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6-09-22 11:02:2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共5篇)高中历史必修三_第五单元测试题高二历史 (必修3) 第五单元 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林则徐在1839年9月上奏:“不知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只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_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 (必修3) 第五单元 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林则徐在1839年9月上奏:“不知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只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倩土人导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材料反映了 ( )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对英国缺乏深刻的了解 D.创办《四洲志》介绍西方

2.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3.下列有关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人物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该著作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C.该著作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D.该人物编译了《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4.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2015·扶余一中期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下列对这一思想

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学”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

B.“西学”指的是西方的制度和观念

C.“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

D.这一思想付诸了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6.(2015·黑龙江大庆期末)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

7.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源是 ( )

A.国际环境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目标不同 D.思想观点不同

8.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 ( )

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 B.得到清军的支持

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0.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材料中“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指 ( )

A.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调整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开始产生

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D.开始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11.(2015·襄阳二中模拟)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2.有学者说:这场运动“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运动是指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3.右图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一幅宣传画,该画实际上是针对 ( )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14.(2015·黑龙江联考)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15.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浙江绍兴人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另一个浙江绍兴人鲁迅著有《狂人日记》。两人的共同影响是 ( )

A.推动了中国教育发展 B.成为文学革命的典范

C.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有力抨击了专制制度

16.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

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7.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部分刊物“都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其中像《新青年》《每周评沦》《民国日报》《建设》《星期评论》《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登载有关社会主义文章的报刊。这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B.社会主义革命是大势所趋

C.马克思主义被民众普遍接受 D.中国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

18.李大钊在反驳胡适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与中国的说法时就曾明确地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它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李大钊所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A.社会主义一定会胜利 B.马克思主义需中国化

C.马克思主义适合所有国家 D.社会主义已产生重大影响

19.1919年11月1日,《新社会》创刊,其发刊词中说:“我们改造的目的,就是想创造德谟克拉西的新社会——自由平等,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新社会。”这表明( )

A.民主与科学成为国人的共同追求 B.“新社会”目标受到十月革命影响

C.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D.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20.(2015·兆麟中学月考)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0分,共40分。)

21.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8分)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4分)

22.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办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沉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尊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大分水岭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经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 么为旗帜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评材料中陈独秀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根据材料“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可知林则徐缺乏对英国的深刻了解。

2.A 解析:根据材料“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涉及的历史事件,即可概括出其共同主题是强国御辱。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图中人物及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A项是对林则徐的评价,C项是洋务派的观点,D项是林则徐的成就,故B项正确。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19世纪60年代以前向西方学习涉及到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例如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D。

5.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洋务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失败,故D不正确。

6.C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861年”“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可知这应为洋务运动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故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7. B解析:两种思想是由不同的阶级提倡的,正是由于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阶级,所以他们的思想内容和最终目标截然不同,因此,阶级基础不同是根本原因.

8. C解析:材料中康有为认为只要皇帝的圣旨一下,天下皆知,可以实行民主政治,而民心也会归顺。说明康有为认为政治改革是非常简单的,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故选C。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理解。由“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得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所以选B。

10.D解析: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始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故选D项。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旧体制没有得到改变,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所以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蔚然成风,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

12.C解析:从材料提取关键词:“辛亥革命后”、“ 文化传统”“ 总体性的理性批判”。可以AB时间不符,排除A、B。国民革命运动是政治运动,没有提及文化传统,故选C。

13.B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分析漫画可知B项正确。

14.C解析:材料所谈的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应该从属于思想上的变革,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因此从属于反封建这个目标,C为正确答案。A项中的彻底变革社会制度错误,他们尚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B、D是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

15.C解析: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二)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的是( )。

①编成《滑达尔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②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③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知识 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主要是指( )。

A.西方军事技术 B.近代科学技术

C.近代政治制度 D.近代思想文化

3.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4.2006年4月,胡锦涛书记访美期间,耶鲁大学精心挑选了一副画像,作为礼品赠送给他。画像中的人叫容闳,他于1850年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中国最早在美留学并获得本科学位的第一人。耶鲁大学这么做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该校是19世纪唯一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

B.该校在容闳毕业之前已经接受了大批清朝留学生

C.该校为中美两国教育与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贡献

D.该校帮助清朝政府建立了近代高等教育制度

5.“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6.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

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

9.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的思想有

①社会进化论 ②君主立宪 ③人民主权 ④民主共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11.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12.下列论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师夷长技以制夷”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D.“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1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宣传家严复

A.开始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

B.将儒家今文经学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

C.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以变法图存

D.以近代民主思想直接动摇君权论基础

14.下列有关中国维新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中国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B.它是一股符合历史潮流的爱国思想

C.它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15.17世纪上半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说成是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则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是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激进

16.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7.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 B.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陈独秀等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8.下列关于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B.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D.反对君主专制

19.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0.陈独秀《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列活动与陈独秀无关的是( )。

A.最早主张以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 B.主张建设平易、新鲜的新文学

C.主张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国家 D.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2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

①空前打击专制主义 ②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③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B.由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

C.与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 D.由俄国传入中国

24.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

①创办各类刊物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 ③组建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答题卡

一、选择题(50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6分,27题16分,共3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6分)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4分)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 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请问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一观点?(4分)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它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50分)

二、材料题(32分)

26.(1)由鄙夷到师夷。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西方联系扩大。(2)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面对民族危机,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由技术(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27.(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扩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民权之说”。(2)反映了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洋务派虽然比排斥一切外国势力的顽固派进步,但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统治,仍然是历史的反动。(3)材料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4)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2.李鸿章说:“自嬴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该段话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

3.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6.(2011·潍坊3月)梁启超提出“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主张“革命【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者乃神圣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两人都主张( )

A.君主立宪 B. 民主共和

C.民主政治 D.三权分立

7.(2011·龙岩模拟)“维新变法是一剂假药,因为当时甚至连中国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维新变法不具备成功的社会条件

B.中国被列强瓜分,完全沦为殖民地

C.维新变法如昙花一现,有名无实

D.清朝经济因无新经济成分而“崩溃”

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9.《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0.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1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2.“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相一致( )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

13.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14.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5.(2011·福州)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16.(2011·惠州)“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17.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100年后的1918年,马克思主义开始从学术媒体上传入中国,受此影响,中国开始了( )

A.辛亥革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共产党早期建设运动

18.1945年4月,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百余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而流血斗争,积有无数丰富的经验,这些实际斗争及其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

A.国民党革命阶段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2011·岳阳)邓小平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21.(2011·合肥)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独立自主 B.团结一致

C.实事求是 D.戒骄戒躁

22.(2010·潍坊)“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观点,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24.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也曾发生过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解放运动在当时得到了下列哪位人物的支持(

)

25.山东广饶大王镇刘集村保存有我国一本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在1922年翻译出版。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

( )

①新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3分)

(2)概括指出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4分)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思想解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四)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lj34520151209)

高二4班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6题)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

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

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4.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南宋末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

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5.(2011年海南高考18题)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

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

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

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8.(2011年江苏高考5题)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

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

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0.(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11.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12.(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5题)《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

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4题)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

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18.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15.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1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17.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8.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19.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20.“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

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 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6分)

(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四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五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6分)

(4)材料四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3分)【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5)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五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高二4班号成绩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16分)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6分)

(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24分)

(1) 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6分)

(4)材料四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3分)

(5)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五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lj34520151209)答案

1.B 2.C 3.D 4.D 5.A 6.B 7.C8.A 9.A 10.A

11.A 12.A 13.B 14.D15. B 16. D 17. B 18. A 19. B 20. D

21.(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洋务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3)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

展历程。

22.(1)答: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2分)核心:“仁”和“礼”。(1分)

(2)答:态度:秦始皇:压制;汉武帝:尊崇。

相同之处: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3分)

(3)答: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1分)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攻,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仁攻,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有利于伏尔泰宣扬自已的思想主张。(2分)

(4)答:思想:对儒学的批判。(1分)

(5)答:理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分,形成新的儒学体系;近代前期,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引进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科学观念;无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引进马克思主义,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4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五)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报刊和书籍的内容代表了中国20世纪历史前进新方向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国闻报》

D.《新青年》

3.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政治制度.振兴中华 B.经济制度.御侮

强国

C.军事技术.抵抗外侮 D.印刷技术.传播

西学

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

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组织团体宣传新

思想

C.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D.建立政党宣传政

6.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 B.“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秦以来之为君,

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

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

能够反映这一历史观点的历史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②③

D.①②③④

7.维新变法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A.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

B.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时斗争

策略的需要

C.维新派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就有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

D.维新变法中建立并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宣传和

活动的中心

8.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9.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

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4.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

立登上政治舞台

10.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

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

织形成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

所有制

11.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

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

《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12. “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

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

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

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

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建无产阶级政

14.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

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

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

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

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

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

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

1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

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

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

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7.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

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退出时代舞台

18.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

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9. 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

人物有

①魏源 ②康有为 ③孙中山 ④张謇 ⑤毛泽东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20.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

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4425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