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化学解题题典

化学解题题典

2016-09-26 10:26:2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化学解题题典(共5篇)...

化学解题题典(一)
初中化学解题题典(综合部分附答案)

第六章 综合部分

专题36 化学反应中的图像分析

【知识要点】

图像问题分析要领

坐标图像分析习题首先是正确弄懂坐标系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比如横坐标表示什么量,纵坐标表示什么量; 再次是分析图像的整体变化趋势,如增大或减小还是不变;

最后是分析图像的细节变化趋势,比如增大的幅度如何变化;

【典型例题】

【例1】(★★★☆☆)(2011山东烟台)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解析:由图可知,高温煅烧石灰石,分解出CO2,最后完全是固体氧化钙,所以固体质量应先减少再不变,故选项A错误;

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生成量,所以图像②错误,故选项B错误; 在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值逐渐变大,并且变化趋势先快后缓再快,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C正确;

一定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变的,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点拨: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固定不变的

【例2】(★★★☆☆)(2011黑龙江鸡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解析:A. 稀释酸性溶液,溶液的pH值会逐渐变大,但不会大于7,故图像A错误;

B.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溶剂减小,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图像与事实不符;

C. 相同质量条件下,镁生成的氯化镁质量多于氧化镁,故图像C与事实不符;

D. 在密闭容器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图像与事实相符; 综上分析,选项D正确‘

答案:D

点拨:生石灰与水反应大量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溶质的质量会逐渐减小;

【例3】(★★★☆☆)(2011山东滨州市)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图6-12

A.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 t℃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A.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氧气,直到反应完毕,图像与事实相符;

B. 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无法再溶解,所以溶液质量不变,图像是事实不符;

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增加,溶液的总质量会一直增加,图像与事实不符;

D. 由于氢氧化铜沉淀溶于硫酸,故在硫酸溶液中无法生存氢氧化铜沉淀,直到硫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后,才能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

综合分析,选项A正确;

答案:A

点拨:氢氧化铜沉淀在酸性条件下无法生成;

【例4】(★★★☆☆)(2011江苏无锡)下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

ABCD

图6-5

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将镁片和锌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C.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在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先饱和,后不再溶解硝酸钾,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图像A错误;

由于硫酸质量相同,故能置换出的氢气一样多,镁比锌活泼,所以先先生成氢气;B图像符合事实,正确; 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值会逐渐减小,但不会小于7,故图像C错误;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一开始就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图像D错误;

答案:B

点拨:氢氧化铜沉淀溶于盐酸或硫酸,故在酸性条件下不会生成氢氧化铜;

【例5】(★★★★☆)(2011四川广安第35题)、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解析:在硫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会逐渐升高,但不会大于7,故A图像不正确;

在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锌,一开始锌与硫酸就会反应置换出氢气,溶液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氢气质量不再增加,故B图像不正确;

在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质量会逐渐增加,故C图像正确;

在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方程式,硫酸溶液质量会逐渐减少,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变;故D图像不正确;

答案:C

点拨:酸稀释后溶液pH值仍会小于7,碱稀释后溶液pH值仍会大于7;

【对应练习】

1、(★★★☆☆)(2011广东肇庆)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

①Ca(OH)2的溶解度曲线②一定量铁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③等质量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

④中和反应

图6-6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图像①与事实不符;

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银,故铁置换出硝酸银的银离子后溶液质量会变小,图像②符合事实; 24g镁或65g锌都能置换出2g氢气,并且镁比锌活泼,所以图像③符合事实;

中和反应中,随着盐酸的增多,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所以图像④错误;

综合起来,②③图像正确,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B

2、(★★★★☆)(2012山东青岛第16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溶液pH

7氯化铜的质量/g溶液质量/g沉淀的质量/g

0水的质量/gA0稀盐酸的质量/g0B时间C0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D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2、解析: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但始终大于7,故A选项中图像与事实不符;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的质量是逐渐增多的,所以B选项中图像与事实不符;

C.稀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故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等到硫酸反应完毕,溶液质量趋于不变,故选项C正确;

D.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和硝酸铜溶液一开始加入就会生成沉淀,故图像与事实不符,选项D错误; 答案:C

3、(★★★★☆)(2012江苏连云港第11题)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图6-4

A.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3、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27g铝能置换出3g氢气,56g铁能置换出2g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铝片置换成的氢气较多;由于铝比铁活泼,所以铝生产氢气的速度较快,所以图像与叙述不符;

B、氢氧化钠在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同时与硫酸和硫酸镁反应,沉淀一开始就生产,故图像与叙述不符;

C、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可能小于7;故图像与叙述不符;

D、在化学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总数保持不变,所以图像符合叙述;

答案:D

4、(★★★★☆)(2012广西第19题).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A B C D

4、解析:在蒸发氯化钠溶液的不饱和溶液时,随着溶剂的减少,溶质的质量分子逐渐变大,直到变成饱和溶液达到最大;由于温度不变,所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溶剂蒸发溶质也会对应析出;因此只有A图像符合题意;

答案:A

专题37 物质的微观机构与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

【知识要点】

1.物质的微观机构

·可溶性酸、碱、盐在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实质是H+与OH-结合成水的过程;

·含氧酸在溶液中可解离成H+和含氧酸根,如H2SO4解离成H+和SO42-,HNO3可解离成H+和NO3-; ·无氧酸在溶液中可解离成H+和无氧酸根,如HCl解离成H+和Cl-;

·可溶性碱在溶液中可解离成OH+和金属离子,如NaOH解离成OH-和Na+;KOH解离成OH-和K+; ·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解离成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易错点:含氧酸根在溶液中是一个整体原子团,不会再解离;

2.物质的解离与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其溶液质量不变;

·物质解离成的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只要不生成气体逸出或沉淀,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典型例题】

【例1】(★★★☆☆)(2010重庆綦江第21题)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6-1中的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图6-1

(l)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为: .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

有 。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解析:(l)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

(2)反应②说明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能发生反应,空气中有CO2,CO2是酸性氧化物,故氢氧化钠与CO2会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与空气接触会变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

(3)由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H+和SO42-可组成H2SO4,Na+和OH-可组成NaOH,故化学方程式为H2SO4与NaOH反应生成Na2SO4和H2O;同时可以看出, Na+和SO4反应前后仍为离子,故没有发生变化;

(4)反应④为氢氧化钠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生成气体或沉淀,所以应选择CuSO4,才能满足条件。

答案: —

化学解题题典(二)
高中化学题典

高中化学题典(很完善,很实用)

注:该文档适用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本文档收录了人教版必修1、必修2、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选修5、选修6的全部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卤素

单选题

1.氯水有漂白作用是通过

[ ]

A.分解作用

B.中和作用

C.氧化作用

D.均不是

解析:在氯水中存在的次氯酸 HClO 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它见光

或受热会发生分解 + ↑ 有很强的氧化性,它能

光照

2HClO 2HCl O HClO 2

杀死细菌,并能氧化掉色素,所以氯水可以杀菌消毒,氯水或氯气在湿

润条件下具有漂白性,是利用了HClO 分子能氧化掉色素的原理.

命题目的:主要考查氯气溶于水后溶液的化学性质.

解题关键: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分子有氯分子、水分子、次氯酸分

子.氯气溶于水后Cl2 与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 HCl+HClO 其中HClO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错解剖析:有人对氯水与干燥氯气谁有漂白性分不清,氯气是没有

漂白性的,氯水或湿的氯气是利用了HClO 有很强的氧化性.

答案:C

2.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常含少量氯化氢气体,可以通过下列哪种

溶液除去

[ ]

A.饱和食盐水

B.烧碱溶液

C.浓硫酸

D.澄清石灰水

解析:在制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挥发出HCl 气体与新制氯气混在一起,

所以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因为氯气难溶于饱

和食盐水,但氯化氢(HCl)易溶于饱和食盐水即除去氯化氢气体.

命题目的:实验室制氯气,怎样才能收集到纯净氯气.

解题关键: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错解剖析:有人只考虑用碱溶液除去氯化氢,没有考虑到氯气也能

与碱溶液反应.

答案:A

3.在氯气与水反应中,水是

[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解析:判断一物质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要分析此物质在反应中有

没有得失电子(有没有化合价降低或升高),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

高)的原子或离子叫还原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原子或离子叫氧化

剂.

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H2O 既没有得电子也没有失电子(即各元素化

合价无变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命题目的: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解题关键:“剂”一般指物质而言.所以某物质中含有的原子或离

子的变化归纳为: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本身为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本身为氧化剂.

其次要清楚 Cl2 与H2O 反应的产物为HCl 和HClO.再分析各元素的

化合价有无变化,水在整个反应中各元素原子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即

得出水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错解剖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答案:D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质的是

[ ]

A.漂白粉

B.液氯

C.氯水

D.磷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 解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漂白粉是次氯酸钙(Ca(ClO)2)

和氯化钙(CaCl2)的混合物,磷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磷PCl3 和五氯化

磷PCl5 的混合物.问题主要是有的人搞不清“液氯”、“氯水”的概念.液

氯即纯净氯气冷却到-34.6℃所得到的液体.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在氯水

中存在着Cl2、H2O、HClO 等分子,故为混合物.

命题目的:考查纯净物及混合物的概念.【化学解题题典】

解题关键:①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化学解题题典】

构成的.②搞清液氯的成分,氯水的成分,各为什么.

答案:B

5.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

A.CuCl2

B.FeCl2

C.MgCl2

D.KCl

解析: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时氯原子获得电子,转变成

氯离子(Cl-).氯原子易结合电子的能力,还反映在它与具有可变化合价

的金属(如铁或铜)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化学解题题典】

命题目的: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的本质的体现.

解题关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表现为在反应中氯原子很容易得到

一个电子,成为负一价的氯离子. 这就是氯气具有强

氧化性的本质原因.所以氯气与铁或铜等变价金属反应时必把它们氧化

成高价状态.

错解剖析:氯气的基本性质没有掌握.

答案:B

6.在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时,经常采用向食盐里加浓硫酸的方法,使

用浓硫酸的理由

[ ]

A.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作用

B.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

C.因为浓硫酸具有氧化作用

D.因为浓硫酸是难挥发的高沸点酸

解析:制备HCl 气体的反应是利用浓H2SO4 是一种高沸点(约380℃)

难挥发性的酸,而HCl 是易挥发的气体.

命题目的: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挥发性的酸)为什么用浓硫酸的原理 (制备卤化氢气体的原理).

解题关键:制备氯化氢(卤化氢),都是用不挥发性酸(顺便提一点制

备HBr、HI 气体时不能用有强氧化性的浓H2SO4 来制取,而用没有强氧

化性的高沸点H3PO4 来制取).

错解剖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不好.

答案:D

7.下列微粒中只有还原性的是

[ ]

A.Cl-

B.Cl

C.H+

D.H2O

解析:还原性是指失电子,失电子的物质或微粒具有还原性.在上

述四种微粒中Cl-只能失电子.

命题目的:考查还原性的基本概念.

解题关键:一般非金属阴离子都有还原性,都能具有失电子的能力,

所以比较四种微粒可以马上得出答案.

错解剖析:弄不清阴离子有还原性还是阳离子有还原性.选 H+有还

原性的是还原性的基本概念没弄清楚.

答案:A

8.通过以下三个实验,确定下列物质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 ]

①Fe+CuCl2=FeCl2+Cu

②Cl2+2FeCl2=2 FeCl3

③Cu+2FeCl3=CuCl2+2FeCl2

A.CuCl2

B.FeCl2

C.FeCl3

D.Cl2解析:氧化剂是指得电子的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

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反应的通式为

在反应中的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具有氧化性,氧化性的强弱为:

氧化剂>氧化产物.

在反应中的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具有还原性,但还原性的强弱为:

还原剂>还原产物.

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出:氧化性(剂)

① CuCl2>FeCl2 ②Cl2>FeCl3

③FeCl3>CuCl2 所以 Cl2 的氧化性最强.

命题目的:考查如何判断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氧化性、还原

性的强弱.

解题关键: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反应中氧化剂

和氧化产物都具有氧化性,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反应中

的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另外还要会分析反应中,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解这类题就不

难了.

错解剖析:①不知此类题的判断原则因而不会分析.

②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判断有误从而造成选错.

③判断时要分析氧化剂得电子以后变成什么物质,该物质就是还原

产物.还原剂失电子以后变成的物质是氧化产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明白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分析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出错误.

答案:D

9.在一定条件下,KClO3 按下式发生反应:

2KClO3+I2=2KIO3+Cl2 由此可以判断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B.还原性I2>Cl2

C.非金属性I2>Cl2

D.氧化性KClO3>I2

解析: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原理分析,反应中各物质的作用:

此反应是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这类反应叫置换反应),所以A 排除.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I2>Cl2,所以B 排除,氧化剂的氧化性肯定大于

还原剂的氧化性,所以D 排除.根据卤素的单质F2、Cl2、Br2、I2 的非金

属性依次减弱判断C 是错误的.

命题目的:考查卤素单质化学性质及其规律.

解题关键: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规律为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是解此题的关键,马上判断出C 是错误的.

错解剖析:没有选 C 的原因是只看到题给的是置换反应,思维停留

在表面现象上,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错解的要害.

答案:C

10.已知浓硫酸与3 价铁离子都可以使铜氧化成2 价铜离子,浓硫

酸可使溴离子氧化成溴,铁与溴反应生成三溴化铁.根据以上事实,可 以确定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Br2、Fe3+、Cu2+、浓H2SO4

B.Cu2+、Fe3+、Br2、浓H2SO4

C.Fe3+、Cu2+、浓H2SO4、Br2

D.浓H2SO4、Br2、Fe3+、Cu2+

解析:由题中给的条件可以写出以下反应,

H SO Cu Cu H SO Cu

Fe Cu Cu Fe Cu

2 4

2+

2 4

2+

3+ 2+ 3+ 2+

+ → +⋯⋯ 氧化性: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 + ⋯⋯ 氧化性: >

氧化剂氧化产物

H SO Br Br H SO Br

Fe Br Fe Br Fe

2 4 2 2 4 2

2

3+

2

3+

+ → + ⋯⋯ 氧化性: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 + ⋯⋯ 氧化性: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由以上分析得出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Cu2+<Fe3+<Br2<浓H2SO4.

命题目的:考查氧化还原概念和判断氧化能力的强弱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利用上题讲的规律分析各反应中谁是氧化剂,谁是氧化 产物,从而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错解剖析: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理解不清楚.②题中排出氧化性由

弱到强的顺序,而有的人因为没有看清题目而错选了氧化性由强到弱的

D.

答案:B

11.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

2FeCl2+Cl2=2FeCl3

2KMnO 16 HCl 2KCl 2MnCl 8H O 5Cl 4 2 2 2 + = + + + ↑

化学解题题典(三)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完整版)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完整版)

策略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1、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

为从外界

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策略 2 物质的量方面试题的求解技巧

2、“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均要用到物质的量。在溶液方面,还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的分析。

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对于NO2方面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NO2与N2O4的平衡转换。

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量问题。

经典题:

例题1 :在100mL 0.10 mol·L-1的 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0.02 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

方法: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

捷径:题中n(Ag+)=0.1L×0.1mol·L—1=0.01 mol,n(Ba2+)=2.08g/208g·mol—1 = 0.01mol,n(Cl—)= 0.02 mol,n(Cu2+)=0.01mol,n(SO42—)= 0.01 mol,所以生成n(AgCl)=0.01mol,n(BaSO4)=0.01mol。生成AgCl、BaSO4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 0.02mol — 0.01mol = 0.01mol,Cu2+未参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所以C(Cu2+)= 0.05mol·L—1。以此正确的是B。

总结:这是集化学计算,实验现象描述为一体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但很有新意。

例题2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解题题典】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1 L 2 mol·L—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方法:根据题意对选项逐一化解。

捷径:A.在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22.4L液态辛烷物质的量要比1mol大得多,所以A选项错误。B.18g水为1mol水,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mol。C.NO2和N2O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的NO2和N2O4必然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46g NO2即为1mol NO2共含有3mol原子。D.n(NO3—)= 1L×2 mol/L×2 = 4 mol。以此不正确的为A。

总结:此类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热点题型,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要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二要理清微粒间的联系。

例题3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 所析出

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方法:从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分析。

捷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由于取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其中含水的质量不知道,无法推断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相同的温度,甲析出的质量大于乙,所以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故选D。

总结:有关溶解度方面的试题,在解题时既要考虑某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改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不能利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

策略 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

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

捷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氦的最外层为第一层,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

总结:此题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 例题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方法:采用分类归纳法。

捷径: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aA2、bB,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B;阴离子为cC3、++-dD-,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c<d,离子半径C>D。再将其综合分析,因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A<B<D<C。故正确答案为C。

化学解题题典(四)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方法及最新试题题典

2010届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方法及最新试题题典(按族分类)

一.金属部分:

[题眼归纳]

1.特征现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Mg3N2

2+3+2+-2-2-(3)有色溶液:Fe(浅绿色)、Fe(黄色)、Cu(蓝色)、MnO4(紫色)、CRO4(黄色)、Cr2O7

(橙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4)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空气红褐色[Fe(OH)3]

(5)既产生淡黄色沉淀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O3+2H=S↓+SO2↑+H2O (Na2S2O3 + H2SO4)

(6)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并产生淡黄色沉淀: 2FeCl3+H2S=2FeCl2+S↓+2HCl

(7) 通CO2变白色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浓苯酚钠、NaAlO2

2-+++

2.基本反应:

(1)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或沉淀:

2Na2H2O2NaOHH21单质 ○2F22H2O4HFO2

2Na2O22H2O4NaOHO2Mg3N23H2O3MgOH22NH32化合物 ○Al2S36H2O2AlOH33H2S

CaC2HOCaOHCH22222

2OCO32HCO3HCO2AlOH32H2O33双水解: Al与SHS H2SAlOH3○H2OAlOAlOH32

(2) 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①单质:Al、Si

②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如: Al3+ Al(OH)3 AlO2-

强酸气体B③A—

强碱气体C

(3) 置换反应:

①金属→金属1.金属盐金属盐

2.铝热反应

或H2OHH2活泼金属(Na、Mg、Fe)②金属→非金属 点燃2MgOC2MgCO2

(4)分解反应:

22KCl3O2 ①2KClO3MnO,

2CuO4NO2O22Cu(NO3)2②硝酸盐 2AgNO2Ag2NOO322

H2O电解H2O2(如电解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电解(3)电解反应:电解Al2O3熔融 AlO2

电解NaOHCl2H2NaCl溶液

(一)碱金属部分:

1.(07年岳阳模拟)A、B、C和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

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试确定A、B、C、D、

X各代表何种溶液.

2.(2000年高考)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物质A跟B反应生成物质E、F和G;物质C跟D反应生成物质I,某温度下该反应起始

和某时刻的反应混合物组成如右上表格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H

的分子式是

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06年天津高考)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

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

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

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E粒子

直径大小的范围:

(2)A、B、H的化学式:

A

,B ,H 。

(3)①H2O2分子的电子式:

②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

4.(06年北京高考)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

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

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 。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

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Ⅴ

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

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

式是 ,所需仪器装置是 (从上

图中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

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式量比

D的式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

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 写出X的电子式和G的

化学式X ,G 。

② 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H2O: ;

D+丙: 。

6.(07年全国卷Ⅰ)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

(二)镁、铝、铁、铜部分:

7.(02年广东高考)如图所示

已知: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1︰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请填空:

(1)甲是 ,乙是 。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8.(07年9月江苏南通调研)下图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溶液

中的水以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标出。A、E是空气中的两种主要成分,C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且和SiC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和原子数,J是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K是两性化合物。反应③、④、⑤用于工业中生产H。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4)B和SiC的纳米级复合粉末是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散热材料。反应①是科

学家研究开发制备该纳米级复合粉末的最新途径。已知B由Si及另外两种元素组成,且Si与另外两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9.(07年衡阳一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下图中的F是 .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和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每生成1摩D,同时生成 摩E.

10.(07年永州模拟)下表为周期表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化学解题题典(五)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方法及最新试题题典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方法(按族分类)

一.金属部分:

[方法归纳] 1.特征现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Mg3N2

(3)有色溶液:Fe(浅绿色)、Fe(黄色)、Cu(蓝色)、MnO4(紫色)、CRO4(黄色)、Cr2O7(橙色)

【化学解题题典】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4)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空气红褐色[Fe(OH)3]

(5)既产生淡黄色沉淀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O32-+2H+=S↓+SO2↑+H2O (Na2S2O3 + H2SO4) (6)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并产生淡黄色沉淀: 2FeCl3+H2S=2FeCl2+S↓+2HCl (7) 通CO2变白色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浓苯酚钠、NaAlO2

2+

3+

2+

-2-2-+

+

2.基本反应:

(1)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或沉淀: 1单质○

2Na2H2O2NaOHH22F22H2O4HFO2

2Na2O22H2O4NaOHO2

Mg3N23H2O3MgOH22NH3

2化合物 ○

Al2S36H2O2AlOH33H2S

CaC22H2OCaOH2C2H2

2O

CO32HCO3HCO2AlOH32

H2O3

HSH2SAlOH33双水解: Al与S ○

H2OAlOAlOH32





(2) 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①单质:Al、Si

②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如: Al Al(OH)3 AlO2

强酸

气体B

③A—

强碱

气体C

3+-

(3) 置换反应:

1.金属盐金属盐

①金属→金属

2.铝热反应

H或H2OH2活泼金属(Na、Mg、Fe)

②金属→非金属

点燃

2MgOC2MgCO2

(4)分解反应: ①2KClO

3

2

2KCl3O2

MnO,

2CuO4NO2O22Cu(NO3)2

②硝酸盐

2Ag2NO2O22AgNO3

H2O电解H2O2(如电解硫酸钠、氢氧化



(3)电解反应:电解Al2O3熔融电解AlO2

电解NaCl溶液NaOHCl2H2

钠溶液)

(一)碱金属部分:

1.(10年岳阳模拟)A、B、C和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试确定A、B、C、D、X各代表何种溶液.

2.(2011年高考)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物质A跟B反应生成物质E、F和G;物质C跟D反应生成物质I,某温度下该反应起始和某时刻的反应混合物组成如右上表格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1)物质H

的分子式是

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11年天津高考)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将D溶液滴入水中 可得到少许F为红褐色 沉淀。请回答

下列问题:

(1)红褐色沉淀F为: 。

(2)A、B、H的化学式:

A ,B ,H 。 (3)①H2O2分子的电子式:

②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10年北京高考)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 。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Ⅴ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

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所需仪器装置是

(从上

图中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式量比

D的式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 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 写出X的电子式和G的

化学式X ,G 。 ② 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H2O: ;

D+丙: 。

6.(12年全国卷Ⅰ)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二)镁、铝、铁、铜部分:

7.(12年广东高考)如图所示

已知: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1︰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请填空: (1)甲是 ,乙是 。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 8.(11年9月江苏南通调研)下图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溶液

中的水以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标出。A、E是空气中的两种主要成分,C是由两种

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且和SiC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和原子数,J是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K是两性化合物。反应③、④、⑤用于工业中生产H。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2;

(3)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

(4)B和SiC的纳米级复合粉末是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散热材料。反应①是科

学家研究开发制备该纳米级复合粉末的最新途径。已知B由Si及另外两种元素组成,且Si与另外两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式: 。

9.(11年衡阳一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化学解题题典相关热词搜索:高中化学解题题典 高中数学解题题典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化学解题题典”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化学解题题典"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412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