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雨雪曲,-,卢照邻翻译

雨雪曲,-,卢照邻翻译

2016-03-24 11:48: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雨雪曲,-,卢照邻翻译(共5篇)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9月抽测语文试题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9月抽测语文试题(2012年9月)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的附加题。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雨雪曲,-,卢照邻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9月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9月抽测语文试题

(2012年9月)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的附加题。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臵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泥淖/吵闹 莎草/摩挲 拓片/鞭挞 嗔怪/缜密 ........

B.韬略/叨扰 扁担/贬谪 股肱/女红 皈依/瑰宝 ........

C.贺喜/荷重 稽首/箕踞 校对/较量 铁锹/蹊跷 ........

D.骁勇/嚣张 兴许/幸亏 腌渍/淹没 呓语/造诣 ........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 ▲ ,然而阅读活动应

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 ▲ ,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

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 ▲ 。

A.鞭长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B.望尘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C.鞭长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D.望尘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蒂莫西•布朗说:‚我们已经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

个类似‘时钟’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成熟的生物信号,这种信号能够很好地捕捉到人们

的年龄差异。‛大脑内部存在一个‚时钟‛,通过对大脑扫描便可准确获知一个人的真实 年龄,误差不会超过1岁。布朗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对885名3到20岁的人进行了大脑

扫描,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人类大脑内部的231处生物标记,把这些生物标记结合起来就

可以确定一个人的真实年龄,精确度超过92%。

4.2012年伦敦奥运尘埃落定,某报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句“少壮时欣欣向荣,盛极又必反, 繁华和璀璨都被从记忆抹掉”来评论中国女排无缘四强、澳大利亚游泳光环褪尽、俄罗

斯体操后继乏人、日本柔道辉煌不再的体坛现象,贴切又有文采。(5分)

(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麦克白》、《奥赛罗》、 ▲ 、 ▲ 。(2分)

(2)请你用简约的文字对此体坛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0字以内。(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老 苏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

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

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

①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

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于蜀之人久矣 闻:闻名 .

B.间而出其所有 间:间或,断断续续 .

C.举进士再不中 再:又,还 .

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除:授于官职 .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

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

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

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

B.苏序对苏洵的学习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去责怪他,有人问他原因,苏序也只是

笑笑而不回答。

C.自从苏洵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

并当作典范来效仿。

D.苏洵跟姚辟一起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刚刚上奏朝廷

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3分)

(2)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4分)

(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①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②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雨雪曲,-,卢照邻翻译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2)夜深忽梦少年事, ▲ 。(白居易《琵琶行》)

(3) ▲ , ▲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6)野芳发而幽香,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厂子

曾平

村主任把大家叫到他家外面的坝子上开会。来的都是老人、妇女、孩子。身强力壮的男人全跑到城市打工去了,到春节,才像鸟儿一样飞回来。村主任的咳嗽比往常认真了好多。他要宣布重大..

决定时都咳嗽得厉害。

村主任说,人家乡长,像龟孙子,陪了三个月,王老板才答应过来!

村主任又说,你们不晓得,为了把王老板拉到我们坝坝村,乡长喝了多少酒!三个月没下战场,五次差点儿住院!

大家对乡长喝不喝酒不感兴趣,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村主任非常清楚。村主任接着说,把地交给王老板,一亩地,人家给一千斤谷子。一亩地,起早摸黑地干,一年收多少?满打满算,八百斤。还没算化肥、种子、汗水。现在啥都不干,坐在家里,一年的收成全进屋,还多二百斤。

坐在家里收成就能进屋,大家求之不得,就叽叽嘎嘎地热闹起来。

村主任的大嘴巴继续翻动,说,王老板说了,今天签合同的,一人奖一百块。一百块是多少?一百五十斤谷呢。村主任从裤腰带里取出一摞叫合同的东西,来回在大家面前晃,说,签了就是钱哟!

大家都签上大名,然后领走一百元的奖金。

推土机轰隆隆地开进大家的土地,厂子一天天地耸立起来,一根大烟囱,高得像要插进蓝天白云里面。

大家问,这王老板,建的啥厂哟?

村主任说,今年租地的谷,王老板给了没?

大家说,给了!算成钱,安逸。

村主任说,安逸你还操啥子闲心?村主任叼着带过滤嘴的香烟,反剪着手,到厂子去了。村主任兼着厂子的副厂长呢。

没多久,大家把村主任围住,还是在他家坝子边。不同的是村主任家房子的外墙全贴上了白花花的瓷砖。村主任说了,明年春天,村上盖一座四层的办公楼,钱,厂子那边出。以后,村上开会,用不着他家的坝子了。村主任很忙,偌大一个厂子,需要他忙的事情多。要不是大家带信给他婆娘,说如果不出来,就把厂子推了重新种庄稼,村主任断然不会出来。

村主任没有好脸色,说,种庄稼,还没种够?

村主任继续没有好脸色,说,王老板的租金,给没有?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说,主任,烟囱上面那些黑烟,把天全吃完了。大家的眼睛都望着直插云霄的烟囱和那些奔腾咆哮的黑烟。

村主任见惯不惊的样子,说,天空是你家的?办厂子怎能没有烟囱?有烟囱怎能没有黑烟?大家说,主任,你没闻到臭味儿?

一些忍耐不住的,早已肆无忌惮地咳嗽开来。村主任也忍不住跟着大家咳嗽起来。村主任说,....

办厂子就有烟雾,有烟雾就有臭气!臭气没闻过?茅坑臭不臭?大粪臭不臭?久了,惯了,还香!

过了几天,村主任传达了王老板的决定,每家每户给一个名额,去厂子当工人,月工资一千块,干得好,还发奖金。

村主任说,你们的男人、儿子,在城里打工,一个月挣多少钱?赶快把他们喊回来,到厂子当工人,既挣工资,还照顾家里,人家王老板,想得周到不周到?

不到十天,在城里打工的男人,纷纷回家,去了厂子。

过些时候,大家再次围住村主任。都是一些老人,年轻的男人女人,全进厂子当工人了。

大家说,主任,你去看看玉泉河。玉泉河成臭水沟了。

坝坝村有条河,水清得像玉,甜得像泉,祖祖辈辈都叫它玉泉河。大家长年累月靠玉泉河浇地,饮水,河水滋润着村子。

村主任说,臭水沟怎么了?王老板的租金,少了你们?你们的儿女进厂子,少了工钱?

大家忧伤地说,主任,那河水,咋吃啊?

村主任笑笑,很释然,说,这好办,明天,我就让厂子给大家打井,一家一口,这下,好了吧?

11.坝坝村的自然环境在建厂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12.请分析文中三处加点的“咳嗽”的含意和作用。(6分)

13.“大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群体,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其形象。(4分)

14.本文写了坝坝村毁田建厂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龙应台

台湾是个标语地区。走上街,看见‚两个孩子恰恰好‛,经过电线杆,瞄见‚保密防谍,人人有责‛。还有一些根本看不懂的:‚拼命就是保命‛,横挂在车马杂乱的大街上,好像鼓励开车的人要冲锋陷阵。

中国人重形式、作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标语的泛滥只是一个表征。拿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来看:大家都说,现代的中国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西方的文化只学到皮毛,而且不能消化,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已完全抛弃。怎么办?很简单!首先,到街头、学校、车站,贴上千千百百个标语:‚复兴中华文化!‛

然后,在台北市塑造一个比自由女神还要高、还要重的孔子巨像。气魄要大,所以单单铜料就要花一亿元以上。铜像用来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改善人民文化气质,更昭告世人,台湾是中华文化的堡垒。

我不是在说笑话;你没看报纸吗?市政府一点没有幽默的意思。

这个庞然巨物建立起来之后,大概会遮掉好大一片天空,使许多住家变得阴暗封闭。冬天的霪雨和市区的污染将为铜像覆上一层肮脏的颜色。铜像边的街道,大概与红毛城四周一样,会有像苍蝇叮肉似的摊贩,而街上的交通将因游客的往来而呈爆炸状态。至于这么一大块铜将如何‚宣扬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我非常迷惑。

今日的台湾若真有厚实的文化传统,不需要努力地‚宣扬‛,人家自然会慕名而来。台湾的内在若是空虚浅薄,我们再‚宣扬‛又有什么意义?我们这样迫切地要求别人的注意,本身就是一个心虚、缺乏自信的表现。可是缺乏自信便也罢了,何不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心虚与弱点,实实在在地去提升自己!相反的,我们所做的是没头没脑的‚宣扬‛工夫——贴标语、作宣传、铸世界上最大、最重、最高、最贵的铜像„„这不是心虚的暴发户心态,是什么?雨雪曲,-,卢照邻翻译

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我们有社会问题与文化危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造个大铜像,宣称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掌门人。如果报税单上有这么一个名目,我宁可坐牢,也不会缴纳这笔铜像税。

(选自《野火集》,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6.作者不支持建立孔子巨像的理由有哪些?(6分)

1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复兴中华文化应该怎么做?(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再次退赛,此举遭到了大量非议;叶诗文在泳池中斩获两枚金牌,两破世界记录,却遭到西方媒体非议。其实并非只有名人才会面对非议,普通人也会如此。

请以“面对非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三质量抽测试卷(2012年9月)

语 文 试 题(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 有 别 趣 非 关 理 也 而 古 人 未 尝 不 读 书

篇二:《边塞诗2012-三星上课教案》

自主练习讲评——诗歌鉴赏部分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剖析答案,分析得分或失分的原因,引以为戒,对答案进行“正误纠偏”,提醒学生答题基本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次诗歌鉴赏做得极差,班级均分只有3.4分,最高分6分,只有姜旭、张旭阳两人,李晶晶、张艺婷、董舒路、严茂茂、杨鹏1分,孙旺0分,这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答题存在的问题,剖析答案,分析失分的原因,引以为戒,并总结答题规范。

二、评讲试题。

(一)了解边塞诗。

1. 题材:这首诗是什么题材的诗歌?——边塞诗。

2.我们来看看边塞诗高考时怎么考的?

( 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

雨 雪 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3.你能从这三首诗中总结出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学生讨论、小结。教师相机补充。

意象:

①边塞之地:楼兰、轮台、阴山、凉州、受降城、玉门关„„„

②边塞之景物:黄沙、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黄河、长云„„

③边塞之乐:羌笛、胡笳、琵琶,《梅花落》、《关山月》、 《折柳曲》、《怨杨柳》„„

④战争之意象:烽火、羽书、 辕门、角鼓、旌旗、雁飞鹰扬„„

画面特点常用词语有:

雄浑、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苍凉、肃杀、萧条、萧瑟、荒寒、凄寒„„

情感:

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

久戍边地,思乡念亲的悲情;

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和戍边将士的同情,对朝廷穷兵黩武的不满。

(二)读懂诗歌。

刚才我们从整体上了解边塞诗的特点,现在回到试题。

从哪些意象看出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虏骑、关云、胡沙、高阙、长城、节旄。 鉴赏诗歌的前提是读懂,请同学把全诗意思串讲一遍。

一名中等同学串讲。

教师点拨。

题目:“雨雪曲”是乐府曲辞,以鼓角为伴奏,其声悲咽,如姜夔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

基调:悲。

首联: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交代时间:三秋,深秋;地点:边关;事件:虏骑入侵。 颔联: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抓住典型景物写边关景象: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故乡(汉)的月亮一样明亮。(“暗”不是昏暗、暗淡,想一想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暗”是写雪之大。) 颈联: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继续写环境,在冰雪覆盖之下,高山像银子建成的宫殿,长城像宝玉建成的城池。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给我们什么印象?——壮美。所以,“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是一种什么样的景?雄阔壮丽,壮美。

尾联: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节旄”指什么?唐军旗帜,战场上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旗帜零落到尽,说明什么?将士战死疆场,为国捐躯了,本该受到嘉奖,天子却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至此你看出作者对边关将士什么情感?——同情。对天子什么情感?——不满。

(三)评讲试题。

【考纲要求】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病例1. 颔联描绘了一幅大雪下的如沙般昏暗,冰像月亮一样明澈的萧条、壮阔、悲凉、凄苦的景象。 (0分) (刘泽远)

【病因分析】画面描述关键词出错,特点太多。

【参考答案】 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故乡的月亮一样明亮(1分),描绘了一幅苍凉、苦寒的的深秋边塞景象(1分)。

【答题套路】

(1)描述画面内容(要列举诗中有关意象)。 (2)概括画面特点(时间、地点、形容词概括景物特点)。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病因分析】审题不清。“哪些”至少要答到两点。

病例2. 俯仰结合,写高山为仰视,写长城为俯视。 (缪志刚)

病例3 虚实结合,高山、长城为实写,银子堆成山,玉砌成城是虚写,为诗人想象之景,虚实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统治者昏庸无能,贪享富贵,不问边关战事。(董舒路)

病例4 侧面烘托,长城及两边的山落满了雪,成了银色和玉色,从侧面烘托了雪之大。(张建洋)

【病因分析】手法错误。

病例5.借景抒情,借高山、长城等景物,、自己的愁闷之情。(蒋成),抒发对国事的担忧之情。(韩琪)

病例6.夸张,写长城两边的山是由银做的,长城是玉做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统治者生活的奢侈浮华。(李晶晶)

【病因分析】分析错误。

【参考答案】①比喻(1分),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西雄阔壮丽的风光(1分)。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以壮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分)。

【知识链接】(选用)

投影,解说:有时候也把修辞手法归入表现手法之中。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对偶

表现手法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白描

视角变化:视觉、听觉、触觉

远近、上下、俯仰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病例1. 比喻,将冰雪分别比作银、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壮丽的塞外冬景。(2分)(苏强)

【答题套路】

点(点明手法名称)

析(结合诗句分析)

评(指出表达效果或思想感情)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请你评分】雨雪曲,-,卢照邻翻译

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唐朝军队衰落的感慨之情,和对岁月变迁、物是人非、战事纷扰不断的悲叹之情。(张艺婷)

尾联表示对远出使臣悲惨命运的同情、怜悯,对和平的希望,以及对天子对出征使臣漠不关心的不满、斥责之情。(姜旭)

【参考答案】①对边关将士战死沙场的同情(2分);②对边关将士战死沙场姓名却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分)。

教师总结:在答题时,我们一定要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答案要靠船下篙,结论在前,分析在后。这也是我们做诗歌鉴赏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 下 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 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特点:自然环境恶劣(1分);军情紧急(1分)。

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表现了对饱受战争之苦的边塞将士的同情(1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板演,点评:

当然,诗词鉴赏中我们同学还会出现其它错误,在今后的训练中,我们将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得到理想的分数。

篇三:《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4教师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泥淖/吵闹 莎草/摩挲 拓片/鞭挞 嗔怪/缜密 ........ B.韬略/叨扰 扁担/贬谪 股肱/女红 皈依/瑰宝 ........ C.贺喜/荷重 稽首/箕踞 校对/较量 铁锹/蹊跷 ........ D.骁勇/嚣张 兴许/幸亏 腌渍/淹没 呓语/造诣 ........1. B(A.nào/nào suō/suō tà/tà chēn/zhěn B.tāo/tāo biǎn/biǎn ɡōnɡ/ɡōnɡ ɡuī/ɡuī C.hè/hè qǐ/jī jiào/jiào qiāo/qiāo D.xiāo/xiāo xīnɡ/xìnɡ yān/yān yì/yì)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 ▲ ,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 ▲ ,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 ▲ 。

A.鞭长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B.望尘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C.鞭长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D.望尘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2.D(“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指赶不上;“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用于贬义,“毕恭毕敬”形容对人十分恭敬,前者程度更深;“心照不宣”比“心领神会”多出了“不说出来”的意思,不合语境。)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蒂莫西•布朗说:‚我们已经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类似‘时钟’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成熟的生物信号,这种信号能够很好地捕捉到人们的年龄差异。‛大脑内部存在一个‚时钟‛,通过对大脑扫描便可准确获知一个人的真实年龄,误差不会超过1岁。布朗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对885名3到20岁的人进行了大脑扫描,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人类大脑内部的231处生物标记,把这些生物标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一个人的真实年龄,精确度超过92%。

3.(4分)人脑“时钟”(生物标记)能准确反映真实年龄。(“人脑”1分;“时钟”或“生物标记”1分;“反映”、“确定”或“获知”1分;“真实年龄”1分)

4.阅读下面语段,写出孔子原话的意思和温总理引用孔子话的含义。(5分)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答记

者问中提到:“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的典故与孔子有关。孔子编写完《春秋》说:“知我者,

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1)孔子(2分):

(2)温总理(3分):

(1)孔子话的大意是,我编写的这部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只有《春秋》这部著作来佐证了。“那些理解我的苦心孤诣的人,大概只有《春秋》了吧?那些指责我的人,大概也只有《春秋》了吧?”(意思对即可)(2分)

(2)温总理的话:我做的这些事,别人(后人)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持做下去!我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意思对即可)(3分)

【参考资料】①《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无论人们对“知我”、“罪我”的含义有着怎样的不同解释,有一点应该

是确定无疑的。孔子作《春秋》,一方面力图借历史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后世能通过历史叙事来认识自己,确认自我在历史中的价值。——郭英德《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 ②明朝名相张居正当年孤身一人誓把改革推行到底的时候曾经说过:“知我罪我,在所不计!”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在穷尽余生编订了《张太岳集》之后也说:“留此一段精诚在天壤间,古人所谓知我罪我,先公意在是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

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

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

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雨雪曲,-,卢照邻翻译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援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

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

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节选自《栾城集》,略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曰 属: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 亢:匹敌

C.以虞水之再至 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

5.C(防备)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6.C(排除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7.B(“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后两小句正确翻译,各得1分)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4分)

(3)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①②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1)(2分)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1分),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1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4分)①比喻(1分),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1分)。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3)(4分)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分);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2)夜深忽梦少年事, ▲ 。(白居易《琵琶行》)

(3) ▲ , ▲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6)野芳发而幽香,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10.(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梦啼妆泪红阑干(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4)钟鼓馔玉不足贵(5)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6)佳木秀而繁阴(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篇四:《雨雪曲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雨雪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雨雪曲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鉴赏]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雨雪曲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

篇五:《紫骝马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紫骝马>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紫骝马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鉴赏]
<紫骝马>是一首边塞诗。与较早的边塞乐府一样,卢照邻用景物的断片组成诗篇,大致按时间顺序排列。可是,与较早的同题乐府相比,这里的暴力和戏剧性都较为强烈。不断增加的困难加强了表达于第七句的马的英勇决定。结尾写得曲折,通过暗示马的英勇完全无效,从而削弱其价值:这一地区永远不会被征服,马的血也永远不会干。一匹勇敢的马变成代代相承的勇敢战马,象征着边塞士兵,冲向沙漠而牺牲。紫骝马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雨雪曲,-,卢照邻翻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雨雪曲翻译 雨雪曲 卢照邻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雨雪曲,-,卢照邻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雨雪曲,-,卢照邻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3182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