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一周的天气教案

一周的天气教案

2016-01-09 09:22: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一:青岛版三年级科学教案19一周的天气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一周的天气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一:青岛版三年级科学教案19一周的天气

一周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周天气情况有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积极情感,知道搞科学必须尊重事实。

3、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情况是非常艰苦的,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

学生:观察天气情况的记录表。

教师:各种统计表格的投影片或课件,天气预报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谈话:关于天气情况大家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记录了。你们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学生汇报,并展示记录表.给予学生充足的汇报时间。

讲述:象我们这样的记录,如果拿给别人看,别人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很麻烦.

谈话: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呢?

学生:把我们的记录整理整理,画成表格或其他形式,将这个月的情况记录整理在一张纸上,别人看起来就方便多了.

谈话:这个主意不错.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呢?

【针对学生的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记录表的杂乱,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提出整理资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在下面的活动中主动探索,有目的的进行活动。】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讨论整理方案。

1、讨论整理资料的方法。

提出问题:该如何整理我们的记录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整理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资料整理方法进行提示、指导,如可以将气温、风力、风向、降水、云量等进行分类,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进行整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创新性地解决处理问题。】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制定了什么样的方案?如何利用你们的方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学生交流。尽量让学生将他们所讨论的方案都讲出来,要引导学生重点讲清楚本组方案的使用方法及优点.便于学生比较、选择和使用。

小结:同学们的整理方案很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我们在整理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我们整理风向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出示例子),整理降雨量、云量、风力等可以采取图表式(出示例子),等等。

(教师边讲边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表,以加深或规范学生的方案),

例一:风向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风向 日期

西风

西北风

南风

„„

例二:气温可以采取曲线图的形式整理:

例三:降雨量可采取图表式整理:

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时,一定要在表的上面或下方注明整理的时间和整理人,便于以后查找和使用。

2、学生整理资料。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整理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恰当进行评价。

3、学生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

小组为单元讨论分析数据。教师参与学生的分析。

学生交流分析数据后所获得的结论,尽量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交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教师将学生整理的天气情况表有针对性的展示于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使学生获得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一周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能力。】

活动二:总结一周的天气情况。

小结:大家对一周的天气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你们发现一周的天气情况在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提问:谁愿意象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那样,把上一周的天气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总结汇报?

学生结合自制图表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小结:我们再看看本周天气预报是怎样的?

播放一周的天气情况录像。

【模仿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恰当描述综合现象的能力。待学生描述之后再播放录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进行自我评价。】

提问:我们将一周的天气情况做这样的整理有什么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讲述:同学们说的对.整理前一段时间的天气资料,既帮助我们记录、分析本阶段的天气情况,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所以,整理天气资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三)自由活动:

谈话:根据我们对天气的研究,我们能不能象科学家那样预测天气呢?(学生回答)要预测天气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把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同一时期的天气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初步的猜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就先来预测一下:下一周的天气情况会是怎样的?我校要在11月份举行冬季越野赛,希望同学们能预测出11月份的天气情况,通知学校做好准备。

学生预测,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尽量不否定学生的预测。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充分发挥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

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1、 认为哪个小组的整理资料的方法合理?为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不满意的有那些方面?

3、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二: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课标解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与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虽然有夜视和红外设备,但由于沙漠地区气候炎热,飞沙漫天,扬起的尘土曾使军事雷达,无线电设备受到干扰,而导弹,卫星,飞机都难以正常工作,多国部队一些非战斗而死亡的人员,其死因多与天气条件导致的武器失灵有关.

(一)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差别. 1.你有留意天气预报吗?

据你观察,天气预报通常会播报多长时间的情况呢? .

2. 你曾留意有关气候的报道吗? 气候数据的作用在哪里? 请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寒假期间, 在北京读书的王芳决定去广州旅游. 同时她的妈妈则参加了新加坡的出国旅游团. 为了准备行装

, 王芳特地去图书馆查了有关广州和新加坡的资料 ( 如下图所示 ). 王芳看到后, 立刻将原来放进行李的羽绒服拿出来, 又叫妈妈多带两套夏装去. 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 观察上面的两份资料,你会发现:: 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 都围绕 和 两方面。

②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 的大气状况,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和 。 ③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 的天气状况,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 和 。

④天气具有 (多变、稳定) 的特点, 天气所表述的是 (短、长) 时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对 (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 (多变、稳定) 的。 (二) 下列材料反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请将代号填入与之相应的空格内: 材料一:1979年1月,欧洲遭到了一次大风雪的袭击,德国北部大雪不停地飘了48小时,积雪3尺多深,许多汽车陷入雪中无法开动。

材料二: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来亚战争正在进行,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

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 材料三:瑞雪兆丰年。 材料四;今年寒假我要去东北的长白山旅游。听说那时侯那里每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真够冷的,但我喜欢,可以乘雪摩托车上山。 材料五:今年春天的那场大风真厉害,马路两边的水泥坐椅都大风掀翻,许多房屋被吹倒。 材料六:春暖花开防过敏。

材料七:通知: 因雨,校运会推迟至下周进行。

学习小结:

1.大气冷热、干湿运动等状况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

2.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是对某个地方短时期内大气综合状况的描述。 3.描述天气可以从气温、气压、降水、风和湿度等方面进行。 学习主题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人类最早的气象预报

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天气变化前夕,某些动物有特定的反应,如:雷雨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天空云状以及其他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天气谚语:“天上云勾勾,地上雨淋淋”,“东虹日头西虹雨”等等,这大概就算是人类最早的天气预报了。

1、有一位业余气象观测者,每天都用气象符号记录当地的天气。下图是他一周的天气记录,请你根据他的记录写出一周的天气变化。

2、观察下面的四幅图,思考图中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为什么?

3、下面四种天气中,出现那种天气预警信号时,中学生不用上学?

学习主题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或几个星期,而每个人平均每天呼吸几百立方米

的空气,如果人们不断吸入受污染的空气就会对身体产生慢性不良影响,如果吸入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可以造成哮喘和死亡。

请你尝试阅读空气质量数据,填写空气质量报告: 1、下列表格为北京2005年2月9日的空气质量数据:

2、你能从这幅地理漫画3-1中看出这是反映那些问题吗? (1)“地球出汗了”是指现象,又称效应。 (2)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大气中的 (3)以下哪种不是导致地球“出汗”的原因?( ) A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为燃料 B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C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需要大量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D过分抽取地下水

(4)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

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

C极地地区的冰雪大量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D臭氧层被破坏 学习小结: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表示。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

人类活动,如:燃烧秸秆、汽车尾气、工厂的烟等。 三、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天气预报中说今天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应该是( ) A防寒保暖 B少穿衣服 C防晒 D防潮 3、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

4、以下哪一种电器可能产生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A电饭煲 B洗衣机 C电视机 D电冰箱 5、对大城市交通名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A工业废气 B工业废水 C酸雨 D汽车尾气 (二)综合题

根据下图,播报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

(1)上海天气预报播报: 。 (2)广州和杭州的天气变化相同点 。 (3)图示范围内, (城市)会有雷阵雨。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课标解读

1、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气温的表示方法。

2、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3、根据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

4、知道什么是等温线,了解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5、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气温与生活 基础知识: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是描述大气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气象台中该仪器是放在百叶箱中进行测量工作的。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作“℃”,读作“摄氏度”。 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判断气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材料A:未来两天将有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本市,气温下降7 以上,外出的市民请注意增添衣物防寒。

材料B:低温对早稻种育秧,对花生、甘蔗、西瓜、豆类等作物的播种都有较大影响,会造成烂种、烂芽、烂苗,影响春种的进度,甚至影响后期产量。 材料C:冬季气温趋势如何,适合不适合棉衣销售,是服装个体户每年秋季都关心的问题。温度偏低,棉衣畅销,应及早联系货源;温度偏高,棉衣则 销,应少进棉衣,多准备其他衣服。

1、材料A、材料B、材料C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气温与的关系。 2、你所知道人类哪些活动与天气有关? 学习主题二:气温的变化 (一)、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气温数据,在图3—2中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1、两图中,横坐标表示__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图中曲线表示____________随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

3、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这在气温变化曲线中表现为曲线的形状比较_________(弯曲、平直).

4、甲地气温曲线呈波峰型,表示7月份气温________,应位于______(南、北)半球. 乙地气温曲线呈波谷型,表示6、7月份气温_________,应位于_______(南、北)半球. 5、比较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情况.

甲地:冬季_________,夏季_________,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 乙地:冬季_________,夏季_________,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 学习小结:

1、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温7月,最低气温在1月.南半球相反. 2、掌握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学习主题三:气温的分布 (一)、你知道为什么是“高处不胜寒”吗?让我们了解一下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

1、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图3—5中各点气温.如果A点海拔是300米,气温为16℃,计算:

海拔1100米处B气温是________; 海拔2000米处C气温是________; 海拔3000米处D气温是________. 2、因此,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_______,海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三: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从容说课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书中给出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简易天气图的识读。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有二:①冷锋及天气。我国冷锋活动普遍,冬季可遍及全国,夏季主要在黄河以北。②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影响。夏季东南沿海主要受热带气旋影响,大陆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主要受蒙古冷高压影响。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知识的学习是分析、理解和预测我国天气和气候形成原因和过程的原理性知识。我国东部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和降水的不同有力地证明了季风的存在,我国冬天的寒潮、夏季东南沿海的台风存在有力地证明了天气系统的存在,等等。目的让学生感到所学是实际中存在的、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不是空洞的纯理论解释。

本节课的难点也较多,应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区分冷锋与暖锋时关键是让学生分清冷、暖气团中,谁是主动运动的气团;另外,冷锋和暖锋造成的天气有很大不同,冷锋天气很复杂,暖锋天气比较简单。可用动画演示某地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规律。在教学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时,可从分析成因入手,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地转偏向的规律画出风向。讲解锋面气旋天气的形成时,可用多媒体演示:气旋中心辐合上升的气流,而在气旋所在的低压槽部容易产生不同性质气流的相遇,形成锋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

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与台风、寒潮相关的资料;收集1~2条天气谚语)

[新课导入]

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如何?

生:(据现实情况回答)

师: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生:(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板书)一、锋与天气

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

生: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老师提问)

师: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能与地面垂直吗?

生:不能。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与地面能平行吗?

生:不能。

师:冷暖气团相遇,它们的交界面是倾斜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两侧,哪个是冷气团,

哪个是暖气团,为什么?

生: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所以在交界面下方一侧的气团是冷气团,在交界面上方一侧的气团是暖气团。

师:很好。谁来回答一下,什么是锋?

生: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师:很好。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的温度、湿度、气压有什么不同呢?

生:暖气团的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冷气团的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

师:正确。那么一上一下不同性质的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生:不会。

师: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锋面附近会造成什么样的天气呢?

(动画演示)锋面附近天气

生:(合作探究)锋面附近会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师:你看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还是在暖气团一侧?

生: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师:要特别注意: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只出现在锋面附近。

(动画演示)冷、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甲 冷锋天气 乙 暖锋天气

师: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冷暖锋面是怎么形成的呢?甲、乙两图中冷空气和暖空气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其结果如何?

生:甲图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冷锋。乙图冷空气被迫后退,说明暖空气强大,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暖锋。

生:都有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

师:暖空气沿锋面做上升运动,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会形成云雨天气。冷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区域多发生在锋前。最好记的还是:锋面降水雨区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师:冷暖锋面的坡度及符号有何不同?锋线凸出方向有何特点?

生:(合作探究)冷锋面的坡度较大,符号是三角形;暖锋面的坡度较小,符号是半圆。冷暖锋的锋线凸出方向都与锋面移动方向一致。

(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冷暖锋的形态和符号不同,产生降水的区域也不同。那么,当一冷锋或暖锋经过我们这里时,我们将感受到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呢?

(板书)1.冷锋与天气

(动画演示)冷锋动态移动过程

冷锋天气

(投影文本)

1.设甲、乙、丙为三个城市,此时,三个城市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2.设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 生:(合作探究回答)

1.甲、乙、丙三个城市分别是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甲城市还在暖气团的控制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正好移动到乙城市区域,乙城市应该是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压也有所升高;丙城市则是冷锋过境之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的暖气团,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2.如果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以下天气变化过程:在甲时刻,该城市在暖气团的控制下,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在乙时刻,冷锋正好移动到该城市区域,该城市应该是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压也有所升高;在丙时刻,冷锋已经移出该城市,该城市原来的暖气团被冷气团替代,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师:(动画演示)暖锋动态移动过程

暖锋天气

(板书)2.暖锋与天气

(投影文本)

1.设甲、乙、丙为三个城市,此时,三个城市的天气有什么不同?

2.设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 生:(合作探究回答)

1.若甲、乙、丙为三个城市,此时,三个城市的天气分别是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甲城市正处在冷气团的控制之下,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乙城市暖锋正在过境,由于暖锋移动的速度较慢,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已经移出丙城市,丙城市此时正受暖气团的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2.若甲、乙、丙为同一个城市的三个不同时间,这个城市将经历以下的天气变化过程:在甲时刻,该城市在冷气团的控制下,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在乙时刻,暖锋正好移动到该城市区域,该城市应该是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在丙时刻,暖锋已经移出该城市,该城市原来的冷气团被暖气团替代,此时正受暖气团的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投影表格)

生:不一定。

师: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就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小结)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如: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冷锋,以及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暖锋,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又会形成什么样的锋呢?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呢?

生:(合作探讨)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时候,会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就会在一个地区停留或来回摆动,会给当地带来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板书)3.准静止锋与天气

师:我国在哪几个地区哪几个季节会受到哪几个准静止锋的影响?

生:初夏时,冷暖气团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阴雨天气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俗称“梅雨”。

师: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叫江淮准静止锋。冬季在云贵高原上还有一个昆明准静止锋,这是由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高,削弱了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气团的势力,盘踞在云贵高原上的暖气团与之势力相当,这两个冷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昆明准静止锋,冬季的昆明、贵阳也是阴雨连绵。

师:我们知道暖锋的天气多是连续性降水,而准静止锋也会带来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那么这两个锋的区别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投影)列表比较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区别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它们的成因不同,形成的天气也不同。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练习: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四:今天的天气教学案

课时教学案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五:19课:一周的天气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六: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随着天气渐凉,我们所在的地区已进入了秋季,同学们都增加了衣服。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那今天要给同学介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请两位同学说一下近几天的天气状况。 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教师:通过同学的描述,说明天气是不断地变化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则是长时间的过程。同学们在生活中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一定要准确。请同学打开语文书迅速找出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描述,看那位同学找的又准确又多。(学生回答)

教师:天气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请同学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天气过程。(学生回答)

看来天气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天气对人类生产的影响又如何? 板书:2、天气的影响: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分析教材提供的图“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材料A说明: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材料B说明: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材料C说明:天气与农业收成的关系。

材料D说明: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补充更多资料,并给小资料加上一个标题。

(请两位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天气与旅游、航海、飞行、心情的关系。 教师总结:

看来我们人类与天气息息相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

教师:人们在描述天气时,都要强调那些天气要素?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天气图:A图:“晴” B图 :“大风”C图:“寒冷”并讨论天气包括的要素。

总结归纳:天气要素:阴晴、风雨、冷热等。

教师: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人们必须要提前掌握天气的发展动向,以便安排好近期的工作和学习。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历史上才出现了第一张天气图。 (学生阅读):《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

教师:天气图是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但是天气图是怎样完成的呢?天气预报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板书:3、天气预报

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图的文字资料、图片,总结归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师:制作一幅天气预报的流程图,做总结:

教师:除了看电视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还有那些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

学生讨论补充:收听广播、看报纸、上网

学生:请几位同学介绍《如何在网上查找天气资料》并介绍几个网站的名称。 如:

教师:收看天气预报可以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良好的习惯。请同学收看一周的天气预报,下节课的任务是《模拟天气预报》。

教师指导:

要求:

1.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日报,并在表格中填出。

2.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由小组长负责召集。

3.讨论以什么形式进行模拟天气预报。

4.每组推荐2-3位同学共同做主持人。

5.请各小组准备的解说词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活动:利用课上及课余时间准备,教师要及时指导并督促学生准备的进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天气的影响:

3、天气预报

教后记:

这部分主要运用竞赛的方法比一比记忆天气符号。通过对比,学生积极性提高,效果明显。另外,在最后还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扮演主持人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全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播报,调动全体学生的关注性和参与度,效果明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学会判断风向

2、天气预报的要素

3、识别空气质量状况

教学重点:风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⑴ 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并在下列表格中填出。

⑵确定以什么形式进行模拟天气预报。

2.教学器材:风的符号图及各种不同风力、风向的练习图片。

学习新课:

一、这节课以同学们最容易看到的电视天气预报作为例子,让同学观察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即天气要素:阴晴、气温、风、降水等。

二、在有关天气要素中要强调风向、风力的概念,明确风向的判断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天气预报图中并特别要强调

1.风向是风的来向

2.风力强弱用级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风的符号图,分别指出风标、风尾和风向,变换不同的方向,来演示风向和风力不同,强调风力级别大小不同,风尾不同。同时要进行练习:准备几种不同的风向、风力符号,学生来判断。

观察温度:3℃/—8℃ (一定要明确3℃为一日中的最高气温,—8℃为一日中的最低气温),让学生算出温差有多大。

三、在课堂活动《模拟天气预报》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鼓励创新。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组协作。学生可以采取下列方法进行活动:

1.用小品、相声的形式模拟天气预报。

2.讲故事、配乐诗朗诵形式模拟天气预报。

3.用网上下载的图片及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

4.在北京市的地图上指图播报,配合自制的天气符号卡片。

四、《模拟天气预报》活动课的评价:

对于各组同学们的活动,一定要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团结协作精神。评价可以从几方面进行:

1.各组同学的点评,可以评价自己的组,也可以评价别的组。这样可以集思广益,使今后的活动课得到提高。

2.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模拟天气预报》合理性、创新性、语言的生动性及预报的科学性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3.把评价过程制成表格,进行自评、互评并计入学期成绩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让学生识别48页3.9图中的空气质量状况。

分角色处理48页活动题。

教后记:

这堂课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地理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对一些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调换,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七: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教科版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自己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的新知识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图记录一周的天气。

教学难点:根据云图预测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这两天的本地报纸。

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二、探究内容:

1. 不同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好的天气里应该怎么办。

·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应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2. 生物预报天气。

(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

(2)生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3)阅读教材P38上的资料。

(4)观察教材上的泥鳅、燕子、蚂蚁怎样预报天气。

泥鳅出水、燕子低飞、蚂蚁上数都预示着快要下雨了。

3. 预测未来的天气。

(1)了解明天的天气。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的。

·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你有哪些方法。

(看电视、看报纸、打电话查询、听广播、上网查询„„)

(2)了解天气预报内容。

·观察2001年9月22日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

·说说你从中知道北京9月22日将是什么样的天气(晴转多云、13℃~24℃)。 从中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3)推测本地未来的天气情况。

·观察比较2001年9月1日、2日的卫星图。说说图中本地区的云层情况。 ·根据两天的全国云图、天气图以及相关资料和经验,尝试推测一下本地区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了解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是很多的。

4.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

教学后记: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八:《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由被动观察变主动关注,体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

●能够设计个性的表达方式(语言、符号)来记录天气。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天气可以用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不同的天气现象,并用语言或画图等方式描述天气。

●了解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理解并收集天气谚语。

●知道天气与人类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天气意识,学会主动关注天气。

●想知道,爱提问,善思考。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能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教学难点: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 假期你们经常随父母出门旅游吗?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

2、 在什么情况下不便出门游玩?

生:回答。(天气情况)。

(二)认识天气与我们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师:天气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某个活动的正常进行,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同样会关心天气呢?

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师:看来,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让我们共同关注天气。(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啊?引导学生广泛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

生:描述自己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会遇到像这样的天气状况,还会遇到怎样的天气状况呢?谁说说。

师:概括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从天气状况,温度,风力,风向等方面对天气进行了描述。(板书)

(三)独立设计,认识气象符号

1、师:刚才同学们用语言交流描述了今天观察到的天气特征。除了用语言外同学们能不能想出更直观、更为形象、简洁明了的方法来描述或表示天气现象呢?(学生回答:画画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记录各种天气特征)

2、师:现在你们就是一名小小气象工作者,请同学们独立设计(绘画)你想象中的各种天气符号。

3、 师: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符号。 (哪位同学把你设计的天气符号展示给大家,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4、教师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科学就是要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才会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让学生设计想象中的天气符号,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增强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直观理解。

(四)、了解天气预报,认识更多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预报。

1、师: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形象直观富有想象的天气符号,那么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与你们设计的天气符号一样吗?

展示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那我们看看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是怎么样的,和你的设计是否一样。

生:仔细观察,找出差异。

师:同学们都抓住了天气的特征,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设计非常好。

师: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通过哪种途径才能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学生回答: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手机短信等。每天几乎每个人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

现场播打12121气象预报台,与同学们一起聆听天气预报。

师:刚才预报员三言两语就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说出来了,显得很轻松,其实这里面凝聚着许许多多气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了解天气情况的吗?

生:根据已有回答。

2、观看课件。

3、学生交流感受。

在学生观察描述了今天的天气特征、设计了记录天气的符号之后,,学生受到很多启发,从而,在思维发展上获得一次飞跃。

(五)、了解、认识简单常用的天气谚语

1、师:现在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能够准确的进行对未来一周的天气进行预报,古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手段,但是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根据长期的对云、动物、天气现象的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总结出了许多天气谚语,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天气谚语?(学生回答)什么时候能用到天气谚语知识?

(出示谚语多媒体资料)

3、师:当我们要掌握了一定的天气谚语,在野外,即使没有天气预报,只要细心观察天气,也能进行天气预测。古代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进行天气预测在农业、预防疾病和自然灾害、军

事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由此我要情不自禁地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追根溯源,“天气预报”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通过出示天气谚语、,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更深刻的认识到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六)总结全课,激发课外探知的热情。

师:我们一同回顾一下今天研究学习的内容。

师生互动总结:我们学会了怎样行描述天气;设计并认识了更多的天气符号;还当了一回气象预报员;了解了用天气谚语进行天气预报。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去了解天气、认识天气、科学预测天气,让天气为我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五、板书设计:

今天天气怎么样

天气状况 气温 风力 风向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九:《天气变化》教案

天气变化

(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三单元《天气变化》)

执教:泗泾小学 陆珏峰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能发现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通过开展观察、记录等活动,体会记录的多样性;

3、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感受天气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变化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难点:主动关心每天的天气情况,并能坚持用简单符号记录每天的天气。

三、 教学准备

提前3周观察的天气记录表、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天气符号的贴图、活动单、记号笔 雨天、雪天和刮大风的天气场景以及相应的贴图、固体胶等。

四、 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

2、 通过交流、描述天气的特点,认识常见天气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观察记录天气情况,在交流比较中发现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初步体会对资料的

收集和分析;

4、 认识简单的天气符号,体会便捷的记录方式;

5、 学习使用符号记录常见的天气现象,进一步感受天气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器材:

提前3周观察的天气记录表、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天气符号的贴图、活动单。

活动二、选物游戏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对人和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产生的影响。 2、 在游戏中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 活动器材:

活动单、雨天、雪天和刮大风天气场景以及相应的贴图、固体胶。

五、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六、 教学说明

本课是牛津版小学自然一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天气变化》的内容。教学内容和长周期探究活动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将本课教学内容与长周期探究活动整合。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感受到:常见的天气现象,发现天气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开展观察、记录等活动,体会记录的多样性;学会运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感受天气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体会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本课时主要设计了2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活动二:选物游戏。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在上课之前我就让9个小组学生分别尝试简单记录一个星期的天气情况,每天记两次:上午和下午,如果有其他发现也可记在表中作参考。第一、第二、第三小组记录第一个星期的天气情况,第四、第五、第六小组记录第二个星期的,后面三个小组就记录第三个星期的,这样便于我安排,也可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全班学生都能参与长周期的探究活动。

在和学生一起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时,我预设了4个问题,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学生自己观察记录表就能找到答案了,让学生自己来交流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多云、阴、雨以及它们的天气特征,发现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有点难,我慢慢引导学生发现同一周的三组记录也有不同的地方,猜测原因,感受记录的方式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引出了天气符号,体会符号的便捷性;观察三周天气现象时,我利用天气符号来代替了原来的记录,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星期的天气现象也是不同。

最后我设计了看图片听声音认识天气的游戏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常见天气现象的认识,同时引出了雪、雷电、风、彩虹等特殊的天气现象,并认识它们的天气符号。

活动二、选物游戏。

这一环节主要是我让学生通过雨、雪、大风3种天气现象选合适的物品,小组讨论后把图片下的编号填写在相应的表中。学生汇报时我可以同时把图片板贴在雨、雪、刮大风的场景图中,直观的展示给全班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和植动物的影响。

气象角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关心每天的天气,坚持使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继续下一阶段的长周期探究活动。课后由学生轮流记录每晚的天气预报内容,第二天把记的内容用所学的天气符号来布置在教室里的气象角,可以指导大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

一周的天气教案篇十: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我国不同城市(海口、上饶、漠河、拉萨)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图,请同学们猜猜为什么我国南北温度差异如此之大。

学生:„„

从而引入新课: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启发引导〕根据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点难拨疑: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

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地图册冬夏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

〔概括总结〕

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较南方小,但是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使南北方得到的太阳光热差别不悬殊。

(补充)

(1)为什么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

原因:1、盆地地形,不易散热;2、沙漠广布,夏季增温快;3、空气干燥,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

气温日较差大原因: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所以青藏高原“一日有四季”。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及寒潮很难越过青藏高原,使其对青藏高原的降温影响小,冬季气温不是最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板书)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温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

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 10°C积温也不相同。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上的思路较清晰,该强调的重难点也把握的比较到位,但是学生活动较少,活动设计的也不是很新颖,专门的讲授知识点使学生感到疲乏。以后的教学方向应该是多激发学生的思考,多提问,多互动。

相关热词搜索: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周的天气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周的天气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179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