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

2016-01-09 09:48:0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一: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一: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学生还应掌握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中期美国陷入侵越的泥潭,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二、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讲述美苏争霸中双方战略态势及政策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由本国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的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中)、丘吉尔(左)、斯大林(右)

二战时,美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苏外交战略的相互遏制,他们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讲授新课:

一、冷战政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由此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它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援助欧洲复兴计划。我们先来看看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状况。多媒体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二战后欧洲城市被毁、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的多幅图片。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之中,美国政府为此忧心忡忡。你知道美国为何担心吗?

阅读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

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美国感到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

欧洲难民 马歇尔在欧洲

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再由学生绘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美国对苏联的冷战分成哪几个重要环节?多媒体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马歇尔的画像提示学生。

学生在图上用不同的色彩或阴影做标记。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借助教师提供的信息,思考并回答:丘吉尔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

教师带学生填表总结: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

学生思考并回答。组成华沙条约组织抗衡。

教师小结: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二、美苏争霸

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赫鲁晓夫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争霸的局面开始形成,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

1.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美苏争霸期间双方的实力与对外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这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既有缓和的一面,又有紧张的一面。(1)在缓和方面,由于美苏力量对比的消长,赫鲁晓夫谋求苏美合作,与美国平起平坐,开始以和解姿态处理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其中突出的事例有:第一,签订对奥地利和约。二次大战结束后,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改变了斯大林时期坚持的对奥和约应在德国问题解决以后才能签订的立场,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于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第二,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德国问题上的矛盾,长期以来是东西方冲突的症结,1955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应邀访苏,举行两国建交谈判。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双方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第三,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美,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会谈。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2)在紧张方面,突出的事例有:第一,“柏林墙”的修筑。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为了制止从东柏林逃亡西柏林的人流,沿西柏林的边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的修筑,引起美国以及西方盟国的恼怒,但它们除了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接受这一既成事实。第二,“古巴导弹危机”。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亲美政权,动摇了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1961年4月,美国入侵古巴失败。卡斯特罗为抗击美国,迅速向苏联靠拢。当时古巴主要依靠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1962年,赫鲁晓夫采取冒险政策,以保卫古巴为名,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8月29日,美国U-2高空侦察飞机发现苏联在古巴建立的导弹发射场。9月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不会容忍进攻性武器运入古巴。苏联一开始否认向古巴运送导弹之事,于是,美国决定对古巴实行封锁,美国海军部派遣大批军舰参与封锁行动,在古巴领海设置警戒线,并出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拦截和搜寻苏联船只。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军队和北约各国的军队也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与此同时,苏联和华约组织各国也都作好相应的准备,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起初,苏联外交官否认苏联在古巴装备了导弹。不久,苏联又发表了强硬的声明,表示要继续对古巴提供军事援助,要对美国的威胁进行坚决回击。但是,苏联的实力毕竟不如美国,赫鲁晓夫政府开始寻求妥协的办法。24日,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返航。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信,表示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以后也不再向古巴运送这种武器,但美国必须撤销对古巴的封锁,并保证不再入侵古巴。次日,肯尼迪表示同意。于是,赫鲁晓夫下令从古巴撤走进攻性导弹。但是,古巴领导人宣布拒绝联合国派人前去核查。苏联对古巴施加压力,11月,从古巴运走了42枚导弹。20日,肯尼迪宣布取

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2月6日,苏联的“伊尔86”轰炸机撤出古巴。古巴导弹危机最终结束。古巴导弹危机以美国占上风结束。但却表明苏联开始在全球与美国进行争霸。

戴维营会谈 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2)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苏联对外战略转入攻势。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此时的苏联实力得到迅猛发展。1951~195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占美国的27%~26%,而到1966~1970年,两数值分别增加到占美国的51%~54%。某些重要的工业品,如钢铁、石油、化肥等产品以跃居世界首位。虽然就总体经济而言,苏美差距尚大,但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使其能拿出更多的经费投资军事工业。1961~1975年苏联军费开支的年增长率为8%,几乎高于美国一倍。到1978年,苏联的军费开支达1 250亿美元,比美国高20%,居世界首位。苏联不仅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使洲际导弹的数量多于美国,勃列日涅夫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这一阶段,美苏争霸的重点是欧洲。由于美苏在欧洲都聚集了重兵,两军对垒,处于僵持状态,难于正面突破,苏联就一方面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作为与美国争霸的手段;另一方面,70年代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出兵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和平,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但是,美国的对外战略却转入全面收缩。这一阶段的美国日趋衰弱,首先表现为在侵越战争的失败,越南战争使美国耗费上千亿美元。它使美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其次,美国经济地位严重下降。1970年与1948年相比,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了16.8%,1979年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比1950年下降了34.1%,加上美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二: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三:【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四: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当今霸权主义仍不断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了解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 :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比较美国、苏联争霸的局面,加强学习的条理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变为敌对,随着北约和华约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峙。美苏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

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是难点。

学习方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提出假设:如果你生活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分析战后各国情况:了解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一,而苏联则成为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那么双方关系将怎样发展,从而导出冷战政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 冷战政策

(1)提问并请学生在课本上找出冷战的定义,

(2)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师生共同完成)

美国想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美国不敢发动战争。

(3)美国将怎样实施冷战?

学生看书后回答冷战的三个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成立,教师对回答进行点评、补充和总结,进而指出针对美国冷战的威胁,苏联成立了经互会和华约,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打破传统模式,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能够让学生系统的把握教材知识,开阔学生思维.)

2、 美苏争霸

⑴美苏争霸开始: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⑵美苏争霸三个阶段:

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讨论三个阶段特点和状况,教师总结。

第一阶段:50-60年代,赫鲁晓夫--肯尼迪

突出事例: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国方面,虽然以美苏的妥协而解决,但宣告了美苏争霸时代的到来。

第二阶段:60-70年代,勃涅日列夫--尼克松

突出事例: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苏联占领阿富汗。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纷纷对外进行猛烈的军事扩张,双方进行了战略调整,苏攻美守。

第三阶段:80年代,戈尔巴乔夫--里根

原因:苏联经济负担加重;美国成为最大的负债国;美苏开始逐渐走向缓和。

教师小结: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结束。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学会用表格方式总结历史知识的技能。

(三)拓展练习

(1)看图片解说: 霸权主义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请同学谈谈感受!

(2)知识拓展:

本课中,有一些地方涉及中国历史,你能说说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学会知识点的迁移和运用,加强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运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争霸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现实,学生进行了思考,为有效掌握本课打下了基础。

2、小组讨论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能基本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并且收到了较好效果。

3.教师适时导学、导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图表信息运用比较多,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图片文字资料,多途径刺激学生思维,同时也不会造成视觉和听觉疲劳。

4.关注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态价值观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通过思考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的危害,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霸权主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谈感受,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也基本掌握主要知识点。

但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教师激情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在上课,即以教师

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根本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五: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说课教案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作为第七单元《战后的世界》中的第一课,《冷战中的对峙》上承第六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结束》,下启第二课《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了解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世界历史概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三)重点和难点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的对峙,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洛阳市的一所普通中学,学生起点不同,个体差异悬殊。学情调查表明,我校九年级学生对冷战

“非常了解”的有5% “一般了解”的有43%

“知道”的有51% “一点不了解”的人数有1%

部分学生对冷战时期主要事件如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等内容有所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赫鲁晓夫,杜鲁门,尼克松等历史人物的名字,但对冷战整个过程的认识支离破碎,线索不清。

三、教学策略

(一)导入本课。

采用与时事紧密结合的方法,播放当前北约对利比亚进行轰炸的新闻,进而提问学生“大家是否知道北约成立于何时?它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以及成立的意义是什么?”从而由北约的成立揭开冰山一角,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冷战中的对峙”。

(二)教学环节安排

1.关于“冷战”政策。首先讲解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定义,此处采用讲解法。接着学习美苏对峙的原因:用PPT展示二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与苏联的力量进行对比,使学生清楚明了的了解战后美国的实力

接着展示杜鲁门总统的一段话,并请一位学生模仿其语气,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认识到美国战后渴望领导世界,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进而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接着先提问“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回答是“杜鲁门主义”,用PPT展示杜鲁门图片,再接着学习。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上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并总结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学习“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时,首先PPT展示马歇尔的照片并简要介绍其实施的背景。接着PPT展示一则史料,请学生阅读该史料,回答问题“如何看待马歇尔计划?”,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而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4.学习“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要注意北大西洋公约建立的时间--1949年5月、影响--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接着让学生观察教材上北约的政治地图,找出其参与国。为扩大学生视野,我将补充 说明冷战结束后北约的发展状况及现状,回答导入课程时遗留的问题。同时,用PPT展示北约军队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6.关于美苏争霸。这部分内容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以“小组讨论”形式呈现,重点探究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过程对比,归纳并总结美苏争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师任务:辅助学生组织好小组讨论,发言顺序,适时点评.

学生任务:认真阅读教科书,讨论,概括美苏争霸三阶段,归纳总结美苏争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经济实力决定一切。谁的经济实力强大,谁就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我们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永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启示二: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

启示三:美苏争霸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所以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对话,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共建和谐世界。

美苏争霸过程对比

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7.课后小结: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争霸的结束,也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而提示学生预习下一节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8.讲解本课时,要悬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图和《世界政区图》,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也可以搜集一些影视资料,扩充教学内容,如,美苏的导弹图片、越战资料片等。

板书: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六:初三历史_《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冷战中的对峙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七:九下历史《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九年级历史

课题: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邢成以及美苏争霸。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务以及全面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也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2、难点:国家实力和彼此关系决定了各国的外交政策

教学过程:

回顾二战中美、苏联合,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引用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什么是“冷战政策”?

什么是“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 标志着什么?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分别表现为什么?苏联采取了什么针锋相对的措施,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一、冷战政策

分析美苏对峙的原因。“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着重指出“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杜鲁门主义”)杜鲁门政府上台后,改变以往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认为强大的苏联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信号。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掌握以下知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美国杜鲁门政府攻势咄咄逼人。社会主义的苏联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先后建立“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种对峙与斗争贯穿于整个50年代,双方矛盾日益尖锐。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斗争的集中表现。朝鲜战争是美国在二战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它以朝中人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告终,美国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它显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意志和巨大力量。60年代,越南战争也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和较量。

当堂检测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D.《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包括(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 ③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侵略朝鲜、越南⑤成立华沙条约组织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作业 一本必胜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八:《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篇九: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优秀教案 2新人教版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的对峙,其中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情报局,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分析至此,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便确定下来。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内容及特点,我采取自主、互助、合作式的教学方式:简单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重难点由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合作得出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和平意识。也认识到美苏竞争,归要结底是实力的竞争。从而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含义、实质及表现。

2、分清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事件,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争霸政策变化的实质。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两幅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展示的这两幅图片,使我们不由地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合起来,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由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嬴。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又有一片愁云笼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头。请看,这是当时两个大国的领导人的话语:

课件展示)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1946年)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教师引导) 这两位人物一位是美国的总统,一位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们口出此言,用意何在,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课件展示课题)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新课: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84-86页,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2.完成下列表格,掌握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及苏联的应对措施。

(二)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材料二: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帮助西欧和土耳其度过难关。因此,丘吉尔称此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三:《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回答:

1) 以上材料可概括为哪个国家的什么政策?

2) 此政策的含义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一,这种政策以何事件为开始标志?

4) 材料二中所说的“此计划”是指什么计划,美国给予西欧大量援助目的是什么?

5) 材料三,这是什么组织的规定?此组织的成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师及时订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对冷战政策的含义及表现有清楚的认识,又做到了学以致用,可谓一箭双雕。)

[二] 两极格局的对峙

(一)(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86-87页,了解两极格局的对峙过程中的特点及表现,并讨论一下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

(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______在争霸中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繁荣、苏联改革失败)

第二阶段:70年代,_____处于优势(占领阿富汗),美国转攻为守(越南战争,美国由于石油价格问题,导致出现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80年代,两国实行相对____战略。(美国债务加重,苏联改革失败)

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二)合作探究

三个阶段美苏互有攻守,他们的外交政策在每个阶段都有所变化,下面请前三组的同学面对面两人一组,北边的同学是美国的代表,南边的同学是苏联的代表,第四、五小组的同学是中国的代表,请在我的叙述过程中用掰手腕的方式来展示两国争霸的特点,我请咱们的小记者随机进行采访,看各位对两国对外政策产生的变化有怎样的理解。

首先,第一阶段

(学生表现出美国掰过苏联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苏联方面:

(向美国民众)你好。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无人能比,你能阐述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向苏联最高领导人)面对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肯定不甘落后。可是,我们分明看到,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而告结束。作为最高领导人,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贵国今后作何打算?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第二阶段

(学生表现出相反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美国方面:

(向美国总统尼克松)

总统先生,您好。据我所知,您上台后,一改美国总统积极扩军备战的传统,而实施战略收缩政策。您能告诉大家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第三阶段

(学生们表现出势均力敌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美苏两国方面:

(向苏联民众)

你们苏联在70年代扩张势头很猛,入侵阿富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80年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却提出全球缓和战略。作为一名普通的苏联民众,你能就其中的原因略作分析吗?

(学生回答)

(向美国民众)

作为与贵国争夺霸权的苏联在80年代提出全球缓和战略。贵国也同意实现有限缓和。这好像不符合贵国的外交政策。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两极格局结束

小记者现场采访

(向中国民众)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各有所得。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苏争霸此消彼长。 (中国民众1)你认为美苏争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民众2)你认为美苏争霸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民众3)你认为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中国民众4)面对全球的这种形势,中国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了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从而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美苏竞争,归要结底是实力的竞争。从而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达标测评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冷战政策表现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2.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 )

A.冷战政策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组织建立

3.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 )

A.铁幕演说 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 B.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出台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4.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5.从美苏争霸过程中得到的错误的认识是 ( )

A.霸权主义使人类和平面临威胁 B.争霸是针锋相对不可缓和的

C.牺牲小国的利益是平衡大国利益的砝码 D.大国争霸是靠经济军事实力

6.材料题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是指什么?这一讲话的实质是什么?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什么?

③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讲有何异同?(从目的和方式分析)

(学生完成后老师提问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学会知识点的迁移和运用,加强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课堂小结

(边板书边与学生一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冷战的内涵、冷战开始的原因、三个方面的表现及美苏冷战三个阶段的特点及表现。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而美苏争霸的形成,则主要是因为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但是,美苏争霸毕竟严重影响了两国的发展,美国失去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而苏联由于积重难返,最终解体。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苏冷战也宣告结束。战后的世界会是

什么样子,下节课我们将揭开这个谜。

课后提升

众所周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作为一名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围绕这一话题写一篇短文,抒发一个中学生的心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冷战的内涵、冷战开始的原因、三个方面的表现及美苏冷战三个阶段的特点及表现。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对于美苏两国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隐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学生在掰手腕的过程中,小记者进行的现场采访,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胜负,也进一步弄清楚了为什么在不同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美苏争霸,归根结底是实力的竞争。作为中国,我们不称霸,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增强综合国力。在学生们的侃侃而谈中,不仅我们的学习目标顺利达到,而且重难点突破到位,同时学生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 既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又多方刺激学生思维,使学生整堂课松弛有序,获益匪浅。

但这节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达标测评中的材料题的最后一个问题分析不够透彻。


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相关热词搜索: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九年级历史下《冷战中的对峙》免费 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1857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