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2016-09-27 13:05:2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共7篇)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 jwc cqnu edu cn 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 jwc cqnu edu cn 更多校园信息,请关注>>>校园快讯>>> 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 jwc cqmu edu cn jwc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供大家学习参考。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一)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cqnu.edu.cn/

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cqnu.edu.cn/


更多校园信息,请关注>>>校园快讯>>>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二)
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cqmu.edu.cn/jwc/index.php

下面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


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jwc.cqmu.edu.cn/jwc/index.php


更多校园信息,请关注>>>校园快讯>>>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三)
重庆师范大学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学习及学籍管理

重庆师范大学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

学习及学籍管理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学籍管理

 课程管理

 成绩管理

 违纪处分

 毕业审核

一、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该项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均很强,学籍管理无小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参照教育部学生管理规定,我校制定了《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其相关内容如下:。

(一)学籍管理流程 新生电子注册—日常学籍管理(数据维护)—毕业生电子注册—备份存档

﹝、复、转、退﹞

新生电子注册是取得学籍的关键;日常学籍管理中学年注册和学籍异动是重要环节;毕业生电子注册是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必要条件。

(二)日常学籍管理

日常学籍管理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休、复、转、退。

具体而言:

1、休学分为:主动休学(个人原因)、被动休学(因病休学)。休学一般以一年为期,学生休学时间记入学生在校修读年限。休学学生应办理休学手续后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学生休学和保留学籍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必须办理保留学籍的相关手续,学校将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2、复学分为:按时复学、超时复学(退学处理)、提前复学(原则上不允许,学籍异动有困难)。

3、转专业与转学。

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转专业原则上限转一次,转专业在同一批次(段)的相同招生大类专业间进行。大概每年转专业的比例为转出专业人数的5%。报名条件如下:

▲我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在读的大一年级本科学生 ;

▲大一年级第一学期表现良好,未受过处分;

▲第一学期所选课程全部合格,且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

▲身心健康,符合有关专业体检要求;

▲自愿提出转专业申请。

转学:学生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但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的,可申请转学。 ▲因患病或确有特殊困难,无法在本校学习。其中,患病学生需提供经转出学校、拟转入学校指定医院检查证明;特殊困难一般指因家庭有特殊情况,确需学生本人就近照顾的,由学生提出申请,学生生源地所在村社、乡镇或社区、街道审核确认。

▲申请转学学生高考分数达到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该生生源地相应年份高考录取最低分数。

4、退学分为:主动退学、被动退学。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学,注销学籍。

▲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含参军服役年限)内未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

▲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未经请假批准而连续10个工作日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或一学期旷课累计60学时的。

▲超过22个工作日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本人申请退学的。

(三)修读辅修专业、攻读双专业

我校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攻读双专业,是指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或专业大类修读另外一个专业的课程,并达到相应的学分要求。教务处于每学年第2学期10周以前公布开设的各辅修专业、双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接受名额。凡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在完成第一学年主修专业规定学分,期末考核无不及格(不含补考合格),学有余力者可报名申请修读辅修专业或攻读双专业。

(四)特别提示

1、新生电子注册方面的问题 (3方面问题)

1)学生基本信息不准确(姓名、身份证号有误)

原因:高考后改姓名,办迁移时身份证出错等。

案例:

学生往往不重视信息核对(新生信息核对、在校生信息核对),到毕业时才发现姓名、身份证号有误,甚至是毕业后由于人事聘用、申报职称或者职位升迁等重要事情发生时才发现。最突出的是:2004届一位学生由于申报职称时才发现身份证号有误,通过信息追查发觉是高考报名时就存在错误,目前学信网暂未受理此事。

2)未按时报到注册,无学籍

案例:

2005年我校录取的一位新生(胡某某),当年急于出国留学,未报到,也未提出保留学籍,学校就未给予电子注册,后该生提出要求到校学习。按规定是不允许补注册,至今未得到允许。

3)每期开学不按时注册

学生每期注册;不注册,相应权益可能得不到保障。

2、复学中的问题

1)休学期满未按时复学——退学处理

在《学籍管理规定》中的:休学期满超过二十二个工作日(一个月)不复学则按退学处理;

案例:

2002级学生(蔡某某),2004年9月申请休学,2005年又申请休学一年,但该生2006年9月未提出复学,2006年11月,学校作退学处理,2007年4月该生提出复学,未获批准,主要原因是超时。当时该生在外务工,在应复学时又不愿意失去工作造成。

2)复学时审查不合格不予复学——退学处理

两方面原因:一是因病休学学生,复学时体检不合格,二是休学期间违背相关法律法规。

3、退学中的问题

从现行学籍管理规定来看应予退学,注销学籍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含服役年限)内未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

② 未经请假批准连续10个工作日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或一学期旷课累计60学时的。

③ 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④ 超过二十二个工作日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或休学期满后二十二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审查不合格的;

⑤ 本人申请退学的。

二、课程管理

(一)修读年限

本科标准学制为4年,学分制实行弹性修读年限,学生在校修读年限为3~6年。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不含服役年限)不应超过学校允许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学生必须在学校允许的在校最长年限内获得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二)课程要求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校开设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等。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应版块均作了具体要求。我校从2008级开始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修完培养方案的课程即可申请毕业。凡需提前毕业的学生,必须在前4个学期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所修学分原则上不得低于总学分的70%,须由本人于第4学期末提出申请,学校批准,方可编入高一年级修读余下课程(含实习与毕业论文),达到要求后办理提前毕业手续。

(三)课程修读

在校期间应根据自身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修读计划,课程修读分为:正常修读、重修与刷新考试。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学生(取消考试资格、无故缺考、考试违纪、作弊除外),可以

申请参加二次考核,仍不合格则可以申请重新学习;若选修课考核不合格,可以重选该门课程学习也可另选其它课程学习。如果所修课程合格,但自己对学习成绩不满意,可进行成绩刷新考试。成绩刷新考试是指学生对已获得学分的课程的成绩不满意,申请该课程的重新考试。学生可多次申请某门课程的考试,其成绩按最高一次记载。重修与刷新考试的选课、课程学习和正常修读一致。

(四)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应参加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对不按照要求参加学习或违反学习纪律者,按如下规定处理:

1.旷课受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一学期内,学生旷课学时达到下列情形者,给予相应处分:

(一)3次迟到计为旷课1学时;

(二)累计8—16学时者,给予警告处分;

(三)累计17—30学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四)累计31—39学时者,给予记过处分;

(五)累计达到40学时及以上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2.课程考核舞弊处理

除纪律处分外,课程记0分,课程重修;

课程考核违反规定分违纪和作弊两种情形给予纪律处分;

(1)学生课程考核违纪,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直至严重警告处分;学生课程考核作弊,视其情节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2)参加国家或重庆市组织的统一考试违纪舞弊者,按课程考核同等处理。

(3)凡定性为作弊者,按照学位授予条例,取消学位授予资格。

3.课程考核旷考处分

(1)第1次旷考,给予批评教育,在校学习期间累计2次旷考者,给予警告处分;

(2)一学期内2次旷考或在校学习期间累计3次旷考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视其态度决定是否给予重修机会;

(3)一学期内3次旷考或在校学习期间累计4次旷考者,给予记过处分;

(4)一学期内4次及以上旷考或在校学习期间累计5次及以上旷考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选课流程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学分绩点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之标准的一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四)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4、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它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五、简答题:

1、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③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

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六、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③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④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

⑤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

2、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①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它包含着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就很难说是“教育”。

②“灌输”片面强调个性社会化的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无条件的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而教育兼顾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两个方面。 ③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引导”、“促进”和“加速”的作用。“教育”与一组特殊的条件相联系,如明确的目的、精心选择的课程、有专门知识的教师、良好的校园环境等。

七、实例分析题:

有一位老师第一次当班主任,热情很高,班上工作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课余时间都耗到班上,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班上问题却成堆。后来,在老教师的指点下,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按教育规律办事,花在班上的时间比过去少了许多,班级工作却搞得井井有条。 请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这说明了一个班主任,工作光靠热情、整天忙忙碌碌,是劳而无功的。只有学习好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把工作搞好。

第二章 教育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3、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4、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5、负向教育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6、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功能,它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

7、教育的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五、简答题:

1、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个体发展功能 (2) 个体谋生功能 (3)个体享用功能

2、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

(4)促进政治民主化;(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1)外部社会因素 (2)教育产品自身素质

4、教育的经济功能如何体现?

(1)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2)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增长。

5、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6、教育功能的形成经过哪三个阶段?

(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2)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3)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7、教育为什么能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8、教育应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9、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1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六、问答题:

请联系实际,说说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七、实例分析题:

请运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下面的事件:

1、据统计,2002年8月某市中心人才市场举办了人才交流会9场,进场招聘单位407家,提供需求职位5000个(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500个,大专学历2000个,中专及中专以下2500个),进场参会个人

1.6万人次。从总体上来说,毕业生求职有点难,而大量的大专以下毕业生成为就业的难点。

2、2001年11月22日《人民网》报道:中国目前软件业对IT人才的需求是每年至少40万,可现在国内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只有约5万人,年缺35万人。

提示:既可以从教育功能的释放去分析,也可以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去分析。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3、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4、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

5、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

6、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各种结果。

五、简答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实现教育目的的策略有哪些?

(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

(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对待教育目的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如何正确理解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自身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

(2)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和谐与统一的关系。没有人的社会化及其发展,个体将难以适应社会并参与社会;没有人的个性化及其发展,个体的观念和行为将会千人一面,其才能和智慧难以充分自由地发挥。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也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六、问答题:

1、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

答: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说它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片面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人的素质的发展出现倾斜;说它们不能相互代替,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区别的。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所以,任何一育都是不可代替的。各育不可分割和不能相互代替,反映了它们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根据上述各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着重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其他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

2、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有哪些?当代阐述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价值取向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解题的思路):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与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问题。

七、实例分析:

陈毅同志曾做过生动的比喻,说:“一个飞行员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一起飞就飞到敌人那里去了,怎能让这样的人驾驶飞机呢?另一个飞行员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但技术不过硬,一起飞就被敌人打下来了,这样的飞行员有什么用呢?自然,一个体弱多病的人,连陆军尚且不够条件,就更谈不上当飞行员了。”

请谈谈你从这个比喻中悟出的道理。

提示:可从各育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谈。

第四章 教育制度【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4、终身教育 :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五、简答题:

1、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2、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哪些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六、问答题:联系当地实际分析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略)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五)
教务处2016年工作总结

教务处2016年工作总结

22016年,教务处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学校‚工作落实年‛为主线,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改进作风,强化师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道德修养水平

(一)着眼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四个全面‛网络学习培训活动。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组织教务处党员干部参加了全省干部‚学习贯彻‘四个全面’网络培训班‛,学习60个学时的主题课程,参加主题研讨,撰写研修论文,通过结业考试,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着眼教学管理工作作风的改进,有效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努力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三严三实‛作为自己修身做人、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准则,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着眼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建立,制定实施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与评估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教师的要求,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制定出台《陇东学院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办法》和《陇东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建立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考评机制,不断激励和促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着眼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开展教书育人评选活动。按照《陇东学院教书育人评选办法》,创新评选机制,在各学院综合评选推荐的基础上,通过教书育人事迹、说课两个环节的现场评比,认真组织开展2013—2014年度‚优秀教书育人奖‛评选活动,在各学院推荐的64名候选人中,共评出36名优秀教书育人教师,引导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系统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一)系统推进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工程。根据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计划,承担‚优化高校专业结构‛专项改革任务,以积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有效实施陇东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综合改革工程,新增油气储运工程、地理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3个专业,新申报生物制药、物联网工程、工程造价和金融工程4个专业,进一步扩大工科

及应用型专业,调整各专业招生数量,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信息工程学院申报的与微软公司合作的《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MOOC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高教司2015年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进展顺利。两次参加全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交流经验,促进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度转型发展。

(二)全面实施‚陇东学院教学改革工程‛。根据《陇东学院‚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2014年立项的22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其中实施期限为1年的8个项目较好地完成了预期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而结题,其他14个项目接受了中期检查并继续推进。经各学院申请,教务处审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新立2015年‚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7项,资助5.1万元。同时,对2013年立项和2012年申请延期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推进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三)着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程。在实地调研省内外7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制定出台《陇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构,构

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学科技能竞赛,实施大学创新创业‚苗子‛工程,有效建立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条件,努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三、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断深化‚本科标准+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一)按照‚本科标准+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属性和职业要求,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本科标准+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理念,启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通过制定修订意见,送交重庆师范大学等10所大学60余位专家审阅,召开外审专家意见反馈会,反复讨论修改,共修订印制50个专业55份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我校升本以来第五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系统修订工作,搭建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路径、方法等逐渐形成。

(二)按照‚本科标准‛的内涵要求,系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根据《陇东学院关于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意见》,重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编制了19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建立专业核心课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全校3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案、试卷、作业和课堂考勤集中进行检查。完成221门专业

核心课程的试题库建设,期末抽考专业核心课程41门。联合学校督导组,对各学院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项评估,总结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优点和不足,督促各学院和主讲教师高度重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三)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全面开拓职业能力培养途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表》,在与各学院反复沟通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路径、方法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汇编形成《陇东学院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指南》,初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计划,指导各学院全力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四、突出质量,重视效益,持续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一)突出示范效应,系统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大检查。本着‚以查促建,以查再建‛的目的,提出检查内容,明确检查标准,对我校升本以来申报成功的所有国家及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进行大检查。通过对各个项目的逐一检查,完善了资料,健全了网站,更新了内容,促进了教学,提高了质量,汇编形成《陇东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集》,系统总结了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突出了示范效应,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六)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百科名片

重庆师范大学校徽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校园面积 2804 亩, 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26万册,全日制本专科生20000余人,在校研究生2000余人。学校现有17个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中文名: 重庆师范大学

Chong Qing Normal 知名校友:马志明 刘学普 谭力等 外文名: University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

简称: 重庆师大 重师 CQNU 政治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主要院系: 校训: 厚德 笃学 砺志 创新 学院等

创办时间:1954年 硕士点: 86个

类别: 公立大学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学校类型:师范 重师精神:自强不息、躬行师道

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现任校长:周泽扬

目录

学校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理念

精神

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

领导班子

教学设置

学院设置

师资力量

教学成果

附录

校友

历任领导

虎溪校区

近年重庆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学校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理念

精神

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

领导班子

教学设置

学院设置

师资力量

教学成果

附录

校友

历任领导

虎溪校区

近年重庆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概述

重庆师范大学校徽

重庆师范大学环境设施照片(20张)

重庆师范大学,英文校名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以师范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建校于1954年,隶属重庆市政府管理,校本部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4年,学校建校,校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校门题字:郭沫若

1960年,四川省委将学校升为“重庆师范学院”,郭沫若同志为重庆师范学院题写了校牌。建院后,学校迅速发展。

1962年,为积极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四川省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调整,又将学校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将成都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重庆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恢复为“重庆师范学院”。从此,学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基本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3年4月,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成功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学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院系为办学主体”的办学思路,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创建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

历经50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立教无类,育师有道,构建完备教师教育体系,

重庆师范大学内景(5张)

矢志服务巴蜀基础教育”和“修己达德,朋辈互喻,推行‘五自’教育,熔铸学生优秀特质”的鲜明特色。当前,学校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力求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践行“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立足

重庆、面向西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多渠道服务社会,不断提高办

学水平,现已发展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

精神

自强不息躬行师道

立教无类 以文化人

校训

厚德 笃学 砺志 创新

校风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风

博学敬业 为人师表

学风

勤学善思 求是致用重师核心价值理念

重师精神:自强不息 躬行师道 重师校训:厚德笃学 砺志创新

办学理念:立教无类 以文化人 重师校风: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重师教风:博学敬业 为人师表 重师学风:勤学善思 求是致用

重师精神:自强不息 躬行师道

自强不息 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寓意自我砥砺,坚持不懈,奋斗不止。该校自创立至今,虽几经更迭,多历沉浮,然秉持从教为师之天职,不等不靠,锐意进取,深受社会好评。

躬行师道 《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朱熹《朱子语类》又云:“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实以为民先。”既强调严格要求自己,三省吾身,检点提炼,也重于践行,以身作则,为楷为模。50余年来,该校始终高举教师教育大旗,在曲折中抱定坚持,在改革中臻于完善。【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自强不息,躬行师道”既是该校历史经验之总和,亦是该校未来发展之期冀。

重师校训:厚德 笃学 砺志 创新

厚德 语出《易经·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意即以德为厚,强调通过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该校把“厚德”放在校训的首位,旨在强调“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凸显“教人先自教,正人先正己”的为师之道,进一步体现学校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师生员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笃学 语见《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意为专心好学。“笃学”强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体现学校倡导追求真知,加强学术,通过认真学习,丰富理论,扎实基础,提高师能。

砺志 意即磨砺意志,砥砺人生。人之于世,必逢各种际遇,只有保持“胜不骄,败不馁”之信念,不断磨练,才能在逆境中奋起,在顺境中笃行,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砺志”是重师人的必修课,也是重师人自强不息、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的动力。

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必经之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必要的知识,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构成了创新“三要素”。创新,是重师人优良的传统,也是重师人不渝的追求。

“厚德、笃学、砺志、创新”是重师人的整体自我勉励和追求,也是时代和人民赋予重师人的责任和使命。

办学理念:立教无类 以文化人

立教 主要意旨为“示人轨范以教之”,树立教化,进行教育。《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诏》有云:“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又《书·序》:“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该校办学之本质,正在于示人轨范以教之;其次,“示人轨范”亦

有注重办学方式之意。

无类 意蕴有二:教育对象无类,教育内容方式亦无类,典出《论语·卫灵公》:“有教无类”。“无类”乃该校办学特色之所据:其一,教育对象面向城乡,综合一体,紧扣改革大势;其二,办学类型不断拓展,诸如华文教育、特殊教育等;其三,契合该校综合之特性。

以文化人 早在《易经·贲卦》之《彖传》中,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语。本意主要是指用礼仪、风俗、典籍等,以教化天下苍生。从学校的社会功能和发展定位来看,“以文化人”强调通过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展现学校的良好形象,发挥学校的“教育母机”作用,倡扬社会风尚,引领先进文化。从办学和育人层面来看,“以文化人”既主张“润物细无声”式的浸育和濡染,更强调以不断更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化人,以勇于创新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激励人,以关注民生、兼善天下的学养和胸怀造就人;既是师生铸塑高尚德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建立千秋功业的坚实基础。

“立教无类,以文化人”,彰显“以人为本”之理念,突出“不拘一格,潜移默化”之方略。 重师校风: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名言。强调德才并举,知行合一,乃教师教育内涵之精辟阐述,亦高师院校办学性质与特征之高度凝炼。

为师之“高学”不惟知识、技能,亦涵括获取知识、技能之途径、方法;为范之“正身”,既指形象、表率,也关乎社会责任之凛然承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挺立一校之风,惠及万千生民。

重师教风:博学敬业 为人师表

博学 《论语·子罕》:“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更有《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意是指学识渊博,知多见广。为师之“博学”强调“师从师出”,教会学生明事辩理,既敏于博学之思,亦通晓博学之途。

敬业 《礼记·学记》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这里的“敬业”主要指的是专心致志于学习;又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指忠于一事,心无旁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专门撰有《敬业与乐业》一文,透析“敬业”。而我们所说的“敬业”更强调责任心,要求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尊重教师职业。

为人师表 语出《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意指在学问人品诸方面做出榜样。“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时时树立教师形象,处处体现表率作用。 “博学敬业,为人师表”,既是该校教师之实绩,同时也是该校教师之追求。爱教乐教,以表率之言行,促学生之成长。

重师学风:勤学善思 求是致用

学生之所学不惟知识,更在方法与思路,“授人以鱼,弗如授人以渔”。在抱持勤奋态度的同时,要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做到学与思的统合,力求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求是”即求真,“致用”即实践,亦即“尽其所用”。《易经·系辞》:“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寓意人才当以为天下服务为己利,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让知识和能力产生最大效应。

重师学子应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典,努力做到寻求真理与务实践行相结合,掌握专业知识与熟悉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活跃校园与服务基层相结合。

“勤学善思,求是致用”,既是该校学子既有之风范,亦为该校学子学习之法则。知行相和,遂为杰才。

编辑本段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 邓卓明

校长、党委副书记 周泽扬

党委副书记 龚燕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七)
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对课程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立重庆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专项计划(以下简称“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条 为规范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3‟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的精神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07年度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渝教高„2007‟23号)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 校级精品课程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建设、保证质量、增强优势、形成特色、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学校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学院成立相关领导和教授组成的课程指导小组指导本单位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第五条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采用项目管理和课程组长负责制的方式进行运作。

学校由教务处统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和管理办法,组织申报、专家评审、立项,经费管理和检查验收等。

各学院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校级精品课程组长作为本课程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课程的建设工作。

第三章 申报与立项

第五条 申报范围 学校正式批准的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必修课课程。包括通识基础课类、学科基础课类和专业课类课程,且已连续开设 3年以上课程均属申报范围。基础条件好、整体实力强的专业,若干门学科内容相近的课程可以整合为课程群申报。

学校可根据上述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原则和课程建设规划,确定每年度的具体申报范围。

第六条 申报条件 凡申报校级精品课程,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师资力量较强。课程组教师数量合适、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高。原则上课程组中主讲教师比例不低于85%,实验教学内容较重的课程其课程组教师中应配备一定的实验指导教师。

课程组长应具有高级职称,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实际承担教学工作,组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能力较强。

2.课程建设基础较好,课程内容体系科学,教学文件、文档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课程考核办法等资料齐全;重视教材建设,所选用的出版教材或自编教材水平高,拥有引进或自编的课程所需相关教学参考资料;重视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编制的课件和相关媒体教学资料先进适用,具备主要课程内容上网和资源共享的条件。

3.重视教学改革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教改成果,实际教学应用后对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发挥了实质性促进作用。课程组成员承担有教改研究项目和发表一定数量教研论文或其他形式的教改成果。

第七条 申报及立项程序

校级精品课程每年申报一次,一般在 4月至5月进行。校级精品课申报、立项程序主要包括课程组教师申请、学院组织评审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候选名单公示、批准立项等环节。

1.教师申请:课程组长填报《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申请表》,并按规定提交相关附件材料。

2.学院初审推荐:学院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初审,按学校统一要求提交书面推荐意见和报送相关材料。

3.学校专家评审:教务处负责对学院推荐申报课程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

4.公示及立项:学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候选课程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者,经校领导批准后正式立项建设。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七条 被批准的校级精品课程须填报《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任务书》,作为建设实施、检查和验收的依据。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

第八条 在建设期间,课程组长应依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任务书中的任务,认真组织各项建设工作,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同时,负责上网课程内容资料的日常维护和更新。

第九条 加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管理,教务处采取日常抽查和每年年底全面集中检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推广建设经验和教改成果。课程组长需按照统一要求,提交书面年度进展报告,接受检查监督。

第十条 建设期间,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任务书中所列的建设任

务原则上不做变动。确需调整建设内容者,由课程组长提出书面变动理由和具体变动内容,经所在学院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查备案。未经审查同意,私自变动的任务内容不作为检查验收依据。

第十一条 相关学院应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条件,做好管理服务,促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水平,取得实际成效。

第十二条 对组织建设工作不力,不能完成预期建设任务者,学校将撤销立项,追回经费。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学校划拨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属于学校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该专项经费只准用于与课程建设业务相关的开支,如课程改革调研、教学资料、小件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计算机软件、媒体课件、题库数据库等。凡购置单台仪器设备经费值达到固定资产标准者,按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和采购程序办理。严格控制差旅费支出。

第十四条 校级精品课程的经费列入学校专项经费预算,教务处根据建设任务和预算确定经费划拨方案,商财务处并报经校领导批准后实施。校级精品课程的经费标准按建设任务所需确定和划拨,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定数量的配套经费予以支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市级精品课程由学校根据国拨经费额度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

第十五条 校级精品课程的经费(含国家、市级精品课程学校配套经费)由课程负责人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范围,本着“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厉行节约、提高效益”的原则安排使用,并严格财务监管,按照学校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报账。一次开支2000元以下由所在学院负责人审核签字,一次开支2000元以上由教务处负责人审核签字。

第六章 验收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十六条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期满后,由课程组长提交《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验收报告》及相关附件材料,经所在学院审查后以学院为单位集中向学校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结论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于验收结论为优秀的课程,优先推荐申报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将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并取消其申请下一轮校级精品课程的资格。

第十七条 各级精品课程建设所形成的一切成果均为职务成果,学校拥有所有权(国家、市级精品课程的知识产权权属按其规定执行)和使用权。各级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师生免费开放,课程组长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教务处进行解释。原办法同时废止,未尽事宜另行规定。

附件:1.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任务书

2.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年度建设报告表

3.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验收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重庆大学老教务系统 重庆理工大学教务系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重庆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登录"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88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