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

2016-01-10 16:43: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一: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问题与思考》教学建议(精品资料)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一: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问题与思考》教学建议(精品资料)

《问题与思考》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问题与思考

第1题,让学生读图中

的数据信息。鼓励学生用

白己的语言和理解说出我

国的变化情况,如,我国手

机用户2002年底才2亿人,

不到10年就增加到10.7亿

人,是10年前的5倍多,也

可以说平均每年增加0.8亿用户,或者说8千万用户。

第2题,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让学生读新闻报道的内容,了解其中的信息,鼓励学生提出下面四个问题:

(1) 2010年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多少亿元?

(2) 2010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多少亿元?

(3) 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少元?

(4) 2011年人工造林面积占全年造林面积的百分之几?

第二,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上面四个问题,(l)、(2)、(3)题都要设要求的数为x,列方程解答。

第三,解答完新闻

报道中的问题后,出示课

前收集的真实数据,也可

以从网上查询去年《国家

统计公报》了解上述几个

方面的数据信息,再提出

相关问题,并解答。

第3题,促销活动中的

百分数问题。先让学生了

解“抽奖活动”的相关信息

,再自己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材中提出的四个问题。

答案:

(1)中奖率:20%

(2)85000元(8.5万元

(3)l000000元(100万元)

(4)利润:300000元(30万元)

商家赚:215000元(21.5万元)

第4题,利用比例

解决现实问题。要先利用

测量的数据,算出竹竿长

度与影子长度的比,再求

出大树遮住的竹竿影长。

答案:

20厘米

第5题,求大长方形的

面积与小长方形的面积的

比。根据大长方形面积的

1

6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丢

S大

,列出比例式:6S小

4,进而得出:S大:S小=6:4化简比得S大:S小=3:2。

第6题,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先回答(l)题,得出:小狗的活动场地等于拴狗绳子的长度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然后自己解答(2)题,并完成(3)题画图。

(2)题答案:

周长为100. 48米;面积为803. 84平方米。

第7题,综合运用

比例尺和确定物体位置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

三个方面的内容:(1)画出

连线并测量图上距离,根

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2)

用角度和距离描述物体的

位置;(3)根据给出的方向

、角度和距观测点的实际

距离,在示意图上标出物

体的位置。先让学生完成(

1)题,交流后,再进行(2)

题,最后自己完成(3)题。

第8题,找次品问题。答案:

至少称3次就一定能找出重一些的盐水瓶。第9题,逻辑推理问题,答案:

1的对面是6;

2的对面是5;

3的对面是4。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二: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

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 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 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 无数条 直径 无数条)

(2)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三: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

第十一册教案 高新区东羊市小学 李巨涛 1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 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2

(1)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 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 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 无数条 直径 无数条)

(2)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4)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1、填写下表。

3

2判断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见。(正确的举手,错的不举手)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2、画圆。

3、解释与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师: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呢?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四:结课。

师: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能感受到美。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 半径--- --相等、无数条

中 直径-----相等、无数条

d=2r r=d/2

4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四: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 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 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 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 无数条 直径 无数条)

(2)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4)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2、画圆。

3、解释与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师: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呢?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四:结课。

师: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能感受到美。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 半径--- --相等、无数条

中 直径-----相等、无数条

d=2r r=d/2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

导入新课和教学新课的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2、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机会。

3、注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创设情境认识圆,到初步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等都突出这一点。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事例进行猜想,并通过实践检验猜想,在具体情境中逐步认识圆的特征。教学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机会,使学生冲费感受到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画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画圆,按要求用圆

规画圆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大小和半径的关系。

3. 让学生积极参加动手画圆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发展初步的空间 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一把、剪刀一把、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一)师: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圆,同学们会不会画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怎么样画圆。(板书课题:画圆)

二、自主画圆

(一)讨论:可以怎样画?再利用自己准

备好的物品画圆。

(二)交流:交流自己画出的圆,并说一

说是怎样画的。

三、用圆规画圆

(一)师说:前面我们借助实物来描摹画圆,

画出圆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为了

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我们可以用画圆

的专用工具——圆规来画。

1.下面同学们先用圆规试画一个圆,然后

与同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找两名学生说说如何画圆。3.归纳画圆的步骤。 (画圆的步骤归纳起 来,有三步。)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

离作为半径。(板书: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为

圆心。(板书:定圆心)

(3)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

书:旋转一周)

4.请同学按要求画圆。(下面请同学们按

照这三个步骤画出要求的圆。)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 2cm 的圆,并用

字母 O、r、d 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 4cm 的圆。

5.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有针尖的一只

脚不能动,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6.刚才我们画出两个位置和大小都不同

的圆,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圆

心)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半径)

师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

的大小。

四、试一试

(一)画一画:自己确定半径的长度,用

圆规画一个圆并标出圆心和半径。

(二)交流:自己画的方法和结果,说一说

是怎么做的。

(三)比一比:把自己画的圆剪下来,同桌

比一比,看谁画的圆比较大。

五、做一做

(一)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按照第一题的要求

画圆。

1.说一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二)在课本上按固定圆心、直径、半径画

圆。

2.交流:如何根据直径画圆。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用圆规画圆,你都学

会了吗?

课题:扇形的认识

教 学 目 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资料搜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课 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二度设计设计意图

一、问题情境{为学习扇形的新知做准备}

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扇子。

教师打开圆形扇。

师: 观察这把打开的扇子,你能想到什么图形?

生:圆形。

师:谁能说一说,这把打开的扇子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

学生可能会说:

(1)固定扇子的轴相当于圆心。

(2)扇子的折痕相当于圆的半径。

(3)打开扇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圆的面积。

学生能够说出(3)、(4),给予表扬,说不出,不做启发引导。

2、让学生观察打开的一般折扇,说一说与圆形折扇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扇形{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图形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初步建立扇形的表象。}

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涂色部分有什么特征,进而引出扇形。

2、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 师:再看这把扇子(打开普通的折扇),你发现这把打开的扇子与前面那把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

? 这把扇子打开后不是圆形。

? 这把扇子打开后像个半圆。

„„

师:很好。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实物都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

出示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

师:请同学们观察四个圆中的涂色部分,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样子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涂色部分的图形,一个比一个大,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涂色的部分像一把把打开的扇子,这样的图形有一个名字叫扇形。

教师板书课题:扇形。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

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

3、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几个圆中的涂色部分,然后交流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自主画图,并涂色。在学生画出扇形后,鼓励学生测量自己所画圆心角的度数。

3、补充: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80°和150°的两个扇形,然后集体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五: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

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

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 无数条 直径 无数条)

(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4)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1、填写下表。

2判断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见。(正确的举手,错的不举手)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2、画圆。

3、解释与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师: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呢?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四:结课。

师: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能感受到美。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 半径--- --相等、无数条

中 直径-----相等、无数条

d=2r r=d/2

画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画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画圆,按要求用圆规画圆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大小和半径的关系。

3. 让学生积极参加动手画圆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圆规按要求画圆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一把、剪刀一把、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一)师: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圆,同学们会不会画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习怎么样画圆。(板书课题:画圆)

二、自主画圆

(一)讨论:可以怎样画?再利用自己准备好的物品画圆。

(二)交流:交流自己画出的圆,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用圆规画圆

(一)师说:前面我们借助实物来描摹画圆,画出圆的大小是固定的,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六: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精品资料)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综合运用按比例分配知识自主解决配制什锦糖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分组合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六年级男、女生人数比是4: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甲乙两数比是3:2,和是75,甲数是( ),乙数是( )。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精炼语言)

3.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什锦糖吗?(把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就叫什锦糖)

课件展示说明:

)。

(课件出示单一品种的糖)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新课学习

1. 从上面的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

提问: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任选三种”是什么意思?“按2:3:5配成什锦糖5千克”是什么意思?)

(1)你打算选哪三种糖?

(2)每种糖各需多少千克?

(3)配成的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我们是通过几步求出什锦糖的单价的?并求出什锦糖的单价。

2.自主探究

你能再设计一种配制什锦糖的方案吗?

(最多4分钟后进行展示,最多展示2个,然后小组内进行互检3分钟)

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大家都选用三种糖配制什锦糖的,为什么什锦糖的单价不一样呢?

3.思考:

(1)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高?(有必要时进行小组合作)

(选择价钱最高的三种糖,并使价钱最高的糖占的份数最多)

(2)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低?

4.对于配制什锦糖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价格低些更适合大众消费者;不只是用三种进行配制,可以选择更多种;„„)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鼓励学生按要求做出两种配制方案,然后交流。答案:

单价最低的配制方案:20千克巧克力糖,30千克水果糖,50千克酥糖;单价最高的配制方案:20千克水果糖,30千克巧克力糖,50千克奶糖。

2.课本练一练第2题,配制涂料粉刷墙壁的三个问题。首先让学生了解配制涂料的比例,然后自己解答并交流。

(1)题,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如果学生直接列出算式“12÷3=4(千克)”,给予肯定。

(2)题,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答案:

白色涂料:112.5千克

蓝色涂料:37.5千克

(3)题,先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教师提示两点:第一,买涂料要整桶买;第二,买的涂料比实际需要的多一些比较好。再让学生制订出购买涂料的具体方案,然后交流。答案:

白色涂料:112.5千克,6大桶,1小桶,需要1065元;

蓝色涂料:37.5千克,3大桶,需要390元。

两种涂料一共要花1455元。

解答完三个问题后,提出蓝灵鼠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可以改变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比如,把3:1改为5:2、3:1.5等,鼓励学生再解答上面的(2)、(3)题。

五、作业布置

本节同步测练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七: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什锦糖问题》教案(冀教版)

配制什锦糖 教学设计

二小 杨长勇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综合运用按比例分配知识自主解决配制什锦糖问题的过程。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不同的什锦糖配制方案,能说明方案的合理性。

3.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配制方案,对配制什锦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教学流程:

(一)学前铺垫

1.六年级男、女生人数比是4: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甲乙两数比是3:2,和是75,甲数是( )乙数是( )。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精炼语言)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什锦糖吗?(把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就叫什锦糖)

课件展示说明:

(课件出示单一品种的糖)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

(三)新课:

1. 从上面的四种糖中任选三种,按2:3:5配成什锦糖50千克。

提问: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任选三种”是什么意思?“按2:3:5配成什锦糖

50千克”是什么意思?)

2.你打算选哪三种糖?

3.每种糖各需多少千克?

4.配成的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1我们是通过几步求出什锦糖的单价的?并求出什锦糖的单价。

(四)自主探究

你能再设计一种配制什锦糖的方案吗?

(最多4分钟后进行展示,最多展示2个,然后小组内进行互检3分钟)

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2大家都选用三种糖配制什锦糖的,为什么什锦糖的单价不一样呢?

(五)思考:1.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高?(有必要时进行小组合作)

(选择价钱最高的三种糖,并使价钱最高的糖占的份数最多)

2.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低?

(六)对于配制什锦糖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价格低些更适合大众消费者;不只是用三种进行配制,可以选择更多种;„„)

(七)谈收获

(八)拓展:

用这四种糖按1:2:3:4的比例配制什锦糖30千克,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并求

什锦糖的单价。

[课时设计说明]

本课是在学完比和比例相关知识后设计的。对于本事例,最少要经过四步思考与计算的过程(每种糖的质量、与其对应的总价、什锦糖的总价、什锦糖的单价),这在小

学阶段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了。而教材上要求至少写出三种方案。我认为这个跨度太大了,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所以我先领着学生走,再让学生自主尝试配制什锦糖方案(只设计一种方案即可)。根据学生设计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再设计一种方案(如果学生掌握的较好,就没有必要再设计方案了)。

提出“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高?”和“怎样配制什锦糖的价格最低?”的问题。这里是要使学生明白-----“选择价钱最高的三种糖,并使价钱最高的糖占的份数最多”时什锦糖的单价最高;“选择价钱最低的三种糖,并使价钱最低的糖占的份数最多”时什锦糖的单价最低。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也是设计配制什锦糖方案的过程。这样也达到了教材上要求的“最少配制三种”的要求。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八:小学数学六年级冀教版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二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我的教学梦想,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也会相依相伴。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具体的说,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我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情景(介绍我国的地形、海域、家庭各项支出、每天中所吃的食物等环节),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缩短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

二、让学生在丰富且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如某地区的降水量等),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到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说明问题

的优越性;初步认识到用条形统计图和用扇形统计图表达时所需的数据不同等;为学生下面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知识点的准备。

三、选取、呈现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较密切的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说说从这些扇形统计图中各获得什么信息(教会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弄清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能说出最大和最小的量等),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点有着丰富的感知。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点,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讨中初步体会出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独特点,使他们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复习已学统计图的基础上提供一组例1中的数据后,问:“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吗?”这样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标准,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

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计算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2008-04-10 16:25:55 陈晓龙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思维的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教材中安排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进行计算后引出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按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我们很难找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帮助,也就很难“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

率。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填鸭、教师讲学生听的初级阶段,教学效果较差。

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比例解应用题,同学们回顾一下: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生1:第一步 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

生2:第二步 设X

生3:第三步 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

生4:第四步 解答并检验。

师:很好。同学们把解答比例应用题的步骤归纳得很好,确实我们在用比例解应用题时要先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再按比例的方法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和检验。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几道题。(出示准备的练习题)

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灵活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了。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后反思:

1、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在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对比和比例已经进行了复习,而以前我布置的复习作业往往是无效的,难得有学生自己去复习数学,现在是他们自己把这部分知识分成四部分,然后抽签决定每一组的提问范围,在我的要求下设计五个问题,为了想好这几个问题,他们小组聚在一起讨论、分析,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设计的问题被采纳了,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问答便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时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和最难的地方,更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他们就很在意别人的回答,在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理解和掌握了比和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教学上,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淡化并退出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形象,让他们感觉课堂是他们的,是他们在辩论,老师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说只是观众,“YES OR NO ”都由他们来决定。

2、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

上课以后我感觉到了,被提问到的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后进学生,这是学生可爱的“狡猾”,因为这样,就可以使其它组的得分少一些,学生类似的这种狡猾在课中还会有不少,比如提得分低的那组学生,不给得分高的那组再得分的机会等,可是不管怎样,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用这种形式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袁愈欣同学曾和我悄悄说过,他说:“袁老师,你知道吗,我们知道别的组肯定会提问我们组的周刚和蔡虞忠的,所以我们猜了几个其它组可能会提的问题,先把他们教会了!这样他们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九:2016-2017年新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精品资料)

《比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比和比值的含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比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比的知识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我们的住房和许多宏伟的建筑都是建筑工人一砖一瓦磊起来的。谁知道建筑工人砌墙时都用到哪些东西?(沙子、水泥、水、砖、工具„„)由建筑工人砌墙时用什么东西,引出水泥沙问题,使学生知道建筑用的水泥沙是用水泥和沙子搅拌而成的。

2.让学生读书,交流从工人对话中知道的信息。

师完成板书:

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

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教者设计形象直观而又蕴含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因势利导,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比、比号和比的读法。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工人对话表示的意思,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①就是1千克的水泥加3千克沙子。2千克水泥加6千克沙子。

②就是每1千克水泥就配3千克沙子。 ③水泥沙里面,1352 是水泥,是沙子。 3644103

④水泥沙里水泥占1份,沙子占3份。

(2)教师概括并说明1千克水泥和3千克沙子的表示:可以用1:3表示,同时介绍比、比号、比的读法、及比的前项后项。

教师边说边在前面板书的基础上,板书1:3。这个式子读作1比3,1和3中间的这个像冒号的符号叫做比号。学生读式子。

(3)介绍表示“3千克沙子和1千克水泥的关系”的比,及比的书写规则。

边说边板书:

教师边说边完成板书。

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 1:3

3千克水泥对1千克沙子: 3:1

(4)不同量的比较

刚才我们比较了油漆的配比,相同的两个量比较可以说成谁比谁。那么不同量可不可以也这样比较呢?请同学们看投影。

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求速度。(指名学生口答)

那么,用比的知识你能把速度说成谁和谁的比吗?(学生说一说)

出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2

(5)根据刚才的例子和同学们所说,现在你能得出什么叫比吗?(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事例的学习,使学生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通过引导,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两个数相除就是两个数的比。加深对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2.比的各部分名称

(1)教师口述:环卫工人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成比较浅的蓝色涂料。完成相应板书。板书: 白色涂料 6千克

蓝色涂料 3千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数据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

每6千克白色涂料就对3千克蓝色涂料。

(2)提出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出两种关系后,师生共同用算式表示并板书出来。教师板书:

白色涂料是蓝色涂料的2倍。 6÷3=2 6:3 蓝色涂料是白色涂料的11。 36 3:6 22

(3)教师启发性谈话并说明: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并介绍两个比及读法。

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比是6比3。

边说边在算式6÷3=2后面板书:6:3。

蓝色涂料和白色涂料质量的比是3比6。

边说边在算式 后面板书:3:6。

(4)结合两组式子,师生共同归纳出两个连等的式子。并得出结论,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边说边板书:

6:3=6÷3=2

3631 62

板书: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5)介绍比值,并板书出比的各部分的名称,鼓励学生完整表述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的各部分的关系。边说边完成板书:

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

【设计意图: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比与分数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许多知识,与旧知联系密切,学生不难理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6)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14:21 5 0.8:4 50:25 9

师:比值通常是什么数? (比值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有时还可能是整数。 )

【设计意图:比值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比值意义的理解,深化了“比”和“比值”的区别。】

(7)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小组合作完成小卷。汇报:

【设计理念: 用“相当于”一词来说明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

(8)讨论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

生畅所欲言,在讨论中明白了足球比赛的记分2:0,仅仅是两个球队所得分数的对比,而不是“2÷0”的意思)

【设计意图:把“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这一知识点后移也是教者创造性处理教材的体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从“比与除法”和“比与分数”两个角度的联系分别证明“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加深了学生对“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结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读题,交流从题中了解的信息,并根据投中的成绩排名次。亮亮第一,聪聪第二,丫丫第三,红红第四。

(2)师生共同写出红红投中次数与投篮次数的比,并求出比值。教师强调写比的规则和求比值的方法。

边说边完成板书:

3:10= 3 10

(3)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他三个人投中次数与投篮次数的比,并求出比值。交流时重点关注510 能否化成12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学生说,教师板书:

5:10=51 102

2.练一练第2题。

(1)学生读题,自己解答。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为什么比的前项写8。学生说,教师板书:

8:12=2 3

(3)让学生写出奶糖和水果糖的比,并求比值。然后全班交流。

3.生活中的比

(1)寻找生活中的比

师:我们现在对“比”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请你回忆

一下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比”吗?

(2)考考你

①标准的篮球场:长和宽的比是28:15。 问:那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②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约是1:7。读了这条信息你知道为什么破案时警察总要测量罪犯留下的脚印呢?(学生说一说)在一次破案中警察测得罪犯留下的脚印是25厘米,请你推测一下罪犯的大致身高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本节同步测练

六、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 : 2=3÷2=1.5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篇十:六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圆教案 冀教版

认识圆

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单元:一 圆和扇形

课题:认识圆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3.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在大自然中,还是我们的生活里,圆随处可见,下面请同学们找找在城市广场里,哪里有圆?(请三名学生说说)

有了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圆)

二、新知探究

(一)生活中的圆

师:我们来看一下“动物汽车大赛”有哪位同学能把你观察到信息说一说。

生:我了解到小鸭子设计的汽车车轮是三角形的„„

师:你喜欢谁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

师总结: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小猴子设计的,因为圆形车轮易滚动,并且运行过程平稳。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品的面是圆形的,如硬币的面、钟面、圆桌的面、茶叶筒的上下面等等,除了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物品的面是圆形的?(请几名同学说说)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

师: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师:接着,我们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操作: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2)说明: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3)请同学们在圆片上标出圆心“O”。

出示,师问:这个点是圆心吗,(不是)为什么?问:怎样的点才是圆心?(圆中心的点)齐读圆心的概念。

(二)认识半径、直径。

1.请同学们在圆上任意确定一点,然后把它与圆心连起来,得到的这条线段叫做半径。所以半

径是连接哪两点的线段?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

2.请同学们在圆片上再画出二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3.刚才我们把圆形对折打开,有一条折痕,现在请你沿着其中一条折痕画一条线。问:这条线通过圆心吗?两端都在哪里?我们就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

4.同样,请同学在圆片上画出两条直径,并用字母标出。

5.想一想: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 (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三)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知道圆不但有圆心,还有半径和直径。其实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还蕴藏着一些丰富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

1.把刚才所画的直径和半径分别量一量,再比一比,看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2.汇报。

3.整理、归纳。(通过刚才的量一量,比一比,我们发现)

(1)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2)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反过来,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2 倍。用字母表示为:r=d/2

或 d=2r。(板书)

(3)知道了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说半径,你们说直径,老师说直径,你们就说半径,看谁的反应最快,好吗?(半径是 2.5,直径是 5;直径是 15,半径是 7.5)(同学们的反应真不错,好,我们继续学习)

师:我们在以前就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那圆与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生 自由发言)

师总结: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有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三 、试一试

(一)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交流。重点说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使学生进一步认 识半径和直径。

(二)让学生动手测量园中几条线段的长度,并比较测量的数据。

师: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三)合作:出示两种测量出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的方法。让学生同桌合作

试一试。

四 、练一练

(一)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画与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结果。

(二)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问题与思考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109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