是白居易与主人之间的“惨别”(需要紧扣“分别”的主题,选取有关写离别的诗句,作出恰当的解说,形式上与例句一致。

高考资源网(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相关热词搜索: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练习题及答案 阿房宫赋练习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阿房宫赋同步练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46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