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

2016-01-12 10:33:2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学习指导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自主预习:

认真阅读课本第11—1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的 、 、 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讨论:

1.燃烧时,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的过程中,你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2.点燃的蜡烛熄灭时,冒白烟,白烟是什么?

点拔:

烟是固体小颗粒,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珠。

跟踪练习:

1.记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看谁记得又快又好,在同学中树立化学学习的标兵。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内焰 B.蜡烛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C.燃烧能发光、不放热 D.熄灭后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

学习指导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自主预习:

1.阅读课本第14-1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实验探究。

2.每小组同学取出实验仪器,按照书本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注意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填写(装有空气的是A,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

讨论: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步骤2中,(1)如何给装满水的瓶子盖上玻璃片,不这样会有什么后果?

(2)集气时,出现哪种现象表明已集满?集满后应怎样放置集气瓶?

步骤4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后,为何要振荡?

步骤3中燃着的小木条是如何放置的?放在瓶口行不行?

做完每个步骤后,填写实验报告时,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发言,使现象和结论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合理。 点拔:

玻璃片的粗糙面应向下,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

跟踪练习:

1.各小组相互之间说一说如何收集一瓶气体?

2.每两个同学一组,相互之间说一下探究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这个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直到熟练为止。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同时生成了两种物质;而酒精灯的燃烧同蜡烛非常相似,根据蜡烛的燃烧,试推测酒精燃烧生成的物质应该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D.无法确定

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 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 )

A.均匀地被烧黑 B.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得最重

C.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得最重 D.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得最重

5.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当堂训练: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____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____温度最高,____温度最低。

3.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和______。

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6.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

7.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 )

①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② 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 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②①

8.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9.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④氧气

A、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0.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

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

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

想所用的方法是 ;支持小王

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二: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

(二)、导学练习

1、究蜡烛及其燃烧你应该准备哪些器材

2、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你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二)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二)交叉巩固 四、反馈与检测

1、反思你对实验探究有哪些感想及建议?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我能自学】

1、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 越纯。

3、空气中含有 、 、 等成分。

【我会实验】

学生在家做点燃和熄灭蜡烛并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注意安全 认真观察现象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点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

⑴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⑵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研学过程】

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㈠: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观察和描述的现象

点燃前:蜡烛为 色, 体,硬度 (填大或小), (填有或无)气味, (填溶或不溶)于水,密度 (填大或小)于水。

燃着时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 层,分别叫 , , ,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石灰水湿润过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干烧杯内壁上出现 ,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 。

熄灭后 :蜡烛熄灭时会看到 ,用火柴去点燃它,它会 。

【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 P13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⑴ 氧气含量变

⑵ 二氧化碳含量变

(3)水蒸气含量变

3、【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以下药品及仪器: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阅读教材,看书中的设计意图】

4、【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完成书中的表格)

【小结】

【检测反馈】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含量增多的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四: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我能自学】

1、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 越纯。

3、空气中含有 、 、 等成分。

【我会实验】

学生在家做点燃和熄灭蜡烛并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注意安全 认真观察现象

【我看到了】

【课前热身】

【情景体验】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点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

⑴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⑵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研学过程】

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㈠: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观察和描述的现象

点燃前:蜡烛为 色, 体,硬度 (填大或小), (填有或无)气味, (填溶或不溶)于水,密度 (填大或小)于水。

燃着时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 层,分别叫 , , ,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石灰水湿润过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干烧杯内壁上出现 ,有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 。

熄灭后 :蜡烛熄灭时会看到 ,用火柴去点燃它,它会 。

【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 P13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⑴ 氧气含量变

⑵ 二氧化碳含量变

(3)水蒸气含量变

3、【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以下药品及仪器: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阅读教材,看书中的设计意图】

4、【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完成书中的表格)

【小结】

【检测反馈】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含量增多的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课后作业】全体阅读教材;练习册相关题

【反思】学生:1、我的收获:

2、我还存在的问题:

教师: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五: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学案)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第2周 第2课时 ★化学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

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

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学习过程】:

【复习】:组内交流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研习】:阅读教材11-16页

〖活动与探究二〗: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方法详见教材)

步骤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在一瓶呼出的气体,和另一瓶空的集气瓶中(即空气),

〖知识梳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知识运用〗:

1、你的观察与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相比较谁的多?语言的描述有没有其他人准确?如果没有,为什么?

2、第一次进行化学实验探究与你以前进行的其他学科的实验探究有什么不同?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六: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一.课前预习

1、复习小学自然和生物知识: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以使燃着的木条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比较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出现 现象。

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某些气体,请将有关物质的名称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

2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石灰水会变浑,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3夏天盛放冰块的容器外壁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只吸入空气中的氧气 B.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 C.人在吹气时水蒸气含量增高

D.人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4、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水蒸气的含量 。无论是呼还是吸,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 。 二.自主体验

1、将某种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你认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以上都不同

3、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以下三种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的是 ( ) A.氢气、氧气、氮气 B.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D.水蒸气、氧气、氢气

4、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右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向左移动,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熄灭。说明动物呼吸吸进 气体,呼出 气体。 三.自我检测

1、完成下列活动探究表格 [活动一]

1、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主要有3种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通过如下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1)将________________倒入盛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并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插入盛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图1-1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问: (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 h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七: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学案

学 案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八: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蜡烛及其蜡烛的燃烧的实验探究

一.课前预习

⒈人类从几十万年前利用火开始,就已经从生活需求出发,探索物质变化的一些规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逐步总结出:化学是一门 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 。因此,学习化学的一个 重要途径是 ,通过 等,可以 。

2、⑴选用物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首先要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过程的现象进行和 。在设计“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 和 可分为 、 和 的三个阶段。

3、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蜡烛是 色 体, 于水,摸上去有 感,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 , 说明蜡烛的硬度 ;将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蜡烛 于水面,说明密度比水 。

4、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

蜡烛 地燃烧(有没声音),逐渐变 ,并放出 。

5、蜡烛火焰分为层;最明亮的是,最暗的是,温度最高的是 。在蜡烛火焰上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见烧杯 ,说明蜡烛燃烧后有 生成;取下烧杯迅速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可见 ,说明蜡烛燃烧后有 。

⑷熄灭蜡烛时,有 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 ,火焰会 。这说明 。

3、书写《探究活动报告》是一个学习的整理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思维加工写出有有 的探究报告,并注意与同学 ,养成 的习惯,吸收他人的长处,通过修改使《探究活动报告》进一步完善。

二.自主体验

1、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

1严谨的科学态度 ○2合理的实验步骤 ○3正确的实验方法 ○

1○2 B.○1○3 C ○1○2○3 .D. ○2○3. A. ○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化学的基础是( )

A.推理 B.计算 C.实验 D假设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水蒸气 D.氧气

4、点燃蜡烛,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最外层火焰最亮,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5、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2)关注物质的;(3)关注物质的 ;

6、下列现象中与蜡烛燃烧的现象不相符的是( )

A.发光放热 B.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成

C.蜡烛逐渐变短 D.有黑烟生成并伴刺激性气味

7、蜡烛燃烧时火焰分_____层,温度最高的是______,火焰最明亮的是_______,蜡烛熄灭时有_______飘出,用燃着的火柴靠近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检测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糖水

2、下列关于蜡烛性质的述说错误的是( )

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常温下,蜡烛呈固态 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点燃

3、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什么变化都没有

4、以下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 )

A.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状态

B.用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

C.将水放在冰箱冷冻再观察水的状态

D.在煮沸的水的上方放一块玻璃片观察现象

四.链接中考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

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______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九: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领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学习内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1-13页的有关内容,观察思考并作答。 【活动探究】

【讨论交流】

1.燃烧时,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的过程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生成,黑色物质是什么?

2.点燃的蜡烛熄灭时,冒白烟,白烟是什么? 【温馨点拨】

1.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即炭黑)。

2.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名师归纳】

点燃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2.检验某种物质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通过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证明是否有水生成。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1

【反馈练习】

1.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D)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2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2.吹灭蜡烛时,在蜡烛上方会产生少量白烟,该白烟是(C) A.水蒸气 B.石蜡液体

C.石蜡固体小颗粒 D.都有可能

学习内容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习指导】

1.阅读课本第14页的有关内容,注意信息的提示。

2.每小组同学取出实验仪器,按照课本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注意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填写(装有空气的是A瓶,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瓶)。

【讨论交流】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温馨点拨】

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名师归纳】

1.在上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澄清石灰水应是新制的,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后振荡。 【反馈练习】

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剩余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

体积的空气一瓶,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③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的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⑤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上无明显现象 ⑥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3

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篇十: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学案

许明中学“三步四环节” 许明中学“三步四环节”导学案班级: 学科:化学 制作人:赵远航 审阅人: 使用人:学习 章节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学 习 流 程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 烧的过程及火焰 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 燃 烧 在火焰上,1s 后取出 用一只干燥的烧杯罩 在火焰上方 用一只内壁被澄清石 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烧杯内壁有________ 蜡 烛 燃 烧 有 ____ 生 成学习目标:1、知道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掌握对蜡烛燃烧及其燃烧产物的实 验探究。2、初步培养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激发 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 述能力。训练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探究实验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蜡烛燃烧实验探究的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并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 2.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实验过程: 探究步骤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展示 交流 点 燃 前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观察蜡烛的色、态、形、 味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 观察物质的性质、 烛芯________, 外壳________ 。 结论与解释 蜡烛由_____和______制 成 石蜡的_______性质 石 蜡 度 _______ 的 硬_________层处先变黑,被碳化________温度最高时蜡 烛 燃 烧 有 ________生成熄 将蜡烛熄灭 灭 后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的 白烟烛芯上有_______冒出石 蜡 蒸 汽 被 _____ 白 烟 具 有 _______ 性白烟________将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 【思考与交流】 :讨论下列问题。 1.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石蜡的密度 _________检测 拓展1、1 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 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推理 2、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 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蜡烛硬度_____ , _____溶于水,密度 比水_____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次之,温度最低是_______。燃 烧产物有______和___________ 。熄灭后的白烟为___________ 。 反 思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煤科学量子化学课题组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导思学案九年级化学
  • 1、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2016-01-1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957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