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虽有嘉肴中考题

虽有嘉肴中考题

2016-01-11 10:29: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一:最新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虽有嘉肴中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一:最新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最新语文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有4个大题,23个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

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 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为重温宁波记忆,hóng ⑴ 扬宁波文化,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开设“非遗课堂”,邀您品

鉴工艺guī⑵宝——宁波金银彩绣的艺术之美,领略四明内家拳的武术精suǐ⑶,观mó ⑷ 宁波传统

菜肴的烧制过程,让“非遗”的种子在你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⑴ ▲ ⑵ ▲ ⑶ ▲ ⑷ ▲

2.阅读下面短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

浙江卫视播出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选秀节目。舞台

上,不管是怀揣梦想的学员 A (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的表现,还是 B (每家每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的明星导师的言传身教,都带给观众无限的惊喜。

⑴在文中“□”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 。(1分)

⑵根据语境及括号内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2分)

成语A: ▲ ; 成语B: ▲

3.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 )。 (3分)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________。

A.等着豆腐被父亲从锅里夹给我们

B.等着父亲从锅里给我们夹豆腐

C.等着热气里豆腐从父亲的筷子上掉下来

D.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4. 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⑶题必做,第⑷⑸题任选一题作答即可)(6分) ....

⑴枯藤老树昏鸦, ▲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⑶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中国梦,如果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表达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两

句诗是 ▲ , ▲ 。

⑷古诗文中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⑸古诗文中有不少与“登高”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5. 名著阅读。(4分)

⑴阅读下面语段,指出并改正其中错误的情节。(2分)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个人物李鬼,他冒用黑旋风李逵的名号打劫。有一天,他遇到真李逵,露出

原形。他谎称“家中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人赡养”,李逵将其放走,并赠银十两。后来,李鬼死心塌地

地跟着李逵上了梁山。

⑵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筑建。

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被关进了监狱。

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④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

A. 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6.综合性学习。(6分)

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

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

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客,专家组认定其差错共538条。

材料2: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见人不救”误写成“见人不久”等。郑

渊洁的“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

材料3:12位被围观的名人纷纷谈自己的看法,以下两位“博主”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今后自己在写博客时会更慎重点,希望能对青少年读者起到较好示范作用。” (郭敬明)

“我以前经常写完不检查就直接发布,这让我出过很多丑„„《咬文嚼字》的监督,让我对文字更有

责任感,我很感谢他们的工作。” (韩寒)

⑴《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结合上述材料,完成

下列对话。(2分)

小记者: A 编辑:博客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平台,名人的博客读者更是动辄百万,其受众几乎相当于一份日报。名人

作为受关注度甚高的公众人物,其发表在公开平台的文字,已经是公共读物。所以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

的博客文字,有一定的监督和要求,是必要的。

小记者:名人被揪出错误,似乎是件不大光彩的事儿。给他们挑错,他们不反感吗?

编辑: B 记者:是啊,这些差错,如果细致一些,确实可以避免。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

共责任感。谢谢您!

A ▲ B ▲ ⑵班级里就“对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咬文嚼字’”举行了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不

必吹毛求疵。针对反方这一观点,请代表正方拟一则辩论词。(2分) ▲ ⑶古人也咬文嚼字。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

意闹。”清初著名剧作家兼评论家李渔认为“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王国维却说:“着一‘闹’

字,则境界全出矣。”你赞同谁的意见?并请说说理由。(2分) ▲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穿过记忆的小河(12分) 岑燮钧

①在三北大地上,“破山江”是一条普通的小河。①它穿过我们村,也穿过了我的记忆,化为了我身体上流淌不息的血管。

②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

③破山江从我的童年流来。那时,它似乎是一条大河。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破山江就成了我们的乐园。

我们匍匐在岸边,只要依在埠头边,在石板缝下一捋,就是一大把螺蛳。但我们的兴趣不在于此,而在“弹

河”,就是游泳。游泳之乐,乐在满河里浮着的大小脑袋,乐在你追我赶地嬉戏。这时的河水是浑浊的,

河泥都泛起来了,但不脏,是泥土的气息,是海涂的残余滋味,绝没有污水混杂其中。

④那真是一条干净的河流啊。农民们在地头干活,渴了,可用竹做的刮子(类似于锄头,却比它轻巧)

柄倒过来舀水喝。农村的屋前屋后,是一只只水缸,倘是竹槽兜起来的屋瓦上的“天水”不够用,就只能

到河边去挑水。水可能有点浑,但加一点明矾,就清澈了。我的印象中,还有父亲挑水的影子。我不曾挑

过水,因为当我挑得动水的时候,破山江已经成为一条污水沟了。

⑤我的记忆只留在破山江的南半截。向南追溯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因为它两边都是旷野。“野旷天低

树,江清月近人”,我只在破山江边领略过。破山江的两岸,春来会有成片的马兰或者野荠菜。公路上车

辆很稀疏,两边的树下有很多马兰。当我们剪满篮子回来时,已是月上东山。

⑥曾经,破山江边的斜晖里留下过帆影。风鼓起帆,轻轻巧巧地挪移,那是三北平原上一道平和的风

景。绿油油的田野上,白色的帆布,像是天地间的一根大羽毛,招招摇摇地移动在地平线上。风自南边来,

拉着装满石头的大船向北去。这些石头来自上林湖边的石塘。它们从上游迤逦而来,成为每一户人家的奠

基石。在这条江上,曾经留下我父母辛劳的背影。不是父亲拉纤,就是母亲摇船。在自家的埠头边,父亲

瘦削的肩膀和母亲柔弱的腰肢,撑起了一块块沉重的石头。他们在无数个来回之后,终于为我们兄弟打下

了基础,建起了小楼。多年之后,父亲回忆那一只小船,还心有余悸。为了多装几块石头,船沿是贴着水

面而来的。倘是有大船经过,父亲的心就会悬起来,那水花吻着船沿,就像是打水漂一样。一不小心,那

可真要全军覆没了哟!

⑦架在破山江上的那座公路桥,是我知道的最宽的桥。当船穿行其间时,就仿佛是走进一条幽深的隧

道,大喊一声,轰然回响那时,父亲摇着船去卖菜,我们帮他拉纤,每当到公路桥时,我们只能收起纤绳。

前面就是村子,父亲泊船叫卖,然后我们帮村人把成捆的菜抬到家里。那就是一条河之于农民的意义。

⑧当破山江的穿村段河岸砌石,并装上护栏之后,我知道一个古典的时代逝去了。河,仅仅成为了一

条河,它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功能。孩子们已无法下水,它需要保洁船的穿梭来保证自身表面上的洁净。很

少有人家再靠它来运输砖石,或者豆麦。“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它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 ⑨其实,人也一样。不知是谁离弃了谁,我已不再是它从前的孩子了。

(选自《宁波晚报》,有删改)

7.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童年里的“破山江”,请根据文意依次填写它的特点。(3分)

快乐的小河→ ▲ → ▲ → ▲ →有意义的小河

8.文中划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

它穿过我们村,也穿过了我的记忆,化为了我身体上流淌不息的血管。

9.第⑦段中作者说“那就是一条河之于农民的意义”,请结合⑥⑦两段,请联系文意,说说这条河对于我

们一家的意义。(2分)

10. “不知是谁离弃了谁,我已不再是它从前的孩子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关于古建筑保护的主题阅读(14分)

材料一:最近几十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198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名为“英格

兰遗产”的组织,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登记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使英国

对古建筑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目前,全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共约50万处。

英国还设立了500个保护区,不仅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对其周围环境也加以保护。他们认为,如果古建

筑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

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说:“这些建筑绝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它们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我们可以任意处置的对象,我们只不过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

(节选自《一座城市要有一个灵魂》,作者孙希磊)

材料二:紫禁城对面,已经有一个被称为“大水母”的建筑站在那儿,睥睨着默不作声的八百年的北京历史。和“大水母”竞争占有北京天空的,还有中央电视台,那是钢铁和玻璃挑战极限的作品,以自身的特异做现代的宣示。一栋一栋光怪陆离的建筑,以“现代”之名,可以完全忽略建筑与周边人文环境的有机关系,那是不顾城市历史和传统美学的另一种恣意表现。意大利的建筑师,在竞标北京大剧院落榜之后,酸酸地说:“我以为,为北京这样有历史的古城设计剧院,常识告诉我,这新建筑一定要和古城的历史氛围相和谐,中国传统的元素一定要融进新建筑里去。没想到,得标的是这样一个东西,简直就像从火星掉下来的。我才知道,原来,中国人其实是希望和自己的传统一刀两断的。我完全想错了。”

(节选自《注视一个古都

的蜕变》,作者龙应台)

材料三: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行危害文物保护点安全的行为。据了解,宁波市立法保护的文物保护点,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7-12-03)

材料四:我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8043处,其中古建筑4954处。随着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护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日益深化,古建筑保护工程的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保护我市珍贵的普查成果,规范古建筑保护工程的技术标准,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工程的技术水平,市文保所邀请专家举办技术讲座,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奉化董家村已被列入市“美丽乡村”建设名录之中,今年就有300万元资金到位;而村西南的大公岙第一尖已成为市体育局登山基地,并准备推出滑雪、滑草旅游项目;村东北方10公里处的石井龙潭景点也已开放迎客。

(宁波文

化网 2011-11-23)

材料五:月湖自宋代以来就是宁波人文胜地,文物史迹集中,古老街巷遍布。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建筑,却渐渐倒在了旧城改造的瓦砾中。月湖西区一期35处历史建筑19处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二:《虽有嘉肴》答案

《虽有嘉肴》答案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此题有两个任务,一是背诵课文,二是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律美。划分节奏,并尝试朗读是体会古汉语韵律美的有效手段。节奏划分建议: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核心观点。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三、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1.虽:即使。食:动词,吃 2.善:好,妙(处) 3.自强:自我勉励。4.长:增长,促进。

四、课文所谈虽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对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却也都有启发。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中考指向标”答案

1.(1)yáo(2)qiǎnɡ(3)zhǎnɡ(4)yuâ xiào

2.(1)即使。(2)好处。(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4)因此,所以。(5)不通,理解不了(6)反省自己。(7)自我勉强。(8)长:促进。(9)学习。(10)其:表示推测,大概。

3.略

4.(1)儒 传 记 小戴礼记 周礼 仪礼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教学相长

5. 教学相长。

6. 从“佳肴”开头,“佳肴”、“至道”类比,一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教与学的关系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7. 引出教与学的关系之后,在教与学的实践对照中,“知不足”“知困”,然后通过“自反”“自强”得到进步与发展。最后点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8.《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首先通过比喻类比引入,提出应当重视实践;然后就教与学对照来看,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得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逐层论证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

10.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不理解的地方在哪里。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

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呀。

11.A(致:提出)

12.(1)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2)喜欢学习却不能勤于发问,不是真正喜欢学习的人。

1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学尤当勤问。(意思对即可)

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欢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发现疑问,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勤于询问,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的人。道理弄明白了,但有的人还不能使道理用于实行;认识到事物粗略的一面,但有的人还不知道事物细微的方面。除了询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三:虽有嘉肴》复习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四:2015中考文言文练习题

2015中考文言文练习题

虽有嘉肴 出题人:郭娟

一、基础梳理

⒈《虽有嘉肴》节选自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__篇。相传为__戴圣编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也是世界教育史上________的专著。

⒉文中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

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 )兑命( )相长( )学学半( ) .....

⒋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⑶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⑷其此之谓乎?

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 ...

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 ..

⑶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 ..

⑷其此之谓乎_______ .

⑸教学相长_______ .

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

⑵学学半 ( ) .

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从学习的角度,结合实际,说说“教学相长”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

学记三则

《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③,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④而救其失者也。

(注:①失:过失,缺点。②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太多。③易:看轻,把学习看得太容易。④善:发展优点)

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玉不琢,不成器( ) .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⑶或失则止( ) ...

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⒊《学记三则》从内容上看,都讲到了_______,其中第一则先以名句________________,用类比的手法强调___的重要意义,然后引出_______的结论;第二则的观点是_______;第三则先分析“学者有四失”,然后指出教师的责任就是__________。

⒋这三则内容,既讲到了教学,也讲到了学习,对老师、对学生都颇有教益,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五:虽有嘉肴同步练习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六:九期中考试题模板

D、《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五经”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6、填入横线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 。 A、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B、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C、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D、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7、请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观沧海》中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

, (2分)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2分)

(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是 ,全诗的主旨是 (2分)

(4)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 , 。(2分)(5)你最喜爱 花,请写一句关于这种花的古诗词: (2分)

8、请仿照下面句式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 , ;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9、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1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印度人不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 (2)在“□1”处应加上的标点符号是

(3)请在“□2”处填入一个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4)根据上下文,修改画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10、学校举办“话说成长的烦恼”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

(1)活动中许多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成长的烦恼。你有什么样的烦恼呢? (2)如果你的好友也遇到了与你同样的烦恼,你将怎样开导他?请试着写出你要说的话?

二、 阅读理解(3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3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 (4)不知其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

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2分)

紫藤萝瀑布(节选)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5、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大条幅”与前文17、文中加点的字“挑逗”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打 阎连科

(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

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 】

(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

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10)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

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19、简要概括文中三次“打”。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该打我的”?(2分)

20、参考第(3)段的批注示例,对第(8)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3分)

21、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画线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2分)

22、 第五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3、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3分)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

三、作文(3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蹒跚学步,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

着帮父母做家务,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试题答案

1--6 DCBDDC 7、略

8、读书,让我们拥有崭新的发现;读书,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9、(1)家喻户晓 (2)„„ (3)泰戈尔 (4)把“不会不”改为“不会” 10、略 11、(1)即使 (2)甘美 (3)教 (4)好处 12、B

13、略 14、略

15、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侧面烘托紫藤萝花开得繁盛)

16、瀑布 紫藤萝花

17、运用拟人,以动为静,可以表现出紫藤萝花开得繁盛,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还表现出紫藤萝花的活泼、调皮的情趣。

18、花瀑 深深浅浅的紫 流动、挑逗、欢笑、迸溅、笑着、嚷嚷 花穗 上面的盛开,下面的绽放 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19、第一次是因为我偷父亲的钱买烧饼;第二次是因为偷黄瓜和卖黄瓜的钱;第三次是偷刮脸刀。这是一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且“我”欺骗(隐瞒)了父亲。 20、示例:这里的“扭”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

21、睹物思人,传递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明父亲非常珍惜儿子送给他的刮脸刀。

22、运用了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了父亲的后悔和对儿子的心疼。

23、示例1:父亲的“打”,的确是爱的表现。父亲打“我”,都是也为“我”确实犯了错误。从“半夜把我摇醒”这一细节中可以读出,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没有偷窃;从父亲“眼里含着的泪”“轻摸我的脸”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怜爱和他的自责。所以,这是迫不得已的“打”,是让“我”好好反省的“打”,是充满父爱的“打”。

示例2:父亲的“打”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安慰和幸福,但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懂得。年少的“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打”,只有“活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是对“我”的爱和教育,能消除“我”内心的不安和自责,能给“我”带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幸福。所以,作者在文章末尾反复强调父亲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 示例3:我认为“打在儿子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里”。父亲痛打儿子后眼里的泪水,半夜里独自坐在院子里的身影,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疼爱,作为父亲所承受的重压。所以,父亲打“我”,对他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残忍呢。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七:虽有嘉肴》复习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八:虽有嘉肴助学案

清泉中学“172”育人模式七年级(上)语文学科助学案

20课 《虽有嘉肴》

编写人:李慧 审核人:七年级语文组

寄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目标导航】 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知识链接】

一、创设情境 走入新课

“四书”:

“五经”:

二、自主探索 研讨提交

1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四、课堂练习 积累词语

1,通假字: 兑命

2,一词多义

不知其旨也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学学半 ..

3,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

虽有至道 古义: 今义: .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

4、试背全文。

五、拓展延伸 启迪智慧

同学们,刚才我们明白了《学记》中说的“教学相长”是指教师自身的“学”和“教”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使得教师不断进步。那同学们想想看,“教学相长”的道理是否也可以针对我们自己而言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链接中考 达标反馈 读《虽有嘉肴》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画线词语:虽有至道( ) 教学相长( )

不知其旨也( ) 知困( )

2、翻译句子:《兑命》曰:“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九:第20课虽有佳肴阅读欣赏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虽有嘉肴》

3.阅读鉴赏

1.【题目】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至道/ 期日中,过中不至 B. 弗学,不知其善也/学学半

C. 教学相长也/ 缘愁似个长 D.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欣然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讨论了教和学的关系,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的道理。(请用原文的句子填空)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选自《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 文章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C.本文主要阐述教与学关系,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D.“《兑命》曰”中的“兑”是通假字,通“说”,读音是“shuō”。

【解析】1.B中二者都是动词,学习。A:最好/到;C:增长/愁深;D:这样/„„样子 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应注意“反”“困”“强”等词的理解。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这里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教学相长”。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D中“《兑命》曰”中的“兑”是通假字,通“说”,读音应是“yu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1.B 2.知道了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不懂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

我勉励。3.教学相长4.D

【考点】阅读理解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理解

【来源】

【批注】

【视频】

2.【题目】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虽有嘉肴( ) (2)不知其旨也( )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4)学学半(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嘉”的用法,通佳,“学”的含义是:指教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然后”。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仔细揣摩文意,可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得出“实践出真知”。还可以得出“教学相长”。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1.甘美 最好的道理 所以 指教人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教学相长,实践真知。

【考点】阅读理解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理解

【来源】

【视频】

3.【题目】阅读下面一则古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朗读停顿。(限标两处)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弗食( )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⑶然后能自强也( ) ⑷教学相长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解析】1.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食”是动词。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虽”“至”“善”,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答案】1.是 故 / 学 / 然 后 知 不 足 2.⑴吃 ⑵所以 ⑶勉励 ⑷促进 3.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

【考点】阅读理解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理解

【来源】

【批注】

4.【题目】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注释】①旨:美味 ②困:不透彻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 虽有至道( ▲ )

(2)弗学不知其善也( ▲ )

2.翻译句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请用原文填空。(2分)本文论述了 ▲ 与 ▲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 的道理。

【解析】该题主要目的让学生熟悉课文,加深理解。

【答案】1.(1)即使 (2)好 2.译文: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 3.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教学相长

【考点】阅读理解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理解

【来源】

【批注】

【视频】

5.【题目】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A】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孟涂文集》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

1.解释加点的词。

①而或不知其细( )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 )

③虽有至道( ) ④教学相长也 ( )

2.翻译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A】文的中心论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这两个句子翻译时要注意“不足”“反”“致”“广识”的解释。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这道题需要先理解文章的大意,根据文章的大意总结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因为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就不能直接引用文章中的句子。谈从文章中受到的启示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的内容,语句要通顺,所收到的启发应该是正面的。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答案】1.①细微末节、细小的方面 ②甘美 ③极好的道理 ④相互促进 2.①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②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3. 论点:好学尤当勤问。启示: 略

【考点】阅读理解

【难度】中档题

【题型】阅读理解

【来源】

【批注】

【视频】

6.【题目】虽有佳肴

《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虽有嘉肴中考题篇十:2004—2011中考《大道之行也》真题

《大道之行也》中考题

1(义乌市·2011)(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铜仁地区(09贵州省)

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贤与能 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īng)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分)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分)

拓展阅读

(一)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③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⑴嘉肴:嘉,美好;肴,鱼肉等类荤菜;⑵旨:美味,好吃;⑶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教学相长( ) ⑵幼有所长(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⑵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各句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虽有至道 D说不清,道不明 ....

4、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⑴故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________⑵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

5、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至理名言,你能结合学习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①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③于夫子④,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②六艺:指《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③折中:取正,用以判断失误的正确与否。④夫子:这里指孔子。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不能至 可谓至圣矣 ..

B、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C、想见其为人 天下为公 ..

D、然心乡往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_____________。

5、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6、孔子有很多论述学习的名言,至今盛传不衰,你能写出完整的一句吗?并结合这句话说说自己学习上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曾子易箦①

——《礼记·檀弓上》

曾子寝疾②,病。乐正子春③坐于床下,曾元、曾申④坐于足,童子隅⑤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⑥!大夫之箦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⑧,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①箦(zé):床席;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②寝疾:卧病在床;③乐正子春:乐正,公室乐官;子春,曾参的弟子;④曾元、曾申:曾参的儿子;⑤隅:墙角;⑥睆(huǎn):光滑;⑦大夫之箦:古代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所用的器物、车马、衣饰,所居的建筑物都有不同的形制、装饰、色彩、质料。若有违反,即是违背了礼。大夫之箦,是大夫这一等级才能享用的竹席。曾参不是大夫,是不能用的。⑧季孙:鲁国大夫,当时执掌国政。

1、解释加点的字。

⑴童子隅坐而执烛______________ ⑵我未之能易也______________ ..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⑴吾何求哉?______________

⑵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______________

3、指出划线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______

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敬易之”一句中的“请、敬”都是敬辞,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B“反席未安而没”一句中的“没”是“去世”的意思;

C本文反映了曾子对礼法制度的重视和认真;

D全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了曾子的形象,真切生动,栩栩如生。

6、初一学过《〈论语〉十则》,其中有一则记录了曾子的话,你还记得吗?根据上下文填空。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门人要一生为______________而奋斗。

答案

1答案:

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2答案:10.3分;C

拓展阅读:

(一)1、⑴zhǎng ⑵zhǎng 2、⑴好; ⑵困惑不通。 3、B与D(A项“道”古代指“理想”;B项与D项均为“说”的意思;C项是“道理”之意,所以B与C意思相同。)4、⑴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⑵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奋发向上。5、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弗学,不知其善”的至理。6、开放性试题,不作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只有认真学习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别人时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1、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2、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学说却传了十几代,一直被读书人继承、崇敬。3、B(A项“至”的意思分别是“到”“至高无上”;B项“众”的意思都是“多”;C项“为”的意思分别是“做”“是”;D项“然”的意思分别是“然而”“„„的样子”。所以选B) 4、可谓至圣矣,崇敬和向往;

5、乡通“向”;6、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谈体会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三)1、⑴拿着;⑵换掉。2、⑴我还要求什么呢?⑵我能够坚守正礼而死,这就满足了。3、反通“返”,返回;4、曾子临终前不顾病危把大夫用的席子撤换了下来;5、D(文中没有心理描写)6、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实现“仁”的理想。

相关热词搜索: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中考真题 虽有嘉肴练习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虽有嘉肴中考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虽有嘉肴中考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61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