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2016-06-14 11:56:4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共3篇)【山东省201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古诗文阅读(一) Word版含答案]7 专题三:古诗文阅读(一)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注】酴醿:一种观赏...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供大家学习参考。

《【山东省201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古诗文阅读(一) Word版含答案]》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第一篇

7.专题三:古诗文阅读(一)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试解释“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中,两个“春”的含义。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弄”字的妙处。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陇西行(四首)其一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臣。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 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我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本诗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有人说,“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两句诗符合“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诗艺之美。请你结合全诗及作者的生平概况,说一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

蔡幼学

日日惜春残,春去更无明日。拟把醉同春住,又醒来岑寂。

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

(1)“明年不怕不逢春,娇春怕无力”这两句诗运用什么修辞方式?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作答。

答: 。

(2)“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经漂母墓

刘长卿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1)“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

(2)《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我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汉高祖五年,韩信以千金报漂母。对此,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诗句和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答: 。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请赏析“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的艺术特色?

答: 。

(2)这首诗流露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

答: 。

【参考答案】

1.(1)运用色彩对比、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嫩绿”与“红英”的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来描写春日风光,流露出对庭园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2. (1)前一个“春”指季节,大好春光;后一个“春”既指年华易逝,又指美好往事的青春时光。(提示:扣住“伤流景”“往事后期”)

(2)“弄”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形象地传达出花在云散的情况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呈现出妖艳美丽的情态。(意思相近即可)(提示: 在阴云笼罩、暮色迷茫的情况下,花的丰姿不能展现;但云破天际,大地顿时呈现出皎洁的月光,花自展丰采。)

3. (1)拟人。将黄莺、桃花人格化,它们都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一个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一个在春风中如从前一样灼灼盛开,它们的娇美如昔和“题诗客”错失美好而且重拾不得相映衬,这样写使得诗歌写景生动,情韵深长。

(2)诗眼是“记得”。昔日题诗客,旧地又重游,“记得”二字借桃花勾起往事,又将诗歌推进到一个深沉的人生主题,感叹世上有多少像自己一样的(崔护式的)“题诗客”来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而错失的人生又多么可笑可悲。“记得”二字正是诗歌由景生情的关键处,可称“诗眼”。(意思对即可)

4. (1)借代。如“貂锦”代指“边关将士”,“骨”指代“死去的边关将士”,“春闺”指代“思妇”。(2)这首诗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的赞扬,后两句借无定河边的白骨和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亲人,无情地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和唐代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流露出对深闺少妇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5.(1)表达方式:描写。运用描写手法,描写了边关萧索、凄清的自然风光,从而渲染了古战场悲壮的场景,为下文抒发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做了铺垫。(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战士不幸遭遇的无限同情和对残酷战争的无情控诉。

6.(1)本诗采用问答方式,从容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和对归隐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2)①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②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了氛围,描摹了作者及友人的复杂心绪。③“白云”能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力,耐人寻味。

7.(1)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春天娇弱无力,春光易逝的特点,从而流露出诗人凄苦感伤的情怀。

(2)诗人留恋春天美好时光,但是春天却不会因人的怜惜而放慢它离去的脚步,于是诗人“待向灯前休睡,与留连今夕”,把灯赏春。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伤春却情绪不低沉,及时赏春行乐的诗人形象。

8.(1)①本诗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叙描写景物。“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描写的是远景,“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描写的是近景。②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东风知我”“野桃含笑”是拟人,“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是比喻。③情景相生。本诗通过描绘山野花木之美,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2)这两句通过赞美农家生活,流露出诗人对俗物的厌烦和对农家安宁而富有生气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9.(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

(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

10.(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 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11.(1)诗人借漂母墓和楚汉兴亡的历史事件,蕴含了无限兴亡和得失之感。(2)①做人应该有志向,不能仅靠别人的施舍生活。②做人应该像韩信一样懂得感恩。③学会像漂母一样用爱心感化别人。

12.(1)纷乱的柳丝、蒙蒙的飞絮,都是离愁引起的,诗人运用拟人修辞,将离愁这一无形的东西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2)流露出抒情主人公思念远方游子的孤寂之感。

《福建省毓英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第二篇

毓英中学2015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检测卷

语 文

命卷:周红红 审核:赖晓冲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

(4)__________,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

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

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①

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②,忽传诏对内东门③,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

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

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

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

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④,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

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

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

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

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⑤,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

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 ①部勒:部署约束。②归沐:回家休假。③对内东门:到东门商议内务。④周怀政之诛:指周

怀政阴谋杀人的事。⑤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在州县里通过祭祀山神为皇上祈求长寿。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 (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

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

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

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

是和好了。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3分)

(2)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范成大【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 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 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

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她想用“兴利

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无事。 (《红楼梦》)

B.小说八十回,宝玉的婚姻问题被正式提出,贾母在与薛姨妈聊天时,发表了宝钗黛

玉的优劣比较说,说宝钗性格“温厚和平”最适宜于给人家做媳妇,而黛玉“性灵儿”虽

也不差,却不如那个“宽厚待人”。其实,这时候贾母心中已经选宝钗作为自己的孙媳妇。

(《红楼梦》)

C.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

马懿抓去,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

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父子冒火冲出重围,从此坚守不出。(《三国演义》)

D. 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即动身寻兄。曹操得报,大惊曰:“云长去矣!”将军

蔡阳自告奋勇带兵追击,被曹操叱退。但蔡阳最后还是去追赶,结果在古城被关羽斩杀。

(《三国演义》)

E. 吕布得知张飞抢了自己在山东买的马,随即点兵往小沛,大骂刘备,张飞反击说:

“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三国演义》)

8、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 l)阅读下面《三国演义》 选段,回答问题。

肃乃辞孙权,至陆口,召吕蒙、甘宁商议,设宴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修下请书,选

帐下能言快语一人为使,登舟渡江。江口关平问了,遂引使者人荆州,叩见云长,具道鲁

肃相邀赴会之意,呈上请书。云长看书毕,谓来人曰:“既子敬相请,我明日便来赴宴,

汝可先回。”(第六十六回)

请简述鲁肃为什么要设宴邀请关羽?关羽是如何赴会的?席间发生了哪些事,结

果怎样?

(2)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探春是在什么时候说这番话?请简述事件的经过。(《红楼梦》)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

语·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②之

类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餂:tiǎn 探取,获取。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分)

(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王蒙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应接不暇。先是视窗与鼠标,其后是触屏,再后是手机也杀

入了生活、杀入了头脑,不断膨胀,提供了最最全面的服务与引领。

②当然,信息技术的发达首先带来的是信息民主,是文化民主,是参与传播和有所评

议、有所动静的大众普及化,是大众对于权力包括精英们的话语权力的监督,是各种自发

舆论的飞速形成。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

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如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

③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境外的学者以这样的思路研究过语言的霸权,并且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例如有助于我们克服教条主义。同样,我们也可以、也需要用这样的思路研究信息技术带来的异化现象。

④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与音色,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速成打造成功的。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⑤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当其冲地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⑥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这种君临人类文化传播的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

⑦当然,我不是不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

⑧不论出现多少伟大的议论和愤怒,传播信息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一日千里,我们既无法抑制“数量×速度”的狂欢,又不能挽救精神果实、质地品位的颓势,无法使严谨文化人的憔悴与寂寞,发育成传播明星式的丰腴红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仍然可以在高等院校,在科研机构,在有头脑、有见识、有良心的知识界中坚持怀着对真理的追求与献身精神的。我们仍然可以不懈地追求独到、高端的思想智慧。尤其是,我们可以勇敢地告诉大家,除了传播上的成功,还有学识上的成就;除了搞笑的段子,还有经典的著作;除了传播上的明星,还有真知灼见的学人,除了印数与点击量,还有专业的评估与历史的考验等。

⑨我甚至想提议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六月二十四日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_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第三篇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省2015年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语 文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崩.盘/硼.砂 找碴./豆腐渣. 黯.然/三聚氰胺.

B.搽.粉/换茬. 巷.道/避风港. 阽.危/沾.沾自喜

C.沔.水/钙.化 疳.积/擀.面杖 匡.扶/吃糠.咽菜

D.翎.毛/绫.罗 妖娆./绕.口令 蚊蚋./木讷.寡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拥戴 编纂 侯车室 川流不息 B.肇事 坐标 红彤彤 脍灸人口

C.暴躁 永诀 天灵盖 洁白无瑕 D.奢靡 诙谐 条形码 趋之若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无论 如何变迁,中国老百姓永远在心灵深处为毛泽东主席留有一个重要的位臵。 ② 运动会导致心跳过快,心脏负担过重,因此,老年人应该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 ③ 染头发可以使人美观,但染发过多容易伤及发根 头皮,有时会诱发相关的疾病。

A.①时势 ②急剧 ③以致 B.①时势 ②急遽 ③以至

C.①时世 ②急剧 ③以至 D.①时世 ②急遽 ③以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市场上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择善而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B.这次中秋灯展中,我们以灯光营造出满月造型,就像是把钟灵毓秀....的月亮搬到家中一样,瞬间让家庭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C.老校长不但治学有方,而且具有高超的演讲能力,每次演讲,都能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D.国家画院研究员王艺是一位才高气清....、儒雅谦和的文人,在写诗、作词、书法、刻绘、雕塑、摄影等领域都有不凡建树。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语文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第1页(共8页)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感动中国》自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被誉为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日本作家村上

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土地“非粮化”、

“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是中国“冰强

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

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

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稍微差一些,也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

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

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换言之,乡村卷入到城市的交易网络中,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

语文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第2页(共8页)【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政府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是城市的现代化。

这样,乡村人口——尤其是其精英——被诱导长期地、大规模地迁入城市,哪怕他们在城市享受的公共品大打折扣。城市不断筛选、抽取乡村的精英,由此导致一个可怕后果:乡村丧失了自我发展的主体。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对“城市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化就是让乡村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

B.城市化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现代公共品。

【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C.城市化就是引导人们向往现代化的生存方式。

D.城市化就是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现代文明具有可扩展性”的一项是

A.乡村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C.乡村精英大规模地迁入城市。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B.乡村连通了城市的交易网络。 D.乡村地区引入了城市的制度。 ( )

A.在当下中国,是否存在较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

B.便利、高效、文雅的城市生活,使城市对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C.就算城乡公共基础相近,城乡生活方式仍各有优劣,人们仍需权衡抉择。

D.政府只有积极推进城市化,才能解决因经济衰退导致的农民工返乡问题。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

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

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

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

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

语文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第3页(共8页) ①

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

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 .

B.熙自是稍加饭粥 .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 ( ) ③②重:持重。 稍:稍微。 洽:和谐。 杜:禁止。

(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

B.①上闻而嘉之 .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

D.①我辈其可违乎 .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 )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A.①②⑤ B.③④⑥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C.②③⑤

D.④⑤⑥ (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

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

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

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

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语文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第4页(共8页)

第Ⅱ卷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②婉娩:天气温和。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4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2)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语文高考模拟冲刺卷(二) 第5页(共8页)

相关热词搜索:鹧鸪天范成大休舞银貂 鹧鸪天范成大赏析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鹧鸪天范成大阅读答案休舞"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4629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