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2016-09-21 13:47: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共5篇)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经济史(必修二)试题分类汇编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1.(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考...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一)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经济史(必修二)试题分类汇编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考点】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生产工具变革(耧车)

【解析】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

【解析】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

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解析】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

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

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古文意思是“用织机织布这些事,男子很早就学会了,有些妇女织布甚至不如男子,但农妇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与男人一起劳动的”,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A项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5·四川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12分)

【考点】(2)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农耕经济发展(美洲作物传入)

【解析】(2)结合美洲农作物的特点,从对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人口变化,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对自然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答案】(2)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分)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3分)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3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3分)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丝织业);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就是当时盛泽的生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二)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

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

B.该船队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

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2.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4.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西班牙打败荷兰,

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5. 17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当时荷兰

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①好望角 ②新阿姆斯特丹

③马六甲 ④巴达维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C.③④

6. 19世纪末20

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③武力威逼 ④工业革命的推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观察右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9.对下列图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图一 传统农业时代

图二 现代工业时代 图三 知识经济时代 三种不同时代的经济结构比较示意图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0.观察右图,图中机器的出现( )。

A.引起了毛纺织业中发明机器的浪潮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C.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D.说明现代工厂制度已经建立

11.观察右图,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B.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12.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

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

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13.一位生活在l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乘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

C.他家安装了电灯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4. 1901年,英国人威廉·斯蒂德曾说:早晨,一个普通人从新英格兰制造的床单上起身,使用杨基保险剃刀刮胡子,在穿着北卡罗来纳短袜的脚上套上波士顿靴子,扣紧康涅狄格吊带„„(注:材料所涉均为美国地名)从这段话可以推断出( )。

A.英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自殖民侵略

B.英国制造的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已失去市场

C.美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表现出强劲市场占有力

D.美国已完全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5.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图1 珍妮纺纱机

图2 早期机车 图3 早期汽车

A.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孙、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蒸汽动力、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6.《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竟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17.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发动机分别是

( )。

A.柴油机和汽油机 B.蒸汽机和电动机

C.蒸汽机和内燃机 D.内燃机和电动机

18.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 D.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20.“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4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共50分)

21.分析下列地图:

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依据上图,可以看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洲为什么能够主导世界贸易?(4分)

(2) 试从商品交换和贸易性质两个方面,指出欧洲与非洲、美洲,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有何不同?(8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三)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世界经济史部分)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世界经济史

【考点呈现】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节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 宗教原因:传播天主教

b 社会原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寻金热”

c 经济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 d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上路(直接) e 思想原因: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2、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 (2)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资本主义大规模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5)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6)证明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第二节 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1、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1)荷兰——“海上马车夫”、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打败,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掌握海上霸权,海外贸易大增,成为海上马车夫 (2)英国——“日不落帝国”

①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②17世纪中后期,颁布《航海条例》,挑起三次英荷战争。

③18世纪中期:与法国七年战争,夺去法属北美殖民地并确立在印度的优势,最终确立的世界殖民霸权。

2、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 (2)影响:

A、对欧洲: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对亚、非、拉: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三、四课 两次工业革命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保障; b 海外殖民和掠夺 ---资金、海外市场 c 圈地运动 ---劳动力、国内市场; d 手工工场的发展---技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C60年代——19C40年代,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机器)

(3)工业革命的影响:

a 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 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d 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e 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f 加速殖民扩张,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2、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a 科学家的探索; b 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生产力的飞跃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国家:德国和美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3、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1、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原始阶段) 2、17——18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3、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是: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 自由放任的美国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具体原因 华尔街股市崩溃——直接原因

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强、影响特别深远

现象:股片崩盘,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

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

影响:直接后果:重创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经济

从局部看: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 胡佛总统的政策的失败:自由放任政策

★经济危机由美国发生进而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其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经济危机、胡佛放任、临危受命

2、理解罗斯福新政(1933——1939)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方面。

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②调整农业政策 ③复兴工业 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⑤保护劳工权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作用: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直接目的: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三节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

主要手段:①实行企业国有化(把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等收归国有,兴办原子能

宇航等新科技革命中出现的产业)

(以英法为代表)

②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法、日为代表)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等

2、福利国家的发展(二战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3、企业经营方面:

①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股票分散化,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②企业所有者推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4、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5、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经济滞涨,发达国家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包括减税、

国企私有化、消减社会福利开支等)。【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6、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7、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演变:

(1)二战后至60年代末,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形成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主要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生产和消费;(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2)二战后70年代:陷入“滞胀”困境。

里根依据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①削减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抑制通货膨胀。1982年以后经济回升持续增长、但赤字、国债剧增。

(3)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等,即消灭了赤字问题,又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 8.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政策及变化:P124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计划指导性经济模式;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 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府面临的形势: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国内反动派的威胁,一战未结束的动荡,以及经济萧条。

2. 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国有化 流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制 政府全面操纵生产与分配,取消了市场机制以及商品货币对经济的调节工作

评价:作用;最大限度内集中了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政权问题:人民劳动积极性降低,农工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产量下降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持续,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4.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年)

农业;实行粮食税 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政府以租让方式让国外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无力开发的产业 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稳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为他国提供了借鉴

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

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的工业产量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 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搞计划经济可以迅速提升国力;但要注意经济发展规律,协调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要注意根据国情适时地调整经济政策等。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共同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各自重点:赫鲁晓夫:增加农业结果:发展农业,但缺乏科学知识 勃列日涅夫:发展工业及军事 成为超级大国,但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戈尔巴乔夫:经济 政治领域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2、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

1.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44个国家均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意义: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

建立:根据《雷顿森林体系》建于1945年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3. 世界银行:WB

宗旨: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 关贸总协定:GATT

建立原因:资本主力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形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步骤: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中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作用: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2. 欧洲联盟:EU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992年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3.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组成国家:NAFTA 加拿大,墨西哥,美国(核心)

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涉及国家和地区:大洋洲,美洲(北美,南美)亚洲的12个国家 5. 中国与区域集团: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6.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趋势:趋势加强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联系增多;跨国公司和世界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表现: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交易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2、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加剧全球化竞争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增长;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积极研究开发技术;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但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加大

3、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来源于关贸总协定,更加规范化,法律化。 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原因:应对全球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机遇+挑战 利大于弊

5、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6、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迅猛发展 7、.在全球化中,如何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a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积极应对挑战; b 保持民族特色,维护国家利益;

c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国际社会的依赖性; d 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 e 提高风险意识,注意国家经济安全;

f 熟悉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考点练习】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1.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 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 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 率先探索新航路 D. 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考点: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 下面各漫画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无关的是(

)

考点: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3.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 工业革命的进行 D.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考点: 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

4. “虽然„„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四)
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历史必修二部分试题

2015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经济成长历程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上海卷)“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2.(2015上海卷)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3.(2015上海卷)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

先选址在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4.(2015海南卷)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

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5.(2015海南卷)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

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6.(2015海南卷)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

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7.(2015海南卷)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8.(2015海南卷)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

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9.(2015海南卷)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

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10.(2015海南卷)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

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11.(2015海南卷)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

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2.(2015海南卷)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13.(2015海南卷)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

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14.(2015海南卷)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

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15.(2015海南卷)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

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16.(2015海南卷)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17.(2015海南卷)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

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18.(2014广东卷)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9.(2014广东卷)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

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20.(2014广东卷)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21.(2014广东卷)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

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2.(2014广东卷)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23.(2014广东卷)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

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24.(2015江苏卷)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

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25.(2015江苏卷)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

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6.(2015江苏卷)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7.(2015江苏卷)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

看出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选择题100道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

1.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 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

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

2.右图是一份询问笔录,

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3.18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诗人

吉卜林在《白人的负担》一诗中写道:承担起自人的负担,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弟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奴隶(殖民地)的需要。这表明吉卜林

A.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 B.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C.鼓励欧洲的殖民扩张 D.认为欧洲应该学习殖民地文化

5.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说:“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下列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康熙在乎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后说的

B.说明康熙帝曾宣布开放海禁,重开海外贸易

C.康熙时期的开放范围比较广,没有严格限禁

D.这种“开放”实质上仍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6.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A.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7.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8.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为成本的10%。牛肉

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产品过剩,价

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9.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

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 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 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10. 据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建议,市舶司领班凡是能招引来外国货

船、收取海关税达5万贯、10万贯的,据其数额相应提高级别待遇。阿拉伯客商罗辛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收税98万缗,都补了低级武官。材料说明

A.政府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对奢侈品的需求

B.市舶司的领班为了提高自己待遇而招徕外国货船

C.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崇尚洋货,追求奢华

D.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国家财政收入

11.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

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2.列宁在向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发表一次讲话时说:“在国内,农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说:

‘我们不再跟资本家打交道了,我们要同工人一道干’。我们只要颁布一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法令,就可以赢得农民的信任,农民会懂得,只有同工人结成联盟,他们才能得救。”基于此,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措施是

A.颁布《土地法令》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建立集体农庄

13.《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14.汉口市政府在1928年发布了提倡国货的法令,声称“提倡国货,为救国要图”, 1935年7月汉口《商报》报道:“在新市场举办了国货展销会,展出沪厂78家,汉厂51家,共45大类1000多种商品种类。„„第一天销售额就达169.356.17元。”国货运动在当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制约了中国对外交流 B.刺激了列强侵略野心

C.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强化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15.“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16.表1为《近代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销量统计表》,就其反映的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不断减少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D.商品经济在近代中国得以进一步发展

17.“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这个场景 ①能体现近代社会生活中西融合的特点 ②不能得出“北平市民过着平静而祥和的生活”这个结论 ③可以说明西式生活方式在大城市人们的生活中已必不可少 ④不能看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主人公的真实身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出

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很不理解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尚未建立起来

C.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D.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针对1958年的“新壁画运动”,著名美术评论家毕克观后来评说道:“„„一个时期,刊物上的玉米棒棒粗得像擎天柱,大南瓜大得像地球,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处处甘拜下风,自叹弗如了。真是赞歌唱尽,颂声喊绝。”对“新壁画运动”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大跃进”的产物 B.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造手法

C.突出特点是“夸张法” D.助长了社会上的“浮夸风”

20.1922年底,列宁说:“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

21.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22.日野开兰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

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23.为了避免各家竟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

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路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B.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24.表3是依据《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苏俄的相关资料改编而成。对此的正确解读是

A.经济资源日益集中到政府手中 B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危机 D.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基本建成

25.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1929年的经济危

机中各国都采取了一些体现经济民族主义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中最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扭转危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26.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

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 27.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 -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1949 ~ 1979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 1959 ~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 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28. 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来说:“这 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

们手时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A.英国人法国人拒绝使用美元交易

B.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

29.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 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 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 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都注重调整生卢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30.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 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 划以外的产品。”其主要目的是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31.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 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 特征是

A. 精耕细作

C.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B.自给自足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33. 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出现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 展的主耍原因是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必修二历史经济史大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高考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世界市场的形成高考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427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