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

2016-01-11 10:29:4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__黄20101212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__黄20101212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名著阅读(6分)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写出其中一篇(课内的除外)

的标题及主要内容:

二.综合性学习 (6分)

1.搜索资料的三种常用方法是①到图书馆阅览,② ,③ 。

2. (4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当天下午第2节课,在本班教室开展

关于读书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

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

【示例】栏目名称:书海泛舟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_________ 栏目内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10分)

1.默写:⑴ 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⑵ 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⑷ 万里来游还望远,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请你写出咏莲的古诗词的连续两句: 。

2.《使至塞上》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3.从《渡荆门送别》的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一)三 峡(郦道元) (25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2分)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 ) .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沿溯阻绝 ..

(3)属引凄异 (4) 林寒涧肃 .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6.(2分)比较阅读:本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然后填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

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

7.(2分)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奋笔疾书 B.每至晴初霜旦 通宵达旦 ....

C.沿溯阻绝 络绎不绝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8.(2分)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

和时代变化。(3分) (提示:介绍风景特色2分,可联系本文;介绍时代变化1分。)

导游词:

(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3分)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欲界之仙都( ) ......

2、翻译以下句子。(4分

(1)晓雾 将歇 , 猿鸟 乱鸣 ; 夕日 欲颓 , 沉鳞 竞跃。

(2)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3、下列是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请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 )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以“美”字点明全文中心。作

者正是将谢徵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

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④“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又以感慨收尾,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康乐公(即谢中书)等古今山水高士比肩的自得之感。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5、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2分)

(三)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24分)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朗读节奏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未寝(qǐn) 相与(yǔ) 遂(suì) B. 藻(zǎo)荇(xínɡ)竹柏(bǎi)......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3分)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2分)

A.“月色入户”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解人意,知人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闲职,整天闲极无聊、无所事事,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7.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5分)

8.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4分)

理由:

(四)周密 《观潮》(20分) 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②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③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④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字。(每空0.5分,共4分。)

雷tínɡ( ) 如lǚ( )平地 shū( )尔 罗qǐ( )

乘骑( ) 艨艟( ) 一舸( ) 倍穹 (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例:如履平地 A.西装革履 B.履险如夷 C.郑人买履 D.履行职责 ( ).

3. 先解释加点的重点词语,再翻译下列句子。(12分。其中每个字0.5分,每句话2分。) 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②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②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

④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4.关于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首句点明题旨,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①段中“方其„„势极雄豪。”一句,具体从形色声势等方面侧面描写了海潮的雄伟壮观。

C. 第④段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D. 文章赞美钱塘江海潮壮观的景象,叙写了当时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五)张岱《湖心亭看雪》(15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⒂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1.(4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余住西湖( )是日更定( ) 上下一白( )客此( ) .......

2. (2分)关于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标清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B. “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一个“独”字,展现了作者遗世独立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

D. 这篇小品,融叙事、写人、绘景、抒情于一炉。全文笔调淡雅流畅,耐人寻味。

3.(4分)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3分)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5.(2分)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__黄20101212[1]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名著阅读(6分)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写出其中一篇(课内的除外)

的标题及主要内容:

二.综合性学习 (6分)

1.搜索资料的三种常用方法是①到图书馆阅览,② ,③ 。

2. (4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当天下午第2节课,在本班教室开展

关于读书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

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

【示例】栏目名称:书海泛舟 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_________ 栏目内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10分)

1.默写:⑴ 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⑵ 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⑷ 万里来游还望远,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请你写出咏莲的古诗词的连续两句: 。

2.《使至塞上》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3.从《渡荆门送别》的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一)三 峡(郦道元) (25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2分)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 ) .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沿溯阻绝 ..

(3)属引凄异 (4) 林寒涧肃 . 1

用心 细心 耐心 恒心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6.(2分)比较阅读:本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然后填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

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

7.(2分)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奋笔疾书 B.每至晴初霜旦 通宵达旦 ....

C.沿溯阻绝 络绎不绝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8.(2分)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

和时代变化。(3分) (提示:介绍风景特色2分,可联系本文;介绍时代变化1分。)

导游词:

(二)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4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3分)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欲界之仙都( ) ......

2、翻译以下句子。(4分

(1)晓雾 将歇 , 猿鸟 乱鸣 ; 夕日 欲颓 , 沉鳞 竞跃。

(2)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3、下列是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请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 )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以“美”字点明全文中心。作

者正是将谢徵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

2

用心 细心 耐心 恒心

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④“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又以感慨收尾,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康乐公(即谢中书)等古今山水高士比肩的自得之感。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5、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2分)

(三)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24分)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朗读节奏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未寝(qǐn) 相与(yǔ) 遂(suì) B. 藻(zǎo)荇(xínɡ)竹柏(bǎi)......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3分)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2分)

A.“月色入户”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解人意,知人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闲职,整天闲极无聊、无所事事,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7.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5分)

8.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4分)

理由:

(四)周密 《观潮》(20分) 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②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3

用心 细心 耐心 恒心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③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④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字。(每空0.5分,共4分。)

雷tínɡ( ) 如lǚ( )平地 shū( )尔 罗qǐ( )

乘骑( ) 艨艟( ) 一舸( ) 倍穹 ( )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例:如履平地 A.西装革履 B.履险如夷 C.郑人买履 D.履行职责 ( ).

3. 先解释加点的重点词语,再翻译下列句子。(12分。其中每个字0.5分,每句话2分。) 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②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②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

④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4.关于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首句点明题旨,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①段中“方其„„势极雄豪。”一句,具体从形色声势等方面侧面描写了海潮的雄伟壮观。

C. 第④段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D. 文章赞美钱塘江海潮壮观的景象,叙写了当时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五)张岱《湖心亭看雪》(15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⒂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1.(4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余住西湖( )是日更定( ) 上下一白( )客此( ) .......

2. (2分)关于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标清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B. “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一个“独”字,展现了作者遗世独立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

D. 这篇小品,融叙事、写人、绘景、抒情于一炉。全文笔调淡雅流畅,耐人寻味。

3.(4分)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3分)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4

用心 细心 耐心 恒心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24分)

1.给画线的字注音(4分)

怅恨( ) 狐裘( ) 棹小舟( )郡县( )

骈死( ) 夕岚( ) 踌蹰( )笞广( )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社jì( ) qiāng( )笛 罗wán( ) 云bìn( )

宫quâ( ) gōu ( )火 突wù( ) 锦qīn( )

3.下面画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乃立为王

C. 胡不见我于王 / 才美不外见

D. 扶苏以数谏故 / 车六七百乘,卒数万人

4.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字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比至陈 / 其两膝相比者 / 比肩继踵

B. 执策而临久 / 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

C. 若为佣耕 / 此为何若人 / 必为有窃疾矣

D. 上使外将兵 / 项燕为楚将 / 陈胜自产为将军

5.下面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 食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 / 而食也。

B. 晓镜 / 但愁 / 云鬓改,夜吟 / 应觉 / 月光寒。

C. 今诚 / 以吾众诈 / 自称公子 / 扶苏、项燕。

D. 发闾左 / 滴戌渔阳 / 九百人。

6.默写填空:(6分)

(1)《无题》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5)《与朱元思书》中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表达作者鄙弃名利思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袒右,称大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7.综合填空:(4分)

(1)《陈涉世家》选自于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通史《史记》,鲁讯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________________”。其作者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其中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赏析:(7分)

8、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中词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 “山峦如聚”的“聚”指万山耸峙攒立之状,“波涛如怒”的“怒”指河水怒涛滚滚

之貌。

C. “秦汉”指曾在西都(长安)营建宫阙的秦、汉王朝。

D. “兴”指国家振兴,国泰民安;“亡”指国破家亡。

9.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内容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曲首先描写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的险要形势。

B.此曲以景衬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愤怒—伤心—悲苦。

C.此曲先写景,接着怀古,最后抒发感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D.作者突破了士大夫的传统观点,以敏锐的洞察力,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兴亡观,反映了对封建制度的绝望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前10句写___________,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请描述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文言文阅读:(29分)

(一)精段阅读:段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段B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1.解释画线的字:(2分)

(1)董生举进士( ) (2)郁郁适兹土( )

(2)吊望诸君之墓( ) (4)可以出而仕矣( )

12.翻译B段中划横线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简答填空:(4分)

(1)点明董游河北缘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直接慰勉董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3)体现作者政治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段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

安知鸿鹄之志哉!” 段B: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14.解释画线字含义:(3分)

辍耕( ) 尝与人佣耕( )苟富贵( )

陈胜王凡六月( )若为佣耕( )由是( )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段A中点明陈胜社会地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对现状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段B中体现陈胜为王后践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是“陈胜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而从段B的整个内容看,陈胜最终还是_________了这一诺

言。(2分)

18.对“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扩展阅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亲近的侍臣)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市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一周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燕策一》)

19.下列画线的字与“反以报君”中“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B.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C. 身被坚执锐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20.解释画线的词:(2分)

(1)君遣之( ) (2)安市死马而捐五百金( )

(3)三月得千里马(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21.本文与《马说》中的“千里马”都比喻_____________;《马说》中的“伯乐”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文中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3.《马说》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其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写作:

学习了《马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两篇文章,你对“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或说“人才”问题,和规劝朋友切莫“误入歧途”一定有不少的认识,请选其中之一,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如一课时完成测试,可不写作文)

参考答案:

一、

1. chàng qiú zhào jún pián lán chú chī。2. 稷、羌、纨、鬓、阙、篝、兀、衾。3、C。4、C。5、C。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黑云压城城欲摧。(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7、(1)纪传体;《离骚》;司马迁;西汉。(2)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8、D;9、B;10、咏雪;送别;(略)。

三、

(一)11、被推举(考);往;凭吊;做官。12、我因你此行而有所感慨。13、(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2)董生勉之矣;(3)“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4)希望友人能劝说河北豪杰效力于朝廷。(意相近即可)

(二)14、停止;被雇佣;如果;为王;你;因此。15、(1)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2)陈胜的许多老同乡、老部属都各自离开了他,因此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

16、“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17、“苟富贵,无相忘”;违背。18、用“燕雀”烘托“鸿鹄”,说明陈胜与众不同,少年时代就有理想有抱负。19、B。20、派遣;怎么;找到;买。21、人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22、让天下人知道国君善于买马,让天下人把千里马送上门。(或“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3、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寓言;只要真心实意地重视人才,就一定会得到人才。(意思相近即可)。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01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20分)

1、默写。(9分)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 ,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

(2)白头吊古风霜里, 。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 ”。

(4)《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

2、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出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

(3)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

4.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5.对下面这首北朝民歌赏析欠妥的一项是( ) (2分)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首北朝民歌,歌颂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B.“穹庐”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居室,用穹庐比喻草原天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C.民歌写川、山、天、四野、牛羊,由上而下,再到四野,又由近而远,有层次,有立体感。

D.一个“风”字令人欣赏,清风吹过,草浪起伏,牛羊闪现,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

6.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二、阅读题。(共50分)

(一)(16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7.本文选自 ________ ,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 。(2分)

8.补全文中的空缺处。(1分)

9.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10.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4分)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3分)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常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按要求填空。(4分)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1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④念无与为乐者 ②怀民亦未寝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但少闲人

20.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译:

21.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 _____________ (事),这是事之雅

者; _____________ (景),这是景之美者; _____________ (情),这是情之深者。(3分)

22.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2分)答:

23.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四) (11分)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24、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5、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2分)

26、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7、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3分)

三、写作(共50分)

28、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做人表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如朋友之间的交往,陌生人的偶遇……或表现出善良、正直、真诚、乐观……或表现出卑劣、狭隘、虚伪、颓废……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做人”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体验、见闻,也可以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五: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考复习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考复习试题

二 阅读理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属引凄异( )

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7 翻译: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4、“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5、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 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 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 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须扣住“月”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___ ______ 的心境。

(四)(1).A (4).B (5).B (五)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6、“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A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批发文身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选出不是对偶的一项:( )(2分)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D、 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贬官黄州时所写,该文仅以很小的篇幅,描写深秋月夜的景色,抒发被贬后的复杂心情。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不写自己对故乡的难分难舍,却反过来说故乡水难舍诗人,为诗人送行,真是独辟蹊径。

C、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他们并称“李杜”。

D、“拄杖无时夜叩门”中 “无时”意思是没时间无空闲,传达了无法享受美景的遗憾之情。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妥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答谢/中书书。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3分)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2)或:或以钱币乞之 或王命急宣 ..

(3)绝: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

(4)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5)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

(6)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

6、按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景物描写,似水墨画一般,

“ , 、 , 。”颇有点像七年级所学丰子恺的《竹影》里的墨竹画。

(2)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自然而然地会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名句“ , 。”诗中表现诗人对乡村生活留恋之情的诗句是: , 。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自己做梦都想着为国杀敌的诗句是“ , 。”

(3)《归田园居》“ , ”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劳作的艰辛。

(4)《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请你写出一句吟咏西湖的诗句(上下联),

“ , 。”

(6)请你写出与春节或中秋有关的诗句一联。 , 。

7、赏析。(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 (2分)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2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1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

9.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3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11.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3分)

(二)答谢中书书(9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3、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_____ _____(2分)

14、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______ ____。(1分)

15、简答。(3分)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分)

(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1分)

(三)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

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14分)

1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

17、解释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方其远出海门( )②每岁京尹( ) ..

③倏尔黄烟四起( )④四马塞途( )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各句的意思。(2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9、简答。(4分)

① 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 , 。 ② 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 。 ③ 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 。 ④ 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

20、第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突出浙江之潮的伟观的?(2分)

21、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归纳第二自然段的内容。(2分)

(四)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分)

2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是日更定( )②余拿一小船( ) ..

③长堤一痕( )④客此( ) ..

23、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4、简答。(4分)

①文章的文眼是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25、你认为相公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2分)

三、作文(50分)

26、水,是一个多情而美丽的精灵,生命因她有了灵气,世界因她有了精彩。江河湖海,是水让她们成为大地的眼睛;雨、露、霜、雪,是水让她们成为自然的花朵。

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尽量不要写环保题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B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将下面一首七言绝句,用正楷工整的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2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2.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题2分,第8题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绝巘 yǎn 藻荇 xìng 倍穹山y...qiïng 燕.

ān

B.飞漱日wî 雾淞 sōng 荒秽.shù 沃...h

â

D.素湍绿潭cuān 僦赁 lìn 沆砀 háng 长 ...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沿着 良多趣味:很,实在 ..

晓雾将歇:消失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

B.怀民亦未寝:睡觉 但少闲人:但是 ..

沃日:用水淋洗 余拿一小船:拿着 ..

C.衣物皆倍穹常时:高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

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一舸无迹:船 ...

D.长河落日圆:长长的河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

四时俱备:四季 夕日欲颓:坠落 ...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而旗尾略不沾湿。

C.溯迎而上。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潮》是南宋词人周密所作。

B.《三峡》选自《水经注疏》。《水经注》是北魏郦道

元所著。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

称“大苏”的苏轼苏东坡。

D.《答谢中书书》作者为南朝梁的陶弘景。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

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

流动的诗,语言精炼生动。

C.《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

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远的意

味。

D.《观潮》一文只有两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

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盛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

潮技巧。

7.名句默写。

①晨兴理荒秽,

②,长河落日圆。

③山随平野尽,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8.简答题。

②《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飞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对偶句,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猿

鸟”与“沉鳞”不对,假设要改“猿鸟”,怎样改呢?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⑤溯阻绝。或王命息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9.

10.“亭午”和“夜分”分别是指什么时候?中国古代

以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你能写出几个时辰的称谓

吗?(2分)

11.第一段中的两个“自”的意思一样吗?(3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第一段中侧面衬托山势高竣的句子是 (3分)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3分)

14.第一段第一句写水势浩大,险恶,而第二句侧重于写水流 ,从而印证了

前一句。(2分)

15.说说前一段写山与第二段写水的联系。(3分)

(二)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知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6.解释加点词。(3分)

①自既望至十八日为最盛: ..

②方其远出海门: .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八: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谪( )守 霪( )雨霏霏( ) 翕( ) 怆( ) 邃( ) 樯( )倾楫摧( ) 浩浩汤汤( )阴风怒号( ) 2、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

①《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填空。(5分)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

③《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当时作者____________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他是明朝“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4、默写。(3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2分)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分)

4.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5.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不少100字)(4分)

(二)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伛偻提携( )② 山肴野蔌( )③苍颜白发( )④宴酣之乐( ) 8.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

9、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10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2分) 11、这一段写太守的“醉”是为了写什么?(3分)

(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二)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石以为底(用) 心乐之(高兴) 增其旧制(制度) B.横无际涯(广远) 连月不开(放晴) 朝晖夕阴(日光)

C.冻风时作(起) 波色乍明(初、始) 大庇天下寒士(掩护) D.以游堕事(耽误) 问君何能尔(这样) 风掣红旗(拉、扯) 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拟人)

4.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他是清代作家,我们还学过清代作家的作品有王维的《童趣》和蒲松龄的《山市》。 B.、《行路难》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本首诗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C.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D.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代表作。

5.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思(6分)

⑴玉盘珍羞直万钱 同 意思 ⑵百废具兴 同 意思 ⑶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意思 6. 名句积累(1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欲渡黄河冰塞川,___ ______。《行路难》 (4)采菊东篱下,_ ________。《饮酒》 (5)《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7)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旷达胸襟,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二、阅读理解(46分 )

(一)醉翁亭记(23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新课标第一网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心情 ) 或异二者之为 ( 或许 )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睡着了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做官 ) C.故自号曰醉翁也 ( 取号 ) 往来而不绝者 ( 断 ) D.野芳发而幽香 ( 香花 ) 伛偻提携 ( 提拔 )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予尝求古仁人 处江湖远则忧其君 B.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钱币乞之 C者 D.起坐 两狼之并驱如故 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行者休于树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0.“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所指的内容依次是(各用两个字回答) ;2分)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的政治抱负是什么?(2分)

12.①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4分)

②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

13.乙文第1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为主,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19.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2分)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思想。(2分)

15.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3分)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找出第一自然段后三句中动态描写的词,说说从这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4分)

(1)动态描写的词: (2)诗人当时的心情: 1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的杜甫的哪首诗也与这历史背景有关?(4分)

18.说说下面诗句的含义。(2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三)小石潭记 (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0.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佁然不动( ) (2)悄怆幽邃( ) (3)斗折蛇行( ) (4)往来翕乎( ) 21.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3分)

第一段写鱼 ,既写静态,如:______________ ;又写动态,如:___________ 。还写了鱼似通人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三段写小石潭周围的气氛,借以显示自己的心情,这可从语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中体会到作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一1、zhé yín fēi xī chuànɡ suì qiánɡ jí shānɡ háo

2、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①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③ 袁宏道 公安派

4、①悠然见南山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一)1.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5、可用现代汉语,也可仿文言风格。 (二)(略)

第六单元过关测评(二)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A 2.B 3.D 4.A

5.(1).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2)具通“俱”,都。 (3)属通“嘱”,嘱咐。 6.(1)千树万树梨花开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将登太行雪满山 (4) 悠然见南山

(5)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阅读理解(46分 ) (一)醉翁亭记 (23分)

7.C 8.B D 9.D 10.忧民;忧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 ①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 野味野菜,花样很多,杂七杂八摆在面前的,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13.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14.议论;与民同乐 15.可从以下角度切入:爱国;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不为

世俗所困扰,坚定走自己的路;在竞争的现实中要会调整自己等等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分)

16.(1)飞、渡、洒、挂、飘转 (2)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17.安史之乱 《石壕吏》

18.诗人从当时个人的苦难,联想到天下广大“寒士”正和他处于同样的命运中,因此他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这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现实的不满。 (三)小石潭记 (13分) 19.唐 柳宗元

20.(1)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 (2)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

(3)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 (4)往来翕乎( 轻快敏捷的样子 ) 21.略 2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九: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余挐一小舟 D、荡胸生层云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妥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答谢/中书书。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3分)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2)或:或以钱币乞之 或王命急宣 ..

(3)绝: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

(4)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5)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

(6)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

4.按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景物描写,似水墨画一般,“ , , 。”

(2)杜甫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自己做梦都想着为国杀敌的诗句是“ , 。”

(3)《归田园居》“ , ”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劳作的艰辛。

(4)《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 ?门前流水尚能西! 。

(6)《答谢中书书》一文中通过朝、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动物活动“_ , ; , ”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赏析(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诗中既描写了边塞壮美景色,也表达了诗人 之情。(2分)

②王维的诗歌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请用你的语言再现这壮阔苍凉的景色,写在下面。(3分)

二、阅读理解。(64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14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 ..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 ...

9.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3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3分)

(二)答谢中书书(9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3、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5、简答。(3分)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分)

(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1分)

(三)观潮(14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

17、解释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方其远出海门( )②每岁京尹( ) ..

③倏尔黄烟四起( )④四马塞途( )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各句的意思。(2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9、简答。(4分)

① 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 , 。 ② 第一段中写潮水的顺序是 。

③ 第二段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 。

④ 侧面烘托江潮之盛的句子是 。

20、第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突出浙江之潮的伟观的?(2分)

21、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归纳第二自然段的内容。(2分)

(四)湖心亭看雪(12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分)

2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是日更定( )②余拏一小船( ) ..

③长堤一痕( )④客此( ) ..

23、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4、简答。(4分)

①文章的文眼是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25、你认为相公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2分)

(五)李氏之鸠 (陈子龙①)(15分)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ŭ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 ài):欺哄.

2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8分)

慧( ) 市( ) 且( ) 去( ) 竟( ) 怜( ) 捐( ) 乃( )

27、翻译 (4分)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母爱的天空泪雨滂沱(18分)

张正直

我的家乡在沂濛山腹地。这里土壤多为沙石,小麦、玉米等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煎饼来维持生活。我们兄妹4人,我在家是老大,日子过得很苦。但母亲没有听邻居大叔那句“穷读书、富放猪”的致富经,先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

从我记事起,便知道父亲没日没夜地在山上采石头卖,辛辛苦苦的父亲采一天石头才能挣5角钱。母亲在田里劳作,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常年的辛苦使她患了一身的病。

记得从县城看榜回家时,母亲正蹲在地下剁地瓜皮。见我回来,她期盼地问:“儿子,考上没有?”

我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别泄气,考不上再考。”母亲又继续剁地瓜皮。只听“哎哟”一声,我抬头一看,母亲正用右手使劲捂着翻地瓜的手,殷红的鲜血顺着手背淌了下来,滴在了未剁碎的地瓜皮上。

那一刀剁在了母亲的手上,也剁在了我的心上,整整疼了好几年啊!

第二年,我考上了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母亲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她东借西借只借到了70元钱,可离300多元的学杂费还差得太远。母亲三天三夜没合眼,看见母亲更加消瘦的脸和日渐增多的皱纹,我哭了:“妈,这个学我不上了。”“说什么傻话,多读书没坏处。妈会想出办法的。”第四天吃完晚饭,母亲告诉我她去姑姑家借些钱。

那天,我和父亲坐在灯下一直等到半夜12点,母亲还没回家。我坐不住了,因为去姑姑家都是坎坷不平的山路,要经过几座山和一片阴森的坟地,就是白天走,也叫人毛骨悚然。我懊悔极了,我怎么就没想到陪母亲一起去呢!父亲也急得不行,就在我们准备出门接母亲时,母亲踉踉跄跄地回来了,额头上,手上都是血。

我扑过去:“娘,发生什么事了?”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篇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

1.选出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 )

A、沿溯阻绝(sù ) 晴初霜旦(dàn ) 飞漱其间(sù )

B、解衣欲睡(jiě ) 能与其奇(yū ) 竹柏影 (bǎi )

C、震撼激射(hàn ) 为火所焚(wéi ) 鲸波万仞(rèn )

D、僦赁看幕(lìn ) 雾凇沆砀(tāng) 都护 (dū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朝技艺。

B“自即望以至十八日”指的是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

C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 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5.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B、《观潮》——周密——宋代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D、《归园田居》——陶渊明——唐代

6.诗句填空。

(1)《归园田居》这首诗从遣词造句中描写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他不

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以及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这样的句子

是 。

(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

, 。

(3)《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7.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A、黑发不知勤学早 a、水性淡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 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尽长江滚滚来

D、竹直心虚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

(1)肃: (2)属:

(3)引: (4)阙:

9.第二段中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

10.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 ______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 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再举两个含“三”、其含义也是表示“多”的成语或

诗句。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题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1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6.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

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之迷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

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

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

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

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

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

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7.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18.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19.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

(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

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

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

,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

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

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

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

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

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

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

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

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

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英语单元测试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61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