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2016-06-06 11:13:2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共5篇)白居易《白云泉》赏析白居易《白云泉》赏析何国治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①,“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

白居易《白云泉》赏析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一)

白居易《白云泉》赏析

何国治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①,“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③,号称“吴中第一水”④,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

绝句”,“名遂显于世”⑤。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

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

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

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

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①,“

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③,号称“吴中第一水”④,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⑤。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五十里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对敌,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诗歌分类鉴赏练习答案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二)

诗歌分类鉴赏练习答案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答案

1、白云泉 白居易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 李商隐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答案

(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送魏万之京 (李颀)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三)送友人 (李白)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诗歌鉴赏3 山水田园诗鉴赏 答案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答: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

春行即兴 李华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诗歌鉴赏4

怀古咏史诗鉴赏答案 三、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两首:

题乌江亭 杜牧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王诗译文】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 生 李商隐

这首诗不在于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汉文帝史称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论。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前两句以欲抑故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

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诗歌鉴赏5

边塞诗鉴赏答案

四、分析举隅

别董大 高适

1、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2、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四、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赤壁 胡曾

请分析两首诗歌抒情角度的差异。 杜牧诗写了一个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又联想到关于“二乔”、“铜雀台”这些历史上的人与物,虽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却能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写法却不一样,直接歌颂周瑜的才能、功绩以及这场胜仗的重要意义,充分流露了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答案: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答案:《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

3

五、课堂演练: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该诗表现了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末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全诗虚实结合。

七、实战练习

1、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⑴两首诗都表达了 征人思乡 的主题。

⑵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

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碛里”“月中”使人倍感环境的悲凉,气氛的悲怆。“三十万人一时回首”夸张手法写出典型的情景,显出笛声的哀怨,表现征人思乡的感情。 ⑶ “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两个比喻写出边塞的荒寒凄冷,描绘出触发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 3、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 “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4、比较阅读王昌龄《从军行》: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有又有什么不同?

(1)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2)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4

白居易诗歌练习选2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三)

一.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谁在“计程”?谁“今日到梁州”?

2.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二.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三.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的感慨。

四.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

①诗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决:判断。狐疑:犹豫不决。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要钻要灼,用它的裂纹来卜吉凶。祝蓍: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取蓍草的茎以卜凶吉。③试玉: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辨才:作者自注说:“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④周公:周武王之弟姬发,历史有名的大圣人。他害怕流言蜚语,因为管、蔡、霍三叔诬陷周公要篡夺周成王之权。王莽:他未篡位时伪装谦恭,蒙蔽了一部分人。⑤向使:当初假使。

①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好诗,以极其通俗简练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真理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②诗人在结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无理的,甚至是荒唐的。这样写妙在那里?

五.自河南经乱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①时难:指河南兵乱。世业:祖先留下的遗产。羁旅:寄居外地。西东:即“东西”倒装。②寥落:荒废的意思。干戈:指战乱。骨肉:兄弟姐妹。③吊影:对影感伤。九秋:深秋。蓬:草本植物,秋天常被风连根拔起,在空中飞转。喻迁徙离散或客旅行踪无定。④垂泪:掉泪。乡心:思念故乡之情。五处:指标题中浮梁等五个地方。

①刘熙载《艺概》中说:“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这首诗的主要特色。

②诗人对孤雁和秋蓬的传神描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描绘揭示了什么?

六.白云泉①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七.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八.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九.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请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2)上述诗、词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十 .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谁在“计程”?

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 2.谁“今日到梁州”? 元九(或:元稹、故人)

3.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

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时间漫长,环境阴森,心情灰暗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 也喻指

江中的狂风巨浪 险恶的政治风浪或诗人心中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 ”的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

放 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诗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决:判断。狐疑:犹豫不决。钻龟:古代用龟甲占卜要钻要灼,用它的裂纹来卜吉凶。祝蓍: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取蓍草的茎以卜凶吉。③试玉: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辨才:作者自注说:“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④周公:周武王之弟姬发,历史有名的大圣人。他害怕流言蜚语,因为管、蔡、霍三叔诬陷周公要篡夺周成王之权。王莽:他未篡位时伪装谦恭,蒙蔽了一部分人。⑤向使:当初假使。

①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好诗,以极其通俗简练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真理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只有凭长期的实际考察,才能识别形形色色披着各种伪装的人。

【解题指要】颔联所含的哲理是从对“试玉”和“辨才”两件事的阐述中

体现出来的,总结起来不难。

②诗人在结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无理的,甚至是荒唐的。这样写妙在那里?

因为这是真情的流露,所以使读者思而生趣。从表现手法上看,愈远于理,则愈显得情之痴,也就愈觉得妙想独步,所以语愈荒诞,情愈炽烈,心愈真诚。

【解题指要】“愈远于理,则愈显得情之痴,也就愈觉得妙想独步,所以语愈荒诞,情愈炽烈,心愈真诚。”这句话要背下来,一看到类似的题目,套上去用就是了。

自河南经乱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时难:指河南兵乱。世业:祖先留下的遗产。羁旅:寄居外地。西东:即“东西”倒装。②寥落:荒废的意思。干戈:指战乱。骨肉:兄弟姐妹。③吊影:对影感伤。九秋:深秋。蓬:草本植物,秋天常被风连根拔起,在空中飞转。喻迁徙离散或客旅行踪无定。④垂泪:掉泪。乡心:思念故乡之情。五处:指标题中浮梁等五个地方。

①刘熙载《艺概》中说:“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这首诗的主要特色。 这首诗自然平直,如话家常,不假雕饰的抒情诗中,诗人伤战乱,【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想家人,道出了那一个时代人民的

心声,且感情浓郁。

【解题指要】王安石有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白居易诗歌语言特点是“白”,“白”而有味,这是很难做到的,这一点要牢记,再加上创作 时代背景,要答好就不难了。 ②诗人对孤雁和秋蓬的传神描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描绘揭示了什么?

用比喻修辞手法。极其深刻地揭示出那个时代国家的动乱,人民的无尽苦难。

【解题指要】比喻是诗词创作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要看出并不难,至于诗中所揭示的内容大多与时代和作者的身世有关。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请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白诗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词是“除非问取黄鹂”。

(2)上述诗、词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两位作者的感情的共同点是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不同点是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白云泉①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同意。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请结合诗句加以解说。

答:用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意在象外,理趣盎然。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爱花之将谢。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然而,诗人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抱膝灯前影伴身”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白诗语言风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较多。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001年12月第2版,下同)第149页比较杜甫和白居易诗歌风格异同中有“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的内容;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52页《唐诗简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欢悦、惊喜。

白云泉阅读答案_白云泉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四)

<白云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白云泉阅读答案_白云泉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鉴赏]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题金陵渡阅读答案_题金陵渡翻译赏析_作者张祜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五)

<题金陵渡>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祜。古诗全文如下: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镇江附近的金陵渡口,静静地坐落着一幢小楼,夜宿的远行人,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无穷无尽的乡愁。题金陵渡阅读答案_题金陵渡翻译赏析_作者张祜。明月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尽,隔岸几点灯火闪烁,照亮的可能是对岸的瓜州。
[鉴赏]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相关热词搜索:白云泉 白居易答案 白云泉白居易赏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白云泉白居易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45118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