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2016-07-30 13:02:1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共6篇)2013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祁红中心学校《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姓名:汪祥(一)基础题 1、填空。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 7分米=( )厘米=( )毫米 800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一)
2013三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练习题

祁红中心学校《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姓名:汪祥

(一)基础题 1、填空。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 )。 7分米=( )厘米=( )毫米 800毫米=( )厘米=( )分米

7千米=( )米 20厘米=( )毫米 20厘米=( )毫米 20米=( )分米 50分米=( )米=( )厘米 2、在( )里填写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桌面的宽是35( ) 一根黄瓜长约15 ( ) 小红身高约124( ) 小桥宽约3 ( ) 课桌高约7 ( ) 书的厚度约4 ( ) 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2400( ) 火车每小时行驶70( ). 3、计算。

(1)46毫米+34毫米=( )毫米=( )厘米。 (2)4米-12分米=( )分米 = ( )厘米。 (二)变式题 1、用线连起来。

一根拔河绳长 30千米

小冬肩宽 12米

一本数学书厚 40厘米

高山—福清之间相距 8毫米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 (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 (4)6分米○485毫米 (三)综合题

1、小青身高86厘米,她再长几厘米正好是身高1 米?

2、用长20毫米的大头针去测量数学课本的长,量了10 次,还剩8毫米。数学课本长多少毫米?

祁红中心学校测量练习题 姓名:汪祥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 高8( ) 重50(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 )千克 60毫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4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3、在○填上“>”、“<”或“=”。

5厘米

2千克

50毫米

8厘米 980克 700毫米

1分米 15千米 7米 4吨

1500米 40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二、判定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 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 ) 2、 一头大象重4千克。 ( ) 3、 黑板长4米。 ( ) 4、 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 ) 5、 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 ② 厘米 ③ 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 【① 分米 ② 厘米 ③ 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 文具盒 ② 电视机 ③ 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① 分米 ② 米 ③ 千米】 5、4千克( )4千米。 【① > ② = ③ 不能比较】

6、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 【① 90千米 ②、90米 ③、90分米】 7、一课桌高约( )。 【① 70毫米 ② 70厘米 ③ 70分米】 8、一个西瓜重5( )。 【① 克 ② 千克 ③ 吨】 9、 水杯 的高约1( )。 【① 毫米 ② 厘米 ③ 分米】

10、

走1千米大约需要( )。 【① 50秒 ② 12分 ③ 1时】

测量和加法练习题 姓名:

一、填一填。

1.计算物体的长度,常用米、( )、厘米或( )做单位。 2.计算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做单位。

3.7吨=( )千克 2千米=( )米 6000克=( )千克 800米=( )米 400毫米=( )分米 l厘米=( )毫米 4、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体重约是28( ) 一个鸡蛋约重30( ) 泰山高约1524( ) 二、连一连,你能帮帮小熊和小狗吗?

三、画一画。

1.画一条长30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四、火眼金睛。(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枚别针长34厘米。( ) 2.一只鸡重3000千克。( ) 3.4个250米的长度是1千米。( ) 4.6分米+ 5毫米=605毫米( ) 六、笔算下面各题

548+237 689+346 256+544 358+146

185+398 197+317 498+504 657+288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 姓名:

1、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 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 36÷9= 38+62= 399-99= 600+400= 360-80=

2、竖式计算

(1) 375+168=

验 算:

(4)603-497=

(7)272-157=

(10)743-489

(2)709-425= (5)436+573= (8)806-318= (11)500-367

(3) 376+589 = 验 算:

(6)503-286= (9)396+454= 12)305-187 (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练习题 姓名:

一、口算

203+400= 780-80= 250+300= 468+32= 23+77= 78-19= 735-35= 423+0= 45+155= 0+618= 319-0= 400-153= 二、填空:(18分)

1. 笔算加、减法时,( )要对齐。

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 )。 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 )位退( )再减。 2. 40厘米=( )分米 7米=( )厘米

1500米+500米=( )千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3. ( )+63=245 362-( )=54 4. 根据370+460=830,可以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为:( )和( 5. 小民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民比小红矮( )厘米。6. 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55千克,小老虎体重( 7.在括号里填上“〉”“<”或”=”。

56+35( )76 8003( )800+3 285+5( )305 三、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 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 2.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 ) 3. 最大的四位数加1得最大的五位数。 ( ) 4.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 ) 5. 和是100的两个数一定是70和30。 ( ) 三、列竖式计算。

793-486 249+318 605-378

验算: 验算: 验算:

600-395 588+468 804-276

272-157= 806-318= 396+454=

)千克。。)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二)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

一、 填空题。

1、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是( )。

2、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小

的单位( )。

3、时针走一大格是( ),分针走一大格是( ),秒针走一大格是( ),走一圈是( )。

4、1时=( )分 1分=( )秒 120秒=( )分 180分=( )时 5分=( )秒 4时=( )分 2时20分=( )分 75分=( )时( )分

3分13秒=( )秒 100秒=( )分( )秒

5、填合适的时间单位。(时、分、秒)

(1)、一节课40( )。 (2)、李静跑50米的时间是12( )。

(3)、爸爸每天工作8( )。(4)、小明跳50下绳约需30( )。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明8秒,小丽11秒,小军10秒。(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7、6分○60秒 160分○3时 4分○200秒 3时○300分 250分○5时 60秒○60分 10分○600秒 120分○2时

二、判断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秒针走一大格,分针就走一小格。 ( )

2、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小时

45分。 ( )

3、时针在4与5之间,分针指着10,这时是5:30. ( )

4、在百米赛跑中,东东用了140分。 ( )。

5、明明每天早晨7:15从家出发,7:35分到校,她路上用了20分钟。( )。

三、选择题。【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1、一场电影大约播放( )。①500秒 ②8时 ③100分

2、小丽1分钟写4个大字,写20个大字需多长时间?列式为( )。

① 1×4 ② 4×1 ③20÷4

3、从9时到11时30分,经过了( )①3时30分 ②2时30分③1时30分。

4、新闻联播晚上7时开始,用时30分,( )结束。

①7:30 ②6:30 ③8:30

5、学校早上8:25上第一节课,这节课上40分,中间休息10分,( )上第二节。①9:05 ②8:75 ③9:15

四、解决问题。

1、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2、李明从下午4:40到下午5:10一直在看动画片,她一共看了多长时间?

3、从湛江到南宁的火车经过玉林的时间是中午11:40分,现在要晚点25分,它什么时候到达?

4、一根24米长的木棒,每4米据一段,据一次要4分。据完这木棒要多长时间?

5、小芳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若每层楼之间楼梯数相同,她用同样的速度上到七楼,需要多长时间?

6、东环小学下午2:50上课,4:4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多长时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练习题集

三年级数学综合练习题

第一单元《测量》测试卷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 )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壶花生油 一只曲别针重 一辆货车能载重 重5( ) 约2( ) 约10 ( )

2、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 50千米○400厘米 800克○1千克 2米○19分米 3吨○3000千克 6吨○7千克

3、我估计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 ),

我估计数学老师的体重大约是( )。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 )

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 ) 3、1200千克-200千克=1000吨 ( ) 4、3000米+8000米=11千米 ( )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盐重。 ( )

三、找朋友,连一连。

1、 200千克 40吨 2千克 400克

20米 35毫米 2313千米 20分米

四、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

2、一课桌高约( )。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

3、一个西瓜重5( )。

A、克 B、千克 C、吨

4、 水杯 的高约1(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5、 走1千米大约需要( )。

A、50秒 B、12分 C、1时

6、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

7、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

8、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A 、文具盒 B 、电视机 C、 数学书

9、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A 、分米 B 、米 C、 千米

10、4千克( )4千米。

A、 大 B、等于 C、 不能比较

五、解决问题。

1、聪聪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放学回到家.这两次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2、农场有45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运几次可将这些粮食运完?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一、 口算:(12题共6分)

二、 填空:(19分)

1. 笔算加、减法时,( )要对齐。

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 )位进( )。

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 )位退( )再减。

验算加法时,可以用( )减去( ),看是不是等于( )。

验算减法时,可以把( )和( )相加,看是不是等于( )。

2. 40厘米=( )分米 7米=( )厘米

1500米+500米=( )千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3. ( )+63=245 362-( )=54 260-( )=123 375=( )+165

4. 根据370+460=830,可以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为:( )

和( )。

5. 小民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民比小红矮( )厘米。

6. 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55千克,小老虎体重( )千克。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 ) ( ) ( ) 9 ( ) 6 4 + ( ) 7 8 + ( ) 7 8 + 5 ( )( ) 5 0 6 8 8 7 9 6 8

8.在括号里填上“〉”“”或”=”。

56+35( )76 8003( )800+3 285+5( )305 3000-50( )2500 2356-25( )2331 1000-482( )500

三、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 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

2.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 )

3. 最大的四位数加1得最大的五位数。 ( )

4.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 )

5. 和是100的两个数一定是70和30。 ( )

四、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A.105 B.205 C.395

2. 一台电话105元,一台风扇65元,一个电子手表25元,花200元够买吗?( )

A. 不够 B.不多不少,刚刚够 C.够买,而且还有剩钱

3. 下面的结果刚好是250的是( )

A.1500-500 ; B.2500-2250 C.150+150;

4. 564=( )-63

A.501 B.627 C.170

5、现在这台VCD比原来的价格便宜( )钱。

A、131元 B、149元 C、49元

五、计算。(27分

1、竖式计算,要求验算的请写出验算。(21分)

(1) 375+168= (2)709-425= (3) 376+589 = 验算: 验算: 验算:

(4)603-497= (5)436+573= (6)503-286=

(7)272-157= (8)806-318= (9)396+454=

2、文字题。(6分)

(1)244比700少多少?

(2)比306多95的数是多少?

(3)被减数是300,减数是79,差是多少?

六、应用题:(36分)

1、三年级有203人,四年级有279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四)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练习题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练习题1

一、填空

1、钟面上有()个大格,有 ()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 () ,分针走一小格是 () 分,

2、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时= () 分 ,1分=()秒

3、1分10秒= ()秒 1时30分=()分 1分 40秒=()秒

1时15分=()分 80分=() 时 76分= ()时()分

95秒= ()分()秒 60分=()时 82秒=()分()秒

4,(填上 时、分 、秒 )

一节课40( ),写15个字大约1( ),唱一首歌大约2( ),拍5下皮球 6 ( ),淘气跑50米用了15 ( )。

二、在( )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 )。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

2.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 课间休息10( )。

3. 小明吃饭用了20( )。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4. 爸爸每天工作约8( )。 王艳跑 50米用了10( )。

5.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

6. 看一场电影用了90( )。 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

7.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 夏天午睡大约1( )。

8. 脉搏跳10次用了8( )。 跑100米需要13( )。

9.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 )。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

10.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

1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

三、填空

12.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和( ),其中( )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3.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14.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 )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小格,是( )分。

15.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16. 8:30:25是( )时( )分( )秒。

17.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就是一小时。

18. (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19.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分,等于( )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秒,等于( )分。

20. 分针走半圈是( )分,时针走半圈是( )时,秒针走半圈是( )秒。

21.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时针从( )走到6,走了5小时。

22.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23.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24.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 )起床早.

25.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 )跑的最快.

26.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 )千米.

27.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 )米.

四、比较大小

1时( )100分 60分( )1时 60秒( )1时 1分( )10秒

2时( )120分 300分( )3时 5分( )500秒 240秒( )4分

1时( )60分 1分( )100秒 10分( )1时 4时( )4分

5分( )50秒 4时( )300分 200秒( )4分 400分( )6时

1时40分○100分 150秒( )2分30秒 150秒( )2分30秒

五、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的打“×” )

1.2小时=20分.( )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

7.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

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11.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12.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

六、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王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七算一算,填一填

1时=( )分 1 分=( )秒 60秒=( )分

60分=( )时 118秒=( )分( )秒 1分70秒=( )秒

1分12秒=( )秒 90分=( )时( )分 100分=( )时()分 2小时=( )分 2分=( )秒 1时35分=( )分

65秒=( )分( )秒 75秒=( )分( )秒 1时5分=( )分 80分=( )时( )分 1分21秒=( )秒 2时12分=( )分

八、计算:

11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

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

2时50分—2时5分= 1时20分+40分=

九、解决问题

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2、奶奶今天早上6:30去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0分钟。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

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 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4、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5.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个零件?

6.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7.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8.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9.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10、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11、汽车每隔6分开出一班,妈妈想搭8:45的一班汽车,到达车站时,已经是8:48分,她要等待几分钟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

12、联欢晚会在晚上7:30分开始,演出2小时20分钟后结束,结束的时间是几点?

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练习题2

一、在( )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 )。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

2.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 课间休息10( )。

3. 小明吃饭用了20( )。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

4. 爸爸每天工作约8( )。 王艳跑 50米用了10( )。

5.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

6. 看一场电影用了90( )。 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

7.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 )。 夏天午睡大约1( )。

8. 脉搏跳10次用了8( )。 跑100米需要13( )。

9.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 )。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

10.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

1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

二、填空

12.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和( ),其中( )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3.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14.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 )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小格,是( )分。

15.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16. 8:30:25是( )时( )分( )秒。

17. 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就是一小时。

18. (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19.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分,等于( )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 )秒,等于( )分。

20. 分针走半圈是( )分,时针走半圈是( )时,秒针走半圈是( )秒。

21.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 )小格,是( )分。时针从( )走到6,走了5小时。

22.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23.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24.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 )起床早.

25.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 )跑的最快.

26.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 )千米.

27.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 )

米.

三、比较大小

1时( )100分 60分( )1时 60秒( )1时 1分( )10秒

2时( )120分 300分○( )3时 5分( )500秒 240秒( )4分

1时( )60分 1分( )100秒 10分( )1时 4时( )4分

5分( )50秒 4时( )300分 200秒( )4分 400分( )6时

1时40分( )100分 150秒( )2分30秒 150秒( )2分30秒

四、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的打“×” )

1.2小时=20分.( )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

7.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 )

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11.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

12.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王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

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六算一算,填一填

1时=( )分 1 分=( )秒 60秒=( )分

60分=( )时 118秒=( )分( )秒 1分70秒=( )秒

1分12秒=( )秒 90分=( )时( )分 100分=( )时()分 2小时=( )分 2分=( )秒 1时35分=( )分

65秒=( )分( )秒 75秒=( )分( )秒 1时5分=( )分 80分=( )时( )分 1分21秒=( )秒 2时12分=( )分

七、计算:

11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

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五)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姓名( ) 班级( )

第一题、填空。

3厘米5毫米=( )毫米 , 10千米=( )米 , 100毫米=( )分米,

6千米300米=( )米 , ( )千克=5000克 , 4000千克=( )吨,

28毫米+52毫米=( )毫米=( )厘米,

9厘米+31厘米=( )厘米=( )分米,

3米—25分米=( )分米, 1400米—400米=( )千米,3吨—800千克=( )千克, 一瓶酱油重1( ) 卡车载重8( ) 三年级学生重30( ),

机场跑道长约3( ) 桌子高85( ), 大头针长22( ),

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 )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最好用( )作单位。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 ),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

2313( )

第二题、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7分)

1、一枝铅笔长18米。( )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 4、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吨。( )

5、新城小学到万江汽车总站约4千米。( ) 6、一头猪重100千克。( )

7、一头成年蓝鲸重30千克。( ) 8、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 )

9、一头大象重4千克。 ( ) 10、黑板长4分米。 ( )

10、第三题、画一画(每题2分,共6分)

1. 画一条比7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2. 画一条长1分米2厘米的线段。

第四题、计算(共28分)

6吨200千克=( )千克 1米—3分米=( )分米 7千米—5000米=( )米 8毫米 + 22毫米=( )厘米 82厘米—52厘米=( )分米 3厘米 + 2毫米=( )毫米

第五题、在( )里填上“=”、“<”、“>”。(每题1分,共8分)

2吨( )20千克 3000克( )3千克 2050克( )2049千克

4千米( )4200米 100毫米( )1分米 500米( )1500分米

第六题、选择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2分,共10分))

1.最轻的是( )。

A.7000克 B.2吨 C.2千克

2.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800( )

A.米 B.分米 C.千米

3.2袋水泥重100( )

A.千克 B.克 C.吨

4.我步行1小时能走5( )

A.千米 B.分米 C.厘米

5.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

A.铁重些 B.木材重些 C.一样重

6、4千克( )4千米。

A > B= C不能比较

第七题、解决问题,1、2题各6分,3题8分,共20分)

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有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2.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3、光明小学的学生进行军训,在晚上的行军中,“一连”步行了2200米,“二连”比“一连”要少行150米,那么“一连”和“二连”共行军多少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六)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时、分、秒

  1、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时间的计算:

  (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活动(一):填一填、说一说

  1、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

  2、在具体活动中学会记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早睡早起等)。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第八单元:可能性

  1、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意义,能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能用相关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3、利用活动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经验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包括最大、最小)。

  3、利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并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二):掷一掷

  1、在掷色子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种类是如何确定的,可能性的大小是怎样判断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时、分、秒

  1、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时间的计算:

  (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活动(一):填一填、说一说

  1、学会从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方法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

  2、在具体活动中学会记录、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3、利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早睡早起等)。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1)能从具体情境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3)能完成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笔算乘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算法(包括不进位的、一次进位的、连续进位的、有一个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用估算结果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前提下,能正确完成包含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5)能解决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探索规律的习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简单计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第八单元:可能性

  1、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意义,能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作出恰当的判断,并能用相关词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3、利用活动让学生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经验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包括最大、最小)。

  3、利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并能解决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二):掷一掷

  1、在掷色子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种类是如何确定的,可能性的大小是怎样判断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相关热词搜索:三年级下册数学习题 三年级数学补充习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重要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52523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