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2016-07-08 14:46:3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共6篇)2014初中数学经典小课题研究报告怎样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内容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中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较薄弱,积极性较差。本课题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是营造民主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胆识和兴趣;二是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4初中数学经典小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第一篇

怎样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中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较薄弱,积极性较差。本课题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是营造民主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胆识和兴趣;二是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质疑;三是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爱质疑。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教学模式从我问你答逐步向我引你问探索解答转变,学生从不敢问、不愿问到敢问、乐问、善问转变,提问质疑能力大有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率、积极性有较大提高。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面对这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挑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轴。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曾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这无疑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等现象,学生学习数学大多是模仿和记忆,使得学生感到数学是抽象、枯燥和乏味的,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想学数学就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情感。而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2、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2011年3月我们选择了不同年级的数学课,进行随堂听课调查后发现:

表一:数学课上学生提问情况统计表: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为什么学生不愿说了呢?经过仔细分析及和学生的访谈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考虑问题日渐成熟以及怕被别人笑话

等原因,也是他们不愿轻易提出问题的一个因素。但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偏爱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而冷落学生的错误回答或荒谬问题,认为那是匪夷所思。调查中也发现低段学生提问频率虽然较高,但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多、有价值的问题不多。

表二:低段学生提问情况分析表

一级水平(学生随心所欲地问,针对性不强)

二级水平(学生能提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形式上的问题)

三级水平(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提出自己真实所在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引领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探究精神、萌动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这一意义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是问题,而且是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并将其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应当成为变革现行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我们提出对数学提问能力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致力于改变学生不善于提问、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现状,引领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将这些内隐的问题显性化,正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2、哲学依据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

3、心理学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数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经历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

三、预期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提高我校学生提问能力,课堂教学中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向以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学会敢问、能问、善问。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由课内探究向课外探究发展。

4、构建数学提问能力教学的一般模式。

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象

1~4年级学生,二年级为实验班。

二、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个案研究、学生交流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开展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2011·1——2011.3)

调查摸底,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拟定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 研究实施:(2011·4——2011·12)

①实验教师进行总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②对全体学生进行初次测试,确定实验班的基础水平。

③课题组成员随堂听课,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个案、案例、课件作进一步修改。 、 ④、定期对实验班进行检测,随时掌握实验情况,以便及时调控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整理工作。

⑤、定期举行公开课,集思广益,总结经验,进一步尝试运用。

⑥、期末全体实验人员对实验情况进行全面汇报(阶段性总结),以便对实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

3、研究总结(2011·12——2011·12)

①资料积累 ②写总结报告 ③自测、讨论、总结

三、实施具体措施

(一)、营造民主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胆识和兴趣

1、创设环境,消除心理顾虑,使学生“敢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和自主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就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积极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1)、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

(2)、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和友谊,鼓励学生提问,树立学生提问的信心。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轻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轻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成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从而打消学生的惧怕和隔阂心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来看,课堂上学生是不能随便提问的。对学生的发问,教师有二“怕”,一怕学生“乱弹琴“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回答不了学生“稀奇古怪”的提问而有失“师尊”,导致不敢鼓励学生提问,甚至是压制学生提问。经过长期的积淀,学生不敢问,而且也不会问了,这就需要重

新树立信心的钥匙。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我能问”的信心。 例如: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时,我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胆去猜、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提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可能不同呢?„„ 学生会大胆质疑,于是我又马上组织了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就肯定了刚才的说法。学生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3)尊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敢问、主动问。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状态的倾向。转换角色,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并指定其他学生回答甚至帮老师回答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我要问”的优势性逐步体现,并提高他们体温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授新课之后,安排时间让学生反省,在对新课的学习的基础上勇于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解决(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当场加于解决),这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大小、难易、对错,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和表扬、修改和指正,切不可轻易否定而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丰富的形象力和宝贵的好奇心。学生仅有敢问的胆略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还要使学生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让“我善问”的优越感得以充分体现。

2、创设条件,增强学生好学提问的兴趣。

教师以热情洋溢,饱满激情的话语感染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那平静的心理激起跃跃欲试愿望,急着想解开心中的谜团。教师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矛盾、疑惑之中。

(1)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奇”中“问”。根据学生质疑形成过程,学生有惊奇才会有疑问,教师可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例教学中日历的探索规律的特征时课一开始可举行一次“师生竞赛”游戏,学生随意说一个数,看谁最先判断上、下、左、右的日期,结果每次都是老师获胜,可神奇了。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判断出呢?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探索知识规律。

(2)、创设矛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悱”中“问”。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悱”“愤”的求知状态中,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例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在此基础上将未知数变为两个,成为二元一次方程:X+Y= 1 此时学生质疑:有两个未知数了,是什么呢?在探索的心理驱使下,明确学习方向,主动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3)、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动”中“问”。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重要载体。例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师组织了不同的操作活动(把橡皮泥浸入量杯内水中)①量杯相同,橡皮泥相同。②量杯大小相同,橡皮泥大小不同。③量杯大小不同,橡皮泥相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学生就会萌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第一次水面升高相同没变化第二第三次不然呢?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思考、比较,终于发现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高有关。

(4)、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产生问题。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顿生疑问,引起线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对于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好奇心,引导他们平时要认真观察事物,并做到边观察边动脑子。教师可举出大家所熟悉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启发学生平时注意多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的道理。我还利用教学空余时间,经常请学生交流近来的生活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发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玩耍时用实际例子时学生感受数学的

魅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借此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本身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初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我是设计了这样的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观察物体的游戏,好吗?

生情绪高涨:好!

师:请你们根据自己看到物体正面的样子将它画在练习本上。

生开始行动

生:老师,我画的和别的同学的不同

生:老师,我画的和别的同学的也不同

师(故作疑惑状):怎么回事?你们观察的不是同一件物品吗?

然后我让这两位学生换一下位置时,好多同学都纷纷举手表示他们都发现了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是不是坐得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正面也不同。应该说清从物体的哪个位置进行观察的,才能确定物体的正面?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特别的强烈。

3、展示数学美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热情。

庞卡莱说,所有的数学家时时体验着数学美感。就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才能。数学美是非常丰富的:数学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公式的对称美等);数学的简洁美(包含了符号、公式、技巧、逻辑上的简洁);还有数学的相似美和统一美等。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善于运用具体事例,展现相似美,去启发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大胆猜想,提出疑问。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

学生一开始就感到算式的相似美,着手计算两三道题后,好奇心就来了,肯定有规律可寻,随后学生依靠类比直接写出答案,并发现了规律。随后又互相推荐自己的成果,互相问一问:“你是怎样想到的?”,有的学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自豪地告诉同组人员:“你们想想,一个因数都是12345679。它们之间必然有关系”。这不正是强烈的美感体验带来的问题吗?

(二)、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质疑。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教师不仅要“释义”、“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老师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字母”的理解,让学生以一首歌,数青蛙导入,可是没唱完就停了下来,师问:“你们为什么不唱了?”这时,有的学生问:“因为这首歌唱不完”我表扬这位同学说得好,并让其他学生把体会,并想出解决办法:得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一首唱不完的歌唱完。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提问题。

2、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充分利用课题,让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这样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如教学“样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我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是不是也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积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方向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第二篇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方向

以下提供的是课题选题内容、问题或方向,请酌情修改并确定!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2、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3、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4、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5、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6、关于学习困难的系统研究

7、初中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3、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4、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

5、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相关知识背景研究

6、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7、各年级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梳理与分析

8、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9、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

10、关于人教版"阅读与思考"内容的解读

11、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3、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4、练习课的设计策略

5、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

6、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7、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8、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9、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

2、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3、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4、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5、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

6、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

7、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

8、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9、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研究

1、初中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初中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六、其它问题或课题

1、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

2、初中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7、如何让数学教师工作既"确保目标实现,又减轻工作负担"?

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11、如何提高新手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015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第三篇

方案一: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题:培养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2、计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培养中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中学阶段学习实数,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3、运算不认真

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4、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

5、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五、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要使学生亲身经历和自我体验,让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掌握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的艰辛,分享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在研究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他们不仅仅实现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独立创新的舞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践法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亲自参与学生“小课题”的研究,对其起引导点拨作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调查研究法

调查我校数学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及想法,了解学生“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3、上网查询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国际上对这一课题先进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起借鉴作用。

4、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的经验及结果进行反思梳理,归纳提升积累经验,修改并确定下一步方案,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研究成果【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七、研究步骤与措施: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制定计划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实施具体方案。(2)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学生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中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中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八、预期研究结果: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3、论文\个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调研报告:初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方案二: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6.4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1.35÷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3.5÷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

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平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的习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其次练习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方案三: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与综合运用”在第三学段(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我们有必要对国内外数学课题学习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对数学课题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国外研究现状:

(1)美国

从1996年起,美国NCTM的标准委员会开始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于2000年春季发表了《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NCTM,2000),其中的“活动的标准”又分为问题解决、推理与证明、交流、联系和表述。并指出我们应当帮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获得数学知识;养成表述、抽象、一般化这样的思维习惯;能应用多种解题策略解决问题;能对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做出调节和反思。

美国教育界特别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美国的大、中、小“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逐渐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

(2)日本

日本学者把“课题学习”英译为“ProblemSituationlearning”,实质上就是问题解决的深化。大阪教育大学松宫哲夫先生还提出了CRM(compositerealmathematics)型课题学习,他们十分重视课题的现实性,积极主张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进行课题学习。他们提出了“湖水中的数学”、“田径上的数学”、“交通安全中的数学”、“铁路运输中的数学”、“高层建筑中的数学”等课题,并结合中学生的数学水平的实际,开展了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英国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将成绩目标分成几大块并据此安排数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的中学数学体系,明显的体现了注重应用这一特点。它不仅将“运用和应用数学”单独列为一项成绩目标,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运用和应用数学”十分注意面对解决实际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设计任务、作出计划、收集信息、选用数学、运用策略、获得结论、检验和解释结果等环节,而不是局限在书本上现成的“问题”。例如,为研究最好的储蓄方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用“课题学习”的模式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课题学习”体现了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学习。

由于它是一块新增内容,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可以遵循,许多教师都是边实践、边教学,从中努力寻求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但是,现阶段的课题学习教学不容乐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够重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普遍认为学习书本知识最重要。一方面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虽有部分的活动课内容存在,但缺乏具体的活动方案及案例,使任课老师感到很难操作;另一方面由于评价的滞后,许多老师误认为可有可无,浪费课时,甚至视而不见,束之高阁。另外从功利主义看,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对学生的学业考试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许多教师对研究性课题学习没有较深的认识,很多人只是把研究性课题学习的内容中的实习作业作为应用题讲一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没有达到课题学习设置的初衷。

几年的新课标,新教材的实践,从“惊慌失措”——不知道怎样教,到“略有所悟”——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这块新内容的教学,也正是我们要探索的。

结合北师大版教材进行“课题学习”教学探究,构建课改理念下“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

1、探究“课题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2、探究“课题学习”活动可遵循的阶段性程序;

3、探究“课题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四、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素养。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实验研究,带动全体数学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读,构建课改理念下“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具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形成校本教研的开拓创新氛围。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与专家引领,使校园充满着生动、热烈、有效的教学教研气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题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强调以“课题”为标志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课题学习的具体目标要求:

第一,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第二,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第三,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第四,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六、研究措施与步骤:

教育实验研究法:主要通过自己设计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析和反思,为数学课题学习的实施提供活动方案和案例。

调查法:主要通过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开展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的现状,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访谈法:主要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做法及感受,并与我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以吸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来充实和丰富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与实践。

(四)研究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行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课本。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在初中学段设置了“课题学习”这个领域,教材在每一册中加入了“课题学习”的教学内容,内容有:七(上)《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七(下)《制作人口图》;八(上)《拼图与勾股定理》、《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八(下)《制作视力表》、《吸烟的危害》;九(上)《猜想、证明与拓广》;九(下)《设计遮阳蓬》。针对每一节的内容理论上选择适合的授课形式及活动;

第二部分在本人及研究小组成员所带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再次反思评价;

第三部分为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完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再次进行行动研究的循环。

通过对一个阶段来开展“课题学习”活动所获经验教训的反思,探索出“开展‘课题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阶段:自我评估阶段。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

通过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研制“开展‘课题学习’活动可以遵循的阶段性程序”;通过案例分析,归纳获得“课题学习”选题的方法和途径。

七、预期研究结果:

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论文等。

方案四: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 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d、用数学的意识差;e、数学的能 力弱。这是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直到今天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占多数,

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应用的程度和水平,理论型教材对实施数学应用教育是不利的,这是造成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全国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 注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普遍认识到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是为了使用 数学,同时,为了培养具有数学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当前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 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发展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是数学教 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应用意识: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年)的提法,应用意识的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

2015数学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第四篇

方案一:数学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有用人才,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少的重要内容。

2、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它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促进着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教育领域的崭新课题,整合教学成为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全国上下的整合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课题,我校的研究工作还显得肤浅和零乱,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借鉴意义也略显不足。要推出更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整合课题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持续的开展下去。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关键,特别是要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推动作用。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之中,促进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仍是我们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4、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我们学校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研究、教学平台支撑软件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因此,通过课题研究,来探索确定一种适合我校特点的现代化和实施信息化的教学,已成为我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要研究探索如何将信息资源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信息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就是指信息技术能够有机的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困难,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使师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获得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该课题的研究是要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段数学学科知识领域、不同课型实现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2、正确处理教师操作电脑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

4、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师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主要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如何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理解、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的目的,是我们全体小学教师一个长期不懈的研究课题。

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教与学理论: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内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五、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我校骨干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新、热爱教育事业,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多媒体硬、软件建设。正逐步完善学校电教设施和资源库的建设。大力鼓励和培养中青年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学习应用。

六、研究内容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能做到: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形成过程;3、让学生通过对学习的了解,能自主探究合作的进行学习。

七、实施思路,操作原则及研究方法

实施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由课题组统一规划组织,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分解,设置对照班、试验班,确定各成员及试验教师的分工及任务,各成员及试验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课题总体规划开展有效整合教学实践,最终课题组对各成员及试验教师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提炼、汇总,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成果。

操作原则:

1、前瞻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应努力反映新世纪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知识的需求,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从而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

在选择与使用教学策略方面,必须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特点,把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并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成果作为工作的指导。

3、协同性原则

要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特点与功能,优选各自的长处加以整合,使之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协调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整合后的整体功能,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

4、创新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原理、特征、功能和操作方式、措施的研究中,要联系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成果,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系列性的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新颖的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为辅的研究方法。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工作目标:

①制定“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②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③配置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④组织实践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

⑤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与设计。

2、实施阶段

工作目标:

①统揽教材,共同研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可能解决的困难,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②初步确定课题新模式研究框架和原则;

③交流研讨研究成果,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④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⑤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

工作目标:

①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有关论文;

②搞好总结、定期组织鉴定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

③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新绿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方案二:数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我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在进行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

课题研究规划:

一、确定研究的对象:完善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

二、研究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

三、研究的方法:课堂实践操作法、个案法等。

四、研究的步骤:

1、联系课堂教学实际进行个案研究分析。

2、完整记录教学实录,形成反思。

预计成果展示形式:论文、案例、课堂实录与反思。

方案三: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实验的课题

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它永恒的主题。吹尽黄沙始现金,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也就有了载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偏重于记忆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其理论源头是布鲁纳的“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的教育观;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江泽民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确立整体教学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铺垫“问题”情境,激励“合作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6、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大批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实验班级:七、八、九年级,共18个班。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秋——2015年春,准备、立题、开题、实验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秋——2015年春,实验探究、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5年秋——研究、结题阶段。

(三)子课题

A、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

B、“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研究。

C、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有关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心得、有反思、有效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学习1本教学论著,细心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留有较大空间,“想一想”中的诱导发现,“议一议”中的问题提出均有一定深度和相当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一读”中引出多种思路,对问题解决有很大启发性,“试一试”中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问题情境、探究合作、解释应用”的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自主探究和主动交流、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形成人人参与,合作研究的氛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师生互动,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反思问题研究的过程,提高实施与研究的能力,提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5、注重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提炼研究模式。开展综合研究课题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练真功,过硬招,勤于笔耕。撰写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案例、教育故事、教案、课堂实录、论文。反思课题研究的形式与过程。在课题实验中做好以下基本研究:提练模式----做模式课----形成优秀模式课。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负责人:张中建、李小勇

2、课题研究实验组

第一小组

组长:王绍毅

实验教师:李英祥罗琼郭小平张岚

研究课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的研究

第二小组

组长:李小勇

实验教师:卢斗敏黄健黄学中黄艳

研究课题: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

第三小组

组长:向昭利

实验教师:张中建周义权陈平祥李永成

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

3、注重成果呈现,

对外宣传辐射,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实验课”实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制作活动图片、活动光盘;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论文,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阶段成果、每学期末上交利川市教学研究室建档,鼓励、支持优秀实验论文在教育教研活动中交流,在教育教研期刊上发表。

方案四:“小学低年级数学极速口算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实践表明,小学生的口算能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数学成绩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而科学的口算训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口算能力。另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交往中,交易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口算进行计算,快速准确的口算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学生口算速度的快慢,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而且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口算,比如在商场买卖东西的时候,就要用到加减乘除的口算,如果口算能力强,口算速度快就能很好地进行人与人的交流,提高效率。当前,不少教师对于口算与笔算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理解不透,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近年来,我们所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基本功之一,口算,它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全部运算过程都在头脑中运行,口算能力的优劣,对学生的计算速度及计算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低年级口算。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非智力因素的差别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别因数学内容而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这时更多体现了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

(1)粗心大意--引起感知失真

学生口算时,首先必须通过感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的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如将“+”看成“-”把“7”写成“1 ”。

(2)情感脆弱--引起心理紧张

有些小学生在计算时,一旦教师提出了速度要求,他们无意识的错误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就是由于情感脆弱引起心理紧张所造成的。

2.视觉的不稳定性

有关专家指出;幼儿的视力一般不太好,主要因为幼儿的眼球呈现出生理性远视的特点,5岁以后,逐步转为正常。

一年级学生的视觉上的发育还不十分完善,因此经常会出现看错、抄错、写错或漏写的情况。

3.思维的形象性

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度,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能在观察、比较物体的过程中掌握物体的固有属性,但却不容易抽象出规律。也就是说,一年级乃至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的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当学生抛开木棒等学具;来进行运算时,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加大了,当然出错的机会也增多了。

对于低年级学生口算出错原因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知识构建

1.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相应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避免学生出现某一问题时老师或家长只是一味地批评。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体现的方面。让学生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就会难以清除。因此口算练习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

3.形式多样,训练灵活

(1)经常练习。

口算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首先,可在导入新课时用2-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既能集中学生精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其次,可用在新授内容结束时,用两分钟左右进行口算练习,既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又能完成了口算练习;再次,可在未授练习前进行两分钟左右的口算练习,使学生精力再度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2)同桌互说。

在学生基本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可通过同桌互说想的过程来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这样做一方面可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更好的理解算法,而且思考更积极;另一方面可以互助互学,培养学生对口算的信心及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成员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材料进行学习、讨论,并结合本校学生现有的计算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分析法。成员通过对本校各年级学生计算情况的摸底测试、调查分析,了解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为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课例研究法。成员采取一课二上三讨论的方法即:课前说课;成员讨论;教师上课;课后成员讨论;教师再次上课,课后成员再次讨论;教师课后反思。

4.经验总结法。成员注重收集研究活动中的所有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xx年12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2)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明确研究方向。

(3)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设计编制调查问卷,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

(2)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当前学生口算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的口算技能训练。

(4)进行课题成果汇报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方案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搜集整理研究成果。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3)提出结题申请,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2.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相关论文。

3.课题组教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的优秀个案汇编。

4.完成结题研究报告。

七、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20XX--20xx年第二学期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016课题成果自我鉴定范文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第五篇

一.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列举如下:

1.对英语单词构词法做了深层次的研究,揭示了缩合词的构词原理,提出了缩合词普遍存在的学说,从而奠定了缩合词大面积研究的理论基础。

2.总结出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省时高效的“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方法,使得词汇学习的省时高效和大面积丰收成为可能。

3.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多篇执教的课例、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在全国、沧州市、任丘市的教研活动中获奖,并有部分成果结集成册(《优秀论文集》)。

4.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词汇学习和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兴趣,发展了智能,提高了能力。

5.实验中改变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了体现“奥妙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编写了《词汇教学优秀课例集锦》,制作了“爱迪英语”词汇教学课件。

6.编辑了“奥妙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系列工具书:《初中英语词汇学习宝典》、《词汇学习方法集萃》、《英语词汇活动集锦》、《初中英语词汇总表》;制作了与教材同步的1-6册“奥妙爱迪”英语系列词汇活动幻灯片。

7.课题研究使课题小组成员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研究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学设计大赛屡屡获奖。我校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位于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英语中考成绩在我市名列前茅。

二.不足:

有一些专业性强的东西运作不了,如多媒体人机互动软件单词游戏仍是幻想。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度的,一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再者,由于部分老师的局限,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还只停留在反思或案例的层面上,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

2015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第六篇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5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88.71%。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坚持引进、培养、培训、聘用多措并举,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数量与学校规模发展相适应,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逐步优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职称结构:截至2015年12月底,学校教职员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831人,有正高职称77人,占专任教师的9.3%,副高职称201人,占专任教师的24.2%。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1人,占专任教师的7.3%,具有硕士学位的3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4%。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403人,36-45岁246人,46-55岁150人,56岁以上32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29.6%、18.1%、3.8%。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成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6.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学科骨干的遴选与培养

通过实施教授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等措施,加快学科团队建设。学校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青年教师,首批遴选出的12位校级学科骨干中有5位是青年教师。

(2)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师能力提升平台

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为依托,为高素质教师能力实训提供引领和示范。

①开设名师示范课。构建以校内教学名师、教学示范课教师为主,校外名师为辅的优质示范教学队伍,定期举办名师观摩课,让青年教师感受激情与技术兼备的高质量教学,使他们心中有目标,奋斗有方向。2015年以来,学校首位广西高校教学名师梁燕来与校级教学名师,以及校级示范课比赛优胜教师均为全校教师提供多次观摩课,授课领域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同时,还邀请校外名家来校做示范讲学,如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美国丹佛大学赵穗生教授等。参加观摩的青年教师需将教学观摩情况录入个人的“教学情况记录本”并定期提交,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参考材料之一。

②强化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根据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挂职锻炼。为了加强实践管理,规范挂职锻炼行为,确保教师实践质量,2015年特制定《**师范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试行办法》。通过规范教师挂职锻炼的基本条件,制定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的考核以及待遇细则,明确挂职锻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严格执行挂职锻炼申报审批程序,并协同挂职单位对挂职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③举办“示范课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教育教学软件大赛。每两年举办“示范课大赛”、“优质课大赛”和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2015-2015年,全校共评选出优质课获奖教师共88人,示范课获奖教师共58人。

④推进青年教师国内外培训。在学校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目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342人次,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0.9%。

(3)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励青年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改革

依托“本科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来,学校共立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97 项,比2015-2015年的33项多64项。2015年学校共有23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有6个项目获得区级教学成果奖。对参与特别是获奖的青年教师,在学校的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优先照顾的政策倾斜,对拟参评副高职称的,优先推荐。

(4)以人为本,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师成长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积极营造“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帮助,思想上关心,事业上支持”的氛围,为他们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此出台了“六优先”政策:一是优先入编;二是优先配置工作室或实验室;三是优先推荐科研立项;四是优先推荐学科骨干;五是优先安排参加国内外学术培训和学术活动;六是优先提拔。

7.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生师比

现有专任教师831人,外聘教师162人,折合教师数912人,在校生为15415人,生师比为16.90:1。

(2)主讲教师资格

2015年专任教师831人,具有教师资格775人,占93.26%。

(3)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所有的教授都主讲本科课程,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34.65%。

8.本科生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教学经费,积极筹集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财力保障。2015年共投入教学经费30848.63万元,生均22560.06元。其中,本科教学教学日常运行投入1595.81万元,生均1167.04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4304.98万元,生均3148.30元;本科实验运行投入350.64万元,生均256.43元;本科实习经费103.44万元,生均333.14元。

9.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表1:教学用房一览表

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

正在施工

校舍建筑面积

其中

危房

当年新增

被外单位借用

1

2

3

4

5

总 计

386487

2443

32126

97639

一、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183404

32126

37126

教室

57984

4965

图书馆

17668

37126

实验室、实习场所

86077

27161

专用科研用房

体育馆

10960

会堂

10715

二、行政办公用房

17741

三、生活用房

162951

2443

学生宿舍(公寓)

121995

学生食堂

22451

教工宿舍(公寓)

13244

2443

教工食堂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

5261

四、教工住宅

22391

60513

五、其他用房

2015年图书馆纸质图书132.85万册,生均85.8册;电子图书5000G,生均323.06M;电子图书2338654种(其中具有所有权的538654种,只有使用权的180万种);已购有电子期刊20000多种;订有纸质期刊1885种,报纸195种。

表2:信息化建设情况

编号

上学年度信息化经费投入(万元)

网络信息点数(个)

校园网出口总带宽(Mbps)

其中:

其中:

无线接入

建设经费

运行经费

总 计

1

266.43

216.43

50

8236

102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0.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师范类专业覆盖了学前、小学、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继承了师范教育的传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体、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6号)文件精神,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规划,总体结构与布局比较合理。“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制药工程”和“生物技术”5个专业获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立项,实现了我校在特色专业项目上零的突破。学校确定化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为自治区重点改造专业群,架设了这些专业的相关学科之间的桥梁,使之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群,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7个专业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彰显了学校的传统特色和专业优势。

2015年申报了财务管理、绘画以及电子商务3个专业。

表3: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学位授予门类

师范标识

1

020151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两者兼有

2

030101K

法学

四年

法学

两者兼有

3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师范

4

040101

教育学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5

040102

科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6

040104

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7

040106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8

040107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9

040201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师范

1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11

040206T

运动康复

四年

理学

12

050101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师范

13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14

050201

英语

四年

文学

两者兼有

15

050207

日语

四年

文学

16

050302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17

050303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18

060101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师范

19【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1

070201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2

070202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

23

070301

化学

四年

理学

师范

24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5

071001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26

071002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7

071102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两者兼有

28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年

工学

29

080403

材料化学

四年

理学

30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3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3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33

080902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34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35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36

090502

园林

四年

农学

37

12015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38

120202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39

120402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两者兼有

40

130202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41

130205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师范

42

130401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4

130503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45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四年

艺术学

两者兼有

11.课程建设

学校围绕人格、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积极探索以满足学生学术倾向、职业倾向和兴趣倾向三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继续实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2015年对一批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优质课程、双语课程以及重点课程进行了结项验收。同时又立项建设14门精品课程。这一批课程建设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12.教材建设

重视优秀教材资源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我院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通过自编教材立项,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优秀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学科发展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以此来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2015年我校开展自编教材立项建设项目15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0项。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分制的实施,确保高水平教材进课堂,满足学生对教材的多样化需求。由校长亲自担任教材委员会主任,学校在教材管理中弱化了行政功能,采取由书商提供教材资源、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决定购买教材及教材种类的机制。

13.实践教学

学校适应国家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非师范类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非师范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广西营销技能大赛”、“ 广西商业秘书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2)加强师范类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

每年举办一次师范类新生粉笔字比赛和2015级师范生粉笔字板书大赛,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学生“三笔字”的书写能力。

举办“**师范学院第五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分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个子项目按学科学段进行比赛。

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3)加强学生劳动课实践教育及考核

劳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考核,学分为1分。

(4)教育实习和专业类实习时间实行“一学期”制度。

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2015年秋季期,以见习、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首次由两个月延长至一个学期,学校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加强指导,调整和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实实践教学目标任务,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有330名学生参加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包括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初中化学、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等六个学科,分别下到50所中学、32所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14.毕业论文

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毕业论文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定(玉师院院字〔2015〕10号,修订)》严格执行。对学生论文进行抽检、评价。

15.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15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市全民创业示范孵化园、**市微型企业(师院)孵化园和玉东新区全民创业孵化园在东校区揭牌开园。孵化园的设置大力推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大胆创业、放手创业、自主创业。

学校协调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创业创新课程,优化和培育创新课题与项目,推动学生创新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15年我校学生获得40项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项国家级该项目。

16.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1)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内涵式建设

通过“立德”解决“培养什么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通过“内涵式”“树人”,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用文化育人、合作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去探索多种培养模式,继续完善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突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探索联合培养、深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与中小学、行业企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以优势专业为依托,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和挂榜班,推进拔尖学生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突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探索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径。

(3)持续推进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适当开展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在教学过程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4)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重新制定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估体系,推动教学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强化院系教学主体地位,推动日常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激发院系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教学项目评审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课堂教学制度,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及时查处教学事故。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和完善由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执行与处理系统、教学诊断与评估系统、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以日常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模式。

(5)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校已经着手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继续优化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各种资源配置,发挥资源利用效益。

整合全校实验设备工作。合理布局和调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好文科实验实训中心的布局和建设工作准备,做好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养护工作,提高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在实验教学方面,除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外,要整合资源,启动“**师范学院实验室管理平台”和“**师范学院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规划和组织申报新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有效服务各专业实验教学。

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环境,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团队,初步形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格局。

(6)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推进学校精品课程、图书文献、教学实验平台共建共享。

加快专业和课程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科学制作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能力。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成立由校长为主任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校党委常委会、校党政联席办公会也经常研究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步伐加快;着力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为此,学校出台了“教学工程实施方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 、“2015年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等一系列工作方案。

(2)强化质量意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了认识到位,体系完善,措施得力。学校构建了比较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以教学工作三级评估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专项检查制度、教学调研、教师激励与考核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专业评估制度等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平台,确保教学工作的决策、指导、管理、执行等机制协调发展,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建立听课制度。为不同层次、不同职称的领导和老师分别确定了听课任务,全面覆盖所有学科,深入课堂,对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监控。

(2)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进行教学信息咨询与反馈。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例会、督导、领导、学生、同行等多个渠道的咨询与反馈,形成一个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整改提高的完整闭环系统。

(3)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奖励。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评价优秀奖等活动,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激励系统。2015年分别对教师教学、教学管理及教师综合职能进行评比。

通过开展各教学环节质量抽检评价等专项评估手段和措施,实施目标管理,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有针对性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质量抽查。

每学期均组织学生开展针对理论、实验、实习教学各环节的测评。学生参评率97%以上。采取精确评教课程范围、处理评教无效数据等措施提高评教信度和效度。

19.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以副校长为负责人申报2015年区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的地方高校自我评估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开展项目研究为契机,深入各二级学院,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和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主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

20.开展专业评估情况

(1)根据国家、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我校办学历史、优势、师资队伍状况、学科发展状况,分析我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整体规划意见。(2)在我校现有的专业建设状况基础上,就传统专业、优势专业、新办专业,从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设经费等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3)分析我校专业建设的轻重缓急、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在青年教师中实施专业实践制度的可行性探讨。(4)草拟了《**师范学院专业评估方案》,给影响专业建设的各个因素界定权重,给每项评价指标界定,给出评价项目的。

五、学生学习效果

21.学生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满意度调查。

表4:**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序号

内 容

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1

专业课程设置

7

48

38

7

2

课堂氛围

12

42

36

10

3

课堂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8

46

39

7

4

教师课堂准备

13

54

30

3

5

教师的个人修养

21

52

25

2

6

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导

17

52

28

3

7

教师的教学工作责任心

23

54

20

3

8

教学设施

9

43

38

10

9

创业与就业课程

7

43

45

5

10

社团组织

14

47

35

4

11

专业实习

14

48

35

3

12

馆藏资源

12

45

39

4

13

学术报告及讲座

9

41

37

13

(2)学生身心素质状况

学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以及《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等选修课。2015年为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干预、个体咨询等服务3000多人次;举办“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等讲座近20场。通过课堂、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2015年全校有7430名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测试优秀的1814人,良好的3005人,及格1094人达标率79.58%。

(3)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

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完成学业情况,选择在3-6年内完成学业。按本科4年基本学制统计,2015届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共计3260人,获得毕业证书3105人,授予学士学位3100人。

(4)2015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有122人攻读研究生。其中攻读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占37.71%,比例较大。

(5)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普通本科一次就业率为95.67%。学校每年举办2-3场大型供需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择业创造良好条件和机会。2015年我校被评为“广西高校就业先进集体”。

(6)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毕业生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牢固,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表5:分专业类别的单位评价(本科)

单位性质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合计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单位数

比例

部队

1

25.0%

3

75.0%

0.0%

0.0%

4

党政机关

43

37.1%

66

56.9%

7

6.0%

0.0%

116

公司企业(国企)

25

40.3%

29

46.8%

8

12.9%

0.0%

62

公司企业(民企私企)

82

29.4%

160

57.3%

34

12.2%

3

1.1%

279

公司企业(外企)

2

28.6%

5

71.4%

0.0%

0.0%

7

事业单位

8

36.4%

13

59.1%

1

4.5%

0.0%

22

行政单位

1

33.3%

2

66.7%

0.0%

0.0%

3

学校(公办)

69

17.2%

232

57.7%

101

25.1%

0.0%

402

学校(民办)

9

24.3%

21

56.8%

7

18.9%

0.0%

37

自主创业

2

25.0%

2

25.0%

4

50.0%

0.0%

8

总计

242

25.7%

533

56.7%

162

17.2%

3

0.3%

940

六、特色发展

根据我校“特色鲜明、区内一流的地方性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围绕“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学方向,开展特色建设工作。

22.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

学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五个一”训练工程,即要求每个师范生写一手规范汉字,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讲好一节课,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围绕师范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其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三笔字与简笔画、课程与教学论、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是必修课,选修课的有班主任工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等。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初步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高度集成十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功能室,即专业能力发展室、语言表达能力实训中心、测试文字表达能力测试中心、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实验室、心理健康辅导实训中心、艺术体验与实训中心、教学观察观摩中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体验中心、远程交互指导中心管理中心、校外实践基地,计划建成实训、实验、科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与基础教育开放互动的教师教育基地。

23.“三位一体”的1个学期实习制度

重视构建学校、地方政府和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实习体系。2015年全面推行实习1个学期制度,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欢迎。

特别是在师范生实习方面,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高师院校组织师范生开展至少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同时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协作,从而构成“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在探索“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还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一起,共同探索了“二次置换”的实习、支教一体化的途径,实现了实习、支教、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4.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

(1)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

在部分教职员工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如:重“教”轻“育”的教育观,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只图完成任务不求教学质量在教学态度,缺乏激情和活力的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重管理轻服务的教学管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我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2)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校院两级在教学管理中的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职责和权利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评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3)教学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和实训室主要依靠二级学院管理,比较分散,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有的学院的部分教学设施超负荷运转,实践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4)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体现,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未能普及。

25.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1)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思想观念更新不够快,跟不上时代要求。

②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有的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管理部门的责权利不够清晰。

(2)应对策略和措施

①适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移教学管理权力。

②创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推动和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八、案例分析

26.汉语言文学专业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1077人,其中,师范类学生781人、现代文秘方向291人。

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队伍人数占整个教职工总数的67.5%。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3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3人,分别占到专任教师队伍的21.7%和28.2%。

(2)教风学风及教学质量建设

2015年继续加大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建设工作,实施“教授博士领航工程”、“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学科兴院工程”、“学风教风建设工程”以及“311”工程(要求本科学生在四年内背诵300篇经典诗文,读100部经典名著和发表100篇文章)五大工程以及“文学创作队伍”、“新闻写作队伍”、“公关文秘队伍”和“广告策划队伍”四支队伍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培养教学科研团队、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根据《**师范学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举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实验班”,采用导师制、双师制、“3+1”(校内学习3年,校外实践1年)等多种培养模式,开展了全新的培养模式探索。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压缩了专业课的课时和学分,增加了选修课的课时和学分,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

(3)学科建设

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和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201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自治区学位办确定为硕士点建设专业。

2015年根据硕士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凝练了“文艺与传媒”、“少数民族地区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方言与地方文化研究”共四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筛选了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候补骨干。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15年文学与传媒学院开设了人文讲坛,讲坛的宗旨是“享受自由思想的盛宴,倾听学术前沿的声音”。2015年先后举行了八场校内外专家讲座,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

(4)招生与就业

201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招收本科生255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4人,现代文秘方向71人,另有文秘办公自动化专科33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届共有学生235人毕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186人,初次就业率为70.97%,年终就业率为97.85%;现代文秘方向49人。初次就业率为89.8%,年终就业率为100%。

(5)服务社会

2015年,学院继续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引领和服务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承担了“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共承担了40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同时派出80名学生到40名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进行顶岗支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三位专任教师承担了《**文化大典》三个分卷的主编任务。先后分别派出15名、8名专任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考试管理中心组织的高考评卷工作和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评卷工作。先后派出两位专任教师作为专家参加了两个县市的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27.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案例分析

(1)办学基本情况

①在校生规模

截止2015年12月31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99人,其中2015级139人、2015级136人、2015级113人、2015级111人。

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坚持育人为本,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立足广西桂东南,辐射全国的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数学专业专门人才。

③生源结构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录取新生111人,其中在广西区内录取101人,在其他省录取10人(湖北1人、湖南9人),男女生比例为:男25人,占22.52%;女生86人,占77.48%。与2015年相比,男生比例略有下降。

2015年,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新生的成绩较好。在广西录取新生中,投档线分数高出二本录取分数 20分,最低分451分,最高分490分,平均分470.5分。

(2)师资与教学条件

①师资队伍及结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任教师27人,生师比18.48: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4.81%,硕士学位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84%,具有正高级职称的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92%,具有副高级职称的13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15%;年龄分布:35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36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15人,51岁及以上的教师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2.22%,55.56%,22.22%。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读博士4人。

②主讲教师授课情况

每个学期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课的主讲,其中教授每个学期均安排为本科生上课。

③教学设施条件

学院有校级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数学建模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平台、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平台)和数学教师教育示范基地(包含微格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其中用于教学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原值)达300多万元;用于科研的重点实验室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有服务器、交换机、微型计算机100多台等,仪器设备总值(原值)600多万元。实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④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传帮带”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业务导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或在职进修、访学或攻读学位,本年度共有4人攻读博士学位。培育教学名师,2015年院长梁燕来教授被评为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并奖广西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教学建设与改革

①专业建设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学校优势一体化专业启动资助,数学(一级)学科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并成为广西硕士点授权建设单位。

②精品课程建设

2015年,学院组织专家对自治区级重点课程《数学分析》、校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进行检查验收,最后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

③实践教学

从2015年开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由原来7周增加到18周(一个学期),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总学分170,实践学分39,占22.9%。

学校共建校内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有151名本科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其中6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培计划”顶岗实习,80多名学生参加集中教育实习。

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015年多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中获奖,2个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资助,3个获得校级创新项目立项。

④社会实践

为促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院分团委开展了社会调查与实践,专题有“送教下乡”、“社区实践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等。在**市第七中学开展的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在北流特殊学校开展的“关注特殊儿童”活动,在名山小学开展“4点半”课后实践活动,在**中小型企业举办的环保宣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得到了**电视台和**日报、晚报等多家媒体肯定。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环境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学校首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之一,开办 “挂榜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认定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校外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辩论、模拟、参观、见习等多样化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015年获得广西教师教育重点课题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中梁燕来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同时获得广西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质量保障体系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围绕中心,多管齐下,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实“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学生第一、育人第一”的思想,建立了《领导工作联系点制度》,明确职责。

把严格、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建立起一套机构精简、工作有序的管理机制,健全日常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做好教研活动和课外答疑辅导,健全考风考纪管理机制,坚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座谈会制度。2015年在学校教学管理单位评比中获得“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6)学生学习效果

①毕业与就业

2015年,学院毕业生总人数为151人,获得毕业人数148人,毕业率为98.01%,学位授予人数148人,授予率为98.01%。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含考研率)达到94.70%。本年度,学院荣获“**师范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②升硕情况

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毕业考研深造,安排专业教师做报考讲座,并安排老师作义务答疑辅导。2015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共有1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

③就业情况

2015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率7月25日为71.52%,8月25日为94.70%,12月6日为98.01%。

截止到2015年12月6日,就业于党政机关6人,中小学校113人,研究生入学12人,企业15人,暂不就业2人,部队、灵活就业、待就业各1人。

④学生获奖情况

2015年,学校共组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15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3项。共有43人次获各类奖励28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金奖)1项。

⑤社会满意度情况

对2015届数学专业毕业生采取抽样电话进行就业跟踪调查,样本45 人,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表6: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学生人数

用人单位评价

学生薪酬和自我评价

很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45

9

22

14

7

21

17

百分比

20%

49%

31%

16%

47%

37%

45名毕业生中单位性质:36个中小学,3个国有企业,6个行政机关。6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31%基本满意。63%的毕业生对工作和薪酬基本满意。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数学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中数学微型课题研究"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4731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