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2016-09-23 13:40: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共6篇)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包括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非常适合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之前作为复习资料或者考前测试使用,欢迎下载!更多2016最新各地名校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一)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包括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非常适合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之前作为复习资料或者考前测试使用,欢迎下载!更多2016最新各地名校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也将在考试结束后更新,敬请期待!
2016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秦皇岛市抚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一年级2015—2016年度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点击下载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点击下载

更多2016最新期末试卷点击进入》》》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二)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

2.有的学者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A.儒、道、墨、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 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 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 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 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 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5.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 )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 ②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的影响

③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 ④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 ⑤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

6.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永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 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 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苏东坡赞成幕士的形象说法,是因为他( ) A.善于恭维 B.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C.扬苏贬柳 D.知道两人词都流传民间

7.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 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 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 因素分别是( )

A.忠、 孝 B.孝、义 C.节、 义 D.忠、义

8.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

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据此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 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 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 9.下列主张与“中体西用”相符的是( )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D.“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10.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实质是( )

A.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11.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12.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 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 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 A.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 B.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14.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有( )

①希腊城邦的兴起 ②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繁荣 ③公民地位的提高 ④寡头政治的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 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1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 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学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17.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其积极意义是(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高二历史试题 共3页(第1页)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6分)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统治者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警告青年》

(1)材料一与材料三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2分)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2分)

(2)材料二属于哪一个派别?(1分),它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3分)

共3页(第2页)

(3)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2分) 28、(13分)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进步社会运动?(4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2分)

(2)图二的人物最主要贡献是什么?(1分)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 么?(2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1分)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

(3)图三和图四反映的进步思潮之间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2分)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3 分)?对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4)分别指出图三、图四两股进步思潮产生的经济基础。(2分)

(4)以上三段材料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规律?(2分) (5)上述四股进步社会思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高二历史试题 共3页(第3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参考答案

1-5.CDBCB:6-10.BDDBB:11-15.BBBAA: 16-20.BACDB:21-25.DCBDC

26. (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2)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1分)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2分)材料一的主张,(1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 27.(1)派别:分别是洋务派、维新派;(2分) 共同主张: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2分) (2)派别: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 相似之处: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分) (3)分别指民主与科学。(2分)

历程: 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2分)

28.(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新文化运动。(4分)

(2)提出三权分立学说(1分)。中华民国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体制。(1分)

(3)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2分)。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分,答对其中一点即给分)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4)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经济基础。(1分)‚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1分)

(5)都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2分) 29.(1)背景:①经济发展日益加快。②人文精神不断发展。③科学家对自然世界提出了新的认识。④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和自由。⑤新型的政治制度在欧洲建立。(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

(2)①科学理论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分)②原因:经典力学出现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3)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或现代科技革命);(1分)②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2分)③影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2分)

(4)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发展,生产实践促进科学理论发展。(2分)

高二历史试题 共3页(第4页)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三)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性质相同 B.领导者相同

C.任务相同 D.结果相同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4~7题。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其中:

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7.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8.《和平大使》—书中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①巴黎和会;②对德赔款问题;③洛迦诺会议;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加拿大、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加拿大:人民要求脱离英国的呼声高涨

D.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较单调

10.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B.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C.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D.都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很快被取消

11.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制造“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①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激化;②国民政府坚

持内战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③德国法西斯与日本帝国主义遥相呼应;④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战”后,西亚产油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产油国一起,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据此回答12、13题。

12.西亚各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石油价格

B.逐渐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

C.发展本国经济

D.打破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操纵,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13.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

C.中东国家大幅提高石油价格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但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仍需时日。据此回答14—16题。

14.雅尔塔体系与前两个体系比较,其相同点错误的表述是

A.都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B.都通过签订条约而确定

C.都是当时各国实力对比的结果

D.都为战争所打破

1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两极格局的崩溃

B.新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出现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6.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1年7月17日,举世关注的印巴峰会终因双方在克什米尔和所谓“越境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分歧不欢而散。回答17、18题。

17.克什米尔问题起源于:

A.印度历史上两大宗教间的矛盾

B.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口和资源

C.英国对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

D.英国《蒙巴顿方案》对印巴边界的划分

18.克什米尔冲突之所以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①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②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③和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④维护和平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战后,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再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据此回答19、20题。

19.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依靠:

A.提高劳动强度

B.降低体育劳动强度

C.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

A.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B.农业、采矿业发展了,整个经济必然快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小

D.世界各国经济独立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法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蛋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历史教学》

材料三 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酥,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克里孟梭的话?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一、二、三,分析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有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

(2)材料2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起劲地扳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23.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试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除上述因素外,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24.读图回答:

(1)航线①为

(2)国际贸易的品种、数量和地区范围都大大发展的时期始于:

A.15世纪至16世纪 B.13世纪

C.12世纪 D.14世纪

(3)欧洲人在15-16世纪开辟了新航线,试综合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4)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均出现了一些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请你各举一例,并谈谈你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之间的认识。

新航路的开辟

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6.A 7.C 8.A 9.B 10.D 11.A 12.D 13.C 14.D 15.D 16.A

17.D 18.B 19.C 20.A

二、材料解析题

21.(1)不愿意德国过分削弱和法国过于强大,这是英国传统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双方最后妥协,法国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萨尔区由国际联盟控制15年。(3分)

(2)经济崩溃的德国无力偿还美国的战债和投资,同时法国的强大不利于美国的世界霸权计划。(2分)

(3)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旗号,实质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控制欧洲,英、美都不愿过分削弱德国,使法国强大。(3分)

(4)英美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计划,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2分)

22.(1)“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立。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4分)

(2)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3分)

(3)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本质上都推行霸权主义。(3分)

三、问答题

23.这一观点正确。(1)两次社会革命是指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4分)

(2)两次科技革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了爱迪生、莱特兄弟等著名人物,新兴工业发展迅速,至1894年美国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四)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014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试卷共6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 (共48分)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这说明

A.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B.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C.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D.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2.右图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域,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前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照搬【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B.始终不利于中央政府的统治

C.制度成效与制定者初衷违背

D.分封制复辟是历史必然趋势

3.在中国古代,君主制和官僚制虽然相互依存,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就没有冲突和矛盾,中国的官僚虽然在今天看来好像是皇帝的雇员,官僚体系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却总是有点别扭,直到清朝,皇帝才明确地将士大夫的野心压下去。其措施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继承明朝内阁制

C.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使用 D.扩大理藩院职责

4.“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是

A.决策方式民主 B.参与范围全面

C.决策内容领域广泛 D.决策对象是具体议案

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主张保护私有制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顺应现实 D.罗马法为近代西方理性的源头

6.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代民主制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是对古代文明的承继,又是一次全新的发展。关于代议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

B.体现代议制间接民主原则的最好途径是完善普选制。

C.美国为议会主权代议制形式的典型代表

D.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彻底否定

7.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皇帝和帝国宰相联合掌握行政大权

B.乙: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8.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政府集权与州政府分权有机结合,维护共和政府

9.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

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

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结局、民国初年的扰攘,迫使人们寻找新的精神武器”。就当时而言,这一“新的精神武器”可能是

A.维新思潮 B.改良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1.“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最有可能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二战历史不容翻案。众所周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针对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那场中日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B.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C.洗雪了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了重大贡献

13.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

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月 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14.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

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15.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16.(南宋临安)御街中段的酒楼茶坊之间,“有珠子市、花市、方梳市、销金行、冠子行、鲞【xiǎng剖开晾干的鱼】团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所谓“盐钞引”,是政府发给商人的证券,趸【dǔn.整,整数】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凭证。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临安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货币经济居主导地位

C.草市贸易出现繁荣景象 D.商品市场具有专业化特点

17.美国学者洛温在《老师的谎言》中提到:“事实上,在15世纪80年代,欧洲人可能已经在纽芬兰岛周围捕鱼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这一说法

A.肯定了这一事件对欧洲的重要意义, 但否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B.否定了这一事件对欧洲的重要意义,也否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C.肯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也肯定了这一事件对欧洲的重要意义,

D.肯定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但否定了这一事件对欧洲的重要意义

18.到十八世纪基督时代为止,世界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已有一千年了,然而,在十八世纪,人们离开了原始的生活基地,进入到从未梦想过的新天地。这场革命在十九世纪还未结束之前,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刘易斯芒福德写道;“机械学成了新宗教,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救世主”。“这场革命”是指

A.工业革命 B.经典力学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A.新经济政策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形式

B.新经济政策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C.新经济政策加重了工人和农民的负担而曾遭反对

D.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0.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2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署名“张浩”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的读者来信。他认为,搞分田到组,是脱离群众,不得人心的,也会给生产造成危害。这说明

A.党内对农村改革是否进行意见不统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状况不佳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C.包产到组与当时党的大政方针相违背

D.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22.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那么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呢?

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应首先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权力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2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应

A.坚持主导地位为前提

B.提倡和遵循贸易一体化

C.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和条件

D.加强政府控制职能是根本途径【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24.荀子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已有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结成了利益同盟

25.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说过:“我愿意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下列孔子思想中与苏格拉底该观点相似的是

A.有教无类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因材施教

26.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27.西汉桑弘羊说:“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 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在此,桑弘羊

A.重申重本抑末的治国理念 B.提出商本农末的新主张

C.强调了工商业的重要性 D.关注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

28.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反对教会垄断教义解释

29.马克思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绝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作品与这一时代有关的是

A.《人间喜剧》 B.《老人与海》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

30.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

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

C.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

D.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

3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32.钱穆曾强调不得志、失败者的重要,他们虽不表现于当时的历史舞台,当时也未建立事功,但是比得志的、成功的还要伟大。因为他们的影响和价值在后续的事业中得以实现,从而穿越时空而不朽。材料体现研究人物史注重的角度是

A.重视对衰世乱世人物的研究 B.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

C.从无为中揭示有为 D.从人物主观能动性出发

第Ⅱ卷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题、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五)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性质相同 B.领导者相同

C.任务相同 D.结果相同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4~7题。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其中:

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7.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8.《和平大使》—书中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①巴黎和会;②对德赔款问题;③洛迦诺会议;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加拿大、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加拿大:人民要求脱离英国的呼声高涨

D.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较单调

10.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B.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C.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D.都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很快被取消

11.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制造“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①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激化;②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③德国法西斯与日本帝国主义遥相呼应;④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战”后,西亚产油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产油国一起,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据此回答12、13题。

12.西亚各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石油价格

B.逐渐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

C.发展本国经济

D.打破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操纵,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13.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

C.中东国家大幅提高石油价格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但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仍需

时日。据此回答14—16题。

14.雅尔塔体系与前两个体系比较,其相同点错误的表述是

A.都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B.都通过签订条约而确定

C.都是当时各国实力对比的结果

D.都为战争所打破

1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两极格局的崩溃

B.新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出现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6.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1年7月17日,举世关注的印巴峰会终因双方在克什米尔和所谓“越境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分歧不欢而散。回答17、18题。

17.克什米尔问题起源于:

A.印度历史上两大宗教间的矛盾

B.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口和资源

C.英国对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

D.英国《蒙巴顿方案》对印巴边界的划分

18.克什米尔冲突之所以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①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②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③和平是人类

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④维护和平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战后,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再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据此回答19、20题。

19.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不同之处是依靠:

A.提高劳动强度

B.降低体育劳动强度

C.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

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

A.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B.农业、采矿业发展了,整个经济必然快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小

D.世界各国经济独立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法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法国的财产还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蛋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历史教学》

材料三 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酥,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克里孟梭的话?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一、二、三,分析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

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有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

(2)材料2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起劲地扳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23.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试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除上述因素外,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24.读图回答:

(1)航线①为航线②为

(2)国际贸易的品种、数量和地区范围都大大发展的时期始于:

A.15世纪至16世纪 B.13世纪

C.12世纪 D.14世纪

(3)欧洲人在15-16世纪开辟了新航线,试综合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4)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均出现了一些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请你各举一例,并谈谈你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之间的认识。

新航路的开辟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六)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高二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出填在选择题答题栏内。

1.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4.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二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

6.“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甲午战争使中国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C.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7.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 )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9.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C.工农武装割据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10.下列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意义的是( )

①反割台斗争 ②五四运动 ③和平解放西藏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11.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北伐战争的开始

12. 红军长征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的 B.实现了革命中心的转移

C.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留了骨干 D.途中实现了中共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13.下列事件中,与蒋介石和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反映的精神相符的有( )

①国民革命 ②南昌起义 ③合作抗日 ④红军长征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中共一大会址 井冈山会师 中共七大会场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的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 ②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 ④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最深刻教训是必须( )

A.坚持民主法制建设 B.借鉴西方民主制度

C.保障人民的选举权 D.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17.以下是在2011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

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19.《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 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了。它评论的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五国机制”

20.(一位美国总统说)对这个问题,我想很有限地谈谈。因为我们不应该认为已经发生了比实际发生的更多的事情。我们所做的就是把门打开──把旅行的门打开,把贸易的门打开。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下列与美国希望中美关系正常化无关的是( )

A.美国出现经济萧条 B.美国已陷入越南战争泥潭难以自拔

C.尼克松竞选丑闻败露 D.美国在与苏联争霸过程中处于被动

21.“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2.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七月流血事件”后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D.第一次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

24.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5.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题:本卷共3个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共16分)

材料一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审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引用的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分)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分)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2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是谁? (2分)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共19分)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3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 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材料二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材料三 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6分)

(2)概述材料二的核心思想。(2分)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4分)

(3)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1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判断的理由。(2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高二下数学期末考试题 高二下物理期末考试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489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