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016-11-11 09:26: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共9篇)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最近最为被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就应弄清楚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学。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高级心理特征的产生,是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而心理学(英文...

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一篇

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分析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最近最为被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么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就应弄清楚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学。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高级心理特征的产生,是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而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以前总以为:“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经过老师的介绍才明白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研究心理学需要多种方法,而在心理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1)实验法,(2)观察法,(3)测验法,(4)模拟法,(5)个案法。一般的有轻度心理问题患者,心理医生会采用与他对话的方式,但是较严重的患者就必须药物与对话沟通相结合。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常见表现有以下这些:

1、强迫症状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 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如锁门后总想是否真的把门锁上, 投信后总是怀疑是否将信投错了信箱; 经常出现某种难以控制的不必要要的担心, 担心自己精神失常, 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出现违法行为等。

2、焦虑倾向

是一种病理性焦虑反应, 其焦虑反应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 其紧张、焦虑的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主观感受为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恐惧、紧张、坐立不安、心烦意乱、焦躁易怒、入睡困难。躯体症状为心悸、心慌、气短、多汗、恶心、手指震颤, 阵发性发冷或发热等。

3、抑郁症

是指以持久的抑郁情绪为特征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以下症状: 自觉压抑、沮丧、情绪低落、忧伤、苦闷、郁郁寡欢、失望、对外界一切事物兴趣索然、情绪易激惹等; 自我评估下降, 自我贬低、自我蔑视、夸大自己缺点、认为自己无学识、无能力、无用处, 感到活着空虑、有想死念头等; 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视同学、亲友为路人, 不愿打招呼, 但被动接触良好。

4、敌对倾向

其表现为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 常与人争吵, 总觉得别人在占自己便宜, 在背后议论自己, 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这些学生往往人际关系不好, 很难与他人合作。

5、适应不良

这类问题在新入学的学生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如不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 不愿与同学交往,

谁都瞧不起, 本来远离家人渴望被理解, 但又封闭自己, 自我孤独。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 无所适从, 对学习失去兴趣、听课不用心, 学习成绩下降,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此外还有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神经衰弱等等。上述种种现象, 如果处理不当, 其后果是严重的。有资料显示, 过去导致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传染病, 如结核、肝炎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 注意追踪了解,根据其表现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 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6、网络综合症:随着自主支配时间的增多,也因为学习的盲目性,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突然放松的学习环境下,开始用上网来填充自己的大学生活。网络,这个难以分清对错的事儿,现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的首选,青年学生更是网络的忠实用户。可以说,上网是不少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会迷恋虚幻的网络世界。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熟期,且行动比较自由,自制性和自律性又稍逊于成年人。若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必然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正常的与人交往。目前上网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补考、留级乃至退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络综合症是指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

网上持续聊天、打游戏、浏览, 以至损害身体健康, 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患者初期对网络产生精神依赖, 之后就发展为身体依赖, 出现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消化不良、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焦躁不安等症状。长时间上网可诱发心血管疾病, 免疫功能降低。

刚进学校时在新生见面会上,我们辅导员就给我们一个警钟,让我们把带来的电脑带回去或者上交给她。她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之前她带了一个学长,在高考时由于一些失误本来可以进北大清华的,最后却来到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进入大学后,他就觉得自己是可以去清华北大人,来到江南大学就可以不用学也比别人强,于是乎就整日不学习,最后沉迷于网络,一蹶不振。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还有他的父母亲一直都没有放弃他,一直鼓励他,希望他能振作,但最后这位学长还是没能振作起来。一个人才就这样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7、缺乏理性的恋爱观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当然渴望去尝试,这是人之常情。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现在的年轻人心里还不成熟,有的对待这个问题极不认真,权当儿戏;有的则“爱得死去活来”影响到正常生活。其次,恋人之间在公共场合的动作或行为过于亲密。如今,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情侣公然拥抱,接吻,这不仅给其他人造成影响,影响大家的工作好学习。其实就说我们苑吧!每天晚上我们苑门口的情侣是最多的,不管我们在那里忘情地亲热着,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起来,相反地他们却毫无顾忌,真的是让我们很无奈。

8、大学生自杀问题

大学生自杀问题一般是由于情感问题、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问题等造成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的恋爱观,一经感情上的挫折,就容易冲动,进而产生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想法。而也有很多学生在大学里是书呆子的,这些人对自己在学业上有很高的要求。长期被这种压力笼罩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的时候由于没有能及时疏通可能就会酿成悲剧。就业压力、经济问题等等也是在这种类似的影响下,让人们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其实以上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比如说我吧。之前进入大学时很有斗志,虽然也是高考失误进入食品学院,但是我很快调整了心情,充满了斗志。不过一进入大学,我就失望起来。去参加了很多面试,不过却遭遇了黑幕,使我被无情地刷下来,这让我很受挫。接着我便重新找到了定位,我就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吧,本来食品学院就比较注重学习。一进入大学,我发现不论是什么大学,都会有很多的人才。学习上压力也十分大,不过对于我来说那点压力也是我可以承受的,我将它变为动力。现在对于

我来说最大的问题也许是缺乏交流、有很多焦虑的倾向。自从大一下期带了电脑后就有点沉迷其中,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人交流,一有时间就会上上网。其实我上网不喜欢聊天,就是搜搜音乐,发掘一些新的音乐,与自己喜欢的音乐在一起,渐渐地就不愿意出门,变成了十足的宅女。前段时间发现自己身体上有些不适便去了医院。医生问我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后,就直接说我是不愿出去运动,免疫力下降,再加上经常坐在电脑面前,引发了植物性神经炎,他说这种病在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常见。而且我觉得由于长期宅着,变得越发焦虑起来,担心起很多事情了。有的事其实不用我操心,但是我却会因为那些不相干的事变的忧虑。逐渐地,好像把自己封闭起来,有时出现在很多人面前变得很不适应,有些害羞,不愿意表现自己了,十分不自信,这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了解到原来很多这些症状都是心理问题。我的父母我小时候离异了,由于这个事情我从小就很成熟,虽然年龄很小却想得很多,也很在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因该说比别人更敏感一些吧。有一次看了一篇关于离异家庭小孩的调查,发现了很多在离异家庭成长的小孩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当然我觉得自己应该或多或少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很多时候很没有安全感,觉得害怕跟人沟通,产生了自卑心理,现在这种自卑心理有被放大。 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有查一些资料。首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预防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 措施。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如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际 关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环境,加快人格成熟,将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找一些学心理的老师多沟通,参加一些大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还有可以多参与学校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远离家乡的我们尽快融入陌生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思想意识,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体验成功与自信,挫折与进取等多种情绪,从而能较客观地认知自己。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人民,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调整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一句话自己的心理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不要等到已经产生心理问题了才去重视她,平时就得多关注自己,不要让自己陷于极度的郁闷当中,时常让自己产生积极的情绪。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喜欢上自己,变更活泼一点。这些种种都是可以让自己不会陷入心理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食品学院:食科0902袁玲

参考文献:

[ 1 ]汪选合,江长华. 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 科教论坛, 2008, (7) .

[ 2 ]潘建华. 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铜陵学院学报, 2008, (5) .

[ 3 ]王登峰. 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 心理世界, 2001,( 7)

[ 4 蔡则环. 淮阳地区大学生精神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篇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

【2】 和矛盾。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

【3】课题。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

为了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而随波逐流。江苏科技大学对江苏部分高校

【4】 在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人际交往压力的同学占到39.1%。

(三)恋爱问题

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尤其关注的自身问题。恋爱问题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不能协调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情感破裂产生的报复心理以及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态度、行为和方式上存在以下特点:一是自主性强;二是注重感情;三是

【5】 比较注重形式有些表面化;四是不稳定性;五是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处于青年中期,性发育成熟是其主要特征,恋爱与性的问题不可避免。但是,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的青春期教育不够,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感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时将导致心理障碍,如恋物癖等。总的来说,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恋爱带有功利性或者占有欲,一些同学恋爱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空虚和寂寞,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大学生对恋爱中问题的判断。有的同学将恋爱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部分,把失恋看做极为重要的生活事件,在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受到严重干扰和打击。

(四)贫困问题

【5】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有5%-7%是特困生。大

量的事实及研究表明贫困生在大学里的生活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家庭的窘境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转化为以金钱为唯一标准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这加剧了大学生

【7】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最终导致心理失衡。贫困易使大学生的内心极

为敏感,与人交往时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心理严重,过度揣摩和猜测别人的言行。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渴望,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人交流。久而久之,这种矛盾心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在低年级大学生中表现得比较突出。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新生居住在一起,各自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学习经历、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进入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会面临全面的协调与适应,再加上当代大学生普遍的独立生活能力弱,所以,适应问题广泛存在。较为常见的是对于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期对大学充满了幻想,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其实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怀念高中生活。此外,虽然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大家的水平相当,许多同学因为害怕竞争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还有一些同学因为失去了高中时期被老师奉为掌上明珠的特殊待遇,而倍感失落。甚至,一些同学看到班上、院里有些许多才多艺、能力又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表现得尤为自卑。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以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到宿舍的集体生活,感到有强烈的孤独感。以致整日心情低落,不愿与同学来往,长此以往会越来越孤独,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六)择业问题

择业问题主要表现在高年级同学中。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希望毕业后找一份自己喜欢而又体面的工作,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诸多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

的了解和接触较少,根本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其次,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傲心理严重,在择业时表现的狂妄、自大,对自己职业选择的预想过高,不能正视择业的客观环境和自己的实力,一旦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过大就会难以接受,而苦闷、抑郁。还有许多同学是害怕竞争,自卑心理严重,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表现为害怕进人才市场,应聘时过度紧张等,而产生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东西方价值和伦理观念碰撞、冲突,大学生群体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学习任务艰巨,就业难度日趋增大,这些压力与困惑不同程度的威胁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

【8】健康。一方面大学生特殊生理发育阶段使得大学生心理变化激烈,容易动荡、情绪不稳定。另一方面,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国家大事、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波动。目前,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等各种不良社会现象以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都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变化都在挑战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就会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信仰缺失、价值观念动荡使得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什么才是幸福,从而产生焦虑不安,诱发心理问题。此外,网络的发展,使得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寻找在现实的世界中得不到的满足感。部分大学生发展成为对网络的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神恍惚,有异常的行为和举止。

(二)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表现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和教育程度不够。有调查显示,北京52.2%的高校至今没有设立心理咨询的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认为是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还有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学生求助无门。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的机构,但是参与咨询的教师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尚欠缺,难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对症下药的处方。此外,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不良的家庭教育或教育环境会为孩子的不良心理埋下种子。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诸多隐患。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研究表明,中国有70%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的家长则对孩子采取严厉的惩罚、打、骂的措施。这些教育方式都是不恰当的,过分保护,往往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以自己为出发点,不能理解他人,斤斤计较,不会包容;独立生活能力差,遇到困难时不能做出与其年龄相适的选择。凡此种种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使得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宿舍生活和学习方面处处碰壁,从而诱发心理问题。过分监督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遇事小心谨慎,胆怯、唯喏,害怕表现得不好令父母失望。而简单、粗放的打、骂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孤僻、充满偏见,具有暴力倾向,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极为不利。

(四)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特殊的生理发育期、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意志薄弱等。大

学生特殊的生理发育阶段使得他们普遍没有形成对自己的准确认知,表现为认知片面,对自己缺乏全面准确的评价,过分自信或自卑。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也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全面的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有某一诱发因素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和看法。现代许多大学生成长经历单一,缺乏挫折教育或者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将心理问题神秘化,认为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无异。许多同学有了问题就讳疾忌医,更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三、思考与对策分析

(一)改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绿色网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学校应综合各方力量,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管理,设置网络屏障,努力打造绿色网络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使同学们认识到网络世界也和现实世界一样是有约束、讲道德的,不能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二)建立一支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一方面高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设置专门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理性因素在其价值判断中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避免语言或行为过激、片面认知等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注重心理卫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心。改善大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心理疾病与一般疾病一样是人之常情,没有那么可怕和神秘,大学生要学会正是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不能对别人的问题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另一方面,家长应摒弃不合理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注,争做孩子心灵的导师。

(三)通过有针对性地指导,提升其适应力

首先,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关心和疏导。大一新生初来学校,各方面都不适应也不熟悉,正是最需要老师关心、指导的时候。各大学应针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认真对待新生要求。向他们细心讲解大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建立切实的人生规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其次,家长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注,经常打电话沟通、了解。此外,大学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信息指导课,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市场需求作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同时,要提高学生的适应力,即能够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合理调整。对于所学非所爱的学生的人生方向的选择,教师应作出积极有效地引导,带领他们尽快适应这种生活,重新选择专业或跨专业考研等。

(四)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

各高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老师,针对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新的心理问题,改进心理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咨询的作用。

(五)建立大学生自助互助机制

当代大学生要学会自己调适心理,形成一套自身内部教育机制。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就是“助人自助”,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都有通过有效途径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自助水平的过程。较高的心理自助水平是学生学习、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 也是其

未来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高校不但要构建大学生心理自助机制, 而且“应着力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让大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

【9】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心理互助既可以给予学生自助实践的机会,同时,同辈群体更容易交流和沟通,增强彼此信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龚晓会.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维护[J].河北建筑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25 [2]秦维红.心理教育.2011.02 总第559期

[3]郭晓平.心理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分析[J].2011.2 88—93

[4]李争红.教育理论研究[J].2010.5 277-278

[5]宋传茂,丁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导向[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6]河南农业大学团委.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M].2005.4.15

[7]马莹.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人民出版社,2008

[8]朱春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析[M].黑龙江教育,2006.1:13-15

[9]王希永.关于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机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6.6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如何面对和解决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三篇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恐怖等都是的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

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机构的帮助。

三、个体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则与措施

1、发展良好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发展良好的。

5、放弃偏见,求助。

6、积极实践,将上述观念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及时调整心理生活与反应。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据调查,80%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这是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

暴自弃。

2、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心理

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就是焦虑。适度的焦虑水平及必要的觉醒和紧张对人的学习、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续而重度的焦虑则会使人丧失自信,干扰正常思维,从而妨碍学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建立正确而适度的学习标准,确立适合的抱负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过度焦虑。另外应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良好的学习措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如焦虑严重且持续较长,则要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排除。

3、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现代化家电的普及,计划生育带来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人际关系不良的同学,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此外要加强个性修养,战胜自卑、羞怯,纠正虚伪自私等不良个性特征。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际原则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确保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4、爱情引起的情绪困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压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应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5、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压力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以一些不正当的渠道渲泄出来,如乱砸东西,酗酒打架,消极厌世等。因此,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应进行职业辅导,调整择业心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了解自我,包括对自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的认识,这方面可以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验工具,诸如《气质调查量表》等来进行。其次

要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以便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表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推销自我。最后还应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6、自身心理素质的不足。如自我认识片面,、冲动、不稳定,意志薄弱,怯懦、虚荣、冷漠、固执,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耐挫力差,不懂得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调节的技巧。应丰富心理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习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并力求训练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对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看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四篇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看法

师大净月一班

政法学院

欧阳彬

课程: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每一所高校必须都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密切关注的问题。

随着世界教育水平的飞速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来自不同学科的先进理论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中心理学更是与大学教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再加之,中国一直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其中尤为重视高等教育领域。因而,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大学始终是教育心理学者持续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对象。大学生群体既是大学一部分,更是社会一部分,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健康与否。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颇受我国教育心理学者的关注。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也有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

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做到这些,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1)以德育为目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在学校中,教育是有目的或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的精神影响。但是,有目的或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的精神影响,却未必是教育。所谓教育,其影响不但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还必须是道德的目的。德育及教育的道德目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辅助性服务等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在大学校园中,不应当受社会风气影响而将自身教学目的变质为一种追求功益、追逐名利的手段,它必须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稳定的综合体。

(2)人性化管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且要使之与整个学校文化融为一体。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才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五篇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每个人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惑,我们把这种常见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自动解决或缓解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心理不适应”。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产生困惑,有时陷入难过、悲伤、愤怒、无助的情绪。心理不适应类问题的主要症状集中在情绪的不良状态,一般不良情绪不超过两个星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新生不适应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而觉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对内容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有的在完成进大学的目标后暂时丧失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等。

★班级可组织新生适应方面的心理讲座,并多组织集体活动,给同学创造表达内在情绪的机会,同时建议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情感问题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困扰,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有:

1、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认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辅导员应鼓励其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比较,以增强自己、悦纳自己。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并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更证实了他们性心理发育滞后于性心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遇到这样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其自然。

★当然,若同学遇到情感困扰,建议其不妨与辅导员或心理老师谈谈,帮助同学从恋爱中成长。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它两项是情感困惑和学业问题)。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外地生源的学生由于不懂上海话,加上有些学生会持有“上海人排外”的想法,造成他们与上海生源的学生无法很好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陷入孤独境地。 ★班级可组织一些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的活动。对于因人际交往问题产生较严重情绪困扰的学生,应建议其找心理辅导老师谈谈。

●学业问题

大学是高中生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放弃许多兴趣爱好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进大学后部分学生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己学一些社会急需课程,再加上英语、计算机等各种证书的考试使他们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除了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由老师或家长强行代办之外,大学录取时进行专业调剂也让他们无法就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一些学生们在原先所读中学都非常优秀,但是一进大学就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甚至发现自

己的英语和计算机都不如其他同学,一贯优越感的丧失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而与此同时,又有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因而即使感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学业受挫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沮丧等情绪,若不能适时解决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班级可开展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活动,也可推荐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建议。 ●职业发展和择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对受“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一些学生的专业、兴趣、就业目的、性格特点间的冲突,让他们产生矛盾的心理。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了解自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职业技能、掌握就业信息,寻求心理老师帮助,能缓解职业发展和择业带来的心理困扰。

二、 心理障碍

如果某些同学长时间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是出现一些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情绪与行为表现,如临近考试就特别焦虑,总是发挥失常;学习上出现困难却并非因为不努力;上网时间越来越长,逐渐不受控制等等;对于一些出现典型症状的同学,如害怕见人,害怕特定场合或人;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的重复行为与反复出现的想法;连续两个星期以上失眠或嗜睡;人际交往中出现严重的问题等,以至于这些同学的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可以直接向该同学了解具体情况,帮助其缓解情绪压力或立即建议该同学去做心理咨询。 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焦虑症

该症状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头晕、

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生理症状。并且,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的威胁或危险所引起,他们的紧张不安和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考试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焦虑表现。

●强迫症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自发的重复行为或想法,但又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控制,同时伴随有痛苦的情绪体验,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强迫症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患者常常自己极其痛苦,却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严重的强迫症需要专业的治疗(包括服药精神类药物),有时暂时的休学甚至退学治疗也是有必要的。

●恐惧症

主要表现为对某特殊物体、活动或情景产生持续的和不合理的恐惧,患者常不得不回避其害怕的对象或情景,恐惧时常伴有头晕、晕倒、心悸、心慌、颤慄、出汗等生理现象;患者对恐惧的对象或情景极力回避,虽然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在学校中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比较大的是社交恐惧,当事人对与人或与某些人(比如异性)交往感到恐惧,但又希望能与之交往或不得不与之交往,所以为此烦恼不已。

★恐惧症是心理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心理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士咨询或治疗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主要表现为: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而不能自控。停止或减少互联网的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氛等负面情绪。他们常常使用互联网来逃避现实问题,他们的人际关系、工作职业常常因此遭到破坏。

严重的网络成瘾往往会导致当事人学习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退学。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及其家庭往往会构成很大的打击。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比较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家庭治疗、精神分析疗法、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法、强化干预法(包括奖励和惩罚) 、转移注意力法、替代延迟满足法、

药物治疗、住院治疗等。

●饮食障碍

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30岁以后发病罕见。约1/3患者起病前轻度肥胖。以故意节制适量为主要症状。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暴食相交替。患者通常体重减轻,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消瘦程度;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样、浮肿、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可伴有强迫状及抑郁情绪。很多患有厌食症的学生拒绝承认有病,不愿意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轻和进食过少是病态,患者就诊的原因常为生理功能的紊乱。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有暴食现象的学生常常难以控制地进食,短时间内摄取大量食物,他们自感异常,心中有着难言的痛苦。

★如果确认是饮食障碍,轻微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处理,严重的最好送专业的医疗机构处理,因为严重的饮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有可能因生理衰竭而死亡!所以,对于过度轻瘦或短期内体重骤降的同学需要多加留意。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伴有头疼、失眠等症状。该症状的主要表现有:①容易疲劳;②容易兴奋;③睡眠障碍;④情绪障碍;⑤紧张性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理调适或药物治疗是可以选择的改善方式。

三、 精神疾病

如果你发现你的同学长时间情绪低落、对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生活失去兴趣、常常莫名其妙的哭泣、性格变得极其内向,或者出现幻觉和妄想,情感反应倒错、冷漠或是异常,言语中表现出思维的混乱,建议尽快与老师联系,并推荐同学及早去精神卫生机构诊断、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表现包括:

①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等,即对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产生感知觉,同时对

2016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六篇

7

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报告

一、主题简介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假期我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院及其他院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都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及心理障碍。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在校大学生们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活动日程

1. 8月3-6日:准备阶段

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并针对我院2016年上学期期末的《高职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进行数据统计,汇总。

2. 8月7-11日:调查阶段(一)

校内调查:(1)网络咨询,在我院班级、同学之间进行访谈,作为初步参考资料。

(2)问卷调查 (2016年上学期期末已发卷调查)

校外调查:将问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其他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 8月15-21日:调查阶段(二)

在爸妈在线心理网,对有心理困惑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4. 8月22-24日:总结汇报阶段

整理材料,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结合到大学生的实际大学生活,他们也确实面临着学习压力、严峻的就业压力还有复杂的感情问题。

2.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从中寻找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比较普遍的心理困难,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大学生们提出一些适当有效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建议,帮助大学生克服那些出现在学习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惑,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与信心。

3.调查对象

本校的学生和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学生。

4.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网络以及实地调查两个方面进行实施。

5.数据分析或问题与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单选题(只选一个)

1.你认为在大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A.有必要 B.无所谓 C.没必要

2. 你目前的学习状况:( )A.很顺利 B.有困难但能克服 存在很多困难

3. 你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满意?( )A.满意 B.无所谓 C.不满意

4. 你在学校的朋友:( )A.很多 B.比较多 C.很少

5.你想过自己的前途吗?( )A.没有想过 B.想过 C.以后再说

6.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 )A.能 B.基本能 C.不能

7.你感觉自己的学习自觉性:( )A.很高B.视情况而定 C.比较低

8.遇到困难或压力时,你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 B.朋友 C 老师

9.在大学生活里,你最经常的感觉是:( )A.比较充实 B. 无所事事 C.郁闷

10. 你与舍友的关系:( )A.很融洽 B.有时会有小矛盾 C.经常争吵,难以相处

11.考试前后你总会心情紧张焦虑吗?( )A.总是 B.有时会 C.不会

12.你对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 ) A 很满意 B 一般 C 不满意

13.你赞同婚前性行为吗?( ) A.赞同 B、不赞同 C.不知道

14.你对校园未来的爱情是如何看待的?( ) A.无疾而终 B. 社会太现实,毕业各自飞 C、只要双方努力,将来会在一起

15. 你认为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A.很健康 B.一般 C.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2、多选题 (选择两个以上的答案)

1.您有心理烦恼时通常会:( )

A.闷在心里B.向朋友倾诉C.告诉父母D.求助老师E.自我调整F.寻求心理辅导

2.您的心理困扰主要来自:( )

A.学习B.家庭C.就业D.感情E.情绪F.人际关系G.环境H.自己

3.您的情绪问题主要是:( )

A.焦虑B.抑郁C.嫉妒D.压抑E.恐惧F.易怒G.其他

4.你对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

A 工作轻松 B 专业对口 C 收入高发展好 D 工作稳定 E 兴趣 F 对社会贡献大

5.本学期学院《智力与心理健康》课程以专题教学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你喜欢的方式有:( )

A 参与式教学 B 互动式教学 C 案例式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E研究式教学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凭及学历不如本科生,往往不能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有的缺乏自信,有的缺少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处于眼高手低的情况中,形成种种矛盾心理,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

1.客观原因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大学更加强调独立自学、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像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跟随。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进入大学,宿舍成为主要的生活区,生活需要自理,对于那些没有寄宿经历和依赖父母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习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环境。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学面对这些倍感压力。

2.主观原因

1)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考上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来,一方面大学里没有了中学里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许多同学自认为中学里自己是个佼佼者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知大学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与失宠感 。很多同学都觉得目前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因此产生了失落感,同时在大学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与老师的重点保护对象也不免觉得有些失宠。

3)畏首畏尾。面对崭新的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很多同学此时却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久而久之还会产生自卑心理,这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6. 解决方法

(一)开展相关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

校方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大家过去的错误观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走出心理阴影,沐浴阳光。

(二)积极参加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快乐隐藏在生活中的许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需要相信:快乐是自己寻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快乐与快乐都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困难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失落时寻求朋友的安慰,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降低压力,促进良性竞争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为了保持学习效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做到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四、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他们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高校中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加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7

2015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七篇

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已引起团市委的重视,2000年,团市委成立了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为我市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家爵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2015年11月至12月,团市委成立专门调研组,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就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课题组首先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取了100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他们进行了个性成熟度测评。课题组共发放问卷100份、个性成熟度测验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88%。随后,又分别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辅导教师、团委书记和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张大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课题组经过综合分析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情况后得出结论:在哈尔滨市青少年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和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强势诱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1、对“健康”的认识尚不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全面含义的诠释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症状,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一种身心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种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与支柱。然而,调查显示,仍有10.9%的被调查者认为“身体健康就是真正全面的健康”(见表1)。表1:您认为一个人全面的健康应是什么?项目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有效百分比(%)10.917.471.7

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心路历程中最为躁动不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少年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摆在他们面前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习、交往、发育、升学、就业等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给他们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与考验。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与过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们幻想一切顺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实际的现实面前,他们又面临着各种压力,要承受各种困惑、烦恼、挫折、忧伤乃至不幸。处在这种现实中的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击,部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经常伴有焦虑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惧、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症状(见表2)。表2:请选出您有过的下列行为?项目有效百分比(%)项目有效百分比(%)项目有效百分比(%)时常焦虑不安4.7恐惧3.3神经衰弱3.3精神抑郁3.6易怒6.9冷漠10.5自卑4.3逆反心理9.4情绪稳定3.3乐观13.4开朗15.6积极进取6.9敏感7.2多疑5.1其他2.5

3、心理问题普遍困扰青少年。在调查目前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程度时,有31.5%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5.2%的大学生认为较差,有5.4%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差;有3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朋友常受心理问题的干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1.8%的人认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切或极为迫切。在团市委2015年组织开展的“哈尔滨青年生存发展状况”的调查中也显示:当代哈尔滨青少年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4、个性成熟程度较低。课题组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个性成熟度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28.4%的大学生个性欠成熟,不善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善于观察问题的各种复杂因素,不能准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56.8%的大学生个性具有两重性,一半老练,一半幼稚;只有14.8%的大学生较为成熟,能很得体的处理大部分事情,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建立起较良好的人际关系;接受测验的大学生中尚无一人达到很成熟老练的程度。

5、人际交往障碍不容忽视。据哈尔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粗略统计:社交(即人际关系)障碍占该中心所接待心理疾患的28-30%。调查问卷也显示:有8%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孤独”,分别有7.2%和5.1%的大学生敏感、多疑(见表2、表3)。表3:您或您的同学、朋友的心理

2015学生心理培训体会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八篇

第1篇: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凭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热爱,在骄阳似火的7月,我参加了龙湾区第三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c证资格培训会。此次培训请来的都是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有z周红五、钟志农、徐慧珠、庞红卫等。培训的内容有《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健康》等。

在培训过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

钟志农老师的讲座,将我的目光紧紧地聚焦在大屏幕上。他对班级团体的辅导,独树一帜。他的方法、他的技巧、他的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学习。钟老师在讲座中说到: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主题是养成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天天向上”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特质。我们不难发现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脸上都是洋溢着对新学校、新生活的兴奋、期待与希望,上课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问题。可是过了六年之后这些充满朝气的孩子脸上却写满了自卑无奈,追根到底是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教师的负面评价使这些孩子自卑、自贬、消极麻木。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成绩处于班级的下游,经常拖欠作业,是那种让人感到比较头痛的后进生。针对他的这种情况我经常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久而久之,在我的严格教育下他的成绩反而下滑了不少。可是一年后,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稳步上升,(当时的他因为成绩不理想,重读了一年)已经处于班级的中游水平了,我纳闷极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终于明白了个中原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倾听。蹲下身子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协助他共同解决难题。所以说这次的辅导让我走出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次的培训不光是对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用,对班主任工作也是十分有利,少批评多疏导。

钟老师的家庭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强化”步骤也令我耳目一新。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是多么的重要。小学低段的孩子没有时间意识,通常40分钟完成的作业他们都要延长到两、三个小时。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作业拖拉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弊而无利。而以结合作业多少分钟完成的评估形式、在封闭环境中独立完成作业等强化方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作业拖拉的局面,也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家庭学习习惯培养的辅导方式,使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仅10天左右,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相信这次培训给与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处在初步的学习、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它肯定能帮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难题。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迎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灿烂明天!

第2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

1、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向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节等等。使学生更有效的适应自身的发展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2、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

整个学习过程我们是快乐的,收获是丰厚的。

“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远,岁月有多久,我们始终会记得,这真心相伴的一刻。”老师从高深的专业理论到经典的个案解析,学员的交流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细心,保持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不小,我觉得这次培训使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盛宴。

第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心得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2015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学期总结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九篇

大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学期总结

不经意间,大一的上半学期很快的过去了,在大一的上半学期中,我很荣幸的当上了班级的心理委员。在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时,我感觉我自己的心里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一些什么事情。后来,我为了加强我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阅读了一些有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我感觉到自己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因此也让我由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对于心理健康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虽然在工作中免不了有一些挫折与缺陷,但我都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也开始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个工作。同时,我也因为这个工作学到了很多我以前并不知道的知识,比如说,我以前从来不知道5月25日是什么日子,但经过阅读了心理健康的书籍后,我知道了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而且,在这些日子的工作中,我也渐渐的明白了心理委员的含义,同时,在这个工作中,我也多多少少的包含了自己的一些感受。我不仅仅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身边的同学们,而且我还能在无形中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起码,我先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感染他人。

在大一的上半学期中,我们班也开过一次有关于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中,我很高兴的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心理素质都很好,大家都很快乐,心里也都很乐观。因为我自己阅读过许多的有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我感觉那些书籍对于我来说相当于一次心理培训,一次关于心里的讲座,因此,我想我大概了解到了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是我自己关于心里方面的总结。

1、 协助老师了解、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并且经常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即使回报给老师。当然到目前为止我发现我们班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并且,我相信以后也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应该保留下来,所以我觉得自己心理委员的这个工作责任还是非常重大的。

2、 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发现现在的许多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因为不是心里专业的,所以并不需要懂得什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这种想法并不是对的。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一般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觉得我们学校跟学院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和讲座。我做得不够好,就希望大家多点去参加一些有关于心理方面的讲座和活动。

3、 并且,我觉得这一点所描述的方面是比较可行的,就是疏导和缓解一些同学们的不良情绪,以及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而且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注意的。不只是我,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那我的想法就是以后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话,你们就找我吧,或者找其他同学,最主要是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说出来。

不过,我觉得总体上来讲上一学期的心理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我还是发现了许多自身在工作中的一些不足的方面和缺陷,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和改善。比如说,没有充分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沟通,可能忽视了部分需要我帮助的同学。还有,自身的水平还比较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处理问题的经验还不足等等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我会先从自己做起,不断完善自我,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同时也会增加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资料的阅读,更多地关注同学们的意见与想法,并主动及时进行适当的沟通,从而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会努力引导大家用最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问题,希望我所作的一切能使同学们拥有更完满更充实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73387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