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6-01-12 09:54: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统治者闻目塞听、愚昧无知 B.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C.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 D.中国物产丰富,不必与外国交往

3 .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 B.清政府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C.清政府的落后 D.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抗衡

4.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腾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此对话说明了 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 ②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脸 ③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 ④李鸿章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保住清政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金田起义 B.天京变乱 C.定都天京 D.湘军攻陷天京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7.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A.有无产阶级先进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 C.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特点 D.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8.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俄国强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日本全面侵华,我国沿海地区基本沦陷

9.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凉,疾愚暴之无知。”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应在于

①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③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④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 B、1843年 C、1858年 D、1860年

11、“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价值主要来自鸦片贸易,没有印度贸易,董事会不可能这样顺利地为国内开支取得大量汇款;英格兰商人也不可能得到现在那么大量的茶叶而不需要向中国送出大量的白银。”这表明鸦片走私的直接作用是

A、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D、扩大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1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是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外国商品滞销

C、清政府的抵制 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14、甲午中是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

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日本加入协约国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C、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D、英国保持局外中立,以维护远东的秩序

15、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这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国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1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17、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8、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与五四运动的发生相关的事件是

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中国②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③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条款是

A.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B.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

C.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2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彻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2、以下事件不能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3.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2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5.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A.陆海军大元帅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6.“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7.“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8.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29.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B.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3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B.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31.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①实现土地国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33.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的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34.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35.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开放天津为商埠 ④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36.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37.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38.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39.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40.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

41.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斗争实践中得出的认识 (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2.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

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43.“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4.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45.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6.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47.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48.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

“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

不明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 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 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 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49.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 ( )

A.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B.为进军江南创造条件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50.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二: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B、1833年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

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

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

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华战争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

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

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

战争的原因

4.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

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

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

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

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6.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

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

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7.《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 “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

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 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

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

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0.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

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1.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

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2.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

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句诗应写于下列哪次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

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5.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钓鱼台早在1373年即由杨栽所发现,并远在15世纪初,

明朝时所著《顺风相送》一书中,就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而此后日本著名

的海防论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基于事实,将钓鱼台列屿

明确标明属中国领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明代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依据

B.在近代以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成为中日双方的共识

C.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在明代就有了争议

D.材料中的文献可作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之一

1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

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 D.共同支配中国 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

17.右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

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

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18.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9.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哪些战争破坏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

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

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2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

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

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

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

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

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族冲突”。据记载,

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23.《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4.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

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

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26.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27.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当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④坚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三: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

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观察下面的图片,天王府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太平天国事业的兴盛

D.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取心减退

3.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 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

“历史文献”、“学习检测”四个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曾国藩 D.《天朝田亩制度》

4、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5.读下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占领中国领土

B.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要求中国赔偿鸦片损失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7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8中国近代史列强最早割占的领土是

A.台湾 B.旅顺 C.九龙 D.香港岛

9列强最早开辟广州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战争后

10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开辟的通商口岸的布局呈现的特点是

A.集中在长江流域

B.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分布整个沿海地区并向内地发展

D.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流域和珠江流域

11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有 ①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②开展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 ③清政府开展了“新政” ④兴起了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12、《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巨额的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31.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 (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洗劫圆明园

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14.在北京设立使馆区成为侵华的大本营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5.在中国近代史上德国、俄国、法国三国最早采取联合行动是因为什么问题

A.签订《天津条约》的问题 B.东北地区问题

C.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的问题 D.山东地区问题

16.《马关条约》的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巨额的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7.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

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

18、近代前期的四次反侵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落后

B、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实力强大

C、清政府没有发动民众抗战

D、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1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抗击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华目标

20、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市场而发动

B.侵略者都曾进犯过京津地区

C.战争期间都烧杀抢掠,犯下了滔滔罪行

D.战后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21、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群众爱国运动 D.推翻清朝统治

2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抗争与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23、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D.最终签定了《北京条约》

24、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中国试图赶

35、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6、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27、(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8、(2010年高考上海文综10题)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材料1 “甲午孝钦皇及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六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

材料2 清军的枪炮大都采自英、德、美、法等国,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 摘《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3 “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军兴,同无把握。虽执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4 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只八船可用,北洋千里,全资屏蔽,实未敢轻于一掷。” 《中日战争》(三)

材料5 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台湾、侵略朝鲜、夺取满洲、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中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引自新课标(必修)《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失败原因。

答:

①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未觉醒,最高统治者对战争未作充分准备;

②枪炮弹药等军备质量差;

③平时训练敷衍塞责,流于形式;

④李鸿章等奉行了避战保存实力方针

⑤日本作了长期的战争准备

⑥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腐朽

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

①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主要是从什么史观的角度看待中国这段历史?

②三次战争带来的灾难主要指什么?

③请列举有关“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史实。

④你如何看待西方国家入侵的影响?

①全球(整体)史观

②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丧失主权(或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④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造成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受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国近代社会日益贫困落后。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观方面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四: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39~140页)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解析:D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国家处于资本主义阶段。因此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与资本主义制度抗衡,这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B.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A 一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二要注意毒品这一提示信息。A项发生于1840~1842年,B项发生于1883~1885年,C项发生于1894~1895年,D项发生于1900~1901年。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B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的历史背景之一,洪秀全是重要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文献,故可以增加“天国兴衰”这个链接。

4.(2011年化州期末)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解析:B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当时世界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此时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而《资政新篇》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的世界潮流,故答案为B。

5.(2011年江苏会考)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割给日本并赔款白银二亿两,故答案为B。 6.(2011年徐州模拟)“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天京变乱 D.黄海海战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阐述和描述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反侵略反帝斗争,二是形式古老。太平天国运动侧重于反封建,天京变乱属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斗争,黄海海战属于中日之间在海上的军事较量,展示了双方的新式武器,不能说是古老的形式,由此判断B项正确。

7.(2011年东台期末)“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D 材料中有拆除“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有这样的规定,故答案为D。

8.(2011年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解析:D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A项错误;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是1912年清帝退位,B项错误;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没有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

9.(2011年烟台期末)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解析:D 由剪辫子到抢购假辫子,可以看出人们的心理变化,也反映出民主并未真正的为人们彻底接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故答案为D。

10.(2011年营口期末)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导演的创作手记 B.历史学家的访谈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解析:D A、B、C三项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而报纸新闻照片一般而言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故答案为D。

11.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解析:C 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只有C、D两项,A项是反对帝国主义,B项主要是反对封建主义。而最早明确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五四运动。故选C。

12.(2011年淄博模拟)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

解析:A 本题通过一段誓词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誓词中的关键词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说明了革命要反帝反封建。另一方面提到“总理遗命”,说明这应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件。抗日战争只侧重于反帝,解放战争侧重于国内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不符合誓词中涉及的任务。因而正确答案选A。

13.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这里所指的“新的道路”是( ) A.武装斗争 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C.开展土地革命 D.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D 本题考查八七会议的内容及其影响。解题关键词是“新的道路”,A、B两项国民大革命时期就已找到,排除。C项包含在D项之中。

14.(2011年银川模拟)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 A.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

解析:D “英勇进军”指的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由江西辗转至贵州、四川并最终到达陕北的艰难过程,即红军长征。

15.(2011年宁夏会考)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 )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解析:B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即“七七”这与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相符合,而漫画体现出日本人切腹自杀,说明了日本发动的战争必定失败,故答案为B。

16.在近代史上,蒋介石的形象十分复杂。他被看作“具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者”,应该是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D 民族英雄是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著名人物,蒋介石领导的、以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抗日战争,该评论应该出自抗日战争时期。

17.如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国共产党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能力(中间为日本侵略者,其他三个为抗战的中国军民)。漫画创作于1938年,此时国共合作已经实现,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

18.(2011年常州期末)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幅宣传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D.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

解析:C 首先从图片中获取“刘邓”二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此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故答案为C。

19.(2011年江苏会考)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解析:C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A项错;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资政新篇》,B项错;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而非北洋军阀政府被推翻,D项错。故本题选C。

20.(2011年化州一中期末)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D ①发生在1937年,②发生在1927年,③发生在1947年,④发生在1894年,故时间先后顺序为④②①③,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1题22分,22题18分,共4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40~142页)

21.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

俨然白犬丹鸡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五: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试卷

姓名 号数 成绩

1、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2、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建设的重点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4.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6.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7、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8、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十年“文革” 9.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目的是( )

A. 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错误

C. 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 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10、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 是( )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B、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

A.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12、新中国从1956年正式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间曲曲折折,下列哪些活动显露了党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 )

①中共八大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 “大跃进”运动 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右图为“大跃进”时的一幅漫画,它反映当时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 )

A.浮夸风 B.高指标 C.瞎指挥 D.不尊重客观规律

14、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

主要因素是( )

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指导思想上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的是( )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16、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

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B、生产关系的改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经济政策要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人力物力资源相适应

17.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18.为克服1959 ——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下幅新闻图片所报导的事实,导致其出现的根源在于( )

A、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高速

B、“左”倾错误的迅速发展

C、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飞速发

D、“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20.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21.下列这组图片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哪项内容相关?(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2、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

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 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3.经济特区的特殊主要在于( )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权力大于其他省区

24、.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

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25.互联网的作用( )

①打破常规时间、空间界限,使信息知识讯速、便利地传播

②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③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④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小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 )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深圳的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深圳的华侨众多

27、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28.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

30、经济特区的“特”是指( )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

D.即划出的特定的区域,属政治特区

二、材料解析题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 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六: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5×2=50分)

1、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兼并严重 c.清政府政治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

2、近代西方侵略者获得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权利是根据下列哪个条约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天津条约》

3、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5、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迪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迪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居民

6、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7、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在北京看到市民们已剪掉了辫子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沿京张铁路了解中国民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編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全备,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沒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9、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 10、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11、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促进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 ④促进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谓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6、2010年9月29日,“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开幕式,为庆祝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拉开序幕。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词时,建议台湾

同胞届时前去见证“民国肇建开第一枪的地方”。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1911年爆发的武昌革命,结束了2000年帝制,开启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以上涉及的史学观是:

①整体史观 ②近代化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民族史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18、“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19、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20、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2011年8月1日,值人民解放军诞辰84周年之际,“重走长征路”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下列报道正确的是:

a.红军长征是从四川省开始的

b.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长且最艰苦

c.四川省是长征最后确定的落脚点

d.四川省是长征的最先到达省份

2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2、《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沦陷区进行抗日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从长征途中奔赴抗战前线 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后变成抗日前线

2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24、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4分、第27题20分)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一„.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6.(14分)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下,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就反映了这段悲惨的历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材料二

材料三 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春,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的《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问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的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给东北同胞带来的灾难。(4分)

(2)请列举从九一八事变到《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国军民奋起武装抗击日军侵略的两个事例。(2分)

(3)中国军民的抗争为什么无法阻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2分)

(5)你认为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歌词,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1分) a.继承传统 b.艰苦奋斗

c.居安思危 d.勿忘国耻

27、阅读下列材料: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七:高中历史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讲解)

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

共50分)

1.右图所示地图可以用来研究(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2.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林(则徐)的方法是

否过激,而在于其方法是否有效„„只要英国商人在鸦片贸易中遭受损失,英国政府就必然会作出强烈反应。”(《天朝的崩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行为过激,负有全部战争责任

B.英国政府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

C.英国侵华是偶然的

D.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没有任何责任

3.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列强完全控制上海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占领上海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担城市发展的职能

4.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877年,何如璋出任清政府第一任驻日使臣。他指出,日本政府对欧美各国的“新拟约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欲加外货进口之税,一欲管外国流寓之人。”为此

中国应当“窃拟日本改约之时,我国亦当及此”。在他看来不平等条约中危害最大的内容是( )。

①准许取得居住权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8.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被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观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

9.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中华民国( )。

A.实行议会共和制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10.下列为四位同学对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甲: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乙: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丙: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丁: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11.五四运动时期,天津一公园中的亭柱上,贴有如下一幅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联中的“国敌”是指(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12.毛泽东曾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20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新”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

A.青年学生第一次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

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无产阶级充当了革命主力,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D.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

13.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4.遵义会议以后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其理由是遵义会议(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曾经认为“日本的侵略是皮肤病,共产党才是心脏病”。体现蒋介石这种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重庆谈判 D.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16.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蝾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7.“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召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中共代表林伯渠的这段话可以用来研究( )。

A.中共“一大”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成立

18.1947年底,党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

A.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B.全国扩大解放区

C.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19.“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图文对应不确切的是( )。

A.星火燎原 B.重庆谈判 C.灯塔指引 D.进京赶考

20.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5分,第23题20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同盟会的机关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时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请回答:

(1)列举19ll~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3分)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4分)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4分)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

二 材料二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八:【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它们的对立在于( )

A、是消极抗战还是积极抗战 B、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C、是否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 D、是否发动民众抗战

2、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

A、陕甘宁 B、晋察冀 C、冀鲁豫 D、井冈山

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是( )

A、为了驳斥“亡国论” B、为了驳斥“速胜论”

C、为了动员民众抗战 D、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

4、被朱德赞扬为“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它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对于克服当时的投降、妥协危险起了重大作用”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台儿庄战役

5、为度过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②、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开展整风运动 ④、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

A、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扶蒋反共 D、反攻大陆

8、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D、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强大

9、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

C、揭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 D、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

10、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备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战略防守要地

1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重大战役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淮海、辽沈、平津 B、辽沈、平津、淮海

C、平津、辽沈、淮海 D、辽沈、淮海、平津

12、1949年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的直接意图是( )

A、缓兵之计 B、屈服求和 C、划江而治 D、国共合作

1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

A、粉碎重点进攻 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 D、渡江作战

1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大战役 ②、国共两党北平谈判 ③、渡江战役 ④、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5、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覆灭的事件是( )(原创)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新中国的的成立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

摘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请回答:

①、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②、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③、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④、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什么?

维度B 能力提高

17、中国共产党“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主要是因为( )

A、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B、规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8、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中共积极争取合法地位 B、民主党派要求参政议政

C、反对美帝对蒋的军事援助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9、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是为了( )

A、在两党斗争中蠃得主动 B、需要共商建国问题

C、以和谈换取部署战争的时间 D、将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2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1、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外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 )

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C、国统区的经济崩溃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2、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的记者招待会上,吟诵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所提“割台湾”后,台湾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的( )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解放战争胜利后

23、1949年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农村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D、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4、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军取得决战胜利

25、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26、中共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抗争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B、中共斗争坚定和政策的灵活性

C、中共代表全民族和全国人民利益 D、中共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

二、材料解析题

27、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第三次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劳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指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

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①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谈判,有什么结果?

②、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③、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证据?

三、问答题

28、1840—1949年的一百多年,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抗争探索史。在这一百多年内,关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最伟大的两大历史行动各是什么?这两大历史行动的历史成果是什么

维度C 探究应用

29、2004年8月15日,中国史学界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座谈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9周年。会议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生动的历史教材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他们呼吁日本政府应采取正确态度看待历史问题,实现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有何重大作用?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九: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鸦片战争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 原因: A国外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

力打开中国市场。

B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C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

3、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A.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一、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秀全创教

二、经过:

(1)前期斗争

①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

③军事全盛:为保卫京师,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

(2)转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严重内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重用李秀成陈玉成指挥军务。

(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

社会。 反映了农民阶级对于土地的要求,但这种绝对平均的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的。

《资政新篇》:效法西方兴建铁路、邮局、银行等,奖励发明。

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

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没有真正的实行

四、失败: (1)农民阶级局限性 (2)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五、意义:

(1)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2)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

(3)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最高峰。

(4)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 甲午中日战争

1、 原因: 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

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

1

2、 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 1894年 3、 结果:1895.《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准许日本在华设厂。

4、 影响:

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

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C、极大刺激西方列强。“三国干涉还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军事改革。

E、中国各界救亡图存。

二、义和团运动

1、起因: A、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B、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政策:镇压—招抚—镇压

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

三、八国联军侵华

1、 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 过程: 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B、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发布“剿匪谕旨”。

3、 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在北京设使馆区,准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

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4、 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第16课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组织基础: A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

B同盟会 1905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思想基础: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

治。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

其田”。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⒈进步性: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经济上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最高成就。

⑶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⑷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2

⒉局限性:⑴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⑵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仅仅停留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国家的层面上,仍保留大汉族主义情绪,如指斥清朝(满洲人)统治者为“鞑虏”,把国内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问题与外国侵略相混淆,把满洲排挤到“中国之外”,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清政府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⑶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出路。

⑷它主张民生主义,不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民主革命不可能完成使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论战。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

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

4、武装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由于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

的 而失败,但是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二、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

督,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五族共和”。

2、影响: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1、中华民国建立:A、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五色旗为国旗。

B、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是近代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2清帝退位: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支持; 袁世凯大权在握; 立宪党和旧官僚的支持。

五、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因此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7课 五四运动

一、 背景

1、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年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二、 过程

1、 爆发: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2、 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有北京转移到上海,

并展开“三罢”斗争。

3、 初步胜利:A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B 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

C 释放被捕学生。

三、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四、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

律;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一

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开端。

4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高考题精选

1.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3.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

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4.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

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5.“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6.“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所反映的史实是( )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地区的农民斗争

7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8.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让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抗日战争

5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篇十: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1、“(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列宁论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的结果?( )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1943年3月为祭奠戴安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国共都对戴安澜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

A.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英勇牺牲

B.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C.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战,堪称楷模

D.用事实证明了黄埔精神优于武士道精神

3、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断言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

A.没能推翻旧政权的统治 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C.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D.列强扩大对华侵略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

A.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

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

5、“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6、 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白人怀着三种动机到中国,即作战、赚钱、使中国人皈依我们的宗教。”下列能直接体现“赚钱”动机的有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外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写的一副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与对联中“几忘曾幸古长安”和“六旬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

8、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肇始于

A.中英《北京条约》 B.中法《天津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英《南京条约》

10、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B.以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指导

C.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D.第一次拒绝列强制订的和约

11、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斗争的侧重点 B.失败的根本原因

C.失败的客观原因 D.运动的阶级基础

12、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13、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14、 (2013·莆田模拟)“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15、大革命失败给中国共产党人最深刻的教训是( )

A.要警惕革命内部的野心家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D.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纲领和主张

16、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8、专家说: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其中“时代”的局限性是指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过于强大

B.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D.符合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科学革命理论在中国没有形成

19、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17、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20、 (2013·辽南五校协作体模拟)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A.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21、颁发勋章、奖章是我军的一项重要奖励制度,下列纪念章按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一勋章 ②独立自由勋章 ③解放勋章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2、 (2013·福建三校联考)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

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3、 (2013·三明模拟)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2012年2月20日在会见友好城市南京市代表团时,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反驳河村的史料最直接的是

( )

24、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割占的辽东半岛由于德、法、俄干涉还辽虽然作罢,但是帝国主义势力大规模进入辽东半岛。此题应该选择A。

答案:A

2、 C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材料中“1943年3月”“驱倭棠吉归”等信息可知,戴安澜将军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项。A项中的“北伐战争”与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C

4、【解析】选B。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保留皇位,以此挽救民族危亡;顽固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清朝统治;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D

解析:

“不杀洋人誓不完”揭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合“哪怕皇上服了外”综合分析,判断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6、D

7、D

8、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可考虑哪一条约缺乏割地或赔款的任何一个内容,将含有该条约的选项排除即可。

9、D

10、C

11、A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阶级矛盾引发的,侧重于反封建;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侧重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2、D

解析:

自从工业革命发生后,西方国家逐步进入了资本主义革命时代,纷纷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而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双方战争中国的战败说明落后的制度难以抵挡先进的制度。

13、B

14、【解析】选D。材料中对联的关键信息是“男女同权应科举”和“斩顽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C表述符合史实,只有D的反侵略意图与对联中的反清廷有偏差。故选D。

15、C

解析:

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中共始终坚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和共产党纲领和主张,B、D不正确。A、C相比,C更准确

16、C

17、C

18、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选项A、B、C都是从中

国反动势力的角度去分析,不能反映“时代”的局限性。只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

的动力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科学革命纲领后并取得了革命胜利,在中共成立之前则

没有提出,因而失败。农民阶级则提不出科学的纲领,体现其“时代”的局限性,故

选D。

19、解析:本题考查了各标语的产生时间,第①项在解放战争;第②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③项是大革命时期;第④项是在建国初朝鲜战争时期。按先后排列应选B项。

答案:B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C项不符合有关井冈山的史实,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21、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①是南昌起义;②是抗日战争的胜利;③解放战争胜利。

答案:B

22、解析:选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主要“新”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等方面。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党的二大上制定的。

23、【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甄别能力。作为反映日军侵华罪行的第一手史料,当属A、

B、C,而其中的A是战时日本媒体报道,因而更有说服力。故选A。

24、B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86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