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秦始皇本纪习题

秦始皇本纪习题

2016-09-26 09:34: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秦始皇本纪习题(共5篇)...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秦始皇本纪习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秦始皇本纪习题(一)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1

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加点字注音

桓齮 扈辄 诣 蓟城著“皇” 谥号 暨 黥

卜筮 郦山 二、找出通假字并释义 1、 彗星见东方 2、 寡人以眇眇之身 3、 毋以填之 4、 无辅拂 5、 异取以为高 6、 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7、 闭中羡 8、 虽万世世不轶毁 三、加点字解释 1、 王之河南 2、 屯中山 3、 皆坑之 4、 体解轲以徇 5、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井陉 颍川 强起之 郢仇雠 黔首 椁 弩矢 羌瘣 王贲大酺 王绾钟鐻 千石1

6、 王翦谢病老归 7、 大雨雪

8、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9、 去“泰”,著“皇” 10、 唯上幸许 11、 群臣皆以为便 12、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13、 廷尉议是 14、 一法度衡石丈尺 15、 地东至海暨朝鲜 16、 并阴山至辽东 17、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18、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19、 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20、 臣闻殷周之王千岁 21、 自为枝辅 22、 而子弟为匹夫 23、 面谀以重陛下之过 24、 五帝不相复,各以治 25、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26、 百家语

27、 悉诣守、尉杂烧之 28、 度不灭者久之 29、 四海之内献贡职 30、

增牺牲

2

31、 所置凡七庙 32、

群臣以礼进祠

四、翻译句子

1、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益发卒诣王翦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甚无谓,朕弗取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别黑白而定一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秦始皇本纪习题(二)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2 苏教版选

修《<史记>选读》 "

一、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属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④勃九岁,善属文。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事不师古而能长者,非所闻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二、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吞并

B.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致力于

C.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全部

D. 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 祭祀

三、下面句中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一项是( )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②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③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④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 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四、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句( )

例句: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古之人不余欺也。

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

D. 秦军破燕军易水西。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人诗歌,请结合全诗从思想内容和章法布局上谈谈你对最后一句的认识。 焚书坑 (唐)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

六、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后面的试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古代的酷刑)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郦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通“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咸伏其辜 辜:罪过

B.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表:标记、标志

C.因燔销其石 燔:用火烧

D.臧皆知之,臧重即泄 臧:男奴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①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①遣御史逐问,莫服。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①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②以其无礼于晋。

3.对于秦王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不施仁义”,杜牧认为“秦爱纷奢”。下列各句被分为四组,能符合贾谊、杜牧两人看法的一项是:( )

①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②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③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④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 ⑤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 ⑥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议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始皇帝”。

B.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成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旁宫

C.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他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在郦山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秦始皇夜间易服出行咸阳,在兰池遇上盗贼,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残忍地把工匠和奴隶全部关死在墓道里的,应当是秦二世胡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

②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③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参考答案:

一、属①嘱咐②类③亲属④连缀,写 师①老师②学习③从师④以„„为师

二、A.沿着

三、C.①指责②没有③因为④介词,把

四、D

五、参考答案:末句是抒发议论、发表感慨。刘邦和项羽,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却灭亡了秦王朝,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六、1、B (应为动词词性,设立标志、建立标记)2、C (无定指代词,没有谁、没有人;A①于是,②竟然; B ①架起,②给、替;D①拿、用,②因为) 3、D (②⑥体现“不施仁义”,③⑤体现“秦爱纷奢”,①④与两者没有关系)4、C (A“采纳群臣的建议”有误,

B “建成了”有误,D“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有误)

5 、①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要点:“微行”,“兰池”前省略“于”,“见”表被动)

②在空中架设道路,从阿旁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天下阁道越过天河直至营室。(要点:“为”读wéi,架设;“属”读zhǚ,连接;“汉”指“天河”、“银河”,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让工匠制造带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要点:“所穿近者”为“者”字结构)

参考译文:

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做‘皇帝’。”

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循东部地区,到达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仙山。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粮价一石达到一千六百钱。

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兴建朝宫。首先建造前殿阿旁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堂上可以坐一万人,殿堂顶上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帜。周围环绕着架起阁道,从殿下直达南山。在南山的山顶上修建标志,作为门阙。在空中架设道路,从阿旁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天下阁道越过天河直至营室。阿房宫尚未建成;建成后,想另外选择一个好的名字称呼它。在阿旁宫建造宫殿,所以天下人称它阿旁宫。隐宫徒刑七十多万人,分成几批营造阿旁宫,或修建丽山工程。挖运北山的石头,输送蜀地、荆地的木材,都集中到这里。关中共计宫殿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 有一颗星坠落在东郡,到了地面变成石头,百姓有人在这块石头上刻写说“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到了,派御史挨个审问,没有人认罪,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就用火烧毁这块石头。

秦始皇出外巡游,到了平原津就病了。秦始皇厌恶说死,群臣没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

七月丙寅,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九月,把秦始皇埋葬在郦山。始皇刚即位时,就在郦山开山凿洞,等到统一了全国,把天下各方的七十多万刑徒送到郦山,把隧洞一直挖到见水的地方,用铜封锢,然后把棺材安放在里面,仿制的宫殿、百官和各种珍奇异宝都徙置其中,藏得满满的。让工匠制造带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拿水银做成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机械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种天象齐备,下面有地上景象万千。利用人鱼的脂肪作蜡烛,估计很长时期不会熄灭。有人说工匠制造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奴隶人数众多,就会泄漏出去。葬礼结束,已经封藏了墓室的随葬品,又关闭了当中的墓道,放下了最外面一段墓道的大门,把工匠和奴隶全部关死在里面,没有一个逃出去的。

秦始皇本纪习题(三)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1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秦始皇本纪同步练习1 苏教版选修

《<史记>选读》 "【秦始皇本纪习题】

一、加点字注音

桓齮 扈辄 井陉 颍川 羌瘣 王贲 诣 蓟城

著“皇” 谥号

暨 黥

卜筮 郦山

二、找出通假字并释义

1、 彗星见东方

2、 寡人以眇眇之身

3、 毋以填之

4、 无辅拂

5、 异取以为高

6、 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7、 闭中羡

8、 虽万世世不轶毁

三、加点字解释

1、 王之河南

2、 屯中山

3、 皆坑之

4、 体解轲以徇

5、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6、 王翦谢病老归

强起之 郢仇雠 黔首 椁 弩矢 大酺 钟鐻 王绾千石1

7、 大雨雪

8、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9、 去“泰”,著“皇”

10、 唯上幸许

11、 群臣皆以为便

12、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13、 廷尉议是

14、 一法度衡石丈尺

15、 地东至海暨朝鲜

16、 并阴山至辽东

17、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18、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

19、 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20、 臣闻殷周之王千岁

21、 自为枝辅

22、 而子弟为匹夫【秦始皇本纪习题】

23、 面谀以重陛下之过

24、 五帝不相复,各以治

25、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26、 百家语

27、 悉诣守、尉杂烧之

28、 度不灭者久之

29、 四海之内献贡职

30、 增牺牲

31、 所置凡七庙

2

32、 群臣以礼进祠

四、翻译句子

1、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益发卒诣王翦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甚无谓,朕弗取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别黑白而定一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秦始皇本纪习题(四)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3.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秦始皇本纪习题】

C.等级制 D.世袭制

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

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

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这说明分封制度( )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

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

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

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如下图)。“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1.《尚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这里所说的“诸侯”( )

①臣服于商王朝 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 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 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宗法分封制下西周社会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

①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②形成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 ③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秦始皇本纪习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武装等。

材料四 周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请回答:

(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受周王分封而建。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姜尚和伯禽受封的理由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

(3)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

(4)上述史料中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

秦始皇本纪习题(五)
历史差生习题

高三历史不差习题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①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②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③宗法制被彻底破坏④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

3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秦始皇本纪习题】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全面实行分封制

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C.“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地方分权体制”是指西周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4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秦始皇本纪习题】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

(2) 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

(3) 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6分)

6、 2005年12月12日,19名法国历史学家向政府发出“给历史以自由”的呼吁信,要求取缔由众议院全票通过的《多比拉法》第4条。该法案要求历史研究者“给予法国海外领地在法国史中的适当位置”,并要求历史学教师、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海外领地对法国的积极作用”。据此判断部分法国历史学家的呼吁主要是出于

A.维护历史学者的教学和研究自由 B.提高法国历史研究的地位 C.对法国殖民历史的不满 D.历史学者的参政意识

7、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 陈寅恪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材料的不足制约了历史研究 B.历史研究需要像艺术家一样具有想象力 C.历史学家要与艺术家合作,才能真正开展历史研究 D.强调历史研究需要基于史料进行分析(想象) 8、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碑上方正中竖刻“皇帝敕谕”四字楷书,正中间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治十年(1497年)正月二十七日”。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

A.地方机构的改革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太监与大臣的矛盾 D.抗击倭寇的情况

9、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是

①社会变迁的角度②现代化的角度③社会思潮的角度④社会群体的角度 A.①② B. ②③C.①④ D. ③④ 命题热点1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0、右图为1974年西安郊区出土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唐初印品。下列相关评论不正确的是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佛教传播 B.《陀罗尼经咒》是雕版印刷品

C.《陀罗尼经咒》是研究唐朝印刷术的重要文物 D.唐朝时印刷术只应用于印刷佛教经卷

【思维拓展】 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命运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播流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

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两则材料表明:

原因是:

命题热点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11、《隋唐演义》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讲史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其中十八杰之一的李元霸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元霸。据此推断《隋唐演义》应创作于

A.宋太祖年间 B.明洪武年间C.清康熙年间 D.民国初年 【知识链接】 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命题热点3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

12、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

高三历史不差习题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虽不是始于西周,但是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且完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A

项中的“完全”与题干中的“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矛盾;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B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的结论,故D表述错误。答案为B。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①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②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③宗法制被彻底破坏④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这发生在战国时期。分析各选择肢,①错在“全面”;②正确,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兴起,士阶层也在壮大;③错在“彻底”,宗法制延及战国时期及整个封建社会;④正确,分封制不仅仅指分封诸侯,也包括分封后形成的统治秩序。答案为B。 3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全面实行分封制

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C.“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地方分权体制”是指西周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解析】分封制始于商朝,西周时全面实行,A正确;诸侯、卿大夫皆世袭,故有贵族色彩,B正确;西周时,周王对诸侯有很强的控制力,故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不正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西周诸侯国可以任免官员、收税、养兵,拥有较大的自主权,D正确。答案为C。

4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

级森严

【解析】父子关系为宗法关系的核心。由材料可知,在秦汉之际宗法关系已服从于君权关系, 天子被排除于宗法体系之外。就本质而言,宗法制是两条线拧成的绳索,一条是氏族时代以来的血缘关系,另一条是封建统治确立以来的政治需要。在宗法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前一条线虽然始终未曾断绝,但逐渐削弱;后一条线则逐渐增强,渐渐处于主导地位。君统与宗统关系的这种变迁,正是宗法制对于社会结构变化与政治格局变化的适应。A、C说法错误。D为主要干扰项,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意思。答案为B。

5、阅读下列材料:(21分)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6分)

(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

(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6、 2005年12月12日,19名法国历史学家向政府发出“给历史以自由”的呼吁信,要求取缔由众议院全票通过的《多比拉法》第4条。该法案要求历史研究者“给予法国海外领地在法国史中的适当位置”,并要求历史学教师、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海外领地对法国的积极作用”。据此判断部分法国历史学家的呼吁主要是出于

A.维护历史学者的教学和研究自由 B.提高法国历史研究的地位 C.对法国殖民历史的不满 D.历史学者的参政意识

【解析】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明白法国历史学家为什么发出呼吁(可根据《多比拉法》第4条的内容进行分析),其次注意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崇尚自由的西方国家。法国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只是在历史研究和教学具体内容上作出了相关规定,与法国历史研究的地位无关,B不正确;法国历史学家所不满的是政府对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不能得出法国历史学家不满政府殖民历史的结论,C不正确;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在历史学家看来,法案是对他们研究和教学的干涉,历史学家要求取缔该法案,实际上是要维护历史研究和教学的自由。答案为A。

7、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 陈寅恪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材料的不足制约了历史研究 B.历史研究需要像艺术家一样具有想象力 C.历史学家要与艺术家合作,才能真正开展历史研究 D.强调历史研究需要基于史料进行分析(想象)

【解析】解此题关键是抓住材料有效信息“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藉此残余断片”即根据史料作研究之意,“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意为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分析。由此可知,材料的意思是基于史料进行分析(想象),实际上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解读。A、B两项是对材料意思的部分解读,不符合题干限定词“主要”;C项表述过于片面,故均排除。答案为D。

8、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博物馆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碑上方正中竖刻“皇帝敕谕”四字楷书,正中间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治十年(1497年)正月二十七日”。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明朝

A.地方机构的改革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太监与大臣的矛盾 D.抗击倭寇的情况 【解析】石碑是研究明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本题根据石碑内容设计问题,因此首先要读懂石碑的内容(皇帝派太监镇守福建),然后理解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侍者,被皇帝任命为地方官,镇守一方,实际上是代皇帝巡守地方,且直接听命于皇帝,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B。

9、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是

①社会变迁的角度②现代化的角度③社会思潮的角度④社会群体的角度 A.①② B. ②③C.①④ D. ③④ 【解析】注意题干中著作的特征:具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关键词“动荡”“剧变”和代表人物群体的关键词“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因此①④反映了著作的共同特征即研究的视角。而②③不能完全代表“这些”著作。答案为C。

命题热点1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0、右图为1974年西安郊区出土的梵文《陀罗尼

经咒》唐初印品。下列相关评论不正确的是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佛教传播 B.《陀罗尼经咒》是雕版印刷品 C.《陀罗尼经咒》是研究唐朝印刷术的重要文物D.唐朝时印刷术只应用于印刷佛教经卷

【解析】此题图片材料只是命题背景,选项考查的不是获取图片信息而是所学相关知识。由“梵文《陀罗尼经咒》唐初印品”可以得出A、C两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唐朝时只有雕版印刷品,B项正确;D项犯了以点代面的错误。答案为D。

【思维拓展】 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命运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播流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两则材料表明: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并没有产生实际影响。原因是:

在中国: ①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的要求;②封建制度的阻碍,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学的发展;③“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④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⑤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⑥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如重实用性而缺少理论探讨)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在西方:封建经济、封建制度日益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重商主义、对外扩张、思想解放等有利于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命题热点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11、《隋唐演义》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讲史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其中十八杰之一的李元霸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元霸。据此推断《隋唐演义》应创作于 A.宋太祖年间 B.明洪武年间C.清康熙年间 D.民国初年

【解析】 《隋唐演义》是康熙年间褚人获的代表作。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开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正确选项为C。 【知识链接】 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命题热点3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

12、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

【解析】根据所学,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联系材料,本题选D项。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秦始皇本纪习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秦始皇本纪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秦始皇本纪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37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