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2016-01-09 08:46: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一: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一: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东关初中 七年级历史高效课堂实验

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二:20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理解:民族大融合;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2那时候,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P115,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记忆。) 1、北魏建立以后定都(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 (2)作用: 2、北魏孝文帝迁都( ):

(1)原因: 那里气候干燥,

(2)作用:

(1)说汉语

(2)穿汉服

(3)改汉姓

(4)通婚姻

(5)行汉制

(6)习汉礼 2、孝文帝的改革个王朝。最后,

北齐北周

4、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 )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 、 。

(二)合作探究: 1、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 2、链接生活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

(三)精讲点拨: 1、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2、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各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达标检测:

单项选择题 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魏 C.东魏 D.北齐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1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

氏族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

①宋 ②齐 ③梁 ④陈 ⑤北魏 ⑥东魏 ⑦西魏 ⑧北齐 ⑨北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 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邺城

论从史出 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

(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北朝更替的简单图示

2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三: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四: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昙容中学 高帷钧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五: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1、掌握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学习过程】

一、激活思维,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学案中的问题)

1、北方统一:族建立了北魏,并且统一了黄河流域。

2、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各民族人民生活出现了怎样趋势?

3、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哪些?

4、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5、北朝主要是指哪几个王朝?

二、合作探究,绿色互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探讨,最后班内交流展示) 学习宫殿

(1)故事宫:通过听孝文帝迁都的故事,谈谈孝文帝迁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史料宫:

通过对以上史料观察思考: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现实的思考

(1)寻找我们身边带有民族融合特征的物件,并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2)总结归纳民族大融合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

四、运用新知,自我检测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是 ( )

A.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B.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接受了汉 族的先进文化 D.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六:《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七: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初一历史学科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 1 -

- 2 -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八: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导学案

1

2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九: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编写: 冷集三中 刘义富 使用: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与统一北方,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与探究展示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与精讲等方式学好本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三、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讨论合作、探究展示等, 四、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听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想一想: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鲜卑族呢?那么,她到哪里去了呢?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温馨提示:先朗读全文,再独立完成下面的思考题,把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然后组内交流):

1、4世纪后期,北方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

3、北魏最初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弊端?后来迁到什么地方? 结果怎样? 4、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 (三)、讨论合作,探究展示(温馨提示: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展示):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迁都有哪些意义?

2、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作用,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呢,还是有其它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呢?

(四)、拓展延伸、感悟道理: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五)、小结巩固: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思想上有哪些收获?(大家自我总结,相互补充) 2、读书背诵,初步掌握。 (六)、反馈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族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

A、建立统一的国家 B、创立科举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了民族融合 6、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 )

A、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B、北方经济的回复和法展 C、汉族大臣的支持 D、各族人民的不断起义 (二)材料分析题:

北魏政权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才开始亲政掌权。但拓跋宏执政以后,遇到一些麻烦:

麻烦之一是原都城平城位置偏北,交通闭塞,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加之平城地处边境,又是鲜卑族保守势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在平城,自己的政权很难得到汉族地主支持。

请问:孝文帝是如何解决这个麻烦的?解决这个麻烦使用了怎样的策略?有何意义?

麻烦之二是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只会说鲜卑语,只会游牧不擅农业,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并且大多数人心恋旧,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请问:如果你是当时孝文帝一名改革大臣,你会向孝文帝提出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麻烦?结果怎样?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篇十: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填空比赛

【合作探究1】北魏一直定都平城,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多媒体展示:

1、材料一 《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匈奴贵族刘渊熟读儒家经典,精通《孙子兵法》

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图片)、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图片) 洛阳的汉族官僚,争相使用胡床、方凳(图片)、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图片)

问题:图片反映了北魏统治时期黄河流域什么样的社会景象?

2、材料二 ①《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②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③“芮芮(柔然)主发30万骑南侵,去平城700里,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南齐书》

问题:材料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都城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问题: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政权巩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方面讨论迁都洛阳的原因?

4、材料一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材料五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5、【合作探究4】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字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品人物 感悟历史

【合作交流】 我心目中的孝文帝

从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熏陶的孝文帝,一心要破除鲜卑族落后的典章制度、生活陋习,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场改革创新。通过本课对孝文帝的有关学习,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相关热词搜索: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的民族融合导学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1715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