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016-01-10 16:56:0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一: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一: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复习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复习一共分为6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及综合练习。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六、复习进度安排

1、1月4日至1月11 单元复习

2、1月12日至1月16 分类复习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笔算加法和减法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

1、笔算的方法;

2、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 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 学生小组内交流。

3、 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 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 □ 7 5 7 5 4 □

+ □ 6 - 3 □ - 3 □ + 2 5

7 □ 4 □ 3 □ 6 □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三、实际应用

1、 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 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

复习内容: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1、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2、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 六九( ) ( )四十二

„„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二: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乘法意义及乘法口诀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牢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运用1~9的乘法口诀熟

练进行乘法口算,会应用乘法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三、教学难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磁片、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复习课。

2.说到“乘法”,你都能想到些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整理知识网络图并板书: 意义、各部分名称

乘法乘法口诀

实际问题

1.摆磁片,复习乘法意义。

(1)出示: ○○○ ○○○ 求一共有多少个○?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 (2个3的和)

列出乘法算式:3×2=6或2×3=6

复习乘法算式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 3乘2等于6 或2乘3等于6 乘数、乘数 积 )

(2)增加磁片变成 ○○○ ○○○○ 求一共有多少个?

怎样列式?3+4=7

说出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 加数 加数 和) 与乘法算式名称对比区分。

这幅图还能用乘法计算吗?不能,为什么?

区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明确: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出课件:○○○ ○○○,如果再添○○○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

怎样列式?4×3=12或3×4=12

问:结合图说说算式表示什么? (4个3的和)

(4)练习:

①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8+8+8+8+8+8= 9+9+8+10=

②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4×3=( )=( )

7×5=( )=( )

(5)复习乘加乘减。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能列式计算吗?(6×3+4=22)

还有不同方法吗? (6×4-2=22)

说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应注意什么?(数清每堆个数、多加了要减;少加了再加)

②看图,直接说出两个算式。

7×2+5=19 7×3-2=19

(6)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①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 读题并列式:8×4=32

②一个玩具汽车 7元,买8个。 一共要付多少钱? 读题并列式:7×8=56(元)

质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复习乘法口诀(1)过渡:同学们真棒!对乘法的意义和应用掌握得很好。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来快速准确的记住乘法的结果呢? (乘法口诀)

(2)一名学生展示:背乘法口诀。

(3)你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那几句容易混?

生说 师记录:七九六十三 七八五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区分

(4)练习

①口算 :夺红旗

0×9= 1×8=

5+5+5+4

说一说遇到这样的口算时,怎样算就又对又快?

4

×3+4

×2

②看得数说口诀。

36 24 12 18 16 72 54 56 32 63 42 48 ③儿歌:数青蛙(数到9只)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

8条腿.....

(三)拓展提高: 1

.( )里最大填几?

2.图形代表几?

+ + = 18

=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二课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含义,将所学知识形成网络。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含义,独立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多种运算的整理归纳

1.加法

说一说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举例说明。

一班有36人,二班有38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36+38=74(人)

学校有30棵白菜,又买来40棵,一共有多少棵?

30+40=70(棵)

一班有女生15人,二班比一班多6人,二班有多少人?

15-6=9(人)

小结:求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可以用加法计算。

2.减法

说一说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情况下用减法?举例说明。

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

10-8=2(只)

一班有女生20人,二班有女生30人,二班比一班多多少人?

30-20=10(人)

王红昨天做了30到口算题,今天比昨天少做了5道,今天做了多少道?

30-5=25(道)

小结:求剩余、求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加法逆运算等可以用减法计算。

3.乘法

说一说解决实际问题什么情况下用乘法?举例说明。

(1)一副七巧板有7个图形,5副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7×5=35(个)

视频:应用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

(2)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米?

8米 8×3=24(米)

(3)有60棵树,第一组浇了9棵,第二组浇的棵数是第一组的5倍,第二组浇了多少棵树? 9×5=45(棵)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综合练习

1.对比练习(1)学校栽了2行树,一行5棵,另一行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

学校栽树,栽了5行,每行4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红家有2只母鸡,每只母鸡都孵出8只小鸡,小红家里现在有几只小鸡?

小红家有2只母鸡,每只母鸡都孵出8只小鸡,小红家里现在有几只鸡?

(3)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26人,打球的人数比跑步的人数少8人,打球的有多少人? 小明得了35朵小红花,比小兰多得5朵,小兰得了几朵小红花?

2.在正确答案后画√

(1)一页田格纸,横着数每行有8个格,竖着数每列有9个格,这页田格纸一共有多少个格? ①8×9=72(个) ( )②8+9=17(个) ( )③9-8=1(个) ( )

(2)同学们种红花22盆,黄花比红花多6盆。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问题,在后面的( )里画上√。

①红花比黄花少多少盆?( )

②黄花比红花多多少盆?( )

③黄花有多少盆?( )

④ 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盆?( )

3.连线

每盒杯子9元。

6+6+6

学校买来3盒杯子,一共有多少个? 6×6

3×6

学校买来6盒杯子,一共花多少元? 9×3

9×6

(三)拓展练习

1.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用一半的钱买肉,用剩下钱的一半买鱼,最后用剩下的8元钱买了菜,问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

动画:妈妈买东西

2.花坛 视频:花坛

一排有7盆花,有3排,一共有多少盆花?7×3=21(盆)

正方形花坛,每边有5盆花,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5×4-4=16(盆)

还像这样,如果每边有6盆花,摆这样一个正方形花坛,最少需要多少盆花?

6×4-4=20(盆)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三课时】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2.计算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渗透简算意识。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检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三、教学难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六、 教学过程

(一) 整理归纳:

1. 口算

7+11= 20+30 30-6= 50+20= 9+32= 22+20= 34-10= 42-8= 18+10= 73+17=

追问:73+17=90,你是怎么想的?

2.笔算

54+27= 6+29= 50-39=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十位进“1”。

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后再从个位减起。

(二)发展练习:

1.我当小老师。

请你帮助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5 4+27=71 6+29=89 50-39=21

5 4 6 5 0 + 2 7 + 2 9 - 3 9

7 1 8 9 2 1

笔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看清数、符号,别忘了进位、退位……

2.先估一估哪道题的结果大,再笔算。

42-17+28=53 42-28+17=31

4 2 4 2

- 1 7 -2 8

2 5 1 4

5 3 3 1

比较:同一个数加的多,减的少,结果就大;

加的少,减的多,结果就小。

3.擂台赛

(1)45--25

(2)(3)-8

(4)98--7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三: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1)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号数学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和表内乘法,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

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

第五课时:认识时间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75-8 = 36+40= 42-9= 54+8=

48-40= 52-7= 36+4= 50-20=

57-20= 84-7= 75-6= 84-60=

2、谈话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

教材第101页第1题.

①指名读题。

②笔算加减法应注意:A.相同数位对齐;B.从各位算起;C.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退1.

③指名上台笔算,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出示练习题:30+24+28= 75-26-35= 45+27-5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 小结:为了简便可以吧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

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

第二课时

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2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下图:

【5+5+5+5=20(个)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 . . .

. . . .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

采用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 9×4= 6×7= 8×8=

6×5= 7×4= 6×9= 9×8

5×5= 8×6= 3×2= 7×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

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

仔细看题,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总结提升

五、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第三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四:2013年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期末复习教案5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五: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课本第乘法口诀部分。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复习重点:通过复习梳理,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复习难点: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看谁今天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口诀

1.出示乘法口诀表。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背一背。

2.对口令。

(1)二六( ) 八八( ) 七八( )

四七( ) 二八( ) 六八( )

(2)( )( )十八 ( )( )三十六

( )( )十二 ( )( )二十四

其中第(2)组,学生想到几种填法就说几种,答案不惟一。

三、计算方法复习

1.提问:乘法口诀表中,除了每行最后一句口诀,其余的每句口诀

都可以算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

2.口答:根据以下几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除法算式。

六七四十二 五七三十五

七九六十三 四六二十四

3.完成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2)提问:为什么也可以用加法、乘法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3)师小结。

4.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1)3分钟内完成,了解全班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2)集体订正,针对错误及时纠正。

5.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1)学生解答。

(2)说说为什么第(1)题要用除法计算,第(2)题还是用除法计算

呢,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6.完成期末复习第9窟。

(1)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图意.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小结。

四、作业

1.口算:

4×9= 24+4= 32+4= 35+5=

8×3= 9×3= 30+5= 2×9=

3×5= 7×4= 2×2= 8×7=

6×9= 14+2= 21+7= 6×6=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敷.

( ) × 3=12 4× ( )=32 9× ( )=36

42+( )=6 16÷( )=4 36+( )=4

6( )=1 ( )÷4=6 ( )÷6=3

28÷( ))=4 9+( )=I0 ( )÷5=3

3.笔算:

42÷7 3×7 40÷5

8×6 72÷9 4×9

拓展训练:

明明练习写大字,她把“我爱北京天安门”这句话依次反复练习写,第60个字应写哪个字?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0~l0l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复习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复习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投影片。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

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三、量长度的复习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时分秒的复习

1.时间单位有哪些?(板书)

提问:l时等于多少分?

说说川、时、1分钟、1秒大约有多长?

2.在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长针、短针、又细又长的针分别叫什么?

3.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特别注意第3幅、第4幅钟面。

五、统计的复习

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图。

1.提问: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蓝色的球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东面、西面、北面还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2.提问:中间这幅图是由哪些物体架构而成的?

3.根据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个数数出来,完成统计图。

4.提问:你看到这幅统计图,能想到什么,

2.补充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大约高12( )

一枝钢笔长17( )

一张床长约2( ),宽约150( )

小明身高140( )

小军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

小强早上8( )到学校,上体育课跑60米大约需要13( )

3.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2厘米的3倍的线段有多长,请你画一画。

拓展训练:

在( )里写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学生每天睡觉9( )。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

3、学生中午吃饭用了约20( )。

4、看一场电影大约用了2( ).

5、1节动画片大约30( )。

6、一节数学课40( ),课间休息10( ),再加上( )分就是1小时。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复习重点: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选择信息的能力。

复习难点:学会从问题出发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解题思路复习

出示;(1)有5盘杯子,每6个放一盒,一共能放多少个杯子?

(2)有30个杯子,每6个放一盒,一共能放几盒?

(3)有30个杯子,平均放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里有几个杯子,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1)提问;为什么第(1)题要用乘法算?

小结;按已知条件来看,要求的如果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要用乘法来算.

(2)提问:为什么第(2)、(3)题要用除法来算呢?

小结:根据应用超的两个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如果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就要用除法算.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

(1)完成第(1)题。

学生展开讨论,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2)解答第(2)、(3)题。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1)出示题目,读题.

提问;“买1枝钢笔的钱可以买6枝圆珠笔”是什么意思。

(2)学生解答.并说说自己的解厘思路。

3.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1.列式解答:

(1)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40里面有几个5? (3)45除以9,商是多少?

2.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56千克豆苗.分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2)6个小朋友折小船,每人折7只,一共折了多少只?

(3)妈妈买来两块布料,每块长6米,布料一共长多少米?

拓展训练:

3位老师带68名同学到郊外游玩,每辆车限坐9人,有8辆这样的车。能坐下吗?

第四课时

一、填空。

1.○○○

△△△△△△△△△△△△

△的个数比○的个数多( )个。

2. 量一量,左边这条线长( )厘米。

3.把1米长的电线剪去40厘米,还剩( )厘米。

4.□×3>25 □÷9<9

5.青青每天吃两个水果,一星期要吃( )个水果。

6.按规律接着填,并统计出每种字母的个数。(一条线上写一个字母)

(1)a b b a b b a

(2)b c c d b c c

a ( )个 b ( )个 c ( )个 d ( )个 合计( )个

7. 右图第( )层第( )个是五边形,第3层第3个是( )边形,线段在第( )层第( )个。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果果每分钟大约走60( )。

①米 ② 厘米

2.方方家请的钟点工每天工作2( )。

①秒 ②分 ③小时

3.钟面上的时刻是( )。

① 9:5 ②9时05分 ③9:05

4.得数是四十几的算式是( )

① 32+18 ②62-15 ③48÷8

三、判断题。

1.每张邮票8角钱,3元最多能买3张这样的邮票。( )

2.被减数是八十几,减数是二十几,差一定是六十几。( )

3.在装有红、黄两种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

4.手工艺品展。

瓷器展 竹编展

绣花展 剪纸展

石雕展 景泰蓝展

(1)石雕展的北面是绣花展。( )

(2)竹编展在瓷器展的西面。( )

(3)从景泰蓝展到绣花展一定经过石雕展。( )

(4)从石雕展到竹编展不一定要经过绣花展。( )

四、解决实际问题。

买1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4件相同的圣诞礼物。

(1)买5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多少件圣诞礼物。

(2)如果每棵小圣诞树36元,每件圣诞礼物多少元?

第五课时

一 、复习厘米和米。

1.米这个单位,通常用来量比较( )的物体。

2.厘米这个单位,通常用来量比较( )的物体。

3.回顾新课时量的一些物体的长度。

用米尺量教师的课桌,大约高( )米。

用卷尺量教师的门,大约高( )米。

4.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家里的墙壁高约3( )。

手机长约10( )。 )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六: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复习课教案

兰盾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

(2)、电脑屏幕长25( ) (3)、讲台长约130( ) (4)、一棵大树高约5( ) (5)、一幢大楼高20( ) (6)、跑道长400( )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 )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 )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 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合理、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以及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和×××同学的年龄加起来是38,我几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揭题: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知识算出了老师的年龄,真能干。这其实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对本学期学的《10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谁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 (板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 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

1、我们先来看看小朋友们整理得怎么样?(预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需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早一天先各自独立地对本单元的知识作初步的整理和复习。)

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换一下表格,互相检查。 3、学生相互补充整理。

还有一条该怎么填?(随机而行)没关系,等一下我们肯定能找到。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老师要出几道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一)基础性练习

练习一:31+26 47+17 90-11 57-18 64+17 79-28

1、估一估(估算时应注意什么呢?)先估后算这样比较快。 2、算一算(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⑴你是怎么算的?

⑵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了,看!这些算式就变成了什么? 练习二:31+26-18= 47+17+17= 90-11-28= 1、估一估 2、算一算 (二)综合性练习

小朋友做得真棒,下面老师奖励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玩。 1、课件出示:

(比太空船便宜9元)

2、这张价目表你能看懂吗? 小火车的价格怎么算?

完整表格:现在你知道这条毛毛虫应该填什么了吗? 3、老师玩了两项刚好花了50元,猜猜我玩了哪两项?玩一次太空船比木马贵多少?如果我玩了3项,还剩下1元,你猜我又玩了哪三项呢?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给你40元,你最多可以玩几项?有哪些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三)思考性练习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数学摩天轮上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1、课件出示有数娃娃的图形:

问:仔细观察周围的8个数娃娃,想想中间藏着数字几?怎么想? 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板书:30+40=70

25+45=70 →十位的2加4怎么会等于7呢? 34+36=70 50+20=70

2、大家的眼睛真亮,那你还能再创造一道□+□=70吗? 出现错误时,追问:怎么改就对了?还可以怎么改? 老师也想来写一写,(两道写完后问:你知道我接下来写什么吗?为什么想得那么快?

引导共同得出规律,并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时不仅要学会算,而且要学会看和想。

3、机动:那你还能写□-□=70吗?(不允许写整十数) 四、课堂总结,回顾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到表格)你最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这节课在小朋友的合作下,我们共同整理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现真棒,在以后的复习中,小朋友也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去整理与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七: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数学医院。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 钟表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能力点:

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自由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八: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集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课件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九:2013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 复 习

第 1 课时

复习课题: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的思路。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复习重点:笔算的方法;

复习难点: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准备:常规教具及相应课件。

复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1页第1题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103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完成第103页第3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小朋友跳绳:小明45下小红36下 小东53下 小丁60

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101页 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 1、2

安全提示:

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

复习课题:表内乘法。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合作研究,探索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数学中蕴含的奥妙。

复习重点: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准备:常规教具

复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 ○○○ ○○○ ○○○ ○○○一共是( )个( ) 加法算式: ( )+( )+( )+( )+( )

乘法算式: ( )×( ) = ( ) 或( )×( ) = ( )

小朋友们做得真不错那你还记得口诀吗?背给大家听听。

2、指名横的串背1—9的乘法口诀

3、集体竖的背诵1—9的乘法口诀

4、同桌互相对背口诀,比比谁背得好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第101页 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4、6题。

安全提示: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复习课题:长度单位、角的认识。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复习重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复习难点: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自主探究。

1、表象与进率。

1厘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

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估计与测量。

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4、复习角与直角。

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5、直角。

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101、102页第3、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 第9、10、12题。

安全提示:

教学反思:

第 4 课时

复习课题: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借助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孩子全面看待事物,树立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复习重点: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复习难点:学会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回顾观察物体,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2、回顾认识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的钟面图,你能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探究。

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让学生观察,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3、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一条边用1根小棒,搭这样的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继续往下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2页 6、7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104页 第8 题

读题,说出题中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与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11、13题。

安全提示: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篇十:二年级上册数学、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

一、复习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方向和位置,角的初步认识,统计,时分秒。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

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继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认识条形统计图形(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和问题。

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

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复习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复习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

(2)、电脑屏幕长25( )

(3)、讲台长约130( )

(4)、一棵大树高约5( )

(5)、一幢大楼高20( )

(6)、跑道长400( )

4、厘米与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 )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 )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

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单元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合理、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重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以及灵活运用。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和×××同学的年龄加起来是38,我几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揭题: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知识算出了老师的年龄,真能干。这其实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对本学期学的《10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谁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板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

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

1、我们先来看看小朋友们整理得怎么样?(预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需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早一天先各自独立地对本单元的知识作初步的整理和复习。)

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换一下表格,互相检查。

3、学生相互补充整理。

还有一条该怎么填?(随机而行)没关系,等一下我们肯定能找到。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老师要出几道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一)基础性练习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二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11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