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

2016-01-12 08:37: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一: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制取氧气》word随堂练习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一:新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制取氧气》word随堂练习

课题3制取氧气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氧气制备方法:

最早:英人卜利士力加热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仙丹)制得。 现今工业:①分馏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发现和工业制备方法,属于了解内容。

答案:氧化汞(红粉) ①液化空气 ②电解水法

2.氧气制备实验:

注意事项:

瓶内水位略高于长颈漏斗末端,避免_____________。广口瓶内_____________有空气,_____________气体不收集;将_____________,用手压住漏斗口,每次加入双氧水不可太多,以免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法收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备氧气的实验原理。

答案:产生的氧气逸出 残存 反应刚开始产生的 塞子塞紧 太快 排水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B.动植物的呼吸过程是一种缓慢氧化

C.红磷易发生自燃

D.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

思路解析: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动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属于氧化反应,也可说是缓慢氧化;红磷着火点很高,不容易发生自燃,白磷则容易自燃,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不一定都发光,但可以发热。

答案:B

2.某学生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取氧气时使用药品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氯酸钾加热③将高锰酸钾加热④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⑤将二氧化锰加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思路解析:氯酸钾直接加热,很难分解;二氧化锰加热不分解,无法产生氧气。故②⑤不可能。

答案:C

3.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A.反应都很剧烈

B.反应时都发光、放热

C.都属于氧化反应

D.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思路解析:燃烧、缓慢氧化、自燃,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与氧气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快乐时光

考试

老师说:“平时考是点心,百吃不厌;

段考是正餐,定时定量;

联考是满汉全席,一次就够。

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用功呢?”

学生说:“报告老师,我们正在减肥!”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思路解析:大量氧气的制备即工业制备氧气,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A、B都是实验室制备少量氧气的方法;D无法得到氧气。

答案:C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思路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在生产上我们一般要求加快反应速率,在其他领域则需要用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如食品的防腐、橡胶的防老化等领域。

答案:C

3.(经典回放)小兰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耗尽

C.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D.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探究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方法。用题给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低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红磷不足量;二是装置漏气;三是未等瓶内气体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这三个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出问题,所测O2体积分数都会低于1/5。因此,应从这三方面去检查失误原因,切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再做实验。因木炭燃烧产生的是CO2,CO2填充了所耗O2的体积,瓶内气体压强基本不变,实验目的更难达到。所以用题

给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时,所选可燃物应满足两个条件:

答案:D

4.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生了爆炸,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

A.管受热不均匀 B.气体发生装置漏气

C.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性杂质 D.加热温度太高

思路解析:由于加热时体系温度比较高,且产生了大量氧气,只要有可燃物,就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C

5.实验室除了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氧气外,还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氯酸钾

(KClO

3)氯化钾氧气 (KCl)(O2)

(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这里是加快反应速率)

(2)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双氧水

(H2O2)二氧化锰水

(H2O)氧气

(O2)

(注: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这里用稀溶液)

(3)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在以上物质中选用催化剂,最好用( )

A.Fe2O3 B.Al2O3 C.CuO D.MgO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能够改变(一般指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自身质量不发生变化。根据上述表格得知:选择催化剂最佳依据是在条件最低但催化效果最好。

答案:C

6.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该气体既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可肯定该气体的物理性质中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或者是难溶于水;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要求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

答案:(1)难溶于水 (2)比空气重

7.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使用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可将可燃性气体引燃,这时躺在防护工事里的人即使未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汽油炸弹在爆炸后大量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得防御工事中的士兵窒息死亡。 答案:汽油炸弹在爆炸后大量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得防御工事中的士兵窒息死亡

8.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改正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该装置错误分析:对固体加热,应该使得试管管口向下倾斜,以防止固体中含有的水蒸汽冷凝后回流,炸裂试管;导气管管口应该紧贴橡皮塞,不应该伸入试管太长;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使用焰心加热;铁夹不应该夹在试管的中部,而应该夹在离管口1处;导气管应该深入到集气瓶瓶底,不应该在集气瓶瓶口。 3

答案:(1)①酒精灯 ②试管 ③铁架台 ④集气瓶

(2)①应该使得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应拽出一部分 ③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④铁夹应该夹在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⑤导气管应该插入到集气瓶瓶底

9.如图所示:

(1)写出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室制取氧气,应将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____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只填排空气法)连接(填字母代号)。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答案:(1)①锥形瓶 ②长颈漏斗 (2)A D

10.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绘制实验设计图是填写实验报告常用的一项重要技能。下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黄图。

(1)请你帮他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右图实验时观察到: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但在氧

气中却能剧烈燃烧,原因是 。

答案:(1)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或浓度)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只能发生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 却能剧烈燃烧【要求进行空气和集气瓶中氧气含量(或浓度)的对比,其它答法合理的均可】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教案__《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一、

教学设计思路:

“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2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3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4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5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三:化学九年级上册_课题三《制取氧气》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四:人教版2012版化学九上课题3《制取氧气》ppt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3.知道收集氧气的方法。

4.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5.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前预习】

1.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2、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分解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 如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 ____ __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是_____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 (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__ 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在学习《生物》时,同学们已经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起到了催化作用,他是酿酒过程的催化剂?那么什么是催化剂呢?

根据“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盟”( 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应为催化反应。人们利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这被称为催化反应。大多数催化剂都只能加速某一种化学反应,或者某一类化学反应,而不能被用来加速所有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并不会在

化学反应中被消耗掉。不管是反应前还是反应后,它们都能够从反应物中被分离出来。不过,它们有可能会在反应的某一个阶段中被消耗,然后在整个反应结束之前又重新产生。

使化学反应加快的催化剂,叫做正催化剂;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叫做负催化剂。例如,酯和多糖的水解,常用无机酸作正催化剂;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常用五氧化二钒作正催化剂;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种负催化剂(也叫做缓化剂或抑制剂)。

二、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所参加的反应中,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反应前后变不变。

观察与思考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⑴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思考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根据本实验能否确定二氧化锰是本实验的催化剂?说出你的理由。根据你对催化剂的理解,应该增加哪些实验?

交流研讨:利用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迅速放出氧气这一性质,在实验室中可利用它们来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需要的装置是( )

2、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

⑴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⑵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自主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⑴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⑵记住课本38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

交流研讨: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 ) 交流研讨:⑴将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默写在下面(同桌相互检查默写对了吗?):

⑵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⑶上述三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你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说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吗?写在下面。

交流研讨:在工业上需要大量的氧气,显然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请阅读课本p41的《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思考一下,课本中介绍的方法是分解反应吗?说出你的看法,与小组的成员交流一下。将最后结论记在下面。

三、我的收获

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

四、有效训练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 D.粗盐提纯

3.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5.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气与液态氧气

的 不同,因此 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 ,剩余物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下图是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的过程;

(1)实验①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

明 。

(2)实验②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

明 ;

如果此实验中不加干燥剂会产生的后果是 。

(3)实验③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

(4)在实验③中,等试管内无气泡冒出时,再加入过氧化氢,发现 ,

说明在该过程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 。

(5)实验③完成后,将试管中的二氧化锰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发现其质量与反应

前 。

【课后提升】

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采用把稀的双氧水(含3%过氧化氢水溶液)加到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反应装置中,用排水法收集放出的氧气,如下图所示,请你从装置特点.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该实验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较其优点是: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课前预习】

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2.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5和2—17

(1)在图2—15和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4)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二、交流学习

1.请在仔细阅读课本p39——41页的《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如何检验,如何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么?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六:化学人教版初三上册课题3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七: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八: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三《制取氧气》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九:九年级化学 人教版 新课标 第二单元 课题三 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篇十: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三制取氧气课件

相关热词搜索: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课件 课题3制取氧气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三《制取氧气》的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69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