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2016-02-16 09:47: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一《2013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以及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一
《2013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以及答案)》

2013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庄子在《秋水》中用“曲士”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 D )

A.空间的限制 B.时间的限制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2.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文明国家的这种罪恶的渊薮”指的是 ( C )

A.商业利益 B.猪栏理想

C.战争妖魔 D.社会贫困

3.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 怒”,这就表明 C

A.对方的见解是错误的 B.双方的看法都是对的

C.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D.自我优越感过于强烈

4.《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肯定项羽历史功绩的语句是 B

A.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B.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C.放逐义帝而自立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5.《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形象特点之一是 D

A.从容镇定 B.博闻强记

C.宽厚谦和 D.嫉恶如仇

6.下列散文作品中,作者对地理背景将错就错,借以抒写自己怀抱的是

A.《前赤壁赋》 B.《西湖七月半》

C.《都江堰》 D.《我与地坛》

7.下列《先妣事略》的语句中,表现母亲俭朴特点的是

A.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B.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8.《马伶传》中,马伶“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的目的是

A.另谋高就 B.依附权贵

C.深入生活 D.寻求庇护

9.《秋夜》一文出自鲁迅文集中的

A.《故事新编》 B.《野草》

C.《朝花夕拾》 D.《且介亭杂文》

10.《爱尔克的灯光》中,“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一句话表达了

A.对故居和祖父的怀念 B.重温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C.对“甜蜜的家”的留恋 D.对旧礼教阴魂不散的感慨

11.《我与地坛》中,作者以种种事物类比四季,是为了表现

A.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B.母亲的艰辛

C.对人生的各种体验 D.地坛的历史变迁

12.《蚂蚁大战》采取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这个“点”主要指的是

A.荷戟独彷徨的红蚂蚁 B.在堆树根之处两只蚂蚁缠斗

C.红黑三位武士的混战 D.胡贝尔对蚂蚁大战的考察

13.《饮酒》(其五)中,上下句之间有转折关系的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4.《行路难》中,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的诗句是

A.金樽清酒斗十干,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5.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A.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B.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C.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D.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1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着眼点是

A.时间推移 B.景物变化

C.心理活动 D.世事变迁

17.《再别康桥》中,暗示西方文明的意象是

A.西天的云彩 B.夕阳中的新娘

C.软泥上的青荇 D.天上虹

18.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诗句,象征贫穷落后给予祖国沉重负载的是

A.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D.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19.《哦,香雪》作者对香雪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A.哀叹 B.同情

C.赞美 D.担忧

20.《麦琪的礼物》的主旨是

A.反映出社会的贫富不均、阶级对立 B.揭露人际间的自私麻木、冷漠无情

C.讽刺上流社会金钱至上、缺乏真情 D.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心性、真挚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

21.《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原因有

A.例证典型 B.善用类比

C.语势劲健 D.现身说法

E.深入浅出

22.下列《西湖七月半》词语中,采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有

A.灯火优傒 B.亦船亦楼

C.竹肉相发 D.不衫不帻

E.峨冠盛筵

23.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有

A.《湘夫人》 B.《陌上桑》

C.《饮酒》 D.《行路难》

E.《长恨歌》

24.下列对《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描述,正确的有

A.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B.这是一首爱情诗

C.这是一首叙事诗 D.诗歌通过一系列比喻抒情

E.诗歌表明“我”决心为爱情以及更崇高的目标献身

25.下列作品中,属于外国小说的有

A.《婴宁》 B.《哦,香雪》

C.《金鲤鱼的百裥裙》 D.《苦恼》 E.《麦琪的礼物》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笃:

27.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

猝:

28.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戒律:

29.骑皆伏日:“如大王言”

伏:

30.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起事:

31.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令行:

32.不知东方之既白

既:

33.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

34.韵友来,名妓至

韵友:

35.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

幸垂:

四、简析题

36.阅读《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A.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

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A.这里描写长城,对写都江堰有何作用?

B.这里写到汉代水官,有何用意?

C.结合全文,说出都江堰“独特的精神世界”的内涵。

38.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五马立踟蹰”属于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B.这里的情节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

C.这里表现出罗敷怎样的性格特征?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A.这里抒写什么感情?

B.“孤灯挑尽未成眠”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C.指出这一段里的对偶句。

40.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艮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耶,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A.婴宁出场有何特点?

B.婴宁的个性有何特点?

C.媪为何总是教训婴宁?

五、作文题(30分)

41.以《自强者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记叙或议论皆可,但不可写成诗歌。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二
《大学语文模拟题二》

遵义师范学院

选拨优秀专科生进入本科学习模拟试卷(二)

10.汉代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格律诗 B.词 C.赋 D.曲

11.《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唱段所运用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 A叙事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典抒情 D托物言志及抒情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 )

A祈使句 B宾语前置句 C被动句 D定语后置句 1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五代史”属( )

A纪传体通史 B国别史 C编年体通史 D断代史 14. 明代的宗臣属于( )

A前七子 B后七子 C公安派 D桐城派 15.《香市》揭示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 A铺垫 B象征 C对比 D类比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以现存9300多首诗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数量最为罕见的诗人是( ) A 李白 B王维 C陆游 D王安石 2.在诗史上,开豪放一派的作家是( )

A 辛弃疾 B苏轼 C范仲淹 D欧阳修 3.茅盾是哪个文学社团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 A新月社 B语丝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

4.“五四”以来的作家中,以散文见长,内容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的作家是( ) A 冰心 B朱自清 C周作人 D徐志摩 5.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 )

A胡适的《尝试集》 B闻一多的《死水》 C 李金发的《自微雨》 D臧克家的《老马》 6.采用倒叙方式和第一、第三人称交互使用的小说是( ) A《苦恼》 B《婴宁》 C《米隆老爹》 D《断魂枪》 7.“狡免三窟”这一成语出自( )

A《张中丞传后叙》 B《段太尉逸事状》 C《冯谖客孟尝君》 D《国殇》 8.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属国别体史书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汉书》 9.曹操《短歌行》(其一)一诗中,未用典故的一句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不选或错选,该题无分) 1.孔子的思想、主张有( )

A民贵君轻 B克己复礼 C无为而治 D行仁讲让 E因材施教 2.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散文的是( )。

A《冯谖客孟尝君》 B《秋水》 C《李将军列传》 D《邹忌讽齐王纳谏》 E《报刘一丈书》

3.下列诗歌属七律的有( )。

A杜甫《登高》 B王维《山居秋暝》

C白居易《长恨歌》 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 E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李白下列诗中表现“理想不得实现的一腔忧愤”的有( )

A《行路难》 B《将进酒》 C《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D《梦游天姥呤留别》 E《蜀道难》

5.鲁迅的小说集有( )

A《南腔北调集》 B《呐喊》 C《彷徨》 D《华盖集续编》 E《故事新编》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诗经》以四言为主,它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2.王实甫《西厢记》歌颂了女主人公 和男主公张生对爱情有追求。 3.巴金的《雾》《雨》《电》被称为《 三部曲》。

4.解放初期,我国文坛上“山药蛋”派的领军人物是 。 5.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 6.醉卧沙场君莫笑, 。 ,霜叶红于二月花。 8.我劝天公重抖擞,。

9. 非淡泊无以明志, 10.篷生麻中,不扶而直,。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少: 轻:

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

5.亟请武公,公弗许。 亟:

6.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诣:

7.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困:

8.带长剑兮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

9.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日:

10.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 泣:

五、翻译题。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10分)

1.求,无乃尔是过与? 译: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

3.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译:

4.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译:

5.两家弟子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译:

六、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竖线在上文中标出)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义和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3.从这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 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将这段话翻译为白话文。 译:

2.孔子在这段话中驳斥了什么? 答:

3.孔子引用周任的话作论据,属于什么论据类别? 答: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意是什么? 答:

3.这段文字所展示的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什么? 答:

(四)阅读诗《行路难》的一部分,作下列各题。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历云帆济沧海。

1.本诗中哪句用了比兴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 答:

2.本诗体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心情? 答:

3.本诗哪些地方使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答:

(五)阅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作下列各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三)下面一段话选自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阅读后回答问题:

在这个我永不能忘记的城市里,我度过了五十个傍晚。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也消耗了别人的眼泪和欢笑。我匆匆地来也将匆匆地去。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但是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设法进到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慨叹着一个家族的盛衰。摘吃自己栽种的树上的苦果,这是一个人的本分。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

1.“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次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2.为什么说:“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 答:

1.阅读全诗,请分析本诗中第一至第八行和最后两行各自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

2.阅读全诗,分析该诗中语言和诗句的特点。 答:

3. 请找出本诗中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 答:

4.如何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感? 答: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典型的场面?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

2.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以“月夜”为线索统摄全篇? 答:

3.这首诗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 答:

4.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句诗?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六)阅读《秋水》中的一段,作答下列各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这里描写了哪两种景物。 答:

2.景物描写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答:

3.河伯为何望洋向若而叹? 答:

(八)下面句子选自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一词,阅读后作下列各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胪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指出本阙中所使用的三个典故,它们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

(七)阅读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一诗,作下列各题

答:

2.概括本阙的主要内容。 答: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姚纳沉默一忽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小崽子,你就是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你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1.马车夫为什么要向小母马诉说内心的苦恼?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

2.在这篇小说中对小母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七、作文。根据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共40分)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

(九)阅读老舍《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食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绒竟丝毫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远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肉。镖局改成客栈,„„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1.这里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沙子龙的形象的? 答:

2.在肖像描写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 答:

3.镖局改客栈说明了什么? 答:

4.沙子龙夜深人静时熟习“五虎断魂枪”,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答:

5.由这里可以看出沙子龙是个怎样的人? 答:

(十)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三
《关山月》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四
《《关山月》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20》

20、关山月

陆游

一、文学常识:

1、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2、陆游创作的诗歌中,最为突出的是那些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民族矛盾、批判统治者屈膝事敌、渴望恢复中原的诗歌。其诗激荡着昂扬奔放的爱国热情,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3、风格雄浑豪放。

4、作品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逸稿》、《老学庵笔记》等。

二、课文结构分析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层次。

第一层:写统治阶级屈辱偷安,不修战备的场景。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壮士难酬,老死疆场的场景。

第三层:写中原人民渴望恢复,对月流泪的场景。

三、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是七言歌行体.

(1) 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诗中诗人描绘了三个场景,也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诗人痛心疾首地指出隆兴议和以后南宋朝廷一味不战求和,屈辱偷安,令人惨痛的景象。豪门贵族整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临边将军按兵不动,让大好年华就此岁月蹉跎。

第二层次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老死疆场的场景。“沙头空照征人骨”一句中,一个“空”字点明了战士最终与征战无缘,只能老死边关的归宿,含着不尽的悲愤和无奈。

第三个层次,写中原遗民在金人的铁蹄下忍辱负重,渴望恢复,对月流泪的情景,从而进一步抨击了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投降政策。

(二)写作特点:

1全诗以“月色”贯穿全篇,诗人紧扣诗题“关山月”,以照临关山的月光来凝聚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三个场景,用鲜明对照的手法写出了“关山”内外三种人物在“月”下的不同境况和感情,就使不思战备的统治阶级、空掷岁月的戊边战士、渴望恢复的中原百姓融为一体,构成关山月夜的全景图。

2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

本诗抒情言志,不是采用一般常用的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选取了马肥死,弓弦断,白骨堆,遗民泪等独特的典型事物,以统治阶级歌舞升平,戊卒怨笛,遗民望月等典型场景来引发读者想象,表现作者情感。

四、课文阅读分析

(一)简答题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诗人借用乐府旧题,通过表达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愤然和沦陷区中原遗民渴望复国的心情,尖锐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苟安的投降态度,表现了作者抗金复国的强烈愿望和爱国之情。

2.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抒情言志的?

答:通过选取典型事物,创造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

3.诗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

答:典型事物有:马肥死、弓断弦、白骨堆、遗民泪。

典型场景有:狂歌酣舞,沙场怨笛,万民望月等。

4.背痛这首诗。

(二)段落分析(阅读全诗并回答问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匕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统领全诗内容的是哪一句?这说明了什么?

“和戎诏下十五年”。说明以下种种可悲情景,都是当权者奉

行投降妥协政策造成的。

2、诗中的三个场景之间构成怎么的关系?

第二和第三个场景是并列关系,它们和第一个场景是对比关系。

3、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何作用?

在这首诗里,统治者不修战备,偷安贪欢和广大人民报国无门、渴望恢复、悲愤绝望相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充分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奉行的投降政策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表现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4、“月夜”,“今宵”在全诗结构中有何作用?

“月夜”体现了诗中三个场景的时间统一性,表现诗中三个场景都是月夜中的景象。“今宵”二字,则把三个场景凝集在同一晚上的月光之下,而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五
《语文答题》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六
《关山月2》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七
《大学语文》

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诗经: 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 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特色: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艺术特色:1.以抒情诗为主流,出于天籁,成于自然。

2.情感表达克制平和。感伤情调,温柔敦厚,含蓄委婉,细腻隽永。

3.反映现实生活,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4.具有显著的政治道德色彩。

5.艺术手法:四言形式,赋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双声叠字叠韵 价值(意义、影响)所在: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

1.开创现实主义的先河。 2.确立了民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4.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对中国传统的影响) 文学创作:大多为“不平则鸣”。其中“平”意为:心中平静。即以跌宕的心情,才能创作出文学。 整体风格:温柔敦厚,怨而不怒。 思想内容:1.周民族英雄史诗。 2.颂歌的怨刺诗。 3.爱情婚恋诗 诗经六义: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3.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4.赋: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5.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卫风 伯兮》

诗写妻子对远征的丈夫的怀念。诗中的主人公一方面为丈夫的英武出众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又因其出征而对他深切思念,曲折含蓄的反映出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一章写丈夫是国家的有用人材,并且正在为国出力。

第二章写对丈夫的专一。

第三章: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四章:从希望得到忘忧草反映出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本诗艺术特色:1.四言。 2.重峦叠句。 3.书P.3倒数第二段。

楚辞 名词解释: 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

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艺术特色:1.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 2.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3.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 4.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

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价值(意义,影响)所在:一、《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二、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

三、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

四、楚文化和楚辞的形成

注:以上的价值也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精神,感染后世子孙

2.为后世浪漫主义诗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3.代表作<<离骚>>被千古传唱,它的写作风格影响巨大 整体风格:文字铺张华美,富浪漫神秘气息。

楚辞与诗经的比较:1.从内容上看,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

2.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楚辞篇幅扩大,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表现力。

先秦散文

分类:1.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2.诸子散文

形成阶段:1.纯语录体散文。 2.语录体散文。 3.议论文散文。

意义,价值,影响:1.在文体方面,后世各种文体的滥觞,多见于先秦。 2.在文风方面,先秦各家的散文风格,从不同方面滋养着后代作者。 3.先秦散文还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不少题材。

先秦叙事散文特点:

一、叙述丰富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在叙事之后直接引入议论,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

二、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并运用倒叙和预叙的手法。叙事过程完整,并注重因果关系。

三、作品中有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充满故事性。

四、在表现人物方面,以行动、对话为主要表达手段,另外也不乏大量的细节描写。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光彩照人。

五、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四书五经

名词解释: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内修外治

名词解释:<四书五经》之大学里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

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济天下”。

汉乐府 对后世影响,价值:1.“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2.影响心的诗歌形式的发展。

3.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内容:1.对统治阶级的反抗:《陌上桑》,《汉乐府 东门行》

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3.关于爱情婚姻方面,(1)对自由爱情的追求。(2)对封建婚姻的批判

4.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5.对劳动美的赞叹。 艺术特色: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4.浪漫主义的色彩。

建安风骨 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 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 作诗特色:反映汉末动乱,慷慨悲凉。 艺术特色:艺术特色:曹操的诗,积极奋发,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借乐府古题写时事,语言古朴自然,不加雕饰,形式自由,真率的展示了诗人兼枭雄的内心世界,形成了悲凉沉重的风格。 散文特色:多切政事,清峻通脱 主题形成:1.感时伤乱 2.悲叹人生短暂 3.建立不朽功业

都反映了慷慨悲凉的气氛 诗辞特色:刚健、简练

《蒿里行》

“汉末实录”的“诗史”。

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本诗风格:1.浑厚质朴,不加雕琢。 2.慷慨悲凉,富有同情心。

《蒿里行》共分四段,有启、有承、有转、有合。段与段之间,环环紧扣,层层剥笋,相辅相承。既表现了诗人气势沉雄的超凡文采,也反映了诗人博大胸襟,俯瞰一切,对腐朽势力敢斗敢争、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

《燕歌行》曹丕 写作题材:思妇诗 层词:1.前三句:通过景物描写,创造一种浓重的感伤气氛。

2.接着三句:引入思君——四年游子的内容。

3.贱妾以下五句,正面写思妇因思念之情而百无聊赖 影响: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西洲曲》 主题:本篇描写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相思之情,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是她的生活背景,诗中仅用“单衫”,“双鬓”,“翠钿”数语随意点染,勾勒出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的形象。 艺术特点: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4.蝉联而下,巧“接字” 写作特色: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

《关山月》 主题思想: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艺术特色:诗歌特色奇思逸想,高远中有飞动之势,写征戍之怨而无促蹙之态。 赏析: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主题思想:表达作者面对庐山的雄壮,使自己心胸宽广,悠闲中,对着石镜洗净尘世心的豁达 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2.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 3.

李白诗意象的壮美和优美

大小李杜: 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哀江头》 主题思想:描绘了长安在遭到安史叛军洗劫后的萧条冷落景象,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之情。 写作特色:全诗层次清晰,结构严整,首尾照应,艺术构思缜密,语言形象精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解析:全诗分为三部分:1.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

2.“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3.“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分为两层。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表现手法: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唐玄宗、杨贵妃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

《长恨歌》 主题思想:三种,1.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 的真挚与执著;

2.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

3.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花间词人 名词解释:晚唐五代词人合称。后蜀赵崇祚选编《花间集》,选录了18位词人的词作,“花间词人”由此得名。 人物: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 创作特色:他们的词作在选材上,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在内容上,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更漏子》

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篇八
《专升本大学语文》

专升本考试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具体考试内容包括:

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

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

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

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

(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

1、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

2、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

3、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

4、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28篇精读课文具体考核要点:

1、《庄子·养生主(节选)》

(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2)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

2、《谏太宗十思疏》

(1)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2)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3)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点。

3、《答司马谏议书》

(1)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议论方式。

(2)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3)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

4、《今》

(1)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本文这一论点的现实针对性。

(2)理解作者从“今”的时间意义和客观存在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特点。

(3)理解本文中多种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4)理解演绎法的论证过程及其作用。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识记这是一篇驳论文章。

(2)理解本文确立的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的中心论点。

(3)分析本文抓住论敌逻辑错误加以辩驳的论辩特征。

(4)理解本文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6、《裘》

(1)掌握裘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

(2)理解本文所采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理解本文的结构方式及其表述特点。

7、《桥的运动》

(1)理解“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这一抽象事理。

(2)掌握本文的结构层次与结构方式。

(3)理解桥的“动平衡说”。

(4)结合本文内容,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

8、《垓下之围》

(1)理解本文肯定项羽重大历史功绩,同时批评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2)把握本文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写作特点,分析项羽主要的个性特征。

(3)具体分析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

9、《张中丞传后叙》

(1)认识本文驳论与叙事并重的特点,并分析这两者内在联系。

(2)理解本文“以论传人”的写人方法在驳论部分的具体应用。

(3)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在刻画张巡、南霁云性格特征所起的作用。

(4)分析本文三个主要英雄人物相互映衬的关系,以及通过反面人物来反衬他们的特点。

10、《始得西山宴游记》

(1)理解本文反复出现“始得”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

(2)理解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点。

(4)领会作者得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的过程。

11、《登西台恸哭记》

(1)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

(2)领会本文“哭”字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3)具体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

术表现功能。

12、《徐文长传》

(1)理解徐文长独立一时、卓而不群的奇特个性,和忧愤成疾、颠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2)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3)分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13、《故乡的野菜》

(1)理解本文运用比较、烘托方法所抒发的眷念故乡的情感。

(2)分析本文运用民歌、谚语来点染、抒发情感的作用。

14、《废园外》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2)分析本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过想像来展开叙事、抒情的艺术表达方式。

15、《国殇》

(1)理解本诗题目《国殇》的含义,概括本诗的主要感情倾向。

(2)分析本诗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

16、《短歌行》

(1)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复杂、矛盾的情感,概括全诗的主旨。

(2)理清本诗的抒情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诗中用典、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背诵这首诗。

17、《山居秋暝》

(1)划分本诗写景部分的层次,概括其各自侧重点。

(2)理解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作特点。

18、《春望》

(1)理解诗人通过望中所见、望中所感抒情的艺术特点。

(2)分析对本诗颔联两句含义的两种解释的各自特点。

(3)理解本诗中细节描写对深化主题的意义。

(4)背诵这首诗。

19、《泊秦淮》

(1)理解诗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含的深刻主题。

(2)理解这首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

20、《关山月》

(1)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2)说明这首诗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诗。

21、《再别康桥》

(1)把握作者重游故地,与之再别时眷念、珍惜相交织的情怀。

(2)理解这首诗通过选择意象、运用比喻象征来丰富诗歌内涵的艺术特点。

2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体会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日益强盛的殷切情意。

(2)掌握本诗多重显、隐意象叠加的抒情手法。

(3)理解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理清诗篇情感逻辑层次。

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理解词人表达的身处特殊情景的特殊感受。

(2)理解这首词“触物兴感”的抒情手法。

(3)说明“雕栏玉砌”与“小楼”、“朱颜”所构成的双重对比关系。

(4)背诵这首词。

24、《雨霖铃(寒蝉凄切)》

(1)理解这首词点染手法所起的作用。

(2)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本词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背诵这首词。

2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理解这首词上片词人所点明的“无人会,登临意”深刻内涵。

(2)识记这首词下片三个典故的本事,以及词人用典的创作意图。

(3)背诵这首词。

26、《前赤壁赋》

(1)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变化,把握作者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2)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3)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

27、《风波》

(1)理解本篇小说题目《风波》的含义。

(2)分析七斤与赵七爷,九斤老太与六斤这两组人物分别对应的关系。

(3)理解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指出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突出七斤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5)分析小说开头、结尾两处场景描写在烘托、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28、《断魂枪》

(1)理解本文时代背景的交代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2)概括主要人物沙子龙性格特征和复杂心态。

(3)分析次要人物王三胜、孙老者对沙子龙的塑造所起的对比、衬托的作用。

(4)理解本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意义。

三、考试命题用书

大学语文》,福建省教育厅组编,吴雄、邵良祺主编,陈庆元主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二版。

相关热词搜索:关山月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关山月表达了什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关山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23545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