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2016-10-13 09:18: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共6篇)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分开整理2010-2015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对比命题点:物理学史、科学方法14年、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第一篇:《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分开整理2010-2015年》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对比

命题点:物理学史、科学方法

14年、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

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

13年\14、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撤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具有惯性

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C

12年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D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10年 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09年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命题点:运动学

1

13年、19、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 ,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 ,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BC

08年 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D ) A. t′=t1 ,d=S

11t1,dS 2411

C. t′t1,dS

2213

D. t′=t1,dS

24

B. t′=

07年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

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命题点:受力分析

14年、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

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 A.一定升高 C.保持不变

B.一定降低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2年 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

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B )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2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10年 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 )

11

B.2

210年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 ) A.

F2F1FF1FF1FF1

B.2 C.2 D.2

l2l1l2l1l2l1l2l1

07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行星的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遵循不同的规律 B.物体在转弯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月球绕地球运动时受到地球的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命题点:牛顿运动定律

15年、20.如图(a),一物块在t =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0、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13年、21、 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 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 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问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 在0.4~0.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答案:AC

3

11年 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BD )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11年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 = 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 )

09年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BC)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08年 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命题点:曲线运动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

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 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 h。不计 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在某范围内, 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的最大 取值范围是

D

14年、20.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4

'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 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

kg

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2l

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2kg

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3l

D.当=

12年 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BD )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命题点:功和能

(15年)17.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

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 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1

A.W= 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21

B.W> 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

2

1

C.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21

D.W< 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2

11年 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10年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D ) 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2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09年 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

5

第二篇:《2010—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1高考物理新课标卷解析汇编逐题解析》

1

2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3

4

5

第三篇:《201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新课标一)》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物理试题及答案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 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 D.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

15.如图,直线a、b和c、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Q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φN、φP、φP。一电子有

M点分别运动到N点和P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A.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Q B.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N

C.若电子有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 D.若电子有P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

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则

11 B. U22V,k 9911

C. U66V,k D. U22V,k

33

A. U66V,k

17.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

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客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1

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 WmgR,质22

点不能到达Q点

1

mgR,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21

D. WmgR,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2

C. W

18.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1和L2,中间球网高度为h.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

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

射速率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vLA.

B.

C.

vv

D.

v

19. 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

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

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

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在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ν-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ν0,ν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现在月球表面的附近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再离月面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x10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大约为9.8m/s,则此探测器 A 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m/s

B悬停时受到 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x10N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22.(6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m)。 完成下列填空:

(1) 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

数为1.00kg;

(2) 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

(b)所示,该示数为_____kg;

(3) 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

2

大小为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3.(9分)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

33

表量程为10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求出R1

Ω,R2

 Ω。

(2) 现用—量程为3mA、内阻为150Ω的标准

A对改装电表的3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1.5、2.0

2.5

3.0mA。电池电流表○

的电动势为1.5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 阻值分别为300Ω和1000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Ω和3000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 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 Ω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 )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

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 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 (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

24.(12分) 如图,一长为10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Ω。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0.3cm,重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

/

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

(b)所示。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2)(10分)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m12.50kg,横截面积为s180.0cm,小活塞的质量为m21.50kg,横截面积为s240.0cm;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l40.0cm,气缸外大气压强为p1.00105Pa,温度为T303K。初始时

2

2

l

, 2

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495k,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

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

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m/s, 求(i)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

ii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2

34【物理—选修3-4】(15分)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布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x2相比x1 x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m,测得第一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2)(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25c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求(i)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

(ii)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

35.【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制电压u0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

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 ,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 。 (2)(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

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答案

14、【答案】

D

考点: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偏转 1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电子带负电荷,从M到N和P做功相等,说明电势差相等,即N和P的电势相等,匀强电场中等势线为平行的直线,所以NP和MQ分别是两条等势线,从M到N,电场力对负电荷做负功,说明MQ为高电势,NP为低电势。所以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线内,但是MN,选项A错,B对。若电子从M点运动到Q点,初末位置电势相等,电场力不做功,选项C错。电子作为负电荷从P到Q即从低电势到高电势,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选项D错。 考点:静电场 16、【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原副线圈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根据副线圈负载电阻的电压u,可知副线圈电压为u,原线圈电压为3u,副线圈电流I圈输入电压220v3u

uu,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成反比,所以原线圈电流I1,那么原线R3R

u

R,整理可得u66v;原副线圈电阻消耗的功率根据pI2R,电阻相等,3R

1

电流为1:3,可得功率比为1:9,k,对照选项A对。

9

考点:变压器 17【答案】

C

考点:功能关系 18、【答案】

D

第四篇:《2010-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课标卷物理选修3-5试题汇编》

2010-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课标卷物理选修3-5试题汇编

【2010全国】34.[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v0<v1 B.v3v2v1 C.v0v1v2v3 D.111 v1v2v3

(2)(10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2011全国】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2)(9分)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2012全国】35.【物理——选修3-5】(15分)

(1)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12H+13H→24He+x,

234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3.0161 u、4.0026 1H、1H、2He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 u、

u和1.0087 u;1 u=931.5 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MeV(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如图,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

(ⅰ)两球a、b的质量之比;

(ⅱ)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2013全国·Ⅰ】35.[物理——选修3-5](15分)

(1)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2713Al上,产生如下核反应:

27p+13Al→X+n

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 ________.

(2)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 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2013全国·Ⅱ】35.[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208C.铯原子核 (133 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 82Pb)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35. 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2014全国·Ⅰ】35.[物理——选修3-5]

(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 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 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1)B球第一次到过地面时的速度;

(2)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2014全国·Ⅱ】[物理——选修3-5]

(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________.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2)现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a)

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b)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碰前总动量

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2015全国·Ⅰ】[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制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 ,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 。

(2)(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

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2015全国·Ⅱ】[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2)(10分)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i)滑块a、b的质量之比;

(ii)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第五篇:《2010-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一课标卷双向细目表》

2010-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一/课标卷)双向细目表

华安一中 童秀平

2010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一/课标卷)双向细目表

2011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一/课标卷)双向细目表

第六篇:《2010-1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课标卷物理选修3-5试题汇编》

2010-1015年全国高考理综课标卷物理选修3-5试题汇编

【2010全国】34.[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ⅱ)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v B.v1110<v1 3v2v1 C.v0v1v2v3 D.vv

12v3

(2)(10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2011全国】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

(2)(9分)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2012全国】35.【物理——选修3-5】(15分)

(1)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12H+13H→24He+x,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12H、13H、24He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2.0141 u、3.0161 u、4.0026 u和1.0087 u;1 u=931.5 MeV/c2,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是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MeV(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如图,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

(ⅰ)两球a、b的质量之比;

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2013全国·Ⅰ】35.[物理——选修3-5](15分) (1)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2713Al上,产生如下核反应:

p+27

13Al→X+n

式中p代表质子,n代表中子,X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 ________.

(2)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 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μ,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2013全国·Ⅱ】35.[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

C.铯原子核 (133 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2Pb)的结合能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35. 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2014全国·Ⅰ】35.[物理——选修3-5] (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 m,(b)

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 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B=3mA,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

(1)B球第一次到过地面时的速度; (2)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2014全国·Ⅱ】[物理——选修3-5]

(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________.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2)现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a)

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

×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

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2015全国·Ⅰ】[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制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 ,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 。

(2)(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B、C之间。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都为M,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和M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只与B、C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2015全国·Ⅱ】[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2)(10分)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i)滑块a、b的质量之比;

(ii)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5年天津物理高考题 2010年海南高考物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物理2010到2015年高考选修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838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