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2016-09-24 11:46:2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共5篇)...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一)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1

2

3

4

5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二)
2016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5-16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一、 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纤细(xiān) 幽僻(pì) 袅娜(nuó) 扣人心弦(xián) ....

B.倩影(qiàn) 否泰(fŏu) 脸颊(xiá) 童心未泯(miǎn) ...

C.荫蔽(yīn) 吮血(yŭn) 商榷(què) 孜孜以求(zī) ....

D 蕴藉(j í) 细菌(jǔn) 缜(zhěn)密 忸怩不安(ní) .....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恶梦 辖制 没精打彩 平心而论

B、告诫 寒喧 平心静气 礼上往来

C、熏黑 吮吸 涎皮赖脸 理所当然

D、响午 骋礼 震耳欲聋 莞而一笑

3、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把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以他们的不觉悟,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 .

B、珠海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开发区的高楼大厦

鳞次栉比,一幢挨着一幢。 ....

C、哲学系刘教授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他思维敏捷,常常信口开河,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D、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向来是讳莫如深,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人生的....

最后归宿,却谁也不愿意正视现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反映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文章,要感受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为目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思路。

B、不仅中国现代小说吸收了西方小说的创作经验,还继承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优秀传统,富于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

C、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D、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视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共6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仿佛都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

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种“好处”指的是 ( )

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的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C.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了静美淡雅的韵味。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6.“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酣眠”与“小睡”都是一种比喻【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的说法,它们分别指的是 ( )

A.满月与淡淡的云。 B.满月与淡淡的云遮住月色。

C.朗照与被淡云遮隔后的疏朗的月光。D.朗照与朦胧的月色。

7.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

名曲”的修辞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共6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之中,又使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8.对“真的猛士”中的“猛士”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刘和珍 B.为革命献身的烈士

C.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先驱 D.包括刘和珍等烈士在内的革命志士

9.对第一个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烈士为生活的平淡无奇而悲哀,以为国捐躯而感到幸福。

B.歌颂烈士的英勇无畏,哀叹烈士生命的短促。

C.作者为烈士之死悲哀,为其献身精神而备感欣慰、自豪。

D.烈士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悲哀,以勇往直前、为国 为民奋斗献身而感到幸福。

10.画线句为何用问号,理解正确的是 ( )

A.对他们是哀痛者和幸福者表示怀疑

B.启发读者思考猛士是多么崇高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C.肯定这些猛士的行为

D.表示不理解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

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10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三)
2015-2016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第Ⅰ卷 阅 读 题(共61分)

甲 必 考 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①,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

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作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

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

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C.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

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

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

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

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

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

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B.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四)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 4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文明建设智慧【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沈祖炜

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起点是人类中心主义,它将人类视为自然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将自然界视为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所谓“人定胜天”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大和狂妄。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急剧推进的后果目前已经日益显现,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地球生态退化,人类自身开始遭到自然的报复。

在这样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认为,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可以化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确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但是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节能环保产业在新技术支撑下的发展,尽管可能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但是不会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趋势。所以,从治本的意义上说,我国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要流派儒、道、释的思想内核中都有合乎生态文明理念的地方。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对于“天”要有敬畏之心。道家主张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而是要求节制欲念,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释家则把人看作世间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把不杀生当作修身的重要信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出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儒家重“人学”,从人伦社会关系切入天人关系,并将天道人伦化,以人伦解释天意,建立了一套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一体性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生态环境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因人而彰。柳宗元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与空山矣。”道家则从自然之道出发,以自然无为为基本要求,告诫世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释家告诫世人,以节欲苦修来世,减少生活资源的消耗,节制社会的物欲横流,从而求得精神与肉身的平衡,人体与世间万物的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其实对今天仍有历史教益。上古舜治天下,设九官,其中“虞”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等有关资源和环境的事宜。到了周代,朝廷分设山虞、川衡、林衡、泽虞四个部门来加以管理。秦汉时改设“少府”,三国以后又恢复“虞官”,唐宋明清历代朝廷均设“虞衡司”或“虞部”。可见历代皇朝对于环境资源都是十分重视的,这既是出于物产

之考虑,也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敬畏之心,具有平衡生态,保护环境的潜意识。《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曾发布春季“山禁”、夏季“休渔”的命令,目的同今天的相关法规完全一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生态平衡的理念相当清晰。 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更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节选自2013年11月8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只能起到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等治标作用。

B.它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整体趋势。

C.它可以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结合等新兴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D.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它将无法起到良好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要敬畏自然,平等友好地对待自然,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

B.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在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也因人而彰。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C.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必须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平衡生态,保护环境。

D.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后果的祸根在于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中心主义和“人定胜天”思想的共同缺陷在于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B.人类往往在遭到自然报复时,才能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共识。

C.大禹发布的春季“山禁”、夏季“休渔”命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D.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儒家、道家、释家强调的分别是一体性、统一性、平衡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

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忘寝,多有所得。为文,..

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节选自《明史·唐顺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五)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 4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文明建设智慧

沈祖炜

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起点是人类中心主义,它将人类视为自然万物的中心和主宰,将自然界视为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所谓“人定胜天”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自大和狂妄。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急剧推进的后果目前已经日益显现,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地球生态退化,人类自身开始遭到自然的报复。

在这样的危机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模式认为,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可以化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确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但是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节能环保产业在新技术支撑下的发展,尽管可能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但是不会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趋势。所以,从治本的意义上说,我国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要流派儒、道、释的思想内核中都有合乎生态文明理念的地方。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人对于“天”要有敬畏之心。道家主张无为,不是说无所事事,而是要求节制欲念,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释家则把人看作世间万物中平等的一员,把不杀生当作修身的重要信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出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儒家重“人学”,从人伦社会关系切入天人关系,并将天道人伦化,以人伦解释天意,建立了一套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一体性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熏陶下的文人雅士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生态环境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因人而彰。柳宗元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与空山矣。”道家则从自然之道出发,以自然无为为基本要求,告诫世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释家告诫世人,以节欲苦修来世,减少生活资源的消耗,节制社会的物欲横流,从而求得精神与肉身的平衡,人体与世间万物的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其实对今天仍有历史教益。上古舜治天下,设九官,其中“虞”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等有关资源和环境的事宜。到了周代,朝廷分设山虞、川衡、林衡、泽虞四个部门来加以管理。秦汉时改设“少府”,三国以后又恢复“虞官”,唐宋明清历代朝廷均设“虞衡司”或“虞部”。可见历代皇朝对于环境资源都是十分重视的,这既是出于物产

之考虑,也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敬畏之心,具有平衡生态,保护环境的潜意识。《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曾发布春季“山禁”、夏季“休渔”的命令,目的同今天的相关法规完全一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生态平衡的理念相当清晰。 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更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节选自2013年11月8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只能起到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等治标作用。

B.它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增加的整体趋势。

C.它可以依托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结合等新兴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D.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它将无法起到良好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要敬畏自然,平等友好地对待自然,不做超越自然法则的违规之事。

B.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在为人服务,优美的环境也因人而彰。

C.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必须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平衡生态,保护环境。

D.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后果的祸根在于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中心主义和“人定胜天”思想的共同缺陷在于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B.人类往往在遭到自然报复时,才能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共识。

C.大禹发布的春季“山禁”、夏季“休渔”命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D.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儒家、道家、释家强调的分别是一体性、统一性、平衡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

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忘寝,多有所得。为文,..

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节选自《明史·唐顺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6高二期末考试答案 2016小学期末考试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新乡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137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