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016-01-09 10:26:19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一:九历史上册全套教案(华东师大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一:九历史上册全套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起源与上古文明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让学生阅读本课最后一个目录,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列宁曾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国家机构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设施。”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发展。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私有制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奴隶主阶级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置了一系列组织和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城墙等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个体劳动发展——私有制产生,奴隶制度出现——贫富分

化,阶级差别不断扩大——阶级矛盾激化——国家出现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漠拉比法典 希伯来国家重 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 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 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

(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国家性质;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能力培养:(1)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2)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3.思想品德教育:(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2)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说明社会安定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讲授新课】

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古希腊文明以海洋(爱琴海)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何特点?斯巴达: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希腊奴隶制城邦经济逐步发展,全盛时期的雅典,它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伯利克里。他是古希腊政治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兴土木,修雅典卫城、港口和确保海外交通的长墙;他奖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他当政时期雅典进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二: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导言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导言第一课时 导言 —— 写在第一堂历史课上的话(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明确历史的重要性;2、提出历史特别是九年级阶段历史学习的要求。(二)导入同学们,从现在起,历史课将把我们遥远的过去和广袤的世界,进入一个大家从来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天地!(三)什么是历史1、谈古论今根据自己的认识谈什么是历史?你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小故事。2、教师总结学生所学的,然后小结历史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我们这里所学的历史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这样说历史就是过去时。通俗地说,历史系某时某地由某人进行的某事或出现的某物。时、地、人、事、物,加上因、果,就是构成历史的诸要素。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这一期开始学习世界历史。(四)为什么学习历史1、名人论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历史使人智慧。 ──(英)培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唐)李世民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祖国历史如此悠久辉煌,足以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而近代以来祖国贫困落后、屡遭侵略的历史,则能激发我们奋进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还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光耀千古,有的遗臭万年。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应当做什么样的人,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人,应当怎样做人。近百年来勇于探索、历尽艰难、浴血奋战的革命先驱,他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刚毅的品格,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历史是一座璀璨的知识宝库,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能够告诉我们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更能启迪我们正确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了解祖国历史,是每一个公民必需的文化修养;了了解祖国历史,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祖国未来希望,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历史。(五)教材解读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学习主题。一、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涵盖了人类整个的早年历史时期,从大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诞生时起,一直延续到公元15世纪。这段漫长的历史又分上古、中古两个阶段,也就是经历了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我们教材里的世界古代史课程

内容共分五个专题:(1)史前时期的人类。(2)上古人类文明。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古代希腊文明与雅典民主政治;布匿战争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三: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九年级上册1、2课 教学案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3. 通过对史前社会的学习了解,明确人类的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提高的重要因素。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南方古猿和爪哇直立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2. 难点:氏族社会经历先是母系阶段后是父系阶段的原因。

学习方法:问题讨论法为主

学习过程:

一、导课:

引导学生思考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等学生说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后,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远古人类的名称及发源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主题:世界人类的起源。教师大体讲一下世界历史时期的划分情况: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古代史分为史前、上古、中古时期。本课学习的目标是史前时期的人类,以此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学法指导:根据导学提纲阅读课本,把问题在课本上勾画出来并写在导学提纲上。小组合作交流后确定答案后并记忆这些问题)

1.人类的起源:在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类的起源有着 和 的传说等,但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一致认为人类是由 进化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人类是生活在 洲的 。

2.发展的比较成熟的晚期猿人称为直立人,在 和欧洲等地方都发现不少化石,其中,今 出土的 直立人化石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3.人种的演变:原始人类的人种分为 、 、 三种,它们的差异是受 的影响。

4.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 和 两个阶段。

三、小组探究 、师生交流: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介绍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出现在欧洲

B、已知人类大约出现在300多万年前

C、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

D、人类学者按外貌特征,将人类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2、有着“人类的最早祖母”之称的“露西”化石,发现于( )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美洲

3、“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描述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

A、血缘家族 B、母系氏族公社 C、父系氏族公社 D、奴隶社会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导学案(华师大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了解佛教的产生与流传以及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古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伟大的建筑成就。2、佛教的产生。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学习方法:图例和表格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提问谁知道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些国家?文明古国的文明标志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教师板书、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学法指导:根据导学提纲阅读课本,把问题在课本上勾画出来并写在导学提纲上。小组合作交流后确定答案后并记忆这些问题)

1.金字塔是 文明的标志,它发源于 流域,大约在 年前就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其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他们集军事、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们死后的陵墓就是 。

2.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它是 国王为了维护 阶级利益而制定的。

3.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 流域,大约崛起于 年左右。

4.印度的四大种姓分别是 、 、 、 ,地位最高的是 ,国王属于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 ,由此看出,印度的种姓制度实际上是古印度的社会 制度。

5.佛教产生于 ,出现于 世纪,创始人是 ,早期教义倡导 ,后被定为国教,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趋于极盛,开始传播,主要是传向 和 地区。

三、合作探究、师生交流:

1、 大河流域被认为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主要是( )

A、生长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 B、产生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C、孕育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四大上古文明 D、给了人类充足的水资源

2、以“金字塔”为象征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3、 世界上现存的上古社会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汉莫拉比法典》 D《古兰经》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四: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

⑪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⑫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⑬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⑪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⑫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教学要点】

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导入新课】

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

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领略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次鸦片战争>>)。

说明: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探究】

一、虎门销烟

1、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原因。

国内:19世纪,清王朝逐渐显出衰败的景象,却对同时期西方世界发生的大变动默然无知,“帝国大梦”长梦不醒。

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借助坚船利炮实行殖民掠夺政策,大肆倾销商品,向中国步步进逼。

2、鸦片输入

走私鸦片的原因: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②牟取中国暴利,掠夺中国白银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1)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2)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财政。

(3)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4)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映?

3、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过程: 1839年3月道光帝派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6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难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当众销毁。前后23天共计110多万千克。

这里有一段材料,是一位亲眼目睹虎门销烟的外国人写的。

一位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样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像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时严密得多。镇口有个穷人,仅因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被依法惩办。即便偷去一点鸦片,也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目击后,我不得有相信这个事实。”读了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大家可以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意义: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维护了民族尊严。

提示: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4、林则徐(识图P4)“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短无中止之理。”

大家非常崇敬英雄人物,林则徐就是一位大英雄。大家谈谈他为什么受到后人的景仰。 生1:因为当时很多很多的人吸食鸦片,醉生梦死。而林则徐看到了鸦片的危害,反对吸食鸦片。

生2:晚清的社会风气闭塞,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生3:林则徐的敌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很多人反对查禁鸦片,林则徐主张禁烟,搞不好会掉乌纱帽,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危险得很。

生4:但他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是近代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总结——:是领导禁烟运动,主持虎门销烟,打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主张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5、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进程

小明和小李在学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展开了一场讨论。小明认为:因为中国严厉禁烟,损害了英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英国人以武力威胁清政府,要求惩办林则徐,发动了鸦片战争。小李认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你同意谁的意见?谈一谈你的理由。

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林则徐在虎门点燃了抗英的烈火,被道光皇帝"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清政府是不是这样做就阻止了英人入侵的步伐?不是的,英人的大炮仍在咆哮,血腥的屠杀仍在继续,所以说,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其根本原因是想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侵略和掠夺中国)

借口(导火线):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英勇抗击英军,壮烈牺牲。

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双方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福州、广州、厦门、上海、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五:华师大版本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第 1课:中国远古人类

主备人:王坪乡中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明确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水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使学生理解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可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有悠久的自豪感。

原始先民在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进程中,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北京人

【学习难点】: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2、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任务二: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

3、北京人特征。

二、合作探究:

1、学生描述北京人生活状况。(生活的时代、生活方式、使用工具)

2、 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

三、拓展延伸:教材第6页 的思考与讨论。

五、巩固练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

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当堂反思】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主备人:王坪乡中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风格。

2.理解目标: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的不同成因以及对后世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古代农耕文明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历史的亲近感,初步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

猜谜语导入新课:

①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打一植物)

②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打一植物)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点击鼠标,展现课题)课题:第二课 原始农耕文化

一、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课本第一自然段。(约2分钟)

提问: (1)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 (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

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植粟、黍等,学会了饲养黄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比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农业。读《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提问:原始人在做什么?

答;点穴下种,种植庄稼。现代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答;现代农业,机械化进行

生产。

读图河南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棒,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能说一下这个工具的用途吗?答:为粟去皮即碾小米。想一想,现在这样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答:用机器磨。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目第一自然段。(约2分钟)

提问:(1)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 (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水稻等,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半坡和河姆渡的先民们使用的工具比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更加精致,他们使用的工具是磨制出来,我们把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

师讲:同学们,原始农耕文明出现以后,人类的谋生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并逐步形成原始聚落。

三、原始聚落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目第二自然段(约2分钟),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特征。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头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的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1)思考题: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和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你觉得人类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2)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头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思考题:学完本课后,你对本课(《原始的农耕文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一两句话谈一下。

布置作业;比较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不同特点,探究形成的原因。

第 三课:中华民族的祖先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及华夏族、华夏文化等基础知识

2、读诗词及远古传说等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懂得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的某些情况但又与史实有所区别。

3、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地域文化各具风采,最终构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是由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

【学习重点】:

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学习难点】:

神化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 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人文初祖”?

3、 黄帝部落生活的地域。

4、 看教材15页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5、看教材15页的地图,山西有哪个部落首领?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老师的问题:课本13-----14页图片说明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 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 )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 “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3、、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

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 教学反思】 :

单元总结课: 一课时 主备人: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提纲

【知识梳理】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六: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教案(上册)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

⑪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⑫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⑬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⑪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⑫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教学要点】

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导入新课】

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

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领略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次鸦片战争>>)。

说明: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探究】

一、虎门销烟

1、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原因。

国内:19世纪,清王朝逐渐显出衰败的景象,却对同时期西方世界发生的大变动默然无知,“帝国大梦”长梦不醒。

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借助坚船利炮实行殖民掠夺政策,大肆倾销商品,向中国步步进逼。

2、鸦片输入

走私鸦片的原因: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②牟取中国暴利,掠夺中国白银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1)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2)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财政。

(3)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4)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映?

3、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过程: 1839年3月道光帝派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6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难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当众销毁。前后23天共计110多万千克。

这里有一段材料,是一位亲眼目睹虎门销烟的外国人写的。

一位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样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像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时严密得多。镇口有个穷人,仅因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被依法惩办。即便偷去一点鸦片,也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目击后,我不得有相信这个事实。”读了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大家可以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意义: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维护了民族尊严。

提示: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4、林则徐(识图P4)“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短无中止之理。”

大家非常崇敬英雄人物,林则徐就是一位大英雄。大家谈谈他为什么受到后人的景仰。

生1:因为当时很多很多的人吸食鸦片,醉生梦死。而林则徐看到了鸦片的危害,反对吸食鸦片。

生2:晚清的社会风气闭塞,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生3:林则徐的敌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很多人反对查禁鸦片,林则徐主张禁烟,搞不好会掉乌纱帽,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危险得很。

生4:但他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是近代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总结——:是领导禁烟运动,主持虎门销烟,打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主张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5、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进程

小明和小李在学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展开了一场讨论。小明认为:因为中国严厉禁烟,损害了英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英国人以武力威胁清政府,要求惩办林则徐,发动了鸦片战争。小李认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你同意谁的意见?谈一谈你的理由。

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林则徐在虎门点燃了抗英的烈火,被道光皇帝"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清政府是不是这样做就阻止了英人入侵的步伐?不是的,英人的大炮仍在咆哮,血腥的屠杀仍在继续,所以说,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其根本原因是想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侵略和掠夺中国)

借口(导火线):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英勇抗击英军,壮烈牺牲。

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双方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福州、广州、厦门、上海、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的附件(《虎门条约》)规定,英国获得以下特权: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性质:《南京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严重破坏。②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任务。④社会性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地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提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4、讨论:鸦片战争是中西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显示了中西社会发展的巨大落差。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①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②清政府腐败无能。③投降主义政策,主张妥协退让。④清政府军队战斗力降低。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会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能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落后就会挨打

【真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 )

A、林则徐 B、李秀成 C、叶挺 D、张学良

2、清朝历史上的康熙帝和林则徐都( A )

A坚决维护民族利益 B打败了沙俄侵略者

C严厉禁止鸦片泛滥 D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3、“鸦片流毒天下……,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应是哪位大臣给皇帝的上书?( A )

A. 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李鸿章

4、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C)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5、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宣传人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早在19世纪上半期,中国人民就有了瞩目世界的禁毒之举。领导这次“禁毒之举”的是(A)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孙中山

6、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B)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D、南京大屠杀

7、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C)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8、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C)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中英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9、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A)

A.鸦片战争 B.第二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中国近代史上,使我国遭到主权破坏的第一个条约是(B)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近代历史上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始于(A)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3、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A)

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

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15、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涂徐拉开,这一开端的标志是A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浸华战争

16、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C )

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7、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A)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于(A)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中法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9、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曾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其中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是 (A)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战争

20、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C)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会挨打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二课时)

【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参见上一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难点:火烧圆明园。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探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修约”遭到拒绝。

3、起止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战国家: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神州赤县自古未闻”的惨祸: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英法联军攻占广州、进犯天津,占领北京,迫使清政府分别于1858年、1860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并纵火烧了圆明园(“万园之园”),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6、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7、讨论: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很相似: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急切向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不满足既得利益,他们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是英国等西方国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英国无理要求“修约”,清政府没有答应,英国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四、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沙俄是近代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总结巩固】

本节课我们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真题训练】

1、“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C )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2、小明到北京看到圆明园残迹,心里顿生怒火。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者是(A) A.英法联军 B.英国军队 C.八国联军

3、近代史上中华文物遭受了大肆掠夺和破坏,与此密切相关的事件是(B)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中外签订《辛丑条约》 D.俄国侵占大片中国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B)

A.增加沿海通商口岸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 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七:华东版九年级历史全套教学案[上学期]

九年级历史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华东师大版

【学习提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疑难点拨】

一: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产生了。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大河流域被认为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主要是( )

A、 生长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 B、产生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C、孕育了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四大上古文明D、给了人类充足的水资源

2、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 )

A、法老 B、胡夫 C、维尔西 D、汉莫拉比

3、以“金字塔”为象征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4、 世界上现存的上古社会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汉莫拉比法典》 D《古兰经》

5、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其国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6、佛教产生在(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7世纪

二、填空题

7、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

8、西亚两河流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形成于公元前__________年

9、印度形成奴隶制国家是在公元前___________年

10、埃及自古就有灵魂不灭之说,因此修筑坟墓和制作__________之风盛行。

三、读图识图

11、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

图A

回答问题:

① 图A、B的名称各是什么?

② 图A反映了古埃及的什么历史现象?

③ 图B上的浮雕人物是谁?这幅浮雕有什么象征意义?

④ 图B下部镌刻的文字内容是什么?该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四:问答题

12、佛教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很快发展和传播?

【拓展提高】

13、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社会平等问题展开辩论,请说出双方可能说的话。

【史林采风】

“诺亚方舟”的故事

“诺亚方舟”的大意是:神为了惩罚人的罪恶,准备发出洪水淹没整个世界。敬神的诺亚事先得到神的启示,造了一条大木船。发洪水前,诺亚把一家8口人,和世界上各种动物都装入船内。动物中无论飞禽走兽,都一公一母,成双成对,大的有大象,小的有蚊子。洪水整整泛滥了150天,除方舟中的生命外,世界上的人和生物都无一幸免。洪水逐渐退去时,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去探听外面的消息。鸽手返回时,嘴里叼着翠绿的橄榄枝,这是它刚从树上折下来的,表示洪水已退,所以是和平的讯息。在方舟中经受长期磨难的生命重新回到大地,在新的世界中愉快地生活、劳动、繁衍后代。“诺亚方舟”

的故事,后来被收入《圣经》图B

中,广为流传。

怎样看贝叶经的制作

贝叶经本是指古印度人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故佛经也称为“贝叶经”、“贝多”或“贝编”。贝多罗树产于印度,形如我国海南岛一带的棕桐树,直而且高,其叶子沤水后可以代替纸,经久不坏,故印度人在中国造纸术未传入之前,多用它来书写佛经。

三国时期,贝叶经传入我国,到南北朝时已广为流传。唐代为佛教文化鼎盛时期,贝叶经更是谈佛论经的热点。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真经”,实际上就是这种不怕水浸的贝叶经。 那么,贝叶经是怎样制作的呢? 首先将有8年树龄的贝多罗树叶放入特殊的水中浸泡、晾于、切割、磨光、打洞、画线。还必须备有特殊工具,如特制的铁笔、书写架,书架上裹着布球。刻写时,把贝叶置于布球垫上,用力均匀地刻写。写好后在贝叶上抹上煤油,字迹才会显现。装订成书时,要磨光书边,然后用两片薄木板作为封面。封底。这样,一部贝叶经便诞生了。这种经书,着能保护好,可存五六百年。

今天中国的著名佛寺,往往保存有这种从古印度传来的“贝叶经”,且弥足珍贵,多为“镇寺之宝”。

九年级历史第5课 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一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从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三个方面去分析,在学习的同时,注意与中国隋唐时期的有关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比较;二是伊斯兰教的兴起,主要掌握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及经典;三是阿拉伯帝国,主要掌握阿拉伯半岛统一→帝国建立→扩张→繁荣→衰微→覆亡这样一条基本线索,理解伊斯兰教建立与阿拉伯统一之间的关系以及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本课的重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其次,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疑难点拨】

本课的难点是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及其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

阿拉伯部落长期在阿拉伯半岛上游牧,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内部分化日渐明显,又遭外族长期侵扰,经济严重受损,社会秩序动荡。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希望半岛实现统一,于是,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关于只信仰真主安拉,不再信仰别的神的主张,对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

C、参照中国唐朝的经济制度 D、为日本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2、“大化改新”标志日本社会( )

A、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C、武士阶层形成 D、大贵族势力专权跋扈

3、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是(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1世纪

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A、穆罕默德 B、耶稣 C、释迦牟尼 D、汉穆拉比

5、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古兰经》 D、《道德经》

6、阿拉伯帝国极盛时首都在( )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麦加 D、巴格达

二、填空题

7、 公元645年6月,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拥立________天皇,他参照中国________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史称“________”。

8、穆罕默德一生传教二十余年,全面阐述了以信仰___________为主旨的伊斯兰教义和___________制度。

9、公元1258年,__________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三、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男子不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回答问题:

①以上条款是中国哪个朝代的经济制度?

②后来,这些法令传到哪个国家?作为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③该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问答题

11、结合课文中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教义说说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拓展提高】

12、活动与探究:先查阅有关材料,然后进行下面的探讨。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归唐使,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

13、试从创建时间、地点、创始人等方面制作世界三大宗教简表。

【史林采风】

麦加朝圣地

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Mecca)城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圣城。相传公元610年先知穆罕

默德在城郊希拉山洞受到安拉的启示,在此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公元630年穆罕默德攻克麦加并清除克尔白(Kaaba)神殿中的偶像后,遂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觐瞻仰的圣地。按照伊斯兰教教义的规定,对于任何身体和经济状况允许的信徒来说,一生至少应去圣城麦加朝觐一次(这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被称作“哈吉”Hajj)。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大约有200万人涌向麦加朝觐。

麦加朝圣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宗教朝圣仪式,是经济和身体上有条件的每一位成年穆斯林信徒所负的一项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圣一次。

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每年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圣。他们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各个国家、不同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

朝圣期间,聚集在“圣城”麦加的上百万名穆斯林信徒,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伊斯兰教的历史大事,共同庆祝真主安拉的光荣业绩。

九年级历史第6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采邑改革”以及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能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西欧封建王权衰落、地方割据严重的原因;把握罗马天主教会势力发展的原因;同时能比较欧洲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共同探讨拜占廷帝国兴衰的经过及原因。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八: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一、【内容标准】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北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与性质,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并注意同美国独立战争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研究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林肯一生致力于争取民主和种族平等的事业,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分析南北战争的起因、性质、作用。同美国独立战争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全面看待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一)、快速浏览课本143~144页内容,分析南背战争爆发的背景:

(1)独立后的美国,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

(2)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表现在哪几方面?(争夺原料、关税、劳动力和对西部新领土的争夺)爆发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3)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4)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为什么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主张限制奴隶制,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二)、2、认真阅读课本144~145页内容,了解南北战争(又称为美国内战)进程(1861——1865):

(1)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哪一方挑起了内战?

(2)战争局势的转变:

①1862年,林肯颁布了哪两部法律,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②自学两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它们的颁布各有何作用?(《宅地法》它满足了农民

对土地的要求,鼓舞了他们的参战热情,也有利于美国西部的开发。《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对美国内战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个法令的颁布,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③什么战役成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3) 战争的结束:结束的时间,哪一方取得了胜利?讨论: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为什么能够最终获胜?(提示:1、南方的奴隶制度残酷野蛮,必然遭到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正义者的谴责;

2、北方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军队英勇作战;

3、在人口、军队人数、工业产量、铁路里程、海军舰只等方面,北方力量远远超过了南方,获胜是必然的;

4、林肯在战争中领导正确,贡献巨大;等等 )

(三)、讨论:美国内战的意义(P147)。

明确: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想想为什么?)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3、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4、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6、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四)【重点精析】(课件展示)

关于美国内战的性质: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用斗争的办法,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障碍的过程。而美国内战也确实达到了上述目的。因此它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含义。十九世纪末,美国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与内战的关系密切。没有内战就没有美国经济的腾飞。

(五)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比较:(课件展示)

教师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从背景、性质、阶段特征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点。

①从起因上看:北美独立战争是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经济的发展与英国宗主国的殖民压迫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而南北战争是因为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②从性质上看,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南北战争则带有内战的性质。

③从阶段特征看,独立战争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而南北战争则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处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确立其统治的时期。

④从影响看,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后者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六)同桌讨论:为什么说“美国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 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要点提示:

1、林肯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并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导入。

2、独立后的美国向西扩张到太平洋沿岸。

(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一)”: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2)(3)、(4) 学生自学作答 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教师总结补充。

(三)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二)”: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二)”,进行自学自导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1)(2)(3)题答案 全班抽查统一(1)(2)(3)题答题思路 题答题思路和各题参考答案。

(四)自学、交流、讨论、点拨解决“教学用题(三)”:

(五)课件展示教学用题(四)。

(六)课件展示教学用题(五)。

【巩固练习,总结全课:】

本课主要学习了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中为扭转战局而颁布的主要文件、对南北战争的评价,并注意同美国独立战争进行比较,不要混淆;二是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主要活动来分析他受到美国人民爱戴和尊敬的原因。

巩固练习:

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李强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惟一的相同点是 ( )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美国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里所说的“障碍”应该是指(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领土面积狭小

C.关税自主权 D.黑人奴隶制

3、南北战争的性质是( )

A.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民族解放战争

4、美国内战前北方与南方矛盾的焦点是 ( )

A.西部领土问题 B.奴隶制存废问题 C.对英国的贸易问题 D.关税高低问题

5、美国用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如果你是胡锦涛,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你想对美国说些什么?

6、材料一: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1863年6月1日起,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

材料二: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的军队。

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二的规定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它们的颁布各有何作用?

材料一:《宅地法》它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鼓舞了他们的参战热情,也有利于美国西部的开发。材料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

②上述两个文件颁布于什么什么时候?对美国内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均颁布于1862年;这两个法令的颁布,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板书设计:

第17课 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南北方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

4、开始: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5、转折: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束:1865年,北方胜利

7、性 质: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七、补充课文正文:

【史林采风】

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1862年,正当美国南北战争战火炽热之际,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了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

林肯惊喜地对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位妇女就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政治鼓动性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她的丈夫斯托教授支持废奴运动,同时鼓励妻子撰写反映南方黑奴苦难生活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忠厚老实、笃信基督教的黑人奴隶,原属于一个“好心肠”的奴隶主谢尔比所有。在去新奥尔良的途中,汤姆救了富绅克莱尔的女儿伊娃的命。克莱尔于是买下他做家奴。汤姆愉快地度过了两年。在伊娃父女相继去世后,汤姆再次被卖,落入卑鄙的残忍的奴隶主莱格手中,受尽了凌辱。因不肯说出两个逃奴的藏身处,被莱格鞭打致死。当汤姆生命垂危之际,他的旧主人谢尔比的儿子赶来,他发誓将献身于废奴事业。这部小说反映了美国南方丑恶的社会现实,形象、生动地揭露了种植园奴隶主的残暴专横。当南方大批黑奴因此书而产生觉悟时,南方奴隶主们咬牙切齿地恶毒诅咒斯托夫人,说她是一个“女人中无耻的小坏蛋”,并对她百般恐吓。此书犹如对腐朽的奴隶制宣战的进军号角,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政治鼓动性的小说。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九:历史八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全套教案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爆发 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 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出示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 赔款 开口岸 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1)破坏中国领土完整。(2)破坏中国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权等)(3)加重人民负担

(4)便利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5)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火烧圆明园

1、鸦片战争后的十多年,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土上,英法又燃战火,发生火烧圆明园事件?

清政府腐败无能;英、法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修约”,制造事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四、沙俄趁火打劫

(结合第18页“算一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沙俄侵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印象)说明: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签订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毁;沙俄趁机侵吞中国领土 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简述: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南京为都城。

提问:太平军为什么要抗击洋枪队? 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是不会屈服于列强侵略势力的,先进的中国人将努力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

小结: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第3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挖掘本地乡土历史资料,将“青岛的总督府、教堂”等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通过由学生主讲、编“顺口溜”、表演“山东快书”、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十: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古代科学技术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9课 古代科学技术【内容标准】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太阳历、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成就,培养归纳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分门别类归纳教学法,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阿基米德等人的成就证明,勤学善思、虚心求教、发奋努力、勇于创新是科学研究取得成果的必由之路。【教学要点】重点:阿基米德的成就。难点:分门别类地去归纳相关历史知识。【导入新课】1、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2、每年公历的2月为什么少于30天?浮力定律为什么又称“阿基米德原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探索奥秘。【新课探究】一、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本课知识见板书。二、讨论探究1、学生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不限于教材)。2、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学习阿基米德的哪些精神?讨论明确:勤学善思、虚心求教、发奋努力、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运用科学为国家服务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总结巩固】学习本课,主要从历法、数学和物理学三个方面去把握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的科技成就。历法方面,主要是掌握古代埃及的太阳历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与中国古代的历法相联系;数学方面,主要是掌握几何学鼻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物理学方面,主要掌握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所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为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贡献,不要张冠李戴。。【真题训练】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是什么人创制的? ( A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古代中国人2、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的科学著作是( D )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 C、《缀术》 D、《几何原本》

相关热词搜索:北师大九年级上册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 华东师大九年级数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华东师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1949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