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016-01-12 10:20:3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一: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一: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013年秋季学期合群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又一学期在大家的忙碌中匆匆度过,回首本学期的工作,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几方面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方面

制订计划: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教研组计划、复习计划,而且基本能按计划进行活动。精心编制教案:课堂教学方案的研讨是我们教研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对于我们老师的教学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册教材,我们分成4部分进行备课,每位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备课任务。每次上课的前一天,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们特别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在研讨中把大家的智慧集中在一起,大家共享,达到了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目的。

严抓教学常规:狠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好每一本作业,保证每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是我校全体教师在教学上的共识。由于真正做到了六认真,所以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学习方法,突破了本学期的教学难点。

做好记录,评议反思: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记录,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每人每学期还完成15节以上的听课、评课,做好课后反思,分析、点评、写好教学亮点。我们的教学在不断地反思总结中又上一个台阶。

(二)教研工作

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专题讲座,老师都能认真听、想、记把他们的思想与经验融入我们的教学中,学有长进。我们还注重平常对学校所订的教学杂志的学习,从中我们得到了启发和提高。颜建棋教师学习听课,能回来后及时把新的思想,好的做法及时传达给每一位教师,力求使每人都能受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更出色。

教学理论的学习:本学期初,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位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是素质。

教研课:认真组织并由陈新、颜家琮、刘小雁、谭敏上了四节校级教研课,课后仔细分析、讨论,写出个人经验文章和反思。

四、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更一步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我们教师们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提高,我们认为应该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从而提高教师听评课

的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二:《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究》开题报告 新沂市时集镇蒋沟小学 马英语

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2.研究现状述评:农村小学尤其是村级小学由于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文化水平和理论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学科带头人,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虽然各校也制定教研计划和实施方案,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导致无法落实。有的虽然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但缺少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学校教研盲目随意,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且教研活动方式单一,有的以学代研,有的以课代研。由于平行班级少,同年级同学科只有一位教师,集体备课基本流于形式。教研活动变成了完成数量,凑齐资料,应付检查的牺牲品,给教师造成“收获不大”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多余感。

主题教研,就是把平常教学中大家感到困惑的、急于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集体参与、人人互动的教研方式。

国内外关于“农村村级小学的主题教研活动”的论述比较零散,尚无成熟的理论和做法,一些浅层的观点散见于一些教师的反思以及个别学校的教研经验总结。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沈阳市东陵区曲金晔老师的《浅析主题式教研活动》,认为主题式教研活动是一种教学过程的课程文化,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局限性较大;又如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中心小学提出的《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方案》,提出“三备一上”和“一课三讲”的做法,没有走出集体备课的形式束缚,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做法和经验。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村级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研究依据:

4.选题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教研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建

设的重要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教研组主要是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或听课评课,表现更多的是事务型教研组——协助学校进行常规检查与督促,成了教导处的延伸。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要由事务型走向学习型,改变传统教研活动的方式,创建现代教研活动的新方式。

(2)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可以真正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注重发挥教师的集体力量,弥补师资薄弱的短板,营造教师之间的互动氛围,使农村基层学校的教研工作焕发生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提高。面对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面对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的新特点,教育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而个体的经验、视野、精力、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合作研究,才能聚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攻克难题、不断创新,才能在对话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集体商量确定研究主题,围绕主题合作学习、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共享成果,整个过程都是合作开展的群体活动,只有真诚合作、平等交流,才能使活动卓有实效。

(3)能够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们常说:“理论研究者缺乏实践经验,教育实践者缺乏理论视野”。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专家讲座、名师上课说课,为什么对广大教师实效不大,关键是缺乏教师自身的实践反思、行动跟进,仍是停留在一般的认识。常规教研活动难以深入,关键是缺乏先进理论的宏观统率,缺乏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瞄准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把理论学习、问题思考、对策研究、课堂实践、总结提炼、行动跟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研究,以研究促行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引领教师在研究问题、实践探索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发展教学能力。

(4)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是游离于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收集材料、参考文献,构想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撰写几篇教育教学论文。也不是简单地搞几次活动,上几堂研究课。而是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研究和探索正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开展主题教学研讨,能够有效地促使教师把教育科研与具体的教育

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归纳、表达问题的科研能力。同时主题教研相对于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能迅速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收到效益。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创新之处

1.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主题,使教研活动内容“活”起来。

2.研究主题的引入,使教研活动的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能找到研讨的抓手和着力点,形成思维的聚焦点。

3.依据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教改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提炼主题,能引起所有教师的共鸣,激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4.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全员参与研讨,便于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合力,让全体教师“动”起来。

5.激发校本教研的潜能,减少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实现校级教研模式的新突破。

6.通过主题教研活动,着力打造精品课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从而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目标

六、研究内容及对象

以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学科为主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全校师生。

七、研究过程与方法 1.文献参考法:通过组织学习有关专家的论著论述,丰富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为开展研究活动奠定基础,广泛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高效率开展研究。

2.实践研究法: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和公开课教学研讨等实践活动,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发挥教师集体智慧,促进教师整体提高。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村级小学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了解当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当前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征求教学中普遍

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主题。

4.归纳法:把每个主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初步形成村级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模式,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八、研究思路

广泛征集,层层筛选,确定研究主题。主题教研活动,与各学科教学关系密切,广大的村级小学大都是单轨制,无法开展同年级的集体教研,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存在许多共性的东西,诸如理念、方法等。因此,主题的确定可以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先由学科教师提出普遍关心的问题,然后由教研组的骨干教师会同专业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归纳,确定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再制定计划,以问题为驱动分学科开展研究。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转型升级。参与主题教研活动的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所以学校应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学习与主题相关的教育理论,推荐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给教师们阅读,或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能胜任主题教研研究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

2.以公开课为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研讨活动。

教研组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主题教学研讨的内容,以公开课教学研讨的形式开展研究。根据确定的主题,通过组织前期的理论学习,教师对研究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后,再组织教师独立备课,进而组织集体讨论。学科教研组组织相关的教师听课和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然后进行第二次上课和听评课。通过对比,集体归纳总结,形成精品课例,逐步成型推广。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一课多上”以及“同课异构”等活动,每次上课都先由教师集体备课,然后自主听课评课,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中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也有利于教师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当然高水平的主题教研活动只有同伴互助是不够的,更需要专家引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听课指导,让专家走进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主题教研活动作出系统的具有导向性的评价,更有利于改进不足,明确思路,使主题教研活动更加规范化。

3.及时有效开展主题反思活动。无论是对执教者,还是对听课者,课后及时进行主题反思,意义非凡。基于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研究之后,坐下来进行冷静的理性的主题反思,既要反思执教者的教学,也要反思自己的认识,既要反思成功之处,也要反思失败的原因。通过反思,积极梳理归纳,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滴有机交融,执教者和听课者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4.归纳总结,成果推广。

针对每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负责的组织者都要认真总结梳理,详细记录每次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做法和收获以及存在问题等,把典型课例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形成成果。针对每一学期的若干次主题教研活动,更需要在总结每次主题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个阶段的研讨做好准备。

九、实施步骤

1.起始阶段(2013.9---2013.10) ,课题组集体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合理分工。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3.10--2014.12),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分学科制定相应研究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开展反思,个案分析等。做好阶段性总结。分学科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理论学习,中期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2014.12--2015.6),各组针对研讨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制定计划,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5.6—-2015.7),各实验组组织研讨,写好结题反思。完成课题研究总结副组长协同组员完成子课题的总结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三:一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07—2008年度一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人带了本班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

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四:2013级9班《微免》教学工作总结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工作报告

一、本课题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1、组建课题组

我们从本课题研究的性质出发组成了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和分工见下表。

2、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准备阶段(XX.1—7):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学习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制定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对象;进行调研,摸清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专家论证。

实验阶段(XX.8—XX年.9):全面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相关活动,探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阶段(XX年.10—11):全面总结验收,进行终端测试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专题总结,提交验收。

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学、研、教结合,解决校本培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具体问题,提高研究的效度和实用价值。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

二、本课题的研究计划执行与变更情况

课题的研究严格按计划执行,课题主持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等均无变化。由于中期验收的需要,完成时间略有提前。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学校领导对实验工作的重视,在实验进行中,我校的田凯师校长、朱会芬副校长、侯英副校长均参加了实验。但未列入课题组人员名单。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列入课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中。

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其使用情况

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发表的成果如下:

1、经验材料《规范操作强化管理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在《新城子教育》 XX年第1期(XX年2月)发表,作者:主持人陈鑫。

2、经验材料《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学校》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3期(XX年6月)发表,作者:校长田凯师。

3、论文《农村小学的问题与对策》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4期(XX年8月)发表作者:教学副校长朱会芬。

4、教育随笔《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与其间的世界》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5期(XX年10月)发表,作者:课题组成员王丽丽。

5、论文《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1期(XX年年2月)发表,作者:主持人陈鑫。

6、论文《农村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3期(XX年年6月)发表,作者:德育副校长侯英。

7、经验材料《充分利用“农远”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4期(XX年年8月)发表,作者:主持人陈鑫。

其中,《农村小学的问题与对策》和《农村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两篇文章分别在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干部培训班交流。

关于发布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第二批结题鉴定结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结题鉴定工作经常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与策略研究》等127项课题进行了认

真严格评审。根据评审专家意见,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认,批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与策略研究》等123项课题(见附表)通过结题鉴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依据有关规定,凡通过结题鉴定的课题,可免费获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一个(正本)。如需要证书复本,则须另交纳证书工本费,且证书复本总数不得超过证书正本所列课题组成员数量(最多不超过15人)。

二、《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原则上由各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领取(请提前电话联系),领取时间为2009年10月13日—24日。

三、未通过结题鉴定之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直接通知课题主持人本人。所有未通过鉴定的课题,均须根据专家鉴定意见修改完善,并于2009年10月31日前申请复核(免交鉴定费)。愈期未申请复核者,视为自动放弃课题研究。在通过复核之前,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四、本次结题鉴定结果及有关事宜,可以通过“辽宁教育科研网”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六:小学二年级《科技》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科技活动教学工作总结

春华学校 林玉琼

通过一个学期的科技活动教学,我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下面从以下几方面略作总结。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寻求老师的解答……从来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人,从来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今,在《科技》中,学生的地位却改变了。

学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科技》教学活动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班级学生需要进行设计的。要有强烈的针对性。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必须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还要考虑到班级、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许多年来,教科书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它一直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师生运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是以教科书为中心进行教学。而今,在《科技》这门课中,教科书的作用变化了。

《科技》课程的教科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变化,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而不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供教师讲授,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讲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圣经"。 《科技》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同时,也是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班级课程提供了线索。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不应是只教一些教材中提到的内容,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而在此过程中,教科书则是最好的参考工具。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科技》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人,不再是教导者、监督者、评判

者,不再是"教"教材的人,不再是居支配地位,单向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人,不再是绝对权威的、不可否认的、高高在上的教授者,而是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的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支持,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进行活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着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总之,在《科技》这门课程中,学生、教材、教师有了全新的概念,有了全新的地位和全新的关系。这些正是未来教育逐步追求的目标,是中国教育同世界教育接轨的开始,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七:五年级《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总结3

五年级环境教育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的《环境教育》课程。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校课程对小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正普遍被社会所认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既增长学生的知识,增进学生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为了下学期更好的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特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正确认识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环境。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从人类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就出现了环境问题,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问题也日趋加剧。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这十大对策吸取了国际社会的新经验,总结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20余年的实践经验,集中反映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我国政府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就人口、环境和发展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具体目标,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的环境保护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某些地区,某些方面的环境问题甚至有加剧的趋势,正如《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所指出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从总体上讲,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地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环境教育须从青少年抓起,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

转变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生物圈,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备课 确定教学目标

《环境教育》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课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环保意识。我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在认真阅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撰写教学设计,并按照目标的要求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我们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活动实践,把学生课前或课后活动的实践作为备课的重点之一,认真撰写活动计划,以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

环境教育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环境现状又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识体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地去参与课堂,多举实例, 来加以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按时完成课程计划。按照要求确保每二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要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3. 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小组活动指导,提高活动效果。

4.适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教学光盘、多媒体、录像带、各种宣传图片等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5.组织好课后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6.着眼于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点由知到行的转化。用板报进行宣传环保常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取得的效果

由于我能认真的按计划对学生实施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任教的这门课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学生了解了生活地区的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

2.知道了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知道了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4.能主动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向周围人宣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能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审视我们国家的能源保护问题。

5.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1.实践活动中少数学生存在应付现象。下学期我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以提高活动实效。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存在表面现象,下学期要在实际生活中注重落实。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八:《2014-2015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未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全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表现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这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和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习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去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的解决好这一问题。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九:《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工作报告

自我校承担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立足实际、坚持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管理、总结经验、扩大研究成果。学校对该课题研究予以高度重视,把该课题研究做为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科研优势的途径,加强了课题组管理,为课题组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

一、营造研究环境、做好实验保障

组建研究小组、形成研究网络。课题申报以后,我们就积极组建实验队伍,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颜士君担任课题组长,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管理,研究质量的考核;韩敏、崔改莲、王春英、李光忠任成员,负责落实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供研究信息,总结研究经验。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教学研究。为了开展好课题研究,给课题组老师提供研究支撑。一是,组织了新课题方案、教育信息化理论信息技术与课题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等大量资料,提供理论指导。二是搜集兄弟学校开展相关研究的经验以及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研究资源等,提供研究借鉴。

提供研究经费、保障研究实验。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购买学习材料,订阅杂志、报刊,外出学习培训,以及课题研究的考核

奖励。

二、注重研究过程,务实研究工作

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申请报告执行,共分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进行。

1、准备阶段充实扎实,为实际研究奠定基础。

在本阶段,课题组认真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经过科研专家的论证和指导,课题组对开题报告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课题在准备阶段就明确目标和步骤,以充实扎实的准备工作,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阶段细致详尽,活动丰富具有实效。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课题组处于实际研究阶段,在本阶段,我们开展了理论学习,资源开发,课堂实践,撰写案例,积累经验,征集论文等活动,使研究工作细致丰富,为总结阶段的充实奠定了基础。

首先,课题组围绕“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组织成员开展了学习活动,同时深入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重温教育学心理学,为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进行了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活动。

(1)编写《我爱家乡》校本课程。在广大教师与学生中开展喻屯镇风土人情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活动,共整理出包括《王贵屯的好热天》、《“打虎李”的传说》等故事以及当地生产生活风俗等内容,

丰富了我校《我爱家乡》的原始内容。

(2)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校本课程与学科课整合评优活动,其中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社等学科,成功将地方物产、农业活动、新农村变化与本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教师在牢固把握学科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创新使用教材,自主开发教材,真正实现“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人”的目的。

(3)开展教学设计评优活动,积累校本课程原始资料。2012年,课题组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评优活动。收到的教学设计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渗透各学科教学,体现河南寨地方特色。

(4)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研究课活动。本课题研究以研究性学习为实施的主要途径,因利用教研组活动,我课题组开展了研究展示课活动。李光忠老师作《家乡的变化》,韩敏老师作《莲藕的种植》,王春英老师做《家乡的野菜研究》,参与展示的研究课,全部由教师自主开发自己实施,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保证了活动实效。

(5)开展教学案例评优活动

在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资源开发与实施工作,积累了大量主题活动资料。课题组开展了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实施教学案例评优活动。

(7)开展论文撰写活动

结合实际工作,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随笔与工作总结,我课题组曾经3次结合教育科研论文评比工作,在我校进行有关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的论文评比活动。

3、总结阶段成果显著,为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2013年3月,《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进入总结阶段,课题组认真总结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实施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研讨和分析,确保经验准确科学后,撰写了具体详实的结题报告,并在学校全面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推广研究经验。

三、取得的成果

经过2年的课题研究,《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具体成果如下:

1、开发《我爱家乡》校本课程教材一套。

结合喻屯镇地方特色,我校开发的《我爱家乡》校本课程教材一套三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各阶段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本,从一、二年级《家乡的地理与物产》到三年级《家乡的人文历史》,再到四年级《家乡风俗面面观》,都连续设计培养此项能力,从初步到掌握到熟练,阶梯递进,体现能力培养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因此,关注学生,满虚学生的成长需要,是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使命。

2、积累教师活动案例集一册

通过2年中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教育案例的征集与评比活动,我课题组现已积累活动案例一本,为我校校本课程教师组织开展指导

活动提供了借鉴。

3、总结提炼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实施途径方法如下: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有效开发的内容和形式:

(1)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3)结合传统农业种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走进工厂企业,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有效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1)个人先行,调查采风法

(2)小组研究,社区实践法

(3)集体参与,学科整合法

4、帮助学生认识身边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爱家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能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特别是野外考察、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与社会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5、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爱乡情感。

6、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我爱家乡》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篇十:关于《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报告

关于《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报告 合山市东矿小学

2011年7月,东矿小学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成功地申报了《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半(2011年5月---2013年12月),分启动、研究、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蒋永武副校长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黄英彬、吴 彬、江育群、李秀琳、兰晓芸等25位老师共同参与研究。

至今以历时两年,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 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主要针对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分析影响、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并建构适合小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达到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研究内容

1.探索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构建适合小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研究寻找到建立新模式的切入点和发展点。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构建适合小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究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科研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

4.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5.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新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小学各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探索——检验——完善——再实践,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

3.文献分析法。学习理论,收集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找到新的发展点。

4.调查研究法。结合我校实际、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调查,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学校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 从课题研究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

究的规划,我校的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启动阶段(2011年5月——9月)

本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相关工作:

1.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学校一直把教育科研教改的推进作为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成立了以黄英彬校长为组长、副校长蒋永武、教导主任兰晓芸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要求,完成了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及其课题申报工作。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开题。结合课题内容与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学校积极动员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组织骨干教师加入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还对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由课题负责人蒋永武副校长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听取成员对课题实施规划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实施规划,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

3.组织理论学习,夯实研究基础。作为一项专题研究,课题组的各个教师包括课题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不仅需要真实的研究实践,更需要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来支持课题研究实践。课题领导小组积极查找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和有关教学理论,使大家掌握相

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开设课题组邮箱,加强成员交流和档案管理。由于,老师们平时都忙于各自的教学任务,难以经常性组织在一起学习、交流,为了便于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以及课题组研究工作的档案管理,课题领导小组开设了专用邮箱,收集、存放学习、研究材料。

(二)、课程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1月)

1.开展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真实现状,初步归纳低效教学现象级原因,课题组深入师生中进行调查,精心拟定调查问卷,随机对不同年级段的4个班级进行调查问卷活动,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撰写了分析报告。调查问卷活动的开展,为课题研究准备了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寻求提高课堂效率策略提供了明确方向。

2.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进行培训,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由于该研究课题是我校第一个立项课题研究项目,对如何开展课题组研究工作毫无经验,为了使课题组研究工作能顺利展开、推进,学校积极邀请合山市教研室领导、老师来校给指导,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

3.开展培训学习,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课题组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直接施教者,自身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素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借助学校校本教研作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两轮“电子白板”运用培训;开设“电脑基础运用”“毛笔书法”“钢笔书法和简笔画”三个兴趣学

习班,组织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参加学习。同时,两年多来共组织课题组教师20人次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和教学观摩,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教育教学动态,更新了教育观念,接受优秀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全面提高教学能力。

4.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在2011、2012年,学校以合山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了教师三笔(粉笔、毛笔、钢笔)字比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撰写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练兵活动。通过各种比赛活动的开展,以赛促连,极大的调动了教师们岗位练兵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业务素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上课题研讨课,共同探讨交流。为了引导课题组教师从纯理论性研究上升到教学行动研究,从随意性研究变为目的性研究,拓宽了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方法,学校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上了 12节研讨课,课后进行集体评课,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通过上研讨课和评课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主动探究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寻找规律、方法。

6. 召开课题组会议,加强实践引导和交流。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通报课题研究进度,布置学期课题研究任务,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四项基本原理》、《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等有关提高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gongzuozongjie/1293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