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2016-07-29 15:13:2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共3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及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姓名: 学号:1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云...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希望能帮助到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姓名: 学号: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2.下列山地自然带分异最多的是 ( )

A.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C.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D.北美洲的落基山脉 3.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 )

4.亚洲东部地区,从中南半岛到白令海峡,自然植被分布顺序,正确的是( )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苔原带 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雨林和季雨林带 ⑤针叶林 A.②—⑤—①—③一④ B.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①—⑤—② D.④—③—①—⑤—② 5.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 )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地区使用石灰等物质,中和土壤酸度

6.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 )

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7—8题: 7.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 ( ) A.北坡是阳坡 B.南坡是阴坡 C.北坡是迎风坡 D..南坡是迎风坡

8.为了合理利用草场

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到( )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9—11题: 9.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 ( ) A.热带雨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0.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度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位于 米以上。

A.5000M B.4000M C.6000M D.3000M

11.从图中可以判断垂直自然带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全部都明显

12.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 A.垂直地带性现象 B.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13.根据下图,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若在丙处修建一座大坝,分析水库建成后对该地区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C A D D A B C A C A A C 【答案】(1)分析: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等方面入手,结合图中地理信息分析回答。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有山间盆地和局部平原(1分)。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1分)。河流: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少(1分)。土壤:红壤分布较广,土质粘重,有机质少,呈酸性,土壤贫瘠(1分)。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分析:从大坝的经济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供水、航运等)和对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改变、调节气候、诱发次生灾害等)方面分析回答问题。

调节大坝下游河流的径流,使下游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减少该地区旱涝灾害,有利于发展经济(1分)。调节该地区气候。为该地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1分)。利用水库大坝的落差发电,为该地区提供清洁能源(1分)。为人们生活、工农生产提供清洁而充足的水源(1分)。可能诱导地震和土壤盐渍化。(1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周保明)

从近四年安徽文综地理试题来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部分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个知识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区域内部的整体性。以2009年第33题为代表,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性观点。(2)区域之间的整体性。这里又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推导,显性的,以流水搬运为主,以2010年第34题(2)小题为代表,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第二种是自下而上的推测,隐性的,以风力搬运为主,以2010年第31题为代表,这种试题的考查难度较大,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要求较高,因而也成为自然环境整体性考查的新趋势。 三、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一轮复习的教学来看,学生对整体性的内涵把握亟待加强,对整体性的表现掌握得不够全面;从一轮的诊断性测试来看,学生对整体性中的两条主线:“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掌握是薄弱环节。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策略

鉴于高考命题趋势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个考点。

教学的基本策略:1、以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为线索去分析一个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整体性表现;2、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角度去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将整体性“落地”,选择40°N和75°E为剖面线,研究沿线地区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五、专题教学主要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定义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

①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②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典例分析:

(2)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南方低山丘陵区,如下图所示。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可能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如下图所示。

③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时候,必须考虑陆地环境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是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环境要素中的哪一个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

区域地理中的整体性案例:

◆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世界陆地自然带【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纬向地带性(以热量的变化为主)和经向地带性(以水分的变化为主)、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其中水平地域分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水热条件的纬向和经向变化,垂直地域分异形成则是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形成的,尤其是低纬度相对高度较大的山地,这种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

②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干扰,地球表面上某些地区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被破坏或分布不明显,所以称之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因素变得不同一山体,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上限高于阴坡;若两侧热量相同,则迎风坡的分布上限高于阴坡。

不同纬度地区,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如下图);从沿海向内陆,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逐渐升高(因为在干旱地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较少并由基带向上增加,所以森林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4)雪线——山地终年积雪的最低海拔,或夏季均温0℃处的海拔。雪线的影响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②坡向: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被风坡雪线高。 六、精讲例题

(2012年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据图看出,①下层是有灌木的针叶林,说明森林结构垂直性强,所以高度达到4、5十米才风速较大;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林,相当于地面是温带,④下层是无灌木孤立针叶林防风效果不是很好。防风效果最好的是茂密的垂直性好的。 【答案】2.B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华北平原整体性下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10年安徽卷)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4题。 3.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4.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答案】3.C 4.A

【分析】这是有关地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

A.流水作用增强 B.冰川作用增强 C.风力作用增强 D.变质作用增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 ②植被覆盖率增大 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 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A 1.读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风尘沉积通量变大,说明越来越干燥,这样会导致风力作用增强。2.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气候的大陆性变强、植被覆盖率降低、河湖及其水量减少、晴天增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图10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3~4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3.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此图可以说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答案】BD AB\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A.a-① B. b-② C. c-③ D.d-④

2.甲图中c自然带在南半球呈南北走向,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答案】D B

读下图回答3~4题。

3.自然带A、B、C的名称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B.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

4.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高度分别约为

A.1500米 5500米 B.2000米 5500米 C.3000米 4000米 D.2000米 6500米

【答案】A B 3.由图可知,在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中,A位于高山针阔混交林带的下方,应为常绿阔叶林带;B位于高山针阔混交林带的上方,应为高山针叶林带;C位于高山灌木林带与高山荒漠带之间,应为高山草甸带。故选A项。4.由图可知,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约为2000m,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高度约为5500m。故选B项。

右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图,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80°,60°为经度。读图回答5~7题。

5.①处所属的大洋和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太平洋,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印度洋板块 D.大西洋,美洲板块

6.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7.下列地质作用在②处不明显的是

A.火山喷发 B.变质作用 C.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 【答案】B A D

冻土是指温度在0°C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图9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8~10题。

8.与图中不连续多年冻土带最接近的纬度范围是

A.20°N—30°N B.30°N—40°N C.50°N—60°N D.70°N—80°N

9.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冻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A.海洋性气候强弱 B.东中西地形差异 C.土体颗粒的组成 D.植被种类与多少

10.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厚度的因素是

A.海拔高度和纬度 B.纬度位置 C.降水形式及多少 D.海拔高度

【答案】C A A

读图12,完成11-12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11.甲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自然带深居内陆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D.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答案】AB AC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地理景观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A.冰原 B.苔原 C.草原 D.沙漠

14.图中所示景观的分布范围大致是

A.南北极 B.50°N-70°N C. 50°S-70°S D.高海拔地区

【答案】B B 13.观察图示动物和植被状况,图中动物为鹿的一种且能驮物,可判断为驯鹿。图中植物紧贴地面生长,排除乔木和灌木之后,应为低等植物,其植被即为苔原。故选B。14.驯鹿是环北极分布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分布着海洋,故选B。

下图为俄罗斯陆上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的植被景观,图中甲乙两种植物的界线与下列等温线中最接近的是

A.1月平均气温0℃ B.7月平均气温5℃ C.年平均气温10℃ D.年平均气温-10℃

16.A、B处的河流

A.流域气候湿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

C.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 D.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答案】D D 15.因为甲、乙两种植物的分界线位于寒带地区,因此年平均气温接近-10℃。16.A处位于大陆东岸,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雨水补给;B处位于大陆的内部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高山上的积雪融水补给。

读下图所反映的植物特征及其适生环境坐标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完成17~18题。

17.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④①③ D.②③④

18.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7.D 18.B该组题目是以叶片大小、根系发达程度及PH值得大小的坐标图为情境,考查植物生长的自然地理环境。第22题,骆驼刺适宜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是生长在湿润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故选D。第23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故选择B。

世界两个国家局部示意图,回答19-21题。

19.对甲、乙两城市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均与暖流有关 B.两国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两国东岸附近海域都有寒流流过 D.甲国气温年较差远大于乙国

20.甲城和乙城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1.甲、乙两城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A.水果和灌溉农业区、混合农业 B.小麦和林牧业、小麦—牧羊带

C.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D.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粗放牧羊业

【答案】D C A

读我国(40°N~45°N)间某地区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图4),回答22-23题。

22.甲地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

23.乙地可能有丰富的:

①风能 ②太阳能 ③水能 ④地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A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5.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D 24.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25.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因此选D。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26~29题。

26.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

27.图中a、b两种植被类型,分别体现了

A.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B.a—垂直地带性 b—非地带性

C.a—非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D.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28.a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其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29.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答案】B D A C 26.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27.热带草原(带)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而温带草原(带)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而形成的,遵循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28.温带草原在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大。29.热带草原对应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沿岸的法国和西班牙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比较发达,并建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0—31题。

30.与法国相比较,西班牙的优势在于

A.交通方便 B.接近市场 C.技术先进 D.气温较高

31.就法国来说,产品大量销往欧洲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D B

读“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回答32~33题。

32.关于该山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是断块山 B.该山位于南半球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 D.该山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33.关于该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带谱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带谱比北坡丰富,因为南坡海拔高

B.G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北坡,说明南坡气温低

C.E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南坡,说明南坡水热条件优于北坡

D.与F相似的水平自然带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的海拔会更高

【答案】C C 32.该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且山地海拔在8 000~9 000米,推测该山地为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脉为褶皱山;位于北半球;由于山地海拔高,不易受西风影响;随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速度加快,雪线不断后退。33.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纬度低,山麓海拔低;由于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降水多,雪线海拔较低;南坡纬度较低,且是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同一自然带所处的海拔高于北坡;同一自然带,纬度越低,所处的海拔会越高。

图1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

34.图1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35.图1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5227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