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2016-05-03 10:03:2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共4篇)语文七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1)这个方面,情况就迥( )乎不同,而且一反jì( )往了。 .(2)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江楼感旧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篇一:《语文七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1)这个方面,情况就迥( )乎不同,而且一反jì( )往了。 .

(2)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 )红。 .

(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lì(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感动温州”人物“兰小草”是谁,无人知晓,但“兰小草”的善举,家喻户晓。 ....

B.“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C.温州是水乡,河网纵横交错,这给各地的端午节划龙舟活动带来了便利。 ....

D.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2分)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__________

①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4.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揭示

了什么现象。

(1分)

②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分)

5、诗词默写(5分)

(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侧重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 。

(2)“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中“ , ,”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 , ,”抒写的是时事凋敝丧乱、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

“ , 。”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3)《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 , 。

6、名著阅读(3分)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 ,他的作品 ,被誉为“ ”。

7、欢迎参加“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研究学习。(4分)

(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2)在我们常用的俗语、谚语、成语当中,有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请写出两条。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4分)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注释:⑴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旧友旧事。⑵思渺然:思绪怅惘。渺(miǎo)然:悠远的样子。⑶依稀:仿佛;好像。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诗的一、二句情景交融,请对其进行简要的赏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8分)

口 技

清 林嗣环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0.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今客鼓此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12.甲文开头结尾两次提到“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什么作用?(2分)

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三)(12分)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当面叫他‚八癞子‛。

14、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

15、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甲”文第一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16、“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7、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2分)

18、你怎样看待乙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2分)

(四)细菌发电前景广阔(12分)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篇二:《人教版初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卷

(时间:90分钟 分数:150分)

姓名 得分

温馨提示:本卷含卷面分5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衢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词(huá) 章。这些作品为衢州留下了一份厚重而mí 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让衢州秀美的山水与昂扬的人文精神相互辉映,相得益zhāng 。

2、依据画线句,在下面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美无处不在:聆听大海,浩瀚涛声会激荡你的胸怀; , ;当你嗅到初春的第一缕泥土的气息,青春的花朵便绽放在你生命的枝头; , ;„„只要你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大自然就会成为绝美的图景。

3、下面这段话中,有两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按要求修改。(3分)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三(3)班最近组织了元旦迎新晚会活动。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1)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2)句②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3)句③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4、古诗文名句默写。((1)-(3)题必做,(4)(5)两题选做一题)(5分) ........

(1)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2) ,白露未晞。(《诗经》两首) (3)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4)请写出古诗文中带“山”字的句子。(写出连续两句)

, (5)请写出古诗文中体现爱国之情的诗句。(写出连续两句)

, 5、名著阅读。(4分)

中外名著中的众多人物身上所焕发出来的美,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红楼梦》中的香菱 ,精血诚聚的学习精神令我们叹服;《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蜀汉基业“ ,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令我们感动;19世纪英国文坛巨星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 》中的女主人公勇敢反抗、忠于爱情的精神令我们钦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 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令我们崇敬。 6、综合性学习(7分)

2011年12月22日,“浙江骄傲——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揭晓。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他们的行动指引着每一个人。请你也加入到这份感动中来。

(1)请细读下面三则材料,概括他们能成为“浙江骄傲”的共同理由。(3分)

材料一 龚学明,在自己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15年间,花费70余万元,捐助了100多名贫困学子,并给全国各地的5600余名贫困学子找到了爱心使者,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助学红娘”。

材料二 吴菊萍,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看到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材料三 叶霄雯,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9级幼师班学生。当松阳县西屏镇市口村一幢房子意外起火,她在火灾中临危不惧救出两人,被当地百姓称为“最美姑娘”

答:

(2)请你参考示例,为当选为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衢州最美教师”集体写一段颁奖词。(4分)

示例:

材料:龚学明事迹(见材料一)

龚学明颁奖词:洗车行挣来的,是贫困少年的学业,推介摊募来的,是社会捐助的热忱,十五年的坚持,翻山越岭给出去五千多个期盼,节衣缩食撑起来慈溪好人龚学明,不是教师,滋润了许多孩子的灵魂,不是富人,守护了慈善行动的尊严。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材料:"310"灭火战斗英雄田思嘉、陶国杰、杨万东。 工 “最美消防员”颁奖词: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4小题。

(一)(20分) 铃兰花

[斯洛文尼亚] 普·沃兰茨

(1)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黢(qū)黢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里的出口。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bò)、千金榆幼树、乌荆子、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林丛间荒草蔓生,它们只宜于作羊饲料。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扫石南、蕨草、木贼、藜芦和其他一些无用的野草。“地狱”里人迹罕至,阴森森的,人们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那里唯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它从洼地底层布满青苔的山岩下涌出来,经过一段不长的曲折流程,流到外边的广阔天地里,然后在那里消失。泉水的淙淙声响彻整个洼地。这种水流的喧闹声被三面陡坡折回来,在森林中回荡,变得更响了。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2)我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

(3)有一次,正好是星期六黄昏,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4)“哎呀,我真想明天带一束铃兰上教堂,可惜哪里也找不着。” (5)“是呀,眼下找铃兰是晚了一些。要有也就是在‘地狱’里了。”

(6)一听到“地狱”这两个字,我全身不禁打了个寒战。我好容易等到父母起身闩门,然后上床睡觉。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这个可怕的地方老在我眼前浮现。在我内心深处却回响着母亲的叹息声。铃兰花和.........

“地狱”,这是多么不相容的两件事物啊!我特别喜欢铃兰,寻遍了我家前后的所有坡地和沟谷。可我却不知道它们也长在“地狱”里。

(7)早上我起得格外早。准是我在梦里出过大汗,所以身子还是湿淋淋的。我通常都是一早就去放牧。天天早上都要别人把我叫醒,然后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今天我可是自己起的床。踮着脚就出了家门。父亲和母亲还在酣睡,因为今天是星期日。

(8)我来到了院子里站下,仿佛还处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尽管这对我还是下意识的感觉。春日的早晨已经到来。真正的夏天也不远了。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爿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有另外一番景象。远方的晨雾缓缓移动,仿佛大自然背负着沉沉的重担。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9)蓦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我从坡坎上恐惧地往昏暗的洼地瞥了一眼,为了不看它,就紧闭着双眼往下走,心里盘算着在底部的山岩旁一定会找到铃兰花。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10)我看见了许多芬芳馥郁的铃兰花,于是动手大把大把地采起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我怀着一种兴奋而紧张的心情,谛听着潺潺的流水,和它那叫人不寒而栗的回声,这声音在清晨的宁静里听起来比平日更响。我捧了一大把铃兰花,赶紧走出了“地狱”。我一口气往家里跑去,等跑到家,刚赶上母亲正要出门。

(11)这时,天边的红日已经把它的第一束光辉投进我们家的院子,把院子装扮得绚丽多彩。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我捧着铃兰向她跑去,一边还得意地大喊着:

(12)“妈妈,妈妈„„铃兰„„”

(13)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

(14)母亲的脸上也漾起了欣喜的微笑;她满心高兴地伸手接过花束,捧到脸边。但在吸进那浓郁而清新的花香之前,她先看了看我。

(15)“你为什么哭,我的孩子?„„”

(16)我刚才因为害怕而涌出的大颗泪珠还噙在眼里,但陶醉在胜利之中竟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母亲猜到了我的壮举,她慈祥而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有删节)

7、文中第6段说“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揣摩一下“我”当时不能入眠的心理表现,试将心理活动写出来。(4分)

8、文章第8段,作者着力描写春日早晨的阳光有什么作用?(4分)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这“幸福”和“喜悦”里包含了哪些内容?(6分)

10、体会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所蕴含的感情。(6分)

(二)(11分) 有一种尊重叫平视

①屠格涅夫有篇著名的散文诗叫《乞丐》,写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衰老的乞丐,很想有所施舍,可搜遍全身口袋也没找到一钱一物。于是,只好紧握着乞丐伸出来的手说,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乞丐也握了握屠格涅夫变冷的手,微笑着说,您能握着我的手叫兄弟,这也是一种施舍,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②人类自从进入社会形态后,便开始有了等级划分。这种等级秩序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最为明显,也更加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现代社会主张人人平等,从法律上废除了等级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根除了等级差别,更不意味着根除了等级观念。萧伯纳在莫斯科度假时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并同她一起玩耍。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大作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回去见了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姑娘娜塔莎。这件事对萧伯纳的震动很大,他感慨地对朋友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在人格上他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③在这个世界上,尊重或鄙视一个地位比你高、活得比你好的人容易,尊重或关爱一个地位比你低、活得比你差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位企业家见一卖铅笔的小贩衣衫褴褛,顿生怜悯之情,把一元钱丢下来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回身从卖笔人那儿取出一枝铅笔,抱歉地解释自己忘记拿笔了,并且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是卖家,我是买家。一年后的一次商务洽谈会上,一位穿着考究的商人认出了这位企业家,自我介绍说,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就是当年那个卖铅笔的小贩。是您给了我做人的自尊和创业的勇气,如今真的成了一名小有成就的商人。

④人生天地间,原本并无尊卑贵贱之分,因世俗社会的打磨和熏染才变得势利起来。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要么仰视,要么鄙视;见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要么俯视,要么漠视。这种心态一旦固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法门寺》里的贾桂,明武宗让他坐到身边的椅子上说说话,贾桂回答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作怪,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平视,往往不那么容易。

⑤在高山大川面前,人们仰视或俯视,这是欣赏视角的需要;在人际关系中,人们要坚持平视,并使之成为习惯,这是维护自己和他人尊严的需要。惟平视才能客观、公平,惟平视才能达观、无私。平视,于己是一种自信,对人是一种尊重。所谓“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这也应当成为做人的一条道德底线。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王兆贵)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1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3、第④段中,“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作怪,人与人之间要做到平视,往往不那么容易”的句中“这种”具体指代什么?(2分)

14、读完本文,你一定对“平视”有了深刻的认识,请你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才能做到平视。(4分)

三、古诗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3小题。

(一)(5分)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5、“月光如水水如天”这句话意境优美,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2分)

1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10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小惠未徧( ) (2)小大之狱( ) ..

(3)公将鼓之( ) .

18、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与“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0、本文写到曹刿与鲁庄公论战时,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例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3分)

(三)(8分)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汝但出外留客( ) (2)君宜还 ( ) ..

(3)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2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四、写作(65分)

请以“阳光道上”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16行;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阳光道上

10 20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篇三:《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

34.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

什么?

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35..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6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为何“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

37.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

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38.月 夜 唐〃 杜甫

夜今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 雨 寄 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

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

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

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39.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40. 北 陂 杏 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 ② 。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作者怎样感情?

41. 白 梅 元·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

2.第二句运用 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 题竹石画(其二)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1.本诗运用了 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 形象的化身。

2.全诗表现竹的品质主要有:① ② ③ 。

43.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一、二两句里“未有”“初惊”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句写春雪是新奇之笔。试简述其在抒发感情和结构全诗上的奇妙

之处。 。

44.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10年。

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借指诗人故乡。

联系上述注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45 客 中 初 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通鉴》时所作。

1.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2. 试简说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46 春 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雨初霁的晨景,诗人寄情于物,堪称妙绝。试分析三、四两句妙处。

.47. 病 牛 宋·李刚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箱通“厢”仓廪。

试分析诗中“牛”的形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

48.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部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怎样理解第

三句的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9. 题 画 宋·李 唐

云里烟村雾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作者的画有什么特点?“不入时人眼”仅指画吗,为什么?说说诗人借题画写出了怎样的感慨?

50.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歌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1.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怎样表现的?与《题都城南庄》比,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

52.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仔细品味,说说这一形象的特征。

53 .孤 桐 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岛几百寻。凌宵不屈已,得志本虚心。

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

注:明时,即政治清明的时代。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桐木是制作琴的上好材料。椐《孔子家语》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曰:“南风之熏兮,可以鲜吾民气愠。

1.哪句完整地表现了梧桐树旺盛的生命力?

2.这首泳物诗,借梧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54.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笔下的墨梅有何特点?诗人的墨梅自况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55. 咏喇叭 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比喻什么?

2.“曲儿小,腔儿大”暗指什么?

3.这首曲子的主旨。

56.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7.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作者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拒绝征召。

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先用“桃花”作吟咏对象,在表现主旨上有何意义?

58.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反映乡村旱情的?诗歌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篇四:《古诗登科后阅读答案_登科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

<登科后>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词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前言]
<登科后>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获得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七言古诗,诗的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魂落魄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古诗登科后阅读答案_登科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注释]
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w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古诗登科后阅读答案_登科后翻译赏析_作者孟郊
7、疾:飞快。
[翻译]
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赏析]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一日看尽长安花”仿佛说自己在这一天赏尽了世间美景,使充满豪气的诗有了明朗轻快的结尾。在这首诗里,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酐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江楼感旧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江楼感旧的意思 江楼感旧翻译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楼感旧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楼感旧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3870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