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

2016-01-10 17:01:5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一: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一: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2、 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 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 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复杂的气候,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5、

6、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和水旱灾害的形成。

教具准备

世界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地形填充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引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这两部分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亚洲的位置

出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指图讲述)

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面、东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和非洲。

(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世界最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长江、黄河、世界人口最多)

师(指挂图):哪个洲最大?

生: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板书)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亚、欧、非三大洲分界线吗?请一名同学在挂图上依次指出来。

生(指图回答):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和苏伊世运河。

师:刚才同学回答说亚洲最大,现在请同学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师:请同学从亚洲跨越的纬度方面去查阅地图,同时比较亚洲和其

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生:亚洲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赤道以南,跨越纬度80度左右,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师总结:亚洲是跨越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的大洲,面积最大的一洲。

师:讲述亚洲的六大分区,问:中国在亚洲的哪个方位,属于哪一个分区?

生:在亚洲的东部,属于东亚。

师:列举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个国家。

过度:我们知道了亚洲的位置、大小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来认识亚洲的——

二、地形和河流(板书)

1、 地势特征(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中部的青臧高原、它在亚洲的位置并根据其颜色判别其大致海拔。(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征及地形分布)。

再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判别其海拔。

生:依次指出并回答其海拔高度。

师生共同总结:根据高原、平原分布的位置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

同颜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

2、 主要河流(板书)

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印度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恒河、眉公河、黄河,看它们流入哪个大洋?

生:叶尼塞河、鄂毕河流入北冰洋。

长江、黄河、眉公河流入太平洋。

印度河、恒河流入印度洋。

师:这些河流的发源地与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生:由于亚洲的地形中部主要是高原山地,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并向四周分流

师生活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势特点和地形分布,现在我们来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在图上。

发给学生:亚洲地形填充图一张。

师:让学生分别独立填写。

师;巡视学生填图,最后对学生所填的内容加以修改、更正。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世界分区地理的第部分内容——亚洲,我们要认真掌握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的位置。亚洲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的分布、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向四周分流的特点,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

分析图6.7 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分析亚洲的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特点。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势特点和地形 分布,现在我们来研究亚洲————

三、复杂的气候(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

师:请同学们朗读《复杂的气候》这段课文。

生:朗读。

师:出示亚洲地形图。

师:亚洲气候为什么会复杂多样?请同学们从亚洲的

面积、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方面去讨论。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二: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 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 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 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 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

情景提示 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 拓展请同学们阅读,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

【活动】

“眼明手快”:读图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 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

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解到亚洲的“什么”?

活动 放音乐《亚洲雄风》 学生回答

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 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 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2005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也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

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那么亚洲的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

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

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学生讨论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 学生讨论回答

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

【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

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降水季节变化。

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 学生读图回答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 能力目标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指导学生读图,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新课讲授

指导学生读图,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三: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图版)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日出或日落的挂图。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

3、地球仪。

4、转椅一把。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

(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

(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2)提问: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

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

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

(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

(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 思考:

①坐在转椅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

②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

③坐在转动的转椅上,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④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6)分组讨论:

①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②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

(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借助火箭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南极和北极,穿过地球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地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转动着。

(8)谈话: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那么昼夜现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9)分组实验并思考:

①“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

②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插小红旗的地方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

④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⑤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10)小结: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课后感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都能认识到地球的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周期性季节变化。

2. 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

3. 初步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教学准备:

地球仪、画有方格的手电筒、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和图片。

活动一 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

活动目标:

1. 通过模拟,知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2. 能将方格的大小与太阳的照射程度加以关联。

学生活动流程

1.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季节的变化?这和太阳的照射有关吗?

2. 模拟: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画上大小均匀的方格,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方的方格大小。

3. 小结: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指导要点:

* 在进行模拟活动前,应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方格变大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斜射,方格大小几乎不变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直射。 * 活动中画有方格的手电筒最好由教师预先准备,因为要求方格大小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四: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 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 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 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板书第5章 认识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 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

情景提示 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

拓展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5页,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6页。

【活动】

“眼明手快”:读图P6 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 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

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解到亚洲的“什么”?

活动 放音乐《亚洲雄风》 学生回答

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 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 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2005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也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8页,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

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那么亚洲的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

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

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学生讨论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9页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 学生讨论回答

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

【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

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降水季节变化。

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 学生读图回答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地图册12页。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 能力目标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指导学生读图6.13,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新课讲授

指导学生读图6.14,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五: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邹光勇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世界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等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思路和方法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5、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6、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7、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 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

能力再上新台阶。

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7、每次单元测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2课时

第二节 海陆变迁 2

单元复习 2

单元测试 2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2课时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类型 2

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 2

单元复习 2 单元测试 2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 2课时

第二节 语言与宗教 2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聚落 2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2 单元复习 2 单元测试 2 发展与合作 国家和地区 2国际合作 2

总 复 习 6 课时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六: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海陆分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二、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三、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四、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1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七: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_7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大地里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

部到西部转了一圈。 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 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 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 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 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 (结合课文,分析原因)

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 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P96教材,说出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比较四大区域的不同。 划分理由: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民居生活等。

二.列表比较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看课文,结合图片,完成下表。

三.看图L,结合我国地形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分界线。

四.看图Q-X,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概括出我国四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的差异,并把图与各地区联系起来。

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2.学生填表,教师引导,并引导分析民居形成的原因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 3.拓展迁移

说出你了解的我国四大区域的不同之处。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八: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三、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四、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 、H 、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逐步养成阅读地图的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海陆变迁的原因。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四、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课时:2课时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九: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国家和地区》PPT课件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篇十:八年级上册中图版地理教案全册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一、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2、海陆分布

二、 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

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 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 、H 、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

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

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

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思考、讨论、发言。(略)

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

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

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

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

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

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

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

来。

学生活动 :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 :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 :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上中图版地理国家和地区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12133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