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2-09 09:25:2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8篇)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促进加快和完善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已成为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

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

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促进加快和完善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已成为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仅能满足农民就医方便,内部结构差别大,给农民就医带来一定困难。表现在:1,诊疗设备不够齐全。2,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年龄老化。3,人员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乡镇卫生院实行民有民办,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虽其定性为非营利性,但是由于个体经营,利益的驱使也带来医疗服务价格和卫生费用的增长。这给农民就医带来一定困难。

二、政府投入不足,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在当地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医院只能采取攒、贷、借的办法维持医疗业务运转。医疗机构员工工资、人员进修培训、基础设施维护及建设、医疗设备更新以及办公经费等基本依赖自收自支,发展资金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单独解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引进所需的资金。

三、基本建设陈旧落后,医疗设备简陋匮乏,医疗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能满足患者要求。近年来,各医疗服务单位对基础设施投入很少,只是对门诊、病房进行了简易的保养维修。人民医院病区及主要业务用房大都陈旧落后,拥挤不堪。有部分病人在走廊或过道里加床,有些病人排队等床。乡镇卫生院属民办民营,投入后劲不足,只有村卫生室基本达到了上级规定的规范化标准。医疗设备简陋匮乏表现在:以某市人民医院为例,该院有4台血液净化机,满负荷运转仍无法满足病人需求,净化室狭小已急待改造。其他专科设备如纤维支气管镜、宫腔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常规医疗设备仍严重短缺,无法更换或添置。某卫生院只能进行简单的化验及心电图检查,村卫生室仅且只有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老三样”,这些都难于满足患者要求。

四、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层次较低,严重影响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技术创新和卫生科学研究,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卫生人才。由于现有的人事与分配制度较为僵化,医务人员收入不高,医院基础条件较为落后,无法为高尖人才创造较好的事业环境,一些知名院校的医学生不愿到医院来,有些来后又通过考研等多种方式离开医院,少数医疗人才因工资太低离开医院等,医院储备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特别紧缺,面对全民医保,医院人力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五、医疗纠纷较多且补偿费用偏高,成为制约医院发展与进步的另一道槛。近年来,医疗纠纷随着医院业务量同步增长,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认识不统一,解决周期长、医患分歧大、鉴定等相关费用多、索赔数额高等问题,医疗纠纷影响了医院正常秩序及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打击了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不利于高风险病人的诊治。

六、民办卫生院管理难度大。由于体制的原因,在日常管理中总有许多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尤其是大多数单位无医疗卫生财务统计的专职财会、统计人员,造成财务信息不真实,卫生统计信息资料严重缺乏,医疗服务价格随意性较大。这对正确执行国家政策、更好服务群众就医都带来了新的矛盾。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原因是诸多的,从主观上看,患者小病拖、大病扛,病人支付能力有限不愿意到医院看病,结果是小病拖成大病。客观上看,基层医院资源匮乏,就医条例有限,患者一窝蜂涌向省、地级医疗条件好设备先进的医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看病难。近两年,随着全民医保的稳步推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得到明显缓解,看病“报销”降

低了病人的就医门槛,刺激医疗需求迅猛增长,病床使用率、出院病人等主要业务指标逐年增涨;“报销”政策合理引导病人分流,基层(县、乡、村)医疗机构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跑省进京患者减少;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增加,尽管杯水车薪,对基层医院来讲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农村三级医疗网建设速度加快。

上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医疗体系建设和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对医疗体系建设投入不足是首要问题,借助个人、社会的力量对医疗建设资金投入太少,地方政府投入有限,使医疗事业发展举步维艰。二是乡镇卫生院民有民营后,存在逐利现象。三是内容结构不合理,如基本的医疗设备配置,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公益意识等。四是药品的价格难以认定是高是低,药品集中采购对价格的变化没有新药、特药和包装的技术来的快。

尽管县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仍应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县乡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其经济、社会效益。

一、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按照标准定额合理安排设备购置、修缮等必要的发展建设支出,政府应要按国家规定予以保证。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离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其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等应由财政支付,以减轻医院负担。落实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难于落实到位,依靠医院自筹缺口较大。因此,建立与医院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投入机制并加大投入,保障病人基本医疗需求的实现。

二、多渠道、多形式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一)振兴人才队伍,鼓励更多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二)强化在职培训,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每5年必须到县以上业务单位进修学习。乡村医生由县级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培训。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考试逐步具备执业资格。(三)医疗服务定价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四)加大对医疗新业务、新技术及医学科研的扶持力度,对传统中医、中药学科的实行人财物扶持和政策倾斜,推动基层医院各学科全面进步。三、强化卫生行业监督,规范内部管理,减少医患纠纷。首先加强卫生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制度和规范,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行业新形象。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取不同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其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始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认真探索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开展医疗质量、服务和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形成患者投诉处理和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制度,促使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因病施治,改善服务。

再次,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医疗服务机构要把成本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真正把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的方针落到实处。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

四、建立稳定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社会医疗救助是对医疗服务体系有力补充,政府及有关单位如:劳动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工会等要重视并大力支持,全民动员积极参与,在政策和制度中不断完善规范,以发挥多层次的医疗体系整体效益。

居民医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篇

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医疗保障问题一直是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城镇居民,包括城镇无业人员、职工家属、在校学生、未参加医保的困难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等,他们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群体的存在,缺乏医疗保障的矛盾十分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尽快落实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已刻不容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市作为国家批准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城市,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五县四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于2007年12月20日发布了《株洲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将所有城镇居民,特别是无固定收入的城镇老年居民、儿童、中小学生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按照家庭适当缴费,政府财政补助的原则筹集医疗保险基金,重点保障城镇居民大病医疗的需求。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市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有50.3万人,其中市辖区城镇居民16.8万人,县城镇居民33.5万人。至10月底止,全市已参保的人数16.8万人,参保率只有33%,也就是说我市有70%的城镇居民目前还游离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体制之外。据我们调查,这70%的人群基本上不属于在职职工医疗保险的范畴,同时能够参与商业保险的能力更是有限,占不到总数的5%。也就是说,我市城镇居民每年有至少65%即32.7万人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显然这是一组让人十分担忧的数字。

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为什么在启动一年之后,仍然会叫好不叫座呢?据我们对市医疗保险处、社区居民、医院及相关单位了解的情况分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工作的推进机制不够完善,后劲乏力。

建立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工作机制,才能获得多方的互动。部分基层组织,特别是市内区一级政府对该项工作还重视不够,因此在我市出现了市区的参保率低于县镇的情况。由于我市居民医保实施的是市级统筹,制度的运行是否平稳?参保人数的多少,以及运行的结果考核,均和区一级政府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参保人数越多,财政补贴的压力越大。因此一些地方理所当然地把医保工作当作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来抓,其表现是没有任何的推进机制,也很少进行相关的投入,政策的宣传普及由开始的热度一下子冷却,对已有政策没有进行深入的宣讲,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政策更是缺乏针对性的解释宣传,造成了参保对象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误会,因此实施的后劲乏力。

第二,实施过程中的条规存在缺陷,尚需调整。

与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期望值相比,由于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缺陷,已经开始影响了参保率的提高。首先,很多参保人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同起来,从而抱怨报销比例过低、规定的病种限制过多等,从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情况来看,市区参保人数6万人,享受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00余人,平均住院率只有2%,医疗费用平均补偿比例仅35%,这说明参保居民的医疗需求并没有得到真正释放,一些困难家庭由于自付较重仍然看不起病,从而也使群众对制度含义的理解与制度本身所遵循的原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对参保程序和报销程序有更快捷更就近的要求,甚至要求增设一些门市网点。再次是人户复杂问题,如小孩出国、犯人服刑、夫妻离异、多人共户以及空挂户等,由于其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这部分参保对象的参保始终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诸如参保人对首诊医院的选择和医疗单位的非正常用医上存在顾虑,这些都影响了居民的参保率以及参保的巩固率。

第三,市场竟争方式单一,缺乏积极应对措施。

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其它各类商业保险相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吸纳能力存在明显缺陷,方式单一,市场竟争力低弱。各类商业保险有灵活的运作激励机制和专业队伍加以推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具有很严谨的强制成份,而这些都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只是一项政策性规定的任务,按参保人员人头提取的经费还很难承受如此繁难的工作,更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推广。如学生儿童作为居民医保的主要覆盖对象,在我市其参保率却相对较低,全市21.3万应参保的学生儿童,实际参保的仅6.3万,参保率只占29.7%,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组织了、家长又被动接受了各种商业保险。还比如: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原国有企业改制终止劳动关系人员,享受优惠政策期满后,无能力继续缴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但他们又无法参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以基本上处于脱保状态。 第四,居民与医疗机构的磨合尚需时日,问题多多。【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部分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尚存疑虑,一疑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二疑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三疑医务人员的医风医德。对此,定点的首诊医院也倍感压力,一是担心医保对象的支付能力;二是担心医保金的支付尺度和速度;三是担心对参保人员的用医用药的程度,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居民医保对象和医院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一个比较长的磨合期来加以过渡,且须辅之以应对新问题和新情况的各种措施和办法,但由于居民医疗保险的周期是以年为单位,由此磨合的难度可以想见。

第五,现有的人力物力严重不足,不堪重负。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主要工作是由街道和社区来承担的,我市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一般只有2到3名,在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服务工作的同时,很难分出太多的精力专门针对居民医保这项工作进行宣传解释和系统服务。加之大部分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是临时聘任,人员变动也较大,待遇过低,而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的提留费用太低,缺乏激励作用。此外在今年作为城镇医保开始的第一年里,各街道、社区承担的中心工作很是压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虽然是一项自愿参与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它却是国家将改革成果惠及老百姓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不放任每一个人游离于医疗保障之外,让人人能享受这一成果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和发动是落实居民医保制度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在执行了一年后的关键时段,要有比开始之初更强更大的宣传力度。在继续搞好原有政策的解释宣传的同时,应注重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更多更广的解释说服工作,对政策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更应深入人心。要形成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的全方位的宣传网,使凭几个社区工作人员发一个小册子的宣传方式有一个大的改观。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群众理解政策的优势,从而自觉参保。

第二,强化部门管理,提升服务功能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将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居民参保作为自己的责任,而不能以为是一项自愿选择的制度就松懈不作为。真正的重视,一是要强化部门责任考核。除主管这项工作的劳动保障部门外还应将相应部门纳入考核体系。如为了促进学生儿童的参保,有必要将学生参保率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进行考核。二要提升基层、特别是社区一级的服务能力,将本项工作作为目标责任来预以考核,把居民参保率作为重要的民生指标。要落实好责任人,并分段落实措施,制订相关的奖惩制度,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能力。

第三,提高服务质量 要花力气促进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帮助他们搞好设备设施、医风医德的建设,同时对这些机构所从事的服务在给付上有时间和费用上的倾斜。现有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设计上最明显的缺陷是没有把普通门诊纳入统筹范围,虽然这一制度的优势解决了居民的大病需求,但对于大部分学生儿童和非从业人员来说,患大病的几率并不高,

大都通过普通门诊进行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治疗较多,如果参保一年甚至几年都无法享受参保的待遇,就有可能产生参保的“疲劳症”,届时一部分居民就会选择断保,而其后的返保工作则难度更大。因此必须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保大病、保住院”的单一模式向“门诊、住院保障兼顾”的全面保障模式过渡,使之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四,调整给付比例 住院统筹的补偿比例过低是影响参保率的又一重大原因,报销比例太低,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看病贵”的难题,居民参保的积极性自然受到遏制。根椐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低于职工医疗保险但又高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居民医保的待遇水平应在确保基金支付能力的前提下,选择在两者之间的居中水平。合理的保障水平应在50—60%之间。应适当地降低基金的对参保者的起付标准,让尽可能多的住院费用不高的多发病、常见病患者亦能享受保险待遇,使受益面扩大。还要考虑建立大病二次补偿机制,即对于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二次补偿将待遇水平提高到80%左右,这样才能真正通过保险机制来缓解因难群体“看不起病”的问题。

第五,创新运行模式 要适当地借鉴和引进其它商业保险的运行办法,创新居民医保的运行模式。通过参保率的提高,基金给付能力的加强,建设独立的运行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考虑与职工医疗体制和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相结合的新兴模式,有独立的运作所须的资金和人员,从而实现从政府部门的基层机构中分离出来,实现基层的减负。这样既可以保持对该项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同时又能解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需求,从而实现多赢的局面。

江永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中所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日期:2009-4-20 发布者:江永县局 点击次数:2228 『字体:大 中 小』 江永县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向丽萍 何丽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8年6月1开始在我县正式启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县共有16923名城镇非从业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中城镇居民5360人、学生及学龄前儿童11563人,筹集医疗保险基金294.68万元,其中个人缴费105.36万元、国家和省、市、县配套189.32万元,理赔366人、报销47.1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缴费标准偏高。最高的达到190元,而使人忽略了特殊对象优惠政策及未成年人的20-30元的低标准,容易造成误会,特别是与新农合20元人对比,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积极性。

2、部分人员参保积极性偏低。特别是成年居民,多数人缺乏疾病忧患意识,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尚好,对参加医保并不热心,对惠民政策并不领情。选择性参保现象严重,虽然明确以家庭为参保单位,因户口管理并不健全,单户口多,户口本也是分页打印,无法认定一家到底是多少人,最终造成老同志、小孩子都进来了,中间的成年人游离在体制之外。

3、新农合与居民医保的各自为政,极大地减弱了居民医保的吸引力。农合政策进行新的调整,对居民参保冲击很大,甚至起到反动宣传问题。农合的报帐比例、最高限额都提高了,而收费不过20元,虽然居民医保有目录宽的优势,恰恰是老百最看不懂的地方。

4、基金结余过大,受惠比例偏低,保障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在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基金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仍出现基金大量结余,进一步降低了参保人的保障待遇。我县2008年参保人数为16923人,筹集基金294.68万元,从去年10月开始办理参合人员报帐,至现在半年有余支出47.15万元,结余247.53万元,结余额占基金总额的19.05%,享受人数366人,仅占当年总参保人数的2.16%。出现此类现象的关键:一是报帐比例偏低,自费药品比例较高;二是审批手续过于繁锁,参合人员疲于奔走;三是基层医疗机构规模较小,设备配套无力达到市级统筹要求的定点医疗机构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就医保障待遇享受。

5、体系不合理,扩面征缴困难。目前,市级对城镇居民医保推进工作下达参保人数考核任务逐年递增,但从江永的情况看,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合理。江永县目前登记人口为3.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的为19728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16923人,扣除外出人口,实际上已无太大的扩展余地。而市级下达我县2009年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考核任务目标为2.8万人,脱离现有人员实际。为完成考核任务,势必要调整了参保范围,将一部分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施工企业农民工或已参加了农合的学生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范围。但由于农合的报销比例远远高于城镇居民医保,参加范围调整将降低参保人员的医保待遇,同时还会影响基本医疗保险的筹集,存在隐患。

6、医疗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成为居民医保发展的最大障碍。无论公、私医院都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已彻底伤透老百姓的心,在很多老百姓看来,职工医保也好,新农合也好,居民医保也好,政策虽好,最终无非是养活了医院,群众得不利,医保也吃亏,打击了参保信心。

7、相对于工作量来讲,居民医保工作经费安排比较欠缺,基础建设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信息平台等网络系统建设是急着上马,并不成熟,对能否及时为居民提供相应

的方便快捷的医疗保障服务,成为能否激励更多观望的人积极参保的重要因素。

8、征缴激励机制缺位,部门协调难度加大。目前,国家对城镇居民医保实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财政补贴的方式,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进手段。城镇居民医保的主要对象为城镇非就业人群,分散性大,流动性强,人数众多,需要政府各部门、学校、社区等各部门支持和配合。但由于征缴过程中参保人员信息的登记、录入、缴费和医保卡发放等工作繁琐、量大,投入也不断增加,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仍然缺位,一些部门抵触情绪加大,推动征缴工作的力度受到影响,工作难度增加。

二、建议

1、降低参保门槛,努力扩大医保覆盖面。

坚持低水平起步,充分考虑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和对比,尽可能减少个人缴费数额,降低参保门槛,努力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建议根据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筹资标准,并借鉴新农合制度的做法,为参保城镇居民建立个人账户,用于日常门诊开支,且个人帐户当年度未使用完的可累计下年。通过调整参保政策,让因门槛高而未能参加医保的城镇居民早日加入城镇居民医保行列,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率和覆盖面,满足群众对医疗保险的基本需求,使更多群众能够享受到党和政府医保政策的温暖。

2、及时调整政策,提高群众受惠比例

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及时根据实际调整起付标准、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和最高支付限额等医保政策,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就医时能够享受医疗保险政策。努力扩大群众受惠比例,尽可能把参保基金留存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真正发挥医疗保险应有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城镇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认同感,逐步形成自觉主动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良好局面。降低报销门槛,对低保对象、困难群众和少年儿童住院起付线考虑减半收缴。逐步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和意外伤害中致残和身故报销最高限额,尽快落实和开展特殊门诊、普通门诊、家庭病床、二次报销等政策,多渠道释放滞留基金。采用短期的、阶段性的临时政策,与定点医院合作对参保人员进行年度体检,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不断提高参保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认可度。

3、完善运行机制,充分满足群众需求

认真研究建立在市级统筹和管理基础上的县级工作机制,允许县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具体政策,报市级备案,逐步形成以县为主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尊重参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及时公开医保政策、参保办法、申请和办理赔付程序、基金运行情况等有关信息,让参保群众充分了解城镇居民医保的各方面信息,增强对城镇

浅谈我县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篇

浅谈我县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

基本对策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作为衡山卫生界的代表来向各位领导汇报工作,深感荣幸。我想谈谈我县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2003年 “非典”的爆发和防治、2004年禽流感的冲击,近两年的手足口病等,都突显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也点到县级公共卫生工作的“软肋”。艾滋病、新发现的传染病由潜在的威胁转为现实的威胁,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摆上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提高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我县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没有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缺乏一个反应灵敏的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预警系统和高效、权威的组织指挥系统;医疗救治体系不健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水平低,传染病诊治网络残破,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不具备收治传染病人的条件;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人才、物资和相应的经费保障。

2、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比较突出。以肝炎、结核等为主的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潜伏着较大的疫情爆

发流行的危险;损伤和中毒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也很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首位因素。

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能错位。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各级防保机构和人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上,而是忙于办门诊、开展计划外疫苗接种等有直接经济收入的项目。二是人员素质差,专业人员比例低,学历层次低。三是技术装备落后,大量必须开展的微生物检验和化验无法开展。

4、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一是卫生监督执法体制不顺、执法体系不健全;二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监督执法手段落后,监督执法工作不够规范;三是监督执法工作力度不够,覆盖面小,震慑力不强。

二、进一步加强县级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SARS危机给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敲响了警钟。虽然我县是一个没有被SARS污染的净土,但这并不能说明在预防SARS的措施、医疗技术水平、设施条件等方面比北京、广州等SARS肆虐的大中城市要先进。相反,与这些地区相比,县级医疗技术水平、设施条件、防护措施要落后得多。一旦疫情传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作为县级公共卫生工作,要切实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结合县情,针对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制定并落实公共卫生基本项目和规划,确定公共卫生

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拨款,特别要保证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的专项经费投入,并有步骤地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监测与防治研究加大投入。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作、全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真正体现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

2、加强防保网络建设,构建新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巩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建立“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网”是新形势下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在县、乡、村三个层面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从组织、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保证“三级防护网”的巩固,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的目标。按照“防治结合,以快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社会反应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和处置办法。县、乡卫生医疗机构要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机构,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形成政令畅通、分级负责、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要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重大、紧急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上报。

3、创新公共卫生管理,使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取得突破。一要树立大卫生观念。公共卫生部门在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和目标实施中主要是发挥好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除具体的卫生技术业务工作以外,还有大量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必须通过社会众多部门

的协作和社区的广泛参与来完成。二要强化项目意识和成本效益观念。绝大部分公共卫生业务工作将通过具体项目(•如结核病控制项目、艾滋病控制项目)来实施,工作的计划性、目标性、规范性、完整性要求很高,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评估。三要引进竞争机制,养事不养人。政府确定的公共卫生项目,可以由公立的公共卫生机构来提供服务,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其它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来提供。四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疾控人才。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到县级卫生系统就业、发展。要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疗机构,狠抓继续教育,全面开展对卫技人员的在岗培训,对县乡两级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轮训,确保各级医疗卫生人员适应社会新形式变化的要求。同时,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要逐步分流,减员增效,优化医疗卫生队伍,使广大卫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卫生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

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篇

现时新农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解决农民医疗救助的共济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参合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这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我县稳步推进。为此自2006年我县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的近几年来,初步确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随着新农合工作的推进以及全县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出现了许多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就有关主要问题与对策提出以下意见。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住院方面

一、借用新农合证件来编造假住院手续,以患者名义更换处方并大肆虚开药费等,患者与医疗机构合谋套取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有涉及职工和居民医保人员的、也有涉及参加商业保险人员的、有根本没有参加任何保险的人员,这些现象有出自于患者自发的和医院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给患者出谋献策的留住回头客。暴露出资金管理的体制漏洞,严重地侵蚀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二、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没有引入竞争的机制,特别是二级以上定点医院自认为定点医疗机构非我莫属,为此药价虚高、乱检查、重复检查、大处方、分解收费(县医院表现突出一些)等不正常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于同一患者或同一家庭成员在同一时间同时住院;患者住院的时间、病种、产生的费用包括结算时间完全一样进行重复报销等,在新农合管理系统和住院台账中只要一查找这种现象还很多,使参合农民通过报销所获补偿被虚高的药价和不合理的费用所抵消,侵蚀参合农民的利益,给新农合基金带来安全隐患。

三、小病大养的现象较为普遍。住院报销政策参合群众知晓率低。个别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小病大养”、“短病长治”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参合人群个人实际支付医疗费用比2006年前并没有减少多少。我县从2009年以来住院年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2009年 参合住院39635人次,2010年44173人次比2009年增长11.5%。2011年52787人次比2010年增长19.5%。加之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短缺,专业医疗人员不足等原因,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因此,市县级医院病人成倍增长,出现新的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而乡镇卫生院门庭冷落,病人稀少。

四、乡镇卫生院应该是新农合服务的主力军,但乡镇卫生院规范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人才短缺也是困扰基层卫生院发展的关键,这些都是导致参合病人向上级医院流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增加参合基金支出的一个隐形原因。

五、是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对辖区内的定点医院过多地依靠医院自身的审核把关,靠监管人员直接管理病人精力又不足,用很多的人又会增加管理成本,也就是说事前监管靠软件管理不能及时到位。管理人员除乡镇医院能与患者直接接触外二级以上医院靠这种方式管理是不现时的,如审查病历资料,逐项核实医

嘱与病程记录、手术记录、费用明细等,如发现疑点再与医疗机构联系复核等均无法进行,等病人出院后导入新农合管理系统时病人已经结算出院。导致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效率低、风险大。

六、医院在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不到位情况。我认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应成为大力宣传新农合政策主力军且效果好力度大,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涉及千家万户)在医院流动,把新农合有关政策印成步册子放在每个病房,在医院醒目的地方做成大型的宣传牌等。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部分群众参合不积极。如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乡失去联系,不知道“新农合”政策和缴纳基金时间;部分偏远农户仍存在宣传工作“死角”,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不会得病,白交冤枉钱;还有部分乡村干部对“新农合”政策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导致“新农合”宣传走过场、不广泛、不深入。个别医院由于以上几种原因不规范操作特别是未参合人员借新农合证件报销也是导致参合率下降也是一个隐形原因,而这种原因与我们的管理是有直接关系的。【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二、门诊方面:

一、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以来尤其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以来,由于确实给参合人员带来了实惠,是那些非农合医疗保险人看到农合门诊的优越性,导致借卡看门诊的人员迅速增加包括基层国家干部工作人员也有这方面的现象,也是导致今年新农合门诊量增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导致基金风险增大。实行门诊统筹应该是说门诊量增大住院量减少,而现在是出现了双增长。

二、医疗机构不规范操作,不按规范要求虚报病人、开假处方、张冠李戴、肆意分解大处方不按疗程报销进行分次补偿、串通患者,以假乱真、故意将非参合人员的医疗费列入参合人员补偿,这主要表现村级医疗(卫生)室上较多。

三、系统软件管理不到位,现在全县都在使用医疗卡,医疗单位凭卡号录入直接进行登记录入,虽然给没有带卡的患者在某些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方便,但医疗单位可通过卡号录入,随意编假告假套取基金,造成基金管理漏洞。有些医疗单位为了给自己编假告假行方便,打着方便参合人群的口号,大打自己套取基金的方便之门。如:要能用卡号直接登记录入、不录入药品明细、不给患者打印药品明细清单、有的干脆说不要软件管理手工直接上报等,有的医疗单位还找到政府官员施压说什么方便是为了服务群众。

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参合率任务指标催生垫付垫缴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上,一年一收费,收取“新农合”参合资金, 要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去催收,由于参合对象为农村户口群体,涉及人员众多,居住分散,有的农户由于家庭困难一时拿不出现钱缴纳农合费用,还有相当部分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多年不回家,村干部为了确保完成参合率任务指标,采取“先代垫缴后收回”的方式,导致参合率不真实。

二、医疗机构自身缺乏对基金的监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医院和医生容易受利益的驱动,医院一般是按医生的业务收入和门诊量给医生核算工资促使诱导需求,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导致不合理的检查、用药、治疗等支出,虚报住院总费用、把非报销药品串换为可报销药品、伪造虚假住院病历、挂床住院、分次和重复住院重复报销、超范围用药等弄虚作假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现象严

重,使农民切身利益缺乏保障,医疗费用出现不合理增长。

三、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相对而言,患大病的概率相对较低,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障,有悖“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诱发农民“小病大医”,造成医疗费支出的急剧上升,浪费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乡镇医院要真正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按上级的要求切实做到位才行,而现在大部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是抱着应付上级检查而获得当年的公共卫生经费的心态做事。上级检查也只注重室内软件和路边花。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问题。

四、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而现在的改革是,费用没减反增:就诊率(住院和门诊)双增、均次费用增加、个人负担和医保负担的费用都在增长,医疗机构还是以自身利益为重。现在实质上的医改还是活了医疗机构,损害了医疗消费人群,什么为人们实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多都是凭空编造的,目的是要人民群众免费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把有些疫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反而又成了部分医疗机构不付出任何成本获取经济利益一个途经。说到底就是医改富了医疗机构,加大了财政经费支出,损害了人民群众应得到的利益,医改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五、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受很多人为因素干扰,不能对违规医疗机构得到应有的处罚,也是导致基金漏洞的一个直接原因,有的医疗机构违规后,还不等到下达处罚通知书,就有人帮他说情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解决这些问题对策

一、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清楚“新农合”现阶段主要是解决那些方面(大病救治)的问题,防止因病返贫,而不是全面实行免费医疗。宣传不仅面向农民,还要面向涉及“新农合”地方的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

二、要帮助农民消除参加新农合的顾虑,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对群众应该知道的报销程序、转诊程序、报销比例、不报销的诊疗项目、不报销的药品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还要通过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因病致贫现象和参合后得以缓解的典型事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使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农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形成自觉参加新农合的行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不断强化风险共担意识。

三、要理顺关系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的监管: 县农合办要集中精力加大对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到乡镇医院检查。乡镇合管站必须做到严格执行医疗服务项目指导价和收费许可项目,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杜绝住院基金有不合理的支出,做好查房制度(主要要验明身份),制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医,提高基金使用率。不断加强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整合医疗资源,确保“新农合”高效运转。

四、要明确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的方向:建立新农合,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新型农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只有通过长期摸索,不断完善,让各级政府这一

惠民好政策落实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健康和实惠。

五、调整补偿模式,提高补偿比例:积极创造条件让参合农民在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医时尽可能采取由医疗机构先垫付费用(部分医疗机构是先由患者预交部分结算时用报销部分抵冲,给患者报销的费用产生一种错觉),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然后定期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鉴于当前农村居民就医主要还是以非住院的疾病和慢性病为主,在筹资额度允许的情况下,将加大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封顶线等采取“住院补偿+门诊费用补偿”的模式,调整补偿方案,适当加大门诊和慢性病的补偿额度,以提高农民获益程度,减少住院病人,提高参合率,同时对于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等特殊疾病增加补助额度。这样不仅补偿了住院的医疗费用,同时对某些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非住院治疗费用也给予一定的补偿,超过封顶线的部分用大病救助金按照规定给予补助。建议慢性病、门诊定点不能把所有的大药房纳入范围内,具了解他们把基金大部分都用入与病种无关的药(物)上了。

六、关于二级以上定点医院的监管问题:一是医疗机构的管理软件和新农合管理软件要兼容,便于做到监管单位事前随时介入监督,提高监管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对患者身份认定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要制订有效的管理办法写入协议(发现一例处罚10万元等),迫使医疗机构自已把好第一道身份认证关,(医疗机构往往是以认不得人为借口,有的根本就是医院医生出的主意,一个科室每天最多入院20个病人,一一与户口本、患者身份证核对应该不是问题)堵住借证骗取农合基金的现象。二要逐步引导患者就诊携带医疗卡、户口本和本人的身份证便于医疗机构和监管单位认定患者身份。三要对个别确实无法直接认定的对象可以象调查外伤一样的办法到实地调查确认,最大程度的防止冒名顶替的现象发生。

七、门诊统筹管理:门诊统筹管理涉及千家万户要想彻底监管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为了做到基金使用公平、公正、合理必须管好才行。要做到最大程度防止基金流失,除常规管理外还要增加以下几个内容:一是管理体制上要套住乡镇医院参入(现在医院参入管理是有其名无共实)。二是软件管理;既然使用医疗卡,就必须持卡就诊把软件登记录入锁定在刷卡登记处。二是患者既然就诊必须带卡、身份证和个人或者户主的印章便于办理补偿手续和身份认定,因为在一般情况情况下,人们认为卡上的钱用不完第二年就没有了,因存在这种心理于是就把卡借给别人使用自己得了个人情,而个人的身份证和印章借给他人使用风险较大,因此机率相对还是少一些。不过这种管理模式开始就诊者不易接受说“麻烦”,但通过一段时间引导应该还是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这些行为是靠我们去引导规范的,你不引导规范,他会永远不能适应。三是为防止医疗机构开多用少、开贵用廉、开好用差、以要求就诊假乱真等蒙骗患者的现象发生,患者打印出具药品费用明细清单。我们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说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开始实行的第一个月就诊者反感情绪较大,给他们带来不便,来自各方便面的压力也很大,上面有镇政府领导、下面有村委会干部等,我们就是顶着这种压力抗过来了,现在就都适应了,现在反对的人就少多了,新鲜事务因各种人群接受能力不一肯定有一个过程。购买火车票实名制很多人不是也不适应吗,为了把这项事业做好必须把你的服务对象引导到你需要管理的轨道上来。三句话:要想管好门诊基金就是要只能刷卡录入、患者在处方和登记表上盖章认可和一次不漏的给患者打印药品费用明细清单交给患者,最大程度的保证基金运行安全。【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八、加快建立医疗保险体系服务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深

入,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统一标准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将新农合基金、医保基金、社保基金等社会保障范筹的各种基金统一起来,解决好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一(卡)通全国”,只要参保人员手持 “一卡”,到哪个地方就医就业都能用,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真正起到社会保障体制便民、利民的民生保障作用。象我县一样新农合、居民医保、商业保险、学生保险等参入时相互争、使用时相互推。在报销时总认为新农合是个块关大的唐僧肉。也可能是我们的办事程序方便快捷,医疗机构和非新农合对象都来钻空子而导致基金支出不合理。

九、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软件的医药费用报销操作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审核、反馈、核算、分析、监督等能全程综合监管。通过网络,使全部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点与新农合管理部门联通,实现网上事先在线监管,对每一位农民的筹资受益、每个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每个报销点的工作情况及每位住院病人的医药收费情况都进行实时查询、监控、跟踪分析之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把工作做好,是基金使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五篇

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现状问题及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就医难、看病贵是我民生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分析了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基本情况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期,我们先后深入到马楼乡、仓头乡、鲁阳街道办事处就全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广泛了解城乡居民的愿望,并征求了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目前我县城乡居民就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一、我县医疗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1、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状况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东临叶县、宝丰,西接嵩县、汝阳,南毗方城、南召,北靠汝州、石龙区,是国务院重点建设扶持县。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总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6个镇、14个乡、5个办事处,558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90%以上。全县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村级卫生技术人员1313人,执业医师599人,执业医生13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3人,各类医院共有病床1386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1.6张。

二、我县城乡居民的就医现状

(一)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形成。

截止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家(公办综合医院3家,中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卫生防疫站1家,医学教学机构1家),民营综合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所及个体诊所630家。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90%,村卫生所、室覆盖率达86.4%。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所(室)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

近年来,投资1130万元,完成新建、改建农村中心卫生院7家,基本建设面积7300平方米,完成非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面积14037平方米。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就医条件。

(三)医疗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快,城乡居民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全县参合农民689191人,参合率达94%。截止12月底,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县农合办对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和县外就医人员住院情况进行了审核,共计补偿860000多人(次)、补偿总金额8000余万元。

三、城乡居民就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

2009年末,全县共有在职卫生人员1662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1.26%;中级职称191人,占11.5%;初级职称713人占42.9%;无职称737人,占44.34%。全县各医疗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仅599名,加上乡村执业医生1313名,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仅2.3名。加之乡村医生,大部分是经短期培训走上工作岗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低,一般只能诊治头痛、发烧之类的小病,且为了生计,乡村医生只能半医半农,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医疗服务。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现象在城乡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卫生人才匮乏,量不足质不高的现状,难以有效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二)城乡卫生资源分配失衡

一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全县28家公立医疗机构中,县城6家县级卫生机构除了在医疗仪器、设备上的优势外,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92人,而服务农村的22家乡镇卫生院仅有卫生技术人员343名,使占全县总人口90%的农村人口享有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只占到33%。全县有18%的卫生院只有卫技人员2—6人,象仓头、背孜、熊背、土门等山区卫生院,服务半径都在20公里左右,医生人数却在6人以下,难以适应农民健康保障的需要。

二是乡镇卫技人员流失严重。由于卫生院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收入少,人才逆向流动,有的一评上职称,就想往城里调,乡镇卫生院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卫技人员大量被上级医疗卫生单位挖走。有的干脆辞职,到城市干起个体行医,单向的人才流动使本来人才匮乏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同时,大专毕业生又不愿到卫生院工作,大多卫生院近10年来没有高学历人才进入,形成恶性循环,技术断层现象严重。

(三)城乡疾病预防保健任务艰巨,居民卫生保健水平低。

调查显示,我县城乡居民日常几乎没有常备药,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不强,卫生保健知识欠缺,城乡居民整体预防保健水平低。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一是群众自身的文化素养较低,还较多地存在着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卫生意识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根深蒂固。保健意识差,小病拖、大病磨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很多农民抽烟喝酒不心疼,但花钱看病舍不得。二是卫生保健宣传不到位,保健知识欠缺。健康教育是让群众少生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然而群众的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非常低,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阵地几乎是空白,80%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农民对自己的患病不知晓,也就更谈不上有病早治和日常备药。三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室诊所因资金、人员所限,现有的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和疾病防控诊治需求,预防保健能力低,居民健康体检工作滞后,短时期内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保健水平还难以实现。

四、关于解决城乡居民就医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补偿机制。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福利性的事业。政府应全面承担公共卫生投入和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资金。对县、乡两级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实行在编人员工资财政供给,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定项补助。要改革现行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薪酬分配方式,彻底废止八十年代以来实行的浮动工资制度,实行固定工资制度。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奖金应与医院及卫生院的经济收入脱钩,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弊端,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由目前的“经营创收”转到“服务保障”上来,充分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根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县乡村各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和布局,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要进一步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室卫生所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完善城乡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行政和业务管理,统一机构和人员调配,统一药品采购渠道。通过卫技人员的合理流动和调配,全面提高城乡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和保障水平,彻底改变目前卫技人员逆向流动,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的局面,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就医需求。

(三)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约束医疗机构、药品审批、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创收行为,要实行国家药价零差额配送制度,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医药价格标准,积极推进药品物流配送和监督网络建设,积极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制度,改进药品、医疗器材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切实改变目前不合理收费和药价虚高现象,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要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行医和非法药品经销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最终实现医疗质量上去,看病费用下来的目标,彻底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2015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与问题分析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六篇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与问题分析

朱文斓

2015年12月,我们以“改善农村合作医疗条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专题,在盐都区的几个乡镇作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4份。从总体上看,大家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村合作医疗是比较成功的。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障机制,让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与信赖。有的农民说,每人每年只要交20元,也就是包把香烟的钱,而政府每人每年补贴23元,比个人交的还要多,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至今仍有少部分农民还不清楚参加合作医疗的权利

和义务,心存疑虑,怕参加合作医疗得不到真正的实惠。从对义丰、郭猛、冈中、龙冈、盐都车站等地进行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群众对“新农合”认识不到位。据调查样本统计,目前农民的参合率是77,仍有23的人群没有参加。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35岁左右的青壮年,他们认为现在身体好好的,不需要参加合作医疗。客观上这部分人的发病率也是最低的,似乎近期看不到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在参加的人群中,有79的人员是自愿参加的,说明绝大多数人是支持合作医疗的。真正表示不是自愿的只有16,他们对政府大力推广农村合作医疗的宗旨和目的缺乏了解,认为搞合作医疗是不是又想打农民的注意,掏农民的腰包。在既得利益的认识上,有86的农民认为合作医疗对他们有直接好处,认为没有好处,或者说至少目前没有得到好处的只有14,也有极少数已经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后来又退出去的。

2.对现有农村合作医疗条件不满意,对从医人员缺乏信任感。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条件,调查中有68的农民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至少能看到在不断地改善;31的农民对此不满意,反映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仍有待改善。在医疗服务体系上,对现有的医疗服务认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77,不满意的占22,说明医疗队伍、医疗服务方式和医疗水平有待改进。从地区分布看,对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盐都车站和龙冈果林场一带,需要引起当地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看病后的结算和报销费用手续繁琐,起付标准高。医疗费用报销方面:在门诊看病时的结报方法是,直接凭参加合作医疗的编号本报销30的费用,在上级医院的大型检查费用报销15;住院部分的结报方法是,在符合规定范围内先减掉基金300元,剩余的按照比例,300~4000元报30,4000~7000元报35,7000~10000元报40,10000~20000元报45,超过20000元报50,区级补偿封顶20000元,其中小于4000元的费用在所在医院报销,大于4000元的费用须报到区局。调查中,有60的农村居民反映手续复杂,程序多,不方便费用的结报。若按季度处理,从申请到费用回到农民手中需要3~4个月的时间。对于经济困难又是大额费用的农民来说,时间显得长了一点。调查中也有个别农民反映,有些乡镇结报费用不规范,采用记帐方式记录看病的费用,年底一并结算,但诊所记帐的数目不公开,报销费用多少由诊所说了算,影响了合作医疗的形象和声誉。

4.医疗费用偏高,看病费时费钱。调查中发现,只有60的农民一生病到医院去看门诊,而有40的人得了感冒、头痛等小病都是自己买药吃,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这主要是担心到医院看病贵,而且跑一趟医院费时、费力又误工。郭猛一农村居民反映说,参合后看病取药规定到当地诊所,而当地诊所的药品价格贵,按参合标准报销的药费低于外购药品的差价。也有不到20的农村居民担心花费多,存在小病挨、大病等的现象,不顾病情硬扛着不去医院就诊,能把小病扛成大病。

5.转诊手续并不复杂,但农民群众却反映繁琐。调查中了解到,从乡镇医院转诊至上级医院,反映手续比较麻烦的占62。目前的转诊程序是,所在乡镇卫生院的主诊医生开具转诊证明,经科主任签字、院长批准后直接交办公室备案,就可以报销到上级医院看病后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不知道这种程序,未先备案直接到上级医院,看病后遭遇报销费用麻烦的问题。程序并不复杂而出现大多数人感觉麻烦的情况,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6.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每年全家用于医疗的费用在300元以下的占43,300~1000元的占32,有23的农村居民超过1000元,因医疗费用影响正常生活的农户占总农户的46左右。这里除了农村居民在调查时多反映困难外,可以看出医疗费用在整个支出中确实占有一定的比重。调查中还发现,目前仍有部分家庭仍主要靠种田为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

2016当前农村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七篇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湘西北澧县的调查,农民反映2016年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据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2016年每50千克水泥价格上升了5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地方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涔南乡曾家河村泥水工工价由每天30元涨到了每天50-6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目前当地每亩水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50至60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2016年与2016年相比,澧县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澧县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三、农民教育收费负担较重。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四、农民因药价高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近30,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五、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较乱。农民反映,一般农民无法测试农药真假,一些经营者便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劣质农药,变相提价。

六、农村价格管理队伍薄弱。目前,很多县市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或者他们的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不少县市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不相适应。

建议及对策:

一、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农村价格改革。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督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行明码标价,防止涉农价格(收费)单位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或个人搞价格欺诈、价格同盟、压级压价。二是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投资实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策,主动引导资金、技术流向农村,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是深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放开化肥价格,将国家对生产企业的优惠和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深化教育收费改革,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五是积极推进药品医疗价格的改革。根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完善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加强农村价格监管。一是要打击涉农价格(收费)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抓好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公益服务性收费管理,遏制各种乱涨价、乱收费以及价格欺诈、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二是要创新价格监管方式,变单一物价队伍检查为多方联合检查,提高检查威力,切实加大农村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要加强价格举报,建立价格举报目标管理机制,完善价格举报处置体系。四是要着力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使价格监管职能向农村延伸,政府要落实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聘请乡村价格监督员,落实其政治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五是要加强对涉农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促进公平竞争,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015县级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八篇

最近,我们采取了统计调查、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综合分析四种方法对我县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澄清了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状况的底子,我县共有各类人才20524人,占总人口的3.4。从人才的组成来看,党政人才1240人,占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597人,占41.9,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687人,占52.1。准确掌握了今后五年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情况,预计到2015年人才总量可达25000人,约占总人口的5。

一、县级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选拔、培养、引进、考核等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人才分布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分布不合理,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0687人,但农业只有766人,工业只有362人,这与农业县的经济发展极不相匹配,我县经济发展,农业是关键,工业是重点,必须给予人才倾斜。二是行业内部人才分布不平衡,如教育系统,我县中小学教师总量基本持平,但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分布极不合理,小学教师大量富余,高中教师急剧短缺。农业内部,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种植业,而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的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既懂企业管理,又懂法律,经贸英语、财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三是创新能力不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学历虽大多在专科以下,但专业技术人才原始学历偏低。全县各企业单位管理层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18人,高级职称的只有14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缺乏资金投入,专技人才的再教育培训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专技人才知识更新不快,墨守陈规,创新能力不强,创造发明和科研成果少,不能适应形势和事业的发展需要。

2、留才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我县各类人才的总量虽在增加,但由于留才机制不健全,受经济利益驱动,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近5年,全县流出的专技人员有1259人,占人才总量的6,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专技人才流出786人,占具有高中级职称专技人才的21。我县流失的专技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财会、工业等行业,且大部分是具有中、高级职称,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的业务骨干。据调查,近5年内,教育系统内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325人已流向市内条件优越的私立学校或是在沿海就业。医疗卫生系统中,大量有一定贡献的专家和知名人士与单位脱钩,从事个体开业或是流向外地,因此流失的不仅是人才,而且还有技术,甚至是优势产业。

3、人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当前,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还未彻底打破,专业技术职称与工资待遇还没有完全分离,评聘分开很难实施到位,职称评定与社会实际需要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还停留在专家评审,总量控制的阶段,从而导致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或单位,如教育系统,仍然存在评职称论资排辈,众人过独木桥的现象,人才的社会评价机制不能真正形成。二是社会急需,群众欢迎的“土专家”、“流通经纪人”、“致富能手”不能评定职称。人为形成了这部分人才即使对社会贡献再大,永远只能当“无名英雄”或者有名无职称的劳模局面。例如:近几年防汛抗灾中技术抢险的“土专家”、“土工程”能力全社会有目共睹,有的在防汛抗灾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贡献卓著,但没有1人被评定技术职称。

4、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由于人才队伍比较庞大、线多面广,有限教育培训经费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的培训要求,使得对人才进行系统规模培训很难组织到位。另一方面,培训与使用相脱节。有一些技术人才被选任为行政管理人员就被安排到党校学习,他们与其所学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没有精力从事擅长的业务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另外,尽管有一些停产企业的人才留守处理善后工作,有门路的主动外出打工经商,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人才长期被闲置,各级职能主管部门受资金等条件限制,对他们未能组织培训,充分加以利用。

二、对策与思考

1、突出“四个尊重”原则,管好激活各类人才。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项原则,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念,管好用活各类人才。首先,牢固树立“人才盛则事业兴”、“人才是第一资源”、“选用人才是第一责任”的用人观念,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队伍建设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职责,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实行绩酬挂钩,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机制。对科研成果明显,创造社会财富突出的人才,要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重奖。建议市县两级设立最高人才成果奖,市一级设奖金额为20万元左右;县一级为10万元左右,极大地激励人才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热词搜索:远程医疗问题与对策 医疗保险问题及对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县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76976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