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6-12-05 12:51: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共9篇)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原始人从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 B.人们认识到住房子比住山洞...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一篇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原始人从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 B.人们认识到住房子比住山洞舒适

C.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D.随着人口的增加,山洞不够住了

2、“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3、民主的制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体现民主性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

4、在原始社会里,没有剥削与压迫,没有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人人平等。这种情况在哪一位首领执政时开始改变(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天子依附于诸侯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 6、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7、战国时期,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乱世出英雄

C.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

8、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让全国各地的人民知道秦国的法令与治国政策,最有效的办法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9、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他传位于子,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

10、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

11、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12、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13、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14、《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修建者是( )

A.李春 B.郑国 C.鲁班 D.李冰

15、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17、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启 成汤 B.启 盘庚 C.禹 盘庚 D.禹 成汤

18、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灵梁的开凿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曲辕犁的制造 D.筒车的使用

1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20、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B. C. D.

2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3、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初年分裂成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

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2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5、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26、《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建立县制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改革户籍制度

27、《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谋反”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大夫参加.这是因为秦朝的御史大夫( )

A.掌管军队 B.负责监察政府官员C.为百官之首 D.分管行政

28、秦统一后,官府发布文告使用的文字会是哪一种?(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金文

29、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 C.①②③⑥ D.②④⑤⑥

30、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黄帝

B.禹 C.汤 D.纣

31、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防洪抗旱

3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33、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 )

A.嬴政 B.李世民 C.拓跋宏 D.武则天

3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楚汉战争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涿鹿之战

35、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3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3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3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图案.你知道这一图案是我国古代哪一居民创造的吗?(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9、有个成语叫“助___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该空应该填( )

A.纣 B.禹 C.桀 D.启

40、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制作的?( )

A.夏朝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东至:西至:

北至:

南至:

42.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

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A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二篇

2016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A

姓 名: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图1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4、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②③

①建房 ②造船 ③制衣 ④造车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6、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7、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金瓶掣签制 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

评选结果4月13日下午在北京揭晓。河南郑州老奶奶庙遗址暨嵩山东南旧石器地 点群等入选“十大新发现”。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朝代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10、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A B C D

11、右图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1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 世纪后期,通过城蹼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13、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1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15、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理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 B C D

18、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他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杜甫草堂 C.北京故宫 D.端午节

19、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21、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2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朝代 名称和时间是

A.秦朝公元前770年 B.秦朝公元前221年 C.西汉公元前202年 D.隋朝公元589年 23、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24、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 B C D

25、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二、材料题(50分)

26、(10分)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4分) 答: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4分) 答: 27、(15分)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6分) 答: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6分) 答:

(3)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答: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8、 (10分)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答: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1分) 答: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 答: 29、(15分)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之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过去匈奴破月氏,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当时有汉中人张骞应募。„„由于所经均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 丝绸之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南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最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⑵现有一意大利旅行团打算沿丝绸之路来中国,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条旅行路线。(6分) 答:

⑶你能给这条商路重新命名吗(2分)?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2016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三篇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

1、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

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 B、会人工取火

C、过着群居生活 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4、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5、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6.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7.武王伐纣中的“纣王”指的是哪一王朝的君主: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

8.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了有扈氏

9.商朝灭亡的原因是:

A纣王的残暴 B桀的残暴 C犬戎入侵 D奴隶起义

10.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 B周武王 C纣王 D汤

11.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12.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诸侯,主要是因为:

A.诸侯的强大 B.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

C.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 D.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

13.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

A齐楚秦 B赵魏韩 C赵魏秦 D楚齐韩

15.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

A楚 B秦 C齐 D魏

16.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变法 D商鞅变法

17.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用牛耕作 C大兴水利 D青铜器的使用

18.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9.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碳笔写

20.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1.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

A孔子的学说 B老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

2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出自

A孙武 B孙膑 C韩非子 D孟子

24.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5.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26.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

A刀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

27.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建长城

28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

东----临洮 29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A长江和黄河 B珠江和钱塘江 C长江和珠江 D黄河和淮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_________。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教育家__________,他的言论收集在__________一书。 3.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_________发展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 青铜器是___________ 。 4.战国时期出现的大型乐器__________,表明二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已达到很高的 水平。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列举题(13分) 1. 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三个建立者和三个暴君。(6分)

2、列举战国七雄。(7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1. 阅读下列材料(7分)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摘自《史记》

请回答

① 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分)

② 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2分)

③ 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 ④ 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材料回答: (8分) ① 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1分)

② 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3分)

③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④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2分)

五、问答题(17分)

1.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如何。(9分)

2. 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教育上的贡献。(8分)

2015-2016上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四篇

者黑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

历史试卷

考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不能漏选。(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3、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水稻 B、棉花、玉米 C、水稻、玉米 D、水稻、粟 4、炎帝黄帝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

A、黄河流域 B、辽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下列人物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是( ) ① 禹 ②尧 ③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①② D.②③①

6、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 A、增强国力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重视军事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8、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周王室衰微 B、奴隶制确立 C、诸侯争霸 D、封建制形成 9、春秋争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0、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 B.赵、魏、韩 C.秦、齐、魏D、齐、楚、秦 11、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12、与今天农历起源有关的朝代是 ( ) A、夏 B、商 C、西周 D、战国

13、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5、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16、战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珠江 17、孔子的言论记录在( )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D.《庄子》

1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主张道法自然,人应

该与大自然和谐发展,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

19、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祸福相生,对立统一 B、兼爱非攻

C、按时伐木,林木可以循环使用 D、忍者爱人,为政以德 20、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

A、冶铁工具 B、播种工具 C、灌溉工具 D、纺织工具 2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夏朝 B、公元前1600年、汤、商朝 C、公元前221年、嬴政、秦朝 D、公元前475-221年战国 2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 、东到临洮、 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2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俗,相传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 ) A.鲁班 B.荀子 C.屈原 D.老子

24、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大战 D.长平之战

25、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的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 ) A、拐杖是外来品 B、秦朝人的习俗是不喜欢穿鞋,喜欢拐杖。 C、秦朝的法律极为严酷 D、市场竞争是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3题,26题14分、27题19分,28题9分、29题8分共50分 ) 26、识图回答问题:(8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

上图2是_____________ 原始居民屋复原图. (4分)

(2)、图1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图2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看右图

材料二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这人是谁?( 1分 )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

(2)、他的思想由哪两部分组成?(2分)他的言论记录在那部书中?(1分)

(3)、上述材料中那句话反映“温故而知新”的思想。(2分)阅读上面的材料,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2分)

(4)、他的学说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如何?(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6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2分)变法的时间是何时?得到哪国国君谁的支持?应用了哪家学派的思想?(3分) (2)、结合变法的相关知识填空(5分)

①政治方面:削弱利益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按 赐给相应的爵位和田宅、奴婢等,实行中央集权,设立 ,县令由国君任免。

②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废除土地 ,实行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奖励 ,生产好的农夫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3)、它的历史作用是什么?(4分)

(4)、变法与秦朝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分)

29、观察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14分)

图表 3

图表 2

图表 1

(1)、图1人物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他的名字叫什么?(1分)他统一六国的时间是那年? (1分)他建立的秦朝定都在什么地方?(1分)

(2)、图2和图3反映了他实行的哪些措施? 其名称分别是什么?(4分)

(3)、图中反映的措施有那些积极意义?(3分)【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4)、秦统一六国后,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了哪三个官职?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4分)?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测试题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五篇

2016年初一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

1、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

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 B、会人工取火

C、过着群居生活 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4、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居民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5、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6.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7.武王伐纣中的“纣王”指的是哪一王朝的君主: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

8.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了有扈氏

9.商朝灭亡的原因是:

A纣王的残暴 B桀的残暴 C犬戎入侵 D奴隶起义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10.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 B周武王 C纣王 D汤

11.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12.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诸侯,主要是因为:

A.诸侯的强大 B.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

C.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 D.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

13.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

A齐楚秦 B赵魏韩 C赵魏秦 D楚齐韩

15.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

A楚 B秦 C齐 D魏

16.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变法 D商鞅变法

17.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用牛耕作 C大兴水利 D青铜器的使用

18.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9.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碳笔写

20.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1.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

A孔子的学说 B老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

2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出自

A孙武 B孙膑 C韩非子 D孟子

24.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5.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26.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

A刀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

27.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建长城

28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东----临洮

29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A长江和黄河B珠江和钱塘C长江和珠江D黄河和淮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_________。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教育家__________,他的言论收集在__________一书。

3.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_________发展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 。

4.战国时期出现的大型乐器__________,表明二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列举题(13分)

1. 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三个建立者和三个暴君。(6分)

2、列举战国七雄。(7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1. 阅读下列材料(7分)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① 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分)

② 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2分)

③ 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

④ 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材料回答: (8分)

① 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1分)

② 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3分)

③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④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2分)

五、问答题(17分)

1.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如何。(9分)

2. 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教育上的贡献。(8分)

3.简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d 2a 3c 4b 5a 6d 7a 8d 9b 10d 11b 12d 13a 14a 15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公元前2070 禹夏朝阳城2.公元前1600 商汤 盘庚 殷 殷朝 3. 周武王 周朝 镐京 4. 春秋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齐桓公 5. 战国 韩、赵、魏齐、楚、燕、秦

三、列举题(13分)

1. 1. 建立者:夏禹商汤周武王;

暴君:夏桀商纣周厉王。(一个1分,共计6分)

2. 齐、楚、燕、韩、赵、魏、秦(一个1分,共计7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1. ①春秋时期。(1分)②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分)③公元前770年洛阳(2分)④因为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西周灭亡。(2分)

2. ①《离骚》。(1分)②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3分)③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2分)④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2分)

五、问答题 (17分)

1. 公元前356年(1分)内容:①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纵横田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分)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田宅越多。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2分)③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历史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是富强的国家。(2分)

2.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2分)②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2分)③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1分)④注意“因材施教”。(1分)⑤教育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2016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六篇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看到这次期中考试分析,自己的心情犹如这个季节,咋暖还冷,一丝酸楚涌上心头,脑海中一个疑问久久挥之不去,我的课堂教学怎么了?时间都到儿了?窗外虽已是浓浓的夜幕,万物也已归于平寂。然昔日热闹的宿舍,今晚却异常的平静,没有了讨论和争执,心中却多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思考。理一理纷乱的思绪,是时候认真反思了。

一、两个“不够”埋祸端

对于教学自己不可谓不努力,对于工作自己不可谓不认真。然学生的成绩让自己对努力和认真有了一份更深的理解。细看成绩分析,恍然大悟,两个“不够”跃然纸上。自己对特优生数量的培养上做得“不够”。对于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动力欠缺,后劲不足,成绩凄然。自己的认真和努力成了独角戏。

二、两个“不变”失课堂

在课堂教学上自己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负责,尽管只教一个班级,且每节课都坚持用课件教学,把历史演绎的声情并茂,然问题恰恰出在此环节上。课件虽出自自己的制作,但却是上一届学生用的课件,一成不变,必然导致停滞不前。自己过于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但忽视了对学情的深思,课堂成了自己表演的讲堂,学生成了迷失的观众。老师很辛苦,学生很迷茫,成绩很凄苦。

三、方法不明,徒劳无功

自己对于课堂的理解不可谓不深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自己不可谓不明晰,考试结束后,研究了学生的试卷并与学生进行了单独交流,学生一句:老师,您讲的和要求的我都记住了,为什么考试不得分?(七、一王秀英)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疑问,虽方寸大乱,却久久自责,一个为什么,敲醒了我,历史只是单纯的记忆吗?自己的失职让学生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回顾自己的教学,知识的传授不可谓不全面,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做题方法的指导做的远远不到。“学以致用”这四个字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学和在老师指导下的用。然而我做到了吗?惨痛的教训,让自己幡然醒悟,未免对学生有点残忍。

四、学风不养,努力东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不可谓不深知,什么是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想首先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信任的根源就在在于把复杂的课课堂变得简易化,让纷杂的知识通俗易懂,让学生在考试中轻易得分。然自己在教学中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忽视了对于课标的理解,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风。让学生的兴趣一点一点被蚕食。

成绩虽已写入历史,但历史可以改写。面对本次失利,为自己辩解或是气急败坏,都是对自己对学生极为不负责任。我相信自己,因为我对所教的六十名孩子依然信心百倍。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篇2]

七年级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经过我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反思如下:

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只有使之形象化,才容易让学生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中一些古文材料,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

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篇3]

期中考试后,我在历史教学中有一些个人的反思:

一.学生方面:

1.有一大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 就不去认真学了。

2.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3..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积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七年级学生是中学生学习不稳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尺寸,及时给以指导和辅导,让学生的成绩能有所提高。

二、教的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加大对学生检查的力度。

3.历史故事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很少应用,今后的历史课中应适度调整。

4.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导致考试时有个别题型学生没有接触过,有的知识点,讲课中根本没有提到,结果学会无从回答。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篇4]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落下帷幕,此次考试试卷结构合理,分为四部分:单项选择、判断并改错、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其中选择题50分,判断并改错、填空题分别为10分,材料解析题30分。试卷难易度适中,比较注重基础,同时也充分考虑能力的考察。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原则下,考察学生运用史学知识、史学理论分析史学现象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是一套有水平的测试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此次试卷位初一学生入校第一次进行系统的历史测验,有点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字迹整齐、干净,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生的能力得以体现;但在此次的考试中也发现诸多问题:1) 选择题部分:学生失分点主要集中在18题、24题。 2)非选择题部分,判断并改错、填空两个题学生答得比较差。 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粗心。3)材料解析题回答情况较好,但反映的问题是不能认真审题,错字、别字问题较严重,期中“葵丘会盟”的“葵”错误率高

三、 测试结果: 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低于60分。平均分为84.1分,优秀率60.5%。

四、 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以后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提高培优和不差的效率,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读图题上多加练习。学生的读图题都做得不是很好,可以看出来,读图能力欠缺,要带领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

3、这里打造德育课堂,少讲精讲,让学生多学习多探究多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学习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的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篇5]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应该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但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也是人教版内容。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最多。

第三题是考查的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第四题是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自由发挥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凿。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七篇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半个月的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计26题,满分120分。其中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3分,共30分;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解答题共6小题,共60分。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此次考试及格人数19人,合格率67.83%,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21.43%学困人数8人,学困率28.57%,极差1人,极差率3.57%,平均分76.27,达到了制定的目标,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 1

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填空题最高分为30分,最低得分为6分。错误主要集中在题4、题10、题11、题12上,。

(2)选择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

(3)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21、23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24、26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 2

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任课教师:

2016年5月10日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2]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一两个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但成绩不高,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可他们做起题来马马虎虎,不该错的也做错,大部分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内容,总共三道大题,选择,填空,解答。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

二、成绩分析:

1、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学生总体成绩不够理想。

2、成绩统计:

七(1)班最高分111最低分6,平均分49,七(2)最高分99最低分9分,平均分42.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做题良好的学习习惯,只知道完成作业,而没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填空题得最高分为30,最低得分为3。

错误主要集中在题5、题6、其原因在于乘方当中符号问题以及去括号问题。

(2)选择题最高得30分最低得分3分,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错题集中在19题,16题。

(3)计算题,21,22,由于多半学生平常做的题少,最基本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中先算加减再算乘除,甚至出现整数乘以分数乘到分母上类似这样低级错误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丢分太多,这方面有待加强。23题需要去括号然后化简代如具体数字算,很多同学括号去不对,因此得分差。

(4)24、25,26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

1、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辅导,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

7、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使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

8、 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2016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八篇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二历史教科书前三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

八年级共八个班参加考试,好班:208班及格率62% 平均分62.56分;215班及格率57%,平均分56.85分。209——214班为平行班,平均分都在43左右。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

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存在问题:

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②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平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③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5、7、8、20、21、22小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2]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讲学稿中,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索有福

大通女中

2016年11月6日

2016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第九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半个月的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计26题,满分120分。其中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3分,共30分;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解答题共6小题,共60分。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此次考试及格人数19人,合格率67.83%,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21.43%学困人数8人,学困率28.57%,极差1人,极差率3.57%,平均分76.27,达到了制定的目标,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 1

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填空题最高分为30分,最低得分为6分。错误主要集中在题4、题10、题11、题12上,。

(2)选择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

(3)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21、23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24、26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 2

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任课教师:

2016年5月10日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2]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一两个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但成绩不高,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可他们做起题来马马虎虎,不该错的也做错,大部分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内容,总共三道大题,选择,填空,解答。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

二、成绩分析:

1、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学生总体成绩不够理想。

2、成绩统计:

七(1)班最高分111最低分6,平均分49,七(2)最高分99最低分9分,平均分42.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做题良好的学习习惯,只知道完成作业,而没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填空题得最高分为30,最低得分为3。

错误主要集中在题5、题6、其原因在于乘方当中符号问题以及去括号问题。

(2)选择题最高得30分最低得分3分,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错题集中在19题,16题。

(3)计算题,21,22,由于多半学生平常做的题少,最基本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中先算加减再算乘除,甚至出现整数乘以分数乘到分母上类似这样低级错误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丢分太多,这方面有待加强。23题需要去括号然后化简代如具体数字算,很多同学括号去不对,因此得分差。

(4)24、25,26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

1、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辅导,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

7、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使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

8、 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3]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我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一两个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但成绩不高,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可他们做起题来马马虎虎,不该错的也做错,大部分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计26题,满分100分。其中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解答题共10小题,共62分。第一章有关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有关知识点:代数式及它的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二、成绩分析:

1、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学生总体成绩不够理想,难度系数大,计算量过多。

2、成绩统计:

(2)计算题,由于学生平常练得不精,做不好的主要是对学过知识遗忘,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易混淆不予理解,导致丢分太多,这方面有待加强。21题需要用到分情况讨论,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无从下手,实际上只是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两个,只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就易得的答案;题22则需要较全面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学生的判别思维比较差,只考虑了一种情况,因此得分差。

(3)选择题的个别题出得太深奥,,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其中题9、10得分低。

(4)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23、24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题26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是本卷最难的题得分最低。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使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

8、 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2016一年级期中测试题 2016年期中试卷七年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76559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