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2016-09-22 09:18:1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共6篇)2016龙岩市适应性语文(一)2015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5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32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题)。...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一)
2016龙岩市适应性语文(一)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二)
2015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题)。(10分)

..5..

(杜甫《春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7分)

汀州至宋代已成为客家人聚居的最大城市,其繁华的程度是:‚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深锁济川桥□□ 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到达广东,甚至漂洋过海。无论走多远,身在何方,客家人的印记总是伴随着子孙后代。千年汀江水bǔ

( )育了勤劳的客家人,坚固的城墙却 ( A.坚持 B.坚守 )了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首府繁华得有点朴实,也许由迁徙( )的性格构建而成的城市注定了没有帝.

都省城的大气。这座繁华一时的客家首府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中,像是做了一个 ( A.穿越 B.逾越 )时空的深沉的梦,一梦醒来,汀水依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bǔ( )育 迁徙( )

(3)在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4)下面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随着推移的历史,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断向外迁徙。

3.综合性学习。(9分)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1)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三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3分)

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

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品对联】(2)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答出两点...

即可)(3分)

【言心声】(3)听了孟剑锋的演讲后,李文同学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李文,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请写出你要说的话。(3分)

4.名著阅读。(6分)

(1)阅读下面的寓言,并写出寓意。(2分)

衔肉的狗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选自《伊索寓言》)

寓意: 。

(2)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唐僧见他(行者)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2分)唐僧如此绝情,悟空后来又因为什么回到唐僧身边,重返取经路的?(2分)

二、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蒙骜伐魏

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

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3分)

和为贵 (背面还有试题) ④【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⑤③①

①‚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和要义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当今实际,我以为‚和为贵‛的要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②‚和为贵‛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均由多种成分以一定关系共处,形成有机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和‛。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于‚和‛的状态中,没有‚和‛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我国古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应当把‚和‛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

③‚和‛是多种成分共生共荣、有机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成分都有确定位臵,与其他成分形成密切联系,对整体的‚和‛发挥一定作用。各种成分所处的位臵恰当,能发挥应有作用,‚和‛的状态就能够保持;任何一种成分的位臵和作用不恰当,整体的‚和‛

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可见,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它应在的位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④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差别与多样化是正常、合理的,否认差别、强求一致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应承认在统一的整体内,各成分均有存在的权利和价值;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尊重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思想、信仰等。

⑤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还应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过和不及都会破坏‚和‛的局面,正所谓‚过犹不及‛。如烹饪,各种佐料和水、火,分量都有一定之规,必须做到每一项都无过无不及,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回报都要讲平衡、讲恰当。只求权利、不讲义务,或只讲义务、忽视权利;不负责任或越俎代庖,都会导致对‚和‛的破坏。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认清自己应处的位臵,恰当地处理个体发展与整体和谐的关系。

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好高骛远,亦不推诿塞责。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应该鼓励;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应当反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正确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当一天士兵就要安于其位,尽一天士兵的职责;只想当元帅却不能当好士兵的人,非但不可能成为元帅,也不是一个好士兵。为此,应把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安于其位、尽职尽责有机结合起来。 ⑦古人所说的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和社会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集体和个体秉持无过无不及的理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此基础上努力促进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

9.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分) ..

A. 春秋时期的人们认为“和”是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不可或缺。

B. 为了保持“和”的状态,我们只需要让各种成分都有其应在的位置。

C. 文章第⑤段以烹饪为例,论述了实现“和”应秉持无过无不及的原则。

D. 作者认为探索“和为贵”的精髓和要义于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10.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11.作者认为应如何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22分)

无 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 _K]

‚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

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三)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

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9丑。这两 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 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 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 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 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 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 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 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 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 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 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 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 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 广府人……。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环境亦有 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士族‚主要与城市、商 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 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 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 便难以维持。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 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系的南下移民, 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 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 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 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共同体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传统,使大家族 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生存发展

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C.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结 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 的南方土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 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同,也点出 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条件和原因。

C.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人已采用这种居住方 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

D.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他 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的民系特

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客家文化 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维持大 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的其它民

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 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 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今耕公田,以周 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 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 ‚龙丘先生有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曾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 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建武初,延上书 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 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 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 ‚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 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 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 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 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 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B.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C.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D.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 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开始建立。

B.中土,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C.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转,是指官职调动,因为古代一般以左为尊,以右为卑,所以左转即指升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聪明好学,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就被

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体恤下属.重视孝道。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那些贫闲的 属官;巡视属县时,总派人慰问勉励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 任延敬重贤人,礼贤下士。龙丘苌隐居不仕,为任延礼遇所感动而求官,龙丘苌没上

任就因病去世,可任延还亲自为他治丧;郡中贤士都乐意为他所用。

D.任延关注民生,除暴安民。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开垦荒地,由贫穷变 为富足;在武威任职,敢于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威信大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8.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

(5分)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明了对割据者的忧虑,并以此来警示统治者。

(2)苏轼《赤壁赋》中“ , 达了作者感慨人生短暂,向往永恒的情感。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描写梦中自己身骑战马飞奔,拉弓射击声势如 雷似电的景象,这两句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风岭往事 田际洲

扛着一袋衣物翻过清风岭,我到清风村时已是晌午了,可我还是顶着烈日不停地叫卖。大 婶大姐小妹,买衣服裤子。随着我那脆亮的叫卖声,一下惊动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娘直朝我招 手,我快步跑过去。老娘立即将我领进屋,问我吃了午饭没有,我说没有,老人家就叫我在她 家吃饭。

一听老娘请我吃午饭,我十分感动,马上答应下来,并说只要老娘喜欢哪款,只管挑就是。 老娘告诉我,她本姓刘,婆家姓彭,儿子在村里当村长。老娘说时,显得十分自豪。不一会儿, 彭家老娘就端出两盘菜子油炒的土豆片,外加一盘菜油炒的山鼠肉,山鼠是老人远房一个堂孙 套来孝敬他的。我吃了午饭,就对老人家说,您看中哪款,随便挑就是,我少收两块算是饭钱。 看到我吃完饭,老人家打开我的行囊,拿出我卖的衣裤一件一件地上看下瞧,既喜爱却又 迟迟不开口。我一时没有搞明白,如果老人不想买,那为什么要招呼自己过去,还请自己吃午 饭。我跟老人家说,大妈真想要一套,一套女装二十块,我就收十六块,刚好保个本钱。那时 我们当地大米的市场价是八角钱一斤。

看到我这么年轻,而又如此诚恳,彭家老娘就说。你可不要笑话,我上了年纪旧点儿破点 儿没关系,可我就是想为我的儿媳买一条裤子,我的儿媳很勤啊,她一天下地干活,裤子破了 好几个洞,连屁股都露了出来。可我手里没有现钱,但我儿子又不让给她买,我想用大米与你 换,就怕你不干。

我很是感动,心想这位彭家老娘真好,这么关心自己的儿媳。但我又想不明白,为啥老娘 的儿子还是村长,不给自己老婆买裤子不说,又不让老娘给她买。二话没说,我就答应下来, 用两套女式衣裤换下老大妈的四十斤大米,一看时间不早了,我扛着就往回走。那段时间我患 了一种眼疾,一过傍晚就看不清东西。

一爬上山梁,火红的晚霞把巍峨的清风岭涂抹得更加壮丽多彩。早已在山垭等侯多时的妹 妹见我一到,马上接过我的背包觉得很沉,问我装的啥,为何这么沉。我说是大米,是一位大 妈没有钱,就用大米换了一套衣裤,要我帮她带过来卖的。妹妹嘟着嘴说,你就不怕爸妈骂。 我说不就花一点儿力气,帮大妈扛过来卖一下一样是钱嘛。我们攀着山石,沿着来时的山道下 了山。

回来不久,我的眼疾竟不治而愈。据当地一老中医讲,说我视力的恢复,完全得益于那山 鼠肉,那可是上等的滋补品,比天麻、人参、燕窝凑效多了。

过了几个月,我碰到中学同学陈一山,他从外面打工回来,他的家也是住在清风村,他的 话更是让我吃惊。彭姓在清风村是大姓,彭立富又是村里唯一个高中生。选村长时,彭家老娘 就以长奶的身份向全村的孙儿孑,j、女跪说好话让大家投他的票。

那时候的村干部待遇特低,一年就那六百来块钱的补贴,凡是有点儿文化的年轻人都跑到 外地务工去了,没人愿当。彭姓一些孙儿孙女不敢不听长奶的话,只好都在彭立富的名字上画 上圈儿。

三年之后,我在镇上开了一家百货批发部,这才与彭家老娘当村长的儿子彭立富和已当村 女主任儿媳的刘玉玲见上一面,他们一家三口一起来这边镇上赶场,先到信用社取款,后到我 开的百货批发部,付前次他为清风村几百名留守娃赊购鞋袜衣帽的货款。一些在外的家长都是 将小孩的生活开支打在彭立富帐户上,由他代付。

你过去为啥不给你婆娘买新裤子,还不让你老娘给她买?递上一支烟,我笑着问彭立富。 他又摸出打火机,给我点上烟。不瞒你说,我就是怕她跑广东上海打工,她跑了咱村那两百多 个娃咋办?他们的父母都出去了,他们每天都是要吃要穿,而且还要上学,我不委屈她又委屈 谁去?是有点儿不近人情,可又有啥办法?我问,那她理解你吗?他说以前不理解,后来理解 了。我又问,你现在还当村长。他说我不当谁又有来当,人都跑光了。但我没告诉他,自己不 久前也接手了咱村的村主任一职。

雨过初晴,我远远地望着他们一家三口在赶场的人流中隐没,又抬头望了一眼左前方那座 巍峨的峻岭,岭上跨着一道绚丽的彩虹。我仿佛望见,彭村长扶着老娘拉着媳妇背着沉重的背 篓,一直沿着那条连接彩虹的山道一步一滑地向上爬行。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彭家老娘请“我”吃饭,用大米换衣服裤子的行为,既体现了老人对晚辈的关心和 体贴,也流露了老人不谅解儿子苛刻对待儿媳妇的情绪。

B.小说对彭家媳妇刘玉玲的描写笔墨不多,主要采用了侧面介绍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一 个生活简朴、勤劳坚韧、识大体的留守农村的妇女形象。

C.村长彭立富有担当的精神,有坚定的信念,为大家舍小家,造福于村民,在他的鼓动 和影响下, “我”也勇敢接手了自己村的村主任这一职务。

D.文中多次出现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渲染了气氛,还有深 刻的象征意义,强化了人物形象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E.发生在清风村里的故事很感人,甚至略带悲怆。其反映的当下农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 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与教育问题,引人深思。

(2)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清风村,文章为何以“清风岭往事”为题?请简析作者的用意。(6分)

(3)请简要分析“我”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4)“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小说情节设计的重要技巧,请在文中找出四处这种技巧 的运用并分析其各自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个真正美好的人 东方小四

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浓缩定格:因岁月久远而泛黄的帮病人缴费的单据,与她少年时 代几乎全优的成绩单,静静陈列在一个小小的玻璃柜里。此外还有一生各个阶段的证件、证书, 只是,没有结婚证。

她是林巧稚( 1901-1983),离开这个纷扰世间,已经32年。

羊年春节的鼓浪屿,游人如织。林巧稚纪念馆毓园,如一朵花儿,静美绽放在这个以钢琴、 步行、故事等闻名的小岛上。而我也因为那尊美好的汉白玉雕像,以及园外以翻开的书籍状呈 现的金属牌上镌刻的一些林巧稚的生前语录,渐渐对她生出了几分好奇。身为历史学者的爱人 对我说: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林巧稚有微辞?

是啊,对身为名人的她,几乎查不到有任何人说她‚坏话‛的文字记录。这无论对名人还 是普通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林巧稚做到了,为什么?答案在一些零零碎碎的叙 述与小事里。

2 0岁那年夏天,林巧稚与一个师范的女同学一起远赴上海考协和医学院,在考试进行中 同伴突发急病,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搁笔救人,放弃了考试。由于缺考一门,本来已经无望入学, 可是,林巧稚这个行为却使老师大为感动,认为她具备了一个医生最需要的素质,结果,协和 医学院破格录取了她。

林巧稚一共在协和医学院学习了8年,直至拿到博士学位。毕业那年,林巧稚获得了那一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四)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9丑。这两

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

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

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

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

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

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

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

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

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

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

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

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

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

广府人„„。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环境亦有

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士族“主要与城市、商

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

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

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

便难以维持。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

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系的南下移民,

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

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

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

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共同体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传统,使大家族

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生存发展

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C.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结

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

的南方土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

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同,也点出

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条件和原因。

C.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人已采用这种居住方

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D.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他

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的民系特

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客家文化

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维持大

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的其它民

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

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

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今耕公田,以周

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

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 “龙丘先生有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遣功曾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

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建武初,延上书

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

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

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 “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

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

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

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

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B.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C.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D.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

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开始建立。

B.中土,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C.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转,是指官职调动,因为古代一般以左为尊,以右为卑,所以左转即指升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聪明好学,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就被

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体恤下属.重视孝道。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那些贫闲的

属官;巡视属县时,总派人慰问勉励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C. 任延敬重贤人,礼贤下士。龙丘苌隐居不仕,为任延礼遇所感动而求官,龙丘苌没上

任就因病去世,可任延还亲自为他治丧;郡中贤士都乐意为他所用。

D.任延关注民生,除暴安民。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开垦荒地,由贫穷变

为富足;在武威任职,敢于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威信大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8.有人认为“深院静,小庭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分析。

(5分)

9.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 ”两句,表

明了对割据者的忧虑,并以此来警示统治者。

(2)苏轼《赤壁赋》中

“ , ”两句,表

达了作者感慨人生短暂,向往永恒的情感。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描写梦中自己身骑战马飞奔,拉弓射击声势如

雷似电的景象,这两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风岭往事 田际洲

扛着一袋衣物翻过清风岭,我到清风村时已是晌午了,可我还是顶着烈日不停地叫卖。大

婶大姐小妹,买衣服裤子。随着我那脆亮的叫卖声,一下惊动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娘直朝我招

手,我快步跑过去。老娘立即将我领进屋,问我吃了午饭没有,我说没有,老人家就叫我在她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五)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9丑。这两

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

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

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

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

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

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

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

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

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

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

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

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

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

广府人……。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环境亦有

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士族“主要与城市、商

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

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

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

便难以维持。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

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系的南下移民,

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

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

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

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共同体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传统,使大家族

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生存发展

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C.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结

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

的南方土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

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同,也点出

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条件和原因。

C.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人已采用这种居住方

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

D.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他

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的民系特

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客家文化

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维持大

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的其它民

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六)
2016年福建龙岩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答案

2016年龙岩市中考预计在6月中到6月底进行考试,具体的考试时间以各自老师安排为准。

请给考生和老师关注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2016年龙岩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我们的老师会在考后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和更新。敬请期待!

另外,关于龙岩市2016年中考的成绩以及分数线的消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尽早能够获得成绩。

请各位考生和老师关注:

【2016年龙岩市中考各科真题答案专题】
收集更新中...
或者您可以关注:     2016全国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专题
特别专题

>>>2016年全国中考各地作文专题

>>>2016年龙岩市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2016年龙岩市中考分数线查询
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相关热词搜索:2016福建龙岩中考 2016龙岩中考语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语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4341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